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药物处置部分) ppt课件
5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剂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
厥发生。 不能从退热剂的退热效果来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6
2岁以下(最小为1个月婴儿)患儿短期用药(3d) 对乙酰氨基酚12mg/kg,布洛芬5—10mg/kg,消化 道出血的危险约为17/10万。患儿低血容量下用布 洛芬退热增加肾功能损坏机会,发生水痘时使用 布洛芬,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3
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 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特别是用药后4—6h, 但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下降的速度在服药后 0.5h比布洛芬更明显。
4
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是否使用退热剂:没有RCT研 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新生儿止痛的RCT研究表明:75 例新生儿,研究期间(3d)未发现不良反应。布 洛芬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RCT研究 和系统评价,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12
鉴于缺乏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的任何国内外研 究证据和文献报道,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
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13
物理降温
急性发热时推荐选用温热擦身和(或)减少衣物等物理降
温方法。 冰水灌肠造成患儿寒战、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常有较严 重的不适感,不推荐使用冰水灌肠退热,除非临床出现超 高热。 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及退热剂,可作为辅助退热方法,物 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时,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退热 剂,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同时联合温热擦身的物理降温 方法。
7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超剂量有关,超剂量 一般指6y以下儿童单次剂量超过200mg/kg或 150mg/kg.d超过2d, 100mg/kg.d,超过3d,
超剂量、脱水和营养不良情况下肝功能损害风险 增加,可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精选文档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CICU 魏丹
本课件根据2019年发表的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 理指南(标准版)》结合心外科术后实际工作 制定
教学目标
1、发热的定义与体温测量标准 2、发热对心脏术后的影响 3、临床发热的评估 4、发热的处理
3、高热不退时,是否可以联合应用退热剂? 方法一:对于严重高热的患儿应用布洛芬 10mg/kg, 4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与单用布洛芬退热 效果强 方法二: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每4小时一次,交替 使用退热效果比单组药好。
4、如何评价阿司匹林在儿童发热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退热效果与其他退热剂相当,但不良反应 较大,可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的危险,同时还可影 响血小板功能。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 儿童中应用。
5、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6、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7、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1、儿童高热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单次剂量的 退热效果有无差异? 多中心RCT研究显示,单次剂量布洛芬的退热作 用强,降温维持时间长。 2、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良反应及主要影响因素: 儿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耐受性相近,不良反 应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和呕吐, 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映与年龄无关;对乙酰氨 基酚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使用可引起肝炎; 布洛芬不良反映无量效关系。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王艺【摘要】编者按:由本刊编辑部主持制定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发表于本刊2008年第3卷第6期,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指南中的证据,本刊特别邀请指南中“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发热临床评估”部分的通讯作者王艺教授,“急性发热退热处理”部分的通讯作者万朝敏教授,撰写了“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本刊将从2009年第1期起连续3期全文刊载,以飧读者。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09(004)001【总页数】5页(P60-64)【作者】王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正文语种】中文1 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1.1 发热正常体温在1天中有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不同体温测量方法(部位和工具)而有所不同。
在研究文献中,有几种不同的发热定义,本文采用的发热定义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1]。
目前大多采用直肠温度≥ 38 ℃定义为发热。
