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专业-推拿治疗学重点总结
推拿学_考试_复习_重点_总结_笔记
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扌衮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 / 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
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
放松,肘部自然下垂。
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紧推: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
慢移:缓慢的移动。
(二)操作要求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推拿重点
拿学概述1.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部位或学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推拿学的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3.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它属于物理性治疗法、外治法的范围。
它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易学、经济、且无副作用、无痛苦、无损伤,但疗效又好的特点。
)4.推拿古代称按摩、按硗、按蟜、案皖等5.推拿学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a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医疗实践和当时哲学基础上的。
b中医基础理论又指导推拿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指导着推拿的临床实践,对推拿的进一步发展又起了推动作用。
推拿发展史6.第一部按摩著作《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在先秦两汉时期成书,到东汉失传。
7.《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8.推拿与按摩的区别:从推拿的发展史上看,按摩不等于推拿a“按摩”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少,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少,反围较窄;而“推拿”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的疾病。
B按摩改称为推拿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之前均称按摩,明代开始称推拿。
推拿的作用原理第一节、推拿的基本原理9.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a疏通经络,行气活血b理筋整复,滑利关节c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10.推拿治疗的原则:a整体观念,辨证施术b标本同治,缓急兼顾c以动为主,动静结合第二节、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11.伤筋的定义:伤筋又称软组织损伤,组要是指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在外力的影响下发生损伤。
12.伤筋的病理变化:a伤筋的病理:中医认为机体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B治疗的关键:在于“通”,通则不痛13.治疗原理:1,、舒筋通络2、理筋整复3、活血祛瘀14.舒筋通络:a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治标(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B推拿可以消除导致肌肉紧张的病因-------治本(其机理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二是加强循环的基础上,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
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1.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理筋复位:筋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
3.整复错位:改变病理组织位置、调整关节、纠正错位。
4.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四因制宜。
5.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二者鉴别要点:前者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后者有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属于根性神经痛和干性神经痛;前者腰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后者局部肿胀压痛或伴下肢痛;前者有肌力感觉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后者很少出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前者有突出征象,后者没有。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通过反射传导调节中枢神经②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③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内啡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④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改善肌肉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位置、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对脊柱相关系统:(正骨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源性高血压、~头痛。
机制:调整脊柱解剖结构、改变筋膜应力集中点、解除或缓解相关神经功能、促使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对皮肤:①提高局部皮肤温度,改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②调节皮肤触压感受器,上传中枢反作用于各器官组织。
对循环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强化心脏功能,调节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
对消化系统:①调节肠胃蠕动②调整肠胃分泌吸收功能③促进胆汁排泄。
8.推拿治疗的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如呼吸道、肠道以及结核等。
2.皮肤有破损,如烫烧伤感染。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1.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掌握人体穴位、经络分布和病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手法施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推拿的操作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揉捏、推、拿、拨叩、拍打等。
2.中医推拿的技术要点(1)按摩:以手掌、指腹、拇指或掌根等部位作往复式的摩擦作用,对病区或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经活络。
(2)揉捏:以手指、掌根或拇指等部位对局部或整个穴位进行捏捉、揉动、揉转、揉压等操作,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3)推拿:以推、拉、捏、按、挤等手法对患部或穴位进行施力,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脏腑的功能,消除病邪。
