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的路径依赖分析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
虽然我国在粮食产量和储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而农业资源有限。
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我国粮食产量分布不均衡,东部和中部地区过度依赖进口粮食,增加了粮食安全的风险。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粮食供应链还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这不仅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还会增加粮食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由于农业供应链的长、中间环节过多,粮食的损耗和浪费较多,影响了粮食的供应能力和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安全性。
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要加强对粮食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推广农业生态化和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检验,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应加强粮食储备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粮食的储备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
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和调度,确保粮食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应。
要加大对粮食加工和储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粮食的贮藏和加工能力,减少粮食的损耗和浪费。
要坚持粮食安全优先的原则,做好国际粮食安全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和谈判,加强与粮食供应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确保我国粮食的供应和安全。
加强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提高粮食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浅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浅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发布时间:2022-07-05T03:09:17.2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月第5期作者:李思锟[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在2013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李思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吉林长春13011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在2013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用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养活了全球近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使我国人民由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6.8285亿吨,年均增长率接近百分之二,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78年的316.6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600公斤(按自产及进口粮食量总和平均计算),特别是2012年突破了6亿吨大关、2015年突破6.6亿吨以后,连续七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成就举世瞩目。
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仍存在问题,在能满足全国人民口粮需求的基础上,粮食转化成肉蛋奶的比例尚不足百分之十,同时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
与此同时,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挑战。
一、稳步提升国内粮食产量,降低进口粮食在我国粮食中的占比。
2022年1月14日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3.9万吨,相当于我国产量的24%,较去年同期增长18%,到了历史的新高。
关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应对举措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应对举措分析报告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首先,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2019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夏粮和早稻作物均有较好收成。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中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次,环境问题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影响。
空气和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威胁食品安全。
最后,农业生产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长期依赖这些化学农业的方式对土地的破坏也加剧了粮食安全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多重举措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
其次,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农民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
最后,对粮食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控,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和标准,提高粮食质量安全。
总之,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重要。
当前,中国的粮食生产总体稳定。
但是,还需要不断加强对生产环节、物流、储藏、加工、流通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
未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当继续完善粮食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除了采取上述的基本应对策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
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应大力发展农业储备设施,加强粮食储备工作,按照国家统一的储备计划和指导价,合理储备粮食,保持适度的市场供应,确保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有效和稳定运营,提高国家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量、供应链、质量、损耗等几个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石。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提高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耐性,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供应链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当前,粮食供应链存在着农业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供应,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
应该加大对农产品仓储物流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销售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农业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
粮食质量问题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
当前,农产品中的农残、重金属、有毒物质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粮食质量,应该加强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治理和防治,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还应该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管,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还需要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损耗问题也是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和损失,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减少粮食损耗,应该加强对粮食存储和运输过程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库房和运输设施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减少粮食在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还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导致的粮食损耗。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产量、供应链、质量、损耗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成因分析及相关路径选择
素、 需求因素和市场外部环境因素。
( 一) 供给 方面
联合 国粮 农组 织认 定 的保证粮食安 全的最 低 自给率 ( 9 0 % ) 。从比例上看, 我国粮食处于一个较安全的环境, 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拥有 1 3 亿人口的发展 中大国, 即便是 5 % 的进 口, 数量也十分可观。按照年需求量 5 . 5 亿吨计
52
中谷物净进 口增长幅度较大 , 油棉净进 口增长幅度较 小。2 0 1 3 年1 N 2 月, 我国粮食进 出口贸易依然保持着
高速增 长 , 进 出 口总额 为 2 6 4. 9亿 美元 , 同比增 长 6 . 2 % , 其 中进 口总额为 1 6 6. 6 亿美元, 增长 5. 3 % 。我
关键词 : 紧平衡; 粮食安全; 供需