高热临界值大多设定为39℃或39.5℃,有的甚至采用40℃。
对于0~3个月的婴儿正常直肠温度为(37.5±0.3)℃,直肠温度高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38.1℃)则为发热[2],对大龄儿童而言,正常直肠温度为37.5℃[3]。
1.2 体温测量儿童体温测量可通过不同部位、应用不同温度计进行测量。
体温测量部位:口腔、直肠、腋下、额部和耳道。
体温测量仪器:玻璃水银体温计(图1A)、电子体温计(图1B)、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图1C)、红外线测温仪(图1D)和化学标点(相变)[chemical dot(phase-change)]测温额贴(图1E)。
玻璃水银体温计为传统的测量体温工具,但因其易断裂并发生水银泄漏[4],现已不主张应用于婴幼儿[4]。
国外仅作为发热诊断对照性研究的金标准,国内目前大多采用此方法测量体温。
儿童急性发热的评估及退热处理
皮肤颜色
皮肤、嘴唇、舌头颜 苍白(家长主诉) 色正常
苍白/花纹/苍灰/紫绀
活动
反应正常/清醒/正常 对周围无正常反应/长刺激方能清 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容/各种刺激
哭声或微笑
醒,动作减少/无微笑
不能唤醒/虚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吵
呼吸
无明显气促
脱水 其他
嘴唇皮肤/眼睛粘膜 湿润
建议选择实 血、尿常规及CRP 验室检查
< 5*10^9/L或> 15-17.1*10^9/L
中性粒细 9.6~10.6*10^9/L 胞
20-76% 50-71%
特异度 58-100% 76-83%
RR 1.5-5.56 1.5-6.4
第九页,共三十六页。
第十页,共三十六页。
儿童常用的退热剂及推荐剂量 • 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布洛芬、对乙酰氨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儿童急性发热病因判别具有重要意义
• ≤1周的发热为急性发热 • 急性发热的诊断、评估、处理与儿童疾病
的治愈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 5岁以下儿童发热病因判别具有重要意义 • 在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列儿童主要死亡
原因的第五位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可能伴重症细菌感染
• 绝大多数伴有重症细菌感染的不明原因发 热患儿,一般状况差,然而,一般状况较 好的患儿也有出现危及生命的重症细菌感 染〔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 单纯疱疹脑炎
皮疹压之不褪色并伴病态面容,紫癜样皮损>2mm,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颈 项强直
颈项强直,<6个月婴儿:55%出现前囟隆起,意识改变。惊厥持续状态,17%以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起病,~12个月婴儿:25%缺少颈项强直,前囟隆起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 但大多数医学研究 采用肛温≥3 8 ħ为发热, 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 ≥3 8 ħ 或腋温≥3 7 . 5 ħ定义为发热。
2 ] 3 . 2 ㊀急性发热 [ ㊀发热时间≤7d 。 2 4 ] 3 . 3 ㊀病因不明发热 [ ㊀ 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1 ]
㊀如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能造成死亡或残
疾的发热性疾病, 包括: 脓毒症、 菌血症、 细菌性脑膜炎、 肺 炎( 各种病原体感染) 、 泌尿系统感染、 胃肠炎、 皮肤软组织 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关节炎、 中耳炎, 疱疹病毒感染、 病毒 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和川崎病。 3 . 7 ㊀ 严重细菌感染
[ 1 4 ] 源为水银体温计破碎占 7 8 2 %( 3 12 4 8 / 3 99 2 9 ) ; 新西
显示, 电
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低
n = 24 9 9 ) 结果显示, <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发热 ( 时间≥2d 与发热时间 < 2d 相比, 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 加2 3倍( O R= 2 3 0 , 9 5 %C I : 1 5 6 3 3 3 ) 。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婴幼儿, 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 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2 D )
[ 1 0 1 2 ] [ 1 0 ]
C h i nJE v i dB a s e dP e d i a t r ㊀A p r i l 2 0 1 6 , V o l 1 1 , N o2
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 2 2 ħ( 9 5 %C I : 义, 但汇总的平均耳温比平均肛温低 0 - 0 4 4 1 3 0 ħ) , 其中红外线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耳温比 2 1 ħ( 9 5 %C I : 玻璃 水 银 体 温 计 测 得 的 平 均 肛 温 低 0 - 0 4 4 1 2 7 ħ) , 比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低 0 2 4 ħ( 9 5 %C I : - 0 4 6 1 3 4 ħ) 。 问题 2 ㊀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是否与严 重疾病有相关性 1月龄至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 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2 D )
中国发热指南2016版内容
中国发热指南2016版内容《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发表于2016年4月。
池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汪浩文下面摘录一些家长们关心的内容。
1、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2、急性发热:发热时间≤7天的发热。
3、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1篇对135例2月龄至2岁儿童进行477例次体温测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肛温电子体温计比水银体温计高0.2℃。
4篇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腋温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相差约0.01℃。
