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相关资料:包括延安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什么会怀念延安?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延安的哪些景色?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延安的怀念之情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气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贺敬之。
本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通过对延安的追寻,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运用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
2. 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延安有什么了解?2. 出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延安。
3.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教师总结反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三、精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过朗读和交流,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贺敬之热爱、怀念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初步理解了诗歌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文化与精神面貌的现代诗歌。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延安精神的把握。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图片等。
2. 影音资料:关于延安的历史纪录片。
3. 学生用书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诗歌解读: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修辞手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5. 视频观看:观看关于延安的历史纪录片,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板书设计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2. 诗歌作者:XXX3. 诗歌内容:分行展示诗歌的全文4. 重点词汇:标注诗歌中的生词和难词5. 修辞手法:列举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作业设计1. 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义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3. 绘制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画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延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2.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3.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2.教案、教学PPT等教辅资料。
3.板书、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历史风貌,引发学生兴趣。
2.询问学生对于延安的印象,引导他们进入话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
2.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对延安的情感如何?3.教师带领全班共同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创设情境1.小组活动: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关于延安的短小说或诗歌,展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评议。
第四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2.带领学生反思自己对于历史和传统的情感和态度。
五、课堂延伸1.邀请历史或文学爱好者到班级分享关于延安的知识。
2.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延安的文化和风貌。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延安的情感和理解。
2.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学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1.总结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传统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第24课,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片红色土地的眷恋和追寻的诗歌。
诗歌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对于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延安这片红色土地的热爱和尊敬,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法和讨论法。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对延安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阅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讨论诗歌: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
4.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强调诗歌的表达手法。
5.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歌的题目、作者、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手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能够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等表演手段,生动地朗读诗歌。
4.培养学生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情感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诗歌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难点1.理解并表达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表演手段生动地诠释诗歌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2.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配乐和音响设备。
4.表演服装和道具。
5.制定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分工。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延安的风貌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集体跟读,理解诗歌的意义。
3.播放配乐,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三步:表演展示(2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表演,展示诗歌内容和情感。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表演技巧。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表演体会和感想。
2.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对于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步:评价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延安的重要性和建设。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朗读诗歌,还能深入了解延安的历史意义,培养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六、课后作业1.总结今天课堂中表演过的诗歌,写下自己对延安的理解和认识。
2.为延安画一幅插图,展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以上就是本节课《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优质教案设计,请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延安,感受延安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准备课文原文,用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回答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2.难点: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具:课件、黑板、笔记本、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展示一张延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
背景。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
第二步:学习文章
1.请学生跟读文章,了解文中情节和主旨。
2.解释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
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对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贡献是什么?
第四步:语文拓展
1.给学生出一道延安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2.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主题。
2.关联生活,让学生思考延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六、作业布置
1.布置阅读一篇关于延安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2.提醒学生认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
以上是对《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
这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旨,通过对延安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延安颂》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的精神风貌。
(2)简介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1. 课文内容2. 诗歌意境3. 作者情感4. 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搜索关于延安的历史资料,了解延安精神。
4. 以《我心中的延安》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和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发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简单的文学作品。
他们对延安这个地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对延安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
2.难点:深入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激发对先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延安的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供学生小组讨论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延安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描绘作者对延安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迁和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眷恋和向往。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延安这个地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延安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对于一些生词和句子,需要通过讲解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感。
2.讲解法:对于一些生词和句子,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和句子等。
2.相关图片和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延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意识。
同时,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背诵部分篇章。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相关延安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背诵部分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感和对延安的认知。
2.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延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
二、学习篇章1.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课文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三、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延安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创作1.分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关于延安的内容。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到历史馆、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加深对延安的感受。
2.邀请家长或长辈分享关于延安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名师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名师精品教案一、教案背景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
