《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初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改革理念
本课题所提出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是要以学
生为中心,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时能有效的掌握并应用传感器技术,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成果。
二、改革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增加与学生生
活息息相关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内容,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点,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2、实施活动教学:采用实践性的活动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
上有机会体验真实的传感器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推广创新教学:将创新教学法引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
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激发起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实施
1、调整教学时间:通过延长课时,调整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
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传感器技术,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2、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从而鼓励学生勇于
创新,更深入地学习和实践传感器技术。
3、增设教学辅助设施:增设与传感器技术有关的教学辅助设施,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运用传感器技术,从而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经过以上的改革,本课题预期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传感器技术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尤其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 须花大力气从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手段及实验方 式上 深化改 革 。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课程长期 以来偏重理
1 . 2网络 与 多媒体教 学
采用黑板、 多媒体课件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 教学手段 , 教学课件 以教材为蓝本 , 包含简明、 清 晰的授课讲义 、 例题演示、 仿真和实验等内容 , 既 有课本 内容的直接再现, 又增加了很多有助于讲
自动化这样 的技术 密集 型行业 的专业技 术 人才 ,
不 断总结 自己和 别人 的学 习方法 , 学会灵 活 运用 多种 手段来 获取 知识 。 培养学 生 自我 学习 能力要
比在 其头脑 中堆砌 大量专 业知识 重要得 多 , 只有
掌握 了正确 的学 习方法 和思维能 力 , 能在 以后 才 的工作 中不 断接 收新 知识 、 造新 思路 、 创 迎接 新
收稿 日期 :0 9 0 — 2 20 - 3 1 作者简 介: 蒋 ̄ ( 7 , , 1 8一) 湖北洪湖人 , 9 男 巢湖学 院物理系讲师 , 博士。
14 4
结合 的教 学方式 , 积极组 织启发 学生参 与 问题 的
2实验教 学以 自主开放式 实验设 计为 主
讨论 , 提出 自己的解决方案 ,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 中来 , 以此来 调动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步培 养 逐
反映学科 的发展 , 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 “ 传感器 与检测技术” 方面的人才需要 , 进行课程教学改
革与实践, 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 1 课堂理论教学以启发讲授与实例分析为主 在理论教学方面 , 以往的检测技术课程教学
子启发学生 , 使学生们对原理加深印象 , 不再死 记硬背书本 。 同时 , 实行讲课、 课堂讨论及 自学相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忻州师范学院电子系 郭红英摘 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实验教 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再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和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 检测技术 实验教学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1-016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为电子信息类及工程技术专业的实用性专业课程。
鉴于该门课程学科上的交叉性:融合电学、光学、力学、半导体物理等多项理论;渗透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多种工程方法;其触角也已广泛深入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军事医疗等应用领域中,我们力求有效的教学模式,利用有限的课时,呈现这门学科的精髓所在,引导学生实现由理论掌握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对该领域相关的研发有所创新思考。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1.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性,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
主要表现为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演示方法或实验教材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结果的验证,实验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既不考虑专业培养的发展需要,也不考虑培养对象的个人兴趣,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仅讲解而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手段单一。
目前传感器课程的实验设备的主流产品是组合实验箱,这种仪器是把多种传感器、电源、处理电路、显示仪表集于一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
实验时学生主要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步骤接几根线,手动调节实验仪器,手动记录输入和输出值、计算实验结果、画出实验曲线。
这种实验箱对学生的开放程度比较低,学生只是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的传感器种类、实验原理、测量电路和测量方法了解的少。
这种通过实验箱完成的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
探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一环,其在制造、化工、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技术人才的
培养需求也愈发迫切。
因此,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实践性教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性很强,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原理、性能、选择
及应用方面的知识,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可以通过增加实
验课程、模拟传感器的使用场景等实践手段,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强化技术前沿的介绍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改革应紧随技术发展的
步伐,及时了解与介绍最新的传感器应用技术,引导学生关注传感器
行业的未来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
络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同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积极参加科普讲座等方式自
我提高。
四、实现课程与社会的融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实现课程与
社会的融合。
例如,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贯穿于工程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应用,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总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注重实践性、
紧跟技术前沿、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作用、实现课程与社会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
技术人才。
高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课程。