(4)拿:以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抓足、提握、提拨等操作,以调理经络,消除疼痛。
(5)拨叩:以手指、掌根、拇指等部位的力道和速度,对穴位或病区进行重叠拨动,以调理气血,消除病邪。
(6)拍打:以手掌或拳头等部位的力度和速度,对病区或全身进行拍打,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二、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和适应症1.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以辨证施治、因病选穴、灵活运用手法、标本兼治、调理阴阳、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2.中医推拿的适应症(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头晕等疾病;(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风湿病;(3)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胃痛等;(4)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全身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恢复等;(6)皮肤病:湿疹、疮疖、痒疹等;(7)肿瘤放化疗后的协调治疗;(8)儿童多动症、夜啼、消化不良等。
三、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熟悉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脉象、舌苔等信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熟悉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中医按摩总结(必备7篇)
中医按摩总结第1篇在没学过推拿手法之前,我认为推拿就是按摩,是一种服务,是在人们腰酸腿痛的时候按按就舒服一下子。
但在学了以后我对推拿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佩心,尽管我的推拿手法学得很差,还经常被老师骂,推拿老师这样说过我“所有的错误示范都在你身上体现过了”。
没错推拿的确算一种服务,却更是一种保健治疗手法。
我翻过很多课外书,对推拿的定义都大致相同,但是我觉得最完整、完善的是这样定义的: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
在我看来这个定义比课本上的定义更加完整。
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而推拿的手法分为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擦法、点法、击法、搓法、捻法、抖法,滚法等。
每种手法都可以用来保健和治疗疾病,各种手法各有各的保健作用,有些可以单独使用,有些可以结合使用。
推拿手法还可以治疗许多的疾病如,肩关节xxx,落枕,椎间盘突出等一些常见疾病。
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学习了这么多的推拿手法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指禅推法和滚法,有三个原因。
第一,学习的时间最长。
第二,对我来说很难学会,比较难以掌握。
第三,就是它们的作用。
一指禅推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等作用。
滚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等作用。
当然还有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推拿老师强调的重中之重。
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其实我觉得要做到这几点非常难,需要很多时间训练手的力度以及耐力。
有时候经常看见针灸推拿专业的同学在练习功法,就觉得非常的佩服。
能够治疗疾病和保健,这就是推拿的魅力,推拿这门课程的课时不多,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
因为我觉得每天有个健康的身体,这一天都会特别开心和轻松,虽说推拿不能完全的将每个疾病治疗彻底,但它的确也尽到了自己能够实现的疗效。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疗法,通过不同手法和技巧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从事推拿学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相关知识和掌握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推拿学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推拿学的基本原理推拿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经络推拿学说、气血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指万物的存在都有阴阳之分,推拿学通过不同手法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是指人体内流动的经络系统,推拿学通过按摩经络,疏通气血,调节经络的畅通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学说是指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推拿学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来调整人体功能。
二、重点知识点1:经络学说与穴位选择经络学说是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在于掌握经脉的走向和特点。
按摩经络系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穴位,对特定穴位的按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补益脾胃,增强体质,而按摩风池穴则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因此,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经络学说以及相关穴位选择的知识。
三、重点知识点2:推拿手法与技巧推拿手法和技巧是推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按、推、拿、搓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揉的手法可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捏的手法可以活血散瘀、化痰止咳;按的手法可以调气止痛、降血压等。
掌握推拿手法与技巧,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是推拿学考试的关键。
四、重点知识点3:推拿治疗常见病症推拿学作为一种疗法,应用的范围广泛。
重点知识点之一是掌握推拿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
例如,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通过按摩颈部穴位,调理气血,缓解颈椎的疼痛和不适;推拿治疗失眠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调节脾胃,改善睡眠质量等。
需要在考试中掌握推拿治疗不同病症的方法和适应症。
五、重点知识点4: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是一种特殊的疗法,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推拿按摩学重点(大神总结)
推拿按摩学重点(大神总结)推拿按摩是一门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手法、技巧和动作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理,以促进健康和康复。
以下是推拿按摩学的重点总结: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推拿按摩基于中医理论,以人体经络和穴位系统为基础。
