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及其协同共生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6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时跟踪练36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图1)。
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
图2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A.人口素养较高B.城镇体系完备C.农业历史悠久D.工业部门齐全2.关于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B.统筹解决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C.统筹解决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D.统筹解决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解析:第1题,人口素养高,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道德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一体化无关,A错误。
城镇体系完备,并且在距离上很近,有利于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B正确。
农业历史悠久影响的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对工业的影响,C错误。
工业部门齐全影响的是产业基础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D错误。
故选B。
第2题,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
区域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详细领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与治理。
在动力机制上,既有市场力气的驱动,也是政策干预的结果。
从市场角度看,区域经济的集聚与疏解动态演进,在核心城市集聚到肯定程度之后,就会通过级差地租、产业转移、涓滴效应等途径实现要素的空间流淌。
从政策角度看,政府通过空间规划、重大功能与设施布局等手段,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产业分工问题、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与共享问题等,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描述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依据一般规律,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区域通常都会有集聚和辐射实力超强的核心城市起龙头带动作用。
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描述错误,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详细状况,应从实际动身,D符合题意。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未来的城市竞争将不是个体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城市联动的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非常适时的。
然而,通过区位商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内部结构如农林牧渔、轻重工业等都在低水平上雷同,各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整体竞争力弱。
武汉城市圈应该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建立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区位商;区域优势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被誉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总体聚集能力呈下降趋势,城市竞争力也在日趋下降。
为此,2003年11月,湖北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
武汉城市圈又称“1+8”,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了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
武汉城市圈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资源条件、优越的交通通讯区位、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智力密集的科教和人才资源等优势。
但也存在各个城市间产业缺乏明确的分工、联系不紧密、整体的竞争力较弱的问题。
如表1所示,2004年除武汉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外,其他城市均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说明现阶段圈内城市经济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在第二产业内部,又多以机电、纺织、食品、建材为主。
各城市现状主导产业由于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结构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
对于区域产业分工及产业比较优势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是通过对区域产业区位商的测算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
唐磊、曾国平通过区位商分析法,运用西南、西北地区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行业产值,与全国水平进行区位商测算,发现两个地区相对于全国水平在第一产业及建筑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则发展落后;并提出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注重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地方特色;发展新型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试论武汉城市功能定位-兼与中部省会城市的功能定位比较
试论武汉城市功能定位兼与中部省会城市的功能定位比较付丽萍舒亚东摘要: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认为,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特色、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四项功能。
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应该按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圈内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四方面对接,促进圈内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企业重组,形成武汉辐射周边、周边支持武汉,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真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功能定位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
