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石壕吏》PPT课件
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 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 归”?是没人问她自诉出 来的话吗?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谁在哭?幽咽声很低,杜甫 还能听着,说明什么?
杜甫为什么眼看着官吏的 粗暴行径而始终保持着沉 默?
老翁为什么逾墙走?是因 为没有爱国之心而特意逃 避军役吗?
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 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 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 中将何以度日? 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诗圣
唐代现实主义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 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诗圣 杜甫则被后世尊为“( )”。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 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 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 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 被誉为“( 诗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上册 执教人:赣县江口中学 刘世真
杜 甫 诗 三 :
杜甫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杜工部集》 子美
杜陵野老, 代表作品: 杜陵布衣 中国 字: 号:
汉族
少陵野老
杜少陵,杜工部
出生 地:
出生 日期: 逝世 日期: 职业:
河南巩县 世称: (今巩义市) 712年2月 尊称: 12日 流派: 年 770 诗人
谢谢指导!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石 壕 吏
杜 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 和语调的变化。
走:
惟:
古今异义,古指跑。 只。 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停止。
裙:
绝:
《石壕吏》优秀课件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 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 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业:
1、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 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 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2、背诵《石壕吏》。
暮 时 间 顺 序 夜 夜久
――投宿―― 开端: 有吏夜捉人 ――住宿―― 发展: 听妇前致辞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 ――告辞―― 结局: 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石壕吏》中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既歌颂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 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 取得最后的胜利;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 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 感悲痛。
《石壕吏》
背景简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
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 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
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
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 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
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
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 生动而流传最广。
整体把握
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单概 括老妇人一内容? 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 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 能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吗?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 官吏捉人的故事。
杜甫《石壕吏》课件
创作目的:通过描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 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唐朝历史背景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
杜甫的生平和成就
杜甫的生平: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文化。
杜甫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杜甫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07
课堂互动与思考
问题讨论:你对《石壕吏》有什么看法?
杜甫的写作风格:沉郁顿挫,寓情于景 诗歌主题: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人物形象:老妇人的悲惨遭遇,官吏的凶狠残暴 思考与启示:对现实批判,对人性思考
思考题:杜甫的诗歌对你有什么启示?
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人的启示 杜甫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创作的借鉴 杜甫诗歌中的思想内涵对人生的启示
课堂互动环节: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分享对《石壕吏》主题的理解 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享对杜甫人生经历的感悟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石壕吏》中的思想
细节描写:通过对老 妇人一家人的生活细 节的描写,生动地展 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 的摧残
象征手法:通过老妇 人的遭遇,象征着战 争对人民的苦难和社 会的破坏
语言艺术:杜甫的语 言简练、质朴、生动 ,富有表现力,通过 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 ,使作品更加深入人 心
重点诗句解析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描绘了兵荒马 乱的时代背景, 揭示了官吏的
03
课件目录
背景介绍
杜甫简介
唐代社会背景
《石壕吏》PPT课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 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 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 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石壕吏
捉丁 凶狠蛮横 吏:呼、怒
矛盾冲突 动作、神态描写
老妇人
护夫 凄苦悲伤 妇:啼、苦
3.思考老妇人交代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苦;自请服役。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 会的黑暗。
2.有人说,《石壕吏》中的老妇的“致词”全是官吏一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是官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诗人明写老妇人, 但用心体味就会发现老妇人这番话是被官吏逼出来的。原来情形可能会是这样......
“捉人”二字为诗眼。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于如实叙写之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因为“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 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 和霸道。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写出了“吏”“妇”各自什么特点?哪几个词 最具有表现力?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 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 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 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 却无法平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 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 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石壕吏
捉丁 凶狠蛮横 吏:呼、怒
矛盾冲突 动作、神态描写
老妇人
护夫 凄苦悲伤 妇:啼、苦
3.思考老妇人交代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苦;自请服役。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 会的黑暗。
2.有人说,《石壕吏》中的老妇的“致词”全是官吏一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是官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诗人明写老妇人, 但用心体味就会发现老妇人这番话是被官吏逼出来的。原来情形可能会是这样......
