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 (2)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篇一: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教案第一章先秦散文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先秦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轮廓。
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战国策选注》原北京师范学院牛洪恩、邱少华、孙悦春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为较好之普及本。
二、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兼并战争的频繁,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2、“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学术散布到民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成了散文的发展。
3、诗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于是散文起而代之。
4、竹简和书的发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散文的发展。
《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兼有记叙和论说的散文集,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它“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世文章,从是出焉”(李耆卿《文章精义》)。
其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在春秋时期严酷的现实斗争中,不仅神权衰落,君权也大受冲击。
“民”的力量得到充分显示,地位大大提高。
一些比较明智的政治家逐渐认识到了“民”在取得和维护政权中的举足轻重作用。
在《左传》的记述中,对此有较为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如邾文公就认为“利于民”比“利于君”更重要,并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文公十三年)又如师旷论卫人出其君乃是君之过,他说:“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
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这样的清醒认识,分明是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吸取现实斗争的深刻教训。
其次,《左传》非常强调重视民心的向背。
春秋时期激烈的斗争现实和无数血的教训,使当时一些具有明见达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悟出了得民则兴、失民则亡这一真理。
《左传》通过大量史实的记叙,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证明。
据《左传》所记,民心的向背不仅是统治者个人成败的决定因素,而且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兴亡。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一、1.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2.《道德经》《道经》《德经》 3.《国语》4.表本纪书列传诸侯王以及辅汉有功之臣的事迹 5.32 刘向《孙卿书》《孙卿子》杨倞 6.晁错贾谊二、1.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其中《左传》的影响最大。
2.出自《墨子·非命上》,是墨家提出用作为立言的依据,三表即“有本之者,有言之者,有用之者”,又称作三法,墨子把它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标准。
三表法标志着古代论证方法的进步。
3.西汉中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定的一本杂家著作,也称《淮南鸿烈》内容方面吸取了老、庄、荀、韩诸家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即重视说理,又运用形象思淮使文章具有很浓郁的文学色彩。
成为西汉中后期论说文的代表作。
4.是西汉前期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其主旨就是通过总法秦朝来灭的覆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史论文章,奠定了史论文借古论今,以史为鉴的写作传达统。
5.是孔门弟子和后学编篡而成的,大约成于战国初年,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散文集。
是语录体散文。
三、1.①—《新书》②—《烈女书》③—《法言》④—《越绝书》⑤—《潜夫论》2.①—《战国策》②—《孟子》③—《韩非子》④—《庄子》⑤—《吕氏春秋》四、1.译文:苏秦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理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为与他说话。
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得到一部姜太公的《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
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经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说:“哪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得到金玉锦缎、获得卿捆的尊贵地位的呢?”出自:《战国策·秦策—苏秦将连横》2.译:限制人民使人民安居而不迁到别处去,不能凭借封疆的地界;巩固国防不能单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有人帮助,很少有人帮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的,所以君子或者不打仗,打起来就一定胜利。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秦汉散文
刘安
(明·张路 《淮南 王求仙 图卷》 局部)
❖《淮南子》21篇,十几万字。原 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 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 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处 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 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 墨、申(不害)、韩之说,是汉初黄 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说此书: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 静,出入经道。”
❖ 后二十余年(前221),秦一统天下,秦 王政为始皇帝,以斯为卿、丞相,力主 废分封、立郡县,焚《诗》《书》、同 文书,明法定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出巡会稽,少子胡亥、李斯、赵 高等从,行至沙丘病卒。赵高说斯伪作 遗诏立胡亥,是为秦二世。二世信用赵 高,诛戮公子大臣,荒淫无道。斯贪恋 禄位,阿谀取容,然卒为赵高所陷,以 谋逆罪下狱,诬服。二年(前208),腰 斩斯于咸阳,夷三族,年约七十左右。
