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可能性教案范文8篇

可能性教案范文8篇

可能性教案可能性教案范文8篇可能性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P107—109教学目的: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

(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6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学生讨论完成教学反思:可能性教案篇2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性发生的结果。

教学关键: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具准备:课件、硬币、珠子、彩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呢,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1、明天是不是星期四?生:是。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探索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分辨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用文字和符号表示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理解。

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1. 探索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概率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骰子、硬币、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5分钟)(1)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2)掷骰子: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

(3)抽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出现的可能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抛两枚硬币,求两枚硬币同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

(2)掷两枚骰子,求两个数字相加等于7的可能性。

(3)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求是红桃的可能性。

4. 小组讨论(5分钟)(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六、板书设计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 概率的基本概念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抛硬币5次,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计算可能性。

(2)掷骰子6次,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计算可能性。

(3)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5张,记录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的数量,计算可能性。

2. 答案:(1)可能性约为1/2。

(2)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约为1/6。

(3)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的可能性分别为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章《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摸球、掷骰子等实验,感受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举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摸球箱子、骰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个摸球箱子和一个骰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摸球箱子,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有哪些颜色的球?(2)学生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教师提问:你们摸到的球颜色确定吗?为什么?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骰子,让学生说一说:掷骰子时,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2)学生掷骰子,记录结果,讨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89页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4. 小组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是确定的?哪些事件是不确定的?(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定:一定不确定:可能、不可能2.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本第89页练习题2、3、4。

2. 答案:(1)2、3、4、5、6(2)1、2、3、4、5、6(3)1、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描述可能性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单元备课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

《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能识别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难点: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我有一个好朋友,有时来,有时不来。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答案:可能是明天)二、新知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摸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情的结果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2. 分析讨论后,教师总结:有些事情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叫做“一定”,比如每天太阳升起;有些事情的结果是不能预知的,叫做“可能”,比如明天会下雨;有些事情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叫做“不可能”,比如鱼儿可以在陆地上行走。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抛硬币游戏,让他们预测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并记录结果。

2. 提供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这些事情是“可能”、“一定”还是“不可能”。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找出至少5个“可能”、“一定”、“不可能”的例子。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并能初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可能”的理解和判断还有些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5篇

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5篇

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5篇可能性教案(一):可能性教案一、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以前进行的一种猜测活动。

教学资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页――105页例1、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由整理]2、初步能用必须、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潜力。

教学重点:透过活动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辨析必须、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学具准备:球12个、箱子、骰子若干、电视、DVD、教学光盘、奖品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情感交流这天同学们是第一次来这么大的阶梯教室上课,还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齐学习。

我想同学们的情绪可能有点紧张。

必须是不紧张吗?猜教师的情绪。

必须是紧张?还是可能紧张?还是不可能紧张?我有点紧张。

需要同学们给我加油。

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1、玩摸棋子游戏。

出示一个盒子,一袋白棋子。

老师把一袋6个白棋子放到盒子里,让学生猜想,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结果会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请学生上来验证,实际摸棋子。

请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摸出来的必须是白棋子。

(板书必须)小结:盒子里全部是白棋子,所以摸出的必须是白棋子。

2、之后问,从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出黄棋子吗?为什么?请学生上来验证。

小结:盒子里全部是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黄球。

(板书不可能)3、取出一袋6个黄球,放到这个盒子中。

让学生猜想,此刻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结果会怎样样?每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盒子,一袋6个白球和一袋6个黄球,让组长指定记录员,组长开始组织摸球实验,要求每人摸两次,并把结果记录到实验单上。

(每次摸棋子前要摇一摇)摸球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球的颜色实验结束后请小组综合实验结果开始汇报。

小结:盒子里既有白球又有黄球,所以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什么球?学情预设:学生在前两个环节时一般都会说出正确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或者有不同意见,能够让学生本人具体实践。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可能性教案篇一在听完“可能性”、“认识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这节“观察物体”之后,我有些话想跟大家说一说。

刚才的这节课引发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节课:观察物体。

我的那节课设计得没有刚才这节课这么饱满,这么丰富。

当时,学生也是分成四人小组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着一些物体让学生画,听课的人也很多。

下了课以后,听课的老师对这一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或者说是冲突,有一位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节课是数学课还是美术课?你的课乱糟糟的,像什么?把当时的情形与今天的课作一个比较,我的感触很深。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成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法则就是数学。

其实,数学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像“观察物体”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课例,但是,有人认为它不是数学。

我们这套新教材有很多课,像观察物体、设计图形等,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课是教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数学可以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是单一的计算加证明。

