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间词话》第十八条的理解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境界说是王国维标示词艺术特性的美学范畴。
他论词首标境界,《人间词话》第一条:“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认为自己的“境界说”高出于严羽的“兴趣说”和王士祯的“神韵说”。
《人间词话》第九条:“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予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这段话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自己的境界说比严羽的兴趣说和王士祯的神韵说更能探究到词的本质。
笔者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的确比兴趣说和神韵说高明。
但同时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出不是空中楼阁,他的境界说的提出是建立在前人诗论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王国维的境界说和兴趣说、神韵说有着内在联系。
那么王国维的境界说和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祯的神韵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王国维认为其高出严羽、王士祯的地方又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作一番分析。
严羽的兴趣说是针对北宋以来诗坛“以议论为诗”,忽视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的不良风气而提出的。
严羽提出诗有“别材”、“别趣”,要以“吟咏情性”为根本,这样诗才能给读者以精神的感染。
严羽所说的“别趣”就是兴趣,是指诗有其特殊的艺术旨趣,创作主体要以这样的旨趣为出发点,而不以一定的抽象道理的阐发为目的。
王士祯的神韵说是为了针砭清初诗坛流弊而提出的。
明代前后七子言必称盛唐汉魏,之后公安派以宗宋矫之,二者余绪延及清代。
无论肤附盛唐还是力追两宋,他们都一味追求诗歌的外在的表现形式,缺乏真情实感。
因此王士祯提出神韵说,强调把“沛然如肺肝流出”的真情看作为文之首,要求诗力求抒发真诚的感受,这是神韵说的一方面特征。
另一方面,在创作上,追求“味外味”的美学旨趣。
这是其神韵说的核心。
所谓的“味外味”,是指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获得来自诗中而又超越诗本身的指向诗外的一种审美体验。
《人间词话》全赏析
《人间词话》全赏析(一)1《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
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①《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
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
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
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鹊踏枝》: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
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
又作“雀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黄金缕》等十余种。
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
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宋人所谓《蝶恋花》。
)今译:《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立目标,定准方向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一位女子看上了一位理想中的男子,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天天站在高楼上远望,企盼着男子的归来。
这告诉我们:要先明白、弄清自己想要、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一步很重要,现在常常听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这个道理,方向一旦清楚了,接下来很容易。
就拿炒股来说,开始选对一支股票你就赢了将近98%,接下来的你都不用怎么费心巴力,甚至都不用怎么操作,股票自然会飘红、刷刷刷地往上涨。
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认准目标、把握好方向,就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此句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词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女子为相思所愁,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自己都不在乎。
但自己被这相思纠缠折磨,自己并无意摆脱,而且还很享受,哪怕样貌渐渐憔悴不堪、骨头慢慢缩小,自己也绝不后悔懊恼担忧。
这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方向之后,便朝着那儿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不放弃,不服输,哪怕有天大的困难、痛苦的折磨,也要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顽强地与生命做着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以及行动,让她后来成为了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女强人。
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为其努力奋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由人服侍……可她选择的是与生命斗争,那么脆弱柔软的生命,却不屈服于生命给她安排的一切。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等)(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等)《人间词话》正文翻译注释赏析《人间词话》三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
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
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
变:变化。
相:相貌,形象。
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人间词话》理解性默写1.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境是:,,。
《人间词话》赏析
王国维《人间话》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功力之深、治学之广,为近代所仅见。
