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十六 愚公移山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七篇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16 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doc 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4 分〕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释词:〔4 分〕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讲明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 4 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3分〕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进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概和坚强毅力,也讲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亲小孩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要紧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咨询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4 分〕⑴愚公之因此决心称山,是因为。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缘故是。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 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 分〕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进展上起什么作用?〔 4 分〕9.讲讲以下句子使用的语气:〔 4 分〕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10.译句:〔 4 分〕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不有什么表达作用?〔 4 分〕〝笑〞:〝长息〞:第二部分:〔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承担 B.胆子 C.担心 D.负担答案:B解析:分析:B项“胆”读dǎn;其余三项读dān。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C解析:分析:C项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非封建迷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之”是助词,的。
B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4.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答案:B解析:分析:ACD“其”都是代词,B项“其”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5.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答案:C解析:分析:作者以神话的形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2019年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 愚公移山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三篇
2019年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愚公移山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曹刿论战》B、《杨修之死》C、《愚公移山》D、《香菱学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承担B、胆子C、担心D、负担【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
语文: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苏教版九年级下)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始龀( )孀妻( ) 智叟( )穷匮( ) 箕畚( )( ) 惩山北之塞( )( ) 荷担者三夫( )亡以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曾不若孀妻弱子曾:______________(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____(3)寒暑易节易:______________(4)操蛇之神操: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一厝朔东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辨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的异同。
(1) 方七百里(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方其远出海门吾义固不杀人(3) 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5.解释“河阳”和“汉阴”中的“阳”“阴”二字的含义,并试举例说明。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4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焉置土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就今天看来,你认为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请说明理由。
(二)列子学射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九年级下) (6)doc
《愚公移山》练习[轻松学习夯实基础]1、本文选自,作者相传为时。
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⑴惩山北之塞.()⑻指.通豫南()⑵荷.担着三夫()⑼高万仞.()⑶出入之迂.也()⑽一厝.朔东 ( )⑷吾与汝毕.力平险()⑾无穷匮.也 ( )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⑿始龀. ( )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⒀智叟.( )⑺孀妻..遗男 (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意思。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释义:⑵甚矣,汝之不惠。
通,释义: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释义:⑷一厝朔东。
通,释义:4、这则寓言故事运用了和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两个不同的人物:一个是,一个是。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解释句中的字:⑴杂然相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⑷帝感其诚(感:)⑸而山不加增(加:)⑹聚室而谋日(聚室:)7、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8、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9、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0、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11、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二、同步解读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1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14、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15、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 (10)doc初中语文 (1)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10)doc初中语文 (1)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那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概和坚强毅力,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也讲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那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二〕学法引导查阅资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
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细研课文,通过质疑、讨论等,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读明白、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全文。
〔三〕审美鉴赏不具匠心的对话美这篇寓言故事,虽是以事明理,但作者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颇具匠心。
对话,不仅表达了人物各自的鲜亮个性,而且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如其妻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讲〝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句式相同,但内容、语气却有专门大的差异。
再如在情节的进展上,其妻的〝献疑〞、智叟的〝笑而止之〞等处对话,都对情节的进展起了恰当自然的推动作用。
〔四〕重点难点突破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愚公移山的成功讲明了什么?[析]这两咨询,一是检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从文中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一是对本文中心的明白得、把握。
[参考答案]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有:〔l〕两座山专门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单,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的成功讲明的道理是: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概和坚强毅力,也讲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 (3)doc初中语文 (1)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1)【知识储备】1.字词积存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
且,将要,快要。
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曲折,绕行。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
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
献疑:提出疑咨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如何样呢?如……何,把……如何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慧了。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何苦而不平:担忧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忧。
惧其不已:可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那么经常处于困窘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如此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专门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作者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专门多关于他的传奇。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咨询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讲,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那么草木皆生,去那么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讲:〝子列子贵虚〞。
他认为〝至人之用心假设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赠送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咨询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愚公移山练习苏教版20202012128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基础练习题1.选出下列加粗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承担 B.胆子 C.担心 D.负担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4.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6.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7.文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9.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五十一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对《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èn)冀州(jì)B、荷担(hè)箕畚(qí)C、朔东(shuò)雍南(yōng)D、河曲(qū)魁父(ku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九年级语文下册《16 愚公移山》课时训练+基础达标+精练精析 苏教版