❖其中《陈政事疏》、《过秦论》 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 宏文”(《汉文学史纲要》)。
《陈政事疏》:
❖ 贾谊的政治见解,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陈政事疏》中。
❖ 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缘起,《汉书·贾 谊传》说:文帝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音见) 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 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
❖《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 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 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
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 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 理颇为生动,堪称优秀的文学 散文。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 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 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 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 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 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两汉散文 笔记
第一章先秦散文概说第一节我国散文的起源1、散文的概念与韵文相对(不押韵即散文),出现较晚概念: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鹤林玉露》2、散文的产生从文字记事开始(比诗歌出现晚,诗歌在文字产生前已经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前,两种记事方式A结绳记事B刻划符号记事甲骨文甲骨占卜:序辞、命辞、占辞、验辞钟鼎彝器周易(接近规范的散文)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内容:1、表现行旅生活2、反映战争3、反映尖锐社会矛盾4、反映原始风俗第二节先秦散文的特点中国古代散文总体的特征1、强调实用2、浓郁的政治色彩(实用是为政治服务,与官方紧密联系,大部分散文都是官方文书)3、散文的理论稳定少变(文以载道、证道、喻道、明道)先秦散文的特点1、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的产生,源于史官传统诸子散文的产生则与周王朝统治权衰落、士阶层兴起有密切关系2、文史哲不分3、我国古代各种文体文章滥觞第三节先秦散文的发展阶段一、殷商西周先秦散文的形式阶段甲骨卜辞、殷周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和《尚书》中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占卜语录和王公言辞政令的记录篇幅短小、文采不多,大都佶屈聱牙,艰涩难懂二、春秋战国之际,历史散文空前繁荣,臻于成熟,诸子散文崭露头角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孙子兵法》诸子散文以语录体为主,文字简练、篇幅短小,富有哲理性,但论述未充分展开三、战国中期,唱主角的是诸子散文以《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从语录体逐步发展为对话论辩体,专题论文四、战国后期历史散文:《战国策》、《晏子春秋》诸子散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水平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一、《尚书》1、《尚书》的成书与真伪问题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关于《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今文尚书》——晁错《古文尚书》——孔安国2、《尚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尚书》的文体:典、谟、训、诰、誓、命最早的议论文:《无逸》、《秦誓》最早的叙事文:《顾命》、《尧典》《尚书》文章特点语言特点:文字古奥、佶屈聱牙风格:质直古朴二、《春秋》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现存《春秋》乃鲁国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撰,以鲁国十二国君为序,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逐年记载这242年间鲁国的历史。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摘要:一、引言二、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1.诗经和楚辞2.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三、秦汉史传文学的演变1.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学变化2.汉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四、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1.社会背景的影响2.文学主题和表现手法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史传文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演变、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
二、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先秦时期,史传文学主要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存在。
其中,诗经和楚辞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成果。
1.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文化的结晶,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楚辞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形式多样,情感丰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时期,散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散文的代表。
史传散文主要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主要以《论语》、《孟子》、《庄子》为代表。