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如何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战略,如何彰显个性和特色,发挥独特优势,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对武汉自身资源和体系环境的分析,确定自身最优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城市内外的环境和资源,最准确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最大化占领和控制市场,才能实现最优化的发展,最大化地创造财富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本文在解释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部城市定位的特色,论述武汉城市的功能定位。
一、城市功能定位的一般性解释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就有了一定的功能。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功能也各不相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以及各地城市规划的编制,对城市功能的探讨也日益热烈,城市功能的定位,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2006年4月出台的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就明确要求,把“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对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及发挥的作用。
城市社会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等领域的解释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定义。
如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的效能。
武汉都市圈
2、武汉都市圈各职能分析(从产业分工的角度)
(1)“1+8”产业分工
◆武汉市:作为城市圈的龙头,发挥其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基 础等方面比较优势,建成为中部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的研 究及产业化基地,以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信息、科教、旅游为主的现 代服务业基地。
◆黄石、鄂州:依托邻近武汉、沿长江和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区位及交通优 势,重点建成以冶金(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建材为主的原材料生产 基地,与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产业对接、互补,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金属 深加工、汽车零部件、专用机械及港口物流业。
◆咸宁、黄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绿色农、林、水产品及特色农副 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轻纺、机电、中医药等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武汉市 及城市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武汉都市圈各职能分析(从产业分工的角度)
(2)建设三大产业带 【第一个产业带】: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辐射极,推进光电子信
武汉都市圈
1 武汉都市圈设立背景
2 武汉都市圈各城市职能分析(从产业分工的角度)
3 武汉都市圈中心地系统结构
4
武汉城市圈工业与域外经济的融合面
1、武汉都市圈设立背景
“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是指中国的山西、河南、湖北 、安徽、 湖南和江西六省。这六省处于中国的地理中部,好比是中国的心脏地区。 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的中部地区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 八方的作用。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 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 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 “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 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 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1.02•【字号】鄂政办函〔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6〕104号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1月2日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3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函》(商政函〔2016〕215号)精神,为扎实有效推进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构建武汉城市圈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战略为契机,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探索对外经贸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为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内陆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步伐,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总体目标。
二、工作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形成适应市场配置资源的管理服务新体制,不断优化经济运行模式,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举措。
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市场规模扩大: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整体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与单一城市相比,武汉城市圈内的居民、企业和消费者数量更多,市场需求更广泛。
这为武汉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促进了商品、服务和资本的流动,推动了武汉经济的增长。
2.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在武汉城市圈内,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优势。
通过加强城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和协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的衔接和协同发展。
这有助于提升武汉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武汉城市圈内的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
城市间的联系和合作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与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和发展。
人才的流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4.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间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路网、铁路和地铁等交通设施的连接,有助于加强城市圈内的交通流动和产业合作。
基础设施互通提高了城市圈内居民和企业的活动效率,促进了经济一体化和人员流动,推动了城市圈的协同发展。