作者及单位 : 余澜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 究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赵璐 , 西南财
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方向: 转型期经济运行机制。 (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
弱, 劳动效率低加之自然灾害频发, 均制约着我国粮食生
耕、 自然灾害损毁、 非农建设占用、 占优补劣等影响, 耕地
资源逐年减少。与耕地减少伴行的是我国水资源矛盾凸
1 . 消费需求四层次带来需求总量刚性膨胀。粮食
消费需求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四个层次: 人口增加带来的 对 口粮的绝对需求; 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对粮食的转变需 求; 收入增加带来的对不同收入弹性产品的成长性需求; 粮食资源化、 能源化带来的间接性需求。其中, 绝对需求
占全球粮食贸易总量的 1 4 % 。因此, 中国粮食 自给率应 成适度规模经营, 机械化水平不高, 劳动效率低 , 水土资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实施路径
三大谷物 的 自给率稳定在9 5 %以上 , 粮食 自给率应 始终保 持在9 0 %以上。
全 的治理 ,确 保 国家 粮食 安全 ,可 安全的亮点。2 0 1 2 年 ,中央财政在上
谓 任 重道 远 。而 我 们 要 负 重致 远 ,
年首 次 突破 1 万 亿元 的高起 点上 ,继
更应警钟长 鸣,增强危机感、紧迫感 ,
粮 食总需求 ,今后 我国每年至 少要增 安全的前提下 ,放 开粮食收购市场 ,
化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和 膳 食 结 构 改 条 售 粮 渠 道 ,让 农 民有 更 多 的选 择 善 ,进 一 步 加 大 了人 均 口粮 消 费 与饲 权 、话 语 权 ,让 农 民不 吃 亏 。 同时 。
是 以 “ 自 力更 生 ” 为 “ 抓 间 的矛盾 ,粮食 结构平衡 的难 度相应 要 随 行 就 市 ,随 着 粮 价 的 上 扬 而 “ 水
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 0 涨 船 高 ” ,恰 到 好 处 地 运 用 最低 收 购 手 ” ,彰显中 国特色 的 “ 亮点 ”。密 增加。解决 “
“ 三大调控法宝”,以免粮价偏高 “ 谷 四是 以财 政扶持政策 为抓 手 ,彰
则 ,通 过 抓 “ 自 力 更 生 ” , 凸显 中 国 效 的 ,需 要 经 历 一 个 漫 长 的 过 程 。也 贵 伤 民 ” ,粮价 偏 低 “ 谷 贱 伤农 ” 。
的吃 饭 大 问 题 ,将 水 稻 、小 麦 、玉 米 口 的发 展 中国 家 而 言 ,加 强 对 粮 食 安 显加大扶持 三农力度 ,确保 国家粮食
外 进 口 的 依 存 度 , 从 而 更 有 利 于 确
二是 以未来面 临的挑战为抓手 ,
彰显打 持久 战、保 障国家粮食安 全的 机制 ,奖励 资金向多种粮 、多产粮 、
粮食安全方面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方面调研报告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为了了解我国粮食安全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一次粮食安全方面的调研,并将调研结果整理成以下报告。
一、粮食供给足够,但存在一些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粮食供给总体上是足够的。
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进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然而,尽管粮食供给足够,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田质量下降。
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大规模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了农田质量下降,对于粮食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次,粮食过度依赖进口。
虽然国内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进口粮食的比例也在增加。
这种过度依赖进口粮食的情况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最后,粮食储备管理不够规范。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存储效率低下和粮食损耗增加。
二、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挑战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
然而,粮食安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粮食的安全性,这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
其次,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以及干旱、洪涝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对农作物产量和粮食供给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年轻人放弃从事农业劳动,导致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三、加强粮食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为了加强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农田管理,提高土壤质量。
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轮作等措施,提高农田的质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研发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分析引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外交战略,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全球视角和本土需求两个角度,对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应对措施。
一、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积极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推动沿线国家的农业技术转移和农产品贸易,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外援粮食战略: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外援助力度也在增加。
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落后国家的主要援助者,其中有许多援助涉及粮食安全。
通过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投资和贷款等形式,中国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供应水平。
这对中国来说,不仅是一种国际责任,更是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外援的战略稳定。
2. 农产品贸易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增加,中国将更多地依赖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而沿线国家的农产品量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可以通过提供市场、投资和技术援助等方式,促进这些国家的农产品贸易。
同时,中国也将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拓宽进口渠道,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土需求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从中国国内的角度看,粮食安全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乡村地区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科技水平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需要加大内部的粮食生产力度。
1. 农业现代化战略:为了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引入新的农业科技、农机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提高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管理能力,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方向。
2. 水资源管理战略: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
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策略与路径
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策略与路径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民生之本。
构建粮食安全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路径。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策略和路径: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投资农业科技研发,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培育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化水平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以增加农业生产能力。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2.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粮食储备体系,包括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企业储备。
中央储备应具备足够的规模和储备量,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
-完善粮食储备政策,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储备比例和储备品种,制定灵活的调剂机制,确保储备粮食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3.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完善粮食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趋势,及时制定调控措施,防止市场价格过高或过低。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粮食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
4.促进消费升级:-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消费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消费者对粮食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认知,并倡导合理的粮食消费方式。