1篇纳入663例新生儿体温测量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腋温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相差0.01℃。
所以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不要纠结于那点差异了,孩子的精神状态比精确的体温数值更重要。
)4、体温高低不一定能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火爸:还是那句话,孩子的精神状态比体温数值更重要。
人体有体温调控机制,不会让体温无限上升,一般会控制在41℃以内。
而41℃以下的发热不会对大脑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
)5、3岁内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天的,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
对1岁及以内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推荐常规行尿常规检查。
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因为新生儿感染局限能力差,颅内感染病死率、致残率高。
7、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阳性时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火爸:一般听医生的就行,需要做的话医生会要求的。
)8、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酒精)擦浴方法退热。
中国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1500字
中国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1500字儿童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而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则更加具有挑战性。
循证指南可以为医生提供依据科学证据的指导,减少主观判断的干预,提高临床决策的质量。
以下是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的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的简化版:问题1:哪些儿童应该接受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的诊断?答案:0-5岁的儿童,出现急性发热,并且经常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应该接受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
这个过程应该尽可能早地进行,以防止延误诊断和治疗。
问题2:应该如何评估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答案:在评估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时,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评估发热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此外,应该根据临床判断儿童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评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意识状态等指标。
问题3:应该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来评估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答案:对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应该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来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肺炎支原体和冷球蛋白等病原体检测、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等。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酌情添加其他检查。
问题4:对于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应该进行哪些治疗措施?答案:对于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临床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措施。
包括物理降温、给予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支持、控制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
同时,应该注重观察疾病的进展和儿童的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问题5: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的随访应该如何进行?答案: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应该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评估疾病的进展和儿童的反应。
随访应该包括复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观察病情的改善或恶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随访期间出现的任何新的症状或体征,应该及时处理。
2019年儿童发热的规范化处置
新生儿 状态好
细菌性脑膜炎汇总发生 3.9
0.6
率(%)
1-3月 状态不好或实验 室阳性
16.1
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
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 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急性发热儿童(1D)
因为: 1)PCT较CRP和WBC检测费用高 2)CRP和WBC作为常规筛查已能查出部分严重细菌感染患儿 3)除非医生在早期高度怀疑严重细菌感染,否则不作为早期的常规 筛查。
PCT CRP WBC 中性粒细胞
AUC 0.97(95% CI :0.94-0.99) 0.76 (95% CI: 0.70–0.81) 0.54 (95% CI: 0.47–0.60) 0.67 (95% CI: 0.61–0.72)
体温测量:
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
推荐测量工具:电子体温计 推荐测量部位:腋温(比较准确)
水银体温计 肛温(金标准)
Yalçın SS, 2010,56(1):53-59; Schreiber S,2013, 29(2): 197-199.
