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第5课 登高 课件1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明确:
比较阅读:《望岳》
《望岳》杜甫24岁在齐鲁大地壮游 时所写。早年作品和晚年《登高》作品 不同在哪里。
1.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 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 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
2.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 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 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 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1.诗歌中的景跟情有关系吗?诗歌当中的景跟大 自然的景有什么区别。
明确:诗歌中的景蕴含了作者的感情。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 歌中的景象我们叫做意象。
”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身体冷,心里 冷。
高天:高远的天空下感觉人很渺小。 猿啸哀: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
:中国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 秋”,生命的陨落之感,韶光易逝。
不尽长江:时间的永恒之感。 对比之下,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
命越显得短暂。
2.分析意这首诗给我们的境界 感的时候,你觉得你会用得很么词来表达呢? 悲哀,悲沉还是其他的什么?
,地之远也; ,时之凄惨也;
,羁旅也; ,久旅也;
,齿暮也; 衰疾也; ,高迥处也;
,无亲朋也。
3.品味尾联所蕴含的感情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既指杜甫个人 的命运又指国家的命运,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 怀。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具有博大的胸怀。
(2)“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人认为酒能 浇愁,无奈多病连酒也不能喝了。这种忧愁怎 么排解呢?
登 高
比较阅读:《望岳》
《望岳》杜甫24岁在齐鲁大地壮游 时所写。早年作品和晚年《登高》作品 不同在哪里。
1.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 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 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
2.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 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 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 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1.诗歌中的景跟情有关系吗?诗歌当中的景跟大 自然的景有什么区别。
明确:诗歌中的景蕴含了作者的感情。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 歌中的景象我们叫做意象。
”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身体冷,心里 冷。
高天:高远的天空下感觉人很渺小。 猿啸哀: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
:中国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 秋”,生命的陨落之感,韶光易逝。
不尽长江:时间的永恒之感。 对比之下,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
命越显得短暂。
2.分析意这首诗给我们的境界 感的时候,你觉得你会用得很么词来表达呢? 悲哀,悲沉还是其他的什么?
,地之远也; ,时之凄惨也;
,羁旅也; ,久旅也;
,齿暮也; 衰疾也; ,高迥处也;
,无亲朋也。
3.品味尾联所蕴含的感情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既指杜甫个人 的命运又指国家的命运,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 怀。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具有博大的胸怀。
(2)“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人认为酒能 浇愁,无奈多病连酒也不能喝了。这种忧愁怎 么排解呢?
登 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 登高 课件
登高
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 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 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 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 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端,独 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 的七言律诗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 甫 诗 三 首
一、杜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 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
• • • • • • • • •
盖”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 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 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 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登高》PPT优秀课件
演讲节奏和时间控制
掌握演讲的节奏:在演讲中,通过语速、语调、停顿等方式来控制节奏,使演讲更加 流畅、有节奏感。
时间把控:在演讲前,制定好演讲的时间计划,合理分配每个部分的时间,确保演讲 能够按时完成。
适时停顿:在演讲中,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众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同时也能让演 讲更加生动、有张力。
突出重点:在演讲中,将重点内容通过语调、音量、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突出,使听 众更加容易理解。
登高PPT的设计
页面布局设计
标题页:清晰简洁,突出主题 目录页:列出主要内容,方便观众了解PPT结构 内容页:根据内容需求进行排版,保持清晰易读 结尾页:感谢观看,提供联系方式和相关内容链接
色彩搭配设计
主题色:根据课件主题确定主色调 辅助色:根据主色选择搭配的辅助色,使整体更加协调 点缀色:选择点缀色,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字体颜色:根据色彩搭配选择字体颜色,突出重点内容
简洁明了:尽 量使用简洁、 明了的语言和 图片,避免过 多的文字和复
杂的图表。
布局合理:采 内容丰富:包 用合理的布局, 含多种元素, 突出重点,注 如文字、图片、 意色彩搭配和 视频等,以丰
字体大小。 富PPT的内容。
交互性强:加 入互动元素, 如问答、投票 等,提高观众
的参与度。
符合规范:遵 循相关的规范 和标准,如学
登高PPT的内容
引言部分
引入登高PPT的 背景和意义。
介绍登高PPT的 主要内容和结构。
引导读者进入重点 部分,例如介绍 PPT的目录或者主 要章节。
激发读者对登高PPT 的兴趣和好奇心,例 如通过引用名人名言 或者案例来吸引读者。
主体部分
登高PPT的背景介绍
登高PPT的结论与展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登高》(共17页PPT)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由于时事,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在成都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又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 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篇。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五个问题请好好思考,可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 将你的心得写于作业本上,下次 课上我们进行讨论及解答。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尝困于衣食”,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奔走献赋, 取得少许资助。这段时期,诗人写了一些批评时政、讽刺 权贵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做左拾遗。其后,他用诗 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赏析: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 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 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 感交集,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由于时事,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在成都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又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 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篇。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五个问题请好好思考,可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 将你的心得写于作业本上,下次 课上我们进行讨论及解答。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尝困于衣食”,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奔走献赋, 取得少许资助。这段时期,诗人写了一些批评时政、讽刺 权贵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做左拾遗。其后,他用诗 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赏析: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 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 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 感交集,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登高》课件1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诗
登鹳雀楼
歌
王之涣
中
白日依山尽,
的 登
黄河入海流。
高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
整体分析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沉郁。
写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 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 旷世之作。
