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教案1

《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教学方式1.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

2.借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简析诗前小序:1.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

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

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教案2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教案2苏教版必修4
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教 小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 学 绝不通声 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 乐曲旋律的变化: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 越雄壮 过 比喻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学生找出)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程 联绵词:间关(叠韵) 、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学生找出)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 曲如此感人,除了
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 因就是感情。 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 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 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 琵琶女以情演曲 :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2
诗人以情绘声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 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 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 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 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 坎坷同她的昔为倡 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 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 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精品教案(第2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精品教案(第2课时)

《琵琶行(并序)》精品教案第2课时一、研读课文1.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学生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学生版)

《琵琶行(并序)》优教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的】1.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其中的名句;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重点与难点】【知人论世】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五六岁:开始学诗,八九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格律诗了。

11岁:离家躲避战乱于越中,之后南北奔走,颠沛流离,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于“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贫困的生活使他接近了人民,迈上了创作上的现实主义道路。

17-18岁:涉足长安,以诗文谒见当时有名的名士顾况:“《古今诗话》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

29岁:中进士级第。

32岁:以拔萃登科。

35岁:以四等入选由皇帝主持的特科考试,升为翰林大学士。

所以诗人自豪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38岁:因每每上书直谏,统治者怀忌在心,宪宗暗喻崔群“使求自便”,诗人不得已请求外调,做了三年京兆尹户曹参军。

41岁再度入朝,做了闲散的左赞善大夫。

43岁:元和十年六月,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时被平炉节度使李师道派去的刺客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也被刺伤。

白居易时为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但他出于义愤率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言诗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说他在母亲赏花坠井死后做赏花诗和新井诗,有伤明教。

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正如诗人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46岁:被除为忠州刺史(四川忠县),为力排“天教抛掷在深山”的郁闷心情,他在那里种花养性。