“捉人”二字为诗眼。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于如实叙写之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因为“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 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 和霸道。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写出了“吏”“妇”各自什么特点?哪几个词 最具有表现力?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 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 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 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 却无法平静。
《石壕吏》课件(公开课)
妇女地位低下
唐朝时期,妇女地位低下 ,生活困苦,常常被迫嫁 给不爱的人。
个人背景
杜甫的经历
杜甫曾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苦难, 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
难。
杜甫的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关心民生 疾苦,主张仁政思想。
杜甫的创作动机
杜甫为了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官吏 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创作了《石 壕吏》。
《石壕吏》ppt课件( 公开课)
目 录
• 课程导入 • 《石壕吏》作者介绍 • 《石壕吏》全文解析 • 《石壕吏》的创作背景 • 《石壕吏》的现代意义 • 课程总结
CHAPTER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历史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生活困苦。石壕吏是当 时的一个小官吏,他的遭遇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CHAPTER 05
《石壕吏》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注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
通过《石壕吏》揭示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引导 现代人思考如何关注和解决社会不公问题。
反思官民关系
作品反映了官吏的残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现代人对政府和 官员的行为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02
掌握了《石壕吏》的主 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包 括叙事、描写和抒情等 方面的手法。
03
学会了如何从诗歌中提 炼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培养了人文素养和审 美能力。
04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 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交流 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
下节课预告
01
02
03
04
主题
《春望》的背景、作者及诗歌 内容介绍。
作者成就
诗歌创作
《石壕吏》课件(共45张PPT)
少年丧父, 中年丧偶, 老年丧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困窘之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故意隐去了“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翁逾墙走”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无完裙”不仅是说衣不蔽
体(衣衫褴褛),也包含了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食不果腹的意思,表现了老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妇人家中人少、生活贫苦。
疏通诗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Hale Waihona Puke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傍晚投宿
差役 抓壮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丁门看。
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越过 逃跑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妇赶忙出门察看。
喊,叫嚷
多 么
哭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
悲苦,凄苦 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诗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 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改: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人。
古代兵役制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丧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之苦
《新唐书·兵志》:开 元旧例凡民年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困窘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 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 造户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最苦后四句为老妇人勇于承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困窘之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故意隐去了“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翁逾墙走”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无完裙”不仅是说衣不蔽
体(衣衫褴褛),也包含了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食不果腹的意思,表现了老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妇人家中人少、生活贫苦。
疏通诗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Hale Waihona Puke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傍晚投宿
差役 抓壮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丁门看。
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越过 逃跑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妇赶忙出门察看。
喊,叫嚷
多 么
哭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
悲苦,凄苦 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诗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 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改: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人。
古代兵役制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丧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之苦
《新唐书·兵志》:开 元旧例凡民年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困窘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 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 造户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最苦后四句为老妇人勇于承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课件PPT
2.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阻止石壕吏“捉人”,拯救老妪一家?
