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低温疗法.pptx

合集下载

低温疗法医学PPT课件

低温疗法医学PPT课件

.
(二)禁忌证 1.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或其他心功能障碍、高血压、慢性栓 塞性动脉病变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感觉障碍疾病 神经损伤麻痹肢体、局部皮肤感觉障碍等。 3.变态反应疾病 红斑狼疮、雷诺病、冷变态反应者、对冷 过度敏感者等。 4.其它 恶病体质、肝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 (三)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 注意非治疗部位的保护,防止冻伤。寒冷季节 应注意全身保温,防止感冒等。 2.注意冷反应 控制冷疗温度和治疗时间,密切观察治疗局 部的皮肤反应,防止因过冷引起冻伤,如治疗过程中患者出 现明显冷痛或寒战、皮肤水肿、苍白时应立即中止治疗。 3.防止冷过敏 皮肤出现瘙痒、潮红、荨麻疹等时应立即中 止治疗。如伴有心动过速、血压降低、虚脱,应治疗作用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瞬时的寒冷刺激对神经具有兴奋作用,例如冷水刺激头面能 帮助昏迷病人苏醒,冷水淋浴后全身温热感。持续的冷作用 皮肤感受器后,引起兴奋后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以至暂时 功能丧失。由于低温降低神经兴奋性,神经传导速度变慢, 阻断或抑制各种病理兴奋灶,达到镇痛、解痉、麻醉等作用。 瞬时的寒冷刺激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缓慢地降温可 以使其兴奋性降低。
.
(四)对皮肤肌肉的影响 人体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比热觉感受器数目要多,故对冷刺激 要比对热刺激更为敏感些。皮肤受寒冷刺激时,感受器将感 觉传到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收缩局部或全身体表血 管,以减少散热;同时,肌肉寒战等反应增加产热而保持体 温恒定。短时的冷刺激可促进其覆盖下的骨骸肌收缩肌张力 增高。局部长时间冷刺激能减慢神经肌肉化学物质传递,延 长舒张期及潜伏期,降低肌张力,减慢收缩和松弛速度,从 而缓解肌肉痉挛。 (五) 对组织代谢的影响 低温状态可减少参与生理过程的活化分子数量,下降局部组 织细胞的代谢率,减少氧的消耗,降低炎性介质活性,减轻 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临床采用冷疗治疗末梢血管疾患、炎症 性和风湿性关节等,取得较好的疗效。