50岁:转杭州刺史,他大力兴修水利,筑堤保护钱塘潮,泄引湖水,灌溉良田,造福于人民百姓,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人民成这条堤为“白堤”。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全诗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预习反应】一导入新课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 ,两人的命运相似 ,都被遗弃 ,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到达了情感的和谐 ,成为知音 ."江州司马 ,青衫泪湿 ,同在天涯 .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 .白诗高处在此 ,不在他处 .〞──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合作探究】一、细节探讨(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 )(2 )、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 ,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试做具体比拟 (试用原诗文概括答复 ,齐读相关诗句 ,感受"沦落〞之情 )答案: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局部 ,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 ,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 ,独守空船 .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商妇怨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局部 ,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 ,丝竹不绝| ,高朋满座 ,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 ,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 ,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 ,其情凄凄 . (谪居九江 ,凄凉落魄 )京官谪官恨③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琵琶声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 (琵琶声 )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 ,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 ,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 ,一个善听 (善写 )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 ,枨 (chéng ,触动 )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 ,句 (gōu ,勾 )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 - -白居易祠 ,祠中著名的对联 .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 ,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 ,勾留即逗留 ,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4、作者在听琵琶女弹奏时心情如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孤寂落寞、凄清感伤的 .诗中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处即是这种心情的印证 .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 ,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 ,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 ,自伤身世 .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 ,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二、把握诗人深沉的感情 .1、谁解琵琶声(1 )读了本诗 ,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 ,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慨 .但是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 ,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答案: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 "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 ,风寒月冷 ,琵琶女独守空船 ,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消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 ,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 "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 "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 ,忽高忽低 ,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 ,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 ,可谓色艺超群 ,名噪京华 ,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 ,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 "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 ,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 ,好景不长 ,时光不再 . "弟走参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女 "年长色衰〞 ,生活变故 ,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 ,她 "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 ,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 "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 "冷涩〞 "凝绝|〞 ,音乐之声 "暂歇〞(由于心情沉痛 ,越来越消沉 ,以至|于停顿) ,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神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 ,绝|非柳暗花明 ,重见天日 ,而是以刚毅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 ,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 ,但薄情的丈夫 "重利轻离别〞 ,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 ,悔恨交加 ,故而音乐之声如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 , "四弦一声如裂帛〞 (帛裂也是心碎 ) ,是愤激的哀号 ,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 总之 ,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 ,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 ,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 ,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 ) ,让人如闻其声 ,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 ,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2、谁解青衫泪(1 )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伤心时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答案:诗人泪洒青衫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 ,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 ,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 (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 ,誉满天下 ,然而今朝沦落 ,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 ,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 ,因而情感相通 , "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 ,伤己 ,两重感伤交融一体 ,积累沉淀 ,诗人怎不悲怆满怀 ,泪洒青衫 ?这 "泪〞 ,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 ,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3、谁解风物意(1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 ,同样 ,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篇首|的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表达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 ,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 ,令人顿感秋凉袭身 ,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 ,表达别时景象 ,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 ,溶溶月色 ,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 ,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 ,但其感情仍在扩散 ,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 ,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 ,衬托了音乐效果 ,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 "绕船明月江水寒〞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 ,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 ,叠加在一起 ,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假设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 ,凄美哀人 .三、小结:一千多年前 ,一个文人骚客 ,一个天涯歌女 ,因为音乐 ,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 ,浔阳江的悠悠江水 ,瑟瑟秋风 ,清冷的月光 ,飘飞的荻花 ,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 -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 ,踏着湿漉漉的诗行 ,平平仄仄地走着 ,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 ,沾湿了历史的脸庞 ,永远都无法抹去 .【当场检测】1.全是侧面衬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2.?琵琶行?序言中有 "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句 ,与这话相照应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B.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 D.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琵琶行?序言中有 "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一句 ,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 .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 ,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 "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 ,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4.以下几组中最|能表达 "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1 )篇幅较长 (2 )篇幅较短 (3 )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4 )句法往往长短参差 ,富于变化 (5 )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 (6 )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 (2 ) (3 ) (4 ) (6 ) B. (1 ) (3 ) (4 ) (6 ) 1.②正面写琵琶技艺 .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 2.B 3.C 4.C 【作业布置】找出全诗中关于音乐描写的句子 ,并将它划出来 .[板书]风物意 - -一枝一叶总关情琵琶行 (并序 ) 白居易琵琶声 - -尽诉心中悲悱情青衫泪 - -同是天涯沦落人风物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琵琶行并序1.能够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能运用这一技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曾倡导并掀起新乐府运动。

现存诗近3 000首,主要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等。

2.探寻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大官僚及皇帝,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由于他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最终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并序》就写于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慨叹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识字注音(1)重点字湓.浦口(pén)钿.头云篦.(diàn bì)嘲哳..(zhāo zhā)迁谪.(zhé)虾蟆..陵(há ma)霓裳.(chánɡ)铮.铮(zhēnɡ)悯.默(mǐn)(2)多音字贾⎩⎪⎨⎪⎧ 姓贾jiǎ商贾gǔ 悄⎩⎪⎨⎪⎧ 悄声qiǎo 悄悄qiāo 咽⎩⎪⎨⎪⎧ 幽咽yè咽喉yān 狼吞虎咽yàn2.字形辨认 ⎩⎪⎨⎪⎧ 沦沦落纶纶巾⎩⎪⎨⎪⎧ 徙迁徙徒徒弟 ⎩⎪⎨⎪⎧ 哳呕哑嘲哳晰清晰 3.一词多义 (1)为⎩⎪⎨⎪⎧因为.长句动词,写,作,读wéi 初为.《霓裳》后《绿腰》动词,弹奏,读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读wèi (2)言⎩⎪⎨⎪⎧感斯人言.名词,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东船西舫悄无言.名词,说话的声音 (3)命⎩⎪⎨⎪⎧ 遂命.酒动词,叫,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动词,取名 (4)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名词,眼泪 (5)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表示短暂的时间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突然,忽然4.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教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教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琵琶行并序总体设计教材概述《琵琶行并序》——是本单元“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三篇阅读材料,它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