它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愈疾病。
2. 手法和技巧:手法和技巧:推拿按摩主要使用手掌、指尖、肘部和前臂等具有特定目的的手法和技巧。
常见的手法包括揉、推、捏、按、按摩和拍打等。
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部位进行治疗。
3. 穴位和经络:穴位和经络:推拿按摩使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
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并与身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相关联。
了解这些穴位和经络的位置和功能对于正确施行推拿按摩至关重要。
4. 常见应用:常见应用:推拿按摩可应用于多种健康问题和疾病的治疗。
它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调理内脏功能等。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用于放松和舒缓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需要接受过专业的推拿按摩培训,了解正确的手法和技巧。
- 避免在饱食、醉酒、生病或疲劳时进行推拿按摩。
- 对于孕妇、老年人、儿童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 避免在疼痛或有伤口的地方进行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门深奥而实用的治疗技术,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希望本文总结的重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推拿按摩,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拿学重点
1、腰部斜扳法:受术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屈髋屈膝,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
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
两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于臀部的另一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
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喀"的弹响声。
2、推拿最早被用于医疗的时期:秦汉3、颈椎病分型:(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混合型4、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
头痛、头晕、大小便改变.重者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瘫痪。
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
低头1min后症状加重。
生理反射亢进,还可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
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和巴宾斯基征阳性。
5、神经根型颈椎病①临床表现: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
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
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②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处方: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6、摩法的补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7、擦法:用指、掌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做较快的直线往返运动,是指摩擦生热,称为擦法。
指擦法、掌擦法(全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
指擦:颈项、肋间。
掌擦:肩背部、胸腹部、胁肋部。
大鱼际擦:四肢部,尤其是上肢。
推拿治疗学重点
秦汉:《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最早的按摩专著,《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比较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巨著,其中有不少关于推拿治疗作用和应用的记载。
隋唐:设置按摩专科,达到最兴旺时期。
明:设立医学十三科,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小儿推拿成为独特理论体系。
提出小儿推拿“点线面”的特点,旋推为补,直推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
《小儿按摩经》问世,被收录于《针灸大成》中,为我国现存最早推拿专著。
龚云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清: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介绍了“胸腹按诊法”。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推拿基本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推拿疗法特点: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容易推广。
推拿疗法适应症:内科(感冒,咳嗽,哮喘),外科(术后肠粘连,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儿科(发热,泄泻,呕吐),五官科(近视,牙痛,鼻窦炎),骨伤科(肌肉扭伤,关节粘连,颈椎病)推拿疗法的禁忌证:1.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2.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3.局部皮肤破损、皮肤病、严重出血倾向4.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5.严重肝心脑肺肾等脏器病症6.有精神疾病等不能与医生合作7.急性脊柱损伤伴脊髓症状8.过度饥饿、疲劳及酒后9.原因不明、未予明确诊断,伴疼痛发热眩晕。
推拿异常情况: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椎骨压缩性骨折,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肋骨骨折,晕厥,脑血管意外。
小儿推拿八法:掐揉按摩,摇运推搓。
掐法:逐渐垂直用力重刺,以达深透为度,注意不要掐破皮肤。
按法:垂直用力,先用缓力按之,渐由轻而重,频起频按,不离其位,按而留之。
摩法:微屈肘部,放松腕部,指掌自然伸直,且令指掌着力部分要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运动。
每分钟120-160次。
推拿治疗知识点总结
推拿治疗知识点总结在推拿治疗过程中,推拿师主要通过手法和按摩来进行治疗,包括推、拿、按、揉、击、捏等多种技法。
而不同的手法和技法对于不同的病症和疾病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应用。
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
此外,推拿治疗也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推拿治疗的知识点如下:一、经络穴位学经络穴位学是推拿治疗的基础知识,也是推拿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按照中医经络穴位学的理论,人体有着丰富的经络系统和穴位,通过按摩和揉捏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和恢复身体的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在经络穴位学中,共有十四条主要经络和数百个主要穴位。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人体的某一器官和组织,通过按摩和揉捏经络穴位可以调整和平衡相应的器官和组织,具有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推拿师必须熟练掌握经络穴位学的知识,才能正确地运用推拿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推拿手法与技法推拿手法和技法是推拿治疗的重要内容。