冬眠低温疗法优秀课件

冬眠低温疗法优秀课件

❖ (二)降温方法:
❖ ① 药物使用:根据医嘱首先给予 足量冬眠药物,如冬眠Ⅰ号合剂 (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及派替啶) 或冬眠Ⅱ号合剂(派替啶、异丙嗪、 双氯麦角碱),待自主神经被充分 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 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
❖ ② 物理降温:可采用头部戴冰帽,
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 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放置冰袋,此 外,还可采用降低室温、减少被盖、 体表覆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体温降 至肛温33℃~34℃,腋温31℃~ 33℃较为理想。
❖(三)严密观察病情:
❖ 在治疗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征,作 为治疗后观察对比的基础。冬眠低温 期间,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 低于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 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停止冬眠疗法 或更换冬眠药物。
❖(四)饮食:
❖ 随着集体代谢率降低,对能量及水分的需 求量也相应减少。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 1500ml,可根据病人意识状态、胃肠功能 确定饮食种类。鼻饲者,流质或肠内营养 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低温时病人肠 蠕动减弱,应观察病人有无胃潴留、腹胀、 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注意防止返流和误 吸。
冬眠低温疗法优 秀课件
目录
❖(一)概念: ❖(二)机制: ❖(三)适应症: ❖(四)禁忌症: ❖(五)护理要点:
概念
❖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 用药物和物理方法 降低病人体温,以 降低脑耗氧量和脑 代谢率,减少脑血 流量,改善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脑对 缺血缺氧的耐受 力.
机制
❖ 当体温降至30℃时,脑代谢率仅为正常 体温时的50﹪左右,脑脊液的压力较降 温前低56﹪.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 量平均减少6.7﹪,脑脊液压力平均下降 5.5﹪.低温还能显著提高组织中三磷酸 腺苷(ATP)含量及腺苷酸激酶的活性, 后者能使二磷酸腺苷(ADP)迅速转化为 ATP,而是维持脑组织生理活动的主要 能源物质.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pptx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pptx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 100mmHg,呼吸低于10次/分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病人翻身叩背,定时雾化吸入,防止肺部 感染;
• 防止冻伤及压疮:冰袋应加布套并定时更换部位,观察该处皮肤肢 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辅以局部皮肤按摩,以免冻伤;保持床面干 燥平整,防止压疮发生。
准备期护理
• 将病人安置于单人病房,光线略暗,室温18-20℃;备好氧气、吸引器、急 救物品及有关物品(冬眠药物、冰袋、冰帽、冰毯、温度计等);
• 准确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变化; • 遵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调节滴速来控制冬眠深度,待病人进入冬
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 • 在30min内不宜翻身及搬动病人,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同时遵医嘱使用
• 遵医嘱冬眠低温疗法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概述
•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 。
• 目的: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 力,减轻脑水肿。
• 适用:各种原因引起严重脑水肿、中枢性高热病人; • 但儿童和老年人慎用,休克、全身衰竭或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此法。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情景
• 王某,男性,43岁,因骑摩托车与机动车相撞致头部外伤后3h急诊 入院。入院时诉头痛、频繁呕吐。BP150/98mmHg,GCS评分11分;双 瞳孔2㎜、等大等圆、光反应好,无眼球震颤,耳鼻无活动性出血 ,颈软,腹软,左侧季肋部有压痛,四肢活动可,上下肢肌力5级 ,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颅脑CT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初步诊断:右额颞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COMPANY LOGO

循环系统
24 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ECG、血压、脉搏、 四肢肢端循环情况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 脉搏稍慢但节律整齐,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 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 冬眠过深或体温过低,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和亚体温 治疗仪,给予保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必 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复温时由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少,易导致低血容量 性休克,因此复温速度要慢,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 及时补充血容量
COMPANY LOGO

物理降温
病人进入冬眠镇静状态时,开始给予物理降温。 将体温传感器插好,将毯、帽接口按标记方向接好 (出入水接口有方向标志),在冰毯上铺层薄垫。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先用体温表测温一次,然后将体 温传感器置于鼻腔(深度:鼻尖至耳垂距离)用胶布 固定,开机使用。主机即可显示体温,与先前所测体 温表体温进行对比。 亚低温常使用体表降温法,应用半导体降温毯,降温 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0C.通常在4~12h,将肛温 或脑温降至32~350C(降温毯禁与皮肤直接接触, 引起冻伤)
神经系统 注意颅内压的检测,复温过快发生肌颤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严密观察意识、瞳 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
和激素治疗
COMPANY LOGO

呼吸系统
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使用,中枢 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较缓慢,但节律整 齐。 若呼吸频率太快或快慢不等,或呼吸变浅,出现点头 样呼吸,应考虑中枢过度抑制,立即停用冬眠合剂, 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滴,或行机械通气。 要严密检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有无口唇、指甲 发绀等缺氧表现,同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保持血氧 饱和度在95%以上,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 气道的管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及时吸痰,保持 气道通畅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体温监测
体温检测是亚低温治疗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发
生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控制有密切关系。应保持病人的体表 温度维持在28~34℃,肛温在32~34℃,头部重点降温的病人可维持 鼻腔温度在33~34℃。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 差,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 现心室颤动。对于低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 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
16
.
亚低温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2
4
呼吸、循环意外:冬眠深度不应 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 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呼吸的情况,应用肌松药 的同时,应掌握好呼吸机辅助呼 吸;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 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5
其他:应定时监测血 气分析、血糖、血电 解质,病人血清内如 存在冷凝集素,说明 低温已经产生溶血反 应,应立即停止低温 疗法。
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一般将体温分为:轻度低温 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轻中 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
3
.
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 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 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要求病人的年 龄18~70岁之间。亚低温治疗禁用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 患有严重的 心肺疾病患 者及<16 岁儿童或 >70岁的 老年人。
呼吸监测
重点监测呼吸频率及节律,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 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 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 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 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亚低温血管内降温》PPT课件

