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学孟子—精彩的教学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智慧学孟子—精彩的教学示范
傅佩荣
《精彩的教学示范》
一、引言
孟子有一位好学生,叫做乐正子,这个学生固然是不错,但还是有他的一些问题,那孟子怎么样因材施教或者说对症下药呢?
【故事1】
有一次乐正子就跟着齐国一位大臣王欢回到了齐国,到齐国之后第二天才来看孟子,孟子知道他昨天到的,今天就来看老师了,但是孟子居然说:你还知道来看我吗?这个乐正子吓了一跳,他说:老师,我昨天才到,今天看你有什么不对吗?他说:你昨天到昨天为什么不来看?他说:我旅馆还没找好,东西、行李都没放好。孟子就说:有谁规定找好旅馆,放完行李才看老师的?乐正子立刻说我有罪,立刻承认错。换句话说,你不能说我安顿好了之后说现在没事儿了,好,去看老师,那不行,你把老师排在后面,这都不对。当然孟子这样要求学生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今天很难想象。我有一次做个试验,效果不是很好。我在学校教书,有一些外国学生,有一位在比利时,现在很有名,比利时鲁文大学汉学系的系主任,是一位女士,她以前念硕士班的时候上过我的课,她后来到我们学校开会,开会结束的时候她要离开之前才来看我,我说你还记得来看我吗,我就学孟子这一招。她吓一跳,因为她对孟子兴趣不大,她说我以为老师会来开会,结果以为会场会看到老师,那我就没有特别来看,那么现在要结束,明天要回国了,来看看老师。这样已经不错了,但是我心里想到孟子,我说你还记得来看我吗,她后来就不太理我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看古代的做法,你不要想可以跟古代学,因为古代的人恐怕一辈子只有一个老师,现在人老师有多少,所以有一句话今天很难再用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那你这一辈子有多少老师呢?不可能嘛,所以很多时候老师不要单方面要求学生,你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好老师,有没有好好的教学生,学生如果感激,你要认为是多余的,哎呀,我非常幸运,学生如果不理你,你要想说这是正常的,这样想心情比较好。但是后来孟子就跟这个学生说,我没想到你念书念了半天,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而已,找个工作而已。所以孟子对这个学生爱之深责之切,可以说是很具体的例子。一个学生有这样的老师,他自然就不太会犯错了,很的事情就会想到说老师会叮咛我,老师知道之后就会教训我,人总要有老师、有父母,他才能够安安分分的、快快乐乐的好好做人,为什么?因为上有老师跟父母,你就觉得说我做得好他们开心,他们没有白白教我,没有白白养我,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二、孟子教学的典故
在《诗经》里面有两段,第一段叫做《小弁》,《小弁》它有很多故事,我们举其中一种解释吧,比如周幽王,他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周幽王他有一位太子叫做宜臼,但是他后来娶了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居然把太子废掉,甚至把他杀掉,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为太子打抱不平,就写一首诗,抱怨父亲的诗,就叫做《小弁》,这首诗的名字。那么就有人说了,做子女怎么可以抱怨父母亲呢?好像不太好吧。所以这个故事很简单,我们只是举说父母有严重的过失,像这个做父亲的周幽王,过失确实严重,居然说你宠爱褒姒,各位知道褒姒,烽火台的故事,为了博她一笑,烽火台点起来,到最后国家都垮掉了,就是这个褒姒。那你前面那个太子被废,可能被杀,他抱怨一下,这有什么不对呢?因为父亲的过失太大了,如果你不抱怨的话,变成是让父亲继续犯错,这当然不对。
第二首诗,叫做《凯风之诗》,《凯风》这首诗说的是有一个妈妈生了七个儿子,但这个妈妈还在交男朋友,所以就有人写诗了,说这个妈妈应该记得子女的孝顺,不要再想个人的幸福,所以里面就描写一些子女怎么孝顺的故事,希望这个妈妈觉悟,说我年纪也不小了,生了七个孩子。古人为什么生了七个孩子还可能谈恋爱呢?是因为她结婚很早,比如说十八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才三十几岁,很年轻,当然我说年轻是以我的标准来看。那么这个时候《凯风之诗》就描写说,你要看到子女的孝顺,你一家人和和乐乐,不要再想东想西了,是这样的一首诗。