诗歌通过诗人亲身经历,叙写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诗歌“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善于运用秋天的枫叶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外,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精到传神的描摹,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内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自己难以言说的情感。

同是,诗中一段对音乐的描绘历来为人所称道。

总之,《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

学生通过对此篇课文的学习,一方面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得到一种情感的陶冶,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一些感悟。

思路方法本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品味诗人描绘音乐的高超技术,欣赏诗人对景物与人物的准确把握,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认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主题,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生活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例如:播放一段配有琵琶曲的课文朗诵,展示琵琶这种乐器的图片,以及秋天的风景图,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景。

另外,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最好让学生预习准备:1.疏通生字词,熟读《琵琶行并序》。

2.对白居易更进一步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歌行以及诗人白居易的有关知识。

分析鉴赏诗人描摹音乐的片段,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

品味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体会诗歌构思的巧妙,理解琵琶女与贬谪诗人的内在联系。

3.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教学设计第1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的抒情诗非常发达,但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却是凤毛麟角。

苏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1. 给下列难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合作探究】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小序有什么作用?【巩固提升】(一)课内检测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39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39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39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设想1.重点与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稽康悲奏《广陵散》。

《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

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

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

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诵读鉴赏:(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琵琶行》第三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琵琶行》第三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琵琶行》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和“行”这种文学体裁。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背诵全诗,了解和学习描摹音乐的手法,体会诗中出色的音乐描写。

4、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知识回顾】1.一词多义。

言①感斯人言。

(名词,话。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字。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说。

)命①遂命酒。

(动词,吩咐,命令。

)②命曰《琵琶行》(动词,命名,题名。

)数①使快弹数曲。

(数词,几。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名词,数量。

)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副词,暂时。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

(副词,一下子,忽然。

)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

(动词,拨动。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

(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2.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连词,表示原因。

“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今义:长句子。

(3)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今义:整治,治理。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

(5)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

(6)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朝前面。

(7)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突然,一下子;今义:暂时。

3.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

4.特殊句式。

(1)送客湓浦口: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

(2)转徙于江湖间: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3)感斯人言: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本长安倡女:判断句。

本来是长安倡女。

(5)使快弹数曲:省略句。

使其快弹数曲。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34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34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34【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赏析诗歌,品味诗句中丰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归纳诗歌的主旨;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琵琶曲《高山流水》)大家闭上眼睛,聆听这段美妙的琵琶曲。

一边听,我一边给你们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有听过: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伯牙惊叹不已。

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他被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两人的共同遭遇使得他们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琵琶行并序》最新同步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33【教学目标】1.欣赏对音乐的描写,品味诗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培养学生运用想像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鉴赏音乐描写。

2.引导学生结合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经历遭遇,透过琵琶曲旋律的变化想像琵琶女和白居易。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写,品析琵琶曲旋律的起伏变化。

2.培养学生运用想像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

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感知,小组代表发言。

2.点拨法。

在关键处,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3.诵读法。

学生集体读重点段落,在诵读中去感知。

4.情感体验法。

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方面:做好课件,准备上课所用的教具。

2.学生方面:(1)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词。

(2)通读全篇课文,熟悉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探讨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3)上网查找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轻轻低放《长门怨》的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

渲染气氛,进入情境。

一、激趣导入(激趣引导,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氛围,配置图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已经穿越了《诗经》的河流,走过了几千年的光辉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

在唐代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所淡忘,但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地流传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已怆然。

师问:1.诗中所写的这位诗人是谁呢?2.怎么知道的?(学生立足悼亡诗,不难答出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

《琵琶行》导学案(苏教版必修四).doc

《琵琶行》导学案(苏教版必修四).doc

《琵琶行》导学案(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一体化讲义(学生)【目标预设】1、鉴赏诗歌中髙超的音乐描写。

