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课件(胡)

合集下载

《石壕吏》ppt课件

《石壕吏》ppt课件
石 壕 吏杜

一位冷静的旁观者 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学习目标
低阶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掌握诗歌的主要 内容。 2.通过补充课本剧,结合诗歌内容,感受诗中 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高阶目标 3.通过描述我们能做什么,思辨战争,培养珍 爱和平、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 我们穿越到千年前找到了 杜甫,与他展开了一次深 刻的对话。来自对话一:杜甫看见了什么?

对话二:杜甫做了些什么?

对话三:我们能够做什么?
01
对话一:杜甫看见了什么?
杜甫看见了什么
杜甫您好,我们看过您写的 《石壕吏》,知道了当时您也 在现场,非常想知道那天到底 发生了什么事?希望您能跟我 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见了什么
这是一首叙事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用文 中词语或句子)。
03
对话三:我们能够做什么?
我们能够做什么
作业设计
尽管老妇应征是被逼无奈,但她却有着自请应役的 牺牲精神。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还需要有这 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吗?请你结合生活和事例,谈 谈你的想法。
我们能够做什么
课堂总结
杜甫: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同学们,希望你们: 将爱国融入滚烫的血液中, 把爱国外化于日常行为上, 让爱国演化为潜在的素质, 做一名心怀祖国的好少年!
时间 暮
起因
地点 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人物 吏、老妇、老翁
经过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结果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我看见了什么
结合表格内容,用杜甫的口吻复述故事。 公元758年的某天傍晚,我.......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
杜甫
品一首悲苦的古诗,走进一个苦难的时代, 接触一个苦命的家庭,触摸一个苦闷的灵魂。 往事越千年,时光的隧道中,触摸上面的文字, 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彻夜难眠。“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忧国忧民是他一生的坚 守与追求。
杜甫(公元712-770),字 子美 ,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3、本诗以“独与老翁别”结尾,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 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构思巧妙 运用了明暗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表现手
法。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 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 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人则用明写,把她 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就 会发现,老妇人的那些话都是差役逼问出来的。差役 的“呼”“怒”贯穿在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其凶横 残暴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之巧。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便受到儒 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植根于他心中的便是“以天下为己任” 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孟子的“仁爱”思想,赋予了杜甫悲 天悯民之心和以社稷为念的爱国之心。可以说在杜甫的内 心深处,国家和人民没有轻重之分,均处于天平的两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的爆发。杜甫的爱国精神 和民族意识在这场系关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下子达到 了颠峰。面对叛军的颠覆,杜甫毅然站在拥护唐王朝的一 面。 然而此时,杜甫的内心又是及其矛盾复杂的。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 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一个苦命的家庭
从诗句中找出老妇的“苦”,抓住关键词, 说说老妇有哪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0张ppt)

第二,诗人既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对此怀有真切的 同情和愤慨,又不反对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为安 史之乱不平息,社会就不能得到安宁。从这一角度上说, 诗中所述老妇应征服役一事,既是对统治者严厉的斥责、 控诉,也是对人民慨然赴国难这种精神的褒扬
文章主旨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 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 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指男人
没有完整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妇
跟从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形容低微、 断续的哭声 登程赶路 唯,独,只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 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 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 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石壕吏 杜甫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 2.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 画人物形象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壕吏》“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 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诗 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读准下面字的音: 壕 (háo) 戍 (shù) 妪 (yù)
邺(yè ) 逾 (yú) 咽 (yè)
课文朗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ppt课件