2020/1/6
落木 长江
无边 萧萧
生命之短暂
下
沉郁
不尽 滚滚
时间之永恒
来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因此这两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它用神来之笔传达出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悲怆,但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 不消沉,很好的表现了杜甫的诗歌风格— —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 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读杜诗,首先要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如《秋兴》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川与巴山 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 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 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 ;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 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 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 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
人教版必修3 《登高》杜甫优秀课件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 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 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 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
孤旋 独, 无说 依明飞 。它鸟
无 处 停 息在 ,空 比中 喻盘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杜甫其人
⑴读书游历时期 (35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困守长安时期 (35-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代表作: 《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 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 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 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 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 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 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 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 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 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 辛。”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 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 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 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 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 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 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
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 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 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 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
孤旋 独, 无说 依明飞 。它鸟
无 处 停 息在 ,空 比中 喻盘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杜甫其人
⑴读书游历时期 (35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困守长安时期 (35-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代表作: 《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 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 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 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 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 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 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 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 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 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 辛。”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 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 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 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 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 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 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登高》(共29页PPT)
• 诗中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 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 高望远的无尽悲凉。这两联显示出诗人为 何而悲——为自然之秋而悲叹。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飘泊万里,常年作客他乡,更添悲 秋情绪,晚年多病,更何况今天又 独自登临高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角度虽然 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 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 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 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 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 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 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 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 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 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旷野无边,风儿吹荡着落叶萧萧地 坠下,不尽的长江啊,波涛滚滚奔 流不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提问: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此你 会想到些什么?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 么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 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 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提问:造成杜甫悲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从那句可以看出?
明确:“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 不仅只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生命困顿、命运多舛;还指国势危 艰。这位忧愤深广的老诗人无论自己 处境如何始终关注天下苍生。
明确: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 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 高望远的无尽悲凉。这两联显示出诗人为 何而悲——为自然之秋而悲叹。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飘泊万里,常年作客他乡,更添悲 秋情绪,晚年多病,更何况今天又 独自登临高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角度虽然 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 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 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 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 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 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 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 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 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 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旷野无边,风儿吹荡着落叶萧萧地 坠下,不尽的长江啊,波涛滚滚奔 流不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提问: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此你 会想到些什么?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 么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 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 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提问:造成杜甫悲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从那句可以看出?
