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介绍一、概念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二、规划背景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三、试点通知2014年12月31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二、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
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1. 引言1.1 海绵城市概念介绍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人工城市,实现城市自然与城市人文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
海绵城市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学家卢德维希·弗莱德里希于1990年提出。
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界的海绵,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将城市建设转变为一种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生态系统,达到降雨尽快渗透,减少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在中国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是中国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管理问题所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城市给排水规划意义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城市的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
城市给排水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管道网络,更是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洪、污水、污泥处理等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更是在传统城市给排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新。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灵活性强的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持留、渗透和净化,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水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正文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其主要特点包括可持续性、生态性和灵活性。
海绵城市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绵城市注重生态性建设,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排水和水资源管理问题。
如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并详细阐述其关键技术和建设指南。
第一部分:海绵城市概述1. 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外的洪水和水污染,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一种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2. 海绵城市的目标- 解决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自主可控能力;-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繁荣。
3. 海绵城市的原则- 保护自然: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为破坏;- 应对变化:考虑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综合管理:采用综合管理方法,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灵活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适应性技术和措施。
第二部分: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1. 绿色屋顶和墙面利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可提供自然降雨滞留和蒸发的机会,减少雨水径流量,并提高建筑物的绝热性能。
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植物等非饮用水需求,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3. 生物滞留沟和湿地通过建设生物滞留沟和湿地,可以将雨水引导至其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达到净化水质和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
4. 蓄洪区和人工湖泊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蓄洪区和人工湖泊,用于接收雨水并暂时储存,防止城市内涝和洪水发生。
5. 滨水带和水系重建通过恢复和重建城市内的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区的湿地,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第三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1. 环境评估与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前,进行综合的环境评估,确定合适的建设区域和开发强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显现,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减缓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等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地纷纷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概念解释海绵城市是指以城市为载体,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机制,采用生态、自然和柔性的措施,提高城市的抗击灾害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并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品质,减少水灾损失,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同时也是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城市的水利设施和绿地系统的建设,还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实现城市的水文循环和生态平衡。
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近年来,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意识到城市水logging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广州市花都区作为中国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通过改造雨水管网、建设湿地公园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现象,提升了城市的抗洪能力。
南京也是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之一。
南京通过构建雨水储存、渗漏、净化系统,利用城市绿地、河道等自然景观来吸纳和利用雨水,有效改善了城市水logging问题。
海绵城市的介绍背景与应用
海绵城市的介绍背景与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多种手段减少城市雨洪滞留、减缓洪峰泄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建设理念和方法。
它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洪水调蓄与调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城市水体和绿地系统的布局,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日本出现了频繁的城市水灾,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在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海绵城市的理念开始在中国兴起。
202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排水与雨水利用技术规范》,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
