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诊断与治疗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儿童发热的诊断及处理培训课件PPT

儿童发热的诊断及处理培训课件PPT

发热原因和儿童发热常见病因
人为什么会发热
人体脑部下视丘体 温调节中枢37
感染---炎症反应--小分子--体温的 定位点上升--体温
上升
太多衣服、包得太 紧、运动、桑拿、 中暑等--炎热环境 ---散热障碍-体温
上升喂奶、饭后、哭闹、 情波动--身体热 量太多-体温上升
发热对人体有益处吗?
✓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退热可能压抑免疫机能 ✓保护性的本能反应,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发热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清除致病菌,促进疾病的恢复
注: A:玻璃水银体温计;
B:电子体温计;
C: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 D:红外线测温仪;
E:化学标点 (相变)测温 (额帖)
测温仪比较
✓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 ✓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
确性。 ✓国内多采用腋下玻璃水银体温计,测温结果准确 ✓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 (2)
≥2月龄,肛温≥39.0℃(口温 38.5℃,腋温 38.2℃),或因 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
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 mg·kg - 1,2 次用药 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6 h。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 量为每次 10 mg·kg - 1,2 次用药的最短间隔 6 ~ 8 h
➢感染性疾病
• 是发热的首位原因 • 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以及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 • 以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儿童尤其注意各类传染病(亚临床的学校结
核感染)
发热的病因(2)
➢非感染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管炎

2024年小儿发烧课件

2024年小儿发烧课件

2024年小儿发烧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基于《儿科护理学》第四章“儿童常见症状的护理”中的第三节“发热”,详细内容涉及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护理评估、物理降温方法、药物治疗及其副作用观察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掌握小儿发热的护理评估、物理降温方法及药物治疗的正确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情况的小儿发热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发热的药物治疗及其副作用观察;不同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小儿发热的护理评估;物理降温的正确操作流程;合理用药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模拟儿童患者模型。

2. 学具:体温计、冷敷包、退热贴、口服退热药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视频展示一名发热儿童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评估和处理。

2. 理论讲解:讲解发热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及护理评估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病例,讲解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的合理选择。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模拟病例制定护理计划。

5. 操作演示:演示物理降温的正确操作流程和口服退热药物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发热的定义、分类及病理生理2. 护理评估要点3. 物理降温方法4. 药物治疗及副作用观察七、作业设计病例:2岁男孩,发热3天,体温波动在38.5℃~39.5℃之间,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可。

答案:护理计划应包括详细的评估、物理降温方法、药物治疗及观察要点。

2. 作业题目:简述小儿发热的合理用药原则。

答案:合理用药原则包括: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剂量,避免过量;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观察和处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儿发热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2讲课文档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2讲课文档
第10页,共45页。Fra bibliotek猩红热
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 冬春发病率高,突然高热,咽痛,扁桃体红肿,1天后颈 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红斑,融合 成片皮疹,间界线不清,颈、肘弯、腋窝、腹股沟部皮肤 皱褶处皮疹线条状分布,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 舌,皮疹48小时达高峰,弥漫性猩红色起病7-8天,皮疹依 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样脱屑,早期白细胞,中性 粒细胞升高,特点:高热,扁桃体肿,全身弥漫性猩红色 皮疹。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第1页,共45页。
(优选)小儿常见发 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
化诊断与治疗
第2页,共45页。
病因分类
感染性:
病毒感染: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肠道病毒感染(手足 口病)
细菌感染:猩红热、败血症
非感染性:
变态-免疫性疾病 药物热
血液病所致皮疹
蚊虫叮咬等
第3页,共45页。
第9页,共45页。
病毒性出血热
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 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以发热、出 血皮疹、休克、少尿、肾衰为主。特征: 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流行性出 血热患者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 眼结膜充血,醉酒貌,皮肤黏膜可见出血 点,瘀斑,登革热患者四肢、颜面腋下软 腭散在瘀点、瘀斑,并可出现红斑,斑丘 疹,风团样疹。
基因组:单链RNA, 16000个核苷酸
包膜有3种结构蛋白 H:血凝素,识别靶细胞受体,促进黏附宿主细胞 M:基质蛋白,与组合病毒成分及病毒繁殖 F:融合蛋白:促进病毒细胞与宿主细胞融合
麻疹病毒受体:CD46,SLAM(信号淋巴激活分子)
麻疹基因结构模式图