《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宣统庚戍九月脱稿于京师定武城南寓庐,1908 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
一直以来,该著极受学术界重视。
【上卷】一、词以境界为最上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欧阳修(一作冯延巳)《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陶潜《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优美与宏壮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对《人间词话》第十八条的理解
王 国 维 是 我 国 近代 学 术 大 家, 他 在 中 国古 代 文 学 、 史 学 方 面 都 有极 高的建树 。在他 所有 的文 学 批评著述 中 , 《 人间词话 》是最 为 人 所 重 视 的一 部 作 品 。 此 书 是
他 对 中 国 古 典 诗 词 的 品 评 兼 及 一 些 读 书 随 注 的 诗 词 评 语 。在 伦 理
《 人 间词 话 》 的诗 学研 究 , 跟
人 之手 , 是后主为 人君所 短处 , 亦 即 为词 人 所 长 处 。
十 七 、客 观 之 诗 人 不 可 不 多
那 以血和 箴言著 作 的人不 愿 被诵读, 只愿被 以心 思维。 山岳 的 最 捷 近 的 道 是 从 山 峰 到 山峰 ,但你 必须有长腿 才 能走
这 样 的道 。箴 言 是 山峰 , 那 是说 给 硕大而崇高的入。’ { 】 王 氏 引 用 尼 采 之 语 ,实 质 并 不 同 义 。“ 后 主之词真所 谓 ‘ 以血 书者 ’ 也 。宋 道 君 皇 帝 《 燕山亭》 词
阅世 , 阆世愈深则 材料愈 丰 富、 愈
变化 , 《 水 浒传 》 《 红 楼梦》作 者之
是 也 。主观 之 诗 人 不 必 多阅 世 , 阅 世愈浅则性情 愈真 , 李 后主是 也。
[ 3 ]
康德 、 叔本华 两家 有较深 的渊源 , 也 多 少 涉 及 尼 采 的 某 些 理 论 。 尼
为叔 氏弟子 , 因叔 而 及 尼 , 这 是 很 自然 的事 。从《 叔本华与尼采》 ( 写 于1 9 0 4 年) 这一长 篇专论来 看 , 王 国维 视 “ 叔 尼 ” 同为 “ 旷 世 之 天 才” , 同属 “ 破 坏 旧 文 化 而 创 造 新 文 化” 的某种代表 人物 , 可 见 他 对 尼 采 也 是 比 较 赏 识 的 。但 王 国维 对 尼 采 的接 受 在 理 论 原 义 上 是 有 出入的, 实 质 上 并 不 同义 。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之一字箴言:真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之一字箴言: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近代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最具影响的一部著作,它除了注重对本国古典诗学进行有选择传承外,还充分的借鉴了西方的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想的精髓,达到了中西结合的理想境界。
我们可以说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开了中国文艺的先河。
王国维崇尚“境界”,词有境界才会有深意,才会成为有生命力的佳作。
词的绝妙处正在境界,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可见王国维很重视这一“真”字,认为“真”乃艺术成就高低的关键。
另外,他还重视艺术的美感,这是以“真”为基础的进一步提升,美是真善之后的升华。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真”看作境界说的核心,探讨“真”的内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境界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先生综合提炼前人的数种关于意境的理论后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提出的学说。
意境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直到唐代,王昌龄才正式提出了意境的概念。
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可以说是对历代“意境说”的一次深刻而全面的总结,它包含了“意境”理论的两层含义,也强调主观的情意和客观的景物对于境界说的重要意义,第 41 则又指出白石“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强调“境界”应该有余韵,让人回味无穷。
任何诗说词论,旨在发前人作品之微,启后世创作之钥,王国维的“境界说”则是针对清代词坛宗法南宋重视刻意求工、雕琢堆垛之风气提出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清代词坛主要有浙派词和常州词派,浙派词重“工”而无神,常州派重“神”而晦涩,王国维提出“境界”,可谓有的放矢,他的“真”的涵义的两大元素:性情与形象正与之相对峙。
真的含义不尽相同,所谓真景物,是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事和物,除了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事物外,还包括生活中的现象规律,这种描述必须真实贴切,要写得真切,要有形象,不能是笼统的概念;真情是指对外界客观存在物的一种情感表达,感情要真实,不能虚假。
人间词话 解读
人间词话解读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诗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并指出这两种境界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否能引起读者的“言外之意”。
他推崇“造境”,认为只有能引起读者深思和言外之意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
在书中,王国维还提出了“三境界”理论,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不隔”,即诗歌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人间词话》还对一些古代诗歌进行了评析和解读,其中有些观点和论述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批评著作,对于理解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的帮助。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最新 解读王国维清词《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精品
解读王国维清词《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生于清朝末年的王国维深受时代影响,将资产阶级新思想及康德、尼采、叔本华等西方哲人的思想相互渗透并吸收,走出了清末常州词派“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的传统词学功利性追求道路,把握词体审美品格方面的认识,正视词的美感特征,最终以《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编织出清词的结篇。
一、“人间”之由来王国维《人间词甲稿》《人间词乙稿》分别于 1906和 1908 年刊行,“《人间词话》最初发表在《国粹学报》上,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到宣统元年(1909年),分三期(第四十七期、四十九期、五十期)登完,共六十四条”。
