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石壕吏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
杜甫
品一首悲苦的古诗,走进一个苦难的时代, 接触一个苦命的家庭,触摸一个苦闷的灵魂。 往事越千年,时光的隧道中,触摸上面的文字, 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彻夜难眠。“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忧国忧民是他一生的坚 守与追求。
杜甫(公元712-770),字 子美 ,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3、本诗以“独与老翁别”结尾,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 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构思巧妙 运用了明暗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表现手
法。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 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 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人则用明写,把她 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就 会发现,老妇人的那些话都是差役逼问出来的。差役 的“呼”“怒”贯穿在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其凶横 残暴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之巧。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便受到儒 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植根于他心中的便是“以天下为己任” 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孟子的“仁爱”思想,赋予了杜甫悲 天悯民之心和以社稷为念的爱国之心。可以说在杜甫的内 心深处,国家和人民没有轻重之分,均处于天平的两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的爆发。杜甫的爱国精神 和民族意识在这场系关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下子达到 了颠峰。面对叛军的颠覆,杜甫毅然站在拥护唐王朝的一 面。 然而此时,杜甫的内心又是及其矛盾复杂的。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 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一个苦命的家庭
从诗句中找出老妇的“苦”,抓住关键词, 说说老妇有哪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课件(共3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课件(共3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他在诗中自称少
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
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
1400多首诗歌。
作者介绍
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
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
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拓展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个课本剧。
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
场景——
家庭作业
抄写诗句,并背诵。
下课
成的。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
其中,《石壕吏》因情
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扫除障碍
壕(háo)
邺(yè)
戍(shù)
逾 (yú)
妪(yù)
咽 (yè)
注意节奏
石壕吏
[ 唐 ] 杜甫
暮投 /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 / 一何/怒,妇啼/ 一何/苦 !

注意节奏
听妇 / 前/致词:三男 / 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存 者/且/偷 生 ,死 者/长 已 矣 !
室 中/更/无 人 ,唯 有/乳 下 孙 。
有 孙/母/未 去 ,出 入/无/完裙 。
老 妪/力/虽 衰 ,请 从/吏/夜归 。
急 应/河 阳/ 役 ,犹得/备/晨炊 。
到,说明什么?
作者一夜未眠
9、作者为什么一夜未眠?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
• 古体诗的特征之一,具有极强的叙事性,“述丧乱事”“以 时为事”“以韵语记常事”的特点。 ——杨仲义《古体诗的解读》
➢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幕,主要 描绘了什么情节,并体会在这凄苦环境之下,到底发生了怎 样的故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如果你是一个编剧,要把《石壕吏》编排成故事剧本,请各位编 剧们任选一至两幕的内容,增加细节与合理想象,改写成一段剧 本或者小故事。
●吏:必须得交出一个人!
吏 步步紧逼 嚣张跋扈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读情
●《石壕吏》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作为华州司功参 军的杜甫回到洛阳看到了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 发生逆转,当时60万唐军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 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被迫离去,在 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 统抓去当兵,心情异常沉痛、悲愤、无奈,于是就创作了《三吏》 《三别》。
➢如果你是导演,现在要让你把第二幕排成一出戏,你会怎么处理 这个场景呢?
有吏夜捉人 吏呼一何怒 ●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
者长已矣! ●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在诗中有哪两个字可以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物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百姓苦
老妪:孙子是这个家里的延续,而要抚育孙子长大成人,只能依靠老翁和儿 媳。为了保全老翁和儿媳,所以我只能冒死应河阳役。
石壕吏:《新唐书-兵志》规定:“凡民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老翁是 刚抱上孙子,可推测老翁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五十左右,有依法服兵役的义 务。可是他却在官府征召他时,以“逾墙走”的方式逃避兵役,留老妪来 唱苦情戏。他苦,我们也苦,需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现在朝廷抽丁是 为了补充兵力,平息安史之乱。人人都逃避兵役,朝廷如何平息战乱,百 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所以我们这些小官吏也急啊,为了完成任务, 有时我们只能残暴无情。
差役对着老妇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去参加邺城之战了。不久,其中一个 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我 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 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品读古诗 深入语境,体会“苦”情
1.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诗眼一般是诗歌中表情达意的关键 词语或句子。你能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吗?
苦 妇啼一何 !
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妪一家有哪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惊怕之苦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优秀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优秀课件ppt