体温测量:
新生儿 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2C) 平均差异0.08℃
在检查时应注意发热持续的时间,时间短,可能是假阴 性。
Bressan S,2010, 29(3): 227-232
急性发热儿童外周血WBC(中性粒 细胞)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临床意义
小于3岁的发热儿童 WBC<临界值15X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 计数<临界值10x109/L 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1B)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_标准版_
#标准指南#文章编号:1673-5501(2008)06-0449-09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王 艺1 万朝敏2共同第一作者单位 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201102;2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成都,610041通讯作者 王艺,E-m ai:l yi w ang @sh m u ;万朝敏,E-m ai:l w c m0220@s i na .co m1 指南的制定过程1.1 计划目标人群 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肛门测温\38e ,发热时间[1周)。
1.2 计划应用人群 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1.3 制定原则 确定具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和循证医学研究背景的专家作为主要制定人员,参照国际儿童发热的相关指南及规范,制定过程中广泛征询了儿科临床医生、护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意见。
对指南中重要或不确定的临床问题,文献检索难以找到证据或证据无法纳入本指南的,通过德菲尔调查量表对需要回答的问题取得多数人意见。
德菲尔调查量表发放范围包括:三级甲等医院不同专业的儿科专家和护士长,三级甲等以下医院的儿科医生和护士(均具有3年以上儿科临床工作经验),三级甲等医院的药剂师。
发放基数人群100位,实际回收调查问卷86份。
共设11个问题,其中8个问题为是、否选择,以多数人意见为Ô级证据;3个问题为多项选择,以简易多数取得2个选择问题进行第2次调查,以多数人意见为Ô级证据。
1.4 制定单位 受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儿科学分会委托,由5中国循证儿科杂志6编辑部组织实施。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监制。
本指南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 i C TR-GP-00000001号。
1.5 制定人员 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万朝敏教授主要制定,部分儿科专家、医生、儿科护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
1.6 指南制定方法与过程1.6.1 文献检索 本指南引用的证据均来自英文和中文有关儿童发热诊断及退热治疗的研究文献[1,2]。
中国0至5岁儿童不明急性发热处理指南
中国0-5岁儿童不明急性发热处理指南长安医院儿科曹军一、体温测量:建议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国外不主张用玻璃水银体温计。
二、发热评估:1.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不作为严重疾病危险因素。
但当<3月婴儿体温≥38℃或3-6月婴儿体温≥39℃即作为严重细菌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2.常规需测量记录T、HR、R、CRT(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估SIRS。
CRT≥3s,需监测血压。
<3月发热根据病情给予三大常规、培养、胸片、CSF检查。
3.降钙素原(PCT)是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优于CRP和WBC计数,临界值为2Mg/L-1三、发热处理1.3月以上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
3个月以下建议物理降温。
2.最常用退热剂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病程<4天,对乙酰氨基酚比布洛芬退热快,但布洛芬作用强而持久。
安乃近与布洛芬退热及持续时间相近,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美国已不使用。
阿司匹林与它们效果相当,因增加Rege综合征风险,不推荐为退热用,仅作为风湿热、川崎病首选。
尼美舒利效果与之相当,不良反应有低体温、肠出血、肝酶升高,作为退热剂还需进一步研究。
3.避免同时服用多种退热药,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每4小时交替应用,不超过3天。
4.高热时推荐联合应用退热剂与温水擦身;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不推荐使用冰水灌肠。
5.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
6.腰穿:<3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者,WBC<5x109/L或>15x109/L,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前做。
抗炎免疫药一、非甾体抗炎免疫药NSAIDs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前列腺素(PGs)由环氧酶调节控制,生理性PG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正常组织细胞生理活动所必需的。
炎症反应对PG大量产生,作为主要炎症介质可扩张血管、促进炎性渗出,增强痛觉阈产生红肿热痛表现。
NSAIDs可抑制环氧酶COX活性,干扰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止其合成前列腺素,产生抗炎、镇痛作用,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减少使外周血管扩张,散热加强,而不抑制产热,不降低正常体温。
《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王琳;宋红梅
【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13)3
【摘要】鉴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较成人更具复杂性,202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联合指南方法学专家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制定了我国首部《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
该指南是对2011年我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的延续,依据循证实践,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指南回答了12个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临床问题,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和参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及管理的专业人员提供指导,规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诊断、合理用药及长期管理。
本研究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促进指南的临床应用。
【总页数】9页(P412-420)
【作者】王琳;宋红梅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R593.2
【相关文献】
1.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部分解读
2.2010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3.接轨
国际指南、彰显中国特色——《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解读4.《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9年版)》解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从指南到实践5.康芝药业儿童健康促进系列讲座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四、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6、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7、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8、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虑、疼痛、体温)影响。文献检索中未发现<5 岁正常儿童心率的正常值,但发现体温升高 1℃,心率增加9.6次/分。
二、常见生理学指标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CRT延长≥3秒与脱 水、液体补充有关。
血压:普遍认为低血压为严重疾病的一个危 险因素。
三、发热程度、持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
血症时体温≥39 ℃时间亦较短 。
与儿童发热相关的常见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评估
<3个月发热婴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与实 验室检查
这种情况一律转诊
>3个月发热婴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与实 验室检查
1、外周血WBC:WBC临界阈值为< 5*109/L或>15-17.1*109/L.