为了适应当今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该课程作了一些初步的改革探索,旨在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标签:高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传感器是人们获取信息与转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组成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最关键的核心部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课程。
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理论内容丰富,涉及數学、物理、化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因此,学习这门课需要学生具备宽泛的理论基础。
而高职生的底子普遍较薄,他们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往往感到不太适应,容易出现枯燥、难学的感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这门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注入式,在内容上侧重讲解传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而在传感器的应用上多是按书上简单地介绍几个例子。
这种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过程,常常会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学习起来自然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一门技术的同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笔者对该课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一)采用实物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习者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传感器课程的课堂教学以传感器原理、特性、转换电路为重点,并且传感器种类繁多,因此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如果见不到传感器的实物,学习的时候会有“空中楼阁”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觉得学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有的学生干脆逃课,有的学生即使不逃课也是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
高职院校《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职教 与成 教
离 职院校《科技 职 业 学院 谢 美芬
[ 摘 要]传感器与 自动检测技术》 《 是我院电子信 息工程、 电气 自动化等 专业的一 I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文结合本院《 感器与 自动 1 传 检 测技术》 学改革项 目, 实际教学 中对如何提 高教学效果 , 教 在 从教 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及 实验 实训等方面进行 了初 步探 索。 [ 关键词 ] 传感器与 自动检测技术 教 学 改革 高职 传感器作为检测控制系统中获取对象 信息 的窗口,它在工业生产 自动化、 军事 国防 、 家用电器 、 医疗卫生 、 生物过程等各方 面有着广泛应 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 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将传感器列为优先发展 的 科技领域之一。国内高校许多专业也相继开设 了相应课 程。《 传感器与 自动检测技术》 作为我 院电子信息工程 、 电气 自动化等专业的一 门重要 专业基础课 , 主要讲授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 电阻式 、 电感式 、 电容式等各 类 传 感 器 的 转 换原 理 、 量 电 路 以 及 其典 型 应 用 Ⅲ 测 。 课 程 理论 性较 强 , 及 数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 工 学 等 多 门 涉 光 力 磁 化 电 交叉学科 , 包括 电工参量 、 机械参量 、 热工参 量 、 成分参 量等多种参量 的 检测原理 、 方法与技术等内容 。 在教学内容上侧重 于各种传感器工作原 理和测量电路 的讲解 , 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 , 传统按 部就班 的 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而高职院校学生 的普遍特 点是数理基础薄弱 、学习 自控能力较差 ,对理论性较强 的课程缺乏兴 趣, 容易畏难失去信心甚至厌学 。课程特点与授课对象特点 的冲突 , 给 《 传感器与 自动检测技术 》 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 间内, 激发 与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使他们 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 , 更具备相应 的职业 岗位能力 , 形成一定 的 分析 问题 、 解决问题和实 际动手能力 , 是高职院校 该课程教学改革首要 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笔者 以我院《 传感器与 A动检测技术》 教学改革研 究项 目为依托 , 对本课程 的教学 内容 、 教学 法 、 实验教学 等方面进行 初步探索 , 位读者交流 。 与各 立 足 高职 教 育 , 选 教 学 内 容 , 精 紧跟 科 技 发 展 高职教育 主要 目的在于 以就业能力与创业素质为向导培养具有应 用技能的人才 。 与学术型普通 高校相 比, 高职教育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 性, 注重学 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 中等 职业教 育相 比, 与 高职教育更 强调 层次较高的 、较为复杂的职业技能训练 ,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的培 养; 与职业培训相 比 , 高职教育更强调知识 、 能 、 技 素质 的系统化训 练, 注 重学 生素 质 和 长 远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 1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 ,同时兼顾 高职学生 的学 习特点 和认知 规律 , 本着 “ 淡化理论 、 为度 、 够用 培养技能 、 重在实用 ” 的原则 , 《 在 传感 器与 自动检测技术》 教学内容处 理上, 按照传感器在 工业控制 中的应用 为主线 , 体现课程 实用性 和实践性 , 重在培养学 生选 择 、 使用和维护传 感器 的能力I l _ 。在这种教学 理念 的引导下 , 我们选用科学 出版社 出版 的 俞志根主编的《 传感 器与检 测技术 》 为教材 。在教学 内容上精心筛选并 精简讲授电阻式传感器 、 电容式传感器 、 电感式传感器 、 电偶 、 电式 热 压 传感器等传统传感器相关知识外 , 还选择性地增加 了编码器 、 离子传感 器、 酶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 以及红外检测 、 微波检测等工业生产和 日常 生活 中常用的新型检测技术 ,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点 , 紧跟传感 器技术发展前沿。 二、 进教学方法, 改 丰富 教 学 手段 , 高教 学 效 果 提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 , 应确立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的 教学理念 ,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1 精 心设 计 学 期 “ 一 堂课 ” 、 第 精心设计第 堂形象生动 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感觉到传感 器其实 就 在 你 我 身边 , 且 在 生 活 中是 不 可缺 少 的。关 键要 在 “ 次 见 面 ” 让 而 初 时 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学 习兴趣 ,切实体会到传感器检测技术的 重要性与应用广泛性 ,并想要主动了解与学习传 感器检测技术 的相关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实验课程,它融合了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复杂,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本身的技术更新水平跟不上,学生学习热情减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改革就成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改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实验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引入新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保证实验设备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模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最后,我们要实施技术更新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加强了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增加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师的技术更新培训,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普通高等学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及电气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必修课。