从《人间词》与《人间词话》的刊登时间便可判断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人间词》是此阶段诗人心灵之思、情感之动的真实痕迹,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对《人间词》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性把握。
《人间词》和《人间词话》正是王国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阐发的精粹,两者是相互交融、相互关联的”。
这两部作品名都包含“人间”二字,为何以“人间”为名?“人间”有何含义?赵万里先生曾在《王静安先生年谱》中说:“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
”陈鸿祥在《人间词话三考》中认为《人间词话》冠以“人间”之名“不仅承袭了他填词而来的一个名称;实际上也是他此时、思想之直接的反映和表现”,是“表现‘人生之问题’的直接尝试”。
近年,日本学者木夏一雄从《王国维手钞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东洋文库所藏特殊本》跋语中考证出“人间”乃是王国维的号,得到了学者普遍认可。
此说法后又遭质疑,学者考证出王国维以“人间”为号最早也应在 1908 年,而这之前《人间词》《人间词话》已完成。
由此可见“《人间词》不是‘人间’先生所写之词,而是写‘人间’之词”、“《人间词话》不是‘人间’先生之‘词话’,可能是‘人间词’之话,或者‘话’‘人间词’,更可能是关于‘人间’的词话,与历代诗话词话如《沧浪诗话》、《白雨斋词话》等一样用作者之号、书斋名等来命名不同”。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是引导现代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观念为中国传统心智的一座重要桥梁。
《人间词话》是引导现代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观念为中国传统心智的金钥匙。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
那么,什么是境界呢?王氏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
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
然二者偏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
”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
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
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
“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
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
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
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人间词话讲解
人间词话讲解《人间词话讲解篇一》嘿,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这《人间词话》啊,就像是词学界的一本武林秘籍,里面藏着好多关于词的绝世武功呢。
咱先说说这“境界说”。
王国维老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这境界是个啥呢?我觉得啊,就好比是做菜的调料。
一首词要是有境界,那就像一道菜加对了调料,那味道,绝了。
比如说李煜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你就感觉一下子被他拉到了那个亡国之君的心境里,那悲戚的境界就像一层浓雾,笼罩着你。
这就像你走在一条雾蒙蒙的小路上,周围啥都看不清楚,只感觉到那种深深的惆怅。
但是呢,我有时候也有点小疑惑。
这境界到底咋评判呢?是作者写的时候就有这个境界,还是我们读者读出来的境界呢?就好比你看一幅画,画家可能就随手画了几笔山水,可你看着就觉得那山水背后有个神仙世界。
也许这就是《人间词话》的魅力所在吧,它让你去琢磨,去想。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人间词话》的时候,那真叫一个头大。
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都是弯弯绕绕的。
里面提到的那些词人,什么温庭筠啊,柳永啊,他们的词风格各异。
温庭筠的词就像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细腻的情感,“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这描写女子的词句,就像一幅工笔画,把女子那种慵懒又有点哀怨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柳永呢,他的词就像街边的小酒馆,充满了烟火气。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那是多少离人心中的痛啊。
可是,你说这《人间词话》里推崇的境界是不是就一定是评判词好坏的唯一标准呢?我看也未必。
现在好多网络流行歌曲的歌词,虽然没有那种古典的境界,但是也能打动人心啊。
就像那句“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简单直白,却充满了力量。
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境界呢?也许王国维要是活在现在,也得重新思考一下他的境界说了吧。
不过不管咋样,《人间词话》就像一颗明珠,在词学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词的奥秘。
《人间词话讲解篇二》《人间词话》,这可是个神奇的存在啊。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2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在学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王攸欣在《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一书中说:“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几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另提出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唐代。
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
“飞卿精艳绝人”。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
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
“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
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
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