这些散文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三、秦汉史传文学的演变秦汉时期,史传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学变化秦统一六国后,文学创作受到了政治统一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歌颂统一、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同时,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2.汉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汉代是史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巨著。
汉代文学以历史为背景,以人物为中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背景的影响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背景密切相关。
先秦两汉散文模拟试题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10、《汉书》先后经历人之手而写成。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2、性善论3、兼爱非攻4、合纵连横三、翻译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四、简答1、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2、《左传》3、墨子4、汉赋5、政论文6、《尚书》7、《庄子》8、韩非(子)9、《史记》10、四二、词语解释:1、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孟子在理论上提出“性善”论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
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出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
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的散文发展脉络史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和因伤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而先秦的散文主要是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其中包括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在这当中,又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是作为文献结集的《尚书》以诰命体形式出现;二是按年代记史的《春秋》、《左传》,以编年体形式出现,;三是分诸侯国记史的《国语》、《战国策》,以国别体形式出现。
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始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甲骨卜辞是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凶吉应验情况刻在加固之卜兆旁。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方面,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状况。
如:“㞢于王吴□二犬”(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记载了王吴他受到殷人的侑祭(㞢祭)。
同样,商周的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最早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
到了周代,不仅有了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如:“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太)[室],王若曰:曶,令女(命汝更)乃且(祖)考(司)卜事,易女(锡汝)赤巿(韨)、□,用事。
王才(在),丼吊易(邢叔锡)曶赤金,曶受休[命]于王。
曶用丝(兹)金乍(作朕)文孝白(考宄伯)牛鼎,曶(其)万[年]用祀,子子孙孙(其)永宝。
”(《曶鼎》)当中就讲周懿王或孝王的元年六月的乙亥日,周王在穆王大室册命作器者—曶,命令他继承祖考的职司掌管周王朝的卜事,即铭文所谓的“更(赓)乃且(祖)考司卜事”,并且赏赐了作器者。
邢侯后人在宗周为王臣者井叔还赏赐作器者以赤金(铜)一钧(30斤)。
作器者感到荣耀,遂以赤金作鼎以为纪念。
先秦两汉的散文
先秦两汉散文赏析:历史与诸子散文之变迁
先秦两汉的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方面,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其中,《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历史散文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一般地说,先秦的历史散文文学性不强的有《尚书》、《春秋》,而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
诸子散文方面,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
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此外,在两汉时期,还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历史著作,以及贾谊、晁错、桓宽、王符、崔寔等先秦诸子散文的余波,他们的政论散文为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政治主张提供了有力的文字记录。
同时,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也展现出两汉时期的诗歌风采。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专升本)
许昌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函授)2018学年期末考试批次专业:201701-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课程: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专升本)总时长:180分钟1. ( 单选题) 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处于集大成地位的是( )(本题5.0分)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荀子》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52. ( 单选题)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是( )(本题5.0分)A、刻画人物B、描写景物C、描写战争D、交代过程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53. ( 单选题) 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是( )。
(本题5.0分)A、《与杨德祖书》C、《诗品》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54. ( 单选题)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是( )(本题5.0分)A、气势磅礴B、铺张扬厉C、奇幻诡谲D、冷峻峭拔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55. ( 单选题) 《孔雀东南飞》属于( )。
