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7 诗三首 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芙.蓉(fú) 羁.鸟(jī) 子衿.(jīng) 可掇.(duō) B .暧.暧(ài) 吐哺.(bǔ) 三匝.(zā) 守拙.(zhuō) C .樊.笼(fán) 依.依(yī) 喧.鸟(xiān) 后檐.(yàn) D .兰泽.(zhé) 故渊.(yuān) 呦呦.(yōu) 俗韵.(wèn) 解析:A 项,“衿”应读jīn。
C 项,“喧”应读xuān,“檐”应读yán。
D 项,“泽”应读zé,“韵”应读yùn。
答案:B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俗韵.(气质,本性) 羁.鸟(束缚) B .荫.后檐(遮蔽) 罗.堂前(排列) C .暧暧..(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D .枉用相存.(存在) 契阔谈.(宴饮) 解析:D 项,“存”,问候,怀念。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对酒当.歌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 但为君故.故.遣将守关者C.⎩⎪⎨⎪⎧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解析:A 项,对着/方、值。
B 项,缘故/所以。
D 项,回头看/拜访。
C 项,“绝”都当“断绝”讲。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B.人生几何C.沉.吟.至今D.误落尘网..中解析:“尘网”古今都是指尘世的罗网。
A项,“同心”古义指感情深厚;今义指齐心。
B项,“几何”古义指多少;今义指几何学。
C项,“沉吟”句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指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答案:D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解析:B项虽然两句分别有双音词“青青”和“悠悠”,但两句语意上非并列或相反关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人教版必修2第7课《诗三首》精选同步习题2(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7课《诗三首》精选同步习题2(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涉江采芙蓉①《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
(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送。
④以:连词,表示结果。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
攀条折其荣,将以遺所思。
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滋:繁盛。
1.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2.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答案:B解析: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通“宴”,欢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C.足以荣.汝身 D.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A.采之欲遗.谁B.留待作遗.施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路不拾遗.答案:D解析: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存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韵律,节奏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答案:C解析:A.存:问候,怀念;B.韵:本性、气质;D.当:对着。
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________的《________》。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A 课程跟踪训练〔分值:40分时量:45分钟〕一、基础训练〔10分〕〔一〕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的题目.1.选出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A.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B.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C.长路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D.同心..而离居〔指意见一致,没有分歧〕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愤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二〕阅读下面曹操的《短歌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日苦多〞:过去的日子很痛苦B.“悠悠我心〞:两心长久思念C.“契阔谈䜩〞:久别垂逢,欢饮畅谈.D.“天下归心〞:天下之人都心悦诚服的归服2.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作者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了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自己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功业又难成,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3.对该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起伏迭宕,立意深远,剪裁巧妙。
B.诗中多处运用比喻表示自己希望广揽贤才共成大业的愿望。
C.本诗以写景、叙事为主,兼用抒情、议论,变化较多,很有特色。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何以.解忧B .慨当以.慷 C .不用,则以.纸帖之 D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B [B 项无实际意义。
A 、C 、D 三项均为介词,靠、用、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乐也 B.⎩⎪⎨⎪⎧一去.三十年日始出时去.人近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会当凌绝.顶 A [A 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
B 项动词,离开/动词,距离。
C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动词,回,返回。
D 项动词,断绝/副词,极。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乌鹊南.飞B .榆柳荫.后檐 C .鼓.瑟吹笙 D .天下归.心 D [D 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A 、B 、C 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
A 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
B 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C 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何以解忧B .误落尘网中C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D .开荒南野际A [A 项是宾语前置句,B 、C 、D 三项都是省略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同心..而离居B .人生几何..C .忧伤..以终老D .依依..墟里烟 C [A 项古义: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B 项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D 项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6.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7诗三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7诗三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涉.江/吝啬.浩.荡/皓.月当空适当./对酒当.歌B.慷慨./梗概.子衿./自矜.功伐忏.悔/阡.陌纵横C.哺.育/逮捕.羁.绊/亟.待解决废墟./嘘.寒问暖D.樊.笼/规范.荫.庇/绿草如茵.守拙./罢黜.百家解析:A项,分别读shè/sè,hào,dàng/dāng;B项,分别读kǎi/gài,jīn,chàn/qiān;C项,分别读bǔ,jī/jí,xū;D项,分别读fán/fàn,yìn/yīn,zhuō/chù。
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路漫浩浩..浩浩:无边无际的样子。
B.悠悠..我心悠悠:思虑连绵的样子。
C.枉用相存..相存:相互记住。
D.契阔..谈契阔:久别重逢。
解析:C项,相存:相慰问。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忧伤..至今..④沉吟..③譬如朝露..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⑤枉用....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南野际⑦依依..相存⑥开荒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解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②“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还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用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⑦“依依”在诗中是“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形容留恋,不忍分离”的意思。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解析:A项,“遗”,送;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荫”,名词作动词,遮蔽。
