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

合集下载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一)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一)

枕叶肿瘤
对侧同向性偏盲
中央区肿瘤
• 运动、感觉障碍 • 癫痫、Todd瘫痪
丘脑肿瘤
1. 病变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2. 病变对侧肢体轻瘫 3. 病变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 4. 病变肢体共济运动失调 5. 病侧肢体有舞蹈样或指划
运动
鞍区肿瘤
鞍区肿瘤
• 视力减退 • 视野缺损:
双颞侧偏盲
脑干肿瘤
交叉性麻痹
哑、吞咽困难。
左 侧 听 神 经 瘤
治疗
• 大于3cm,手术全切,保护面神经。 • 小于3cm,高龄,无症状,可以观察。 • 小于3cm,不耐受手术者可立体定向放疗。
听神经瘤手术
其它成人常见肿瘤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 脊索瘤 • 脑转移瘤:血源性,肺 • 血管网织细胞瘤
来源
• 神经元 neuron • 神经胶质细胞 glial cells 胶质瘤 glioma
大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瘤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室管膜瘤
来源
• 神经髓鞘(schwann cell) 神经鞘瘤(schwannoma) 听神经瘤
• 硬脑膜蛛网膜 脑膜瘤
• 头痛 • 局灶症状:视力、视野
受损(双颞侧偏盲) • 内分泌症状
PRL瘤:闭经泌乳。 性欲减退阳痿
GH瘤:巨人症,肢端 肥大
ACTH瘤:满月脸,水 牛背
垂体腺瘤
正 常 垂 体
MRI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治疗
• 药物:溴隐亭治疗PRL瘤 • 手术:视力视野障碍,瘤卒中,溴隐亭无
效的PRL瘤,GH和ACTH瘤。 • 放疗:GH瘤 • 手术方法:经颅手术,经鼻蝶手术。

颅内肿瘤健康教育

颅内肿瘤健康教育

颅内肿瘤健康教育
《了解颅内肿瘤:预防与治疗》
颅内肿瘤是一种在颅内生长的异常组织,它可能会对大脑和其他重要神经结构产生压力,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颅内肿瘤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颅内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基因突变和某些病毒可能会增加患上颅内肿瘤的风险。

此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家族史和过多的电磁辐射也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其次,了解颅内肿瘤的症状和早期预警信号也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问题、恶心、呕吐、记忆问题、情绪变化等。

及时察觉和治疗这些症状可能会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肿瘤,从而提高治愈率。

最后,对于已经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来说,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总之,颅内肿瘤健康教育对于人们了解并预防该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对病因和早期症状的了解,患者可以更早地发现和治疗该疾病,从而提高治愈率。

同时,对于已经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积极的治疗和康复也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这样
的健康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颅内肿瘤,从而提高对它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髓母细胞瘤 • 为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2—10岁儿童。大多生长于小脑蚓部并向 第四脑室、两侧小脑半球及延体部侵犯。肿瘤生长迅速,若阻塞 第四脑室及导水管下端可导致脑积水。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 吐,行走困难,头围增大、颅缝裂开。在小儿中很像脑积水而被 误诊。肿瘤细胞易从瘤体脱落而进入脑脊液中,造成蛛网膜下腔 的种植性转移和脊髓下端及马尾部的种植性转移。术后放疗需包 括椎管。
各类不同性质的颅内肿瘤的特点 • (一)神经胶质瘤: 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一50%。根据瘤细胞的分化情况 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 (二)脑膜瘤 • (三)垂体肿瘤 • (四)听神经瘤 • (五)颅咽管瘤 • (六)血管网状细胞瘤
病因 • 颅内肿瘤的发病原因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目前尚不完全 清楚。大量研究表明,细胞染色体上存在着癌基因加上各种后天 诱因可使其发生。诱发脑肿瘤的可能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和 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分类
• 颅内肿瘤的分类曾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各家意见不一,在此参 照1992年WHO分类和1998年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分类介绍如下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 瘤、脉络丛肿瘤、松果体肿瘤、神经节细胞肿瘤、胶质母细胞瘤、 体母细胞瘤。 2脑膜的肿瘤 包括各类脑膜瘤、脑膜肉瘤。 3神经鞘细胞肿瘤 包括神经鞘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 性神经纤维瘤。 4垂体前叶肿瘤 包括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 性腺瘤。近年来根据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 5先天性肿瘤 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囊肿、三脑室粘液囊肿、畸胎 瘤、肠源性囊肿、神经错构瘤等。 6血管性肿瘤 包括血管网状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 7转移性肿瘤。 8邻近组织侵入到颅内的肿瘤 包括颈静脉球瘤、圆柱细胞瘤、 软骨 及软骨肉瘤、鼻咽癌、中耳癌等侵入颅内的肿瘤。 9未分类的肿瘤。