其内容繁杂,涉及电学、力学、光学、磁学、声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1]是过程控制、单片机和PLC等很多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在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应用型、创新型与设计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在理论教学方面,枯燥的工作原理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操作,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比于重点院校扎实的理论功底与高职高专院校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深感该课程相关的教学体系亟待改革,以求新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随着传感器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都更趋向于以参数检测为核心,因此,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与“自动检测技术”两门课程合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同时,将传感器信号处理紧密相关的“测控电路”课程也加大为56学时,并增加了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即信号变换综合设计,这样,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完善了课程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1.改革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改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内容逐步改为以工程应用中常见的各参数为主,分别从温度、压力、物位、厚度、流量、速度等参数角度来讲述,除了分析各参数的测量方法外,详细讲解各种测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选型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举例,逐渐使学生按参数检测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知识文库 第24期19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赵艳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十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各种待测信号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并能够根据输出信号,选择合理的控制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具备相关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基本上按传统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
即理论学习侧重于信号检测设备的原理,控制手段的理论,实训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使得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考核模式也是由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临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无法真正掌握传感器的应用,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与探索根据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课程标准;以企业实际为依据进行内容选取;以实际产品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以产品制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以项目导向为方法进行教学实施;以多元考核为手段构建考核要求。
1.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力求适应电子产品制造方向的岗位需求,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为依据,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经过往届毕业生信息反馈,结合员工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与企业人员一起探讨,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构,本着职业能力培养的大目标,精选和提炼教学内容,构建了位置及位移、压力、金属介质材料、温度、流量信号的检测与控制5个学习情境、 16个工作任务,课程内容贴近设备实际现状;理论知识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按照知识体系划分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按照项目或者工作过程展开,将知识融入到项目或者产品的制作过程中。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传感器原理、设计、检测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了该课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改革方面,首先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了“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将案例设置在生产、医疗、环保等领域,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另外,我们还注重课程教材的选择和更新,及时引入最新的传感器理论和实践应用成果。
例如,教材中加入了MEMS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同时结合最新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到传感器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从实验、设计、制作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教学。
例如,通过设计制作“智能灯光控制器”、“智能温度控制器”等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设置了“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要求学生选取传感器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和创新发展空间,促进了专业教育和产业需求的对接。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添砖加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发布时间:2021-06-25T12:28:40.72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作者:李丽[导读] 本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改善教学方法,李丽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省青州市262500摘要:本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改善教学方法,以项目任务式、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并对考核方式进行变革,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项目的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主要涉及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测量电路及应用,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
本课程主要是讲述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一些基本知识的讲解与介绍,让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到各种常用的传感器类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操作能力。
但实际上,传感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不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开设建立在数模电等专业基础课之上,理论知识较多,这就使得很多教师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教材的理论教学是最重要的,便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长久以来,高校的传感器教学都是基于教材的教学,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在一些基本原理、简单应用的专业知识讲解之上,以论证性的教学方法为主;但是课程所设定的时长是固定的,在这种背景之下,相关课程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比较少,并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评估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当前一些高校在进行实验考核的时候就存在一个明显的偏向,他们主要利用一些基本的实验报告的撰写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与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差距,或者说,根本不足以代表整体的学习情况,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践操作。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2012-09课改探微“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设。
