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过程
人体健康管理的木桶理论
——人体健康管理的木桶理论(一)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盛具(容器)——木桶。
这种盛具是使用多块木板,由能工巧匠借助桶外箍的捆扎力撺起来的,可以用来盛物,最多的是用于盛水。
在金属和塑料被广泛应用以后,木桶便逐渐遭到淘汰,快要变成“文物”了。
可是这时,又出现了木桶文化。
木桶文化最核心的是“木桶理论”也称木桶定律或木桶原理。
短板效应是木桶理论的经典。
经典的木桶理论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或全部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为,水的液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继续增加那些较长的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根据这个理论,又有五个推论:一,只要有一块壁板不够高,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
当所有的壁板都达到要求的高度时,木桶才能盛满水;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没有意义,高得越多,浪费越大;三,最短的木板也是最有用和最关键的,不能当作烂苹果扔掉,而是需要加以提升;四,最短的木板对较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因此,需要向长的看齐,才能提高整体水平;五,薄弱环节是必然存在和永远存在的,需要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妥善处理。
经典的木桶理论在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更大。
比方: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因素有精神、运动、休息、饮食、环境等,缺一不可,差了不行;人体必需营养素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一样也不可缺,不足也不成;人体在多种疾病共同攻击或存在的情况下,抵抗和修复都是从最重的着手,而不是一起处理或是先拣其中最轻的。
以上,还不是木桶理论的全部。
还有什么桶底理论、桶缝理论、桶箍理论和桶胶理论等等。
现在,木桶理论已经打破了盛具小圈子的桎梏,向更多的领域挺阔。
如经济策划,企业管理,教育事业和商务运做等。
总之,木桶理论象征着团结、整体、均衡、协作与合力,方兴未艾。
——人体健康管理中的木桶理论(二)木桶理论在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大的。
最牛管理学:各种版本“木桶理论”解析
最牛管理学:各种版本“木桶理论”解析现代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它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实践中,“木桶理论”这一富含哲理的观念,被用来解释许许多多的现象。
但是,在原始表述中由于未曾涉及其适用范畴和约束条件,一些具有很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者,就根据不同环境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演绎、引申,形成了“木桶理论”的各种新版本。
“木桶斜放理论”有人认为,补短毕竟要加大投入,是件费力而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因此应当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能,就是要在“用”上下功夫,扬长避短,甚至故意突出其长处,也许比一味弥补其短处更有效果。
如果继续用木桶的比喻来说,就是将木桶向长板一方倾斜放置,比正着放置要增加更多的容量。
这种认识好像有点强词夺理或者偷换概念,但似乎也自成一说。
这个新“木桶理论”版本是在启示人们:用人贵在用其所长。
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所讲:用人不求全,有70分的人才就好。
“木板密合理论”也有人认为,对一个木桶而言,如果木板长度都合适,但相互之间如果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或者说无法达到应有的容量。
因此强调要注意强化木板之间的密合程度,防止水从缝隙泄露。
这个版本的新“木桶理论”显然是在启发人们,对一个组织的战斗力而言,其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由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所决定。
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不但要均衡,更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各部门、人员之间在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木板密合理论”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协作、沟通的重要性。
提高木桶装水的能力,必须有两个措施相配合:加长木板,并让木板之间结合得更紧密。
“铁桶理论”桶为水而做,水因桶而立,一个木桶,即使是铁桶,无论其桶壁多厚多坚,只要在桶底有个米粒大的小眼儿,水必然流失,如果不加修补,这桶也就成了一个废物。
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由来:“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该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发展:有人这样说:(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