-支持粮食加工业发展,促进粮油加工、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粮食产品质量的监管,提高消费者对粮食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粮食安全信息和技术,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粮食安全体系。
-加强与粮食出口国的合作,保持良好的粮食贸易关系,确保国内粮食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路径探析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路径探析作者:郭格徐波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9期摘要: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考验一个城市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更是关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底层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把握“六稳”“六保”政策所旨,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并进一步深入探析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粮食产业的生产路径,有助于应对全球疫情影响下城市粮食安全的风险挑战,有利于提供城市粮仓的基本供给需求,对当前和今后粮食安全的稳定长久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路径“保粮食能源安全”作为全面落实“六保”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保”,是一种托底。
把粮食能源安全放在“保”的位置上,实则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一座城市治理的重要板块,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抓好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影响粮食安全的三重因素基础上,旨在探析保障粮食安全基础的具体路径。
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与重要意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扎实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是当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粮食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一)影响粮食安全的国际形势复杂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交锋碰撞,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食品供应链中断现象,因此,出于粮食内生性安全考虑,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加入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的行动之中,保障粮食安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食品安全论文】浅谈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食品安全论文】浅谈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出路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资源。
粮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供给已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多年供大于求,粮食形式明显改善。
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挑战出路紧平衡预警机制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形势大好,但从长远看来,粮食安全问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重要文献。
中央经济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切考虑。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1974年1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96年11月1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通过《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重新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做出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现在,我们认为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化解和消除导致粮食危机的各种因素,保证一个人的生活具有足够富多富有营养的粮食。
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近些年粮食生产发展势头大好,但从长期看来,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我国的耕地资源少,淡水少,使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制约。
此外,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每一个同胞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
我国粮食产出增长路径分析
我国粮食产出增长路径分析[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以平均5%以上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12年,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9年增长,但是持续增长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度增长和生产方式的落后。
本文就如何保持农业的高效、长期稳定增长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农业发展的路径,突破传统的路径依赖,提高效率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增长。
关键词:粮食产出;增长;路径本文为“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课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既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就业潜力,又与经济的其他部门存在着密切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以平均5%以上的速度增长,自2003年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9年增长,在稳定中国经济,促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到了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路径,应该对我国农业产出规律和原理及其要素的性质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不合理增长模式,找到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路径。
一、粮食产出连续增长路径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定的路径,研究我国农业产出连续增长路径是主要突破点,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主要是沿着以下“三位一体”路径发展的:(一)农业种植规模的稳定是实现增长的基础。
尽管从种植规模上看对粮食增加贡献不明显,2003年以来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变化不大,2012年与2011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加4.54%,播种面积增加0.64%。
但规模对我国农业是非数量化因素,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种植面积确保在18亿亩以上,如果没有这个来看政策层面的约束,我国粮食总产很难达到目前水平。
因为我国农业虽然经过30年的市场化,但其经营模式还是以农户生产为主,单位生产效率虽然有较大幅度提高,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很难再有突破。
不论从经营方式,还是单位生产效率,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此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下保证种植规模是必要的前提。
大食物观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路径研究
2024年第2期(总第34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3农业强国建设研究大食物观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路径研究毛瑞男ꎬ邢浩特摘㊀要:大食物观蕴含的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ꎮ目前ꎬ消费结构升级与生产结构滞后矛盾㊁粮食进口依存度高且国际形势不乐观风险已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挑战ꎮ远期来看ꎬ依据消费结构趋势匡算出的我国虚拟土地资源缺口越来越大ꎬ国内生产资源趋紧又将粮食安全带入深层困境ꎮ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应以加快供给结构调整ꎬ合理引导膳食需求结构ꎬ促进农产品进口的分散化㊁多样化ꎬ开发国内可利用资源与境外农业投资并行同步为主要方向ꎮ关键词:粮食安全ꎻ大食物观ꎻ结构安全ꎻ粮食自给率中图分类号:F32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2-0127-09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RCEP背景下粤西地区海洋渔业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机理与模式研究 (GD22YDXZYJ01)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3XYJ24)ꎻ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项目(60302082101)ꎮ作者简介:毛瑞男ꎬ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讲师㊁硕士生导师ꎬ经济学博士ꎻ邢浩特ꎬ通讯作者ꎬ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讲师ꎬ经济学博士ꎮ㊀㊀一㊁引言粮稳天下安ꎬ粮食问题事关国运民生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ꎮ如今ꎬ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ꎬ国际政治㊁经济格局不稳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ꎬ以及人口基数大㊁耕地面积逐年缩减㊁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国内新形势下ꎬ如何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是 