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ppt课件(17页)
合集下载
《石壕吏》ppt课件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 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齐读第一节)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 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 场灾难降临?
四个人,四件事。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齐读第三节)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 听妇前致词 寡媳衣不遮体
老妇一家三男被征,说明了什么? 三男已死二男,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兵役之苛酷及战争之惨烈。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 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课文插图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石 壕 吏
杜 甫
衡水市九中 李学婧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法指导
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 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 甫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 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 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 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 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疏通文意:
、画出难懂的句子,与同桌交流, 然后举手发问。
、翻译课文 、准备复述故事。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遇到有差役趁着夜色来 抓人。老头(听到声音)便越墙逃跑了,老妇走出屋去应门。 差役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 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 的不过是苟且活着,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 (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所 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是)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 衣服。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 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上)准备(明天)早 晨做饭。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哭泣。 (等到)天亮登程赶路时,只有同那个老头告别了。
《石壕吏》课件(公开课)
妇女地位低下
唐朝时期,妇女地位低下 ,生活困苦,常常被迫嫁 给不爱的人。
个人背景
杜甫的经历
杜甫曾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苦难, 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
难。
杜甫的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关心民生 疾苦,主张仁政思想。
杜甫的创作动机
杜甫为了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官吏 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创作了《石 壕吏》。
《石壕吏》ppt课件( 公开课)
目 录
• 课程导入 • 《石壕吏》作者介绍 • 《石壕吏》全文解析 • 《石壕吏》的创作背景 • 《石壕吏》的现代意义 • 课程总结
CHAPTER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历史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生活困苦。石壕吏是当 时的一个小官吏,他的遭遇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CHAPTER 05
《石壕吏》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注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
通过《石壕吏》揭示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引导 现代人思考如何关注和解决社会不公问题。
反思官民关系
作品反映了官吏的残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现代人对政府和 官员的行为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02
掌握了《石壕吏》的主 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包 括叙事、描写和抒情等 方面的手法。
03
学会了如何从诗歌中提 炼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培养了人文素养和审 美能力。
04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 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交流 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
下节课预告
01
02
03
04
主题
《春望》的背景、作者及诗歌 内容介绍。
作者成就
诗歌创作
《石壕吏》ppt课件
咬文嚼字
声音尖而高 放声地哭
呼逼
啼
问
对比
咬文嚼字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怒
苦
吏是因为_____而“怒”。 妇是因为_____而“苦”。
补充石壕吏的问题
石壕吏:家有男丁否?
_老妪_:_三_男_邺_城_戍_。_一_男_附_书_至_,_二_男_新_战_死_。_存_者_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尚有他人否?
一类“真实”的诗史
识 1.一位“矛盾”的诗圣(识其“人”) 论 2.一个“苦难”的时代(论其“世”)
话 3.一类“真实”的诗史(话其“力”)
致敬诗圣
再回首 千年之前的 那夜秋风起,秋雨落 那夜石壕听幽咽 那夜鼓声悲壮,星河动摇 那夜凭轩涕泗 只因身在戎马关山外 自此永夜不眠 悲自语
千年之后 朝圣者伸手拂过那句句诗行 如夜深重,如血殷红 微颤指尖触到的定然是 你那瘦骨嶙峋的胸腔里 藏着的 那颗兼济天下的 高贵的 灵魂
一个“苦难”的时代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 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一类“真实”的诗史
诗文为史料,诗中的“圣杰”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新安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无家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垂老别》
《石壕吏》ppt课件
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
yì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
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chuī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
yè
读字词准疏停通顿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
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
4.细读“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死”和“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并思考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二男新战死” 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室中更无 人……,出入无完裙”反映了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社会 环境
5.“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老妇人说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课文精读
1.通读课文,说说“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为什么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
明确:“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 全篇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因为“捉”字暗示 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 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社会的黑暗。
老妪: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
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贰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 怒”可以看出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写作特色
(1)寓褒贬于叙事。 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
情语,也无议论,但却通过叙事抒发了感情,表达了心中 的愤慨。 (2)精炼概括,前后照应。
杜甫《石壕吏》古诗词PPT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 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 篇不朽的诗作。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 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 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 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 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 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 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 楚。
诗词赏析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 观事物的描述。在这里,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 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 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这种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 又蕴涵丰富。
第四部分
相关故事
相关故事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 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 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 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 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 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 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 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 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石壕吏》优秀PPT课件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人感受。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
16
问题探究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 情诗,为什么?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
7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叹息衰老 )
.