本课程侧重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重知识,轻技能;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分析笔者在独立学院讲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已有四年,最开始沿用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方案不太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该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推导,而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普遍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大篇幅讲解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相比而言传感器的应用通常只是通过一个实例简单介绍,导致最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知道该传感器的结构,而不知道如何用,在哪里用。
2.教学模式单一该课程传统上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将现成的结论、公式和定理告诉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很严重。
3.教学实验安排不合理传统的实验课程安排,验证性实验比例高达80%,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少,缺少实训、实践环节。
然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在学生毕业时达到企业对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适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案改革传统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方案能够培养研究型人才,但却无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刚刚接触《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就感到很好奇,他们都在想“传感器”是什么呢?其实传感器无处不有,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所有的技术领域,传感器是获取各种信息的一种设备、一种器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很多传感器,如:人体感应开关就是利用传感器技术,里面就是含有传感器的成分;工业的自动生产线上机械手里就有好几个传感器,航空航天器都有很多传感器;机器人里使用的传感器更多。
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农业生产中、国防技术、医学上、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技术、航海等都在应用传感器。
所以,传感器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技术。
尤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通信技术给我们快速地传送信息,计算机技术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数据,但是,要获取准确信息还是要靠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这三大技术的同步发展才能构成比较完整的自动检测技术。
在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中,传感器采用与否及采用数量的多少是衡量机器人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志,现代智能机器人因为采用了大量的、性能更好的、功能更强的、集成度更高的传感器,才使得其具有自我诊断、自我补偿、自我学习等能力,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实现类似于人的知觉作用。
传感器被称为机器人的“电五官”。
但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刚刚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总觉得很好奇,一旦进入学习的核心内容时就觉得很难,有的术语没有听说过,觉得很抽象,学起来也很枯燥,为了让学生学起来通俗易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所以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从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探讨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本课程设计的思路1.本课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传感器的参数测量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将传感器的知识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图片、动画演示、教学视频等学生感到新颖、有趣的直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传感器的各种实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团结合作精神和社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道德。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性教学改革与研究
• 72•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属于极具复杂性的交叉学科,同时亦是机电、化工类的专业中的一门必要的课程(刘永顺,传感器原理课改革初探:物理与工程,2009)。
为能更高效地培养出现今社会所急求的优质型、高素质型的技能专业应用人才,人们对这一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展开了极具力度的改革。
本文着重地对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展开介绍。
尽管改革仍然在开展中,不过现有的成果已能够说明,学生在其学习积极性以及实践技能与原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上的能力已有了极大的提高,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在改革、建设上收获了阶段性胜利。
1 引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不管是对于工业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而言,还是对于应用电子、化学工程而言,均属于不可缺失的专业课,特别是在自动化检测及控制系统之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同时亦是复杂性比较高的一门学科。
其延伸到了不少学科,具体而言囊括了力学以及磁场学、材料学和光学、化学等,此外,它还同测量学、数据分析学、计算机、电子学等一大批学科有着极大的关联性。
就教学方面而言,务必要将理论同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不过传感器在实践性教学上仍然遭遇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不少院校而言,这一课程的教学始终是其较为弱势的部分(周继明,传感技术与应用: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伴随着社会以及企业现今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愈来愈看重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其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教学中教师们迎面而来的压力也日渐增加,于是,在学校的领导普遍认同改革策略的基础下(辜忠涛,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石油教育,2009),我们在此基础上,由近来的几个学期内的教学实践切入,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这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作了突破性的改革,全面创新,尽全力地将教学中的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系统性展现出来,并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2 开发项目接受学院领导所给以的巨大的财政支持后,我们就课程的建设以及改革工作而组建了特别小组,运用工作以及业余的时间,基于实际情况,开发出了不少电路相当简单并且实用,特别易于达成的项目,重点来讲囊括了数字显示专用温度计、高温报警器、蔬菜大棚照度计、酒精醉酒专用测试仪、火灾报警器、红外线遥控测试仪、磁场控制锁、儿童声控式音乐电路、电子体重秤、病患尿湿专用报警器、煤矿矿区用瓦斯报警器等多量的实践项目,大体上把常现的各类传感器均囊括入内。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88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新教育1 引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和化学工程等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是相对复杂的一个学科。
它涉及到了力学、光学、磁场学、化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同时,还和数据分析学、测量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联系密切。