三农 工作的重中之重ꎮ根据已有研究ꎬ可将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为资源路径㊁技术路径和制度路径ꎮ资源路径认为ꎬ土地㊁水㊁气候等自然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ꎮ土地是根本ꎬ水利是命脉ꎬ气候是屏障ꎬ因此实施 藏粮于土 战略ꎬ设置耕地红线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ꎬ同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ꎬ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确保水安全ꎬ再根据气候不同对南北地区推行不同的种植政策以防止气候变化引致粮食区域结构性威胁[1][2]ꎮ技术路径推行以技术手段确保粮食供给ꎬ实施 藏粮于技 战略ꎬ即在土地规模刚性的条件下ꎬ通过改良种业与生物化学技术ꎬ发展设施农业ꎬ突破传统农业资源限制ꎬ打造科技支撑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3][4]ꎮ制度路径则将粮食不安全的理论逻辑归于供需失衡ꎬ认为出现供需失衡的关键在于供给侧ꎮ实施 藏粮于民 战略ꎬ通过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ꎬ维系人地关系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ꎬ保障粮食安全[5]ꎮ现有研究侧重于如何满足粮食总量安全的基础性问题研究ꎬ而非结构安全的现实问题ꎬ这也就回答了为何在粮食产量逐年递增ꎬ谷物基本实现自给的情况下ꎬ还要坚持农业深化改革ꎬ保障粮食安全ꎮ再重新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ꎬ突出的是其语义和实际的错位问题[6]ꎬ也就是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标准停留在保障主要粮食总量安全的温饱阶段ꎬ而实际上人民已经展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ꎬ食物消费结构已然呈现多元化ꎮ据此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食物观ꎬ并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重点强调 树立大食物观ꎬ保障粮食安全 ꎮ何为大食物观?本文拟从回溯其思想渊源与发展脉络入手ꎬ探讨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困境ꎬ并提出相应的建议ꎮ721㊀㊀二、大食物观溯源与发展脉络(一)大食物观溯源:粮食与食物的定义边界大食物观是全方位利用耕地㊁海洋㊁动植物㊁微生物资源开发人体可摄入食物的理念ꎮ该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粮食安全语义与实际粮食消费结构的错位问题ꎮ问题的根源是粮食与食物定义边界的识别差异ꎮ传统粮食安全更多指向口粮安全ꎬ也就是保障以稻谷㊁小麦为主的口粮自给率ꎬ产出安全是第一要义ꎮ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ꎬ看似相对狭隘的范围定义也具有充分合理性ꎮ20世纪50年代ꎬ新中国刚刚成立ꎬ资源短缺ꎬ耕地开发不足ꎬ国际关系紧张ꎬ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ꎬ故国家采取 以粮为纲 的农业生产方式ꎬ将食物等同于粮食ꎬ粮食等同于口粮ꎬ粮食二字只突出 粮 字ꎮ在这一方针指导与农业生产结构路径依赖下ꎬ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49年的208.9公斤增加到2021年的483.48公斤ꎬ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安全线ꎬ实现口粮绝对安全[7]ꎮ然而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ꎬ单一的口粮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健康㊁品质的生活需求ꎬ逐步增加了对蔬菜㊁油㊁水果㊁蛋类㊁奶类㊁水产品㊁糖类等食物的摄入ꎮ实际的消费结构将粮食的定义范围扩展为 粮 与 食 ꎬ 粮 依然指的是口粮ꎬ而 食 则涵盖了人体可摄入的多种食物ꎬ但粮食的供给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粮食安全的范畴ꎬ大食物观便在此背景下形成ꎮ从本质上看ꎬ大食物观是传统粮食安全的延展ꎬ是 粮 安 食 全的重要保障ꎬ基于人民对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ꎬ立足国家资源开发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深化改革ꎬ依靠现代科技全方位地从海洋㊁土地㊁动物㊁植物㊁微生物中获取有效资源ꎬ满足多元化食物体系的有效供给ꎬ最终实现粮食供给与需求的一般均衡ꎮ(二)大食物观发展脉络大食物观早在1990年就已见理论雏形ꎮ199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著作«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 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ꎬ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ꎮ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ꎬ 树立大农业㊁大食物观念 ꎬ是真正意义上首次以 大食物观 指导实践工作ꎮ随着农业供给结构性矛盾愈见突出ꎬ结合我国的地情㊁民情㊁国情ꎬ2015年至今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ꎬ其中代表性论述如表1所示ꎮ从整个发展脉络来看ꎬ历经了 思想指导 方向落实 内容把握 体系构建 四个阶段ꎬ形成以 为人民生产 为价值导向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治理理念ꎮ除了理论的不断丰富外ꎬ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的持续探索中总结出大食物观衍生的粮食新发展理念ꎬ即大科技观㊁大储备观㊁大营养观㊁大资源观㊁大安全观等[1]ꎮ㊀表1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时㊀间重要场合或纲领文件相关内容2015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农业㊁大食物观念2016«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树立大食物观 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201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树立大农业观㊁大食物观ꎬ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㊁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㊁要蛋白ꎬ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2022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㊁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委员树立大食物观ꎬ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ꎬ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ꎬ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ꎬ保障肉类㊁蔬菜㊁水果㊁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ꎬ缺了哪样也不行2022党的二十大报告树立大食物观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ꎬ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㊁农林牧渔结合㊁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ꎬ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821㊀㊀三㊁大食物观下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困境:现实与未来㊀㊀(一)消费结构升级与生产结构滞后大食物观所揭示的全方位食物供给理念要求农业生产结构与食物消费结构适配ꎬ然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速度滞后于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ꎬ这种结构性失衡问题是当下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8]ꎮ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情况表明(见图1和图2)ꎬ随着消费结构升级ꎬ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整体呈下降趋势ꎬ由1996年的204.72千克下降至2021年的144.6千克ꎬ在整个膳食结构中的占比也由60%降至46%ꎬ从近9年的绝对数据来看ꎬ基本保持稳定ꎬ维持在140千克水平ꎻ肉类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ꎬ1996 2021年ꎬ分别以平均5.6%和6.1%的速度稳步增长ꎬ并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跃进ꎬ将会释放更多的肉类与水产的消费潜力ꎻ蛋类人均消费量在2013 2021年间有明显的增长趋势ꎬ从8.2千克增至13.2千克ꎬ增幅达61%ꎬ而奶类人均消费量从时间序列上看相对平稳ꎬ2015 2020年保持在12千克至13千克之间ꎬ2021年增幅较为明显ꎬ与2020年相比ꎬ上涨10.77%ꎮ但同蛋类一样ꎬ相对于其他食物因基数较小ꎬ在整个膳食结构中的占比增幅表现不明显ꎮ图1㊀1996 2021年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单位:千克/人)㊀㊀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㊁中国统计年鉴㊁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整理计算ꎮ图2㊀2013 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蛋类与奶类消费量㊀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ꎮ921图3㊀1996 2021年中国人均主要粮食产量㊀㊀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㊁前瞻数据库㊁中国奶类统计年鉴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整理计算ꎮ㊀㊀从主要食物生产结构来看(见图3)ꎬ人均粮食产量在整个时间脉络上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ꎬ从2003年的最低点334.3千克不断递增至2021年的483千克ꎬ平均增速为2.36%ꎬ此数据统计的粮食产量口径包含了口粮㊁饲料粮㊁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四类ꎬ按照2021年各类别消费占比48%㊁33%㊁17%和2%匡算①ꎬ人均140千克口粮消费将需要424.24千克的人均粮食产量ꎮ看似人均424.24千克的需求对标483千克的供给还稍有剩余ꎬ但我国的粮食生产结构主要是以小麦㊁稻谷等口粮为主ꎬ以大豆等饲料粮为辅ꎬ出现口粮供给过剩和饲料粮相对短缺并存ꎮ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的供需平衡表数据ꎬ2019 