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按、揉、击、捏等多种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1. 推:推是指推拿师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体表进行推动的动作,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和韧性,起到活血通络、舒筋活血的作用。
2. 拿:拿是指推拿师用手指和拇指对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拿捏的动作,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起到调经活络、调和脏腑的作用。
3. 按:按是指推拿师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体表进行按摩的动作,可以舒筋活血、调经止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4. 揉:揉是指推拿师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体表进行揉捏的动作,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5. 击:击是指推拿师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体表进行轻轻的敲打的动作,可以疏通经络、消散风寒,促进血液循环。
6. 捏:捏是指推拿师用手指和拇指对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捻弄的动作,可以调节气血、调和脏腑,起到调经活络、调畅气机的作用。
推拿治疗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推拿治疗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推拿治疗学简介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起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推拿治疗学是对推拿的学科研究,包括推拿的原理、技法、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推拿手法的运用,可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血、祛风散寒、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
二、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推拿治疗学的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疗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推拿治疗学的理论依据。
2.经络学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人体有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推拿治疗学中,经络学是重要的知识点,要掌握经络的走向、分布、特点等内容,以便在推拿时找准穴位和施术方向。
3.脏腑学中医将人体脏腑系统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脏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推拿治疗学中,需要了解人体脏腑的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之间的联系等内容,以便在推拿时更好地对症施治。
三、推拿基本技法1. 揉法揉法是推拿治疗学的基本技法之一,是通过双手的掌压和指压,以揉捏、转动、推拿、拨叩等手法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部位,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调理经络,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2. 推拿推拿是通过双手的按摩和揉捏,以掌握、推动、挤压、捏摩等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以促进局部脏器、经络、筋骨、肌肤的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病症、健体保健的目的,也是推拿治疗学的重要技法之一。
3. 摩法摩法是通过双手的温热摩擦、点按、揉捏等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促进其局部的气血运行,循经散瘀,调和脏腑,温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4. 捏法捏法是通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肌力作用于患者的体表,以揉捏、挤压、点按等手法进行推拿,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达到调理经络、舒筋活络、通经散痛的目的,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5. 捺法捺法是推拿治疗学中的一种重要技法,是通过指端力道的顿按、冲击、挤压、点按等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化瘀通经,舒筋活络,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推拿学重点
推拿学重点
推拿学是中医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以按摩手法为主要手段,以调理气血、调节阴阳、舒筋活络为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下面列举了一些推拿学的重点:
1.手法:推拿学的手法分为揉、捏、拿、推、托、拍、挠、摇
等多种,手法要求准确灵活,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磨练。
2.经络:推拿学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经络,了解其经脉分布、取
穴方法及与其他经络的联系,以在推拿治疗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3.穴位:推拿学的另一个重点是穴位,需要掌握各个穴位的名称、定位、功能及针刺方法,以便在推拿治疗中准确取穴。
4.诊断:推拿治疗需要先行诊断,了解患者的病症和病史等情况,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注意事项:推拿治疗需要严格掌握注意事项,如力度、时间、频率、部位等,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学是一门技术相对独立、完整的学问,需要通过正规的师从传承和系统化的学习培训来掌握。
推拿学重点笔记
推拿学重点笔记
推拿学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药物的物理疗法,通过特别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推拿学的重点笔记:
1.经络学说:推拿学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对经络的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
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2.穴位:穴位是推拿治疗的重要部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推拿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
3.手法:推拿手法是推拿治疗的关键,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拍等多种手法。
手法的选择和操作方法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4.适应症:推拿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