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人间词话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原文及翻译人间词话原文及翻译原文:〖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翻译: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原文:〖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翻译: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
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
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原文:〖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翻译: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
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2021年整理〗《〈人间词话〉十则》内容理解
《〈人间词话〉十则》内容理解本课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
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
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
“造境”即是“虚构之境”,“写境”即是写实之境。
由于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而造成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写实两大派。
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
指出“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作者首先举例阐明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表现的是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的是料峭春寒、杜鹃啼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看来,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两诗的作者均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都表现出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境界,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是“无我之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间词话》第十八条的理解
作者:谭爱平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4期
内容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八条引用尼采之语,实质并不同义。
实际上,王国维与“五四”时期人士一样大多接受了尼采哲学的影响,但都与尼氏理论原义有出入,有创造。
这是由于中国诗学传统的影响的考虑。
关键词:《人间词话》尼采“五四”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学术大家,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
在他所有的文学批评著述中,《人间词话》是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
此书是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品评兼及一些读书随注的诗词评语。
在伦理学上,王氏舍尼采而多取康德;而在诗学上,则兼采尼说之意,但又给予改造。
本文以其中第十八条为例,加以说明。
一
《人间词话》的诗学研究,跟康德、叔本华两家有较深的渊源,也多少涉及尼采的某些理论。
尼为叔氏弟子,因叔而及尼,这是很自然的事。
从《叔本华与尼采》(写于1904年)这一长篇专论来看,王国维视“叔尼”同为“旷世之天才”,同属“破坏旧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某种代表人物,可见他对尼采也是比较赏识的。
但王国维对尼采的接受在理论原义上是有出入的,实质上并不同义。
其中《人间词话》十八条:“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在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1】按,尼采此语见其晚期所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第一部第七篇《读书与著作》,中云:
在一切著作中我只爱作者以他的心血写成的著作。
以心血著作,并且你可以觉到心血就是一种精神。
那以血和箴言著作的人不愿被诵读,只愿被以心思维。
山岳的最捷近的道是从山峰到山峰,但你必须有长腿才能走这样的道。
箴言是山峰,那是说给硕大而崇高的人。
”【2】
王氏引用尼采之语,实质并不同义。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略似之。
”“略似”之处有两点:一、两词所表现的情感都是哀伤之情,有如血泪凝铸而成。
二、哀伤之情都是内心真挚、纯真之表现。
这点如何体现?我们可以从王国维对李后主词
一贯之态度观之。
《人间词话》对于李后主之评价,较重要的除第十八条之外,还有另外三条: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这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作者之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3]
第十五条和十八条是说后主词之眼界始大,足以担荷人类共有之悲哀,是就其意境包容而言。
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则是说后主不失赤子之心,生长于深宫之中,生活面非常狭窄,阅世甚浅,是就其经历识见之浅而言的。
两方面似乎相矛盾,但实质正道出了后主之词的最大优点,即性情之纯真与真挚。
后主正是以他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间最大的不幸,以他的阅世极浅的纯真的性情领受了人生最深的悲慨,从而超越了他一己之悲哀。
在王国维看来,李后主的生活面诚然是非常狭窄的,但他有过人的哀乐,他的词作与他自己的生命融在一起。
无论是写宫廷之乐,状囚虏之苦,他一概不计厉害,惟任本色,一派“纯真”。
如《玉楼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有如《红楼梦》里贾母豪宴之后,遣人于远处吹笛,仿佛借此一段静美的“清月夜”,方能将刚才一段狂欢,细细地消咽下去。
此“乐”之至也。
如《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之愁,摄人心魄。
李后主亡国后的晚期诸作,以“泪血”洗尽铅华,仍不失“纯真”本色。
无尽的哀愁回荡于“故国明月”之际,“流水落花”之中。
“别是一番滋味”之“味”,已度越个人身世的局限,而进入普遍的人类领域。
正是王国维称其“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在王国维的眼里,李后主之词中所表现的意志、精神——自然真挚之哀愁,正是“以血书者”的精神。
然而此血非彼“血”,王国维引用此语与尼采原义是有出入的。
这正是尼采所卑视所否定的,实质上并不属于尼采式的“以血书者”的范围。
此于尼采篇中即可得到反证。
如:
你们告诉我…生命难于负荷‟:怎么你们朝晨这样高傲,晚间却这么屈服呢?