2021年我国稻谷与小麦共结余5678万吨ꎬ同时产生大豆缺口28529.73万吨ꎬ并且随着居民膳食消费结构的深入调整ꎬ滞后的供给结构将导致饲料粮的缺口进一步扩大ꎮ从肉类的人均产量情况看ꎬ2021年为46.1千克ꎬ在绝对量可以近似满足45.2千克的人均消费需求ꎮ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ꎬ肉类的自给率即将远离安全范畴ꎮ以近10年数据为例ꎬ人均肉类产量在2012 2014年间从47.5千克增至49.9千克ꎬ但随即开始以年均3.58%的速率回落ꎬ直至2021年实现逆转ꎬ与人均消费量年均5.6%的增速相比ꎬ若继续以稳中回落的趋势维持产量ꎬ未来肉类在很大概率上不能实现完全自给ꎬ缺口也将会越来越大ꎮ同样ꎬ水产㊁蛋类㊁奶类在短时间内均可以实现完全自给ꎬ但从2013 2021年的人均产量趋势来看ꎬ平均增速分别为1.7%㊁1.5%和0.35%ꎬ远远低于人均消费量增速3.7%㊁6.8%和2.6%ꎬ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ꎮ(二)粮食进口依存度高且国际形势不乐观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的传统语义被打破ꎬ将主粮与副粮等量齐观ꎮ在传统粮食安全观的生产路径依赖下ꎬ我国将绝大部分的产能保障主粮供给ꎬ实现了口粮的完全自给ꎬ但同时也形成了副粮进口依赖ꎮ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的前提假设下ꎬ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形成此粮食供给路径无可厚非ꎬ但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ꎬ国际政治㊁经济格局不稳的动荡之时ꎬ进口高度依赖与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缺乏韧性共存将会把我国带入传统粮食安全陷阱ꎮ在资源紧缺与农产品供需超大规模的矛盾中ꎬ以我国近20年 粮食自给率95%以上 的安全标准衡量新语义范围下的粮食安全并不现实[9]ꎮ近年来ꎬ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进口依存度高居不下和逐年增加的现象也使得粮食安全的保障问题越来越严峻ꎮ根据2015 2022年我国主要粮食的进出口数据和对外依存度②情况(表2)ꎬ2018年肉类进口量同比增加216%ꎬ2021年玉米进口量同比增加152.2%ꎮ作为重要口粮作物的031①②数据来源于谯仕彦在 三农三人谈«大食物观下看饲料粮保供(上)» 的访谈资料ꎮ研究采用卜伟㊁曲彤㊁朱晨萌的方法计算ꎬ进口依存度=净进口数量/总消费量ꎮ小麦ꎬ2020 2022年已连续三年跌破95%的基本自给线ꎻ大麦和大豆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74%以上的进口依存度ꎬ个别年份的自给率仅为10.91%ꎬ虽然近几年大豆国内产量在国家种子振兴㊁粮补上涨等系列政策之下有所缓解ꎬ进口依存度由86.83%下降至81.78%ꎬ但整体上依然处于粮食严重短缺ꎮ不仅如此ꎬ在进一步分析其来源国及相应的进口量时发现ꎬ在2022年的9108万吨大豆进口量中ꎬ59.7%源自巴西ꎬ32.4%源自美国ꎬ这与2021年的基本情况相差无几ꎬ看似美国只掌握了我国近3成的大豆命脉ꎬ实际上四大国际粮商ABCD控制着巴西近60%的大豆出口ꎬ而其中的三家均来自于美国ꎮ如今中美贸易摩擦愈加焦灼ꎬ两国之间的贸易稳定性减弱ꎬ卢拉的眼泪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敲响了警钟ꎬ加强全球贸易冲突下可能出现的粮食进口渠道风险防范是十分必要的ꎬ更是大食物观下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又一挑战ꎮ㊀表22015—2022年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数量和进口依存度单位:万吨指㊀标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小麦进口数量300.59341442310348.76837.65977996出口数量12.211.318.328.631.318.1815进口依存度2.13%2.42%3.06%2.10%2.32%5.75%6.61%6.65%大麦进口数量10735008866825938081248576出口数量000.00620.00610.02930.00370.00250.0017进口依存度85.17%80.75%89.09%87.71%74.67%79.87%85.40%73.58%玉米进口数量473317283352479113028352062出口数量1.110.418.591.222.61301进口依存度1.75%1.19%1.05%1.35%1.79%4.14%9.42%6.92%稻谷进口数量337.69356403308254.57294.27496619出口数量28.7248.46119.68208.93274.76230.43242219进口依存度1.44%1.44%1.31%0.46%-0.10%0.30%1.18%1.88%大豆进口数量8169.198391955388048851.2810031.4596479108出口数量13.3613111311.45000进口依存度86.83%86.04%86.19%84.63%83.01%83.65%85.47%81.78%肉类进口数量268.44684104211330991938740出口数量43.53941.638.235.3313540进口依存度2.51%4.74%4.08%4.25%14.30%11.02%9.13%6.98%水产品进口数量271265294340444402363454出口数量390.56409421425418.55374.74375370进口依存度-1.96%-2.31%-2.01%-1.33%0.39%0.41%-0.18%1.21%㊀㊀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总署㊁各行业协会㊁政府工作报告整理所得ꎮ㊀㊀(三)以消费结构趋势匡算的土地资源需求严重不足在践行大食物观的过程中ꎬ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将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继续深化ꎬ基本形成小麦和稻谷等主粮消费稳定ꎬ肉㊁蛋㊁奶㊁水产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消费继续增长的特征ꎮ为保障未来食物多元化的有效供给ꎬ除应对国际市场的供给波动外ꎬ更重要的是拓展国内资源力求自给ꎮ故此ꎬ有必要从资源供给角度衡量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ꎮ本文借鉴程国强(2023)[10]研究中种植面积需求等值理念ꎬ依据粮食转化率㊁动物屠宰率㊁动物饲料粮转化率等指标匡算出在国内现有技术水平下供给现有粮食需求的种植面积ꎬ即虚拟土地需求面积ꎬ并以此为标准判断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所需的土地资源总量(见下页表3和表4)ꎮ131㊀表32022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虚拟土地资源缺口值项㊀目消费量(亿吨)产量(亿吨)作物单产(吨/公顷)种植面积需求等值(亿亩)土地缺口(亿亩)小麦1.481.385.863.780.25大麦0.080.020.42.942.16玉米2.982.776.446.940.48稻谷2.122.087.084.500.08大豆1.110.201.988.446.90合计26.599.88㊀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㊁海关总署ꎮ㊀表42022年我国主要动物性产品净进口的种植面积需求等值单位:万吨㊁万亩项㊀目净进口肉类胴体重料肉比饲料需求等值玉米需求等值大豆需求等值玉米种植面积需求等值大豆种植面积需求等值土地缺口猪肉171.6235.073705.21423.12176.30985.541335.622321.15牛肉269489.0973423.642054.18855.914784.586484.1611268.74禽肉80.790.672181.35108.8145.34253.44343.46596.90羊肉35.679.115395.56237.3398.89552.80749.161301.95奶粉69.7536.150.5268.08160.8567.02374.64507.72882.36蛋类-11-112-22-13.2-5.5-30.75-41.67-72.42合计6920.259378.4516298.7㊀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㊁海关总署ꎮ肉类胴体重数据根据行业屠宰率参数计算得来ꎬ屠宰率分别为:猪肉0.73ꎬ牛肉0.55ꎬ禽肉0.89ꎬ羊肉0.45ꎬ奶粉0.13ꎬ蛋类1ꎻ饲料配方按照玉米与豆粕分别占60%和20%的比例混合ꎬ大豆到豆粕的转化率为80%ꎬ据此推算大豆需求等值ꎮ㊀表5消费趋势下虚拟土地资源缺口2022202520302035动物性产品进口转化虚拟土地缺口1.632.924.356.05主要农作物虚拟土地缺口9.879.899.919.93合计11.512.8114.2615.98㊀㊀资料来源:动物性产品进口转化虚拟土地缺口以净进口近8年平均增速换算得来ꎻ主要农作物虚拟土地缺口假设单产水平不变ꎬ以近8年消费量与产量的平均增速换算得来ꎮ㊀㊀以2022年数据为例ꎬ若要保障主要粮食实现完全自给ꎬ在稳定现有土地资源规模的基础上ꎬ还存有11.51亿亩土地缺口ꎬ接近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2.3%ꎬ其中动物性产品净进口转化虚拟土地缺口为1.63亿亩ꎬ主要农作物产品换算的虚拟土地缺口为9.88亿亩ꎬ由于大豆与玉米是饲料粮的主要构成ꎬ二者所需的额外土地资源占总缺口的78.2%ꎬ其中大豆占68.11%ꎬ把黑龙江㊁内蒙古㊁河南㊁吉林四省的耕地面积全部种大豆都不足以填补ꎮ在动物性产品净进口换算的土地资源面积中ꎬ牛肉饲养存在资源供给严重不足ꎬ其土地缺口占总缺口的69.14%ꎬ其他五类产品共占30.86%ꎮ以上数据说明ꎬ目前我国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所需的土地资源存在总量严重不足和重要农作物结构性资源短缺ꎮ不仅如此ꎬ结合前文所述的粮食生产与消费231年均速率匡算的土地资源缺口面积(表5)将由2022年的11.5亿亩增至2035年的15.98亿亩ꎬ其中主要农作物虚拟土地缺口基本保持稳定ꎬ而动物性产品进口转化虚拟土地缺口增幅较大ꎬ其背后的逻辑是饲料粮供给所需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ꎬ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约束限制ꎮ着眼于实践ꎬ短时间内补足15.98亿亩的土地耕地面积是不现实的ꎬ粮食安全风险在长时间将内化为资源不足风险ꎬ如何在长期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持续保障粮食安全是又一关键难题ꎮ㊀㊀四、大食物观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实施路径当前粮食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失衡㊁进口来源国过于集中与国际贸易风险加剧并存㊁粮食基础核心生产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给大食物观下保障粮食安全带来困境ꎬ为此应多举并行ꎬ按照立足国内确保产能㊁适度进口确保稳定的核心思想推进以下路径ꎮ(一)加快供给结构调整ꎬ合理引导膳食需求结构大食物观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逻辑是粮食供给与粮食需求相匹配ꎮ从目前的粮食供需特征来看ꎬ其主要矛盾是粮食供给结构调整速度落后于消费需求结构ꎬ既然问题出现在供需两端ꎬ那么解决路径也要从加快调整供给结构与引导合理的需求结构切入ꎮ1.