5.禁忌症:推拿也有一些禁忌症,如急性传染病、皮肤病、骨折、肿瘤等。
6.注意事项:推拿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要洗手、修剪指甲;操作时要轻柔、均匀、有节奏;避免在空腹或饱腹时进行推拿;推拿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
7.自我保健:推拿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自我保健。
平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推拿,如揉捏颈部、按摩腹部、拍打四肢
等,以促进身体健康。
总之,推拿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中医学科,通过学习和掌握推拿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推拿学重点
推拿学重点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
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
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
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
肩痹。
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
痹证,腰痛。
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
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手法: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的使用一为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的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的双重治疗作用。
中医类专业-推拿治疗学重点总结
1、蔺道人《先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小儿按摩经》是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2、小儿推拿具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的作用。
3、推拿止痛机理:镇静止痛、解痉、消肿、活血止痛。
4、a、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b、推拿疗法的特点: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易推广、保健强身;c、推拿适应证:骨伤科、内科疾病、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d、推拿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局部、溃疡性皮肤病、烧烫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严重心肝、精神疾病等;5、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眼部以上的额纹是否消失,周围性无额纹。
6、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膝关节正常伸直0°,青少年颈部35-45°35-45°45°60-80°或女性有5-10°过伸,正常腰椎80-90°30°20-30°80°屈曲可达140°。
侧弯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7、a、挤压实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部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如出现颈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
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反射痛。
b、分离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拖住患者下颌和枕部,向上牵拉。
如患者能感到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其机理是拉开并扩大狭窄的椎间孔,舒展小关节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使疼痛减轻。
c、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头部,另一手握患腕做反向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d、肩峰、大节结、喙突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称肩三角;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踝、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推拿治疗学(1)
推拿治疗学重点整合1. 颈椎病:是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因素而引起颈椎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软组织痉挛或损伤等,导致颈椎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2. 肩袖:又叫旋转肩,是包绕在桡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组成,对维持肩关节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上臂伸直,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以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手握患者腕部,反方向牵拉,如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即为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提示颈部神经受压。
4. 浮髌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检查时患肢伸直,医生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内,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食指按压髌骨,这时可感到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开时浮起称浮髌试验阳性。
5. 腕管综合征:由于腕骨骨折、脱位或筋肉组织劳损等因素,使腕官腔狭窄,压迫行走于其间的正中神经,引起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和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叩击腕管及屈腕压迫试验阳性为主要特征的病症6. 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外力过劳等因素,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肘部外侧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病症,又称为“网球肘”7. 颈椎活动度:前屈35°-45°,后伸35°-45°,侧屈45°,旋转60°-80°8. 颈椎病的分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9.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依据:(1)上肢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有放射性压痛、麻木(2)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中有一项以上阳性(3)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斜位片有椎间孔变窄或有骨刺10. 落枕诊断依据:(1)晨起疼痛,颈项僵滞,运动受限(2)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结节状或条索状痉挛(3)X线片可见颈椎脊柱侧弯,棘突排列紊乱或呈“双突征”11. 肩周炎病因:(1)外伤及劳损(2)肩关节本身病变(3)其他因素12. 搭肩试验:患者屈肘,如手能搭到对侧肩部的同时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若患者不能完成上述动作,或仅能完成两动作之一者为阳性,提示有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中医】中医推拿学复习重点
