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过关练习
A B C D辽北宋北宋西夏西夏南宋南宋金A.图1 B.图2 C.图3 D.图4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
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C )A.鲜卑族B.女真族C.契丹族D.党项族2、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D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地区和南方3、图1—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A )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D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岳飞抗击金兵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
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 )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
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7、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上图A、B、C、D中的哪一处?( C )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D )①北魏鲜卑族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马球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③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精义④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A.中外交往B.民族团结C.国家统一D.文化交融9、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渐融合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B )①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加快北方民族的融合②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选拔更多人才③契丹政权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减轻人民负担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202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四单元第三课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二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防御B.进攻C.和亲D.投降2.西夏效仿中原王朝表现在( )①开设科举②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③用汉文铸造钱币④推广汉语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4.如果你想考察辽和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A.杭州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B.河南省和银川市C.杭州市和银川市D.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5.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6.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议和,其主要原因是( ) A.双方都爱好和平B.北宋“积弱”,被迫求和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7.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D.加强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8.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犬戎族C.汉族D.党项族2.他是一位少数民族首领,曾经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主动吸纳汉族先进文化。
这位“首领”是( )A.松赞干布B.赵匡胤C.元昊D.耶律阿保机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材料中“夏”的建立者是( )A.禹B.耶律阿保机C.赵匡胤D.元昊4.辽军兵临澶州城下时,力主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A.魏征B.房玄龄C.寇准D.杜如晦5.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中的第三个拐点是“澶渊之盟”,此盟约使交战双方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局面。
该盟约是( )A.北宋与大理达成的和议B.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C.北宋与辽达成的和议D.辽与西夏达成的和议6.历史剧中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使臣可以答应的条件是( )A.北宋向元昊称臣B.北宋给西夏岁币C.北宋边境不设防D.北宋向西夏割让领土7.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A.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B.创制汉字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D.汉人迁入8.下列关于党项族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原属匈奴的一支②创制了西夏文字③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④只有游牧业,没有农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京剧《澶渊之盟》中有一句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
”唱词中的“寡人”应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祖10.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11.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辽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
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练习)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同步练习1.契丹国的建立者是:()A、元昊B、阿保机C、石敬瑭D、耶律德光2.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B.金C.辽D.元3.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5..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番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民族交融加强D.岳家军的英勇抵抗6. 观察右图《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契丹与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B.契丹与西夏效仿中原制度建立官制C.契丹与西夏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契丹与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7.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在澶州打退了辽军?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8.宋朝在历史上被称为“弱宋”,与辽、西夏进行了和议,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A.对宋称臣B.北宋送辽、西夏“岁币”C.辽、西夏都是在战争不利下主动求和D.辽、西夏推行汉法9.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原因是()A.北宋臣服于辽B.辽统治者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C.汉人“既来之则安之”D.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嘉祐集》(1)材料一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配套练习题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2)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
有人主张迁都避让,有人主张迎战。
宋真宗在有利形势下接受议和。
据此回答第2—4题。
2.建立辽国的少数民族与其建立者分别是()A. 契丹耶律德光B. 契丹耶律阿保机C. 女真耶律阿保机D. 契丹元昊3.主张抗辽的宰相是()A. 范仲淹B. 王安石C. 岳飞D. 寇准4.这次议和的影响有()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出现了长达百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宋辽之间开展了边界贸易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后,北方、西北先后建立的政权是()①辽②西夏③元④金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6.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③都向汉人学习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7.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是()A. 党项族B. 女真族C. 鲜卑族D. 契丹族8.下列各个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北宋、辽、西夏B. 北宋、西夏、辽C. 辽、北宋、西夏D. 辽、西夏、北宋9.下列属于辽统治者实行的措施的有()①在中央设南、北面官②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③下令尊孔子为“文宣帝”④建立孔庙,春秋祭祀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0.下列属于“澶渊之盟”内容的有()①辽退兵②宋辽各守疆界③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④北宋对金称臣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1.下列属于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影响的有()①乳酪传入中原②契丹服饰传入中原③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④儒学传入中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2.西夏国中被誉为“天下第一”的是()A. 印刷B. 制瓷C. 毛纺织D. 兵器13.下列属于西夏采取的措施的有()①重视儒学,广建学校②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③仿效中原开设科举④用汉文铸造钱币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4.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是由下列哪种文字印刷而成的()A. 汉字B. 契丹文字C. 西夏文字D. 楔形文字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练习: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请正确用线连起来。