维护饲料粮供给安全ꎮ在粮食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错配问题中ꎬ最突出的是口粮供给过剩和饲料粮相对短缺并存ꎬ为此ꎬ除了适度开放饲料粮市场ꎬ引入高价玉米的低价替代品(如大麦㊁小麦㊁木薯)稳定市场供给外[11]ꎬ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国内资源ꎬ逐步完成自给对进口的替代ꎮ一方面ꎬ要优化存量ꎮ在当前土地资源禀赋约束下ꎬ调整优化饲料粮与口粮的种植比例ꎬ以满足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要求为先ꎬ在顶层设计上制定饲料粮发展的中长期规划ꎬ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饲料粮轮作制度ꎬ开发盐碱㊁荒地等后备土地资源等ꎮ同时也要转变饲料粮中玉米 一粮独大 ꎬ蛋白饲料构成中大豆 一豆独大 的一元化需求局面[12]ꎮ积极寻找饲料粮的可替代品ꎬ稳步推进饲料替代品的耕种ꎬ以规模化生产抵消因替代原有饲料粮主要成分的成本增值ꎮ另一方面ꎬ要挖掘增量ꎮ增量既可以来自于耕地面积又可以来自于耕地效率即单产水平ꎮ对于前者ꎬ目前我国的农地使用权已明晰至个人ꎬ增加饲料粮耕地面积的本质是保障农民种植饲料粮收益ꎬ提升种植意愿ꎮ因此整个政策导向应使农民种粮收入高于非农产业收入和务工收入ꎬ使种饲料粮收入高于种植经济作物收入ꎮ如建立粮食主产区㊁主销区㊁平衡区差异化补贴政策ꎬ将更多惠农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内的饲料粮种植核心区倾斜ꎻ构筑种粮风险保障防线ꎬ为饲料粮集中种植区域注入更多保险补贴ꎬ避免极端天气灾害㊁国际市场波动等不可抗力造成损失ꎮ针对后者ꎬ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关键在于技术ꎬ一是根据大食物观下食物种类多样性需求建设与之相配的种子资源库ꎬ做好核心种子的保护与开发ꎬ利用生物智能㊁基因编译等高科技种业技术逐步实现饲料粮单产的突破ꎬ把握高校㊁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ꎬ初始阶段可以以国字号㊁省字号基金的形式下放研究专项基金ꎬ随着研究基础的夯实ꎬ逐步构建商业化粮食育种体系ꎬ搭建高校 企业联合种业创新平台ꎬ有序推进饲料粮育种产业化ꎮ二是生产技术的革新ꎬ整体上以建设饲料粮高标准农田为基本思路ꎬ通过数字技术的配给使用ꎬ利用物联网数据传输实现种植全过程可视化㊁专业化与精准化ꎬ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ꎬ以技术推动生产效率有效提升ꎮ对于资源相对匮乏区域ꎬ如干旱地带ꎬ推行旱作农业技术ꎬ利用微灌㊁滴灌㊁集水补灌等高新技术发展间作套种ꎬ提升灌溉效率和可利用耕地面积ꎬ补齐粮食供给资源短板ꎬ提高饲料粮单产水平ꎮ2.引导居民形成合理膳食结构ꎮ当饲料粮与动物性产品进口同时增加时ꎬ居民整体对肉类消费量大幅度攀升就不仅仅是由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决定的ꎬ还有食物浪费与过度消耗[13]ꎮ因此ꎬ居民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ꎮ一方面ꎬ应大力倡导以营养学指导居民膳食结构的食育理念ꎬ转变粮食消费的非饱和性思想ꎬ由吃得多向吃得精跃迁ꎬ减少主粮与猪肉等高油脂食物的消费ꎬ以更健康营养331的水产㊁牛肉㊁禽蛋和奶替代ꎬ养成绿色科学的膳食习惯[14]ꎮ另一方面ꎬ持续开展光盘行动ꎬ减少食物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ꎬ加强对餐饮业㊁企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ꎬ严惩食物浪费行为ꎮ同时鼓励餐饮行业推行营养均衡的小份菜㊁半份菜模式ꎬ践行舌尖文明ꎬ形成珍惜粮食的社会风气ꎬ让居民自觉遏制食物浪费和过度消耗ꎮ(二)促进农产品进口分散化㊁多样化受制于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禀赋压力ꎬ为满足14亿人口的多元化食物供给ꎬ适度进口是当下最优选择ꎮ然而ꎬ从我国近年粮食进口依存度数据来看ꎬ已经远远超过适度警戒线ꎬ且数值还在不断提高ꎬ进口来源也越来越集中在美国及其盟友ꎬ这无疑为大国博弈中粮食武器的诞生埋下隐患ꎬ阻碍我国复兴进程ꎮ因此ꎬ为保障国际粮食供给韧性与可持续性ꎬ除了加强自身的供给能力外ꎬ还必须加快农产品进口的分散化与多元化ꎮ1.加快推动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分散化ꎮ全球待开发的农业资源依然充沛ꎬ非洲㊁东南亚㊁俄罗斯等非美国盟区还存留大量的未耕农地ꎬ尤其是南非地区的气候还适宜大豆的种植ꎬ只是受农业技术限制ꎬ未能实现规模化突破ꎮ我国可将未来对外农业发展聚焦于此ꎬ与南非地区开展农业互补型贸易合作ꎬ以种子㊁技术㊁耕作方案的输出换取大豆㊁大麦等高对外依赖度产品ꎬ在填补世界农业产业链条环节缺口的同时履行大国责任协助欠发达国家共促发展ꎮ此外ꎬ降低农产品进口集中度还要积极探寻非互补性的贸易合作ꎬ拓展食物进口来源国渠道ꎮ可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㊁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强化双方农产品的贸易联系ꎬ增强贸易韧性ꎬ并且随着贸易协定区域范围的扩大ꎬ不断吸纳具有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国家入圈ꎬ不仅可以扩展食物多样性ꎬ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ꎮ如RCEP协定的区域范围是在东盟的基础上增添了中国㊁新西兰等15个国家形成新贸易圈ꎬ各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零关税ꎬ其中新西兰的优质牛羊肉和奶制品均为我国提供了粮食的海外保障能力ꎮ2.实现从进口原料粮食向进口成品㊁半成品转变ꎮ秉承粮食生产大国未必是加工大国的底层逻辑思维ꎬ将进口依存度高且来源国高度集中的原料粮食部分转化为成品或者半成品ꎬ从具有比较优势的原料加工国家进口ꎬ既能保障本国粮食供给ꎬ又能降低农产品进口集中度ꎮ如由从美国㊁巴西进口大豆向从印尼进口棕榈油㊁俄罗斯进口豆粕和葵花籽油转变ꎻ由进口玉米㊁大豆等饲料粮向进口动物性产品转变ꎬ不断扩大肉类㊁奶类等高料肉比食物进口国范围ꎬ增大 一带一路 沿线友好国家的产品进口量ꎬ将粮食安全的对外风险最大化分散ꎬ避免因气候㊁国际政治㊁经济格局突变引发粮食危机ꎮ(三)开发国内可利用资源与境外农业投资并行粮食的绝对供给安全必须有充足的生产资源为基石ꎬ但我国可用于耕地的资源短缺是既定客观事实ꎬ面临大食物观下居民对肉㊁蛋㊁奶㊁水产等多元食物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营养导向下的膳食结构逐渐普及ꎬ推进国土资源全面开发与境外农业投资并行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解决良策ꎮ1.推进国土资源开发ꎬ丰富食物来源渠道ꎮ我国现有林地面积㊁草地面积㊁湿地面积分别是耕地面积的2.22㊁2.07㊁0.18倍ꎬ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食物生产潜能[15]ꎮ理论上保障我国粮食的绝对安全还存在至少11.5亿亩的土地缺口ꎬ倘若将林地㊁草地㊁湿地资源全方位开发ꎬ丰富食物来源渠道ꎬ将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不足压力ꎮ一是可充分利用差异化林地资源ꎮ对于光热条件优越㊁地势相对平坦的灌木林地ꎬ可发展禽类养殖或者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ꎻ对于光热条件不佳ꎬ温度低㊁湿度高的常规林ꎬ可发展林下经济ꎬ种植食用菌与中药材ꎬ释放所需耕地资源ꎮ二是可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ꎬ发展规模化草食型㊁节粮型畜牧业ꎬ在保障肉类有效供给的同时降低对饲料粮的需求ꎬ破解粮食进口风险大与国内土地资源不足引发的饲料粮短缺矛盾ꎮ三是可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稻田养虾和桑基鱼塘等循环农业ꎬ不仅提供了高质高营养的食物组合ꎬ还实现了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化ꎮ四是大力开发海洋资源ꎬ推进海洋牧场建设ꎬ深耕蓝色粮仓ꎬ逐步实现水产对豆类㊁红肉类蛋白的替代与补充ꎮ431。
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文章编号: 1 6 7 3- 1 7 5 1 ( 2 0 1 4 ) 0 2- 0 0 1 1- 0 4
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 2 李文瑛1 , 陈丽君3
( 1 .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2 . 蚌埠学院 蚌埠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 蚌埠 2 3 3 0 1 0 ; 3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 合肥 2 3 0 0 2 2 ) 摘要: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2 0 0 4年以来,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 现了十连增, 但粮食净进口量也在 2 0 0 4年起逐年大幅增加, 进口依存度已超过 1 0 %, 且进口 粮食的来源国集中度高, 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 了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及影响粮食供求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 关键词: 粮食贸易; 粮食安全;粮食供给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1 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 0 1 4- 0 4- 1 0 基金 项 目: 2 0 0 9年 安 徽 省 高 等 学 校 优 秀 青 年 人 才 基 金 项 目 ( 2 0 0 9 S Q R S 1 6 9 ) 作者简介: 李文瑛( 1 9 7 2-) , 女, 安徽砀山人, 博士研究生, 副教 授,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第1 0卷第 2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 o l . 1 0 , N o . 2 2 0 1 4年 6月 J o u r n a l o f 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J u n . 2 0 1 4
国家粮食安全: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国家粮食安全: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翁贞林;王雅鹏【摘要】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但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和人口递增趋势未减,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粮食安全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入手,本文提出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现实路径:严格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粮食单产的技术支撑;增强政策支持,改善种粮的经济效益;粮食生产立足国内,粮食贸易多元自主发展。
%Nine consecutive years of grain growth does not imply that grain security problem has beensolved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grain security needs to cause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s to industrialization ,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 to guarantee the grainsecurity .Thus, on the basis of predicament analysis of grain secur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paths of realizing grain security such as taking strict protec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 -sources,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aving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raise commissariat per unit area yield;enhancing policy support to obviously improve grain economic benefit; grain pro-duction based on domestic , and multiple grain trad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粮食安全;现实挑战;路径选择【作者】翁贞林;王雅鹏【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7.1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全局,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挑战和路径选择