2、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NC在区别细 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其临界阈 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
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相关症状体征:嗜睡、 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 60次/分、鼻翼扇动、 痰鸣、湿罗音、肿块> 2cm、面色苍白、一般情 况差或前囟饱满。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及诊断建议
二、常见生理学指标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
心率:心率是反映基本生命状况的重要指标,常 用于严重疾病评估,特备是在脓毒症休克循环功 能障碍是,但心率受多种因素(年龄、活动、焦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_标准版_
作者单位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成都,610041; 2《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 上海,201102 通讯作者 万朝敏,E-mail: wcm0220@ sina. com; 张崇凡,E-mail: xt211311@ aliyun. com
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 低约 0. 2℃ ( 1C) ,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 测得儿童肛温低约 0. 5℃ ( 2D)
推荐说 明: 纳 入 < 6 岁 儿 童 的 3 篇 横 断 面 研 究 文 献[10 的 ~ 12] Meta 分析( n = 904) 结果显示,电子体温计测得 的平均腋 温 比 水 银 体 温 计 测 得 的 平 均 肛 温 低 约 0. 23℃ ( 95% CI: - 0. 27 ~ - 0. 19℃ ) ; 其中 1 篇 663 例新生儿[胎 龄( 36 ± 3. 6) 周,日龄( 11 ± 7. 4) d]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 献 [10]显示,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腋温比水银体温计测 得的平均肛温低约 0. 22℃ ( 95% CI: - 0. 26 ~ - 0. 18℃ ) 。 1 篇 81 例 < 2 岁儿童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献[13]显示,电 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低 约 0. 47℃ ( 95% CI: - 0. 57 ~ - 0. 37℃ ) 。
问题 3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持续时间是否与 严重疾病相关
< 3 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 d 泌尿系 统感染的风险较高( 1C)
推荐说明: 基于 3 篇病例对照研究[22 ~ 24]的 Meta 分析 ( n = 2 499) 结果显示,< 3 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 时间≥2 d 与发热时间 < 2 d 相比,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 加 2. 3 倍( OR = 2. 30,95% CI: 1. 56 ~ 3. 33) 。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2. 2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 CRT) 有 5 项关于 CRT阳性预
测值的研究 ( Ⅱ) ,包括 3 项前瞻性研究 [ 18~20 ] , 1 项回顾性 研究 [ 21 ]和 1 项与脱水有关的症状 、 体征和 CRT的系统综 述 ( Ⅱa ) [ 22 ] (表 2 ) ,提示 CRT延长 ( ≥3 s) 与 5%脱水 、 液 体补充和住院时间等有关 ( P 均 < 0. 05 ) 。
6 个月 的 婴 儿 与 严 重 疾 病 相 关 的 症 状 主 要 包 括 : 嗜 睡 ( RR = 7. 6 ) 4. 4)
[1 ] [1 ]
者单独使用不可靠 ,但若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 ,则能使危重 患儿的 检 出 率 增 加 , YOS 的 敏 感 度 由 86% 增 至 89% ~
93% ,阴性预测值由 85% ~ 97%增至 96% ~ 98%
0. 9%
[ 57 ]
2. 3 血压 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支持血压为预示严重疾