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3.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5.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契丹族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以下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势图。
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A.春秋的尊王攘夷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D.元朝民族融合8.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完毕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9.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是〔〕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松赞干布10.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B.辽、金、北宋、夏C.北宋、辽、金、夏D.辽、北宋、夏、金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材料一,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和和战战。
请说出这一时期三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A、杨坚B、耶律阿保机C、元昊D、松赞干布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鲜卑族D、回族3、西夏的建立者是()A、阿保机B、元昊C、赵构D、杨坚4、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B、宋太宗C、杨坚D、寇准5、假如你是代表北宋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A、宋向元昊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C、北宋撤回军队D、西夏向宋派兵6、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下列史实能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7、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A、战争频繁B、双方和平共处C、时战时和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二、材料分析题8、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1)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附答案:一、单选题:1、B2、A3、B4、D5、B6、D7、C二、材料分析题8、(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唐肃宗时,唐蕃会盟,并建立会盟碑。
(2)①战:辽与北宋的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的战争);②和:澶渊之盟(宋夏议和)。
(3)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和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1. 下列人物中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阿保机B.耶律德光C.元昊D.阿骨打2. 由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党益民精心打造之力作《石羊里的西夏》,是第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长篇小说。
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完颜阿骨打D.铁木真3. 契丹国建立于哪一年()A.916年B.947年C.960年D.961年4. 耶律阿保机是下面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A.满族B.党项族C.契丹族D.汉族5.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6.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
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7. 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有()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局面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朽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 对“澶渊之盟”认识有误的是()A.它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B.它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C.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D.它的签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9.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材料中“夏”的建立者是( )A.禹B.耶律阿保机C.赵匡胤D.元昊2.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构3.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4.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B.宋真宗C.宋太祖D.宋太宗5. 史书上常提到的“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边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位于甘肃一带的榷场主要交易双方应该是( )A.辽和北宋B.唐与辽C.金与南宋D.北宋与西夏6.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情节,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B.当时契丹与北宋民族矛盾尖锐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7. 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驿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
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8. 下列能大致反映出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9. 下图连环画《澶渊之盟》反映的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议和签订的( )A.辽与北宋B.西夏与北宋C.辽与西夏D.金与南宋10.你要一探寻契丹族的发源地,应该到下列哪一地区( )A.黄河流域B.辽河流域C.长江流域D.淮河流域11. 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保机——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初中历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初中历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1)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共15题)1、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一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一南宋.陆游《示儿》(1)《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4分)(2) 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4分)(3)《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推翻女真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 (4分)2、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
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样。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在镇州、易州、沧州、霸州、雄州等地设榷场(贸易市场)同辽进行贸易。
宋人以茶、盐、布、药材、粮食、丝麻纺织品、漆器、硫磺、铜钱等,交换辽人的马、羊等畜牧产品以及马具、刀剑等物品。
宋与西夏也曾在保安军等地设榷场贸易。
南宋与金在接壤地带开设榷场。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
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关中之人,戎3、材料一宋辽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订立的和议分别是什么时间签订的?历史上把材料一中订立的和议称为什么?材料三这一和议订立后标志着什么局面的形成?(2)你是如何看待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的?4、阅读材料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一、知识填空A.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背景:隋唐时期,____________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发展:____________末年,北方汉人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3)建立政权:①____________初,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____。
②影响: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____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西夏:①概况:__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___。
②建制:订立____________、军制和____________,鼓励垦荒,发展____________,创制____________。
B.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____________时,占领____________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________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__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战:(1)____________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__政策。
(2)澶渊之盟:____________时,澶州之战(____________主站)宋军取胜,签订澶渊之盟,辽朝____________,宋朝给辽朝____________。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_局面。