(医学课件)颅内肿瘤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颅内肿瘤演示课件

颅内肿瘤演示课件xx年xx月xx日•颅内肿瘤概述•颅内肿瘤诊断•颅内肿瘤治疗•颅内肿瘤护理目•颅内肿瘤预防录01颅内肿瘤概述颅内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定义根据肿瘤的性质和部位,颅内肿瘤主要分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多种类型。

分类定义与分类部分颅内肿瘤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神经纤维瘤病、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发病机理遗传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生活方式等都可能诱发颅内肿瘤。

外部环境因素颅内肿瘤的发生还与颅内血供、免疫等因素有关。

内部环境因素症状颅内肿瘤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表现颅内肿瘤患者还可能出现癫痫、精神症状、运动和感觉障碍等表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偏瘫、瘫痪、昏迷等症状。

症状与表现02颅内肿瘤诊断诊断流程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伴随症状等。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全身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组织来源。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颅内肿瘤做出初步的诊断和评估。

分子生物学诊断对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进展和预后,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诊断方法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诊断标准定位诊断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分级诊断对于部分无法确诊的颅内肿瘤,可采用诊断性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观察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确诊提供参考。

诊断性治疗03颅内肿瘤治疗治疗方法对于良性和部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最直接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肿瘤的体积和风险。

手术切除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而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颅内肿瘤病例分析

颅内肿瘤病例分析

颅内肿瘤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本报告旨在分析一起颅内肿瘤病例,患者男性,45岁。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

经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证实为颅内肿瘤。

2. 病例分析2.1 症状分析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示颅内压增高。

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的生长速度、位置和体积有关。

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压,引起头痛;同时,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呕吐。

2.2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颅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本病例中,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大脑右侧,呈均匀增强,边界清楚。

这些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2.3 病理学诊断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本病例中,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为良性,具体类型为神经鞘瘤。

这一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肿瘤性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病例中,患者肿瘤为良性,但体积较大,伴有颅内压增高。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避免术后并发症。

本病例中,患者接受了右侧大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切除彻底。

3.2 术后治疗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本病例中,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颅内压增高,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

3.3 随访与监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本病例中,患者术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期间症状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无肿瘤复发迹象。

4. 结论本病例为一例颅内良性肿瘤病例,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明确了肿瘤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和定期随访。

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

本病例表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于颅内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肿瘤PPT课件

颅内肿瘤PPT课件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更加精准 的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方法,以及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为颅内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 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术后护理
对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 肿瘤细胞生长。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 使用药物进行精准打击。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增强患者自 身的抗肿瘤能力。
放射治疗
放疗原理
放疗效果
利用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 止其分裂增殖。
对于某些类型的颅内肿瘤,放疗可以 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替代杂, 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化学 物质、放射线、病毒等。
颅内肿瘤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颅内肿瘤的症状因肿瘤部位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癫痫等。
体征
体征也因肿瘤部位和大小而异,常见的体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缺损、 眼部异常等。
颅内肿瘤ppt课件
• 颅内肿瘤概述 • 颅内肿瘤的诊断 • 颅内肿瘤的治疗 • 颅内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颅内肿瘤的案例分析
01
颅内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肿瘤是指生长在颅内的肿瘤,包 括脑组织、脑膜、颅神经等部位的肿 瘤。
分类
根据肿瘤的性质,颅内肿瘤可以分为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发 生部位,可以分为大脑半球肿瘤、脑 干肿瘤、小脑肿瘤等。
放疗方式
包括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等多种 技术。
04
颅内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颅内肿瘤之颅底肿瘤