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单元 7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7 诗三首一、读准字音呦.呦( ) 子衿.( ) 羁.鸟( )暧.暧( ) 鼓瑟.( ) 吹笙.( )越陌.( ) 度阡.( ) 吐哺.( )譬.如( ) 契.阔( ) 谈.( )掇.( ) 匝.( ) 墟.( )[答案] yōu jīn jī ài sè shēng mò qiānbǔ pì qì yàn duō zā xū二、辨识通假 契阔谈,心念旧恩 ( )[答案] “”通“宴”,欢饮三、一词多义(1)遗⎩⎨⎧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小学而大遗.( )(2)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归⎩⎨⎧天下归.心( )之子于归.( )返璞归.真( )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 )(4)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为汉家除残去.秽(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5)顾⎩⎨⎧还顾.望旧乡(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存⎩⎨⎧枉用相存.(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求大同,存.小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答案] (1)赠送/遗留/遗漏,忽略 (2)对着/应当/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3)归附/女子出嫁/返回/归属 (4)过去的/除掉/距离 (5)回头看/拜访/反而 (6)问候,怀念/活着/保留/存有四、词类活用(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________ (2)鼓.瑟吹笙 ( )________ (3)守拙.归园田 ( )________ (4)榆柳荫.后檐 ( )________ (5)去日苦.多 ( )________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________ [答案] (1)名词活用作状语 向南方 (2)名词作动词,弹奏 (3)形容词作名词 愚拙的本性 (4)名词作动词 遮蔽 (5)意动用法 以……为苦 (6)使动用法 使……归顺五、古今异义(1)同心..而离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复得返自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感情深厚。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诗三首(时间:30分钟总分:60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6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矫蹂造作迸(bèng)发谙(yīn)习B.羁拌刚愎自用哺(pǔ)育稗(bài)官C.狭隘忧心忡忡粗糙(cāo)鞭笞(chī)D.商贾相形见拙瞠(chēn)目裨(bì)益答案 C解析 A项,矫蹂(揉)造作,谙(ān)习。
B项,羁拌(绊),哺(bǔ)育。
D项,相形见拙(绌),瞠(chēng)目。
2.选出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答案 B解析 B项,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3.对下列诗句中画线的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少无适俗韵韵:本性、气质兰泽多芳草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B.方宅十余亩方:四面、周围还顾望旧乡顾:回顾,回头看C.桃李罗堂前罗:排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几何:多少D.复得返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问候,怀念答案 D解析 D项,“自然”应为“田园生活”或“自然的本性”。
4.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攘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答案 D解析 D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
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诗。
B.《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行行重行行》即出于此。
C.《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抒情苍凉悲壮。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汉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答案】D【解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
2.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
以:而。
)B.唯有杜康 (这里指代酒。
)C. 鼓瑟吹笙 (弹奏)D.枉用相存(白白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枉:枉驾。
本句意思是屈驾来访。
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A. “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B.“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C.“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D.“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譬如”两句是说苦于过的日子太多了。
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
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07 诗三首——测(教师版)
(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人的觉醒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洁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把握下的两汉时代,是不行能有这种觉醒的。
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简单的途径而动身、前进和实现。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楚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哀痛。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布满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
在表面看来好像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猛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扬和信任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行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定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布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魏晋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行分的。
2021年高中语文 7诗3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二
7诗三首|一、根底稳固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涉.江/吝啬.浩.荡/皓.月当空适当./对酒当.歌B.慷慨./梗概.子衿./自矜.功伐忏.悔/阡.陌纵横C.哺.育/逮捕.羁.绊/亟.待解决废墟./嘘.寒问暖D.樊.笼/标准荫.庇/绿草如茵.守拙./罢黜.百家解析:A项,分别读shè/sè,hào,dàng/dāng;B项,分别读kǎi/gài,jīn,chàn/qiān;C项,分别读bǔ,jī/jí,xū;D项,分别读fán/fàn,yìn/yīn,zhuō/chù .答案:D2.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长路漫浩浩..浩浩:无边无际的样子 .B.悠悠..我心悠悠:思虑连绵的样子 .C.枉用相存..相存:相互记住 .D.契阔..谈契阔:久别重逢 .解析:C项,相存:相慰问 .答案:C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解析:A项, "之〞:代词,代 "芙蓉〞;助词,的 .B项, "以〞:连词,相当于 "而〞;介词,凭借、依靠 .C项, "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D项, "所〞,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D4.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忧伤..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④沉吟..至|今..③譬如朝露⑤枉用....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依依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解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② "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 "多少〞的意思外,还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④ "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 "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 "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⑤ "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 "屈驾用来〞,在现代汉语中指 "白白地用〞 .⑦ "依依〞在诗中是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形容留恋,不忍别离〞的意思 .答案:C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解析:A项, "遗〞,送;B项,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 项, "荫〞,名词作动词,遮蔽 .答案:A6.以下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内容大多是游子思妇之辞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 "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 "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解析:D项, "山水田园〞应该为 "田园〞 . "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 "山〞 "海〞说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 "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解析:C项, "说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说明自己要像 "山〞 "海〞那样接纳贤才 .答案:C8.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 "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假设连贯假设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谈谈你对?短歌行?这首|诗的理解 .解析:吴淇的这段话,重点在于揭示?短歌行?的主题是 "怜才〞 - -对人才的渴慕 .答复此题,要注意从?短歌行?的主题分析,有怜才的意思,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 .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假设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3题 .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①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①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 .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 .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 .