《石壕吏》ppt课件

咬文嚼字
声音尖而高 放声地哭
呼逼


对比
咬文嚼字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吏是因为_____而“怒”。 妇是因为_____而“苦”。
补充石壕吏的问题
石壕吏:家有男丁否?
_老妪_:_三_男_邺_城_戍_。_一_男_附_书_至_,_二_男_新_战_死_。_存_者_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尚有他人否?
一类“真实”的诗史
识 1.一位“矛盾”的诗圣(识其“人”) 论 2.一个“苦难”的时代(论其“世”)
话 3.一类“真实”的诗史(话其“力”)
致敬诗圣
再回首 千年之前的 那夜秋风起,秋雨落 那夜石壕听幽咽 那夜鼓声悲壮,星河动摇 那夜凭轩涕泗 只因身在戎马关山外 自此永夜不眠 悲自语
千年之后 朝圣者伸手拂过那句句诗行 如夜深重,如血殷红 微颤指尖触到的定然是 你那瘦骨嶙峋的胸腔里 藏着的 那颗兼济天下的 高贵的 灵魂
一个“苦难”的时代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 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一类“真实”的诗史
诗文为史料,诗中的“圣杰”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新安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无家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垂老别》

《石壕吏》课件(共45张PPT)

《石壕吏》课件(共45张PPT)
少年丧父, 中年丧偶, 老年丧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困窘之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故意隐去了“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翁逾墙走”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无完裙”不仅是说衣不蔽
体(衣衫褴褛),也包含了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食不果腹的意思,表现了老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妇人家中人少、生活贫苦。
疏通诗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Hale Waihona Puke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傍晚投宿
差役 抓壮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丁门看。
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越过 逃跑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妇赶忙出门察看。
喊,叫嚷
多 么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
悲苦,凄苦 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诗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 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改: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人。
古代兵役制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丧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之苦
《新唐书·兵志》:开 元旧例凡民年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困窘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 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 造户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最苦后四句为老妇人勇于承担,

《石壕吏》ppt课件

《石壕吏》ppt课件

一“ 句老 有翁 什逾 么墙 作走 用” ?
何一怎 苦何样 !怒理 ”!解 这妇“ 一啼吏 ?句一呼
“呼”与“怒”,“啼”与“苦”, 一方如虎似狼,一方哀婉可怜,对比鲜 明地指出了阶级压迫的严重,极其形象 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如 虎似狼的蛮横气势。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当时民不 聊生的真实情况,“二男新战死” 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
样二“
的男三
社新男
会战邺
环死城
境”戍
?几”
句“
反 映 了 当 时 怎
一 男 附 书 至 ,
在官吏的一再威逼下,老妇人怕儿媳 被抓,饿死孙子,为了掩护老翁,她 挺身而出,请求去服兵役,实则不得 已而为之。
句 话 的 真 正 目 的 是 什 么 ?
阳 役 , 犹 得 备 晨 炊 。 ” 这
衰 , 请 从 吏 夜 归 , 急 应 河
杜 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 甫 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
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 。代表作有《春望》《望岳》《兵车行》以及“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有 《杜工部集》。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妪: 老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衰: 衰弱,衰微。

备:
准备。

译: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进出出 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

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
军营准备早饭呢。
绝:
停止,消失。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石壕吏》被广泛认为是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
社会影响
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历史 的关注,促使人们反思战 争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激 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教育意义
《石壕吏》被选入多种教 材,成为教育学生了解历 史、关注民生的重要素材 。
04
下节课预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杜甫另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作品。
唐诗的发展与演变
02
从初唐到盛唐、中唐,唐诗风格的变迁及其影响。
杜甫与其他大诗人的对比
03
如李白、白居易等,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与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常常通过描绘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现 实,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课文内容解析
《石壕吏》的情节概述
情节概述
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官差深夜捉 人当兵,老翁逾墙逃走,老妪出
门应对,被官差带走。
总结词
故事情节紧凑,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动荡和不安。
主题思想探讨
《石壕吏》的主题思想
批判战争的残酷
同情人民疾苦
《石壕吏》通过对老妇人的遭遇的描 述,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无情摧 残,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批判。
诗人杜甫对老妇人的遭遇深感同情, 表达了对人民在战争和动荡中遭受的 苦难的关切。
揭示社会矛盾
通过石壕吏夜晚抓人的事件,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 酷无情。
《石壕吏》的创作意义
01
02

石壕吏课件(胡)

