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课件

合集下载

石壕吏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PPT课件

石壕吏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PPT课件

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2021
2021
6
分词释义
lǎo yù lì suī shuāi qǐnɡ cónɡ lì yè ɡuī jí yīnɡ hé yánɡ yì yóu dé bèi chén chuī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2021
2021
5
分词释义
yì nán fù shū zhì èr nán xīn zhàn sǐ cún zhě qiě tōu shēnɡ sǐ zhě cháng yǐ yǐ
石 壕 吏
杜 甫
2021
2021
1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 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 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2021
2021
13
2021
2021
14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石壕吏》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石壕吏》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杜甫字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为又因曾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著有诗史诗圣少陵野老杜工部杜工部集写作背景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石壕吏
八年级下册 语文
杜甫,字子美 , 唐 代现实主义诗
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总 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
解解词词翻翻译译
逾:越过
走:逃跑
老头(吓得)越过墙 逃跑了,老妇(慌忙) 出门察看。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号称为“ ”。 因曾在诗长史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后人少也又陵称因野之曾老为挂“着检校工部杜员少外陵郎”的,官著衔有,


杜工部
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领的邺 郡,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并 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 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 征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解解词词翻翻译译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一个儿子(托人)捎 信回来,(另外)两 个儿子最近作战阵亡。

杜甫《石壕吏》课件

杜甫《石壕吏》课件

创作目的:通过描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 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唐朝历史背景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
杜甫的生平和成就
杜甫的生平: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文化。
杜甫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杜甫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07
课堂互动与思考
问题讨论:你对《石壕吏》有什么看法?
杜甫的写作风格:沉郁顿挫,寓情于景 诗歌主题: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人物形象:老妇人的悲惨遭遇,官吏的凶狠残暴 思考与启示:对现实批判,对人性思考
思考题:杜甫的诗歌对你有什么启示?
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人的启示 杜甫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创作的借鉴 杜甫诗歌中的思想内涵对人生的启示
课堂互动环节: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分享对《石壕吏》主题的理解 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享对杜甫人生经历的感悟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石壕吏》中的思想
细节描写:通过对老 妇人一家人的生活细 节的描写,生动地展 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 的摧残
象征手法:通过老妇 人的遭遇,象征着战 争对人民的苦难和社 会的破坏
语言艺术:杜甫的语 言简练、质朴、生动 ,富有表现力,通过 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 ,使作品更加深入人 心
重点诗句解析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描绘了兵荒马 乱的时代背景, 揭示了官吏的
03
课件目录
背景介绍
杜甫简介
唐代社会背景

《石壕吏》课件

《石壕吏》课件

01
《石壕吏》的影响 与传承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石壕吏》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 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思想启示
作品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苦 难,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引 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思考。
传承与传播
教材收录
自唐代以来,《石壕吏》一直被选入 各类教材和读本,成为学生必读的经 典篇目。
输标02入题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
01
03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三别”等名作。
创作背景
《石壕吏》是杜甫创作的《三吏》之一,作于唐肃宗乾元二 年(759年)。
教学资源整合
课件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 音频、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课件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
课件应促进合作学习,提供 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和沟通能力。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杜甫通过《石壕吏》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一个普通家庭在官吏深夜捉人的情 况下,老妇人被带走服役的悲剧。诗中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 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主要人物有老翁、老妇、官吏等。
探究学习
课件应支持探究学习,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正式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正式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感时花溅泪,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 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 恨别鸟惊心, 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杜甫诗名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 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 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 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 我们能够看出:
凶恶、蛮横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可怜 )的 战争是( )的 同情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憎恶 作者对战争是( )的 残酷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 杜甫语文课件ppt

石壕吏    杜甫语文课件ppt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幻灯片15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写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 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 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 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 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 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 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 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 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 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了别。(老妇已 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第一段:投石壕村 第二段:老妇苦述 第三段:老妇应役 第四段:作别老翁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复述故事
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 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 复述出来。
阳役,犹得备晨炊。 幻灯片 13
➢ 思考:诗中的老妇人是个什么样的 人?