(本题5.0分)A、汉乐府B、古诗C、南朝民歌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56. ( 单选题) “才秀人微”指的是( )。
(本题5.0分)B、鲍照C、左思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57. ( 单选题)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 )(本题5.0分)A、《春秋》B、《尚书》C、《左传》D、《战国策》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58. ( 单选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 )(本题5.0分)A、道家B、儒家C、法家D、名家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9. ( 单选题) 《诗经》全集分为( )部分。
(本题5.0分)A、三B、五C、六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510. ( 单选题) 在诸子散文中,具有逻辑严密、质朴无华特点的是( )(本题5.0分)A、《庄子》B、《墨子》C、《论语》D、《荀子》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511. ( 单选题) 《汉书》的写作图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两汉散文
贾谊创作
内容: 内容:总结秦亡原因 汲取秦末农民起义教训 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为巩固完善新政权提出主张 代表作: 过秦》《陈政事疏》 》《陈政事疏 代表作:《过秦》《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 《论积贮疏》
《过秦》 过秦》
内容:过秦+主张 内容:过秦+ 特点:铺排,对照, 特点:铺排,对照, 比喻众多 气势奔放, 气势奔放,富丽壮美
多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说理保存之功多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说理保存之功文章排比铺张颇受辞赋影响文章排比铺张颇受辞赋影响55一史传散文一史传散文11汉书汉书22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越绝书类小说类小说二政论散文气势逊于西汉二政论散文气势逊于西汉11王充论衡论衡22王符33仲长统仲长统三其它散文三其它散文11蔡邕碑文
《陈政事疏》 陈政事疏》
又名《治安策》 又名《治安策》 万言书之祖” 长篇政论文 “万言书之祖” 内容:陈弊+ 内容:陈弊+主张 特点:眼光敏锐,情感强烈, 特点:眼光敏锐,情感强烈,动人心魄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 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背理而伤 道者,难遍以疏举” 诸侯之害, 道者,难遍以疏举” 诸侯之害,匈奴 侵扰, 侵扰,粮食储备不足
陆贾
楚人 “有口辩士” 有口辩士” 刘邦:“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刘邦: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 《书》!” 陆贾: 居马上得之, 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 乎?” 刘邦: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刘邦:“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 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贾谊生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本传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 》《汉书 洛阳人 年少才高 屡遭排挤 受馋而贬 吊屈原赋》 长沙王太傅 贾长沙 《吊屈原赋》 梁怀王太傅 怀王坠马而亡 自伤为傅无状” 33岁 “自伤为傅无状”抑郁而终 33岁
先秦两汉散文
先秦两汉散文绪论郁达夫,散文本是东渐的产品。
一、“散文”一词最早见于(晋)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
散文:文采。
错综会丽的色彩。
二、“散文”一词作为文体名称出现最早在南宋中后期。
吕本中:近代诏书,或用散文,或用四六。
周必大: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浑融有味,与四六同。
金王若虚:欧公散文自为一代之祖,而所不足者精洁峻分健耳。
三、“散文”这一概念古今含义不同。
古: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文章。
四、先秦两汉散文中的散文词的含义: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是广义的散文。
一切无韵、单行散句、不拘对偶、声律之文。
包括政令之文、哲理之文、史传之文、学术之文、文艺之文、以及应用文、辞赋等等。
第一章散文的萌芽和发展一、甲骨卜辞殷商占卜的纪录二、钢器铭文庙号,制作者,三、《易经》卦爻辞易,周易。
商周之际是旧筮辞的选编。
占筮的记录。
周:朝代名。
易:本义蝘蜓(蜥蜴、守宫),一种虫子。
引伸义为变易或占筮书的通称。
64卦,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9卦,九三爻)。
舆:车说:脱辐:类似于轮胎钢丝。
大畜:九二:舆说輹。
解,九三:四获三狐,得黄矢(铜箭头)。
贞吉。
大壮,九三:小人用力,君子用罔。
贞厉。
羝羊触藩,羸其角讼·九二:不克讼。
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困·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凶。
说理类:谦,亨。
君子有终。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四、春秋——鲁国的编年史1.记史系统从鲁陷公元所——鲁哀公十四年,一共记载了200多年历史,16000名字,记242年历史。
首次形成了完整的记史系统。
2.语言特点(1)极其简单(2)微言大义春秋中的语言特点,陷微的语言中包含着深远的意思。
作者认为恰当的词对所寄寓的事的褒或贬。
天王使宰喧来归惠公仲子之春秋笔法、皮里春秋有一字褒贬。
五、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1.释名:上也,上代以来之书。
2.上断于尧,下迄于秦,是一尧典——秦誓58篇第二章殷商、西周散文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
先秦两汉散文
先秦两汉散文第一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尚书》在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
《虞书》、《夏书》不是虞夏时的作品,而是出于后人的追记或经后人加工。
《商书》、《周书》基本上殷商、西周时的作品,但也经过后人的加工。
西周末,《尚书》已成书,相传孔子曾编定过《尚书》100篇。
秦火后,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只有28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先秦两汉散文答案