课文研读——第一部分
3.哪一句诗是关键句?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有吏夜捉人”是诗的关键句。
诗人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已经表明差役强抓老百姓补充兵 力;前面又加上个“夜”字,更表明差役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 趁夜深来搞突然袭击,凶狠残酷。这一句揭开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 展开。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老妇
译文:(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在 邺城防守。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已经结束!家里再也没 有其他男人,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 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出来 见人。老妇我虽然年老力弱,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 快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文章主旨
《石壕吏》通过对“有吏夜捉人” 的过程的描述,揭露差役的残暴, 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现出作者对 深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文本特色
语言高度概括
➢这首诗语言高度概括,在短短的篇幅中记叙了完整的事件,包 含着丰富的内容: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差役抓丁,老翁逾墙逃 跑,老妇出门应对,第二天天亮,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 了老妇已被抓走。而在老妇的“致词”中也包含着很多信息: 两个儿子战死沙场,孙子年幼,儿媳衣不蔽体,家境贫困。
课文研读——第三部分
8.这一个诗节有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这一个诗节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夜久”,反映出差役百般威逼、老妇 再三哭诉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是说诗人通夜为之悲伤,甚至产生了幻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0张ppt)

第二,诗人既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对此怀有真切的 同情和愤慨,又不反对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为安 史之乱不平息,社会就不能得到安宁。从这一角度上说, 诗中所述老妇应征服役一事,既是对统治者严厉的斥责、 控诉,也是对人民慨然赴国难这种精神的褒扬
文章主旨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 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 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指男人
没有完整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妇
跟从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形容低微、 断续的哭声 登程赶路 唯,独,只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 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 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 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石壕吏 杜甫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 2.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 画人物形象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壕吏》“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 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诗 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读准下面字的音: 壕 (háo) 戍 (shù) 妪 (yù)
邺(yè ) 逾 (yú) 咽 (yè)
课文朗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投: 投宿。 逾: 越过,翻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有差 役前来抓人。老翁翻墙逃跑,老 妇出门查看。

杜甫面对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出来义正词严地阻止, 是否是个冷漠无情之人?

忧民


忧国
诗 歌 主 旨
全诗通过叙述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 捉人的故事,含蓄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爪牙的残暴,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给 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贫困潦倒之苦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被迫服役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唐朝“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
悲惨遭遇 苦苦哀求
3.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
而明写老妇的哭诉,这样构思合理吗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只用 “吏呼一何怒!”点出其威势, 此后明写老妇的哭诉,老妇的 “致词”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 而是在差役的逼问下的哭诉,差 役的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 ),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 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 一首。
初 读 诗 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凄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防守。
捎信回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最新近战。 死。存且偷者,生姑,且且苟偷,且暂活生且 着。。,停死止者,这长里已指生矣命!结束。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被差役
逼迫
石壕吏:你__家__的_男__丁_都__到_哪__儿__去_了__?_快__交_出__来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老婆__子__,_谁__知_道__你_说__的__是_不__是_真__的__?难__道_你__家__里_没__有_别__人__了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房_里__怎__么_有__人_在__哭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你_竟__敢__撒_谎__!_有__吃_奶__的__娃_娃__,_一__定_还__有__个_娘!赶紧交出来!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那_我__们__不_管__,_今__天_你__家__必_须__交_一__个__人_出__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停止。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文 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活动一:整体感知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人物分别 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人物:老妇人和官吏。
2、请用诗中的原话精炼概括图片内容。

《石壕吏》课件(共45张PPT)

《石壕吏》课件(共45张PPT)
少年丧父, 中年丧偶, 老年丧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困窘之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故意隐去了“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翁逾墙走”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无完裙”不仅是说衣不蔽
体(衣衫褴褛),也包含了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食不果腹的意思,表现了老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妇人家中人少、生活贫苦。
疏通诗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Hale Waihona Puke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傍晚投宿
差役 抓壮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丁门看。
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越过 逃跑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妇赶忙出门察看。
喊,叫嚷
多 么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
悲苦,凄苦 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诗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 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改: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人。
古代兵役制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丧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之苦
《新唐书·兵志》:开 元旧例凡民年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困窘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 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 造户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最苦后四句为老妇人勇于承担,

部编版八年级《石壕吏》公开课件ppt(完整版)