所以孟子就分析,他说《小弁》这首诗因为爸爸的过失太大,所以一定要抱怨,你不抱怨的话,等于是容许爸爸继续犯错,对爸爸不好,等于你做子女的没有尽到孝道。尽孝道有时候要跟父母亲讲公理、正义的话,父母虽然不喜欢听,也应该知道说宁可子女劝我,不要犯错,不要将来犯错的时候被别人笑话。像你看周幽王,后来果然犯错了,国家都灭亡了。所以孟子后来谈到周幽王跟周厉王,他说你看,一个人当了天子,被称作幽跟厉,这种叫做死后别人给他封的谥号,就是你死了之后再给你一个名称,说明你这一生有什么特色,所以叫周文王、周武王,活着的时候都同是周王,不叫文跟武王,文跟武是死后别人给他定下一个特别的描述,说你适合用这个字来作为你这个一生的一个代表,那么周幽跟周厉,幽代表黑暗,厉代表凶残,那哪里有国君说我要当幽王、当厉王,不可能的吧。所以孟子说,你看,幽王跟厉王死后他的子孙再怎么孝顺,都不能改变幽王跟厉王被人家封的这个号,说明什么?子孙再孝顺也没用,因为你祖先做的不好,祖先自己负责,这是非常简单的观念了,个人做事个人负责,你后辈子孙再怎么孝顺,你也不能说我要改变历史,因为我很孝顺,所以我的子孙叫做幽王改成明王,厉王改成仁王,不可能的嘛。所以这就是孟子趁很多机会提醒我们应该去思考的一些问题。那至于《凯风之诗》,这妈妈的过失并不大嘛,她只是想过一个比较开心的生活嘛,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要抱怨。所以孟子下结论,父母的过失很大,如果不抱怨,是让父母继续犯错,父母的过失很小,如果抱怨,代表你毫无忍耐之心,一点小事
就跟父母计较,这也是不孝。这就是儒家的智慧,父母有过失,你要不要抱怨呢?要看过失大小,大的话就要抱怨,避免父母犯更大的错,小的话就不要抱怨,要忍耐,甚至替父母去补救过错,这多么样的温柔敦厚,所以为什么说学《诗经》,它的教化是温柔敦厚,就让你很多地方都能够体贴,能够考虑对方各种情况,然后做一个适当的选择,恰到好处。
三、儒家的处世哲学
孟子的教育就是学《诗经》,他怎么样教学生的。有一次他的学生受到严厉的挑战,有个学生叫做屋庐子,他遇到一个任国人,任国人就问他,因为他知道他是儒家,就说:请问,礼仪,就是遵守社会规范跟吃饭哪个重要?你选一个。礼仪重要还是吃饭重要?当然是礼仪重要。第二个再问:礼仪重要还是娶妻重要?就是结婚娶太太重要?当然是礼仪重要。这个人就再问:那好吧,如果现在遵守礼仪就没饭吃饿死,不遵守礼仪就有饭吃,可以活命,你还要守礼吗?这很难回答,我现在只有一个选择,如果我守礼照规矩我就饿死,如果不照规矩,不守礼,抢东西吃,我就可以活命,这个时候你还叫我守礼,这好像太过分了吧。那你说娶妻,我照规矩来就娶不到太太,但不照规矩就可以娶到太太,这么严重,娶太太是很严重的事情,在古人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那请问我还要守礼吗?这学生不能回答,他也知道说这个要你死了,要你娶不到妻,这多么严重,那礼仪的话,毕竟是社会规范,我为什么为了礼仪而牺牲我的生命,牺牲我娶妻的机会呢?这学生没有回答,他跑去问孟子,孟子说,这很简单吗,怎么这个也不会回答?如果你不比较基础的话,只看谁比较高,一寸长的木头就会比一座高塔顶更高,为什么?我跑到塔上,把那一寸木头放到塔尖上面说你看到没有,这个木头比这个塔更高,那怎么比呢?对不对?
孟子接着换第二个例子来说明,他说:如果把哥哥的手扭住,就有东西吃,如果不扭哥哥的手,就没东西吃,难道我要扭哥哥的手吗?当然是不行。那么当然就不要扭哥哥的手,慢慢等哥哥吃完我再吃,是不是。那你如果说,你翻过东邻的墙,去偷抱别人家的处女才能娶到太太,那你也翻墙去吗?为什么要翻东邻呢?因为古时候住家男孩子住在东边的厢房,女生住在西边的厢房,所以才有什么东宫太子之称,这边就出现西厢记,都是这样的分法。然后男生要找女生,就要翻东边的墙,因为你东边是别人的西边嘛,所以孟子特别说,你翻过东邻的墙,去搂抱别人的处女,这样才能娶到太太,你也这样做吗?当然不行嘛,你可以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乎礼仪来娶嘛。这就是孟子的方法,就是你比较的时候不要走极端。不要说你们儒家很讲礼貌是吧,好,现在叫你讲礼貌就会饿死,不讲礼貌就有饭吃,你选哪一个?这两个没办法去比嘛,孟子答案很简单,如果现在让我守礼仪就会饿死,我当然是先活再说,先活着以后再来改善再来忏悔,对不对。你如果说为了守个礼仪制度规范,“君子不可虚拘”,孟子的话,君子不可用虚伪的、空虚的条文来约束你。比如说我现在说要守什么规矩,那你君子这种规矩是人定的,规矩是为人而设的嘛,我为了守规矩就活不下去,这是本末倒置。这是儒家的思想,非常活泼的,所以他教学生的时候,能够在这种地方多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