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在线答题结果第一阶段基础测验一、单选1、原始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分数:2 分)A. 与神话传说同时出现B. 与原始戏剧同时出现C. 与原始音乐、舞蹈同时出现D. 单独出现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分数:2 分)A. 《春秋》B. 《易经》C. 《尚书》D. 《吕氏春秋》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出自(分数:2 分)A. 《尚书·尧典》B. 《诗大序·关雎序》C. 《淮南子·道应训》D. 《吕氏春秋·古乐》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4、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分数:2 分)A. 《春秋》B. 《庄子》C. 《淮南子》D. 《山海经》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5、《诗经》在先秦典籍中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官方奉为经典、正式称作《诗经》是(分数:2 分)A. 汉代B. 秦代C. 唐代D. 宋代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6、关于删诗说的论述是(分数:2 分)A.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汉书·食食货志B.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国语·周语上C.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春春秋公羊传D.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古代先秦两汉散文
古代先秦两汉散文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脂;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一条只记一个 字,如‚螟‛、 ‚饥‛,表示发生 了虫灾或饥荒。
54
三、思想倾向。这部原本由 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经 过了孔子的整理、修订,被 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因而也 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它在 汉代被列为五经之一,故亦 称《春秋经》。
55
我国史学从它萌牙之初, 就存在 着深刻的矛盾, ‚秉笔直书‛和 ‚曲笔隐讳‛这两种截然对立的 做法很不协调而又很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 始终伴随着史学发展而 存在。‚直书‛ 是史家刚直不 阿的正直精神的反映,‚曲笔‛ 是史秋》
45
一、概念。《春秋》本是春 秋时期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 书的通称。如《墨子· 明鬼》: ‚周之《春秋》” 、‚燕之 《 春 秋 》” 、 ‚ 齐 之 《 春 秋》” 、‚宋之《春秋》” 等 ‚百国春秋‛。
46
后来仅有鲁国的 《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特指春 秋时期鲁国的史书。
57
∥ 与司马迁相反 , 班固作为东汉正 统派历史学家 , 极力迎合统治阶级 的政治需求。他完全背弃了《史记》 “ 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 的进步思想 , 多方宣扬 ‚天人感应‛ 的神秘观点和阴阳 五行灾异学说。与此相适应 , 对统 治阶级中的人物 , 总是褒多于贬 , 为尊者、贵者讳 , 甚至矫揉造做 , 肆意溢美。
王占曰:占,视兆而判断吉 凶。谓商王观察卜兆来判断 吉凶。 有祟:祟,神祸。谓鬼神要 降祸。 其有来艰:其,表示推测的 语气助词。艰,忧戚、祸患。 谓似有祸患就要来临。
29
以上称为‚占辞‛, 即根据卜兆而判定 的吉凶。
30
乞至五日丁酉:乞,同 ‚迄‛。 五日,由卜日起的第五天, 即丁酉日。 允有来艰自西:允,信然、 果真。谓果真有祸事来自 西边。
39
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春秋战国 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 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探索宇宙人生、进 行哲学思辨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 的诸子散文成熟了。这些讨论政治、哲学、 伦理的思想性著作,篇幅宏大、逻辑严密、 修辞手段丰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运用文字 来论说事理的能力,因此,先秦诸子散文也 被称为说理散文。 // 发展脉络:《论语》→ 《老子》→《孟子》→ 《庄子》→《荀子》 →《韩非子》。
11
一、产生的时代:甲骨卜 辞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 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 多年。
12
夏商人在使用书面语言 方面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 高的水平。无论在文字的篇 幅上,或是在记叙事实和表 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上,无疑 都会高于现在所知最古的文 字——甲骨卜辞的水平,只 是没能保存下来 。
14
二、发现:
61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和道德观念,用纲常伦 理进行道德教化、劝善惩 恶、行仁复礼,表现在史 书编纂上,势必在一定程 度上阉割或歪曲历史事实, 自然而然地舍弃‚直书‛ 而采取‚曲笔‛。
18
19
20
四、甲骨卜辞的内容:甲骨卜辞的 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 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 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 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 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 文字的原貌。
21
我国散文的最早 源头,可以追溯 到(甲骨卜辞) 。
40
二者的共性:
41
一、文史哲不分。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 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左传》、《国语》等是史学著作,但也都 富有文学意味和哲学的思辨意味。它们内容 丰富多彩,写作中动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 有了叙事文学的基本特征,奠定了我国叙事 文学的传统。 ∥《孟子》、《庄子》等哲 学著作又具备了相当强的文学性。它们没有 抽象地进行哲学思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 生问题,而是在文章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带着浓郁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形象,文学价 值很高。
43
三、先秦散文在传承过程中也都有所损益。 首先,先秦散文的写定,往往要经历一段 很长的时间,师说和后学之说,可能混杂 在一起,师徒间代代传授,难免有增删的 情况。 其次,先秦典籍经秦火以后,大多为汉人 重新编定,这就难免会有讹误,难免会产 生很多异说。 这些都模糊了先秦散文的本来面貌,使之 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也是先秦散文不 同于后代散文之处。
47
二、体例。《春秋》以鲁国 十二公(隐、桓、庄、闵、 僖、文、宣、成、襄、昭、 定、哀)为序,记载了自鲁 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 (前 722 ~前 481 )共 242 年 间各国的史事。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编年史纲要。