《16 愚公移山》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与汝毕.力平险()(2)方.七百里,高万仞()(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4)如.太行、王屋何.()(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2022·台州中考)阅读《愚公移山》第三段,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____(3)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4)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16.愚公移山 练习苏教版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笑”:“长息”: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析人物形象。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6.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答案: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十六 愚公移山苏教版巩固辅导七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十六愚公移山苏教版巩固辅导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A、正确B、错误“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A、正确B、错误“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A、正确B、错误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______荷担______箕畚____________雍南______孀妻______始龀______穷匮______智叟______朔东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愚公移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关键字】语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愚公移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愚公移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A 根底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4分)(1)高万仞()(2)惩山北()(3)出入之迂()(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孀妻()(6)始龀()(7)一厝朔东()2、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聚室而谋曰()(4)杂然相许()(5)曾不能损()(6)遂率子孙荷担者()(7)汝心之固()(8)惧其不已也()3、默写填空。
(7分)(1)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且焉置土石?”(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4)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山不加增,?”(5)自此,,,无拢断焉。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5分)(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5分)(2)你认为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5分)(3)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5分)A、愚公B、智叟5、问题探究。
(15分)(1)作者塑造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5分)(2)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5分)(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5分)6、请简要介绍一下列子和《列子》的有关情况。
(6分)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8分)(1)曾()(2)担()()()(3)塞()(4)曲()()()2、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河阳之北()(2)聚室而谋曰()(3)其妻献疑曰()(4)叩石恳壤()(5)寒暑易节()(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7)北山愚公长息曰()(8)子子孙孙无穷匮()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然后写出本字,并解释意思。
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承担 B.胆子 C.担心 D.负担答案:B解析:分析:B项“胆”读dǎn;其余三项读dān。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C解析:分析:C项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非封建迷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之”是助词,的。
B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4.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答案:B解析:分析:ACD“其”都是代词,B项“其”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5.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答案:C解析:分析:作者以神话的形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 愚公移山苏教版习题精选三十五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愚公移山苏教版习题精选三十五第1题【单选题】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
③帝感其诚。
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 (8)doc初中语文 (1)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 (8)doc初中语文 (1)[学海导航]〝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的精神。
列子的«愚公移山»会告诉你那个深刻的道理。
这是一那么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文中表达了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上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理想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这那么寓言,了解故事大意,明白得重点词句的意思;反复朗读课文,明白得那个故事在今天的意义;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熟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杰出视点]1、这那么寓言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本文以两座山的高大与移山人的年老体衰作对比,移山工具的简单与面临的庞大困难作对比,衬托出移山之难和愚公改造自然的意志之坚;用孀妻弱子与智叟作对比,衬托出智叟的微小,知识鄙陋短浅;专门是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他们的名字确实是相对立的,〝愚公〞的〝愚〞事实上是大智假设愚,大智大勇;〝智叟〞的〝智〞,却是专打小算盘的小聪慧,鼠目寸光,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成效;他们的思想观点更是强烈的对比,愚公能从长远的、进展的观点看咨询题,认为自然是能够战胜的,而智叟却从静止的观点动身,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在对比中显出了愚公知识的高远。
另外,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衬托愚公的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故情况节曲折生动。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
文章第一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行动起来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波折,而所疑的差不多上移山中碰到的具体咨询题,这些具体咨询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
通过讨论,商量了方法,显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猛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如此既突出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六 愚公移山练习题第四十九篇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六愚公移山练习题第四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èn)冀州(jì)B、荷担(hè)箕畚(qí)C、朔东(shuò)雍南(yōng)D、河曲(qū)魁父(kuí)【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甚矣,汝之不惠______②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③一厝朔东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 荷______ 畚______ 孀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愚公移山》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 (6)doc初中语文 (1)
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下) (6)doc初中语文 (1)[轻松学习夯实基础]1、本文选自,作者相传为时。
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讲明词义。
⑴惩山北之塞.〔〕⑻指.通豫南〔〕⑵荷.担着三夫〔〕⑼高万仞.〔〕⑶出入之迂.也〔〕⑽一厝.朔东 ( )⑷吾与汝毕.力平险〔〕⑾无穷匮.也 ( )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⑿始龀. ( )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⒀智叟.( )⑺孀妻..遗男 (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意思。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释义:⑵甚矣,汝之不惠。
通,释义: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释义:⑷一厝朔东。
通,释义:4、这那么寓言故事运用了和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两个不同的人物:一个是,一个是。
5、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讲明句中的字:⑴杂然相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⑷帝感其诚〔感:〕⑸而山不加增〔加:〕⑹聚室而谋日〔聚室:〕7、引用原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愚公移山的缘故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8、区分以下句子是疑咨询句依旧反咨询句。
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9、翻译以下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0、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缘故是。
11、你周围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二、同步解读11、讲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13、指出以下〝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14、智叟认为愚公专门〝愚〞的缘故有二,一是,二是。
15、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讲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十六愚公移山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课文《愚公移山》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A、正确B、错误“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A、正确B、错误“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A、正确B、错误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给划线字注音。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线的词,判断重读的字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
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答案】:【解析】:第11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答案】:【解析】:第12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汝之不惠!②何苦而不平?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第13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 ,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 ,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⑨ ,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亡:同“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兵器。
汤镬:古代大锅。
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衣襟。
⑩决:同“诀”。
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陵见其至诚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不能指其一端C、安陵君其许寡人D、其可怪也欤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②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 ,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
卜^⑥吉日入新第^⑦ ,既得日^⑧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见东坡,泣自若^?。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 ,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东坡亦为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
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 ,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
②东坡:苏轼的号。
③五百缗:五百贯钱。
④倾囊:尽出其所有。
⑤偿:偿还。
⑥卜:选择。
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⑧得日:过了几天。
⑨徙倚:走过去斜靠着。
⑩何其:多么。
?老妪:老妇。
?自若:依然如故。
?不肖:不成材。
?诸:相当于“之于”。
?诀别:分别。
?宁:难道。
?徐:慢慢地。
?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券:契据。
⑩翌日:次日。
?索:求取。
直:同“值”,价钱。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闻妇人哭声极哀______②东坡亦为怆然______③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______④竟不索其直______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C、“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
D、我国古代称三十岁为“而立”,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
【答案】:【解析】:第15题【默写】根据提示,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原句填空。
愚公移山的原因:______。
愚公移山的目的:______。
智叟嘲讽愚公的话:______。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______。
愚公移山的结果:______。
【答案】:【解析】: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