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负图形浙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负图|浙美版1
15正负图形一、教材分析:《正负图形》是浙美版11册第13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内容是以正负图形欣赏为主,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的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正负图形,拓展学生的直接想象空间。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堂教学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授课采用激趣、游戏、讨论的方式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配合,同时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也可以为上好本课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设计: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通过大量新奇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通过游戏巩固学习内容,最后通过练习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正负图形,使学生视觉上得到一次震撼,并了解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的含义。
2、了解正形负形的概念。
3、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空间、明暗、形色等识对正负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4、通过本课训练能利用正形和负形组合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有趣的图片,拓展自己的直观想象空间。
五、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接触,感受正负图形,并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通过游戏引导和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正形和负形组合方法,并能利用此方法设计图形。
六、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正负形训练游戏使学生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这类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空间。
七、教学过程:一、由一张神奇的图片导入,提问揭题:师:盯住图1中间的4个小点,坚持20秒。
然后慢慢闭上眼睛……你会发现什么?生:……师:根据利用人的“视觉停留”的原理,并揭题。
(教师通过视觉游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进而引入主题)二、分析讨论,探究方法请同学观察《鲁宾杯》师:你看到是什么?生:人脸。
生:是杯子……师:那老师来教你怎么看哦,请大家仔细注意黑色花瓶,你就会发现两个人脸就成背景了吧,如果你注意人脸呢,花瓶是不是又弱了呢?大家试试。
小学美术《正负图形》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负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正负图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剪纸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正负图形的基本原理。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接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正负图形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正负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举例:通过实例分析,教授组合技巧,如形状的搭配、色彩的运用等,引导学生掌握组合方法。
(4)作品评价与表达: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举例:制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创作思路、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正负图形的定义及其特点:重点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正负图形的特点,使学生理解正负图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举例:以简单的剪纸为例,展示正形为剪纸部分,负形为剩余部分,说明正负图形的关系。
(2)正负图形的创意设计与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基本形状进行创意设计,掌握正负图形的表现方法,如重叠、组合等。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正负图形》说课稿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正负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负图形》是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5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体验正负图形在视觉上的特殊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正负图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负图形,感受正负图形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正负图形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负图形的创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对生活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负图形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负图形,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学会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学会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运用正负图形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正负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正负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正负图形的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小组成员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负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正负图形的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正负图形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美术正负图形教案
四年级美术正负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理解正负图形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负图形的定义及特点2. 正负图形的创作方法3. 正负图形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负图形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正负图形的相关资料、案例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正负图形的案例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正负图形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正负图形的定义及特点:教师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
3. 创作方法讲解:教师讲解正负图形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负图形进行设计。
4.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正负图形创作方法进行绘画。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负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正负图形的创作方法及应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美观性。
2. 学生对正负图形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对学生基础绘画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和关爱学生的心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正负图形|浙美版(2014秋) (3)