部编版八年级《石壕吏》公开课件ppt(完整版)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 暗结合”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 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在后面妇人的致辞中并没写吏 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试补出吏的逼问。
石壕吏: 汝家有男丁否?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尚有他人否?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内室是何人?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定有他人!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还有他人否?交出来!快交出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
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
节。
























掌 效描言通

握 果写,过 感分 文 。刻理想 。析


画解象


人明补



物暗充


形结石


象合壕


的,吏


表侧的


达面语

逾: yú
戍: shù
要 求
妪 : yù
二、把握节奏
五言古体诗 夜捉人,老翁逾 ( 越过 )墙走(逃跑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 ( 多么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上前 )致词 ( 说话):三男邺城戍( 防守)。一男附书(书信)至, 二男新( 最近 )战死。存者且偷生( 苟且地活着 ), 死者长已(停止生命结)束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 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泛指衣服)老妪( 老妇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应征 )河阳役,犹得(还能够 )备晨炊。

石壕吏 课件(共20张PPT)

石壕吏 课件(共20张PPT)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宿
抓壮丁的差役 在夜里
越过;翻过 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诉说,叫喊
多么
对……说
服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捎信回来
姑且,暂且 苟且活着
永远完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 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①三男戍,二男死; ②孙方乳,媳无裙; ③翁逾墙,妇夜往。
1、品读揣摩,要求请找出诗中耐人寻味的字词揣摩其深层含义。请你 作出圈点批注,谈谈你的发现。
1、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悍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悍吏与 老妇对话的情景。请仔细研读并将悍吏的逼问批注出来。
吏:【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 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 你们家还有别人吗? 】 妪:室中更无人。 吏:【 撒谎!不是还有个孩子在哭吗?】
示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环境刻画——“暮投”反映出乱世动荡,人心不安,天刚月 ,行人不敢走大道, 只有寻小路,歇荒村。
一个“暮”字,犹如泼墨,给全诗抹上了一层昏暗的色彩。然后单 刀直入地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相关因素交代清楚,勾 勒出兵荒马乱的社会环境。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自由朗读,读准停顿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课件(27张)

《石壕吏》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石壕吏》被广泛认为是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
社会影响
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历史 的关注,促使人们反思战 争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激 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教育意义
《石壕吏》被选入多种教 材,成为教育学生了解历 史、关注民生的重要素材 。
04
下节课预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杜甫另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作品。
唐诗的发展与演变
02
从初唐到盛唐、中唐,唐诗风格的变迁及其影响。
杜甫与其他大诗人的对比
03
如李白、白居易等,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与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常常通过描绘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现 实,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课文内容解析
《石壕吏》的情节概述
情节概述
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官差深夜捉 人当兵,老翁逾墙逃走,老妪出
门应对,被官差带走。
总结词
故事情节紧凑,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动荡和不安。
主题思想探讨
《石壕吏》的主题思想
批判战争的残酷
同情人民疾苦
《石壕吏》通过对老妇人的遭遇的描 述,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无情摧 残,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批判。
诗人杜甫对老妇人的遭遇深感同情, 表达了对人民在战争和动荡中遭受的 苦难的关切。
揭示社会矛盾
通过石壕吏夜晚抓人的事件,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 酷无情。
《石壕吏》的创作意义
01
02