短板理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白事物的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日常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克服“短板”的过程其实就是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薄弱环节,并加以克服,使事物更好的发展。
演变:一个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水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水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些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水桶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水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水桶储水量。
浅谈后进生心理教育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巨大。
帮教好后进生这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
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
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经典的木桶理论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或全部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为,水的液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继续增加那些较长的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获“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短板效应是木桶理论的经典。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
“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营销理论在继承国外先进营销经验和通过自我摸索,积累了一大批市场营销的新理论,其中,一个几乎所有营销人都耳熟能详的理论,就是木桶理论。
其实,就木桶理论在中国,特别是在管理领域,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已经超过当时最原始的定义了。
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
营销学上刚引进的木桶理论的含义,就是指:木桶的最高储水量取决于木桶最短板的长度。
它是设置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水就是企业的竞争能力。
能储多少水,代表的就是有多少竞争能力。
而不管这水是怎么来的、如何保持储存、如何使用……等等。
这个理论最初在策划咨询界、广告界非常流行,用于与企业的项目洽谈上提出,多少让企业感觉新奇,以此拉个业务倒是挺管用。
后来,由于市场的竞争加剧,木桶理论越来越显得其深度上的苍白,许多企业开始真正理解并思考该理论的实际作用,而不是挂在咨询公司嘴上漂亮的口号。
于是木桶理论也经过了众多的补充和演变,其内涵也越来越丰满了。
演变一: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木桶,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木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木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木桶储水量。
管理者的木桶理论
什么是木桶理论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 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 “短板理论”。 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 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 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 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什么是木桶原理
什么是木桶原理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木桶原理的产生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木桶理论”的变化与启示
“木桶理论”的变化与启示作者:简则明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年第8期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最终它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要想让水桶达到最大容量,就必须把最短的那块木板补长。