关于儿童发热,这些知识家长必须了解

关于儿童发热,这些知识家长必须了解

关于儿童发热,这些知识家长必须了解儿童发热是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研究显示,约有一半的儿童在常规生活中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而在某些特定疾病或情况下,发热的比例更加高达。

因此,儿童发热的普遍性就不言而喻了。

儿童发热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预警,因为它往往与各种疾病和感染相关。

比如说,发热是感染等疾病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

有一些疾病发病的早期就表现为发热,如肺炎、脑膜炎等。

而在一些慢性疾病中,发热也是预示病情恶化的重要指标。

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儿童发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且对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I. 儿童的发热定义及症状(1)儿童发热的体温范围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当体温超过37.5℃时就被认为是发热。

婴幼儿的体温相对要高一些,正常范围为37-38℃。

一般来说,小孩体温每小时平均升高0.2℃,晚上升高0.5℃。

儿童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特别注意。

(2)常见的发热症状除了体温升高以外,儿童发热还会伴随着其他症状。

常见的发热症状包括:头痛、食欲不振、喉咙痛、呕吐、腹泻、咳嗽、流鼻涕等。

有时候儿童还会发生惊厥、皮疹、关节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需要特别关注。

II. 儿童发热的原因和诊断(1)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

儿童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咽喉炎、中耳炎、肺炎、腮腺炎等。

感冒是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

儿童感冒常伴随着流涕、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咽喉炎是儿童发热的另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儿童咽喉炎主要表现为喉咙疼痛、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

中耳炎是由耳部感染引起的,是儿童发热的又一原因。

中耳炎通常伴有耳朵疼痛、流脓等症状。

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常常引起儿童发热。

儿童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等症状。

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导致儿童发生发热、腮腺肿胀等症状。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

3
重复检测时间间隔建议为3天
实验室检查---降钙素原(PCT)在发热患儿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 内行PCT检查较CRP和血常规检查 诊断严重细菌感染价值更大,可 作为预测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
➢ PCT在判断败血症、休克、脑 膜炎方面优于CRP和WBC
2
1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03
纵使大部分出现发热症状的儿童最终被诊断 为轻微的、自愈性的疾病,仍然有部分儿童
是严重疾病引起的发热。
04
临床医生需要通过早期评估,识别出危险患 儿,以便及时开始治疗,降低疾病危害。
诊断过程应注意寻找发热病因
感染 病灶
细菌感染部位:鼻窦、咽部、扁桃体、中耳、淋巴结,皮肤 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需重视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及体征
CRP
1 2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 CRP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 取CRP>临界值2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 取CRP>临界值4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 取CRP>临界值8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目录
背景
相关 定义
诊断 建议
退热 处理
相关定义
一般情况良好
有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体
04
格检查时,未发现包括呼吸、
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
时间和经皮外周血氧饱和度在
内的生命体征异常。
发热
体温升高超出1d中正常体温波 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

儿童发热病的处理与监护

儿童发热病的处理与监护
遗传性发热病的识别与干预
遗传性发热病的特点
这类疾病往往源于基因突变,会导致反复发作的高热,需要提高对症状的警惕。
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及时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与筛查方法
可通过基因检测、症状特征分析等手段识别遗传性发热病,并鉴别其具体类型。
预防干预措施
了解病因,规避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治疗,并给予家属适当的心理辅导。
症状反复
如果孩子的体温反复升高或出现其他反复出现的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出现并发症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后的并发症,如脱水、抽搐或昏迷等,务必立即送医救治。
医院诊疗的流程与方式
1
病历登记
患儿及家属提供个人信息
2
诊断检查
医生进行体检及必要检查
3
诊断判断
医生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确定诊断
4
治疗方案
医生制定适合的治疗措施
就医指南
指导家长何时就医以及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护理技能
培养家长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照顾生病儿童等。
儿童发热的社会支持资源
热线咨询
提供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由专业医护人员解答家长关于儿童发热的疑问。
社区支持
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为家庭提供就近的医疗服务。
健康教育
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向家长普及儿童发热的预防和处理知识。
校准与保养
定期检查和校准体温测量设备,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儿童发热的常见表现及处理
发热的症状
儿童发热常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出汗、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体温测量
测量体温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方法,如腋温、肛温或耳温等,并注意测量时间和技巧。