《亚低温血管内降温》PPT课件

41°
°
40°
36
°
41° 35
39°
°
38°
34
°
37° 33 °
约有35%的颅脑损伤患者会发生继发性脑损3伤2
亚低温治疗期的监护
生命体征监护 在降温期间,应24h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变化。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降温而致局部冻伤
及体温下降时肌肉震颤而出现血钾的改变。 及时测量体温,查看冰毯机运转情况,更换
一般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7. 亚低温治疗用药护理 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量。
一般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8.复温护理 一般采用自然复温法。 首先应逐渐撤 去物理降温,将患者置于
22~25℃的室温中 复温以每4h体温升高1℃左右为宜 逐渐减少冬眠合剂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 复温过程持续约12h
22~25℃的室温中以每4小时体温升高1℃的 速度复温,整个过程持续12小时。
治疗性亚低温程序:治疗的3个明显不同阶段
37°C
快速冷却阶段
最大化冷却速率
复温阶段
33°C
维持阶段
控制在33-35度
缓慢,可控的复 温以免颅内压反 弹
必须能够完全控制3个阶段
体温和神经性损伤
发烧加速损伤
低体温保护脑组
37
5.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泌尿系感染 膀胱冲洗每日2次,并记录24h尿量,观察其尿量及颜色,必要时记录每小时
尿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一般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6.消化系统的早期监护 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后,都能使胃肠道
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慢、肠鸣音减 弱或消失及消化道应激性病变。 可早期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质,能 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以配合临床治疗。

低温治疗与护理终版.ppt

低温治疗与护理终版.ppt
通用方:氯丙嗪(冬眠灵)
优选文档
15
物理降温
体表降温
体腔降温
血液降温
优选文档
16
体表降温
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降温毯降温, 也可用冰 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 ➢ 优点:简单易行。 ➢ 缺点:时间长,不均匀、 难控制,易反跳。
优选文档
17
体腔降温 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
Ⅳ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 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 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优选文档
19
复温
过早复温有害,先撤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 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 剂。推荐缓慢地复温, 防止出现反弹性高温加重脑 损害。
复温原则是先撤物理降温,再撤药物降温。
优选文档
20
并发症
呼吸道并发症 凝血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复温时的全身感染 循环系统改变
优选文档
Ⅱ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 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 用于心动过速的病人。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 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应症同Ⅰ号方。
优选文档
23
神经系统观察 ➢ 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
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持在32~34°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
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
剂+呼吸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
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适应症
• 溺水、中风 • 肝性脑病 • 细菌性脑膜炎 •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 高热惊厥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
• 7、复温护理:复温应在ICP降至正常后在维持24 小时后开始。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若快 速复温,因脑温上升可致急性脑肿胀。温度在 35℃-36℃时需稳定2-3日,只有当冰毯水温在 25℃以上,并能控制脑温时再去除冰毯,而后逐 渐减少麻醉剂和肌松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 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 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 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 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 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 病情需要调整。