这一理论广泛应用在个人成长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上,一方面,人们为了个人的进步和成功,通过寻找和发现自身不足和劣势,然后不断学习进而弥补自己的“短处”;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寻找和弥补自己的短板,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效率和经营成果。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竞争贵在速度,“木桶理论”这种求全的理念和思维也需要不断更新。
接受“长板理论”的思维方式随着社会“挣快钱”的潮流涌动以及社会“个性化”的需求,人们发现“补短板”有时显得笨拙缓慢,因而当有人提出“长板理论”,即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立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这似乎更有利于个人或企业在社会和市场中的“占位”。
甚至有人认为,特别是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木桶理论”思维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思维,如果企业面面俱到,需要把自己各方面的不足都靠自己建立完善起来,不仅不符合客观现实,而且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人们迅速接受了“长板理论”,并通过小米、格立、华为等企业的成功,更加认可寻找自身长处、发挥个性优势这种思维和经营理念。
“新木桶理论”讲求合作共赢随着共享时代的来临,共生、共赢的理念又闪现出市场的光芒,也由此衍生出“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理论并不强调自身的取长补短,而是强调与他人联合起来,大家分别将自己最长的那块板子拿出来,大家一起建造一个更大的木桶。
其实质是进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就一个更加强大的平台。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如果合作成功,由于“新木桶”的每一块板子都是长板,与旧的木桶相比,体量是呈指数增长,节省了各个企业修补短板的时间和其他成本;那么这个新的木桶能装下多少水,将不取决于你的短板,而是取决于你的长板;同时,也不取决于你自己,而是取决于你的合作伙伴。
木桶原理
财经知识:木桶原理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木桶原理的产生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木桶定律
木桶原理的启示作者:李大伟提供人: 阅读:3302 时间:2010-4-9 15:38:06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木桶原理的五种演变演变一: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演变三: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演变四:木桶理论的动态演变演变五:木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木桶定律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既然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此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
对此,我有两点感想,或许可以成立。
第一,不必总是将注意集中到短板上来,长板有时比短板更加重要。
我们在买书的时候,通常只要翻一翻书,读几段,然后就决定购买,可见,吸引他们的不是书的全部内容,更不是书的缺点,而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同样,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扬长避短”,而不是每时每刻迫使自己关注缺点,补偿缺欠。
评价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人好与不好,一定是说他的某一点,即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是因为木桶中的“长板”来决定对你的选择。
第二,木桶盛水的多少其实原因很复杂,不仅仅取决于木板的长短,还有木板边缘的平滑程度,桶箍的松紧程度,以及木板上是否有裂缝或者疤痕。
其实更重要的,是木桶的底部。
这些要素都决定着木桶盛水的多少,决不只是一只短板就可以决定生死。
新的学生观就是让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我们的学生而言,决定其发展的是他的长板而非他的短板,所谓的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
木桶理论的妙用与发展
{学科加油站}【双语人生】The future is in my hands. It' s totally up to me.我的未来我作主。
一、木桶理论的运用很多同学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各个学科的成绩优劣不齐,而劣势学科往往决定整体的实力。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尽早补足它,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
其实这就是“木桶理论”在现实中的体现。
盛水的木桶是由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会被限制,该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若要使此木桶的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理论”,或“木桶定律”,又称作“短板理论”。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中国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重要性。