C.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1)概况:____________称帝后,多次率领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____________。
(2)影响:西夏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力和物力有限,____________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他是一位少数民族首领,曾经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主动吸纳汉族先进文化。
这位“首领”是( )A.松赞干布B.赵匡胤C.元昊D.耶律阿保机2. 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3.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澶渊之盟B.契丹建立C.澶州之战D.元昊建立西夏4. 下列史实与澶渊之盟无关的是( )A.辽军攻宋时发生澶渊之战B.北宋答应每年给辽岁币C.以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5. 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A.赵普B.寇准C.宋璟D.史思明6. 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保机——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8.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渊之盟D.郾城大捷9. 辽、北宋、西夏建立后,时战时和,关系错综复杂。
下列有关辽、北宋、西夏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宋建立②元昊称帝③耶律阿保机称帝④宋夏和议⑤澶渊之盟⑥澶州之战A.③①②⑥⑤④B.②①⑤⑥③④C.③①⑥⑤②④D.①②④⑥③⑤10.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 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A. 大大削弱了契丹力量B. 加速了北宋灭亡C. 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D. 激化了民族矛盾4.下列少数民族中,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 党项族B. 契丹族C. 女真族D. 蒙古族5.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某同学对“岁币”真正含义不了解,你能帮助他准确解释一下()A. 政府征收的钱物B. 少数民族向北宋送的钱、财、物C. 少数民族自己征收的钱、财、物D. 北宋政府向辽、夏送的钱、财、物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8.文物《西夏铜牛》(见图)反映了这一时期()A.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B.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C. 民族政权并立对峙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9.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其中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A. 寇准B. 宋真宗C. 李纲D. 宋钦宗10.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北宋、辽、西夏B. 北宋、西夏、辽C. 辽、北宋、西夏D. 辽、西夏、北宋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分层作业(解析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分层作业(解析版)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在中国历史上,辽、西夏与北宋是同时存在的三个重要政权。
他们之间的并立关系,既是政治地理的分际之争,也是文化交流的合作与碰撞。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进行探讨。
一、政治层面1. 辽与西夏的并立辽与西夏处于边疆地区,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较深。
辽与西夏两个政权虽因地理位置相近而有一定的联系,但在政治上并立的关系较为复杂。
辽国实力强大,对西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通过联姻等手段控制西夏的政治局势。
然而,西夏统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独立性,与辽国维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
2. 辽与北宋的并立辽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关系更加复杂。
北宋是中原的统治者,与辽国处于封建体制下的上下级关系。
辽国实力强大,多次侵略并灭亡北汉,对北宋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然而,北宋也通过外交手段与辽国保持着一定的平衡,通过称臣称父的关系维持着相对和平。
二、经济层面1. 辽国的经济特点辽国位于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形态。
辽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牧业贸易,同时也发展了工商业。
辽国通过对外贸易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往来,为辽国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
2. 西夏的经济特点西夏位于黄河流域,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
西夏经济以粮食种植和手工业为主,同时也从事商贸活动,并与西域地区进行贸易。
西夏通过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了西夏经济的繁荣。
3. 北宋的经济特点北宋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时期。
北宋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了农田水利,提高了农业产量。
北宋也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层面1. 辽国的文化特点辽国是一个汉族与契丹族、突厥族等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其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辽国吸收了中国文化的一些影响,如汉字文字、官制等,但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如契丹文和契丹族的服饰、乐舞等。
2. 西夏的文化特点西夏是一个藏缅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其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C.民族矛盾的缓和D.民族文化的交融
9.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6.“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1)材料一反映唐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5.“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7.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习题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习题一、填空题1.辽宣宗于西夏国中死去。
(填入辽宣宗或西夏国)2.《乾元大统历》是北宋政府制定的历法。
(填入《乾元大统历》或北宋政府)3.北宋中期开始,以“胡人官至三品”为范畴制定的蒙学教育逐渐成为官方规定的教育模式。
(填入蒙学教育或北宋中期)4.西夏王室有独特的婚姻制度,宗室男子与壮族女子通婚,被称为“宗女婚”。
(填入西夏王室或宗女婚)5.辽国在经济上主要依赖春耕夏耘。
(填入辽国或春耕夏耘)二、选择题1.西夏是在北宋的哪个时期建立的? A. 北宋初期 B. 北宋中期 C. 北宋晚期 D. 北宋灭亡时期答案:B解析:西夏是在北宋中期建立的。
2.关于北宋的外交政策,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进行了胡沙、印度等地的经济贸易活动。
B. 对辽国采取了主动的外交政策。
C. 对南诏、西夏等周边国家采取了被动的外交政策。
D. 对蒙古职贡使采取了礼遇政策。
答案:C解析:北宋对南诏、西夏等周边国家采取了主动的外交政策。
3.以下关于西夏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西夏王室娶了很多汉族女子。
B. 西夏王室有独特的宗女婚制度。
C. 西夏王室在婚姻制度上与辽国相同。
D. 西夏王室在经济上主要依靠商业和马政。
答案:C解析:西夏王室的婚姻制度与辽国不同,西夏王室与壮族女子通婚,被称为“宗女婚”。
三、简答题1.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是怎样的?答: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主要是指三个国家在地缘上的并存关系。
在北宋的一段时间内,辽国和西夏都是北宋的敌人,不断发生边界的争执和战争。
但是,辽、西夏和北宋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合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2.北宋中期的蒙学教育具有哪些特点?答:北宋中期开始,以“胡人官至三品”为范畴制定的蒙学教育逐渐成为官方规定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基础读本为主要内容。
•教育内容注重儒家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试卷新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试卷一、选择题1.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阅读右图《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回答第2-3题2.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3.给这一时期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A.开创大一统局面B.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C.开放革新的时代D.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4.与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中,位于西北的是A.辽B.大理C.西夏D.吐蕃5.下列关于“碰撞中的交融”的表现,错误的是()A.辽统治者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B.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C.高起高坐椅凳是中原汉人的旧习D.西夏冶铁掌握了先进的坚式风箱鼓风技术6.辽、西夏、金三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女真B.党项、契丹、女真C.女真、契丹、党项D.党项、契丹、满族7.下面关于靖康之变的解释正确的是()A.北宋与辽议和的事件B.北宋被金灭亡的事件C.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事件D.南宋与金议和的事件8.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直逼东京,宋危在旦夕。