颅内肿瘤之颅底肿瘤

发病机制
外伤
颅底骨折、手术创伤等 可能导致颅底肿瘤的发
生。
基因突变
部分颅底肿瘤的发生与 基因突变有关,如神经
鞘瘤、脊索瘤等。
放射线
长期接触放射线可能导 致颅底肿瘤的发生。
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与颅 底肿瘤的发生有关,如
苯等。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颅底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 低,但随着环境因素和生 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
鉴别诊断
脑膜瘤
脑膜瘤多起源于脑膜,与颅底肿 瘤在影像学表现上相似,但脑膜 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生长缓慢。
垂体瘤
垂体瘤起源于垂体,有时会向颅 底方向生长,需要与颅底肿瘤进 行鉴别。垂体瘤通常伴有内分泌
症状。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多位 于内听道口,有时会向颅底方向 生长,需要与颅底肿瘤进行鉴别。 听神经瘤通常伴有听力下降等症
性,且在夜间加重。
视觉障碍
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等结 构,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双视或复视等症状。
嗅觉减退或消失
颅底肿瘤可能压迫嗅神经,导 致嗅觉减退或消失。
耳鸣和听力下降
肿瘤压迫听神经或内听道,导 致耳鸣和听力下降。
体征表现
眼球突出
肿瘤压迫眼肌或眶内组织,导 致眼球突出。
面部感觉障碍
肿瘤侵犯三叉神经,导致面部 感觉减退或消失。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其他治疗方式
1 2
放疗
使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以杀死肿瘤细胞。
热疗
利用高温杀死肿瘤细胞。
3
激素治疗
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外科学(各论):颅内肿瘤

外科学(各论):颅内肿瘤
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
3 失用症: .
表现为不存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的情况下肢体的运用障碍,是后天习
得的、随意的、有目的性的、熟练能力的运用行为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枕叶肿瘤
对侧下象限视野缺损
中央区肿瘤
胶质瘤 脑膜瘤
1. 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 癫痫发作:
脑室内肿瘤
侧脑室
脑膜瘤 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上皮样囊肿
听神经瘤
①患侧的神经性耳聋伴有耳鸣,同时前庭功能障碍 ②同侧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表现为同侧面部感觉部
分减退及轻度周围性面瘫 ③同侧小脑症状,表现为眼球震颤,闭目难立,步态摇
晃不稳,及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④肿瘤较大时还可有Ⅸ、Ⅹ、Ⅺ等后组脑神经症状,表
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⑤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等。
顶叶肿瘤
胶质瘤
顶叶
脑膜瘤
转移瘤
脑膜瘤
年发病率7.8万/10万人; 好发于颅底、鞍旁区、大脑凸面; 生长缓慢,定位体征; MRI典型的“脑膜尾征”,均匀强化; 5%非典型,2%恶性; 染色体22q缺失;2型神经纤维瘤病; 外科手术、伽玛刀等
1. 感觉障碍
2. 体象障碍: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
病变对侧瘫痪 对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
6. 强握反射和摸索运动:
额上回 额桥小脑束受损
7. Foster-Kennedy 综合症:
额叶底部肿瘤
颞叶肿瘤
胶质瘤 脑膜瘤
1. 视野改变:
破坏视束或视放射病变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视野缺损
2.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 3. 癫痫发作
4. 幻觉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

转移瘤2
2006/8/13
GLIOMA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细 胞瘤
脑膜瘤
椎管内肿瘤
分类 1. 1、 髓内肿瘤 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4%,星形细胞瘤和室 管膜瘤各占1/3,其 他包括血管网状细胞瘤、海绵状血管 瘤、皮样和表皮样囊肿、脂肪瘤、畸胎瘤等。
2.
2、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51%,绝大部分 为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来自硬脊膜的脊膜瘤,以及来自 神经根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少数为皮样囊肿、畸胎 瘤和由髓外向髓内侵入的脂肪瘤。 3、 硬脊膜外肿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25%,起源于椎体或硬 脊膜外组织。多为恶性肿瘤,包括肉瘤、转移癌、侵入癌、 脂肪瘤。此外还有软组织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椎体 血管瘤。
3.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的病程可分为根性痛期、脊髓半侧损害期、 不全截瘫期和截瘫期。 1、 根性痛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原因是脊神经后根 或脊髓后角细胞受刺激,脊髓感觉传导束受刺激;硬脊膜 受压或受牵张;体位改变牵拉脊髓。 2、 感觉障碍 感觉纤维受压时表现为感觉不良和感觉 错乱,被破坏后侧产生感觉丧失。
颅内肿瘤的生长形式:
( 1 )扩张性生长,肿瘤长成球状或块状,
与周围的组织有较清楚的分界,以压迫 脑组织为主要表现。 ( 2 )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的活动性较强, 浸润并破坏邻近的脑组织,引起脑的破 坏性症状。 3) 多灶性生长,瘤的起源不限于一处, 可在多处同时或先后生长,以多灶性症 状为主要表现。
A
B
C
A cerebral convex surface B cerebral falx C parasagittal
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
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