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婉的歌曲呢?莫不是像杞梁妻那样的人吗?9.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 "结绮〞,格子连结着如丝织品的花纹 . "阿阁〞四面有檐的楼阁 .B.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 "为〞,作 . "无乃〞,莫不是 .这两句是说歌曲的音调悲伤凄恻 .C.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 "清商〞,乐曲的特点,音调清越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行走 .D.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 "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心抱负的人 . 解析:C项, "徘徊〞在这里的意思是: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可从其搭配的对象 "中曲〞角度理解体会 .答案:C10.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四句诗写歌者地位的非凡 .B.中间八句诗 "上有弦歌声〞至| "慷慨有余哀〞写弦歌声的激越悲哀,婉转动人 .C.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抒发了诗人知音难遇的感慨和无人理解的忧伤之情 .D.这首|诗吟咏的是高楼上演奏弦歌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该女子的理解、同情和倾慕 .解析:D项,理解错误 .此诗的作者,应是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他把自己的失意、悲伤幻化成了 "高楼上弦歌〞,把自己幻化成那个女子 .故而 "表达了诗人对该女子的理解、同情和倾慕〞不当 . 答案:D11.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 "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 .你如何理解?解析:张庚的评价语的意思是:这四句诗,不只是描写声音,而是描写了弹琴者 .这个理解是正确而深刻的 .这四句诗正是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表现了弹琴者(诗人自己)的悲伤、彷徨之情 .参考答案:这四句诗是通过琴声写人的 .我们可以从那跌宕回环的琴韵和叹息声中,隐隐约约 "看见〞(暗含)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 "绝|代佳人〞(女子)的身影 .(意思对即可)移居二首|(其一)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的前四句以 "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 "乐〞字 .B. "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 .诗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这是移居的原因 .C.中间四句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其中虽杂有庐敝屋小的遗憾,但欣欣之情,溢于言表 .D.最|后四句是具体描写得友之乐: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追求精神上的交流 .解析:C项,中间四句没有 "庐敝屋小的遗憾〞,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说明作者得其所的快乐 .答案:C13.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陶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这两句好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加以分析 . 解析:赏析这两句,一定要抓住 "诗眼〞 "共〞和 "相与〞,结合 "移居〞的目的以及与朋友相处的乐趣分析 .参考答案:欣赏奇文,状以 "共〞字,分析疑义,状以 "相与〞,均是传神笔墨 .如果奇文自赏,疑义自析,也无不可,却于情味锐减,更无法深化移居之乐的主题 .而 "共〞与 "相与〞前后相续,热烈讨论的情态呼之欲出,使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成为绝|妙的诗句 .三、语言表达14.请根据下面诗句展开想象,描写画面 .要求:想象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解析:这四句诗有声有色,有远景有近景,重在写出景物的 "妙处〞,可描写可抒情可议论,关键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恰当 .答案例如: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假设细长的白带飘浮于村庄上空 .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好似在迎接远方的客人,打破了这村庄的宁静;鸡也不甘寂寞,引吭高歌,声响树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诗。
B.《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行行重行行》即出于此。
C.《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抒情苍凉悲壮。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汉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答案】D
【解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
2.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
以:而。
)
B.唯有杜康 (这里指代酒。
)
C. 鼓瑟吹笙 (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枉:枉驾。
本句意思是屈驾来访。
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B.“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C.“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D.“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譬如”两句是说苦于过的日子太多了。
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
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
下的雄心。
D. 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
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答案】C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点评:本鉴赏题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大大降低了难度,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考虑每一个选项,因为这种情况往往考查点比较细。
分析选项时,不仅要考虑手法,还要考虑内容分析是否正确。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上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比喻,用“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聘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的热情永不消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容易回答,运用的比喻手法显而易见,只是回答时应指出本体和喻体,同时指出其作用。
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3分)
【答案】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解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7.诗中两次出现“相去”,是否显得重复?为什么?( 5分)
【答案】诗中两次出现“相去”,不是无意义的重复。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空间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这都是诗中主人公思念远行人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回到诗句中“相去万余里”很显然是从空间说二人相距甚远,而“相去日已远”是从时间上说二人分别的已久了。
因此,两次出现“相去”并不重复。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古人在评价诗歌时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请指明“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诗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原因。
(6分)
【答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与“晚”是“诗眼”。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交瘁,似有衰老之感。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
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诗中“老”能充分表现女主人因思念而消瘦的形象,“晚”则让人感到青春易逝美人迟暮之迅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美文赏析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
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
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
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
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
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
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
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悽悽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
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
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
他天天自催。
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
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
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
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
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
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
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远年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
细细一读,果然是好。
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
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