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管不了。 内心矛盾,虽然心痛老区一家的遭遇,但支持唐王朝进行的 平叛战争,希望赶紧取得最后的胜利。
探究主旨
根据你的理解,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 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残暴压 迫老百姓的行径的不满。
202X
石壕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他年少悠游,十年困守;战乱流离,仕途坎坷。他 用华丽的诗篇,讲述了自己漂泊的人生和现实的无奈与 困惑。
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世尊为 “诗史”。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诗篇——《石壕吏 》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完裙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
译文:听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 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 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还 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 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 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捉: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例如:捕捉、捉贼、猫捉老鼠。
“捉”暗示官吏不顾百姓意愿,强迫百姓当兵,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 霸道,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
“夜”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捕吏就趁入睡的黑 夜,突然袭击。从中可以看出百姓日夜难安,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体现了 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
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管不了。 内心矛盾,虽然心痛老区一家的遭遇,但支持唐王朝进行的 平叛战争,希望赶紧取得最后的胜利。
探究主旨
根据你的理解,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 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残暴压 迫老百姓的行径的不满。
202X
石壕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他年少悠游,十年困守;战乱流离,仕途坎坷。他 用华丽的诗篇,讲述了自己漂泊的人生和现实的无奈与 困惑。
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世尊为 “诗史”。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诗篇——《石壕吏 》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完裙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
译文:听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 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 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还 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 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 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捉: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例如:捕捉、捉贼、猫捉老鼠。
“捉”暗示官吏不顾百姓意愿,强迫百姓当兵,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 霸道,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
“夜”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捕吏就趁入睡的黑 夜,突然袭击。从中可以看出百姓日夜难安,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体现了 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
石壕吏 课件(共20张PPT)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宿
抓壮丁的差役 在夜里
越过;翻过 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诉说,叫喊
多么
对……说
服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捎信回来
姑且,暂且 苟且活着
永远完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 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①三男戍,二男死; ②孙方乳,媳无裙; ③翁逾墙,妇夜往。
1、品读揣摩,要求请找出诗中耐人寻味的字词揣摩其深层含义。请你 作出圈点批注,谈谈你的发现。
1、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悍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悍吏与 老妇对话的情景。请仔细研读并将悍吏的逼问批注出来。
吏:【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 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 你们家还有别人吗? 】 妪:室中更无人。 吏:【 撒谎!不是还有个孩子在哭吗?】
示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环境刻画——“暮投”反映出乱世动荡,人心不安,天刚月 ,行人不敢走大道, 只有寻小路,歇荒村。
一个“暮”字,犹如泼墨,给全诗抹上了一层昏暗的色彩。然后单 刀直入地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相关因素交代清楚,勾 勒出兵荒马乱的社会环境。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自由朗读,读准停顿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石壕吏》被广泛认为是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
社会影响
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历史 的关注,促使人们反思战 争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激 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教育意义
《石壕吏》被选入多种教 材,成为教育学生了解历 史、关注民生的重要素材 。
04
下节课预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杜甫另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作品。
唐诗的发展与演变
02
从初唐到盛唐、中唐,唐诗风格的变迁及其影响。
杜甫与其他大诗人的对比
03
如李白、白居易等,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与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常常通过描绘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现 实,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课文内容解析
《石壕吏》的情节概述
情节概述
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官差深夜捉 人当兵,老翁逾墙逃走,老妪出
门应对,被官差带走。
总结词
故事情节紧凑,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动荡和不安。
主题思想探讨
《石壕吏》的主题思想
批判战争的残酷
同情人民疾苦
《石壕吏》通过对老妇人的遭遇的描 述,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无情摧 残,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批判。
诗人杜甫对老妇人的遭遇深感同情, 表达了对人民在战争和动荡中遭受的 苦难的关切。
揭示社会矛盾
通过石壕吏夜晚抓人的事件,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 酷无情。
《石壕吏》的创作意义
01
0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件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5.老妇人苦在何处?
▪ 第一层:(前6句)
▪ 写战争对老妇家造成了巨大灾难
▪ 丧子之苦
▪ 第二层:(中间四句)
▪ 表明老妇家家境贫寒
▪ 困窘之苦
▪ 第三层:(最后四句)
▪ 老妇被逼主动服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 应征之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 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 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4.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
吏呼一何怒
“一 何” 加重感情色彩, 有力地渲染出县 吏如狼似虎的蛮 横气势, 并为老妇以下的 诉说酝酿出了悲 痛气氛。
妇啼一何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想感情?
〖成功示学〗
1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 老妇人的“致词”
(1)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2、《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故事的发展 过程,这首叙事诗可以分几个部分?