早期颅内肿瘤10症状

早期颅内肿瘤10症状

36快乐养生 2020.03早期颅内肿瘤10症状⊙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人民医院 周胜富颅内肿瘤一般指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

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

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染色体上存在着癌基因加上各种后天诱因可使其发生。

同其他肿瘤一样,早发现、早治疗对脑瘤的预后极为关键。

患者要留心脑瘤的早期信号。

通常,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则要警惕脑瘤!头痛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出现过头痛的情况,但很多会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并不会引起重视。

脑部本身是一个封闭的腔,里边只能容纳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一旦里面长了肿瘤,就会挤压这3种结构,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疼的症状。

特别是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视力模糊和耳鸣耳聋等情况的头痛,一定要引起重视。

患者要及时进行颅脑的CT或MRI的检查,防止贻误脑瘤的最佳治疗时机。

恶心呕吐 随着脑瘤逐渐生长,颅内的压力会逐渐增高,而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延髓的呕吐中枢也会受到刺激,进而导致恶心呕吐的症状出现。

这种恶心呕吐情况一般在头痛症状后出现,且往往呈现喷射状的呕吐现象,不同的脑瘤患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视力减退和复视 一般早期患者会出现阵发性或者一过性的黑朦情况,进而会存在视野的缩小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颅内压增加,导致视乳头发生水肿;还有些是因为肿瘤对颅内的视觉通路进行了压迫,或者颅内视觉的通路生长出肿瘤。

出现此类视力方面的症状,如果通过眼科的治疗或矫正,仍然不能缓解,则要警惕脑肿瘤,及时采取颅脑的CT或MRI的检查。

嗅觉异常 若患者前颅底以及颞叶部位发生肿瘤,在早期就会存在嗅觉异常的情况。

嗅觉异常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嗅觉的减退和丧失;另一种是幻嗅,幻嗅就是没有味道的时候闻到了味道。

出现这两种嗅觉的异常时,要警惕脑瘤!牙疼 三叉神经是和颅内相通的一组神经。

脑瘤长在颅内接近三叉神经附近时,肿瘤对三叉神经的刺激可以引起三叉神经痛。

颅内肿瘤PPT

颅内肿瘤PPT

颅内肿瘤的治疗
降颅压治疗:脱水、解除CSF梗阻,争取时间进 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良性肿瘤力争全切,恶性肿瘤延长生 命,此外尚有减压术、CSF分流术等
放疗:生殖细胞瘤效果最佳。目前尚有X—刀、 γ—刀 、间质内放疗
化疗,近年来新开展了介入治疗 其它:中药、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多见 发病年龄与肿瘤性质及部位有关 颅内压增高症状(约在90%病人中出现):头
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以及生命体征 变化等。发展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局部的脑症状和体征为肿瘤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 迫或破坏所致
局部的脑症状和体征
神经外科授课结束,谢谢!
后颅窝肿瘤(Tumors of the posterior fossa)以共济失调
为主。CPA区常有耳鸣、耳聋、眩晕、颜面麻木、面肌抽 搐、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发呛等
局部的脑症状和体征
中央前回肿瘤中枢性瘫痪 和癫痫发作
额叶肿瘤精神记忆异常
左侧额下回后部肿瘤语言 障碍
颞叶肿瘤某些幻觉 小脑肿瘤共济失调
大脑半球肿瘤(Tumors of the hemisphere):精神症状、
癫痫、锥体束损害、失语、感觉障碍、视野改变、失读、 失认症等
鞍区肿瘤(Tumors of the sellar area):视觉障碍、内分
泌功能紊乱
松果体区肿瘤上视不能、眼睑下垂、瞳孔光反射和调节
反射障碍;中脑及下丘脑受压——尿崩症、嗜睡、肥胖、 发育停滞、性早熟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 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 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典型表现为脊髓受压 症。肿瘤主要分布在胸段,约占半数,颈段次之, 其余分布在腰骶段。男性多于女性(1.6:1), 但脊膜瘤女性较多。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20~40岁组最多见。