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普遍认为低血压为严重疾病的一个 危险因素 。 建议 : 医务人员需测量并记录体温 、 心率 、 呼吸频率和 C R T, 作为发热儿童的常规评估指标 ( Ⅱa, Ⅱb ) 发热儿童心率的增快可能提示严重疾病 , 特别是脓毒症 休克 ( Ⅱa)
究 [ 27, 32 ]发现脓毒症时体温 ≥39 ℃ 时间亦可较短 ,发生脓毒 血症的 RR = 1. 5 ~4. 6, 阴性预测值在 4% ~10% 。 建议 : 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 Ⅱb )
3. 3 与儿童发热相关的常见危重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
敏感度 ( 95% C I) 0. 60 ( 0. 29 ~0. 91) 0. 58 ( 0. 40 ~0. 75) 0. 43 ( 0. 31 ~0. 55) 0. 75 ( 0. 62 ~0. 88) 0. 86 ( 0. 80 ~0. 92) 0. 63 ( 0. 42 ~0. 84) 0. 52 ( 0. 44 ~0. 60) 0. 49 ( 0. 37 ~0. 60) 0. 80 ( 0. 57 ~1. 04) 0. 10 ~0. 11 特异度 ( 95% C I) 0. 85 ( 0. 72 ~0. 98) 0. 76 ( 0. 59 ~0. 93) 0. 79 ( 0. 72 ~0. 86) 0. 52 ( 0. 22 ~0. 81) 0. 44 ( 0. 13 ~0. 74) 0. 68 ( 0. 43 ~0. 94) 0. 58 ( 0. 33 ~0. 82) 0. 54 ( 0. 22 ~0. 87) 0. 45 ( - 0. 1 ~1. 02) 0. 93 ~1. 00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王艺;万朝敏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8(3)6
【摘要】1指南的制定过程1.1计划目标人群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肛门测温≥38%,发热时间≤1周)。
1.2计划应用人群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1.3制定原则确定具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和循证医学研究背景的专
家作为主要制定人员,参照国际儿童发热的相关指南及规范,制定过程中广泛征询了儿科临床医生、护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意见。
对指南中重要或不确定的临床问题,【总页数】9页(P449-457)
【作者】王艺;万朝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
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0.597
【相关文献】
1.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 罗双红;谭珊;苗瑞雪;万朝敏;张崇凡;舒敏;温杨;丁俊杰;龚宗容;张萍;高珊;郭琴;朱渝
2.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J], 王艺
3.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J], 王艺
4.康芝药业儿童健康促进系列讲座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J], 王艺
5.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J], 王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南推荐意见 发热为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诊与
住院原因卜J。≤l周的发热为急性发热。对5岁以下儿童 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 与病死率。在中国,尚缺乏完整的与儿童发热相关的临床 流行病学资料。所以临床医生对儿童发热病因的早期判断 仍有一定困难¨J,临床诊断性检查的选择及退热处理等方 面存在差异,需要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
Ic
Meta分析、多个RCT研究的系统回顾或存在高风险偏倚的RCT研究
Ⅱa
高质量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的系统回顾;高质垦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混杂、偏倚或样本量小,随机性高
Ⅱb
设计良好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混杂、偏倚或样本量小,随机性中等
II C
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混杂、偏倚或样本量小,非随机
一
无分析性研究(例如病例报道、系列病倒)