本课讲述了作者对延安的探索和热爱,通过描写延安的美丽景色、热情的人民和悠久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延安这座历史名城。
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通过课文了解延安的风土人情;3.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认识;4.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2.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对延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景色和历史照片,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二、学习1. 第一轮阅读让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 第二轮阅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思考题,激发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文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2.自行查找资料,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延安这座城市的特点和历史背景,通过课文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对延安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延安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关注。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历史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4.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难点: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文本。
2.与延安革命历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延安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写一写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情感和追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24课,主要介绍了中国革命先驱延安的情况,描绘了延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2. 教学目标•了解延安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延安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以及人民在延安中的英勇奋斗。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延安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文字的内容和含义。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延安的看法和感受。
•图像呈现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延安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创设情境法: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延安的历史。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有关延安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延安的好奇和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阅读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延安的印象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深化认识1.教师以图片展示延安的风景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延安。
2.学生分组进行小报告,汇总关于延安的相关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扮演延安中的不同人物,体验当时的生活场景。
2.学生通过朗诵延安相关诗歌或文章,表达对延安的热爱和敬意。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展示学生的表现和心得体会,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反思和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延安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延安的故事,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4.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题,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是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革命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处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于革命历史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延安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课文:准备好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延安的自然风光。
然后,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延安的精神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想想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点】文中多次提到“追寻”,想想是在追寻什么。
【教学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了。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yán延xī昔sǔn笋máo茅kànɡ炕dàn旦mèi媚(1)出示课件1:“延、昔、笋、茅、炕、旦、媚”的读音。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tínɡ),“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出示课件2)(全诗押的是ɑ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ɑ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
(也可以播放录音)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1.教师小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故事及主要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与崇尚,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追求理想。
二、教学重点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故事背景。
2.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故事内容、相关图片等。
2.教具:小黑板、书本、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和小黑板引入故事《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在指导下,学生跟读故事并讨论内容。
2.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展示(1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展示自信和勇气。
第四步:讨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想并与他人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阅读相关延伴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拓展对英雄事迹的了解。
2.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表达自己对英雄事迹的理解和情感。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延安我把你追寻》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追求理想和勇敢的品质。
本节课不仅仅是对一篇故事的教学,更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一个英雄的故事,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这些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勇气的优秀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单(如下)、导学单、音乐《江河水》。
预习单
(1)通过查字典和查资料,我能说出“镢头”“窑洞”“土炕”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A.我能说得清楚
B.我说不清但是能从下图中找出来。
(2)通过朗读课文,结合查找的资料,我在理解上还有困难的小节:()A第一小节 B.第二小节
D.第五、六小节 C.第三、四小节
(3)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宝塔山”等地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读完题目,结合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1:】为什么要去追寻延安?
【预设2:】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
2.小结:就让我们带着“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追寻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延安精神”离学生的认识世界太遥远,精心设计的预习导学单能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查找资料,从而具有理解本诗的基本认知。
】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成果
1.朗读全诗,纠正字音,把握韵脚。
(1)学生分节朗读全诗。
提示:本是“琳琅满目”,但是为了押韵改为“满目琳琅”。
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整首诗押的是“ang韵。
现代诗不讲求一定要押韵,但是押韵的现代诗读出来更优美动听。
(2)出示词语
延安、昔日、春笋、茅屋、土炕、辉煌、一旦、明媚
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全班齐读整首诗,将韵脚读响亮,全诗读正确。
2.借助预习单,了解诗歌大意。
(1)教师引导:根据(预习单),可以看到同学们多数的选择是这样的:
①教师呈现(1)题,学生汇报选择的理由。
②小结:联系诗句的内容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
不熟悉的事物可以借助网络
的图片更直观地了解
(2)学生借助导学单,了解诗意。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看似是在梳理诗歌大意,其实是学生在碰撞交流自已查找资料后的初理解,是对资料的再一次消化和吸收,为后面的学习奠基。
】
三、聚焦第二小节,体会延安精神
1.提问: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
2.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
补充,图文相机出示:
(1)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2)宝塔山: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3)南泥湾: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开展了
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帜
(4)杨家岭、枣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3.小结:作者追寻的延安其实就是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板书)。
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
所以读懂这首诗的关键在于:抓住诗中的具体事物,查找背后的含义,领悟作者隐藏的意思。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本首诗的理解需要借助大量的资料,通过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便于孩子更直观地理解感受延安精神。
】
四、聚焦第三至五小节,体会延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1.点拨:为什么在“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的今天,我们仍旧需要去追寻延安精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出示:
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英国和日本具有全海深的载人潜水器。
我国的设计者们认为如果再等20年,可能会落后他国更多。
于是,他们决定与其等待改变,不如自力更生。
研发需要动辄几亿元的经费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为了筹集最初的启动资金,设计者们不仅拿出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还四处筹集,克服了重重困难。
研制的过程中,每周7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成了设计者们的生活常态。
为了让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完善,“蛟龙号”研制期间经历了40多次评审。
经过5年、近20个日夜的艰苦研制,2007年,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终于“出世”了设计者团队兴奋不已:“它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凝聚了我们全部的心血和期望。
”
2.小结:今天的发展变化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入海的“蛟龙”,
还是上天的载人飞船,都因为我们拥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而成功,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
3.朗读促理解。
(1)出示:第三至六小节。
(2)抽生朗读。
(3)全班齐读七小节。
【设计意图:延安精神在当今的意义是特别抽象的,所以借助“蛟龙号”这个实例,帮助孩子们从中体会延安精神。
】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查找诗歌中特定事物的背景资料,读出诗句背后的意思,知道了人必须以理想为航灯,穿越迷雾;人,也必须有信念,帮助我们矢志不渝地去达成理想。
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