颅内肿瘤知识点总结

颅内肿瘤知识点总结

颅内肿瘤知识点总结颅内肿瘤的分类颅内肿瘤可以根据其组织学类型、生长速度和部位来进行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的不同,颅内肿瘤可以分为神经胶质瘤、胶质瘤、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上皮样肿瘤等。

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根据部位的不同,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脑内肿瘤和颅内脑膜瘤。

颅内肿瘤的病因颅内肿瘤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颅内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族史中有颅内肿瘤的人群罹患颅内肿瘤的危险性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环境因素如吸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等也与颅内肿瘤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病毒感染是导致颅内肿瘤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病毒在感染寄主的同时,还会改变寄主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形成肿瘤。

营养不良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也会增加颅内肿瘤的发病风险。

颅内肿瘤的症状颅内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晕厥、视觉障碍等。

头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常是在清晨醒来时出现,伴有恶心和呕吐。

视力障碍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等,是颅内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

晕厥是因为颅内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力增高,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症状。

晕厥多发生在早晨,常常是在突然起床或剧烈运动后。

视觉障碍包括视网膜脱落、玻璃体混浊等,是颅内肿瘤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颅内肿瘤的诊断颅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来进行初步诊断,然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确定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诊断的病例,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学检查的结果。

颅内肿瘤的治疗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颅内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切除肿瘤,同时还可以取得病理标本,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护理常规一.定义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常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参与胚胎组织等。

二.症状、体征(一)颅内压增高 9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如未得到及时治疗,轻者可发生视神经萎缩,约 80%的病人引发视力减退,重者可发生脑疝。

(二)局灶性症状是脑瘤直接刺激、压迫和破坏脑组织而出现的局部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因肿瘤部位而异,如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进行性运动或感觉障碍、视力或视野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共济运动失调。

三.护理问题(一)自我照顾能力缺乏与肿瘤压迫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二)焦虑与肿瘤的确诊,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三)疼痛与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有关。

(四)舒适度减弱与肿瘤引起呕吐、偏瘫等有关。

(五)记忆功能障碍与肿瘤侵犯顶叶有关。

(六)跌倒的危险与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体位采取舒适卧位。

病室安静清洁,定时通风,温湿度适宜。

地面病室物品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味强的消毒液。

(二)饮食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软食,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患者应指导患者勿用力解大便,以免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

(三)病情观察放疗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执行放疗护理常规。

化疗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执行化疗毒副反应护理常规。

对高热、烦躁不安、昏迷甚至脑疝患者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

头痛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保证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指导患者休息,预防跌倒,可通过看报纸、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失语者加强发音指导,肢体活动障碍者预防跌倒。

可能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尽量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以避免任何不良刺激,仔细观察了解癫痫发作的诱因,及时发现发作的前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其稳定情绪,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预防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执行癫痫护理常规。

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偏瘫、失语、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患者,需要家属陪伴。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

1、脑的动脉来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应端脑前2/3与 间脑的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应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的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的起始处发出
继发性颅内肿瘤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以肺癌 脑转移最多见,主要经血流到颅内。
解剖
脑可分为端
脑、间脑、 小脑、中脑、 脑桥、和延 髓。通常把 中脑、脑桥 和延髓合称 为脑干 。
端脑