儿童发热惊厥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发热惊厥的诊断与治疗
但年龄不同,发热的定义有所差异。一般认为肛温 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1℃为高热,
超过41℃为超高热。持续发热2周以上
LOGO
是发热的首位原因,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 病以及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其中,以细菌和病毒引起 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来系统预测发生严重疾 病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皮肤颜色、 活动情况、呼吸状态及有无脱水等表现对发热进行警示 分级评估。同时可根据心率、血压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预示严重疾病的存在可能。
YOUR SITE HERE
临床评估
LOGO
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嗜睡、吸 气性凹陷、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痰鸣音、 湿啰音、肿块>2 cm和面色苍白或前囟饱满。
非感染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血病、淋巴瘤、甲状腺功 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某些致热因素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 失常而引起发热。其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重复评估时间
4h
3h
1h
YOUR SITE HERE
提示严重疾病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LOGO
疾病
伴随发热的症状和体征及相应证据强度与危险度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
脑膜炎
皮疹压之不退色(OR=5.1)并伴病态面容(OR=16.7),紫癜样皮损>2mm(OR=7,OR=37.2),毛细血管充 盈时间≥3s(OR=29.4),颈项强直(OR=6.9)

儿童感冒发烧的病检测与诊断指南

儿童感冒发烧的病检测与诊断指南

儿童感冒发烧的病检测与诊断指南感冒和发烧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准确判断儿童的病情并及时就医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儿童感冒发烧的病检测与诊断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病因分析感冒和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

儿童因为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因此更容易出现感冒和发烧症状。

二、常见症状1.感冒: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等。

2.发烧: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头痛等。

三、病检测与诊断方法1.体温测量:可通过耳温计、额温计或者口腔温度计进行测量。

正常的儿童体温范围在36.5℃至37.5℃之间,超过38.5℃视为发烧。

2.医生诊断:如果儿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急促、咳嗽加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光等,判断感冒和发烧的具体原因。

四、就医建议1.保持休息:儿童感冒发烧期间,应休息充足,避免剧烈活动,有助于恢复健康。

2.适度补充水分:让儿童多喝水,以防脱水。

可以给予温开水、盐水、果汁等饮品,避免给予冰镇或刺激性饮料。

3.药物治疗:儿童感冒发烧期间,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退热药物。

但是,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剂量,切勿过量使用,并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过敏反应。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避免儿童接触烟雾、尘埃等刺激性物质。

5.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用纸巾或肘部遮挡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室内卫生环境,加强儿童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冒和发烧的发生。

总结:儿童感冒发烧虽然常见,但对于家长来说仍然需要重视和正确处理。

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就医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关键。

通过本文所提供的检测与诊断指南,相信您能更好地应对儿童感冒发烧问题,确保孩子尽快康复。

见习报告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见习报告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见习报告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见习报告: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背景介绍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疾病。

儿科医生需要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常见的儿科疾病,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篇报告将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发热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过敏、类风湿性疾病等。

诊断发热的方法主要包括体温测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三、咳嗽儿童常见的咳嗽类型包括感冒引起的咳嗽、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和哮喘引起的咳嗽。

对于儿童咳嗽的初步判断可以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X射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改善环境等措施。

四、腹痛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功能性腹痛等。

在诊断方面,儿科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可能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因。

治疗方法根据疾病不同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整等措施。

五、呕吐与腹泻呕吐和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食物中毒、过敏等。

儿科医生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来确定病因。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液、止吐、抗菌药物等。

六、皮肤病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包括湿疹、疱疹、荨麻疹等。

在诊断方面,医生在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有时候可能需要进行皮肤刮片检查、血液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

七、结语儿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常见疾病时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经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手段。

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儿科医生在实践中需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并加强沟通与团队合作,为儿童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儿发热的诊断及治疗临床病例培训学习ppt