【中医】中医推拿学复习重点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第一章1.推拿又称:按摩,按跷,按玩,案扤,乔摩,,挢引,导引,折支,矫摩2.“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3.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4推拿学的特点:①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②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③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症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5.推拿意外发生原因:①诊断不明或误诊②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认识③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当④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6.怎么避免①提高诊断准确率②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③选择适当体位④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第二章1.推拿起源,可能萌芽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发源于中央,今河南一带先秦时期,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导引图,引书)还用于临床急救秦汉时期,有较完整的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学巨著东汉《金匮要略》膏摩开始应用于临床最早的按摩工具,圆针和鍉针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第三章1.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2.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第四章特定穴;是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小儿推拿操作顺序;①一般情况下来说.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蔺道人《先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小儿按摩经》是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2、小儿推拿具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的作用。
3、推拿止痛机理:镇静止痛、解痉、消肿、活血止痛。
4、a、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b、推拿疗法的特点: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易推广、保健强身;c、推拿适应证:骨伤科、内科疾病、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d、推拿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局部、溃疡性皮肤病、烧烫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严重心肝、精神疾病等;5、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眼部以上的额纹是否消失,周围性无额纹。
6、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膝关节正常伸直0°,青少年颈部35-45°35-45°45°60-80°或女性有5-10°过伸,正常腰椎80-90°30°20-30°80°屈曲可达140°。
侧弯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7、a、挤压实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部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如出现颈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
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反射痛。
b、分离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拖住患者下颌和枕部,向上牵拉。
如患者能感到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其机理是拉开并扩大狭窄的椎间孔,舒展小关节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使疼痛减轻。
c、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头部,另一手握患腕做反向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d、肩峰、大节结、喙突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称肩三角;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踝、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e、疼痛弧试验:瞩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患肢,当外展到60-120°范围时,冈山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征这一特定区域外展疼痛称疼痛弧。
f、落枕:又名“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g、岔气:即胸胁部岔气并伤,多由外伤、暴力的撞击或挤压,但不足以使肋骨骨折时所形成的胸胁部气机塞,胸部扳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症。
8、压痛点:a、横突骨折或横突间韧带撕裂伤的患者,多在骶棘肌外缘局部有深压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横突尖部有明显深压痛,并有时沿臀部上皮神经向臀部放射;腰4-5椎间突出的患者,腰4-5椎板间部位深压痛并向患者下肢放射;中线部位深压痛有可能是椎体结合或椎体骨折;b、肩关节周围炎压痛点多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喙突和冈山窝部,后期形成广泛性粘连而功能发生障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压痛点多局在结节间沟内,且可触及增粗的长头肌腱;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压痛点多局限于前内侧喙突部,并可触及痉挛、肿胀的肱二头肌短头;【长短头肌腱的区别】;三角肌下滑囊炎即肩峰下滑囊炎,则压痛广泛,但主要位于三角肌区,表现为肩关节外侧肩峰下和大节结处有明显压痛;冈山肌腱炎或冈山肌腱断裂,压痛位于肱骨大结节尖顶部;肩背部肌膜炎,可在背部肩胛骨周围,触及多个压痛点和结节;9、特殊试验:a、常规坐骨神经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健腿直腿抬高试验(见于较大的腰间盘突出症,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b、骨盆部特殊检查:骨盆挤压试验和骨盆分离试验:诊断骨盆骨折和骶髂关节病变;斜板试验、床边试验和单髋后伸试验:诊断骶髂关节病变;c、肘部:网球肘试验:前臂稍弯曲,手呈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
再将肘伸直,如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阳性。