48
编年史:《春秋》记事十 分谨严,一般是以何年、 何月、何日、何地、何人、 发生何事、有何结果为顺 序,有条不紊。有明确的 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 识。
49
具体的记事方式是: ‚以事系日,以日系 月,以月系时,以时 系年。‛ (杜预 《 春 秋 左 传 集 解〃序》)
50
《春秋〃隐公〃三年》:三 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 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 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 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 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 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 穆公。
31
沚△告曰:沚,商都西北 的方国,约在今内蒙古包 头附近。 △,此字尚不能识读,但 可判断为沚国诸侯之名。 告,报告。谓沚国诸侯△ 向商王报告。
32
土方正于我东鄙: 土方,商都西北的方国, 其西边与沚国相邻。 正:通‚征‛,征伐、攻 打,这里意指入侵。 鄙:边邑。谓土方入侵沚 国东部边邑。
33
42
二、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散文的大部分作品,并非一时一人 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 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 指实。《左传》、《国语》的作者及创 作时代历来众说纷纭,《尚书》、《战 国策》实为后人所编;诸子散文虽然都 标明了作者,但有许多并不是个人的著 作,如《论语》就是孔门弟子所记, 《墨子》、《孟子》、《庄子》等书中 也有很多篇幅出自他们的后学之手。
先秦两汉散文导读
1
第一编 先秦散文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2
三皇五帝时期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夏朝(约公元前 21世纪—约公元前 16世纪) :神农氏、伏羲、燧人氏 天皇、地皇、人皇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1年
周朝 公元前770年— 春秋: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战国: 公元前256年
56
两汉史家司马迁和班固修史时所采 取的不同态度即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的过程中 , 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定正直、峻节 凛然、彰善贬恶、不避强御的精神 气概。他认为史学应该求是存真 , 为此 , 他坚决反对‚誉者或过其实 , 毁者或没其真‛的作法 , 要求做到 ‚爱而知其丑 , 憎而知其善 , 善恶 必书‛。
壳殳:此字尚不能识读, 但可判断为卜人之名。 贞,卜问吉凶。
以上在卜辞中称为‚前 辞‛或‚叙辞‛,记录 卜问鬼神的日期和占卜 官的名字。
旬亡咎:旬,十天为一旬。 亡,音wú,通‚无‛。咎: 灾祸。谓以后十天有没有灾 祸? 以上称为‚命辞‛,即命龟 之辞,也就是由卜人通过甲 骨向鬼神请示某事。
28
三、定义: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 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 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 在甲骨的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卜、兆:象形字。即龟甲、兽骨被 烧灼后出现的预示吉凶的裂纹。
更细致地说是:
17
商代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 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 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 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 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进行烧灼。 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 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 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 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 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旁边,这 就是甲骨卜辞。
36
(甲骨卜辞)可看 作是先秦叙事散文 的萌芽。
37
(先秦历史散文) 先 先秦叙事散文 秦 散 文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38
先秦叙事散文(先秦历史散文):我 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春秋时代, 各诸侯国都有史官,也都有统称为 《春秋》的史籍,不过只有鲁国的 《春秋》保存至今。这些记录各诸侯 国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典籍中,蕴含 了大量的叙事文学的因素,因此,也 称先秦历史散文为叙事散文。 //发展脉 络: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 → 《春秋》→ 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左传》→《国语》→《战国策》。
五、举例子。这些占卜 之辞,短的只有几字, 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 整的如:
23
癸巳卜,壳殳贞,旬 亡咎?王占曰,有祟,其 有来艰。气(迄)至五日 丁酉,允有来艰自西。 沚 △告曰:‚土方正于我东 鄙,灾二邑。※方亦 牜 帚 我西鄙田。‛
24 (郭沫若《卜辞通纂》第五一二
癸巳,即癸巳日,属干 支纪日。所谓干支,即 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 相配合,构成六十个干 支组合,俗称‚六十甲 子‛。中国古代纪年、 纪日,都常用干支来标
6
7
8
2.战国晚期的《荀子》、 《吕氏春秋》、《韩非子》 等,提到了仓颉造字的传 说。《说文解字》记载: 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 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9
3. 还有把八卦说成文 字起源的,如宋代史 学家郑樵《通志〃六 书略》有此说。关于汉
字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 未决的问题。
10
第一章 甲骨卜辞
51
纲要:全书只一万六千余 字,记事都很简略,是简 洁的、大纲式的、纲目式 的叙述和记载。文句极简 短,长的不过四十多字, 短的仅有一字。
52
如隐公四年载:‚九月,卫 人杀州吁于濮。‛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都有,但事 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 为、性格,都无从知道,仿 佛一则新闻标题,而不像一 篇文章,几乎没有描写的成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