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涵盖多个领域。
首先是城市规划与设计。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注重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导致城市水系被破坏,水资源不能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则注重保护和巩固原有的水系统,合理规划水体和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
其次是雨水管理与排水系统建设。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通常是基于快速排水的原则设计的,导致雨水直接排入排水管网,容易造成雨洪滞留和排水系统的过载。
海绵城市强调将雨水纳入城市的自然系统中,通过雨水花园、湖泊、湿地等方式,实现雨水的慢排和蓄洪,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韧性和治理能力。
再次是生态修复与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海绵城市的建设注重恢复和建设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建设湿地、绿地、生态廊道等,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是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海绵城市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回用,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的依赖,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海绵城市利用绿地系统和水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土壤来净化污水,实现水的自净和水质的改善。
海绵城市课件
规划布局
区域布局
景观布局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 ,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制定 相应的规划布局。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因素 ,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景观,提高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
设施布局
在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 雨水收集、处理、排放等设施,确保 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专项规划
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保护 意识。
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
建立海绵城市监测指标体系,包 括水质、流量、土壤湿度等,对
海绵城市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海绵城市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
绿色屋顶设计
通过种植植物、铺设滤料等措施,增 加屋顶的雨水滞留能力,减少雨水径 流。
雨水径流控制
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措施, 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对下游水 体的冲击。
下凹绿地与雨水渗透
下凹绿地设计
将绿地设计成下凹式,使绿地能够自然渗透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雨水渗源。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施策的方法, 结合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海 绵性能和生态环境质量。
02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规划目标与策略
目标
通过规划设计,实现城市雨水自 然积存、渗透、净化与回用的目 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 进可持续发展。
策略
以生态优先、低影响开发为原则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水文条件 、排水系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 规划策略。
英国伦敦市
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LID)的海绵城市体系,实现了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滞蓄和净化,提高了城 市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介绍
添加标题
海绵城市的特点:能够吸收、储存、净化和释放雨水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添加标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雨水排放系统等。
与传统城市比较
传统城市:以硬质路面为主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容易造成内涝和污染
国内案例
深圳:深圳是国内最早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其成功案例包括深圳湾公园、深圳国际 会展中心等。
武汉:武汉是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之一其成功案例包括武汉东湖绿道、武汉中央商 务区等。
青岛:青岛是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之一其成功案例包括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博 园等。
成都:成都是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城市之一其成功案例包括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锦江绿 道等。
成功经验与教训
案例: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成功经验: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生态 墙等
教训: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 行
案例:中国上海虹桥商务区
成功经验: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生态墙等
教训: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参 与度
海绵城市的发展前
05
景
技术创新方向
绿色屋顶技术:通过种植绿色植物提高城市绿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滞留减少 内涝和污染
传统城市: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
海绵城市: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传统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环境舒适度低
海绵城市:通过增加绿地和植被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环境舒适度
海绵城市相关知识介绍知识讲解
3. 2013年6月,住建部发布《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大纲》【2013】98号 “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章中明确提及低影响开发(LID)对雨水的调控。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城市雨洪水问题应对效果
各类措施在各国城市的应用普遍吗?
– 否! – 发达国家城市非全城都做
城市雨洪水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 没有! – 源头径流削减与污染减控 – 河湖水体污染
• 降雨径流冲刷的面源污染 • 城市管理
雨污分流不彻底,餐饮业错接、误接,环卫清扫雨水口等等
• 面对水为核心的生态系 统的综合症,我们必须 有综合的、系统的解决 途径:生态基础设施
• 思想上需要革命, • 方法上需要创新, • 体制上需要打破边界, • 专业上需要整合。
俞孔坚
“海绵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1. 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要求明年底前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明确提出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 雨水排水系统(雨污分流、雨污合流) – 城市局部洪涝 – 流域性洪水威胁城市
如 Eco-city, Climate Adaptation, Resilience … – 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 (海绵城市)
洪涝 干旱 水环境污染 土生态破坏
我们需要一场 生态革命, 大脚的革命!!