12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
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
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
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
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
.
5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石壕吏_课件PPT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脑筋急转弯!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 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
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夜久”
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
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
不成声
一方面显示诗人以关切之心倾耳细听,通夜未
能入睡。
根据你的理解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线索:诗人的行踪
(齐读第一段)
交待了什么内容?
时间: 深夜 地点: 石壕村 人物: 老妇、老翁、捕吏 事件开端:吏夜捉人
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
捉人 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 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 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 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 ,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 是 老妇人的“致词” 。
(1)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4)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暮 ——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时
间 夜 ——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词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脑筋急转弯!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 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
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夜久”
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
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
不成声
一方面显示诗人以关切之心倾耳细听,通夜未
能入睡。
根据你的理解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线索:诗人的行踪
(齐读第一段)
交待了什么内容?
时间: 深夜 地点: 石壕村 人物: 老妇、老翁、捕吏 事件开端:吏夜捉人
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
捉人 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 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 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 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 ,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 是 老妇人的“致词” 。
(1)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4)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暮 ——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时
间 夜 ——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ppt课件
17
问题探究: 1.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
2. 官吏又怎样? .凶狠、蛮横无理、没有同情心
3.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怎
样?
.对战争的厌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18
诗人写此诗表现出 他思想上的什么矛盾?
歌颂老妇勇于 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 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 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 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老 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又表 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5
听准 字音
听出 节奏
听出
感情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的叫嚷是多么暴怒! 老妇哭得又是多么悲苦!
10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 “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 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 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 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 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 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 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 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归纳: 故事的高潮。老妇人掩护家人与官 吏周旋。暗示“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 来深重的灾难,也表现了诗人对疾苦人民 的同情,对战争的控诉。
杜甫《石壕吏》课件
创作目的:通过描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 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唐朝历史背景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
杜甫的生平和成就
杜甫的生平: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文化。
杜甫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杜甫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07
课堂互动与思考
问题讨论:你对《石壕吏》有什么看法?
杜甫的写作风格:沉郁顿挫,寓情于景 诗歌主题: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人物形象:老妇人的悲惨遭遇,官吏的凶狠残暴 思考与启示:对现实批判,对人性思考
思考题:杜甫的诗歌对你有什么启示?
