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 浙科版必修3

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浙科版必修3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进行着反复循环的运动,结合图解说明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以及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和能量流动示意图等,增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2.学生通过体会能量流与物质流之间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2018年浙科版生物必修320 第6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2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2018年浙科版生物必修320  第6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2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 成分?
提示:猫头鹰、蛇、青蛙、食虫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如果该系统被 DDT 污染,受危害最大的生物是什么? 提示:猫头鹰。
探讨3:能量金字塔为什么不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提示:生产者能量不会少于植食动物能量,同理植食动物能量不会少于肉 食动物能量,否则就违背了能量传递基本规律。
高度富集 内 ________,导致危害的现象。
②危害:对位于食物链顶位 ____的物种造成灾难性影响。
食物链在生物体中高度富集。 ③实例:DDT(代谢排出的有毒物质)沿______
3.食物网 (1) 概 念 : 在 一 个 生 态 系 统 中 , 许 多 食物链 ______ 彼 此 相 互 交 错 连 接 的 复 杂
取食和______ 被取食关系,不断传 ①概念: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____
递着生产者 ______所固定的能量的单向 ____的营养关系。 ②举例:草→草食昆虫→肉食昆虫→蛙→蛇→猫头鹰 (2)生物放大 ①含义: 某些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 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 在生物体
[归纳拓展]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比较 代谢类型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组成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无机物、有机物、气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 候、能源 (1)绿色植物 量的根本来源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 能合成作用引入生物群 落,为消费者、分解者 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自养型 生物
第一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③特点:营养级的位置越高 ____,归属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____、数量和能量 ____就越 少。
(2)生态金字塔 ①含义: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________。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4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4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浙科版必修3

解析
答案
(2)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1_3_._5__%,从第二个营 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2_0_%。
解析 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 第 第一二个个营营养 养级 级同 同化 化的 的能 能量 量×100%=1151.10×100%≈13.5%; 第二个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0.0×100%=20%。
(2)生产者和消费者中能量的去路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②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分解者中的能量经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散失。
例3 (2017·浙江11月学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核心素养要求
HE XIN SU YANG YAO QIU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并比较初级生产量与次级 生产量。 2.通过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01
新知导学
02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1.初级生产量 是指 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 或所固定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量 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3.生物量 实际上就是 净生产量 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4.次级生产量 依靠动物吃 植物 、吃其他 动物 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 生产出来 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 第二次 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
例1 (2018·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于植物生长繁殖的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 B.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_第一、二节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_第一、二节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生物: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课件(浙科版必修3)

生物: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课件(浙科版必修3)

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异养 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现成 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单位:g/(m2 • a)或J/(m2 • a)
生长 次级生产量 同化的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繁呼吸
初级生产量
摄食 分解
初级生产者
吃剩的 粪便
新陈代谢的类型
同化:又叫合成代谢,是指生物把从外界 环境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 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如光合作用、消化作用。

异化:主要指呼吸作用。
次级生产量 同化的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呼吸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 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度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 量(NP)
热带雨林
2000 g/(m2 • a)
北方针叶林
800 g/(m2 • a)
温带草原 苔原
500 g/(m2 • a) 140 g/(m2 • a)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 因素是 雨量(水)
6CO2+12H2O
2.8×106J 叶绿体
C6H12O6+6O2+6H2O
物质变化:无机物 能量变化:光能
有机物 化学能
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 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 • a)或J/(m2 • a)
GP=NP+R R:植物呼吸消耗量
(呼吸)
绿色植物
同化 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标导航 1.概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初级生产量是指____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____________或所固定的________,叫初级生产量。

2.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________消耗量,叫净初级生产量。

3.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________。

4.次级生产量:靠动物吃________、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的有机物质而____________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________,能量最终都以______的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2.特点:________流动,逐级________。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是在一个______________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____________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________利用。

2.水的全球循环水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之间主要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实现循环。

水循环影响着各类____________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____________送回大气圈。

3.碳的全球循环大气圈中的碳经过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再经过动植物的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____________又回到大气圈。

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圈含碳量的50倍,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水圈的界面上通过____________而互相交换着。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所生成的生物质量或生物化学能量的总数,通常分为初级生产力和总生产力两种。

1.1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由光合作用制造出的化学能量,通常采用光合有效能量(即生物体内实际有效利用的光合作用能量)来衡量,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每年。

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力,其大小受生物群落中植物数量、种类、年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1.2 总生产力总生产力是指在初级生产力之上,加上由异养生物消耗后剩余的部分,通常采用总生物量或总化学能量来衡量。

总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实际生产力的总和,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2. 生物量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生物体重或体积的总和,通常也分为初级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两种。

2.1 初级生物量初级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或原生生物量的总和,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或立方米。

初级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量,其大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