海绵城市基本概念介绍及建设PPT-图文
05
或节水等技术措施的区域、地点及规模
06
评估各类水资源利用策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按照这样的步骤确定的工程措施才有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海 绵城市建设的步伐也才能是坚实有效
2.2排水方案设计
“完善的合流制,完整的分流制”的排水体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完整的分流制要求雨水排水系统和污 水排水系统的结构完整,不可漏、缺。 事实上,目前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雨污 混接的现象很普遍,例如,居民装修新 居时常把阳台改造为厨房或在阳台放置 洗衣机,生活污水经阳台排水管源源不 断地进入了雨水排水系统,很多地方的 街巷小吃店直接在雨水口附近洗菜洗餐 或倾倒污水,这些现象就是排水系统的 源头缺位。防止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分 久必合”,就必须实施污染源的精细化 管理,确保真正雨污分离,同时可以采 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物滞留、雨水花 园、立体绿化等技术,净化初期径流, 增加环境容量。
读右图可知,海绵城市 建设主要重点:“排”
的问题
2.1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现状、降雨量、气候条件等历史资
01
料,测算年径流量和入渗量,从而得到可利用的雨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源量
根据城市给水厂供水量、各产业和居住生活用水量,测算可
02
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等措施可减少的淡水资源使用量
根据城市地表水水质现状、集中式污水厂排放量,测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 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 复杂性和长期性。
1.2建设的主要条件
1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 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 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海绵城市介绍课件
可持续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沟
利用自然地形和植被,建设自然排水沟,通过植被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净化雨 水径流。
生态排水设施
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如植草沟、渗井等,通过自然方式将雨水排入地下或河流 中,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03
CATALOGUE
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新加坡雨水收集系统
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
利用地势和植被,将雨水引入地 下,通过自然净化作用,减少径 流污染,同时为地下水补充水源 。
生态湿地与水系修复
生态湿地
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 物的净化作用,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 ,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水系修复
对城市水系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水 体的自然状态,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创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结合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创新,实现 最佳效果。
成功经验与教训
•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参与 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成功经验与教训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措施
01
海绵城市建设需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过度依赖某一方法。
长期监测与维护
02
海绵设施建成后需长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新加坡通过建立集水区,将雨水引入 大型地下水库,用于冲厕、灌溉和消 防。
波特兰通过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和 绿色屋顶,促进雨水渗透和减缓洪峰 。
德国汉堡雨水管理
德国汉堡采用分散式小型湿地、植被 缓冲带等措施,净化雨水并补充地下 水。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上海世博园区海绵城市建设
上海世博园区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措施,实现 雨水的自然渗透、滞蓄和净化。
海绵城市介绍_2022年学习资料
三、技术与政策-3.1技术概要:立体化“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 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 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海绵城市”核心在“海绵孔”和“海绵孔”之间通道,还 到城市建设中-就是城市中的调蓄水设施和给排水系统。海绵城市核心调蓄水方式包括入渗、蒸-发、滞留、蓄流等,采 的基本设施有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水池等。
二、海绵城市概念-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传-利用土地-人与自然和谐-改变原有生态-统-保护原有生态-海绵城市 传统-粗放式建设-城市对比-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大-LID-增-地表径流量不-便-降雨-落发(腾》-80 -“快排”模式-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排放-下漫-模式排放比对-燕发()-<40%-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排掖-下渗减排-集嚣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蓄水池、雨水罐、-地,生物滑留设施等-湿塘,州水湿地等
一、-背景与现状:中国城市的“水”问题-1.2中国城市内涝现象亟待解决-我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诸多 题,每年频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正越发-凸显。据统计,过去三年内我国有超过300个城市遭遇内涝,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甚-至人员伤亡。
二、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向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源头分散、慢排缓释-色项-海绵城市就 比喻城市像海绵-生物-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透水路面-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雨水再生用围-净化 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活动更加“自然”。-核心目标:-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不变-雨水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 建设-前自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
海绵城市报告
海绵城市报告一、背景介绍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崇的一种城市防洪水安全措施,它将城市排水系统转变为具有水保、渗透、蓄水等多重功能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通过仿效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雨水一个自然有序的处理过程。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内涝、排水管网过载等问题,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增强城市韧性,达到生态环保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1. 自然排水原则。
建立和健全基础设施,采用适当的自然溢流,实现不管天晴阴雨,雨水都有自然排放的功能。
2. 堵截优先原则。
即优先在源头堵截雨水,并通过开展散段虹吸雨水收集技术等手段,从根本上降低洪涝病害和污染物危害的发生。
3. 综合利用原则。
通过吸纳理念,将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起来。
将雨水、洁净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海水等各种水资源适宜的多渠道安排,充分利用水资源。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四项基础1. 生态绿地系统。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优化构建绿地系统。
这样可以达到增加城市的蒸发能力和降低城市地表温度等效果。
2. 雨水排水系统。
建设雨水处理站、设置过渡性系统,减少雨水的污染。
3. 天然湖泊和水系系统。
结合自然水系与城市排水,做到统筹规划。
4. 再利用水资源系统。
包括广泛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水处理、水储存、水循环利用等工程。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实践深圳湾货物站区的改造,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节约了空间,展现出海绵城市的艺术魅力和技术性。