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挑战和路径选择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挑战和路径选择肖万春张四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立足国内自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体系。
但也要认识到,我国农业仍属弱质产业,农业资源紧缺,经营规模狭小,基础设施薄弱,比较效益较低,粮食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加大,面临着资源偏紧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耕地、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强化,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四重挑战。
一是国际粮食市场形势严峻。
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减产,导致国际粮价飙升。
粮农组织2010年9月份发布的《世界农作物前景及粮食形势》报告说,自2010年7月以来,国际小麦价格飙升60%~80%,玉米价格上涨约40%。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国际粮食市场供求矛盾更加尖锐,国际粮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增加,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凸现。
粮农组织发布的《2010年~2019年粮食展望》报告说,目前全世界饥饿人口增加近1.05亿,营养不良人数达10.2亿,全世界近1/6人口正遭受饥饿,未来十年世界粮价仍将呈上涨趋势,国际粮食市场形势严峻。
二是我国粮食供需实现“紧平衡”同时面临结构性挑战。
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仍然处在“紧平衡状态”。
从供给看,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万亿斤水平。
也就是说,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正常年景能保持产量1万亿斤。
从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1,450亿斤以上。
从供求关系看,要满足2020年的粮食总需求,今后10年,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分析摘要:粮食是一国国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面对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不足、粮食需求量刚性增加、粮食浪费严重及外资的进入等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粮食安全压力问题。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承担13亿人口的大国,饭碗问题就变得十分严峻。
本文首先探讨了粮食安全问题的测定指标,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粮食需求成刚性增长,以及从国外进口有较大风险,导致我国里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
最后,本文讨论了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勤俭节约粮食的态度,增强农民的生产信心,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结构和规模;建立粮食预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全和创新科技之臣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等。
关键词:粮食安全对策中国粮食生产一、我国粮食现状以及未来供求趋势分析“今年秋粮种植面积增加,长势均衡,穗数、粒重等产量要素看好,如果南方晚稻地区近期不发生严重寒露风,秋粮将继续增产,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颇为感慨,“过去的十年并非风调雨顺,在这样的挑战下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
”近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
(“坐九望十”巩固粮食安全《瞭望》新闻周刊时间:2012-11-15)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近日就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超过1200亿斤表示担忧。
按照这个数据,他核算中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没有满足“十一五”以来中国政府强调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的要求。
陈锡文还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如此一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二是近年来国内很多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发生频繁的波动,政府调控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关于稳定粮食生产路径分析
关于稳定粮食生产路径分析吉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一)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前些年,吉林省为迅速扩大粮食生产,对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
虽然目前粮食生产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一些旧的生产方式仍然对环境产生影响。
如,东部山区农户毁林种粮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也较普遍。
近几年,吉林省耕地面积减少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
国家基本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个人建房占用耕地、灾害毁地等破坏耕地资源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由于土地使用不合理、地质灾害等问题造成吉林省粮食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滑。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应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缓慢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吉林省一直以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共配套农田抗旱井13.6万眼,抗旱坐水种能力达到2000万亩,但同时节水效率较低,灌溉设施跟进的速度有所放缓,自然降水利用率仅为10%~15%,节约灌溉用水率仅为20%~30%,与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粮食作物的优品种配套平均单产仅为8%。
在有效的灌溉面积中,水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00万亩。
而其中易形成涝耕地378万亩,480万亩耕地达不到五年一遇以上抗涝标准。
[6]净灌溉面积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的净产量,而防洪除涝的配套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也缺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标准,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缓慢。
(三)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吉林省是通过加大投入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量来提高粮食单产,随着生产资料投入的加大,粮食单产也随之提高。
目前,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为46%、农药利用率为50%。
但吉林省粮食生产中生产要素粗放利用,单位粮食生产成本较高,2001~2011年吉林省相关粮食生产资料价格的总指数由98.9快速上升到127.3;农机器械的价格指数由97.6上升至104,增加6.15%;化肥价格指数由97增至145.8;农药价格指数增长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安全的路径依赖分析*赵亮穆月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两个依赖路径:一是依赖国内生产和供给,二是依赖世界粮食生产并通过进口实现。
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率及其波动情况,认为在国内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粮食进口以平抑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波动。
建立影响粮食贸易因素的综合指标即贸易难易程度指标ρ,并将该指标纳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世界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分别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粮食作物进口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麦进口受国内及世界粮食生产影响较为敏感,国内和世界产量对玉米和水稻进口量因受到其他外生因素影响而不敏感。
在世界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在依赖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可适度进口从而保障我国粮食足量供给。
关键词路径依赖粮食安全贸易难易程度粮食进口引力模型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际粮价的剧烈波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而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供给约束日益加剧①,加之粮食消费需求多样性以及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田维明,2010),我国粮食总量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粮食供给不仅关系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更关系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为止关于粮食安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国内粮食生产的研究。
有的对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及研究(杨学利等,2010);有的从生产角度提出我国粮食安全应主要依靠国内自给(雷玉桃等,2003)。