5.综合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间相互合作和支持,可以推动整体综合发展,提升城市圈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城市圈的合作与联动有助于在国内外塑造更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意义重大。
它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通过充分发挥城市圈的综合效应,武汉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资料来源 :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91 、1997 、2003)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 (1986) 整理
(2) 空间结构上 , 与邻近城市经济联系程度日益紧密 , 受距离衰减律作用呈现圈层 结构分异 , 以武汉为中心 , 形成 4 个等级圈层 。依式 (2) 计算隶属度指数 , 相应划分为 四大腹地类型 (表 2) : 黄石 、鄂州 、孝感 , 经济联系量大 , 隶属度 (一般 > 15 %) 居主 导地位 , 形成武 - 鄂 - 黄 - 孝城市密集区为主体的核心圈 , 为武汉市紧密腹地 ; 周边 150km 范围内的仙桃 、黄冈 、天门 、咸宁 、潜江 、随州 , 经济联系量较大 , 隶属度一般 > 5 % , 构成以鄂东南城市群为构架的中间圈 , 为武汉的次紧密腹地 ; 300km 范围的内宜 昌 、襄樊 、荆州 、荆门 、信阳 、岳阳 、九江经济联系量较小 , 位于 2~13 间 , 隶属度一般 > 1 % , 与武汉市建立一定的经济联系 , 构成外围圈 , 为武汉的竞争腹地 ; 而 400km 以外 的恩施 、神农架 、南阳 、驻马店 、六安 、安庆 、常德 、南昌 、长沙 、郑州经济联系量很 小 , 小于 2 , 处于边缘圈 , 为武汉边缘腹地 (图 1) 。
收稿日期 : 2006204228 ; 修订日期 : 2006211218 基金项目 :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 (06011)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2006 Y034) 作者简介 : 刘承良 (19792) , 男 , 湖北武汉人 , 教师 ,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
199
21 21 2 武汉都市圈范围的空间变动 (1) 时序特征上 , 武汉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联系方向 , 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时间 惯性 ; 对外经济联系范围呈现先分散后集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式 (1) 、 (2) 计算 1985~ 2002 年 18 年间 , 武汉与周边主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与隶属度指数 (表 1) , 分析得出 : 与武汉市经济联系量较大值城市保持明显的历史沿革性 , 主要集中于邻近的 100km 范围 内的鄂州 、黄石 、孝感 、黄冈等市 , 与武汉市经济联系依存度高 , 产业关联度大 , 空间作 用明显 , 其经济联系量大大超过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量之和 , 占到对外经济联系总量的 60~80 % , 形成内部经济联系较密切的武 - 鄂 - 黄 - 孝城市群 。 由式 (3) 比较 1985 、1990 、1996 、2002 年 4 个时间断面 , 经济联系量变异系数分别 为 11 81 、11 50 、11 62 、11 91 , 隶属度变异系数分别为 71 4 、51 33 、51 73 、61 66 , 均大于 1 (数据标准差大于均值) , 说明武汉对外经济联系地域分布不均衡 , 呈现高度集中化空间特 征 。1985~2002 年间经济联系量与隶属度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 武汉对外经济联系地 域分布呈现先均衡分散后集中的发展趋势 , 到 2002 年武汉对外直接经济联系范围逐步高 度集中于近域范围 , 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程度日趋紧密 , 呈现一体化趋向 。
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
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12月目录第一章发展背景与基础 (5)第一节发展背景 (5)第二节发展基础 (7)第三节发展不足 (9)第四节发展意义 (9)第二章总体发展思路 (12)第一节指导思想 (12)第二节发展定位 (12)第三节发展愿景 (13)第四节发展目标 (14)第三章构建全球领先的航空客货双枢纽 (18)第一节提升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中部国际枢纽地位 (18)第二节打造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 (20)第三节实现客货双枢纽联动发展 (22)第四章推动临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25)第一节强核产业 (25)第二节促带产业 (27)第三节兴城产业 (28)第四节产业协作 (31)第五章建设生态智慧航空都市区 (35)第一节规划范围划定 (35)第二节总体空间布局 (36)第三节武汉空港核心区产业空间布局 (49)第四节鄂州空港核心区产业空间布局 (54)第六章搭建“三网络四体系”综合交通网络 (60)第一节完善“三网络”交通组织 (60)第二节促成“四体系”多式联运 (62)第七章实现实验区绿色生态发展 (65)第一节构建生态管控框架体系 (65)第二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5)第三节落实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66)第四节营造美好生态发展环境 (66)第八章体制机制创新 (68)第一节构建平台管理机制 (68)第二节优化双机场运行机制 (68)第三节创新开放合作机制 (69)第九章规划保障措施 (70)第一节支持政策 (70)第二节保障措施 (71)前言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为特征,集聚临空属性产业和提升城市功能布局的一种新动能经济。
为更好地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依托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湖北鄂州民用机场两大空港,统筹空港周边发展要素,共同推进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10•【字号】黄政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黄政发〔202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白莲河示范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6月10日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工作部署,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武汉“五个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对接大武汉,建设新黄冈”战略,加强规划对接,深化交通一体、产业协作、市场联动、科创协同、功能互补,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产业功能区、创新成果转化区、品质生活服务区,为实现黄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5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显著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化初步构建,全面融入武汉公交线路、站场和公交换乘枢纽,路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1小时通勤圈”全面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周边城市在内的一个发展辐射范围。
作为
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中,武汉城市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武汉城市圈的工作情况。
首先,武汉城市圈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湖北省的经济引擎,