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分三部分。
〖成功议学〗
1、我来介绍作者 2、我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 3、我能读准下面字的字音 壕逾 邺 戍 惟妪 衰应 泣 咽 4、我能翻译这篇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成功示学〗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
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
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课 件37张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5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全国卷二)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 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 老欢欣少欢欣老少欢欣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 “国 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 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 成词语 “国家” ,词语“兴旺”又重复;内 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速读 整体感知诗意
1、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了 什么事? 2、复述故事 3、理清层次。 4、试找出能表明作者对此事态度的诗句。
文章层次
• 第一部分(前4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
• 第二部分(中间14句):老妇诉说家中 现状并应征。
• 1、前6句,诉说三男情况; • 2、中间4句,诉说家中现状; • 3、后4句,老妇自请应役去河阳。 • 第三部分(后四句):老妇被吏抓走。
听读 标注字音、节奏
25-3-石壕吏(朗读版)(流畅) _1024x768_2.00M_h.264.flv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 háo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y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yè)城戍(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中心: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 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石 根 据 自己壕对诗歌的理解, 并通过合理想吏象,给短剧中的 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
杜 甫
•第二课时
讨论:
大家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在老妇的致 词过程中,有没有吏的活动?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 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 “吏”都问了什么话吗?
《石壕吏(第一课时)》课件
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关怀着最底层的民众。 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是永远的诗圣!
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这首诗通过叙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 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反映了安史之乱所 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 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思考探究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 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 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 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
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 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 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 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 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 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 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 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 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 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 呼告。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 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这首诗通过叙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 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反映了安史之乱所 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 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思考探究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 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 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 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
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 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 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 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 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 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 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 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 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 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 呼告。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 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石壕吏》ppt课件(13页)
盛世景象
安史之乱
六、知识迁移——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时代背景
望岳 (开元盛世)
内
容
描写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 丽;满怀抱负。
构思 语言
对比 反衬 融情于景
望钟割 (炼字)
石壕吏 (安史之乱)
捉人 战争的苦难 (事)
巧妙 藏问于答
精炼 (120个字)
七、课 堂 练 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对比 写法,
作用是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
第一层: 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第二层: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第三层: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作业布置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可表演有对话的剧本。
[提示] 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
顺 序 夜久――听闻――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 ――告辞―― 结局: 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四、赏析诗句
1.比较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突出差役的凶残,老妇人的凄苦。
2.品味下面诗句中词语的含义? 1).有吏夜捉人 2).老妇出门看 3).急应河阳役 4).独与老翁别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 概括本诗的主题?
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 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yè,小声哭泣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停止
自学目标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 能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吗?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 官吏捉人的故事。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2张ppt)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握 内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容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 读 概 括,把 握 内容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一天 月黑风高
一个
急欲的逃老跑翁
一群 一位
蛮横的的凶差老暴役妇
一个
苦不的堪结言局
悲愤无奈
的夜晚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合作学习
要求:
1-3小组品味诗中妇之苦。 4-6小组品味诗中吏之怒。
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谢
谢
再
有读 感品 情诗
朗
读
默读悟诗,还原作者心境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懦还是 什么原因?
背景链接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 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在这种情况下, 唐王朝想要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 安史之乱造成人员损失达三分之二以 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千里 萧条”,造成征兵困难。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握 内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容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 读 概 括,把 握 内容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一天 月黑风高
一个
急欲的逃老跑翁
一群 一位
蛮横的的凶差老暴役妇
一个
苦不的堪结言局
悲愤无奈
的夜晚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合作学习
要求:
1-3小组品味诗中妇之苦。 4-6小组品味诗中吏之怒。
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谢
谢
再
有读 感品 情诗
朗
读
默读悟诗,还原作者心境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懦还是 什么原因?