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人的启示 杜甫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创作的借鉴 杜甫诗歌中的思想内涵对人生的启示
课堂互动环节: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分享对《石壕吏》主题的理解 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享对杜甫人生经历的感悟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石壕吏》中的思想
细节描写:通过对老 妇人一家人的生活细 节的描写,生动地展 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 的摧残
象征手法:通过老妇 人的遭遇,象征着战 争对人民的苦难和社 会的破坏
语言艺术:杜甫的语 言简练、质朴、生动 ,富有表现力,通过 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 ,使作品更加深入人 心
重点诗句解析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描绘了兵荒马 乱的时代背景, 揭示了官吏的
03
课件目录
背景介绍
杜甫简介
唐代社会背景
石壕吏课件ppt课件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重点和难 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 流、解决问题。
06
思考题及作业布置
思考题及答案解析
思考题1
石壕吏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
答案解析1
封建社会的不公体现在官吏的强权和百姓的无助上。文中描述官吏夜晚抓人当兵,老妇人因儿子战死而伤心不已 ,但官吏仍然逼迫其代替征兵,这些情节都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吏的专制和百姓的无奈。
,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动荡。
02
经济背景
唐代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强盛奠
定了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平等和贫富差距问题逐渐加剧,
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03
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很
高的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保守主义和排外主义逐渐兴起
石壕吏课件
汇报人: 2023-11-27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文本分析 • 历史背景分析 • 文化内涵分析 • 教学设计 • 思考题及作业布置
01
背景介绍
石壕吏的时代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安史之乱是唐朝 的一次重大政治危机,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石壕吏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途经石壕村时所写的一首诗。 当时战乱未平,人民流离失所,杜甫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 带来的深重灾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记录了石壕村的一幕 ,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无奈。
02
文本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 1读准字音,并通过熟读后达到背诵。 • 2把握词义,进而对此诗句意的理解。(重点) • 3逐层分析,归纳段落大意,并总结文章的中心 思想。(重点) • 4对老妇人、官吏、作者的评价。(难点)
听准 字音 听出 节奏 听出 感情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犹得: 还能够 应: 应征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前途:前去的路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第一段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石壕村——地点 *夜——时间 *吏夜捉人——事件(暗示捉人经常发生、手 段狠毒) *诗人、吏、老翁、老妇——人物
归纳:故事的开端。交代了事情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捉人。
o )村,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 há 老翁逾( yú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yè)城戍(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qún )。 老妪( Yù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ng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急应( yì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y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课后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 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暗示老妇人被抓走服役 ,说明管吏之狠毒,连一个老太婆也不放 过。
总结: 这是一首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 见闻,叙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庭 被征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 见大,真实生动地反映“安史之乱 ”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 露了官吏的蛮横残暴,表达了诗人 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 竹 林 中 学 • 粟 永 扬
杜甫,字 子美 ,唐代伟 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
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
的变化过程,被称为 “ 诗史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 少陵野老 住,曾自称“ 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集 ”,又
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 杜工部 “ ”,著有《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逾:越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走:跑,逃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 一何:多么 戍:防守 前致词:走上前去(投 对差役 )说话男:儿子 :投宿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 新:最近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 附书 :捎信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 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得翻 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 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差役的叫嚷是多么暴怒! 偷生 : 苟且活着 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 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妇哭得又是多么悲苦! 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 无完裙 :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 , 这里泛指衣服 幽咽: 形容低 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请从 :请允许跟从 头儿告别。 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听到老妇诉苦: 自请服役 • 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 ①丧子之苦 希望博得同情 ②困窘之苦 希望高抬贵手 ③应征之苦 挺身而出,让官兵不再纠缠
家境困难
归纳:故事的高潮。老妇人掩护家人与官 吏周旋。暗示“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 来深重的灾难,也表现了诗人对疾苦人民 的同情,对战争的控诉。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第四段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官兵捉人的时间比较长。 • 老妇人的家人伤心哭泣 • 诗人与老翁别离,踏上远方的路。
• D致词(cí ) 力衰(shuaī) 暮(mù )投
2.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3·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
• 老翁逾墙走 跑,逃跑 死者长已矣 停止 • 请从吏夜归 请允许 一男附书至 信
4.根据要求填句子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
②.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
写作背景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 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 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 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 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问题: 1.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
2. 官吏又怎样?
.凶狠、蛮横无理、没有同情心
3.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怎
样?
.对战争的厌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知识巩固
• 1.下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
• A石壕(há o) 老翁(wōng) 逾(yú )墙 • B邺(yè )城 • C官吏(lì ) 戍(sù )守 老妪(yù ) 急应(yīng) 晨炊(chuī)
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呼——怒 蛮横、如狼似虎
一 何
吏
程 度
妇
啼——苦 悲伤无奈
归纳:故事的发展。既交代了矛盾的双方 (吏——妇),也简练的描写了双方的神态、 情形,官吏紧紧逼迫,老妇痛苦无奈诉苦。
战争惨烈
第 三 段
• • •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