当时,劝说宋真宗亲征打败辽军的宰相是()A.魏征B.岳飞C.寇准D.赵构9.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A.赵普B.寇准C.岳飞D.石守信10.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西夏B.西夏、北魏C.北周、辽D.辽、北齐11.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1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是()①都是本民族的杰出首领②都建立了政权③都与北宋签订了和约④都对北宋称臣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3.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繁荣与开放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大一统D.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14.苏辙《栾城集》(栾城:河北石家庄附近)里描述的“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2)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
有人主张迁都避让,有人主张迎战。
宋真宗在有利形势下接受议和。
据此回答第2—4题。
2.建立辽国的少数民族与其建立者分别是()A. 契丹耶律德光B. 契丹耶律阿保机C. 女真耶律阿保机D. 契丹元昊3.主张抗辽的宰相是()A. 范仲淹B. 王安石C. 岳飞D. 寇准4.这次议和的影响有()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出现了长达百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宋辽之间开展了边界贸易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后,北方、西北先后建立的政权是()①辽②西夏③元④金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6.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③都向汉人学习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7.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是()A. 党项族B. 女真族C. 鲜卑族D. 契丹族8.下列各个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北宋、辽、西夏B. 北宋、西夏、辽C. 辽、北宋、西夏D. 辽、西夏、北宋9.下列属于辽统治者实行的措施的有()①在中央设南、北面官②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③下令尊孔子为“文宣帝”④建立孔庙,春秋祭祀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0.下列属于“澶渊之盟”内容的有()①辽退兵②宋辽各守疆界③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④北宋对金称臣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1.下列属于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影响的有()①乳酪传入中原②契丹服饰传入中原③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④儒学传入中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2.西夏国中被誉为“天下第一”的是()A. 印刷B. 制瓷C. 毛纺织D. 兵器13.下列属于西夏采取的措施的有()①重视儒学,广建学校②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③仿效中原开设科举④用汉文铸造钱币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4.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是由下列哪种文字印刷而成的()A. 汉字B. 契丹文字C. 西夏文字D. 楔形文字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辽、西夏并立图。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指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1)图中的A、B、C的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告诉我们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3)材料二的事实体现了当时的哪一特征?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苏辙《栾城集》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常年生活在辽国的汉族人也能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说说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国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一是契丹文字,图二是西夏文字。
材料二: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1)材料一中的两种文字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它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 B2. B3. D4. D5. A6. B7. A8. C9. C 10. B 11. D 12. D 13. A 14. C 15. (1)辽、北宋、西夏。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人的生活习俗。
(3)北宋、西夏、辽文化在相互征战与议和中碰撞、融合。
16. (1)北宋。
契丹族。
(2)“澶渊之盟”。
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
(3)辽统治者在效仿中原制度的同时,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
17. (1)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的笔画、结构与汉字相似。
(2)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它学习和采纳汉族的政治制度,即政治制度的汉化。
(3)说明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农牧文化融合程度之深。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试卷一、选择题1.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B.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实施“推恩令”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的,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的学府是()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
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三十税一②取消苛捐杂税③整顿吏治④提倡节俭。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 “郡县制”“推恩令”“废丞相,设六部”“军机处”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B.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C.巩固边疆与维护海防D.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5.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A.采纳晁错“削藩”建议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行省制度6.西汉时期,人民要听如图所示的经学理论,学习儒家思想应该到()A.咸阳B.殷C.长安D.洛阳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不包含()A.重视儒学B.打击匈奴C.统一货币D.巩固边疆8. 请将下列“盛世”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①贞观之治②光武中兴③文景之治④开元盛世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9.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0.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论搭配错误的是()A.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D.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12.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监督,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就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秦汉时期,下列官职具有监察管理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司隶校尉④刺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①刺史②郡守③司隶校尉④三司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14.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汉武帝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A.刺史B.太尉C.御史大夫D.司隶校尉1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A.对匈奴实行“和亲”B.在长安设立太学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D.统一度量衡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以来战争不断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 ──《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寡人是指谁?他是如何更名号的?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简要说明汉武帝的态度及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材料一: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当斩。
籍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太学里把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作为封建教育的传统课程。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材料二是汉武帝接受哪位思想家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3)汉初出现的繁荣景象,我们称之为什么?(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试卷答案1.B2.A3.A4.A5.B6.C7.A8.C9.C 10.C 11.A 12.C 13.C 14.D 15.C16.(1)西周实行分封制.(2)全国统一;秦始皇或嬴政;称皇帝;郡县制.(3)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势力膨胀,威胁皇权的问题.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势力,解决诸侯作乱的问题.(4)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7.(1)陈胜、吴广起义.(2)董仲舒.(3)文景之治.(4)消除其它学派思想,只遵从儒家学说.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