唐诗三首石壕吏卖炭翁课件优秀公开课PPT

唐诗三首石壕吏卖炭翁课件优秀公开课PPT

精读细研
4、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官吏的一再威逼下,老妇人怕儿媳被抓,饿死孙 子,为了掩护老翁,她挺身而出,请求去服兵役,实则 不得已而为之。说明老妪是一个善良、机智、凄苦的人
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后脸被,尊所为听“到的诗都圣是”出。征时的哭声。 代表杜作甫有将《这番春经望历》写《成望了著岳名》的《“三三吏吏”》(《《三新别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茅)屋“为三秋别”风(所《破新歌婚》别》等《。垂老别》《无家别》)
整体感知 投宿。
石壕吏
逃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破屋漏雨
痛苦难眠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1.读前两句,想象乌云翻滚、大雨即临的情景。 “定”“黑”等字可读得短促有力。 2.读第三到六句,想象布被似铁、屋破雨滴的艰难 处境,“铁”“裂”等韵脚要读得干脆有力。 3.最后两句中,“何由彻”三字的音调可作拖长处 理,读出诗人的凄苦、激愤之情。
精读细研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节内容,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朗读指导
1.读这几句话,整体语调要高,语气要强。“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词
句要读得粗犷有力,“死亦足”三字要特别用力。
2.整个诗节要读得连贯,以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
现诗人奔放的激情、殷切的渴望和博大的胸怀。
整体感知
译: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 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被 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 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 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 下漏。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 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 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石壕吏》被广泛认为是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
社会影响
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历史 的关注,促使人们反思战 争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激 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教育意义
《石壕吏》被选入多种教 材,成为教育学生了解历 史、关注民生的重要素材 。
04
下节课预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杜甫另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作品。
唐诗的发展与演变
02
从初唐到盛唐、中唐,唐诗风格的变迁及其影响。
杜甫与其他大诗人的对比
03
如李白、白居易等,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与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常常通过描绘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现 实,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课文内容解析
《石壕吏》的情节概述
情节概述
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官差深夜捉 人当兵,老翁逾墙逃走,老妪出
门应对,被官差带走。
总结词
故事情节紧凑,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动荡和不安。
主题思想探讨
《石壕吏》的主题思想
批判战争的残酷
同情人民疾苦
《石壕吏》通过对老妇人的遭遇的描 述,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无情摧 残,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批判。
诗人杜甫对老妇人的遭遇深感同情, 表达了对人民在战争和动荡中遭受的 苦难的关切。
揭示社会矛盾
通过石壕吏夜晚抓人的事件,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 酷无情。
《石壕吏》的创作意义
01
02

杜甫《石壕吏》古诗词PPT

杜甫《石壕吏》古诗词PPT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 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 篇不朽的诗作。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 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 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 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 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 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 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 楚。
诗词赏析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 观事物的描述。在这里,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 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 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这种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 又蕴涵丰富。
第四部分
相关故事
相关故事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 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 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 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 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 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 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 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 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石壕吏课件(胡)

石壕吏课件(胡)
26
小结
安史之乱中,陈陶之战,四万唐军一日内为 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灭;邺城 战役失利,郭子仪、李光弼等所率唐军战马万匹 只剩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 《石 壕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其凝重沉郁 的风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生。诗中表达了作者 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从中我们 也看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层: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
第二层: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第三层: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30
作业:
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要求:
1、不改变课文原意。 2、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适当使用描写方法。
31
24
语言品味:
1、有吏夜捉人
分析红体字的意境
表现捕吏对村民突袭搜捕,令人惊骇。
2、老妇出门看 表现老妇很机警,为老翁出逃作掩护。
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庭脱离危险的 3、急应河阳役 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紧急。
4、独与老翁别
老妇被抓,儿媳不得出面,只有与逃 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家庭残破的凄 惨景象。
25
(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战 争,希望能取得胜利;又写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 明他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27
集体背诵全诗
28
分析比较
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1、内容: 前两者属抒情诗,后一首属叙事诗。
2、体裁:
《望岳》、《石壕吏》属古体诗,《春望》属律诗。
7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8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5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5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全国卷二)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 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 老欢欣少欢欣老少欢欣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 “国 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 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 成词语 “国家” ,词语“兴旺”又重复;内 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速读 整体感知诗意
1、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了 什么事? 2、复述故事 3、理清层次。 4、试找出能表明作者对此事态度的诗句。
文章层次
• 第一部分(前4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
• 第二部分(中间14句):老妇诉说家中 现状并应征。
• 1、前6句,诉说三男情况; • 2、中间4句,诉说家中现状; • 3、后4句,老妇自请应役去河阳。 • 第三部分(后四句):老妇被吏抓走。
听读 标注字音、节奏
25-3-石壕吏(朗读版)(流畅) _1024x768_2.00M_h.264.flv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 háo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y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yè)城戍(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中心: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 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石 根 据 自己壕对诗歌的理解, 并通过合理想吏象,给短剧中的 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
杜 甫
•第二课时
讨论:
大家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在老妇的致 词过程中,有没有吏的活动?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 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 “吏”都问了什么话吗?