石壕吏课件(胡)
26
小结
安史之乱中,陈陶之战,四万唐军一日内为 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灭;邺城 战役失利,郭子仪、李光弼等所率唐军战马万匹 只剩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 《石 壕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其凝重沉郁 的风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生。诗中表达了作者 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从中我们 也看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层: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
第二层: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第三层: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30
作业:
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要求:
1、不改变课文原意。 2、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适当使用描写方法。
31
24
语言品味:
1、有吏夜捉人
分析红体字的意境
表现捕吏对村民突袭搜捕,令人惊骇。
2、老妇出门看 表现老妇很机警,为老翁出逃作掩护。
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庭脱离危险的 3、急应河阳役 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紧急。
4、独与老翁别
老妇被抓,儿媳不得出面,只有与逃 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家庭残破的凄 惨景象。
25
(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战 争,希望能取得胜利;又写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 明他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27
集体背诵全诗
28
分析比较
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1、内容: 前两者属抒情诗,后一首属叙事诗。
2、体裁:
《望岳》、《石壕吏》属古体诗,《春望》属律诗。
7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8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优秀PPT课件

《石壕吏》优秀PPT课件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人感受。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
16
问题探究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 情诗,为什么?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
7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叹息衰老 )
.
12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
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
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
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
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
.
5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石壕吏》ppt课件完美版

《石壕吏》ppt课件完美版
------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之苦
观吏之怒
插上想象的翅膀: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
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 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 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 景。
石壕吏:___汝__家_有__男__丁_否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尚__有_他_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内_室__是_何__人__? 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一__定__还_有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还__有__他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杜甫 诗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 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 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 役了。)
石 壕 吏
一句话概述内容
吏 --------- 夜捉人 老翁--------- 逾墙逃跑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开端 事件、人物 —— 吏夜捉人,吏、老翁和老妇
次 第二部分(②③):故事的发展、高潮,写“致词”
结 构
的内容:老妇人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
发展、 差役 —— 怒 高潮 老妇 —— 苦
对比
服役惨景——二男战死 家中困境——媳无完裙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结局: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 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结局 —— 独与老翁别 —— 凄惨
6、老妇人的话围绕哪个字展开?围绕这个字,展现了 老妇人的哪些遭遇?表现了什么? 苦。①经受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战场,其中两个 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② 生活条件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③饱受征 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 表现了战争惨烈、战争破坏、严重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号少 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 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 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 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 响极大,因其诗常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 “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
诗歌主旨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 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 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读课文,说说“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 点兵”而说“ 捉 人 ”?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
总括全诗事件的句子,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并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多读 ——读出诗韵
朗读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基本的文 学常识。 2.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 容。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生字:
yè shù qún chuῑ yōu yè


裙 炊 幽咽
(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 受到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兵败邺 城后,当时恰逢他从洛阳回华州,一路上他看到官差 疯狂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写下了著名的“三
5、老妇人的“致词”说了哪些 家事?
一家三男被征 两个男儿被战死 剩下一对孤儿寡母 儿媳妇衣不遮体
6、最终抓到人没有?从文中哪 句话可以看出?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小组活动:
发现问题
总结: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的前四句写
“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一)
★如何学习诗歌?

第二招

多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合作探究: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 情节的?
有吏夜捉人
2、为什么要夜间“捉”人?
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百姓 才敢回家 。
合作探究:
3、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4、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 怎样?
吏呼一何怒,妇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 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 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 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 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 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 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 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 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 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 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 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 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美国轰炸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中被炸死 的伊拉克儿童
朝鲜战争中死亡的 无辜群众
讨论:
看了这些画面,想想老妇人一 家的遭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动画故事
作业:
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要求:
1、不改变课文原意。 2、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适当使用描写方法。
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二) 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三)
知 识 拓 展
古今中外,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灾难都是无比深 重的,我们在第一单元 已经学习了有关战争题 材的文章。同学们还能 列举出哪些有关战争方 面的事例?
南京大屠杀日军刺 杀中国人的惨景
被日军刺死的中国婴儿
石 壕 吏杜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