明确:“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 不仅只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生命困顿、命运多舛;还指国势危 艰。这位忧愤深广的老诗人无论自己 处境如何始终关注天下苍生。
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登高》PPT共14张课件
•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 衰年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 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借酒浇愁/因病戒酒,悲情更难以排遣
此诗给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一在深秋的季节” “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
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这些景物给 人造成什么 感觉?
《登高》被誉为“杜集七 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 之冠”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 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 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 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 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 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 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感慨万千。“无边”、“不尽”使“萧
萧”“滚滚”更加形象,也让人感受到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露出浓重的沉郁
悲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 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杜甫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对悲苦的正 视和担荷。在他的诗歌里面能够传达 一种感发、激励的生命,那个生命一 定是他最真实的、最纯真的、用自己 的一生去实践的生命。
——叶嘉莹
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 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 呼,唱得越急切,节奏越神秘,最 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 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
——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
诗读到这一层还不够,这首诗留给 我们的印象难道就是悲伤和悲伤吗? 在悲伤之上,我们还读出了什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既然已经年老多病,又无亲朋陪伴,杜甫
为什么还要拖着老迈病躯独自登台呢?
一是为抒怀,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正视与 担当; 二是表明诗人不甘寂寞,不甘沉溺,表 达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三是忠君爱国思想的真情显露。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 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 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而对偶又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 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此时又是 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 五可悲;亲朋亡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悲;孤零零的独自 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登高》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悲”, 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悲意?
永泰元年( 765 ) 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遂 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 秋, 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 766 ) 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 767 ) 公在夔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共18页PPT)
诗的艺术特色
• 1、对偶工稳,音韵和谐。 • 2、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 3、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即深刻、深厚,“郁”是凝重、含 蓄。沉郁是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而非消极 或简单的忧愁。这首诗将诗人漂泊他乡、身体 多病、孤独无依、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悲伤 心情一起倾斜出来。
“顿挫”是指语言的凝练,节奏的铿锵。是 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如何理解尾联中“艰巨”一词?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巨,又有个人的苦难, 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艰巨苦恨繁霜鬓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之恨 以及日见白发增多却壮志难酬之 虑使诗人悲从中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新停
杜 甫 诗 三 首
登高 杜甫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它的“诗眼”是哪个字?
凄凉、悲愁、苦闷、 孤独、沉重、忧郁
诗人在首联和颔联选用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会构成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 、落木、长江
既肃杀凄凉,又雄浑高远。 ——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悟情,抓直接抒情的词句,仔细品味其 中蕴含的复杂感情,并与风景融会,情 景交融,相辅相成。
• 还要知人论世,要结合学过的诗人的其 他作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 景,以最终深入体悟诗人的情感。
本诗的主旨:
•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风 景,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 伤时叹己的情怀。
• 把握意境的特点(用双音节词概括)。
• 颈联和尾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了“悲”的哪些丰富意蕴? (多少层“悲”?)
• 1、对偶工稳,音韵和谐。 • 2、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 3、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即深刻、深厚,“郁”是凝重、含 蓄。沉郁是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而非消极 或简单的忧愁。这首诗将诗人漂泊他乡、身体 多病、孤独无依、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悲伤 心情一起倾斜出来。
“顿挫”是指语言的凝练,节奏的铿锵。是 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如何理解尾联中“艰巨”一词?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巨,又有个人的苦难, 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艰巨苦恨繁霜鬓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之恨 以及日见白发增多却壮志难酬之 虑使诗人悲从中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新停
杜 甫 诗 三 首
登高 杜甫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它的“诗眼”是哪个字?