《石壕吏》ppt课件(13页)

《石壕吏》ppt课件(13页)

盛世景象
安史之乱
六、知识迁移——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时代背景
望岳 (开元盛世)


描写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 丽;满怀抱负。
构思 语言
对比 反衬 融情于景
望钟割 (炼字)
石壕吏 (安史之乱)
捉人 战争的苦难 (事)
巧妙 藏问于答
精炼 (120个字)
七、课 堂 练 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对比 写法,
作用是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
第一层: 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第二层: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第三层: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作业布置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可表演有对话的剧本。
[提示] 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
顺 序 夜久――听闻――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 ――告辞―― 结局: 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四、赏析诗句
1.比较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突出差役的凶残,老妇人的凄苦。
2.品味下面诗句中词语的含义? 1).有吏夜捉人 2).老妇出门看 3).急应河阳役 4).独与老翁别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 概括本诗的主题?
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 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yè,小声哭泣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停止
自学目标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 能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吗?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 官吏捉人的故事。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 舒!
《潼关吏》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 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 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 险保卫长安的安全。
作为 一个敢言的百姓,杜甫应制止 强征,民为国本, 民之不民,家之不家,何 以为国?
面对吏卒的强征,他不能劝止 面对老翁的逾墙 走,他不忍制止 面对丧夫丧父的孙母,他无法劝慰 面对自请河阳的老妇,他无法赞扬
忠君 忧国
爱民 忧民
忠君 忧国
vs
爱民
vs
忧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堂总结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 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安 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新安吏》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 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 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 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 姓进行开导和劝慰。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 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 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 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 用一夫。”
苦苦哀求
吏(差役)
蛮横
步步紧逼
老妇
可怜
苦苦哀求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人与老翁别时心情 如何?为什么他要沉 默?
思想内涵
乾元二年(759),杜甫任华 州司功参军,虽是微末小官,却 区别于民。
作为一个朝廷命官,杜甫应制止逃役, 无兵役何以战? 何以平叛? 何以安天下?
课外拓展

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精品课件(36张)

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精品课件(36张)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精品课件(36张)-优秀讲课稿PPT 苦!
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 盾。
一“呼”、一“啼”、一 “怒”、一“苦”,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突出了官吏的凶暴和老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唐诗三 首《石 壕吏》 精品课 件(36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请从吏夜归。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唐诗三 首《石 壕吏》 精品课 件(36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吏:你这么大年纪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精品课件(36张)-优秀讲课稿PPT 了,去前线又能干 什么呢? 妪: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唐诗三 首《石 壕吏》 精品课 件(36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服役惨景 家中困境 被迫服役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唐诗三 首《石 壕吏》 精品课 件(36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唐诗三 首《石 壕吏》 精品课 件(36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此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 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不说“征兵”、“点兵”、 “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 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 “夜”字,表明官吏捉人的手段狠毒, 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老百姓白天 躲藏或反抗而无法捉到,于是就于深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唐诗三 首《石 壕吏》 精品课 件(36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2、“如闻泣幽咽”,是谁 在啼哭?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广大网友:康震教授这样的解读是认为杜甫在这 首诗中是没有情感倾向的。
17
杜甫在这首诗中到底有没有情感倾向?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8
课后作业
1.阅读“三吏三别”,以《我心中的杜 甫》为题,谈谈你对杜甫的认识。 (150字)
19
谢谢大家!
20
这首诗记录了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呢?
要求: 1.对照注释梳理诗意; 2.记录下自己的疑问之处。
5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 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百家讲坛》主讲人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 流传》等栏目文学顾问
1
2
石壕吏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 徐梦寒
3
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要求:(1)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读懂诗意; (2)建议阅读时长:2分钟。
4
康震教授:杜甫在这首诗里没有做任何 的评价,只是忠实的记录历史。
石壕吏:屋子里还有其他人吗?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那谁在哭? 老妪:惟有乳下孙。石壕吏:那他的母亲呢?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我不管,你们家必须出一个人!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提示:(___)可补充石壕吏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 他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 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 “三吏”、“三别”书写民间疾苦最 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 因为他的作品书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 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人 民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 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诗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 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 “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 义就更丰富了。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 哭啼的情景?
线索:诗人的行踪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2、“三吏男呼邺一城何戍怒、!二妇男啼新一战何死苦!” 这两句属
写法,
作用是
对比 。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第一层: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第二层:
突第出三层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上页 下页
总结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 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 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 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 道他在哪里。
文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 什么特点?
老妪、官吏。老妇人是主要的人物形 象,他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 从军,又敢于争但苦难的精神。官吏 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 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 横、凶暴无比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上页
Hale Waihona Puke 下页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0157shl.mp3
上页
下页
思考讨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 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 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杜甫
上页
下页
写作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 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 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 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 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呼啼怒哭
赏析2: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 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 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 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赏析3: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 深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 “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又是 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 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 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 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 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 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 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 是难能可贵的。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 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寻 隐者不遇》: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 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 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 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 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上页
下页
思考
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离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
想内容。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 “致词”。诗的前四句(1-4句)写“致词” 的由来,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老 妇致词又可分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 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最后四句(21-24句)诗结局和尾声,暗示老 妇已被抓走。
这首诗有什么思想内容?流露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 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 带来的沉重的灾难,揭露了官吏 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 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归纳小结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 听妇前致辞
夜久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