2.2 总生物量总生物量是指初级生物量之上,加上其他生物如动物、真菌等的生物量。

总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终的生物量,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3. 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与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而环境则是影响稳态的最主要因素。

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境中营养成分、水分、气候、光照等因素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生物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维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数。

初级生产力和初级生物量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和生物量,而总生产力和总生物量则综合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高中生物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辅导教案 浙科版

高中生物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辅导教案 浙科版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按其营养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种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等,它们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太阳光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属于异养生物,根据食性不同,消费者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除了供自身生长之外,还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5)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思考:我国的中华蜣螂也能出国到澳大利亚赚美元,它是以什么身份出国的?提示:分解者。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2种类型的食物链: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

(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它和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思考: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水,两三条鱼(虾),底部有珊瑚、沙泥,并生长着水藻,水藻和小鱼都是活的。

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否齐全?(2)该生态球应放在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3)小鱼、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该生态球中有生产者、消费者,泥沙中有分解者,因而生物成分齐全。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6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共24张PPT)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6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共24张PPT)
什么是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概念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利用光能, 把CO2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写出总的化学反应式?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6CO2+12H2O光*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一、初级生产量
1、概念: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在单位 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P106第一段
二、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同化的 吃进的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
即:GP=NP+R
R:植物呼吸消耗量 (呼吸量)
NP:净初级生产量 GP:总初级生产量
(光合-呼吸) (光合总量)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 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 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
因素是 雨量(水)
初级生产量: 海洋55.3 •1012kg•a-1 陆地107.1 •1012kg•a-1
次级生产量: 海洋是陆地得到三倍多
二、次级生产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只能生产出植物性有机 物质,那么动物的肉、蛋、奶、毛皮、血液、 蹄、角以及内脏器官等有机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呢?

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学目标1、叙述生产量和生物量2、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学重、难点1、认知总初级生产量、天量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2、学会分析、排序有关的生物量教学过程: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a)或j/(m2?a)gp=np+rgp:总初级生产量np:天量初级生产量r:植物体温消耗量(无机-体温)生物量积累生长次级生产量积累吃进的收获的可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同化的繁殖呼吸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光合)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或j/m2gp-r=np减少增加维持不变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相同生态系统天量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800g/(m2?a)a)分析探讨:500g/(m2?140g/(m2?a)a)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相同的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800g/(m2?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相同的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带草原相同生态系统天量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温带草原苔原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a)500g/(m2?a)140g/(m2?a)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a)800g/(m2?a)500g/(m2?140g/(m2?a)a)分析探讨: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雨量(水)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资料: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浙科版必修三《生物圈》word教案2

浙科版必修三《生物圈》word教案2

浙科版必修三《生物圈》word教案2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生物圈1.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就是最小的生态系统。

2.范围: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最高可达离地面10000m处或更高,是副生物圈带,主要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最低可达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处。

3.热裂口处生物新陈代谢特点:与地球表面生物全然相同,主要整体表现在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就是地热和硫化氢水解。

4.生物圈是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为人类制造氧气、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和维持其他生物的生存。

生物圈中存在着上千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但是它们的dna、rna、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结构异常相似。

思索:近几年来,天气预报减少了一个指数,这就是以前从没过的,这个指数就是紫外线指数,告诫人们特别注意出门时与否必须防治紫外线的反射。

这就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谁导致的?提示信息:就是由于大气层臭氧层的毁坏,无法抵挡太阳弱紫外线的反射,使强紫外线轻易照射地球,可以引发人类产生炎症。

这就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例如采用氟利昂等物质的空调、冰箱等,引致臭氧层的毁坏。

二、全球人口动态(一)人口动态1.8000年前:地球上人口不到1万人。

2.公元初:地球上人口增长到1.5亿人。

3.17世纪初:地球上人口增长到5亿人。

4.18世纪(1800年):地球上人口增长到9亿人。

5.1900年:地球上人口增长到16亿。

6.1965年:地球上人口增长到35亿。

7.1977年:地球上人口增长到43亿。

8.1987年7月11日:地球上人口快速增长至50亿。

9.1999年10月12日:地球上人口快速增长至60亿。

10.2025年:地球上人口将会增长到83亿。

11.世界人口最终达到110亿才会稳定下来。

(二)人类的解决之道:唯一解决之道就是就是设法减少出生率,努力做到自我掌控。

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共同组成的环绕着地球表面的圈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教学目标
1、描述生产量和生物
2、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有关的生物量
教学过程:
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 •a)或J/(m2•a)
GP=NP+R
GP:总初级生产量
NP:净初级生产量
R:植物呼吸消耗量
(光合-
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 或J/m2
GP-R=NP
增加
减少
不变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
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
北方针
2000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热带雨林
北方针叶林
北方针叶林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带草原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雨量(水)
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资料:
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为什么?
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