15、正负图形教学目标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难点:用剪贴的形式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课前准备:(学生)铅笔、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先玩一个心理测试小游戏:这张图能看到几张脸?比一比谁找出的脸最多(9张代表智商很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比比看哪位同学找到的脸做多出示图片2、学生回答,请上台来指一指师:小游戏做完了,你们能来说说这张图巧妙在哪里吗?生:人脸借用柱子、植物,这种相互借用一、出示鲁宾杯,感受正负图形师:小游戏结束了,我们开始上课!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欢迎来到神奇的美术世界。
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双慧眼,现在,再请你们观察一幅图,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生:人脸两张人脸师追问:哪部分是人脸,上来比划一下。
生上来比划,教师指点: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是张脸的呢?生:从杯子的边缘看出来的,这里是嘴、这是鼻子……师:你的观察力真棒!发现了杯子的边沿线就是人脸侧面的轮廓线呢!师:说说看,刚才你们怎么看这幅图是个杯子,怎么看这幅图又是两张人脸呢?预设:一定要让学生举手回答。
(关注中间白色的部分,就是杯子,关注黑色的部分,就是脸)师:看来这真是一幅神奇的图画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我们看到的结果不一样。
这就是著名的鲁宾杯,而这幅图就是典型的正负图形。
(板书:正负图形)其中这图案部分,也就是杯子部分叫正形,而这衬托图案部分的背景叫负形。
正形和负形共用一条轮廓线(手指轮廓线),并且互相转换,就成了神奇的正负图形了。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 正负图形丨浙美版
教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正负图形丨浙美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认识正负图形的美学价值。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正负图形的定义,学会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
2. 创意设计正负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正负图形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正负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 学生分享对正负图形的感受和认识。
3. 教师总结正负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导入新课。
二、探究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如:旋转、翻转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
3. 教师总结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进行示范。
4. 学生根据变换规律,创意设计正负图形。
三、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1. 正负图形的定义。
2. 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 学生的创意表现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正负图形的变换规律。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正负图形浙美版 (1)
正负图形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
通过欣赏正负图形,使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激发学生设计创意图形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正负图形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设计出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正负图形的概念,了解正形与负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出简单的正负图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拓宽创作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等教师准备:课件、卡纸等五、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法、观察法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展示一幅没有没有图案的完整的拼图,然后将拼图打乱,请一位同学完成2、提问学生是运用什么方法将拼图拼回原貌3、引出正负图形的原理设计意图:拼图是学生童年时期都玩过的,利用拼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兴趣(二)、新课授受以三个游戏环节贯穿,在游戏环节中的知识点及难度层层递进1、第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正负图形的互嵌形式。
a 、展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贴上黑色的图案(黑色的部分是两张侧脸、剩余的部分为酒杯的形状),请同学回答第一眼看到的图形b 、解释正负图形的图底转换原理,并展示更多的同一类型的正负图形,引发学生思考这类正负图形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c 、总结此类正负图形的特点——有一条共同的边缘线,——总结这一类正负图形的形式——互嵌2、第二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正负图形的共生形式a 、展示多张共生形式的正负图形图片,请学生回答此类正负图形的特点及表现形式b 、总结共生形式的正负图形的共同点——正负图形之间的相互借用c 、展示共生形式的正负图形的创作过程:从一幅普通的人骑马的图片通过减去重叠的部分部分变换到一幅共生形式的正负图形3、第三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掌握正负图形的创作方法通过正形找“朋友”,即通过正形的形状、内涵进行联想从而找到负形a、通过以鲨鱼的外轮廓为正形,展示三个选项,分别为小松树、梳子和小鱼的鱼骨头,由学生解释哪一个形象最合适,并由此更加深入以正形的外轮廓或者内涵创作出有联系的负形。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5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5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正负图形》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正负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正负形的奥秘,进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正负图形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对图形有基本的认识,但对于正负形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但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图形转化为美术作品,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正负形的概念,初步掌握正负形的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正负形的概念及创作方法。
2.如何将生活中的图形转化为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负形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生活用品(如树叶、纸杯、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树叶、纸杯、玩具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图形美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正负形的实例,如阴阳、日历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负形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的正负形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生活中的图形转化为美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借鉴。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正负图|浙美版(2014秋)
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感受正负图形的艺术魅力。
难点:学生对正负图形图式的创作尝试。
课前
准备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
一、课前导入:
1.出示《鲁Βιβλιοθήκη 杯》视图,能找到画面中的鲁宾杯吗?