武汉在过去一年中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
同时,周边城市也在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协同效应。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为整个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武汉城市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交通、能源、水利
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特别是武汉城市圈的高铁、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也为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尤
其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城市圈的发展不够均衡,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发展。
最后,城市圈的人才流失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成为了城市圈发展的关键问题。
总的来说,武汉城市圈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圈的协同发展,解决环境污染和人才流失等问题,推动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城市圈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XXXX-2020)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课题委托单位: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参加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1.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前言《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罗清泉省长、周坚卫、李春明两位副省长的直接过问与指导下进行的。
2004 年7月,武汉城市圈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罗清泉省长的批示,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参加的联合课题组。
《规划》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武汉城市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规划》的集中调研工作从2005 年4 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结束。
2005年7月1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并对《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
2005 年10 月初,课题组对各单位承担的《规划》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方案。
2005 年11 月~12 月,城市圈办公室将修改后的《规划》总报告第二稿分送城市圈9 市和30 多个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2006 年1~2月,课题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于3月初再次将修改稿分送城市圈9 市和20 多个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征求意见。
在此基础上,于2006 年4 月进行了第三次较大的修改。
2006 年5 月15 日,在湖北省黄冈召开的“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罗清泉省长、周坚卫常务副省长、李春明副省长及省政府所属的30多个厅、委、局负责同志和武汉城市圈所属9 市市长,听取了课题组长所作的《规划》要点汇报。
省领导对《规划》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抓紧进一步完善和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及时报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2006 年7 月29 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持,邀请由吴良镛院士、吴传钧院士、邹德慈院士、叶大年院士及陆大道院士等15 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最终结论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创新性强,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规划研究成果。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一、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现状及态势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约5.80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7 年常住人口2987.65万人,占全省的52.5%,统计口径城镇人口1399.17万人,城镇化水平46.8%,按照建设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测算,城镇化水平56.6%。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般占全省60%左右,是湖北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综合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特征鲜明,基础优势较为突出。
一是武汉城市圈土地类型多样,地域分异明显, 呈“一分山、两分水、三分丘陵、四分平原”的基本格局。
二是水资源优势突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人文资源较具特色。
三是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较好。
四是城镇布局与经济格局的圈层特征显著,沿长江、汉江以及京珠、沪蓉高速等轴线拓展趋势明显,其中沿沪蓉髙速公路和长江的城镇产业发展轴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与潜力。
同时,武汉城市圈整体发户不足的特征也十分显著,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突出。
一是总体经济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城镇密度偏低。
二是城市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
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趋同特征,产业集群发展滞后。
四是发展模式粗放,武汉处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五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自然生态保护有待加强。
二、规划理念与发展目标1、空间规划理念“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了武汉城市圈前所未有的艰苦使用命,其本质是要求武汉城市圈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要素集聚能力强、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
空间是区域发展的载体, 因此,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需要贯彻全新的理念,在空间统筹领域大胆突破和创新,构建新型的空间格局,探索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机制。
本次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发展导向,着重体现四大空间发展理念。