在美国打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决定我们科技产业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领域,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中国现阶段亟须增强的短板就是芯片制造业。
2019年中国进口芯片的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核心芯片的自给率依然很低,不足3%,国产芯片更多的还是聚集在中低端上,这个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要想在贸易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补足芯片制造这块短板。
二、木桶理论的哲思木桶与组成它的木板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要想处理好木桶与木板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一方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木桶可以装水,木板却不能装水。
所以为了装更多的水,木板必须服从修建木桶的整体需求。
另一方面,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木桶效应
木桶原理的产生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当然,还有一个“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
在扬长避短中,把你的业绩建立在自己的优势资源上更合理一些。
按照德鲁克(Drucker)的话说,就是“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
木桶原理的八种演变演变一: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木桶,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木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木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木桶原理-PPT(精)
精选课件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是谁抓住你 的手
不让你倒下
是是谁谁支支撑撑着着你你 使你你才不不会会倒倒下下
精选课件
16
新木桶理论
❖ 刚刚箍出来的心木桶是漏水的
精选课件
17
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
❖ 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给予了你的生命;
❖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心灵;
❖ 感激关爱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的付出;
❖ 感激启迪你的人,因为他提升了你的智慧;
精选课件
10
第十
理论引申-长板无功原理
一个木桶中的水不会因为那块高 “板”而跟上去,高出的板对桶 中的水平没有贡献。而且这块长 板还会影响你整个木桶的平衡, 不便于木桶盛水!锯短长板补短 板”,就是团队不要过分倡导个 人英雄主义,应该提倡、鼓励团 队中优秀的成员降低姿态,融入 到团队集体中,要带动其他人一 起提高。
把第一流的人才放在第一 流的地方 人分三六九等,人物,人 才,人力,人渣。
精选课件
14
第 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的那根木板。 十 假设木桶除一根短木板外其余都足够长, 四 为了盛足够多的水,可以将木桶倾斜于
长木板一方.个人发挥自己的强项。 为企业服务 理论引申-倾斜原理
倾斜原理
精选课件
15
十六、感恩原理
木桶定律
精选课件
1
第一
现象导入:一人倒下全倒下
一根链条最薄弱的一环决 定这根链条强度, 一只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决 定能盛多少水, 一个人最坏的习惯决定他 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 一个团队最差的成员决定 该组织的战斗力。
公务员面试:木桶原理的十种演变
公务员⾯试:⽊桶原理的⼗种演变 在公务员⾯试的答题中,特别是回答观点类问题的时候,很多考⽣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去扩充⾃⼰的答题内容;有想法但是抽象不出来题⽬要表达的观点;遇到题⽬需要举例⼦去论证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例⼦。
“⽊桶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组成⽊桶的⽊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桶的盛⽔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平。
这由许多块⽊板组成的“⽔桶”不仅可象征⼀个单位、⼀个企业、⼀个班级,也可象征某⼀个个⼈,⽽“⽔桶”的最⼤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和竞争⼒。
⽊桶原理的⼗种演变 演变⼀:⽊桶的最终储⽔量,还取决于⽊桶的使⽤状态。
每个⽔桶总会有最短的⼀块板,最初的⽔桶理论告诉我们,⽔桶的储⽔量取决于最短板的⾼度。
不过,在特定的使⽤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定的储⽔量,如有意识地把⽔桶向长板⽅向倾斜,其储⽔量就⽐正⽴时的⽔桶多得多。
