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其独特的批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本书以"境界说"为核心,探讨了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

背景介绍: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而《人间词话》则是他最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变革和社会变革,王国维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学批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

深入分析:《人间词话》的核心理念是"境界说",即认为优秀的诗词作品应该具有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意象。

王国维认为,一个优秀的诗词作品应该具有清晰、鲜明的意象,通过这种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他认为,只有具有这种意境的诗词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品。

个人观点:我认为,《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在于,它强调了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强调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在于,它过于强调了意象和意境的作用,忽略了诗词的其他方面,如语言、形式等。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更加注重对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的探讨,更加注重对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关注。

同时,它也借鉴了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人间词话》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文学批评著作,它提出了"境界说"这一独特的批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创作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独特的批评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这一独特的批评理念,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景”与“情”的交融,即“境界”。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1《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

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

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2在寒假期间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其实是不乏深奥的文学评论书,甚至涉及谈人生、谈哲学。

我跟着飞快地通读了一遍。

王国维这本书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片断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

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儿的所谓境界是指修养或者造诣。

王国维的境界说我读中学时就知道,但那时似懂非懂,如今重读此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里面的故事常常感动着我,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灰姑娘》,里面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

她的妈妈死去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

那个后妈带着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女孩爱美、狠毒。

这样,灰姑娘就被欺负,天天睡在厨房里,身上很脏,所以别人称她灰姑娘。

她在妈妈的坟墓旁,认识了小白鸽。

有一次,国王帮王子选妃,举行了三天宴会。

最后,灰姑娘被选上了王妃,而两个姐姐气得晕过去了。

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

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

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

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

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

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

书中,洛克还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

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它观点新颖,理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一提到王国维先生,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他在甲骨文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这算是我们的职业病吧。

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纠正了《史记•殷本纪》的错误,考证了商先王世数,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新史学的开山。

但是我今天看的不是他在甲骨文方面的论著,是他的《人间词话》。

于是这又是我不务正业的证据,放着《左传》不去看,反而在这里装文学小青年,罪过在罪过。

这还是我从东区图书馆借回来的,西区没找到。

抱怨一下,明明知道西区都是文科生还把那么多书都放东区,记得上次在西区找了好久找不到《万历十五年》,东区那边的几本新的不行,上面都是土,纠结啊纠结。

这不是暴殄天物吗?好了不说废话了,其实说是读书笔记,不过就是看书的一点感想而已。

要是没有一些词的基本知识,这本书看起来非常费劲,单是他对那些词人的称呼就让人头大,皆以字相称,还好我自诩文学小青年,多少有点积累。

王国维先生对词人的评价各有不同,对李煜、苏轼、辛弃疾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对秦观、周邦彦、姜夔、晏殊、晏几道、纳兰性德等人评价次之,而史达祖、张炎、周密等人就干脆鄙视。

尽管有些偏颇不过很和我的口味,说这样的话不会被拍吧。

【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宋喜同叔、永叔、子瞻、少游而不喜美成。

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而最恶梦窗、玉田。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王先生对南宋似乎更是厌恶,南宋词人只单单提出来一个辛弃疾,不知道他老人家把李清照放在什么位置上,无论如何,南宋的婉约派在词史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整本书里安全没有提到,是我的一个遗憾。

最有意思的是在附录里的《清真先生遗事》里的一段话。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一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人间词话》宛若月下纷扬的落花,华美绝伦却又悲喜交集。

——卫琪《人间词话》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

初读《人间词话》就让我沉浸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语句中,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

《人间词话》以小段形式呈现,甚至是只言片语,但其间不断流露出作者犀利见解的睿智。

那些诗文的巨匠所创造的千古绝句与王国维的深刻见解穿过历史合二为一。

那宛若天成时而震撼人心的诗句加之王国维的唯美语句使《人间词话》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平静了那些在喧嚣尘世中躁动的心灵。

让那些被光明与黑暗折磨的筋疲力尽的人们找到了一处歇脚之地。

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间词话》就必须了解作者王国维。

王国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却又令人无奈的学士。

又是我觉得他和我是如此的亲近,有时又是如此的疏远。

王国维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自然是才高八斗,古文功夫炉火纯青的。

卫琪有言王国维是“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转弯”的人。

他执着,他才能有资格成为研究国学和史学的大师,正如他所言之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

他是个恪守传统,拒绝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也幻想着清王朝能够复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

我想王国维如果当年未听取罗振玉的劝告而未尽弃前学去研究新学。

王国维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承载文明启新时代的大师了。

1924年废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王国维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想自杀被家人严密监控而未遂。