凄凉、悲愁、苦闷、 孤独、沉重、忧郁
诗人在首联和颔联选用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会构成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 、落木、长江
既肃杀凄凉,又雄浑高远。 ——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悟情,抓直接抒情的词句,仔细品味其 中蕴含的复杂感情,并与风景融会,情 景交融,相辅相成。
• 还要知人论世,要结合学过的诗人的其 他作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 景,以最终深入体悟诗人的情感。
本诗的主旨:
•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风 景,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 伤时叹己的情怀。
• 把握意境的特点(用双音节词概括)。
• 颈联和尾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了“悲”的哪些丰富意蕴? (多少层“悲”?)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5登高 课件 (共26张PPT)
——很、非常。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 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 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4)“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既是 国家也是个人,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境界? 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 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 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登 高
仰观 首联 云天秋风
俯察
写景 颔联 俯察 悲秋作客 颈联 仰观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 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 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 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 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 (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 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 当时飘流在外,同时又有阔大胸襟 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 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 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 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 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 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 中含有八层意思:
诵读感知
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读; 2、听录音,感受名家诵读; 3、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自由诵读。 (思考: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 是什么?)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 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4)“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既是 国家也是个人,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境界? 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 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 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登 高
仰观 首联 云天秋风
俯察
写景 颔联 俯察 悲秋作客 颈联 仰观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 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 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 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 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 (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 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 当时飘流在外,同时又有阔大胸襟 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 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 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 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 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 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 中含有八层意思:
诵读感知
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读; 2、听录音,感受名家诵读; 3、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自由诵读。 (思考: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 是什么?)
《登高》PPT课件
活动四
赏析景物,把握感情
1.《登高》的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迅疾的秋风 哀鸣的猿猴
高远的天空 孤零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回盘旋的水鸟
雄浑高远 肃杀凄凉
2.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有人评价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
这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长江
不尽
滚滚
活动五
赏析表达技巧
1.“沉郁”是杜甫诗歌内容的一个特点,《登高》各联是怎样表现其“沉郁”的特 点的?
答案 《登高》是借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来表现其“沉郁”的特点的。首联写苍茫、 苍凉萧瑟的秋天的气氛,来烘托诗人内心愁苦、悲慨怆然的情怀;颔联用秋江深远 广大的境界、肃杀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内心宏伟悲壮的气魄;颈联通过抒发悲秋的情 绪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之情;尾联叙写“艰难苦恨”来直接表达悲凉的情怀。
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
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
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分析错误,颈联“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 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 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 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极 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顿挫”是杜甫诗歌形式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登高》是怎样表现其“顿挫” 的特点的?
答案 《登高》是借感情表达的跌宕起伏、反复低回,来表现其“顿挫”的特点的。 比如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情感表达得十分丰富:久客 他乡,则备尝艰难,这是第一层;备尝艰难则自然愁多,这是第二层;愁多则促人 衰老,这是第三层;艰难、愁苦更兼衰老则使诗人心灰意冷,潦倒日甚,这是第四 层;穷途潦倒需借酒浇愁,却因病不能喝酒,则更添愁绪,这是第五层。情感表达 上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让诗人的悲抑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 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 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究竟悲从何来?
渚清沙白鸟飞回
孤独苦闷的飞鸟
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 滚”,让作者想到什么?
(联系诗人此时此地此情此境展开联想。)
时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终 年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他55岁, 日薄西山,岁近迟暮。 地点:夔州长江边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 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 胸襟开阔。
杜
甫
语 不
惊 人 死 不 休
杜甫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 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 《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 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 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 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 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 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 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 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 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 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 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 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 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再加上好 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 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 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 增添了新的悲哀。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名句回味
门泊东吴万里船。 1.窗含西岭千秋雪,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春望》 《绝句四首》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 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 《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年长。
--韩愈
闻一多的评价:
杜 甫
四千年文化中 最庄严、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 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 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登高》 杜甫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 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 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 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 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 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 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登高
首联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颔联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 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望岳》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草堂
杜 甫
人称“诗圣”,文为“诗 史”。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 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登高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代之 作”。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请口头讲述这幅景象。
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 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联 鹰击长空 想 鸟鸣山更幽
活力和朝气 悠闲自在
说说颈联对仗工整之处。在朗读时 哪些字应重读?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重读:万、悲、常、百、多、独
宋代罗大经 曾说颈联的 十四个字中 含有八层意 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 对偶又极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