冬眠低温治疗护理课堂PPT

冬眠低温治疗护理课堂PPT
8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 给予床边24h连 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同 时记录患者神志、瞳孔、颅内压,严格交接班。
• 体温的监测 24h持续监测肛温并认真记录。使 温度控制在33~35℃,观察患者在接受亚低温 治疗和复温过程中是否发生寒战,若病患发生 寒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复温过程 控制温度以0.1℃/h速度提高。
9
• 循环系统的监护 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 降及各种心律失常。因此,须进行24h动态监护 并监测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以保证重要 器官的血供。对70岁以上患者和有心血管病史 者,应慎用并重点监护、严格控制降温速度, 体温不低于33℃。定时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在 降温过程中,易引起低血钾,复温时易引起高 血钾。
6
冬眠低温疗法的原则
• 临床证明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的脑苏醒、中 毒性脑病、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后脑功能的恢 复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对于低温治疗指 征的病人,应尽早、尽快实施低温治疗,使病 人进入冬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机体 各重要器官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冬眠过 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低温治疗持续时 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天,最长为5-7天,病人 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因为时间越长,并发 症越多。
3
适应症
•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 • 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 • 中枢性高热 • 颅内压增高,伴有躁动和抽搐 • 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 • 神经外科手术
4
禁忌症
• 诊断不明的疾病 • 脑血栓形成 • 房室传导阻滞 • 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失水、失血 • 年老及幼儿
5
冬眠低温疗法的实施
• 遵医嘱给予冬眠合剂(杜冷丁100mg 氯丙嗪 50mg 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或者微量泵泵入 ,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 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 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 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控温帽、控温毯对病人进行 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把病人 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3~35℃(腋温31~33℃) ,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障 碍等并发症,体温过高,高于35℃则治疗效果 不佳。亚低温维持时间最短24h,最长5~7d, 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如有自然复温困难者可 以使用控温毯调节至36~37℃帮助复温。

NICU-冬眠疗法ppt

NICU-冬眠疗法ppt

冬眠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 泛认可
冬眠疗法还可以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冬眠疗法可以降低患儿的代谢率和体温 ,减少器官损伤
冬眠疗法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02
冬眠疗法的作用机制
冬眠疗法的生理作用
降低代谢率
冬眠疗法通过降低机体的代谢 率,减少能量消耗,从而有效 缓解器官和组织的缺血、缺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探索标准化方案
寻找更安全的药物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冬眠疗法的标准化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镇静剂和肌松剂是冬眠 疗法研究的重要方向,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加强普及和培训
研究冬眠疗法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药 物治疗等)的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治疗结束后恢复
当冬眠疗法结束后,患者可能会出 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应注意适当 休息和恢复。
04
冬眠疗法的临床效果
冬眠疗法对患者的生存率的影响
冬眠疗法对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负面影响,反而可能有助 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表明,冬眠疗法对某些特定疾病的患者生存率有积极 的影响,如严重创伤、烧伤、脓毒症等。
冬眠状态解除
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使用 药物解除患者冬眠状态,恢复意识 。
冬眠疗法的用药方案
镇静剂
肌肉松弛剂
使用药物如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剂可 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等症状。
使用药物如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等,使患者 肌肉松弛,降低代谢和氧耗。
血管活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使用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维 持患者血压和心输出量。
冬眠疗法的发展历程