《标准》对原来的数学知识删减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更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机会。

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这节“观察物体”课,学生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而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到处巡视,但是学生是不可以动的,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课时小手背在后面。

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哪些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当把它淡化?《标准》颁布之后,随着大家的讨论、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个幸福的学习数学的环境。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质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质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章《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掌握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不确定的,可以用可能性来描述。

2. 能够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学会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骰子、硬币、盒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里面有一些红色和蓝色的球,让学生猜测:从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2)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师讲解并示范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合作交流(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其他可能性事件。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全班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内容:(1)可能性的概念(2)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2)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蓝球,随机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2. 答案:(1)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4。

(2)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5/8。

可能性教案精选4篇

可能性教案精选4篇

可能性教案精选4篇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⑴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

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⑴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⑴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教案《可能性》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4-10页内容。

其相关知识是新标增设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学习领域。

本节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是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的过渡。

小学数学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描述: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学具:、彩球、塑料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会了一种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生:想看。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请同学们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我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

你们相信吗?(学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师:那我们就试试吧。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彩球,请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老师都能准确猜出球的颜色。

学生猜测,袋中装的都是黄颜色的球。

)师:因为袋中装的全都是黄球,所以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师:当事情确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

(板书:一定)把白球倒入空的不透明的袋子中,请学生描述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由猜球游戏导入新,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兴趣盎然、主动参与。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3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篇1《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4-105页内容。

其相关知识是新课标增设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学习领域。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是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的过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学具:课件、彩球、塑料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会了一种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生:想看。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请同学们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我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

你们相信吗?(学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师:那我们就试试吧。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彩球,请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老师都能准确猜出球的颜色。

学生猜测,袋中装的都是黄颜色的球。

)师:因为袋中装的全都是黄球,所以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师:当事情确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可能性概念的理解。

2.实验和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难点:1.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2.实验和游戏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实验材料:纸牌、骰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生活场景,如抛硬币、摸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确定的吗?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些事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存在可能性。

二、探究可能性1.教师展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装有红球和蓝球,让学生猜测盒子里有多少个红球和蓝球。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次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然后放回。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摸出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三、可能性大小的判断1.教师出示一个骰子,让学生猜测投掷一次,出现1的点数的可能性有多大。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出现1的点数的可能性是1/6。

3.教师出示另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可能性大小: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4.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四、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小明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衣服,他随机挑选一件衣服穿,请问他穿红衣服的可能性有多大?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实验和游戏中的发现。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可能性的存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同时,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5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运用。

其中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对于这点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于数学经验,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数量少的反而出现的次数多时,学生可能将生活经验与之相联系,产生认识的迷惘,一旦处理不好会使整节课陷入混乱状态。

因此处理起来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导学生了解试验少的时候,试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结果将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学情分析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构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设想,打算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感悟”,较终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认识。

从生活中来,就是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猜球”的情境,勾起学生已有的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认知,初步判断出“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经验要通过验证才能上升到理论认识,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认知的关键之处。

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小组摸球,比较、分析数据,体验概括出当摸球次数少时,是有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的,但当摸球次数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显,从而使学生站在了数学的高度。

较后,通过“摸奖”游戏,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较终完成对“概率”的初步体验。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数学的基本使命——去指导,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创设了“闯关游戏”,让数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回归生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主动的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与概率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难点: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与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图片(如明天会下雨、掷骰子点数大于3),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引入可能性的概念: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2. 讲解可能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概率)。

3. 实验探究:掷骰子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掷骰子游戏,记录每次掷骰子的点数。

分析数据,讨论掷出点数大于3 的可能性大小与掷出点数小于3 的可能性大小。

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与概率的关系。

4. 拓展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其发生的可能性。

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决策。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可能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了可能性的大小与概率的关系。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件,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1)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1)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数学教材第九章《可能性》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并区分不同可能性;探索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事件可能性的判断和描述。

教学重点: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卡片、骰子、磁性黑板、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球,让学生猜测拿出一个球的颜色。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从盒子里随机拿出一个球,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抛掷一个骰子,可能出现1、2、3、4、5、6中的任何一个数字。

(3)在白纸上画一个红色的圆,那么这个圆一定是红色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判断下列事件的可能性,并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

a. 明天是晴天。

b. 一星期有八天。

c. 从1、2、3、4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字,是5。

(2)从学具盒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可能是数字,也可能是图形。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如何判断一个事件的可能性?(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能性事件?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事件的可能性,并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可能性的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可能性的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可能性的教学设计三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1、引出“可能”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板书:可能—不确定)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