到1927年,北伐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王国维最后的希望破灭。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人间词话》倾注着王国维的心血,才情高绝。

其中对读者影响最大以及最成名之段莫过于“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其实我对这三段话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备受推崇。

而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人间词话》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本。

这本书以词话的形式,阐述了王国维先生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观点,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我深深被王国维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所折服。

他对于文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学的本质和内涵中去。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种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让我对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他对于诗词的鉴赏和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中去。

他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观点,而是源自于他对于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种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让我对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对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让我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总之,《人间词话》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对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书以宋代词人周济的《宋四家词选》为底本,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文学见解和审美观点,对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王国维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深刻见解所折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对词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让我对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范文.doc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范文.doc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范文【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

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

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

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

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而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

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

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

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大学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大学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大学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大学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大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大学1《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

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

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

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

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

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

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

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

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

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

第三境界为成功。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

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

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

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

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而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

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

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

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

然而并非写大场面、颂大事业就是境界高人一筹。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是一部由王国维写作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之一,创作于1908年-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篇1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

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按这本书的论述重点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全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大问题,最核心的,一是境界理论,二是历代词评。

先来说说境界理论,上卷的1-9节均是还有下卷的第13节均讲此理论,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推崇以“境界”来品评词作水平之高下。

何谓之“境界”?除了以上三点我还境界以为即是词人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一种超现实的、能为读者感知和陶醉其中的“艺术时空”。

五代北宋词是所有时代词作中最好的,因其有“境界”。

严羽“兴趣”说、阮亭“神韵”说,不如“境界”说直指根本。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情境,有物境:描绘境物可创造出一种意境,可称为“物境”;描绘人的感情,也可创造出一种意境,可称为“情境”。

有造境,有写境,前者偏浪漫主义,后者偏现实主义。

有写实家,有理想家:也即是浪漫派与现实派的辩证关系。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前者是以我心观物,一切都带上主观的色彩;后者是以物观物,看似纯粹客观,实际也是暗含感情色彩的。

无我之境须由静中得,故优美;有我之境须由动转静之时得,故雄伟。

境界可大可小,但境界小并不等于就是品级劣。

下面以朝代为顺序,总结一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部分词人词作及其风格。

在他串讲晚唐五代以来各大词人,最最推崇的是五代北宋词。

他高评价的人:冯延已、李后主、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纳兰容若。

他低评价的人:周美成、姜白石,再等而次之则有梦窗、草窗、玉田、梅溪等人。

唐代。

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

“飞卿精艳绝人”。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

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

“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

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

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菡萏香消,西风愁起,颇有国家之憾,我想,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

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正因如此,兴亡不出宫阙的经历,使他可以用整个生命去咀嚼命运的无常,一旦发言为诗词,其深厚纯绝非常人可比。

李煜难为人间之王,却极称“词中之帝”。

词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业,天上人间”,这些词境的开拓以及它独特的话语方
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北宋晏殊词中有与诗经相近处。

欧阳永叔词与周美成相比,好比淑女之与倡优。

周美成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秦观与晏几道词比,淮海胜于小山。

秦观词境最为凄婉:东坡咏杨花之水龙吟词这咏物词第一。

白石写景词隔了一层,格调虽高但意境欠缺,故算不上第一流作者。

梅溪、梦窗等也是类似。

北宋词名家以贺方回为最次:主要是少“真味”。

南宋词人可以比肩北宋者,唯有一幼安耳。

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东坡词旷,稼轩词豪。

东坡稼轩之词,有雅量高致,白石弗如也。

东坡旷达在神,白石旷达在貌,刻意为之也。

苏辛为词中之狂,白石不失为狷,梅溪、梦窗、玉固、草窗等人,则皆为乡愿耳。

梅溪、梦窗、玉田、草窗等人之词,失之肤浅、平淡与枯槁,彼等之词,一日作百首也得。

文文山之词,有风骨,亦有境界。

至于纳兰容若之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本关于词的赏析的书绝不仅仅是在评判诗词,更多的时候,王国维实在给读者讲述一种生活的意义和态度。

从书的本身形式上看,这本书对自己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本书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平静的感觉。

书中诗词包罗万象,喜怒哀乐常在,评词语言之细腻耐读,耐心品味这些,会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开拓,在对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都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或者说,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会更成熟。

也可以说,这就是一本好书能带给读者最大的益处吧。

经历一些事情,读一些好书,我们都会增长许多见识,增长许多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于这些。

每一次细心的翻阅,都给人带来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以及思想的启迪灵魂的碰撞。

断章零语,却都是绝妙的好文章,对自己的文学修养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