…生命难于负荷‟,别装得这么脆弱吧;我们都是能负重的良好的骡或牡驴。
我们与滴一滴露珠就惊颤了的玫瑰花苞有什么共同的呢?”【4】
看来,李、赵晚期的词大都属于尼采所鄙夷的“生命难于负荷”的哀诉,此种“惊颤”的悲吟同尼采式的“以血书者”无异南辕北辙。
尼采所要求的“以血书者”,指的是写出“勇敢”、“刚强”、“总有着疯狂”的“战士”或者“硕大而崇高”的人之心声或“大笑”,指的是“权力意志”的艺术的外观。
我们借此可探测王国维对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书的欣赏态度。
在王国维的眼
里,尼采此书恐怕已成为“以血书者”的一种范例。
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两次引此书文字,其中谈“灵魂三变”一篇他全部译出。
二
在我国,许多人士初次接触尼采此书,无不刮目相看,似乎此书有一种魔怪般的魅力,大家均被他吸引。
据不完全统计,陈独秀、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田汉、茅盾、郁达夫、周作人等人都曾是尼采的热情崇拜者、大力宣扬者和热心翻译者。
如1918年鲁迅用文言文从日本翻译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的一部分。
1920年,他又用白话文从日本翻译了《查拉图特拉如是说》序言的全部,同时附上了他对序言各节的解释和评价。
据统计,《鲁迅全集》共有20余处提到尼采。
郭沫若对尼采的个性解放、自我扩张、反抗现实、否定传统以及崇拜天才的观点极为赞同。
1919年他在《匪徒颂》一诗中,热情地颂扬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其中就有尼采。
他称尼采是“倡导超人哲学的疯癫,欺神灭象”的“学说革命的匪徒”,并向尼采三呼万岁。
尼采在此时郭沫若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鲁、郭在王国维之后,犹且如此,则王国维视尼采为“旷世之天才”,赏爱其俨若“以血书者”的著作,也就更不足怪了。
有人说:“二十世纪的文化,……总的来说,跟尼采学说毫无共同之处。
他们之肯定尼采,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尼采的哲学没有认识清楚。
”【5】对早期的鲁、郭以至王国维来说,这话都是适用的。
王国维论尼采时说:“(尼采)有叔本华之天才,而无其形而上学之信仰”。
【6】就是说,叔本华是于“彼岸”求人生慰藉,尼采则于“此岸”放纵意欲,破坏一切价值。
尼采讥笑一切传统认定为崇高道德的事物:
真的,你们不像创造者,不像产生者,不像在生成中感到欢喜的人一样的爱恋着大地!【7】
“美在什么地方?”他作了这样的回答:“在我必须以我的全意志去意欲的地方;在我最愿意爱和死,使意象不仅成为意象的地方。
”可见,依尼采,美不在“审美静观”中得之,而在破坏后之创造中。
美不在忘却一切欲念时得之,而在“以我的全意志去意欲”中得之。
这与我国的诗学传统相去甚远。
中国诗词大抵重梦境者多,重感兴与联想。
品评诗词的美须“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心中没有意念和欲念,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不用抽象的思考。
”【8】王国维的观点大抵也是如此。
《人间词话》第四条:“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归于一“静”字,优美与宏壮最终都离不开“静”之时。
另外,王国维所谓“与花鸟共忧乐”、“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从根本上讲,也是基于“自然”的无欲念的静观。
正因为了解到此种尼采学说理论与中国诗学传统的差异,王国维于尼采之学说,止于偶尔采之。
注释:
【1】【3】均见于《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王国维著,徐调孚、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4】【7】尼采引言均见于《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著,楚图南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1。
【5】《采学说的反动本质》:(苏联)斯·费·奥杜也夫著,允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6】《王国维文集》中论文部分一节《叔本华与尼采》:王国维著,吴无忌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2。
【8】《谈美》朱光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8。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