2、分析琵琶女形象。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步骤】活动一:走近文本。

1、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白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罪恶的政治讽喻诗。

代表作《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

二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一卷。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入仕到贬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 “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2、《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活动二:诗歌鉴赏。

一、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溢浦口(句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句式:),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句式:)。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锦瑟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锦瑟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琵琶行锦瑟一、学习目标1.探究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掌握白诗的音乐描写技巧、李诗追忆往事的描写手段。

二、课前预习(一)走进作者⑴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白号香山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主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有作品《白氏长庆集》。

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兵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

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他又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

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

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

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垮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河内(某某沁阳)。

代表作有《无题》《贾生》《夜雨寄北》等。

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某某沁阳)人。

他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3)文体知识《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三、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湓浦..口⑵铮.⑶商贾.⑷迁谪.⑸霓裳.. ⑹呕哑..⑺嘲哳..⑻钿.头⑼虾.蟆陵⑽锦瑟. ⑾惘.然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锦瑟)示范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锦瑟)示范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琵琶行并序锦瑟从容说课在虚与实手法的运用上,这两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

白诗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有侧面烘托,有正面描绘,以高超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似乎能让人感知到,生动地再现了演奏的场景和音乐的内容。

李诗追忆往事,或实境虚写,或虚境实写,生动地抒写了自己内心的迷惘、惆怅的感受。

本课教学设计,在分别领悟理解两诗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它们的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作了比较探究。

教学重点探究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比较掌握白诗的音乐描写技巧、李诗追忆往事的描写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琵琶行(并序)》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解,熟读成诵;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研促读,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诗是最华丽的乐章,诗是最动人的音符,诗是智者脑海中最精辟的语言,诗是文学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诗,可以凄婉,亦可以明朗;诗,可以含蓄,亦可以直白;诗,可以有严整的形式,亦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潇洒不羁。

若问什么是诗的真谛,一切的妙处就在一个“情”字。

有了真情,哪怕是再苍白的文字也能鲜活起来;有了真情,即使是再平凡的故事也能让静静的池塘泛起涟漪;有了真情,就算是略显稚嫩的诗篇也能觅到无数知音。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并序)》。

这首诗和他的《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

早在作者生前,就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了。

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1.能够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能运用这一技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曾倡导并掀起新乐府运动。

现存诗近3 000首,主要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等。

2.探寻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大官僚及皇帝,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由于他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最终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并序》就写于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慨叹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识字注音(1)重点字湓.浦口(pén)钿.头云篦.(diàn bì)嘲哳..(zhāo zhā)迁谪.(zhé)虾蟆..陵(há ma)霓裳.(chánɡ)铮.铮(zhēnɡ)悯.默(mǐn)(2)多音字贾⎩⎪⎨⎪⎧ 姓贾jiǎ商贾gǔ 悄⎩⎪⎨⎪⎧ 悄声qiǎo 悄悄qiāo 咽⎩⎪⎨⎪⎧ 幽咽yè咽喉yān 狼吞虎咽yàn2.字形辨认⎩⎪⎨⎪⎧ 沦沦落纶纶巾 ⎩⎪⎨⎪⎧ 徙迁徙徒徒弟 ⎩⎪⎨⎪⎧ 哳呕哑嘲哳晰清晰 3.一词多义(1)为⎩⎪⎨⎪⎧因为.长句动词,写,作,读wéi 初为.《霓裳》后《绿腰》动词,弹奏,读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读wèi(2)言⎩⎪⎨⎪⎧ 感斯人言.名词,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东船西舫悄无言.名词,说话的声音(3)命⎩⎪⎨⎪⎧遂命.酒动词,叫,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动词,取名 (4)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名词,眼泪(5)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表示短暂的时间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突然,忽然4.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爆发出,突然冲出。