(XX可能会赢,XX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2、引出“不可能”、一定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

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板书:(一定--确定)(不可能--确定)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摸球、抛硬币等实验,感受和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用文字和符号表示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摸球箱、硬币、骰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个摸球箱、一枚硬币、一个骰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从摸球箱中随机摸一个球,观察球的颜色,猜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

(2)抛硬币,让学生猜测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2. 探索新知(1)学生进行摸球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1和例题2,让学生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内容:(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一定(2)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可能、不可能(3)实践操作:摸球、抛硬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从盒子里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说出卡片是红色、蓝色或黄色的可能性。

(2)抛骰子,说出点数是单数或双数的可能性。

2. 答案:(1)红色:可能;蓝色:可能;黄色:可能。

(2)单数:可能;双数:可能。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8篇)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8篇)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8篇)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105可能性教学准备:乒乓球、盒子、课件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教学目标:1、教材安排了联欢会的主题图,意在说明同学们抽签表演节目的不确定性,例1反映了摸球的可能性。

例2出示了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话,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这部分内容来看,学生都已大概掌握。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学让学生感悟可能性。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

5、学习重点是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策略: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感受生活中的可能性,并初步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会判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主要是采取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设计意图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教师出示一元硬币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生:一元钱,可以用来买东西。

生:还可以用来玩正反面游戏!师:你会玩吗?能介绍一下是怎么玩的吗?现在想不想玩?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能确定吗?师:,硬币抛下来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有没有可能既是正面又是反面呢?生:不可能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摸球游戏1、体验一定师:我们来做个摸球游戏怎么样?先放四个白球在盒子里,师:请一位同学任意摸一个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4-105页内容。

其相关知识是新课标增设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学习领域。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是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的过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学具:、彩球、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会了一种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着一些彩球,请同学们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我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

你们相信吗?
师:那我们就试试吧。

师:因为袋中装的全都是黄球,所以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
师:当事情确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

把白球倒入空的不透明的袋子中,请学生描述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由猜球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兴趣盎然、
主动参与。

使学生在参与猜球的过程中明白“一定”的涵义,初步体验到什么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

]用“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林老师想从袋中摸出一个红球,行吗?为什么?
师:确定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就用“不可能”来描述。

从这个袋中还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理解“一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进一步体验什么情况下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至此,学生对确定性事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用“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这时,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怎样?
引导:用“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加深对“可能”的理解。

请学生从装有黄、白、红球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之前先猜一猜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参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为新知内化创造条件。


二、互动交流,深层体验
“生本”对话,描述可能性。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当事情确定发生时,
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当事情确定不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不可能”来描述,当事情不确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书上的几位小朋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对正要摸棋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
[设计意图:对话是课堂学习、交流不可缺少的,让学生和书本进行“对话”,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乐于对话,敢于对话,在对话交流中既进一步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推理、交流等数学能力。


揭示课题
学习例2,判断可能性。

出示例2,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至此,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例2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生生”对话。

小组内活动:
①往袋中装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句话。

②提出一个要求,根据要求来装球。

小组间活动:
小组派代表,向其它小组的同学提问题,当场解决。

[设计意图:再次设计对话环节,小组内的生生交流,小组间的生生对话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辨一辨。

涂一涂。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举一举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数学去理解生活,结合生活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怎样?心情如何?
教学反思:
较好地整好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以进行了整合。

如例1这之前先设计摸球、猜球的颜色等活动来初步感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对例1也进行了改编,与书本的小朋友进行对话,进一步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
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如课一开始的“猜一猜”活动,接下来的“摸球”活动,小组内及小组间活动等,全过程无处不是“可能性”的学习与判断,可以说活动贯穿全课,“可能性”也融贯全课。

精心设计教学对话。

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对话,本节课的教学对话可以说是一个亮点。

在教学设计时,我非常注重“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师生对话
在与学生对话中,我注重用饱满热情、生动的语言,自然可亲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关注对学生表达、概括能力的培养。

生本对话
教学例1时,我设计了“生本”对话环节:“你能用一定、不一定、可能和书上这位正要摸球的小男孩说些什么吗?”学生对这一活动感到新颖、有趣,乐于对话,敢于对话,在对话中既进一步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推理、交流等数学能力。

生生对话
在教学完例2后,我又设计了“生生”对话环节。

小组内的生生交流,小组间的生生对话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反思不足之处:
在小组间的交流活动过程中,教师过于放手,学生所提问题不能很好的围绕“可能性”来展开。

好果教师事先做一定的示范、指导,再放手让学生活动,这样可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