即,强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理念,加强对各类空间要素的统筹,处理好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和促进周边城市加快发展的关系,着力提升区域整体功能;突出绿色工业化的空间集聚理念,以发展多层次循环经济空间为切入点,引导工业相对集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空间配置的优化提升,实现产业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协调;贯彻健康城镇化的空间品质理念,发挥武汉城市圈后发优势, 注重城乡建设标准的科学性、空间的集约性、规划的合理性, 坚持环境优先,建设高品质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坚持生态现代化的空间管制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推行科学的分区发展和空间管制,实现资源保护与发展保障的有机结合。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核心,涵盖周边地区的一个经济区域。
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圈内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规划,将城市圈内土地按照不同综合功能进行划分,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划分了10个区域,包括中心城区、中心商贸区、青山发展区、汉阳发展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夏发展区、黄陂发展区、新洲发展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和武汉汉口综合保税区。
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中心城区是武汉市的市中心,集中了政府机关、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设施。
中心商贸区是商业和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商贸资源和现代商业设施。
青山发展区位于武汉市西部,是一个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区域。
这里拥有大量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对推动整个城市圈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阳发展区是武汉市南部的一个发展区域,主要发展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里有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为武汉市提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东部的一个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
这里有武汉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作用。
江夏发展区位于武汉市北部,是一个综合性发展区域。
这里既有农业和生态资源,也有一些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对武汉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机会。
黄陂、新洲两个发展区位于武汉市东部和北部,主要发展工业和农业产业。
这里有一些钢铁、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提升产业规模和增加就业机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武汉市东湖之滨,是一个集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于一体的区域。
这里有湖泊、山脉和风景名胜,对推动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汉汉口综合保税区位于武汉市汉口,是一个集物流、贸易和保税业务为一体的经济区域。
这里有一些进出口贸易和物流企业,为武汉市的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1. 引言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为了更好地发挥武汉城市的综合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本文将从城市圈规划的目标、范围、重点任务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2. 规划目标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以武汉市为核心,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具体目标如下:•加快武汉市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强化武汉市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升环境质量,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3. 规划范围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武汉市区及其周边的若干城市,主要包括: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
4. 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明确了以下重点任务:4.1 交通网络建设加强武汉市与周边城市之间交通网络的衔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整体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推动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4.2 城市功能提升推动武汉市及周边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建设高等教育、科研、医疗、文化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4.3 城市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4.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5. 实施策略为实现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目标,采取综合施策的方法,具体策略如下:5.1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资金和人才流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落户。
论城市圈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武汉市为例
形的 自相似性基本特征 ,分析 了阿克苏地区经济
联 系强 度 的 空 间分 布情 况 .分 析 预 测 了 阿克 苏地 区 与 自然优 化 结 构相 一 致 的发 展趋 势 。李 国平 等
(0 1 2 0 )从 深圳 和 珠 江 三 角 洲及 香 港 两个 层 面 , 通 过 区域 经济 联 系 强度 量 化 指 标 以及 投 资 及旅 游 联
看 .有 单个 省 份 内某 个 中心城 市 与其 他 周边 城 市
的经济 发 展不 协 调 。影 响 区域发 展 不协 调 的 因 素
系 等 实 际测 度 了 深 圳 对 外 区域 经 济 联 系状 况 , 进
而 提 出深圳 加 强 与珠 江 三角 洲 区域 经 济联 系 的若
有很 多 。在 以某个 中心 城 市及 其 周边 的卫 星城 市 或 区 域 为对 象 的 研 究 中 , 现 祥 和 李 郇 (0 5 运 徐 20 )
2 01
.
年第 期 ( 总第 2 8期 ) 4
. .
学 术 论 坛 AAE C OU C D MI F R M
NO. 2 1 9, 01
( u ua vl N . 8 C m lt e O2 ) i y 4
论城 市 圈建 设与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 —
以武汉市为例
干政 策 建议 。徐 丽 丽 等 (07 通过 区域 经 济联 系 20 ) 强度 量化 指 标 实 际测 度 了广 东 与香 港 经 济联 系 状 况 以及 各 城 市 对 上 一 级 中心 城 市 的经 济 隶 属 度 。 得 出结 论 : 一 . 东 所 有 的城 市 与 香 港之 间 的经 第 广