测温方法不可靠,不建议采用m瑚1(II a,Ⅱb)。 2.1.4发热程度不能以发热程度预测发热病因及疾病 严重程度‘鲳埘3(II a)。但当<3个月的患儿体温≥38℃、 ~6个月婴儿体温≥39。C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细菌感 染"叫(Ⅱb)。 2.1.5发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 病的危险因素。眠65朋川川(II b)。 2.1.6腋温与肛温腋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lt驯 (Ⅱ),耳温与肛温相差0.74~1.34%【l叫(I b),前额化学 测温与肛温相差1.2℃【7刈(Ⅲ)。 2.2临床评估对5岁以下儿童急性发热的临床诊断,应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辅助检查.对疾病 进行早期评估和预警。根据研究证据,本指南中所指的严 重疾病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单纯疱疹脑炎、肺 炎、尿路感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川崎病。
·449·
·标准指南·
文章编号:1673-,5501(206a)06-0449-09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 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王艺1万朝敏2
1 指南的制定过程 1.1 计划目标人群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 (肛门测温≥38℃,发热时间≤l周)。 1.2计划应用人群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1.3制定原则 确定具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和循证医学 研究背景的专家作为主要制定人员,参照国际儿童发热的 相关指南及规范,制定过程中广泛征询T.IL科临床医生、护 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意见。
随着对儿童发热的认识、评估及即刻处理相关研究和 证据的不断出现,本指南拟通过制定以临床研究证据为基 础的儿童急性发热诊断治疗指南,有助于早期有效判断发 热儿童是否有潜在的、患严重发热性疾病的可能,并就发热 的病因诊断、诊断性检查选择和发热处理提出建议∞““。 2.1发热及体温测量 2.1.1 发热是指体温(通常采用肛门测温法)升高超出 l 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肛门测温≥38℃。建议本指 南适用于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Ⅳ)。建议儿 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儿科护理人员使用(IV)。 2.1.2水银测温计及电子测温计测定口腔、肛门体温最 经济有效u“”3(Ⅱ)。但水银测温计易断裂,发生水银泄 漏¨81,用于婴幼儿时应慎重。 2.1.3腋下电子温度计新生儿可采用腋下电子温度计 测体温¨9.驯(II a);1个月至5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 温、化学标点测温或红外线测温¨轧17二“圳(Ⅲ);前额化学
鬟鼻翼扇动
;哭吣
《
}呻吟
I
霭氧饱和度≤95%,闻及湿l罗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脱水 } 脱嘴槲眦和尿量减少蛸艋篓≥P僦弱
{
其他
l
建议选择实验
室检查
陋
}
重复评估时间
霭
≯呕吐
《
≤(特别l岁以内)、x线胸片(体温>39。C+:腰椎穿刺和x线胸片、水电解质确
《血wBc>20 x109·L一’
}血气分析
l
表4提示严重疾病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苍白或肢端发绀 皮肤和眼睛正常,嘴唇稍千
苍白或发绀、皮肤发灰或有瘀斑 皮肤干燥,黏膜干燥,眼睛凹陷
微笑或警觉 微笑或<2个月的儿童有警觉 性(YOS)
刺激后微笑或变得警觉 刺激后微笑或<2个月的儿童刺激 后,变得警觉(YOS)
无笑容、淡漠、躁动,对刺激反应弱 无笑容、淡漠、躁动或<2个月的儿童 无警觉(YOS)
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万朝敏教授主要制定,部分儿科专家、医 生、儿科护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 1.6指南制定方法与过程 1.6.1文献检索本指南引用的证据均来自英文和中文 有关儿童发热诊断及退热治疗的研究文献㈠引。检索: OVID数据库;Medline(1966年1月至2008年8月); EMBASE(1980年1月至2008年8月);Cochrane数据库 (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SunS文献数据库(1997 年1月至2008年8月)。
颈项强直,<6个月婴儿:55%出现前囟隆起,意识改变。惊厥持续状态,17%以热性惊厥持续状 态起病,一12个月婴儿:25%缺少颈项强直。前肉隆起