五、结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自然系统、生态系统、水循环系统、城市景观系统、治理系统等均需要海绵化处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保水平。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不但重要性显著,而且必须引起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概要介绍及案例分析课件
2传统Βιβλιοθήκη 市◦ 改造自然 ◦ 利用土地为主 ◦ 改变原有生态 ◦ 粗放式建设 ◦ 地表径流量大增
3
海绵城市
◦ 顺应自然 ◦ 人与自然和谐 ◦ 保护原有生态 ◦ 低影响开发 ◦ 地表径流量不变
4
案例----当雨水流过城 市
澳大利亚:爱丁堡雨水花园
5
6
7
◦ 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 ①利用现状截 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 ②在山坳处设置 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 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 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28
29
◦ 道路渗滤沟: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 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 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 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30
31
32
雨水净化系统
◦ 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 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 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33
◦ 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 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 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 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 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
海绵城市概要介绍 及案例分析
1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借鉴自然地形的雨水处理方式,利用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与处理,使城市如同海绵一般能够吸收、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
本文将对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进行解读,详细介绍其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二、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1. 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利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使城市具备像海绵一样的吸水、蓄水、净化水的能力,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和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
其核心思想是实现城市水文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构成要素海绵城市的构建包括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两大要素。
其中,自然景观如山、水、林、田等对雨水的吸收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人工设施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补充和优化。
三、海绵城市的综合目标1. 雨水控制与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控制与利用。
通过低影响开发(LID)技术,使雨水在源头得到有效吸收、净化、利用,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减少雨水对环境的污染。
2. 生态环境改善通过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构建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系统等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强调对城市发展模式的长期规划与调控。
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LID)技术,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可持续供给,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基本概念涵盖了城市的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通过对雨水的有效吸收、储存、净化与利用,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则是通过对雨水的控制与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考虑,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提升和改善。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相关政策与规定,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规划方法,以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海绵城市定义政策及技术介绍修订稿
海绵城市定义政策及技术介绍修订稿海绵城市是指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理念,旨在通过整合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水体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海绵城市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要素:洪水管理、水污染控制和城市热岛效应减缓。
这些都是海绵城市政策的核心内容。
一、洪水管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和人工设施通常会阻碍雨水的入渗,导致水体的迅速排放,进而引发洪水。
而海绵城市通过建立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可持续的洪水管理解决方案。
这些自然系统能够有效地吸收、储存和排放降水,缓解城市洪峰流量,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对城市的影响。
二、水污染控制:海绵城市还通过推行低冲击开发、雨水收集利用、植物过滤等技术手段,减少城市排放物、病原体和其他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例如,海绵城市可以在城市中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收集起来,用于公园景观灌溉、冲水马桶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和自来水的消耗。
三、城市热岛效应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比周边乡村高出2℃以上的气温差异。
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大量的建筑、道路和人工表面会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能量,导致城市温度升高。
而海绵城市通过建立绿色屋顶、绿色墙体、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可持续的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方法。
这些绿色空间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和道路的表面温度,降低城市的环境温度,并提供自然凉爽的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还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技术手段:1.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降水收集起来,用于景观灌溉、冲水马桶、消防供水等非饮用用途。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还能够减少排放,节约水资源。
2.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技术: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和立面使用绿色植物和土壤,可以提供降温、保护建筑物、减少雨水径流等多种功能。
海绵城市标准
海绵城市标准海绵城市是指一种具有高度透水、高效蓄水、高效减排、高效减灾、高效利用的城市类型,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采用多种措施,将城市变成一个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减水、用水等功能的城市。
海绵城市标准是指在建设和管理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海绵城市标准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相互作用,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湿地、河道等水系空间,保留和恢复自然水体,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减少硬质铺装,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