亚低温冬眠治疗 ppt课件

亚低温冬眠治疗 ppt课件
降低细胞糖代谢, 减少组织乳酸堆 积
保护血脑屏障
减轻脑水肿,降 低颅内压
3
抑制有害物质释 放
减少对脑组织的 损害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适应症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重度颅脑损伤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心肺复苏后脑病
亚低温实施方案(体表降温)
亚低温方案: 控温毯 + 机械通气 + 冬眠肌松合剂
控制肛温在32~35℃,同时冬眠合剂的泵入速度改为 0.5~2 ml/h持续静脉维持。
目前临床上一般控制温度在35-37 ℃。
降温期注意事项
亚低温冬眠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循先药物降温再实施物 理降温原则,警惕诱发寒战。
降温期必须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降温过快引起反 射性冠状动脉收缩而致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
警惕复温过快诱发高热。
低温持续期
皮肤护理 亚低温期间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差, 抗压力降低,易并发冻伤和压疮。因此,应加强皮肤 的护理,冰毯应放床单下,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如 有使用冰袋应加布袋,仔细观察冰袋放置处的皮肤循 环情况,每2小时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动 作轻稳,避免拖、拉、推动作。
低温持续期
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病人基础护理,如 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等。
冬眠合剂泵入速度以保证患者处于昏睡状态,四肢肌 张力无增高,皮肤无毛孔收缩,无寒战,生命体征稳 定的最小剂量为佳。严格注意血压波动情况,避免严 重低血压。
体温监测以肛温、脑温为准,也可以使用腋温,但需 注意密闭性,保证温度准确。
寒战发生率与降温速度、深度、年龄、性别相关。
BSAS评估量表 0级:咬肌、颈部、胸壁触诊无肌颤 1级:肌颤局限于颈部和胸部 2级:除颈部和胸部外,上肢出现大幅抖动 3级:躯干和上肢均出现大幅抖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机制
❖ 当体温降至30℃时,脑代谢率仅为正常
体温时地50﹪左右,脑脊液的压力较降
温前低56﹪.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
量平均减少6.7﹪,脑脊液压力平均下降
5.5﹪.低温还能显著提高组织中三磷酸
腺苷(ATP)含量及腺苷酸激酶的活性,
后者能使二磷酸腺苷(ADP)迅速转化为
ATP,而是维持脑组织生理活动的主要
冬眠低温疗法
14
❖ (六)缓慢复温:
❖ 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5天。停 用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
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相同剂量
地药物维持时间直至停用;为病人加
盖被毯,让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加
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复温,温度应适宜,
严防烫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
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
冬眠低温疗法
9
❖(四)饮食:
❖ 随着集体代谢率降低,对能量及水分地需 求量也相应减少。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 1500ml,可根据病人意识状态、胃肠功能 确定饮食种类。鼻饲者,流质或肠内营养 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低温时病人肠 蠕动减弱,应观察病人有无胃潴留、腹胀、 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注意防止返流和误 吸。
冬眠低温疗法
6
❖ (二)降温方法:
❖ ① 药物使用:根据医嘱首先给予 足量冬眠药物,如冬眠Ⅰ号合剂 (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及派替啶) 或冬眠Ⅱ号合剂(派替啶、异丙嗪、 双氯麦角碱),待自主神经被充分 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 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
冬眠低温疗法
7
❖ ② 物理降温:可采用头部戴冰帽,
能源物质.
冬眠低温疗法
4
适应症
❖ ①:中枢性高热、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严 重脑挫裂伤地病人。
❖ ②: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缺氧以及鞍区
和脑室内手术后高热及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病人。
❖ ③: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脑水肿导致颅
内高压居高不下降时
冬眠低温疗法
5
护理要点
❖(一)环境准备:将病人安置于单人
房间,室内光线宜暗,室温18℃~ 20℃.室内备氧气、吸引器、血压计、 听诊器、水温计、冰袋或冰毯、导尿包、 集尿袋、吸痰盘、冬眠药物、急救药物 及器械等,由专人护理。
等。
冬眠低温疗法
15
冬眠低温疗法
16
冬眠低温疗法
12
❖③ 冻伤:冰袋外加用布套并定时更 换部位,观察防止冰袋处地皮肤和 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耳廓等 处的血循环情况,定时局部按摩, 以防冻伤。
冬眠低温疗法
13
❖④ 其他:由于病人意识障碍及循环 功能减低,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 压疮地发生。冬眠低温时,角膜反 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 意眼的保护。
冬眠低温疗法
10
❖(五)预防并发症:
❖ ① 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加 强肺பைடு நூலகம்护理。由于病人处于昏睡状态 且因药物作用,肌肉松弛,病人易出 现舌下坠,吞咽、咳嗽反射均较正常 减弱,故应定时拍背、予以雾化吸入, 以防肺部并发症。
冬眠低温疗法
11
❖② 低血压:低温使心排出量减少, 冬眠药物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而引 起低血压,在搬动顶人或为其翻身 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
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 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放置冰袋,此 外,还可采用降低室温、减少被盖、 体表覆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体温降 至肛温33℃~34℃,腋温31℃~ 33℃较为理想。
冬眠低温疗法
8
❖(三)严密观察病情:
❖ 在治疗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征,作 为治疗后观察对比地基础。冬眠低温 期间,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 低于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 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停止冬眠疗法 或更换冬眠药物。
冬眠低温疗法

制作者:陈小芳
冬眠低温疗法
1
目录
❖(一)概念: ❖(二)机制: ❖(三)适应症: ❖(四)禁忌症: ❖(五)护理要点:
冬眠低温疗法
2
概念
❖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
用药物和物理方法
降低病人体温,以
降低脑耗氧量和脑
代谢率,减少脑血
流量,改善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脑对
缺血缺氧地耐受
力.
冬眠低温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