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引言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湖北省会武汉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和地区,形成的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等方面紧密联系的区域。
作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圈之一,武汉城市圈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武汉城市圈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交通网络以及发展前景。
地理位置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它东临江汉平原,西界武当山区,北靠鄂北平原,南濒江南山地。
武汉市地势起伏不大,多为平原和丘陵,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经济特点作为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汉城市圈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现代化服务业。
武汉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居中部地区城市之首,被誉为中部的“中心城市”。
主要经济产业包括汽车制造、钢铁冶炼、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这些产业为城市圈带来了大量的产值和就业机会。
在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中心,有一些重要的发展区域,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口北部新城。
这些区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推动了整个城市圈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交通网络武汉城市圈积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拥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首先,武汉作为长江的重要港口,拥有长江航运资源,方便城市与沿江地区的贸易往来。
其次,武汉也是中国铁路的交通枢纽,连接了许多主要铁路线,方便了城市与全国其他城市的交流。
此外,武汉还有多个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交汇点,使得城市圈内的交通更加便捷。
发展前景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武汉市附近的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武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重要,被列入中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这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同时,随着国内和国际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武汉的地理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中部崛起战略摘要: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将有利于集中资源、要素、市场等规模优势,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建立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基础平台,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必须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开始。
本文在介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上存在的明显缺点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战略。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演变;优化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pooling of scale advan-tages about resources,factors and market,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egion,and also build basal platform of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etition,besides it will put effort to build the fourth grad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But the goals of the premise is must be started from the optimiz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In this article,on the basic of introduc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ana-lyz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eeply,according to the obvious shortcoming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n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Keywords: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evolvement;optimization一、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武汉城市圈由1个副省级市(武汉)、5个地级市(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3个省管县级市(仙桃、天门、潜江)所组成的城市区域集合体,圈内总人口约3141万,国土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提供了全省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62%的财政收入,它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
武汉城市圈三生功能时空格局及权衡与协同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土地多功能与土地
利用类型的关系来构建三生功能分类体系已经成为
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由于三生功能本质是一个功
能空间,不仅应关注其时空格局,更应该关注功能之
间的关系,而对三生功能关系的研究大多是探索单
一 功 能 的 集 聚 性 ,[11] 对 三 生 功 能 间 关 系 的 研 究 较
三生功能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是合理构建三生功能
空间格局的基础。[3]目前该研究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归并分类对三生功能进行识别,划分出
三生功能的范围。朱媛媛等(2015)划定了限制开
发 区 三 生 功 能 的 范 围 ,并 给 出 具 体 的 优 化 措
施。[10](p26-32)另一类是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视角对三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利用不同年份的 遥感影像数据,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武汉城 市 圈 三 生 功 能 时 空 演 化 特 征 进 行 研 究 ,并 运 用 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对三生 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该区域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保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64 ·