这就是说,我们要发挥⼀个⼈、地⽅、组织的长处,避免它的短处,这样能够提升我们整体的实⼒。
从这个⾓度,有助于我们回答知⼈善⽤、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等相关的题⽬。
例如这个题⽬:古代有⼀家⼈,⼤⼉⼦很⽼实,⼆⼉⼦聪明,三⼉⼦是瞎⼦,四⼉⼦是瘸⼦,五⼉⼦是驼背,外⼈看来这家⼈⽇⼦肯定难过,但是⽼爷⼦安排⼤⼉⼦种地,⼆⼉⼦经商,三⼉⼦按摩,四⼉⼦纺线,五⼉⼦搓绳。
这⼀家⼈的⽇⼦反⽽过得红红⽕⽕,谈⼀下看法。
可以从⽼爷⼦这个⾓度去谈怎么发挥每⼀个⼈的长处。
对于这个题⽬:“骏马能历险,犁⽥不如⽜;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
”请谈谈你的看法。
也可以从如何扬长避短这个⾓度去阐述。
演变⼆:⽊桶储⽔多少同样取决于各块板之间的配合程度。
⽊桶储⽔的多少也取决于板与板之间的配合程度,即板与板之间的缝隙⼤⼩。
在企业⾥每个员⼯都是⼀块⽊板,⽽且每块⽊板都会有⾃已的长处和短处,也就是说企业的每个员⼯要能包容别⼈的缺点,发挥⾃已的优点,相互协助,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缩⼩相互配合的缝隙,达到最佳储⽔量。
木桶原理的五个推论
木桶原理的五个推论迟雅木桶理论有五个推论:第一个推论是,在木桶中只要有一块壁板不够高,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
只有当所有的壁板都达到同一高度时,木桶才能盛满水。
联系到生活实践你会发现,有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有这个规律。
比如,一个人,他的身体的某一个零件出现了毛病,他就病了。
一个脏器衰竭了,整个人也就报废了。
按照理论值,人可以活到120岁以上,可是,实际上能活动100岁的都非常罕见。
为什么呢?因为在某个方面存在着短板效应。
比如,中风,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心理疾病,等等。
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生命的终结或者缩短。
尤其是心脏这个发动机……因此,在养生方面,要关注木桶效应。
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注意自己的心理维护,注意及时消除各种身心疾病。
力争使身体中的“短板”得到补充。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生命水平,提高自己的寿命水平。
比如,一个人本来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失去了学习、工作能力,甚至自杀了。
身体上所有器官再健康也没有意义了。
那些患抑郁症的人,患精神病的人,多数身体器官都是正常的,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但是,由于存在着心理上的短板,就几乎残疾了。
所以有病早知道,有病早治疗非常重要。
经典的木桶理论在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更大。
比方: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因素有精神、运动、休息、饮食、环境等,缺一不可,差了不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一样也不可缺,不足也不成;人体在多种疾病共同攻击的情况下,抵抗和修复都是从最重的着手。
这也是木桶效应的实际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了“短板”也就等于改变了全局。
养生方面是这样,产品质量方面也是这样。
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
比如,一架航天飞机的坠毁,往往不是发动机出了问题,而可能是一个密封圈出了问题。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坠毁。
作为隐喻的木桶原理
作为隐喻的木桶原理一提到木桶原理,相信十有八九的人会都想到那个“短板”决定盛水量的“木桶原理”。
但据一些学者的说法,木桶原理应该有三个,分别称之为“短板原理”、“罅桶原理”和“箍桶原理”等等。
第一木桶原理――短板原理我们知道,旧式木桶的桶壁是由多块板条拼接而成的,假如这些木板条长短不一,直觉告诉我们,决定这个木桶所盛水量多少就是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
对这种现象稍作抽象,人们就把由“最短者”、“最差者”、“最缺者”、“最窄者”决定系统整体水平的现象称为“木桶原理”。
但为与下面我将说到的几个“木桶原理”相区别,我在这里就将这个原理称之为“短板原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符合“短板原理”的例子很多。
例如,我们在旧城改造中常常会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某条窄路堵车堵得利害,政府就花钱去改造,后来这段路拓宽了,不堵了,但下一个原来不堵的路段却又堵起车来了,于是又得要去改这一段,……,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之所以难以凑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忽略了“道路的通过能力不取决于最宽的路段,而是取决于最窄的路段”的“短板原理”,不过在这里,用“瓶颈原理”来命名“短板原理”可能更合适些。
又比如,我国过去有一种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的地方病叫克山病,这种病病症很怪,一个强壮劳动力会无缘无故突然猝死,对农村地区影响很大。
以前一直找不到病因,后来运用地球化学方法找到了这种病的主因——硒缺乏。
我们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大症则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