在教学上,必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然而传感器的实践教学正是很多院校该课程教学的薄弱环节。
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具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我们教师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我们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几个学期从实践环节入手,对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系统性,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 开发项目学院领导在财政上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课程建设和改革小组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从实际需要着手,开发了众多电路简单、实用、易于完成的项目。
具体有数字显示温度计、火灾报警器、cp u高温报警器、蔬菜大棚照度计、楼宇声控灯、楼宇光控灯、保险柜防撬报警器,红外遥控器测试仪、酒精醉酒测试仪、煤矿瓦斯报警器、病患尿湿报警器、磁场控制锁、门磁入侵报警器,儿童声控音乐电路、电子体重秤等实践项目,基本涵盖了常用的传感器种类。
这些项目直接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实用性强,并且都经过教师的电路设计、开发与事先制作,制作调试等过程都是基于真实过程,不像很多现有教材,上面的实践项目未经过实际制作验证,教师和学生应用起来意外很多、困难重重。
学生动手制作的电路有些已经应用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比如厨房中的煤气泄露报警器等,能够学以致用,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随着新的传感器项目的不断开发,我们自编教材的项目也在不断丰富之中。
3 编制教材由于实践教材本身很少,适合我们需要的就更少了,我们课程建设小组决定采众家之长,自己编制实践教材。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莫莉;任振兴;何欣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年(卷),期】2016(000)013
【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各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多、涉及面广、发展迅速等特点。
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核与评定体系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以上教改方案在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成效显著,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课堂授课效果。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莫莉;任振兴;何欣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成都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 6101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J], 谢美芬
2.论高职"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J], 封燕芳
3.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 颜晓河
4.新工科背景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 丁超; 李刚俊; 苏睿
5.新工科背景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 丁超;李刚俊;苏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初探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上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优化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一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
但学生学习本课程时通常感觉很抽象、不适应,容易出现枯燥、难以学好的感觉。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
本文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我们对课程结构进行调
整,采用模块化结构,一种传感器就是一个模块。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其中几个模块进行组合,进行一至两周的教学,这样教学实施比较紧凑也比较灵活。
例如: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把工业上常用的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磁式传感器等几个模块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课题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课题的方式,学习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在开始课题之前,我们先介绍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框图形式将传感器各部分以及前后联系表示出来,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再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简单的定性分析,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教学方法的优化
传统课堂以传感器原理讲授为主,传感器应用场合、测量范围稍带而过,造成老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痛苦的不良状态。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做出大胆的尝试和改革。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即老师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找资料和各种活动来完成任务。
教师只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起导游和导演的作用。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自主性和主动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满足了表现自我的愿望,学到了原以为神秘高深的知识。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现代的计算机工具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不断完善理论思维,拓展多项思维的思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掌握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
中利用多种手段,例如,创设视频、声音、动画等不同的学习环境,利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来代替枯燥的概念、理论原理的讲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进而能够感受到当前社会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迫切需要,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如何利用,用到何处。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院将实践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实验调整为实训和课程设计。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2~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训。
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大难度。
因此,我们在实训时,对于后面的三个部分不要求学生去做,用数字电压表来代替,学生只需要做前面两个任务,即传感器的选择和信号处理电路,学生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传感器的选择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上来,难度降低很多。
而接下来的实训则逐步要求部分学生做出全部电路,并能正确调试电路,直到完成相应物理量的测量。
通过实训内容的锻炼,大部分学生已能够基本掌握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工作,也为课程设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技能基础。
经过两轮课程设计的验证,每个小组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使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实践证明,《传感器技术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将继续进行探索,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莹,张新荣,任海果.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继明.传感技术与应用[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孟洁,曹洪军,富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改与“学”改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