二是涉及到粮食贸易。
周立等(2010)采用恒定市场模型(CMS)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因素进行分析;杨俊伍等(2008)对我国粮食进口品种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此外还有对具体粮食作物的贸易研究。
高颖等(2007)对国内生产及进口通过函数方法对大豆进口数量、价格弹性、交叉弹性等进行的研究;高颖等(2008)利用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大豆贸易的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贸易发生国距离、作物面积、人均GDP、汇率等;刘永胜等(2010)对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市场结构安全的影响及通过贸易途径引导国内粮食需求进行了研究。
目前为止的相关研究中,多数将影响进口贸易的诸因素进行罗列并用引力模型加以分析。
而对于影响贸易的较多因素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容易受到样本量的限制,从而使模型效果不甚理想。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我国粮食安全依靠两个路径(即依赖什么):一方面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和供给,另一方面依靠粮食进口,进而研究我国粮食进口情况(即如何依赖),并研究我国国内生产和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0期*①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亚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SCGE模拟与对策研究”(编号:71073158)《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1996世界生产的变化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
二、我国粮食生产和自给率及其波动分析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从中可以看出,粮食安全主要是以保证居民足额、稳定、达标的粮食消费为基础。
然而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与供给不稳定,起伏较大,部分年份甚至产量下降,同时我国粮食需求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预计2020年粮食人均消费需求(包括口粮、饲料粮和所有其他用粮之和)为404公斤,粮食总消费需求5.9468亿吨,这可以视为保障我国粮食需求总量的安全线(高启杰,2004)。
(一)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及波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53082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1.8%(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通过计算得出图1我国粮食产量及波动从图1看出,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及波动呈现不同特点,根据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我国粮食自改革以来历年分阶段情况阶段时期主要政策粮食生产及变动特征第一阶段1978—198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快速增长第二阶段1985—1998深化改革波动增长第三阶段1999—2004加入WTO 迅速下降第四阶段2005—2009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快速回升第一阶段:粮食生产增长速度很快,平均增长速度约为4.9%,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所回落,但这一时期的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很高,从而使粮食产量较改革以前快速增长。
第二阶段:粮食生产起伏不定,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均粮食增长速度约为2.3%,并在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农业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0期赵亮等:我国粮食安全的路径依赖分析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第二、三产业发展挤占了部分农业生产资源及要素,加之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致使粮食生产增长速度缓慢。
第三阶段:粮食产量一直处于下降势头,其下降速度约为1.6%,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较大压力。
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变化主要由于粮食市场逐步开放(如加入WTO),因种粮比较利益较低造成粮食生产要素转移;同时,城市化进程及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减产因素。
第四阶段:粮食生产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维持在2.3%左右,并在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重视农业,将粮食安全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和强农政策,通过各种补贴鼓励粮农生产积极性,通过保护耕地等一系列措施稳固了粮食生产,使我国粮食产量重新恢复增长。
将1978—2009年历年粮食产量波动按照1000万吨的级差分为四档(如表2所示),在波动分级的每一档次中出现的年份数大致相等(约为8年)。
图1显示1978—1995年粮食产量波动年份分布较平均,但到1996年是个分水岭,之前粮食产量波动程度较轻,之后波动剧烈(同向大幅波动与逆向大幅波动并存)。
表2历年粮食产量波动分级波动分级(万吨)0 1000(含)1000 2000(含)2000 3000(含)3000以上年数(年)8879由此可见,我国粮食产量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不稳定,波动较为显著。
(二)不同时期我国三种粮食作物自给率及波动分析粮食自给率常用来判断一国粮食安全程度,较高的自给率反映生产并供给较充足的粮食;反之,则说明国内粮食供给较为紧缺。
图2是我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大米、小麦和玉米)历年来的自给率。
比较而言,小麦的自给率较其他两种作物低且波动比较明显,玉米虽然从整体上看平均自给率高于小麦但其波动也比较明显。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给率波动较为明显并且多数年份甚至低于我国粮食总体自给率安全标准(约95%)。
由于粮食作物自然属性决定其短期内供给弹性很小,因此为满足国内粮食消费就需要依靠外部供给,从而弥补国内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和平抑供给波动。
数据来源:依据USDA数据计算得出图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三、我国粮食进口贸易实现粮食安全目标除依赖国内生产外,另一个途径是依靠适度进口*,并将进口看作一个独立于国内粮食供给的外生量。
粮食适度进口可平抑国内粮食生产波动,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国际比较优势,节约更多较稀缺的生产要素从而优化要素配置;另一方面可稳定农产品价格,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
(一)我国粮食作物进口现状我国粮食作物国际贸易中,稻谷产品、小麦产品、玉米产品等进口量和进口额都占粮食作物总进口量和进口额的90%以上。
其中稻谷产品2009年进口量35.68万吨,较上年增长8.22%;进口额2.1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6%。
小麦产品2009年进口量90.41万吨,较上年增长近20倍;进口额2.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约13倍。
玉米产品2009年进口量8.45万吨,较上年增长68.8%;进口额0.2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21%①。
上述各大类粮食产品进口近年呈上升趋势,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历年进口量如图3所示。
稻谷进口量相对平稳,而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小麦的进口量波动最显著,大体呈现周期性起伏,特别在1996年前后三种粮食作物同时达到进口量波峰,这与前文分析的1996年是粮食产量增长的分水岭含义一致。
当国内粮食生产止步不前时,贸易政策将促使粮食进口的增加以弥补国内供给不足(冀名峰,1995)数据来源:FAOSTAT 数据库图3我国三种粮食作物历年进口量(二)粮食贸易难易程度指标设置本研究中引入粮食贸易难易程度指标ρ,该指标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出:ρ=(p di -p wi )/p wi ,其中,p di 表示国内i 品种粮食价格;p wi 表示国际i 品种粮食价格;ρ表示贸易难易程度:在没有交易费用、市场完全竞争并小国假设前提下,|ρ|≈0(理想状态值)。
一般情况下,|ρ|≤0.2能较好反应本国产品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较高,其贸易阻力较小。
该指标包含了一系列影响贸易的因素,如贸易距离、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0期*①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对粮食安全概念的定义也可以看出,由起初的在全球范围内保证粮食总生产量大于等于总消费量(包括工业、饲料及口粮消费等),到后来的不但要求总供给大于等于总需求,同时又要保障缺粮、少粮国家和地区既买到又买得起粮食,也即是从贸易的角度确保了粮食安全目标的可达性数据来源: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2010关税、汇率、非贸易壁垒、双方贸易依存度、双方GDP 、双方是否签署双边贸易协定等。
在本文中,粮食进口与有些影响因素成正相关,诸如贸易依存度、双方GDP 等,将此类影响因素称为正相关因素;粮食进口与有些影响因素成负相关,如关税、非贸易壁垒,汇率等,将此类影响因素称为负相关因素;当前者对进口影响程度大于后者时,该指标值与进口成正相关,反之,成负相关。
图4显示,从趋势上看,历年来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的ρ值,三类粮食作物都向0收敛;其中小麦国内价格长期高于国际价格,其ρ值大于0波动,并在近年来波动逐渐减小并快速收敛于0;玉米和小麦情况相似,虽然其在20世纪90年代波动不如小麦,但进入21世纪以来其波动却高于小麦,其收敛速度也慢于后者;大米情况相反,大多数年份其ρ值小于0且波动幅度较小,进入21世纪以来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并快速收敛于0。
数据来源:依据《国际统计年鉴》、FAOSTAT 数据库计算得出图4历年粮食作物ρ值图四、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模型假设与构建以往的贸易引力模型通常将影响贸易的诸因素罗列并纳入模型进行分析。
如经典贸易引力模型表达式为:Y ij =AY i Y j /D ij ,其中,Y ij 表示i 国与j 国的贸易量(贸易额);Y i 、Y j 分别表示i 国和j 国的GDP ;D ij 表示参与贸易的两国距离或广义贸易成本*;A 表示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