端脑包括左、右两 个半球及连接两个 半球的中间部分, 即第三脑室前端的 终板。端脑半球被 覆灰质,称端脑皮 质,其深方为白质, 称为髓质。髓质内 的灰质核团为基底 神经节。在端脑两 半球间由巨束纤维 相连。
降低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的根本办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其他方法有: 脱水治疗 CSF外引流 亚低温、激素、体位、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包 括:
肿瘤切除:保留正常脑组织、尽可能多切除 肿瘤 内减压术 外减压术 CSF分流术
放射治疗
指征: 手术后残留或防止复发 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手术 病人全身情况差 对放射线敏感的颅内肿瘤 目的: 抑制肿瘤生长、延缓复发、延长生命
脑回
脑沟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间 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 大脑半球分界不清 背侧丘脑 后丘脑:内、外侧
膝状体
分部
上丘脑 松果体、缰三 角、缰连合、
丘脑髓纹、后 连合
下丘脑 底丘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也可累及基底
节,还可通过胼胝体累及两侧脑叶。病理以坏
死和出血为特征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多呈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形态不
规则,边界不清。95%瘤内有坏死或囊变,
出血很常见,钙化少见。瘤周水肿和占位
表现明显
• 增强: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不均一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低、 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和T2WI均呈 高信号 • 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则“花环状” 强化为其特征
• 病理学:边界清楚,血运丰富,较少囊变、 出血、钙化,可沿脑脊液播散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后颅窝中线类圆形均一略高密度肿 块,边界清楚。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 室管膜下转移时脑室周围可见略高密度带 状影
• 增强: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 腔转移为带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 清楚。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 性脑积水 • 增强: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 转移灶也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微腺瘤常使垂体上缘上凸,垂体柄偏移,肿瘤多在 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巨腺瘤在T1WI和T2WI均与脑 皮质等信号,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不均。肿瘤可突 入蝶窦、侵及鞍上池、向上压迫视交叉,也可累及鞍旁及两 侧海绵窦,侵犯鞍背使正常脂肪信号消失 • 增强:微腺瘤强化较正常垂体慢,增强早期为低信号区,延 迟后逐渐强化,晚期可与正常垂体等信号。巨腺瘤呈均一或 不均一强化,并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受累情况
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 影像学
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小脑蚓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少见,仅占原发脑肿瘤的 2%~5%,常见为含少突和星形细胞的混合性胶 质瘤。发病高峰35~40岁。85%在幕上,以额叶 最常见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CT与MRI)
• 占位效应
– 中线结构的移位 – 脑室与脑池的移位与变形 – 脑室、脑池的扩大
– 脑沟的变化
– 脑体积的改变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CT与MRI)
• 脑积水
– 交通性脑积水
– 阻塞性脑积水
– 代偿性脑积水
一、神经上皮肿瘤
占原发脑瘤40%~50%,包括星形细胞肿 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
• WHO分为:典型或良性、不典型与间变性即恶性脑膜瘤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一高或等密度肿块,边界 清楚。以广基和颅骨内板或硬膜相连。常有点状、不规则 或全部钙化。占位明显,水肿较轻。可见相邻颅骨骨质增
生或破坏,并可形成头皮软组织肿块。少数表现不典型:
呈低密度,合并蛛网膜囊肿,囊变、坏死或出血。恶性者 不具特征性
成髓细胞瘤 (图)
小脑蚓部 成髓细胞瘤 (图)
(ependym占神经上皮肿瘤12%; 儿童多见(1~5岁); 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 多见,依次侧、三脑室、导水管、脊髓、马尾、 大脑半球; 10~20%脑脊液转移 • 病理 囊变 起自室管膜细胞,可有钙化、出血、坏死、
• 起自松果体实质的肿瘤
– 松果体细胞瘤、成松果体细胞瘤
• 神经上皮起源肿瘤
– 星形细胞瘤
• 邻近结构肿瘤
– 小脑幕缘脑膜瘤
• 非肿瘤性病变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平片)
• 颅内压增高
– 颅缝增宽 – 蝶鞍改变
• 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 局限性颅骨改变
– 蝶鞍改变
– 脑回压迹增多
– 颅壁变薄
– 钙化
– 松果体钙斑移位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血管造影)
• 脑血管造影
– 血管移位 – 血管形态改变
– 血循环改变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CT与MRI)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 星形细胞瘤 (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转移 (图)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