小儿发热的诊断及治疗临床病例培训学习ppt
下,可根据患者的皮肤颜色、活动情况、呼吸状态及有无脱 水等表现对发热进行警示分级评估。同时可根据心率、血 压和毛细(Xi)血管充盈时间预示严重疾病的存在可能。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临床评 估 (Ping)
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嗜睡、吸气性 凹陷、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痰鸣音(Yin)、湿啰音 (Yin)、肿块>2 cm和面色苍白或前囟饱满。
• 鉴于缺乏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的任何国内外研究证据和文献报 道,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注 意事项 (Zhu)
使用退热药物时,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患儿出汗过多导 致虚脱。
发(Fa)热时鼓励患者多喝水。
小婴儿的发热或其他患者体温超过39-40℃时,应及时对 症处理。
• 3个月以下婴儿肛温大于38.5°C时均应认为有感染或严重感染存
在,应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Liao),而不主张先用解热剂。
• 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 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药物降温需注意剂量不要太大, 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
• 易发热惊厥或肛温在39℃以上时,可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物如对乙酰 氨基酚、布洛芬等。
< 6个月的患儿与严重疾病相关的症状主要为嗜睡、活
动减少、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尿量减少和胆汁样呕吐。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临 床评估 (Lin)
发热患儿(Er)的常规评估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毛细血
管充盈时间,当出现不能用发热解释的心率增快、毛细血管充 盈时间≥3s时,提示存在严重疾病的可能,并需监测血压;发热 时出现心率减慢或不齐建议作为严重疾病的预警因素之一。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1. 本文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儿童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已经成为儿科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关于这一课题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病因,然后系统评价了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后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儿科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以优化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保护儿童健康。

2. 文献综述在《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该指南主要针对0至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其应用人群包括儿科医生、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关于发热的定义,文献中指出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5定义为发热。

儿童发热以急性发热为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持续高热可能导致热性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在退热处理方面,文献中提到了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式。

对于药物退热,2016年版的指南指出,当肛温0(口温5,腋温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对于物理降温,减少穿着衣物、保持环境凉爽以及温水擦浴等方法被推荐使用。

文献还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性,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和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对于3个月以下体温38的婴儿,由于其免疫功能不完善和感染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建议发热时立刻就医。

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024年儿童发热医学课件

2024年儿童发热医学课件

2024年儿童发热医学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儿童发热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2. 掌握发热的分类、诊断流程及并发症处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发热病例进行分析和初步治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热病因机制的理解,发热诊断流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发热的分类、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病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儿童发热的严重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a.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b. 发热的病因机制c. 发热的诊断流程d. 发热的治疗原则e. 发热的并发症处理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2. 发热的病因机制3. 发热的诊断流程4. 发热的治疗原则5. 发热的并发症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儿童发热的常见病因;b. 简述发热的诊断流程;病例:3岁男孩,发热3天,体温最高达39.5℃,伴有咳嗽、流涕、乏力等症状。

a. 常见病因: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b. 诊断流程: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c.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注意休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儿童发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发热的病因机制的理解;2. 发热的诊断流程的应用;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结构和逻辑性;5.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

一、发热的病因机制理解1. 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37.5℃~38℃)的生理现象。

2. 发热的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药物性发热等。

儿童发热培训总结

儿童发热培训总结

儿童发热培训总结引言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明有严重的潜在疾病。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儿童发热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本次培训会议特别针对儿童发热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演练。

本文档总结了儿童发热培训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培训内容1. 儿童发热的定义和分类首先,培训对儿童发热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的讲解。

发热被定义为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指口腔体温超过37.5摄氏度。

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发热可以分为急性发热和慢性发热。

急性发热通常持续少于3周,而慢性发热则持续3周或更长。

2. 常见的儿童发热原因接下来,培训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儿童发热原因。

这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反应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儿童发热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等。

3. 儿童发热的临床评估和处理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和处理儿童发热,培训介绍了相关的临床评估方法和处理原则。

一般来说,评估儿童发热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确定发热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4. 儿童发热的药物治疗培训还对儿童发热的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通常用于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和疼痛,包括对扁桃体炎、骨折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抗生素则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导致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5. 儿童发热的预防和家庭护理最后,培训强调了儿童发热的预防和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在预防方面,提醒家长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的清洁。