d、腕和手部:握拳试验:常用于诊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霍夫曼征:提示中枢神经受损;e、膝部:麦氏征试验:诊断半月板损伤;抽屉试验:检查十字韧带是否断裂;交锁征:阳性则说明膝关节被破裂的半月板交锁;10、特殊畸形:肩部: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异常突出而出现“方肩”畸形;“先天性高位肩胛症”出现肩胛高耸,如为双侧则出现颈部缩短畸形;肘部:靴形肘:见于肘关节脱位或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矿工肘:尺骨鹰嘴滑囊炎患者;腕和手部:餐叉样畸形:见于伸直型桡骨远端典型的移位骨折;猿手:见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时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可引起大鱼际萎缩,尺神经损伤可引起小鱼际萎缩,桡神经损伤可引起腕下垂;11、3岁以下小儿,正常指纹,色呈浅红,隐现于风关之内。
纹色鲜红—感受外邪;色紫—热盛;色青—惊风;色淡—虚寒;风关病轻,至气关病重,透过命关则病笃。
12、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属“项筋急”“项肩病”“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机:内因:颈椎间盘退变,外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分型:神经根型(肩部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受刺激或压迫的颈神经其走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椎间孔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脊髓型(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头痛头昏、大小便改变,重者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瘫痪)【霍夫曼氏征及巴宾斯基征阳性】、椎动脉型(当头部过伸拉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即出现体位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猝然摔倒神志多半不清)、交感神经型(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枕部或颈后痛;心跳加快或缓慢,心前区或有疼痛)、混合型颈椎病(出现两型或以上症状);13、落枕: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止痛、理顺肌筋;操作: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分钟;用推拿方法提拿颈项旁开1.5寸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放松;瞩患者放松局部肌肉术者施以颈部斜板法;术者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
手法由轻到重,然后轻拿颈椎棘突两侧肌肉。
注意事项:手法宜由轻到重,切忌用强刺激手法,防止意外发生;急性发作期不可以推拿;经常落枕者睡卧时垫枕高低要适;14、脊柱小关节紊乱:即错缝;颈椎:易发生半脱位;胸椎:多在上胸段,疼痛定点明确,可伴有活动受限、深压痛;腰骶部:好发部位,腰部成僵硬屈曲位后伸活动受限;15、慢性腰肌劳损:病因病机:慢性劳损、急性损伤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先天畸形、风寒湿邪侵袭;16、退行性脊柱炎:又称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老年性脊柱炎、脊椎骨关节炎等;是指椎间盘退变狭窄,椎体边缘退变增生及小关节因退变而形成的骨关节病变。
以椎体边缘增生和小关节肥大性变化为其主要特征。
好发于40岁以上肥胖者。
急性发作时,腰痛较剧,且可牵掣到大腿及臀部,若骨刺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等;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退行性脊柱炎多在40岁以上,脊柱活动一般不受限,椎体轮廓清楚,椎体边缘有骨唇变化,小关节间隙清楚,骶髂关节一般正常,血沉、抗o正常;强直性脊柱炎多在40岁以下,脊柱强直出现较早,椎体模糊呈竹节样改变,椎体边缘无骨唇变化,关节间隙模糊,骶髂关节受累,血沉、抗o急性期均增高。
17、腰椎间盘突出:病因:内因为解剖因素、椎间盘退变和发育上的缺陷症;外因为损伤、劳损和寒冷刺激。
病理分型:根据髓核突出分向后、向前、向椎体内突出;根据突出部位分单侧、双侧和中央型突出;根据髓核突出程分隐藏型、突出及破裂型;临床表现: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疼痛反复,逐渐向一侧下肢放射,程度;腰部运动障碍,尤其是后伸和前屈;腰椎脊柱姿势改变,以脊柱侧弯常见;主观麻木感,中央型髓核突出可见鞍区麻痹;患肢温度下降;压痛点检查:腰4-5或腰5-骶1间隙、棘突旁有明显,用力按压或叩击痛处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且在居髎、环跳、委中、阴陵泉等处有不同程度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8、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病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称肩关节周围炎,又名“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病因病机:外伤、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临床表现: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病史;肩部疼痛,初期常感肩部疼痛,为阵发性,后期逐渐发展成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功能障碍,早期功能多因疼痛所致,后期因肩关节广泛粘连所致,尤以外展、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肩关节早期与后期治疗的区别:对于初期疼痛较敏感,采用轻柔手法在局部治疗,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对后期患者或感觉迟钝者,治疗以改善肩关节功能为主,可用较重手法,如扳法、摇法等,并配合关节各功能的被动运动,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19、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网球肘试验见9特殊试验】;“学生肘”“高尔夫球肘”见肱骨内上踝炎,中医称肘痛;矿工肘即尺骨鹰嘴滑囊炎,局部疼痛肿胀是本病的特点。
(其慢性劳损特点:鹰嘴突出部常因受到反复的机械性的摩擦刺激,如矿工肘部支持用力的工种,导致局部产生慢性的创伤性炎症。
多表现于皮下滑囊无菌性炎症,可使滑囊肥厚,滑膜充血、水肿、增生、纤维化。
)20、腕管综合征:亦正中神经挤压征。
初期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受压症状,患者桡侧三个半手指有感觉异常、麻木、刺痛,一般夜间较重当手部温度增高时更显著。
劳累后症状加重;后期患者出现鱼际肌萎缩、麻痹及肌力减弱,拇指外展及対掌无力,握力减弱。
母食指及环指桡侧的一般感觉消失。
21、退行性髋关节炎:多发生于中年以后髋关节活动频繁者。
退行性膝关节炎:多见于老年女性肥胖者。
诊断要点:中年女性常见,高峰在50-60之间,有典型的膝关节疼痛症状伴关节活动受限。
典型体征: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关节挛缩及股四头肌萎缩。
2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损伤检查的区别:前者为膝关节有过度的外翻活动,膝内侧副韧带阳性,如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麦氏征阳性,抽屉试验阳性。
后者麦氏征阳性,半月板研磨试验阳性,秉承长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23、跟骨痛包括跟腱止点滑囊、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骨骺炎、跖筋膜炎、肾虚性跟痛症;24、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