2.明确正负图形的概念。
3.图示图形:跟前面的鲁宾杯有什么区别?颜色相反底(负形)分成两块
结论:正形可以在负形的任何位置
4.练一练:把爱心(负形)剪一剪,减去一个图形(正形),使整个图形符合其中一个成语的意思。
二、分析讨论,探究方法
(一)研究正负图形的类别
1.边角——剪出负形出示例作
2.包含——挖出负形出示例作
3.拼搭——空出负形出示例作
4.太极拼合——形相同,互融合出示例作
(二)研究正负图形的特点
1、出示太极图——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期就已经感受到了正负图形的美妙之处:教师边画边讲:
课题
正负图形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学生能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正形和负形图底转换、形的重复、多形组合等构成方式的设计原理,并尝试用类似的方法设计有趣的图案。
2、过程方法:通过激趣导入、欣赏、体验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欣赏、尝试分析并运用正负形构成原理进行简单的设计。
3、情感态度:使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2、利用万物相生的原理,设计出了太极图,你知道太极图最早样子吗?——阴阳鱼。
3、欣赏其他经典正负图形。
4、感慨正负图形的特点:正形和负责共用一条线。
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欣赏有创意的作品,指出它的巧妙之处,拓展学生想象。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5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5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正负图形》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学会利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正负图形实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正负图形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逐步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学会利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负图形的概念。
2.如何利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正负图形的特点。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利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创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正负图形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正负图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正负图形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正负图形的特点。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正负图形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尝试利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正负图形模板,供学生参考。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更加复杂的正负图形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如:利用正负图形创作图案、装饰画等。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四年级上册 第15课《正负图形》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正负图形》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含义,并尝试设计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四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善于发现新鲜事物,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也会饶有兴趣,但考虑到学生的造型和设计能力有限,本节课着重引导他们欣赏作品,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正负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最后能设计出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正负图形作品,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正负图形的运用。
难点:设计具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4教学过程
4.11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小时候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我们也来和图画玩一玩捉迷藏。
(2)出示图《和谐共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擦亮眼睛仔细看,树上藏着什么? (找动物)像这种在一图形中产生两种不同图像就是正负图形。
(3)出示课题——正负图形(板书)
2【讲授】欣赏探究
2.欣赏探究
(1)出示图《鲁宾杯》,请问你看到了什么?分析正形与负形。
浙美版(2014秋)美术四年级上册15《正负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金湾一小
教材分析:
《正负图形的画面》是岭南版美术课本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内容是以正负图形欣赏为主,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的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正负图形,拓展学生的直接想象空间。
考虑到大师作品虽然美,但却太难,让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因此我采用由简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最易理解的环节进行尝试体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设计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技能,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他们对于新奇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喜欢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本课的教学正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相信学生对此课会很感兴趣。
教学策略:
本课的设计将结合我校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感受和研究正负图形设计的方法。
然后教师小结,通过欣赏作品进而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正负图形的步骤。
学生选择符合自已要求的作业进行创作。
最后展示作品,生生评价、教师点评。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正负图形》优质课教案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正负图形》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图形创意联想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图形思维能力,但是设计正负图形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激趣、合作、体验等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正负图形的设计产生兴趣,从而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以及图底反转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教学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教学准备:PPT课件、彩色纸、铅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猜一猜教师出示小猫的局部图片,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法宝,同学们猜一猜它可能什么?揭晓答案师小结:其实它是一只小黑猫呢!聪明的小作者把鱼骨的造型放进了猫的身体,是不是十分有趣呢?你猜对了吗?师: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图形吧!揭半题:“图形”二、教授新知(一)看一看想一想出示图片思考问题1:这两张图有什么共同特点?(一幅图里可以看到一黑一白两个图形)问题2:黑白两块图形是怎样组合的?用了什么方法?(它们共用了一条轮廓线、黑白图形相互借用)师小结:像这样一个大图形结构中隐含两个小图形,小图形相互借用且共用一条轮廓线的创意图形我们称他为正负图形。
揭题:补充“正负”(二)鲁宾杯分析考察:正负形如何巧妙共存?师小结:简介鲁宾杯、共用轮廓线两张人脸:图(正形)、杯子:底(负形)图底可互换(三)赏一赏1.欣赏作品《两条不同性别的腿》《背景幻觉》师: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组合的?介绍分析作品2.对比思考发现正负图形的构成方式。
师:它们的构成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生:一个有规律,两种图形不断重复;另一个无规律,造型很多…(“形的重复”、“形的组合”)3.欣赏其他作品发现设计原理。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正负图形|浙美版(2014秋) (6)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浙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第15课。
二、教材内容分析《正负图形》是浙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第15课的内容,属于应用设计范畴,全课为一课时。
关于图形的设计和应用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在第5册第13课的《图形拼摆》中有涉及到一些正负图形的内容,本课是把正负图形从众多图形中单独分离出来,使学生对图形的学习更加细化。
所谓正负形,就是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它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Rnbin)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卢宾反转图形。
在一个正负图形中,图案比较醒目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醒目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