15%~20%、星形细胞肿瘤的50%。年龄多在50
三、垂体腺瘤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微腺瘤多难以显示。巨腺瘤为鞍内鞍上等或稍高密度 影,囊变、坏死、出血使密度不均。蝶鞍扩大,鞍背变薄、
倾斜,鞍底下陷;向下突入蝶窦、向上累及鞍上池、向两侧
侵及鞍旁及海绵窦 • 增强:微腺瘤需呈冠状薄层扫描,可见垂体内低密度病变, 且造成垂体上缘局部上凸,垂体蒂倾斜和鞍底局部首先破坏 下陷;巨腺瘤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 增强:囊壁及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鞍上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图)
造釉细胞型 颅咽管瘤 (图)
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图)
造釉细胞型 颅咽管瘤 (图)
乳头状型 颅咽管瘤 (图)
乳头状型 颅咽管瘤 (图)
五、松果体区肿瘤
• 生殖细胞起源肿瘤
– 生殖细胞瘤 最常见,松果体区肿瘤50% – 畸胎瘤
影像学表现
• CT:大脑半球髓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质 分界较清,水肿及占位表现不明显。无明 显强化
• MRI:髓质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
右颞纤维型 星形细胞瘤 (图)
右额星形细胞瘤(图)
(anaplastic astrocytoma)
• 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发病高峰年龄 40~60岁。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以额叶、 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垂体微腺瘤(图)
垂体微腺瘤 (图)
垂体巨腺瘤(图)
垂体瘤囊变(图)
垂体巨腺瘤出血(图)
侵袭性垂体瘤(图)
(craniopharyngioma)
四、颅咽管瘤
• 先天性肿瘤,源于胚胎Rathke囊鳞状上皮
残余。占原发颅内肿瘤的3%~5%。多见于
儿童。多位于鞍上
• 病理学:70%~95%为囊性,内含胆固醇结
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一)星形细胞肿瘤
• 星形细胞瘤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astrocytoma)
1、星形细胞瘤
• 占星形细胞肿瘤的25%~30%,一般发生 在儿童和20~30岁成人。常位于髓质内, 也可累及皮质
• 病理学:肿瘤为灶性或弥漫浸润,无坏死、 新生血管,水肿少见,15%~20%有钙化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右蝶骨嵴脑膜瘤(图)
鞍隔过渡型-纤维型脑膜瘤(图)
枕大孔区脑膜瘤(图)
左额脑膜瘤伴骨破坏(图)
脑膜瘤伴局 部颅骨增厚 (图)
脑膜瘤合并蛛网膜囊肿(图)
脑膜瘤合并蛛网膜囊肿(图)
间变性脑膜 瘤脑膜转移 (图)
(pituitary Adenoma)
• 占颅内原发肿瘤10%。发病年龄为30~60岁。 75%垂体瘤因激素异常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腺瘤; 25%为无功能腺瘤 • 病理学:直径≤10mm者为微腺瘤;直径>10mm 者为巨腺瘤,可有囊变、坏死、出血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1)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
不清。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
无钙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表现(2)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可有
水肿和占位表现
• 平片
– 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
• 脑血管造影
– 可做定位诊断、有时定性诊断
• CT
– 定位定量诊断达98%,定性80%以上
• MRI
– 定位更准确
• CT和MRI优于平片,MRI优于CT,两者结 合尢佳。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 (1993、2000年)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6.囊肿和瘤样病变 7.鞍区肿瘤 8.局部扩展性肿瘤 9.转移性肿瘤 10.未分类肿瘤
• 增强:多明显均一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T1WI、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瘤周 可见受压脑皮质为“皮质扣压征”。瘤内及周 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 增强:明显均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 征”
脑膜瘤(图)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左顶镰旁脑膜瘤(图)
右侧桥小脑角 (CPA)脑膜 皮型脑膜瘤 (图)
• 病理学:肿瘤位于皮质下区,常累及皮质,并可 侵及颅骨和头皮。血运少,可有小的囊变,出血 坏死少见, 70%以上发生钙化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等或低密度肿块,有多发条带 状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肿瘤 周围无或仅有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肿瘤
4.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学分析要点
• 1、确定正常和异常: • (1)密度、信号、回声是否正常;(2)基本形态 和结构是否正常;(3)增强。 • 2、确定病变位置: • (1)颅内颅外;(2)室内室外; • 3、分析研究病变特点:部位、形态、大小、密度、 边缘、周围情况、邻近结构、内部结构和增强。 • 4、诊断:结合临床进行肯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 • 5、建议。
• 病灶显示(密度与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