眇%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61%有惊厥部分性发作,52%有意识改变 气促(RR=7.73):0—5个月:呼吸频率>60·min~,一12个月:呼吸频率>50·min~,>12 个月:呼吸频率>40·min-。,吸气性凹陷(RR=8.38)、湿哕音(RR=4.38)、鼻翼扇动(<12个 月:OR=2.2)、发绀(RR=4.38)、血氧饱和度≤95%(RR:3.5)
2007年4月1日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在上 海召开第1次工作会议,确定“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 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简称指南)制定的目的、内容、 方法、分工和工作时间表。
表1证据评价等级
Ia
高质量的Meta分析、多个RCT研究的系统四顾或存在低风险偏倚的RCT研究
Ib
设计良好的Meta分析、多个RCT研究的系统【u1顾或存在低风险偏倚的RCT研究
2008年5月29—31日 在上海、广州和北京三地,由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主办 的“儿科指南中国行”电视电话会议,宣讲“指南(标准版讨 论稿)”,征询与会代表意见。
2008年7月5日在上海召开第4次工作会议,再次 检索文献,形成“指南(标准版初稿)”。
2008年7月15日至8月15日进行德菲尔调查量表 第1次调查并回收,统计结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5-”,9’·941 1Ia
脑膜炎[95。钾】II 单纯疱疹脑炎【孵]Ⅲ 肺炎【鲫。104 J ga
尿路感染[105】Ⅱ 肠炎[1∞】Ⅱb,Ⅲ 化脓性关节炎[1∞】Ⅱa,Ⅲ 川崎病‘肼·旧】
皮疹压之不褪色(OR=5.1)并伴病态面容(OR=16.7),紫癜样皮损>2 mm(OR=7,0R= 37.2),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OR=29.4),颈项强直(OR=6.9)
本指南文献检索未纳入包括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 制剂研究的相关文献。 1.6.2文献评阅 由2位评价者对纳入的2 412篇文献 阅读标题和摘要,对确定入选的652篇文献阅读全文,并按 证据等级评价原则(表1)对文献进行等级评价,确定最终 入选134篇文献,当2位评价者意见不同时,征询第3位评 价者讨论后确定文献等级。 1.6.3证据评价等级见表1【3J。 1.6.4制定过程
2007年8月15日在上海召开第2次工作会议,商讨 文献检索中的问题等,讨论指南的写作格式,先编写“指南 (解读版)”,再编写标准版和简化版。
2007年9月17日 召开第3次工作会议(电话会 议),讨论“指南(解读版初稿)”。
2007年12月22—23日 在“2007-中国儿科中青年学 者论坛”会议期间,征询与会专家意见,再次检索文献,形 成“第2稿指南解读版”。
注:https://www.esignout.com/VIPeds/clinical/pathways/Neonatal%20Fever%20Management.doe 表中黑色字体为YIO¥评分内容,黑色字体加红色字体为YOS评分内容
症状与体征 皮肤颜色 活动
表3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
万方数据
虫垦缰堡』L型盘查至鲤璺至!!旦蔓璺堂蔓鱼塑 表2耶鲁婴儿观察评分(YiOS)
哭声 刺激反应 状态 皮肤颜色 脱水 反应(说,笑)
正常哭声或不哭
抽泣或哭泣
虚弱或呻吟或哭声尖
哭声停止或不哭 清醒或刺激后立即清醒
哭声时断时续 持续刺激后睁眼
持续哭吵或无反应 刺激无反应
颜色正常 正常皮肤,眼睛和黏膜湿润
酽”一”i芒南F一…1鼍
黄色预警(危险因素)≯黔一”…镫色警戒f中毒症状)—5””习
疲肤、嘴唇和舌颜色iE常 蓬苍白(家长主诉)
!苍白、花纹、苍灰和发绀
i
|反应正常、清醒、正常哭声i对周围环境无正常反应、长刺激方能清醒、F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容、各种!
}
呼吸
;
l
l
雾冀揣篡嚣鸳譬州n一’淫淼幽。i 蓍
对指南中重要或不确定的临床问题,文献检索难以找 到证据或证据无法纳入本指南的,通过德菲尔调查量表对 需要回答的问题取得多数人意见。德菲尔调查量表发放范 围包括:三级甲等医院不同专业的儿科专家和护士长,三级 甲等以下医院的儿科医生和护士(均具有3年以上儿科临 床工作经验),三级甲等医院的药剂师。发放基数人群100 位,实际回收调查问卷86份。共设11个问题,其中8个问 题为是、否选择,以多数人意见为Ⅳ级证据;3个问题为多 项选择,以简易多数取得2个选择问题进行第2次调查,以 多数人意见为Ⅳ级证据。 1.4制定单位受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儿科学 分会委托,由《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实施。中国 循证医学中心和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监制。本指南已在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GP-00000001 号。 1.5制定人员 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