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图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有时就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
设计师们利用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
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让我们了解到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
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相互依存。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的有关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但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这一课的趣味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因而在观察图形时,会表现出较为兴奋地情绪,但让学生创作出比较有新意的正负图形,又是有相当的困难的,因而,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注意适时的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及课堂纪律,更要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正负形图形的同时,将知识内化,不可忽视激发学生创作的情趣。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负形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正负图形,理解正负图形。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5正负图形》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5 正负图形》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正负图形》是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负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正负图形案例,以及一些简单的创作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负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对于生活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敏感度。
但是,他们对正负图形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负图形的概念,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正负图形,并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正负图形的艺术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负图形的概念,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负图形,并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画笔、纸张等教学资源,以及正负图形实例和创作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负图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正负图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负图形的基本知识。
3.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掌握创作方法。
4.练习:学生自主创作正负图形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帮助。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共同提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正负图形的概念、特点、运用方法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正负图|浙美版(2014秋) (4)
正负图形教学目标:1.欣赏正负图形,认识正负图形中形的重复表现的构成方式,并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及关系。
2.研究大师作品的奥秘,运用形的重复表现的方式设计正负图形并加以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自己的直观想象空间。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正负图形的图片欣赏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形的重复表现的构成方式,并能利用此方式设计图形及加以应用。
难点:通过各方面接触、感受正负图形,对正负图形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准备:(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1.教师做手势,问:看到了什么?2.出示手的照片并揭题。
二、欣赏感受,激发兴趣1.欣赏多幅正负图形,说一说,你的感受:你最欣赏哪一幅?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总结正负图形图形的特点。
三、学习形的重复表现1.通过欣赏两幅用一个基本形重复表现的正负图形,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的共同点,认识共用轮廓线,了解形的重复表现的方式。
2.出示多幅形的重复表现图形,学生结合作品思考得出,通过基本形的变化,可以创作不同的正负图形。
3. 引导学生例举创作正负图形的基本型,为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4. 出示多幅爱心的重复表现图形,学生结合作品思考得出,通过基本形的方向、数量的变化,可以创作不同的正负图形。
5.教师示范,学生参与拼摆图形,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作多种不同的正负图形。
四、总结概念,引出正负形关系引导学生总结正负图形的概念——一种线性中隐含两种不同含义的图形我们称之为正负图形。
也就是说正形是一个美丽的图形,负形也是一个美丽的图形。
从《船和桥》的欣赏中引出正形和负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
五、学习应用,启发正负图形的多种用途正形和负形的设计原理,还常被应用在标志、海报等设计中,请学生说说想把自己设计的正负图形应用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表达创意1.采用形的重复表现的形式设计一个正负图形,并把它装饰在美术作业本的封面上。
浙江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正负形》教案
《正负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正负形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正负形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正负形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正负形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负图形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正负图形是指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造成在一个大图形结构中隐含着两个小图形的创意图形。
在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背景部分。
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作“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
正负图形的正形与负形之间相互统一又相互排斥,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和矛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显示出创意图形的特殊魅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
通过欣赏正负图形,使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激发学生设计创意图形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正负图形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设计出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
的正负图形。
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三、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彩纸、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 )教师出示《鲁宾杯》,并提问:观察这幅图,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黑色部分是两张对视的脸;白色部
分是花瓶。
)
(2)教师介绍《鲁宾杯》,指出鲁宾杯是图的转换图形,也称正负图形。
(3 )欣赏正负图形作品,并进行正负图形作品分析。
(4)欣赏经典的正负图形作品。
(5)思考:正形与负形是怎样融洽联系在一起的?总结正负图形的特点:正形和负形共用了一条轮廓线。
2.尝试设计。
(1 )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一:以苹果为正形,以联想的事物为负形,进行正负图形设计练习。
(2)学生分小组讨论,由“苹果”联想相关事物或由“苹果具有的象征意义”联想相关事物,并将联想到的事物
填在表格里。
.
(3)教师列举:如何将联想到的事物与苹果图形巧妙结合,设计独特的正负图形。
(4)教师请学生选择设计正确的正负图形。
(5)教师提示:除了在正形的边缘设计负形,还可以在正形的中间设计负形。
(6 )学生进行设计练习:围绕“苹果”图形进行创意联想,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设计、制作一个正负图形。
3.提升设计。
(1 )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一件物品作正形,联想与它相关的事物作负形,进行正负图形的设计练习。
(2)教师列举创意范例,学生举一反三。
(3)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4)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成语类、公益类正负图形。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6.拓展欣赏。
(1)欣赏升级版正负图形。
(2)欣赏正负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
7.教学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正负图形,将科学思考融入艺术设计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