今义:物体表面鼓出来,超出一般的显露出来。

(3)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

今义:朝前。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①因为⎩⎪⎨⎪⎧古义:因而创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长句⎩⎪⎨⎪⎧古义:七言诗。

今义: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6)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上了年纪。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首领的称呼。

(7)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面貌,面容。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5.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重,看重;轻,轻视)6.特殊句式(1)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句,应为“以歌赠之”)(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句)(3)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句)(4)使快弹数曲(省略句,应为“使之快弹数曲”)(5)送客湓浦口(省略句,应为“送客于湓浦口”)(6)感斯人言(省略句、被动句,应为“感于斯人言”,“于”表被动)1.本诗前面的小序有何作用?提示: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提示: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挑……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

3.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提示: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4.本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八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提示:比喻特征变化如急雨粗重急骤急促如私语轻微委婉舒缓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轻快鸟语花底宛转流畅流畅泉流冰下阻塞压抑迟慢冰泉冷涩清冷凝滞停顿银瓶乍破激越奔涌爆发铁骑突出高亢雄壮高昂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1.本诗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勾勒出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茫茫的江水,皎洁的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了,但音乐所传达的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这样的描写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景象,渲染了琵琶女孤独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在江州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充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抹忧郁的月光里,凄美感人。

2.诗人与琵琶女可谓萍水相逢。

一次这样的邂逅,为什么会在诗人心底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荡以至不能自已?提示:第一,音乐认同。

首先要注意课文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交代。

在课文第二段,诗人对乐曲的音色、音质、节奏、旋律进行了十分准确而细致的描绘,可以看出诗人深谙音乐,而今却被迫远离音乐,诗人正处在对音乐饥渴的一种状态,这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对演奏技艺高超绝伦的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激动,而琵琶女只有得遇知音才会使出浑身本领,白居易也只有在享受高水平表演时才会如痴如醉。

《琵琶行并序》展示了诗歌的魅力和音乐的魅力,堪称绝唱。

第二,身世认同。

琵琶女为诗人演奏中间插入了自诉身世的情节,大大改变了作品的思想重心,精彩的琵琶曲由此变成了琵琶女心情故事的伴奏,很可能也成了白居易浮沉官场的背景音乐。

琵琶女由红极一时到独守空船,与白居易由春风得意到谪居卧病竟是如此的相似,使得诗人对琵琶女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第三,文化认同。

古代知识分子由于接受了圣贤思想的教育,总是保持着与大众不同的思想意识,而本文诗人却把自己与琵琶女摆到了相同的地位——同是天涯沦落人。

沦落天涯后共同的命运造成了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诗人一贯的平民情结,使他始终强烈地关心着民间疾苦。

这种平等的相知相怜,自然地促成了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认同。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提示:观点一:伤琵琶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引起了诗人的共鸣,她对自己苦楚身世的倾诉进一步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之情。

观点二: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然而今朝沦落,满怀忧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观点三:人悲,己怜。

“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情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能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不幸女子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高超的音乐描写技巧。

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音乐:第一,运用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十几句,用一连串的比喻反复形容,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音量、抑扬顿挫和曲调感情的变化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了。

第二,通过演奏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来表现。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都让人感到琵琶声中隐含无限感情,有琵琶女的形象,有听者的共鸣,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比单纯客观地描写音乐效果要好。

第三,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

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音乐的效果。

2.对比、反衬手法。

作者在第三段叙说琵琶女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时,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貌美,反衬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门庭若市,反衬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后来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只有明月寒水做伴的孤寂生活和伤感情绪。

导练目标妙用比喻绘形绘声《琵琶行并序》对音乐的描写有独到之处。

诗人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写琵琶声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的过程,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里有“急雨”“私语”,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啼啭花间的“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语,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破、铁骑金戈,它们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比喻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感受到乐曲的和谐。

总之,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描写音乐灵活自如,让人睹文如闻仙乐。

借鉴这一手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音乐,写一篇短文表达欣赏音乐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