在家庭护理方面,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室内温度、给儿童适量饮水等。

结束语通过本次儿童发热培训,临床医生们对儿童发热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他们将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和处理儿童发热,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注意:本文档仅为培训总结,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相关指南来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稽留期)产热=散热
上升,出汗(热病 容)
体温下降期 体温>调定点水平,皮肤潮湿(大量 (出汗期) 产热↓<散热↑ 出汗),体温下降
YOUR SITE HERE
发热的热型
LOGO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 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 体温持续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 温波动相差不超
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LOGO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LOGO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 不明原因发热:
50% 20-30% 10-20% 5-10%
感染、膈下脓肿、齿龈脓肿等占了FUO相 当大的比例。不同的感染部位又各有其相 应的特点。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LOGO
胆道感染
❖ 常有阵发性畏寒、发热,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等, 进食(尤其是油腻食物)后易诱发或加剧。
❖ 可发出现黄疸,但并非其必备表现。 ❖ 影像学检查往往提示胆道有炎症、结石。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LOGO
❖厌氧菌败血症
病原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及消化链球 菌。
原发病灶:盆腔、腹腔 为主。 临床特征:有基础病存在,10-40%出现黄疸,
易发生迁徒性病灶及血栓性静脉炎。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是指 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 体温最底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YOUR SITE HERE
发热的热型
LOGO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 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然后下降到 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
4.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 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YOUR SITE HERE
流、传单等;其它:中耳炎、结膜炎、脓毒血症等;神经系统:颅内感染等。
非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血液 系统: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 等;骨骼肌肉系统:骨髓炎、皮肌炎等;其它:重度脱水等。 某些致热因素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 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 其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LOGO
病原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假单胞菌、阴沟肠杆 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
原发病灶:泌尿生殖道、肠道、胆道、腹腔、盆腔。
临床特征:有基础病存在,急起寒战、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状, 早期出现休克。白细胞总数增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细胞 升高。
YOUR SITE HERE
一、发热的诊断
LOGO
➢高热原因未明:发热超过两周,体温超 过38.5℃而未明确致病病因者,少于两 周为急性发热
➢长期低烧:长期低烧超过一个月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
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 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 时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 43℃则很少存活。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LOGO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病原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原发病灶:皮肤软组织、呼吸道、静脉导管等。 临床特征:病前健康,有皮肤软组织化脓病灶,急 起寒战、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状,皮疹及迁徙病灶多 见 。外周血WBC明显升高,N明显升高。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LOGO
1. 全身感染------败血症
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 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 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包括: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 症、厌氧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YOUR SITE HERE
发热时相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相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LOGO
YOUR SITE HERE
发热的时相和热代谢特点
LOGO
分期 特
点 临 床表 现
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定点水平;乏力、肌肉酸痛、 (寒战期) 产热↑>散热↓ 皮肤苍白 、畏
寒或寒战等
高热期 体温=调定点水平.皮肤发红,温度
儿童发热的诊断与治疗
龙岗区妇幼保健院 黄从付
概述
LOGO
小儿正常肛温为36.5-37.5℃, 舌下温度比肛 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37℃。每个人的 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肛 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 超过37.4℃,就可以认为是发热。
但年龄不同,发热的定义有所差异。一般认为 肛温38.5℃以下为低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 40℃为超高热。
LOGO
❖ 真菌败血症
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 原发病灶:肠道、肺部 临床特征:多为院内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疾病晚期
及长期使用激素,广谱抗生素者,临床症状多为原发 疾病表现所掩盖。
YOUR SITE HERE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
LOGO
2.局灶感染 近年发现,局灶性感染如肝内及胆道
YOUR SITE HERE
二、病因
感染性疾病
LOGO
是发热的首位原因,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以及全身性或局
灶性感染。其中,以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呼吸系统:咽炎、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消化系统:轮状病毒肠炎、疱疹性咽峡炎或
口腔炎等;泌尿系统:肾炎、泌尿系感染等;传染病:麻疹、手足口病、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