此外,还要合理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蓄存、净化和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减少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其次,海绵城市标准要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用生态景观、生态绿地、生态岛等手段,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城市的生态容量。
同时,要加强水质保护和治理,减少城市污水排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另外,海绵城市标准还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自然灾害防治,采用生物工程、土地利用规划、城市防洪设施等手段,减少城市洪涝、滑坡、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
最后,海绵城市标准要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培养,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海绵城市发展模式。
总之,海绵城市标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它要求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容量,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只有全面贯彻执行海绵城市标准,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海绵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 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 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为试点海绵城市。 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和阶段。
2015.7
2015.10
《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 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内容包括(一)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 (二)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 (三)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海绵城市被正式纳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 重大工程、中国国家战略百大工程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展情况须每月上报 城市管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地下综 合管廊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工作分别进行 打分评价,以确认是否合格。量化评分,评分 等级和下一年的资金拨付直接挂钩。
பைடு நூலகம்
园、储水池等。
营运管理总部
三、技术与政策
海绵城市主要技术设施
营运管理总部
三、技术与政策
3.2 政策加码:海绵城市扶持政策不断超预期
时间 2013.3 事件或政策 主要内容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 目的为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 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 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意见》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3 聚光科技300203
利用自身监测行业龙头地位,借助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中的环境监
测大数据运维服务发展主营业务;
已与四个城市签订框架协议,将全面参与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整 体设计和施工; 收购了北京鑫佰利和三峡环保,获得了市政污水和水生态治理项目 能力,将有能力承接海绵城市中的建设工程。
PE基金 组织形式
营运管理总部
二、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向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 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营运管理总部
二、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与传统 城市对比
海绵城市与传统 模式排放比对
营运管理总部
营运管理总部
2015.4
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 点名单公布 住建部印发关于《海绵 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 核办法(试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指导意见》 住建部印发关于《海绵 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 规定》 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住建部通知 财政部、住房部城乡建 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管 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 行办法的通知》
三、技术与政策
3.1 技术概要:立体化“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
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 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 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海绵城市”核心在“海绵孔”和“海绵孔”之间通道,还原到城市建设中 就是城市中的调蓄水设施和给排水系统。海绵城市核心调蓄水方式包括入渗、蒸 发、滞留、蓄流等,采用的基本设施有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
2016.3
2016.3 2016.4 2016.4
2016.4
2016年海绵城市第二批 建设试点名单公布
确定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 营运管理总部 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
四、相关标的
海绵城市受益领域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1 东方园林002310
多年市政园林经验,和政府有较好的关系,利于整体业务的承接;收购 中山环保,获得对方的潜流湿地和其他污水治理技术,促进主营业务转 型生态园林,和海绵城市的理念契合; 公司并购危废处理相关立业,危废业务稳定增长; 已经获得了 400 亿的 PPP 项目订单,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落地,预期未来
营运管理总部
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营运管理总部
一、背景与现状:中国城市的“水”问题
1.2 中国城市内涝现象亟待解决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每年频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正越发 凸显。据统计,过去三年内我国有超过300个城市遭遇内涝,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
至人员伤亡。
2013.9
2014.10 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 给出海绵城市技术指导,定义,规划标准等。 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 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014.12 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中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 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 亿元,省会城 试点工作的通知》 市每年5 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 亿元。对采用 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 奖励10%。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
目 录
第一部分:背景与现状 第二部分:海绵城市概念 第三部分:技术和政策
第四部分:相关标的
营运管理总部
一、背景与现状:中国城市的“水”问题
1.1 中国城市缺水问题严重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 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根据住建部2014年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
更多项目落地后将带来主营业务的稳健增长。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2 华控赛格000068
收购北京清控人居,清控人居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企业,参与了 第一批海绵城市中迁安市,萍乡市以及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 过程,设计了整个海绵城市方案,后续能带来拿项目的优势; 收购了北京中环世纪,获得了建筑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资质,将 有助于未来承接海绵城市具体的工程; 成立了禹泽产业基金,为公司海绵城市 PPP 项目融资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