图 1 研究区示意图
局以及功能之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包括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Kendall’s tua-b 秩相关
(二)数据来源。
系数和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其中 Spearman 秩相关
少,[7]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三生功能关系对于协调
优化三生功能意义重大。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运用相 关性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来刻画功能之间此消 彼长的权衡关系与相互增益的协同关系已经广泛应 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中, 之 [13](p2064-2078 )[14](p1379-1390) 后又被引入到研究耕地多功能,[15](p143-153)本文探索将 上述方法应用到三生功能间关系的研究中。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是中国内地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之一,由武汉市及周边的十几个
城市组成。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圈中工作,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活力四射的城市圈。
首先,在武汉城市圈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作为一个城市
群中的一份子,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城市圈的发展需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圈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圈中的
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圈,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武汉城市圈工作,我们需要不仅
仅是专业能力出众,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圈的发展需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武汉城市圈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适应城市
发展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圈,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圈中,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 词 】多 中 心 ; 市一 区域 结 构 ; 同 共 生 ; 汉 城 市 圈 关 城 协 武
【 图 分 类 号 】F 9 . 7 F 2 中 2 9 2 ; 17
【 献标识码】 文 A
区域 是一个 空 间集合 概念 , 由点 、 、 , 、 线 面 人 事 、 等多 元 、 维 的 流 、 与关 系 群 以 场 、 为 基 物 多 链 域 础 形成 的 , 个 具有 自组 织 性 与 他 组 织 性 的 复 杂 多 一 元化 综合 体 、 一个 同质 性 与 异 质 性 相 统 一 的 综合 经
【 章 编 号 】 0 6—3 6 2 1 0 文 10 8 2( 0 2) 3—0 0 0 7—0 8
区 域 研 究
武 汉 城 市 圈 多 中 心 城 市 一 区 域 结 构 及 其 协 同 共 生
朱 俊 成 张 敏 宋 成 舜 汤进 华
( .同济 大学 经济 与 管理学 院 , 1 上海 ,0 8 4;. 宁 学 院资源 与环 境科 学学 院 , 2 10 2 咸 湖北 咸宁 ,3 10 47 0 )
作 为 区域 发 展 的载 体 , 已成 为 承 载 区 域 综合 竞 争 力
与 软实 力 的 载 体 。作 为 具 有 自组 织 性 与 他 组 织 性
的 复杂适 应 性经 济 体 , 市 区 已成 为 研 究 区域 问题 都
的重 要 载体 , 响 和 制 约 区 域 协 调 、 续 发 展 的路 影 持
济 体与 经济 发 展 的载 体 , 区域 发 展 具 有 差 异 性 、 依
赖性、 联性 、 关 自组 织 性 与 他 组 织 性 。在 全 球 化 与
一
体 化 背景 下 , 性 、 元 、 放 与 包 容 逐 渐成 为 区 个 多 开
域 的关键 特 征 , 区域 城 市 化 、 市 区域 化 、 域 多 中 城 区
心化 、 群化 、 块 化 与 模 块 化成 为 主要 趋 势 , 市 集 板 城
素相 互 作用 的综 合反 映 , 技术 能 力 与 功 能要 求 在 是
空 间上 的具体 表 现 … 。在 都 市 区多 中 心格 局 下 , 因 区位 与 地域 差 异 、 源 与要 素 禀 赋 差 异 、 聚 与 辐 资 集 射能 级差 异 , 致 发 展 的不 平 衡 、 中 心 割 据 与 恶 导 多
究 , 足 于 化 解 区 域 矛 盾 、 决 区 域 问 题 的 宏 观 要 满 解
求 , 也符 合推 动 区域 协 调 发展 的要 求 。 本 文 以武 汉 城 市 圈 为 例 , 多 中心 城 市一 区 域 结 构 、 中 心 关 从 多
共生 角度 研究 都市 区多 中心 问 题 , 基 于 可持 续 发 是
【 要 】 中 心 城 市 集 群 是 我 国“ 二 五 ” 划 空 间发 展 战 略 模 式 , 实 现 区 域 协 调 与 持 续 发 展 的 重要 路 径 。 武 汉 城 市 圈作 为 摘 多 十 规 是
我 国 重要 的 都 市 区经 济体 , 中部 崛 起 战 略 的 重要 战 略 支 点 , 实 现 湖 北 区域 弯 道 超 越 、 点 跨 越 的 重 要 城 市 集 群 。 多 中心 是 是 拐 城 市一 区 域 结 构 是 武 汉 城 市 圈 重要 空 间 特 征 与 发 展 模 式 , 用 区域 关 联 系统 、 生 思 想 从 定 性 与 定 量 角度 分 析 了其 多 中心 城 利 共 市一 区 域 结 构 、 中心 关联 关 系、 中 心 协 同共 生 等 机 理 、 径 、 式 , 从 体 制 、 济 与 社 会 雏 度 提 出 了 多 中 心 城 市 一 区域 关 多 多 路 模 并 经
性竞 争 、 中心 多 主体 错 位 、 位 、 位 与 不 到位 问 多 缺 越 题、 区域 流 的 不 合 理 性 与 门槛 问 题 、 中 心 同质 性 多
重构 与重 复 问题 等 。
因 此 , 多 中 心 城 市 一 区 域 关 联 、 中 心 协 同 从 多
径 与模式 。 因此 , 型期 对 都 市 区 多 中心 结 构 、 转 多 中心 关 系模 式 、 中心 协 同共 生 路 径 等 问题 进 行 研 多
展理 论 、 区域 均衡 发 展 理论 、 轴 系统 理 论 、 度 与 点 梯 反梯 度 开 发 理 论 、 心一 边 缘 理 论 、 市 经 济 圈 理 核 城
联 、 中心 协 同共 生 等 角 度 进 行 定性 、 量 研 究 , 多 定 以 期 拓 展 区域研 究 的新 视 角 与 寻求 推 动 区域 协 同 、 持
1 研 究基 础 与 述 评
1 1 理 论 基 础 .
都 市 区是 一 个 由若 干 具 有 尺 度 依 赖 性 的城 市 通 过 流 、 、 、 组合 成 的复 杂 适 应性 系统 。而城 链 场 域 市 系统 空 间结 构 是 一 种 复 杂 的人 类 政 治 、 济 、 经 社 会、 文化 活动 在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交 织 作 用 的 物化 表 现 , 在特 定 空 间 环 境 条 件 下 , 类 活 动 和 自然 因 是 人
续 发 展 的新 模 式 。
论等 , 从城 市 关 联 、 区域 关 联 等 角 度 对 都 市 区 多 中 心问题 进行 定 性与 定 量 解 析 , 求解 决 多 中心协 同 寻
共 生 的机 理 、 径 与 模 式 。 即基 于 多 中心 协 调 与 包 路
基金 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2 ) 湖
技 术 研 究 项 目( 2 1 20 ); 北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Q 0 18 8 湖
( 0 lyq 7 ) 2 1 jt 1 1
容 性 发展 的 需 要 , 共 生 角 度 研 究 多 中 心 问题 , 从 突 破 了纯制 度 经 济 学 、 治 经 济 学 与 管 理 学 的束 缚 ,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