背景链接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 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在这种情况下, 唐王朝想要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 安史之乱造成人员损失达三分之二以 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千里 萧条”,造成征兵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 甫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 美,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 人称他为杜少陵。他是我国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 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 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 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 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 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 “诗圣”。
通过刚才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 出:
凶恶、蛮横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可怜 )的
战争是( 残酷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同情 )的 作者对战争是( 憎恶 )的
活动二:“异想天开” ——感受诗人矛盾心理
猜想:诗人同情老妇人的遭遇, 为何始终一言不发?作为一个旁观 者,难道他不该站出来义正言辞地 指责官吏吗? 联系诗歌写作背景(课下注释 ①)说说你的想法。
朗读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犹得:还能够
赶快到河阳去服 役,还能够(赶 上)准备(明天)早 晨做饭。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裙: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 (所以)他的母亲还 没有离去,(可是) 出出进进没有一 件完整的衣服。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活着的不过是苟 且活着,死了的 就永远完结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业布置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25课学案,不允许留空白。
订正21、22课学案。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绝:消失,停止
到了深夜,说话 的声音没有了, 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哭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投:投宿 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 傍晚时分(我)投 宿到石壕村,遇 到有差役趁着夜 色来抓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主题
全诗通过写诗人的见闻,详写老 妇人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 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冷酷 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对比 写法,
作用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老妪:老妇 我这老太婆虽然 已年迈力尽,请 让我今晚跟你们 一起回营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家里再没有别 的(男)人了, 只有个还在吃 奶的孙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前:上前 戍:防守 (我)听到老妇走 上前说:我有三 个儿子都去戍守 邺城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一何:多么
差役叫得多么 凶狠,老妇啼 哭得多么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登:踏上 (等到)天亮登程 赶路时,只有同 那个老头告别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 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 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 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 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杜甫根据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思考讨论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 的故事。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 听妇前致辞 夜久---------高潮: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活动一:还原现场 ——体会诗人巧妙的构思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角色,重 现当时“夜捉人”的情景; 2、注意揣摩语气、表情,表现出官吏 与老妇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3、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官吏和老妇人 的形象。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书:信 新:最近 一个儿子捎信回 来,(说)两个儿 子最近战死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逾:越过 走:逃跑 老头(听到声音) 便越墙逃跑了, 老妇走出屋去应 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 美,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 人称他为杜少陵。他是我国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 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 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 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 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 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 “诗圣”。
通过刚才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 出:
凶恶、蛮横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可怜 )的
战争是( 残酷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同情 )的 作者对战争是( 憎恶 )的
活动二:“异想天开” ——感受诗人矛盾心理
猜想:诗人同情老妇人的遭遇, 为何始终一言不发?作为一个旁观 者,难道他不该站出来义正言辞地 指责官吏吗? 联系诗歌写作背景(课下注释 ①)说说你的想法。
朗读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犹得:还能够
赶快到河阳去服 役,还能够(赶 上)准备(明天)早 晨做饭。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裙: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 (所以)他的母亲还 没有离去,(可是) 出出进进没有一 件完整的衣服。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活着的不过是苟 且活着,死了的 就永远完结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业布置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25课学案,不允许留空白。
订正21、22课学案。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绝:消失,停止
到了深夜,说话 的声音没有了, 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哭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投:投宿 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 傍晚时分(我)投 宿到石壕村,遇 到有差役趁着夜 色来抓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主题
全诗通过写诗人的见闻,详写老 妇人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 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冷酷 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对比 写法,
作用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老妪:老妇 我这老太婆虽然 已年迈力尽,请 让我今晚跟你们 一起回营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家里再没有别 的(男)人了, 只有个还在吃 奶的孙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前:上前 戍:防守 (我)听到老妇走 上前说:我有三 个儿子都去戍守 邺城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一何:多么
差役叫得多么 凶狠,老妇啼 哭得多么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登:踏上 (等到)天亮登程 赶路时,只有同 那个老头告别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 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 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 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 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杜甫根据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思考讨论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 的故事。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 听妇前致辞 夜久---------高潮: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活动一:还原现场 ——体会诗人巧妙的构思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角色,重 现当时“夜捉人”的情景; 2、注意揣摩语气、表情,表现出官吏 与老妇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3、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官吏和老妇人 的形象。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书:信 新:最近 一个儿子捎信回 来,(说)两个儿 子最近战死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逾:越过 走:逃跑 老头(听到声音) 便越墙逃跑了, 老妇走出屋去应 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