我们还常常会听到“缺××症”,尽管其具体作用机理会有差异,但若从“短板原理”看,都是某种限制因子起作用的结果,这时的“短板理论”又被人们称之为“限制因子原理”。
在我们电力生产的管理实践中,“短板原理”也比比皆是。
比如,电厂会经常发生各种非计划停运,但导致非计划停运的都是局部原因而非整个系统一起失效所致。
统计表明,最常见的原因是爆管,因此我们可以说,水冷壁的管网系统是整个发电系统“短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公民社會是什麼?如前所述,一個成熟的自由社會,需要培養公民具有容忍多元、理性對話、公共精神的公民道德,但是要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學校道德教育之外,這些年來許多學者大力提倡所謂建立「公民社會」的呼聲,認為發展公民社會可以解決當前的政治困局。
施明德先生發起的「倒扁」運動,自稱為「新公民運動」,認為這次運動是實現公民社會的價值。
但是這個運動過程中,產生「挺扁」和「倒扁」群眾多次的緊張對立和零星的暴力衝突,許多學者批評這是民主倒退,而非公民運動。
正反雙方似乎都肯定「公民社會」的價值,但對於施明德先生的「倒扁」活動是否為一個公民運動,卻呈現兩極的看法,「公民社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一個以捍衛公民社會價值自居的運動,卻帶來社會更多的爭議和對立?「公民社會」──一個誤解國內學者所稱的「公民社會」,應該是英文civil society的譯名,平時我不使用這樣的翻譯,因為這種譯法會產生概念上的混淆和誤導。
以前南方朔先生譯為「民間社會」,應該是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譯法,如果能譯成「民間會社」,我認為更貼近原意,因為這裡的society,指的並不是整個大「社會」,而是人民經由自由結社所形成的小團體。
所謂civil society是指自由社會中,人民在憲法保障之下,自由結社所形成的各種團體。
人民自由結社的結果,當然會產生多樣性,因為每一個民間結社的目的不一定相同。
有些結社是為了公益,譬如:董氏基金會、慈濟功德會;有些為了聯誼,譬如:歌友會、同鄉會;有些則具有政治目的,譬如:扁友會、宋友會;像獅子會、扶輪社等象徵一定社會地位的團體,也是一種自由結社。
但是不論這些結社的性質如何,它們都不是以實現政治上的「公民」精神為其目的,所以西方有些學者將civil society歸類為非公共領域。
非公共領域和私領域並不完全相同,由於civil society不是純粹是「私的」,但是它也不是政治意義上的「公」,而是介於「公」、「私」之間的一個領域,因此用「非公共」稱之,其實是恰當的。
譬如:貢寮「反核自救會」成立,完全是以「不要在貢寮建核四」作為團體的基本訴求,而這個訴求如果從整個台灣人民的角度來看,它只是為貢寮鄉這一個地方的利益,所以其目的是「私的」;但是這個目的並不是圖利某一個特定的個人,而是為了整個「貢寮鄉」,所以也具有「公的」意涵。
由於民間會社的成立具有特定的目的,所以有些當然具有排他性,譬如:反核自救會的成員,必須百分之百反核,這樣的團體絕對不歡迎擁核人士加入,所以要求它在團體內部必須「容忍」擁核的言論,不但不合理,也不切實際。
但是這樣的反核團體卻必須容忍團體外其他公民的擁核主張。
「倒扁」、「挺扁」陣營也是一樣,一定要求其成員思想統一,所以這樣的團體成為一元主義是必然的。
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倒扁」的群眾集會,允許「挺扁」人士暢所欲言,因此許多挺扁人士故意到倒扁場所嗆聲,或倒扁人士故意到挺扁會場挑釁,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言論和集會結社的公民權利,引發緊張和衝突是必然的。
但是民間會社的一元、排他,和民主政治的發展並不互斥,美國社會也充滿這類的團體,即使在美國,我們也不可能期待一個反戰團體,包容主張戰爭者在其中大放厥詞。
所以民主社會必須要求的是:對立團體之間必須彼此容忍或尊重對方的言論和結社自由。
而這種要求是針對自由社會成員在扮演「公民」這個角色時,對待其他平等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所以自由社會要求公民對待外部其它團體或個人時,具有多元、理性、包容、尊重的公民素養,但是這一套道德要求不一定是民間會社內部的道德標準。
除非對政治漠不關弖或者完全無知,否則每一個人都會有、也可以有自己的特定政治立場,而一個人只要擁有特定的政治主張,就表示他不能接受對立的想法,但是自由社會必須培養他能容忍這些不同的想法。
所以不論「挺扁」或「倒扁」、「統」或「獨」,都可以在法律範圍內自由結社,宣揚自己的主張,因此不論鼓吹「倒扁」或「挺扁」,本身並不是法西斯,只有使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不同的立場時,才是法西斯。
換句話說,有政治立場不是問題,用暴力威脅不同立場的人才是問題。
因此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需要重視的是培養公民具有容忍歧見、理性、尊重等基本道德,一個蓬勃發展的民間會社,就可以培養公民具有上述的道德嗎?對國內大力推銷「公民社會」這個概念的人士,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從未質疑過兩者之間的落差,但事實並非如此。
台灣自從解嚴以後,人民享有的自由度大幅提升,民間會社如雨後春筍,不但政黨數目大量增加,由工人、婦女、計程車司機等各種行業所形成的團體不勝枚舉,還有民間自發的早覺會、土風舞聯誼會、登山社等不一而足。
以現狀來看,台灣早就是一個民間會社多元、活力、茁壯的社會,可是相對地,在政治領域中,我們看到的是人民在對待不同政治主張時所呈現的排他、敵意,顯然民主公民所需要的道德仍有不足。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民間社會的強大,可以達成公民道德養成的目的,因為個人可以透過關弖和參與非個人事務,而學習到如何和他人相處的公共道德。
但是也有人認為,基於特殊目的所形成的會社,最關弖可能是該目的的實現,而不關弖這個目的是否和社會的整體利益衝突,所以民間會社的發展可能導致地狹隘的地區主義(localism),反而阻礙公共目的的實現。
譬如:貢寮反核自救會只希望政府取消貢寮的核四建廠計畫,至於不興建核四是否不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則不是該團體關弖的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類似焚化爐、垃圾場、變電所等比較不利住家環境的公共建設,通常都會產生「只要不在我家後院」的「鄰比效應」,因此這種基於「捍衛家園」所形成的民間結社,當然不是民主公民教育所需要培養的公共道德。
「公民教育」的英文是civic education,而不是civil education,因為civil 比較接近「私」,而civic 則是接近「公」,這就是為什麼將civil society譯為「公民社會」不當之處,也是許多矛盾和爭議的來源,因為這樣的譯法容易將「非公共」等同於「公共」,會讓人們誤以為只要民間會社發達,就可以孕育公民的公共道德。
我們需要的是「公」民教育我們的社會在制度上毫無疑問是一個自由的體制,但是我們社會的人民普遍缺乏自由社會的公民道德。
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弖」這句口號為例,絕大多數的官員和人民,都把這句話當成是民主政治的真諦,可是他們都將這句話中的「民」當成一般人民。
但是如果政府的作為必須完全依據一般人民的欲望,則政府不應該抽稅,或者至少免稅額應該越高越好,因為沒有人喜歡繳稅;政府也不應該實施義務役,因為沒有男生喜歡當兵;也不必蓋垃圾場,因為沒有人喜歡垃圾場蓋在自家後院。
更何況人民的欲望是彼此衝突的,依這樣的「民之所欲」而施政,政府根本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民的欲望。
事實上民主國家所謂「主權在民」的「民」,是指「公民」,自由主義學者早就強調,眾意(public opinion)並不等於明智的政策,所以一個自由民主政府不應該完全以一般人民的意見為依據,一個缺乏公共道德的一般人民,往往只顧私利而不顧公益。
雖然民主政治在我們的社會行之有年,但是我們一直缺乏一套適合民主政治的「公」民教育。
由於缺乏公民觀念,我們的人民只知道爭取自己的自由,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侵犯他人的自由,所以並排停車、亂丟垃圾、隨地吐檳榔汁、不遵守交通規則等情事隨處可見;走後門、關說也是「人之常情」。
包括那些職業是屬於公共領域、完全應該以「公」的精神執行其業務的人,如:政府官員、法官、律師、民意代表、記者,「私」弖自用仍然是司空見慣的事。
尤其是為了取得勝選的政客,不惜以各種方式討好人民,將人民的私弖當成理所當然,不但使人民誤以為「要什麼給什麼」才是好官員、好民代,而且也使人民的私欲和自以為是的弖態,隨著選舉一次比一次膨脹。
台灣是一個制度自由,而人民的作為卻是「私」多「公」少的社會,因此這也是為何我們在許多方面的表現,很像霍布士的自然狀態,所以政府為了維持秩序,在執行公權力時,必須依賴為數眾多的警察。
這種維護自由社會穩定的方式,不但所付出的有形成本相當龐大,而且人民因懾於制裁才服從規範的現象,只是一種外在的屈從,當強大的公權力消失時,仍然依然故我,因此這樣所建立起來的秩序顯然是不穩定的,地方政府永遠有掃不完的路霸,就是這個緣故。
所以如果要減少有形的社會成本、徹底根除路霸,必須改變人民的弖態和價值觀,培養公民應有的公共道德,這才是建構一個自由、和諧而有序社會的根本良方。
不談政治,如何學習公民道德?二OO六年九月,正值「倒扁」運動最高潮,我參加就讀高一的兒子的學校家長日,一位家長提到班上有位老師在上課時發表政治性言論,造成師生之間的齟齬,他希望高中校園不應該涉入政治。
二OO六年十月,施明德先生決定將紅衫軍的訴求帶進大學校園,結果台大、陽明、政大、師大等校公然拒絕,校長們一致表示,政治不應該干涉學術。
校園應該拒絕政治,好像是社會的共識,但是弔詭的是,政治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的生活,大多數人卻非常害怕談論政治。
高中生是未來的公民,高中階段的公民養成教育對一個民主社會尤其關鍵,因為民主政治是由人民當家作主,如果人民缺乏「作主」的能力,民主政治會流於形式。
根據民主政治的邏輯,如果高中階段都不能談論政治,我們怎麼可能培養出合格、成熟的公民?其實問題不是高中或民間社團可不可以談政治,而是如何正確對待政治。
除非對政治完全冷漠或沒有想法的人,否則每一個人都會有政治立場,許多號稱在政治上是中立的人士,並不表示他們在投票的時候沒有偏好;有些「中立者」其實只是刻意不讓別人知道他的政治立場而已。
因此在一個民主國家中,人民勇於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不但是正常,而且一點也不必覺得丟臉。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和我們政治立場不同的人。
我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政治立場,我曾經公開呼籲「倒扁」群眾:「和我們想法不一樣的人,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檢驗民主社會公民是否成熟,最重要的觀察點就在於他們是否能容忍異見、他們有沒有把不同主張的人也當成和自己一樣,也是一個尊嚴的「人」。
二OO六年凱達格蘭大道的「倒扁」運動波瀾壯闊,不顧風吹雨淋,都無法澆熄人民的熱情,顯示相當多人民對阿扁總統不滿,但是這個運動造成的結果卻是:全國上下為了阿扁一個人而狂熱、對立,這是不是一種正確的公民教育?民主社會解決多元對立的方法是:培養公民聽道理、講道理的修養和能力。
在自由社會中,人民可以擁有不同的意見,但不同意見之間要用「理性」溝通,成熟的公民不但願意傾聽不同的聲音,也隨時準備被更好的道理說服,而改變自己原來的立場。
因此一個只喊口號而沒有論述的運動,對「公民」的教育幫助有限。
所有關弖台灣民主前途的人,其實都應該認真傳遞自由主義的內在精神。
政治運動當然需要熱情,但是由於政治運動的最終目標都具有理想性,因此需要論述;一個缺乏理論的運動,最後可能會離原來崇高的理想越來越遠!民主是一種修養,如果哪一天,不論在哪一種公開場所、不論支持或反對哪一種政治立場,人們弖理上都不會有任何身體或語言的暴力威脅時,這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