部编版八下语文《石壕吏》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下语文《石壕吏》ppt优秀课件

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 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 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 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 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 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 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
藏问于答,语言 简省,突出石壕 吏的步步紧逼、 蛮横无理。
石壕吏:这我们不管!今天必须交出人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整体感知
6、从原文,你可以看出老妇与官吏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物形象?
老妇:悲愤凄苦 哀婉可怜 官吏:如狼似虎 蛮横凶暴
7、作者塑造生活苦难的老妇以及暴戾的官吏是为了表 达什么?
通过记叙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统治者爪牙的残暴, 反映了唐代的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强烈控诉。
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
老妇人和官吏 4、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感知
5、老妇有哪些苦呢?试具体分析。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困窘之苦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段解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
① 夜久:夜深了。 ② 绝:断绝;停止。 ③ 如:好像,仿佛。 ④ 闻:听。 ⑤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
塞低沉为“咽”。 ⑥ 明:天亮之后。 ⑦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⑧ 独:唯独、只有。
②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③ 附书至:书,书信。至,回来。捎信回来。 ④ 新:刚刚。 ⑤ 存:活着,生存着. ⑥ 且偷生: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⑦ 长已矣: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永远完了。 ⑧ 室中:家中 ⑨ 更无人:更,再。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⑩ 惟:只,仅。 ⑪乳下孙:正在哺乳期的孙子
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文中指差役。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故事中的人物。
3.作者简介
4.背景简介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bì) 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 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 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 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石壕吏
杜甫
1.重点字音
石壕吏
[ 唐 ] 杜甫
பைடு நூலகம்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lì)夜捉人。老翁(wēng)逾(yú)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 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5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5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全国卷二)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 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 老欢欣少欢欣老少欢欣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 “国 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 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 成词语 “国家” ,词语“兴旺”又重复;内 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速读 整体感知诗意
1、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了 什么事? 2、复述故事 3、理清层次。 4、试找出能表明作者对此事态度的诗句。
文章层次
• 第一部分(前4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
• 第二部分(中间14句):老妇诉说家中 现状并应征。
• 1、前6句,诉说三男情况; • 2、中间4句,诉说家中现状; • 3、后4句,老妇自请应役去河阳。 • 第三部分(后四句):老妇被吏抓走。
听读 标注字音、节奏
25-3-石壕吏(朗读版)(流畅) _1024x768_2.00M_h.264.flv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 háo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y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yè)城戍(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中心: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 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石 根 据 自己壕对诗歌的理解, 并通过合理想吏象,给短剧中的 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
杜 甫
•第二课时
讨论:
大家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在老妇的致 词过程中,有没有吏的活动?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 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 “吏”都问了什么话吗?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开端 事件、人物 —— 吏夜捉人,吏、老翁和老妇
次 第二部分(②③):故事的发展、高潮,写“致词”
结 构
的内容:老妇人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
发展、 差役 —— 怒 高潮 老妇 —— 苦
对比
服役惨景——二男战死 家中困境——媳无完裙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结局: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 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结局 —— 独与老翁别 —— 凄惨
6、老妇人的话围绕哪个字展开?围绕这个字,展现了 老妇人的哪些遭遇?表现了什么? 苦。①经受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战场,其中两个 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② 生活条件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③饱受征 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 表现了战争惨烈、战争破坏、严重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号少 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 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 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 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 响极大,因其诗常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 “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
诗歌主旨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 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 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读课文,说说“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 点兵”而说“ 捉 人 ”?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
总括全诗事件的句子,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并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却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3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3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吏 呼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场景重现
吏呼:___“__家__里__的__男__丁__都__哪__去__了__?__都__叫__出__来__!__”___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咬文嚼字


声音尖而高

放声地哭

场景重现
吏呼:___“__家__里__的__男__丁__都__哪__去__了__?__都__叫__出__来__!__”__(_ 蛮横逼迫)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凄苦无奈)
吏呼:__“__难__道__你__家__没__有__别__人__了__吗__?__快__叫__人__出__来__!__”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__“__难__道__你__家__没__有__别__人__了__吗__?__快__叫__人__出__来__!__”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呼:___“__一__定__还__有__人__,__还__不__快__交__出__来__!__”_______ 妇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风俗通》
石 壕 吏
杜 甫
学习目标
识 1.一位“矛盾”的诗圣(识其“人”) 论 2.一个“苦难”的时代(论其“世”) 话 3.一类“真实”的诗史(话其“力”)


诗圣 忧国忧民
石壕吏
冷酷?
读真意 明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人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 招兵,而说“捉人”这 是为什么?
如实描绘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
“捉人”为什么还选择在晚上呢? 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
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第二,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
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附书至: 捎信回来
偷生: 苟且偷生
已: 停止 更: 再 惟: 只
裙: 泛指衣服
老妪: 老妇
乳下孙: 还在吃奶的孙子 应: 应征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备晨炊: 还能够备办早饭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老妇叙说家事
2.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与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 内容吗?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 有怎样的举动?
杜甫
起阳中学:史永萍
2021/02/25
2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末,杜甫回
到洛阳,不到两个月,唐军大败于邺
写 城,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骚动,杜
作 背 景
甫被迫离去,回华州.一路上所见皆 征夫怨妇的愁苦,便写出《三吏》、 《三别》。
▪其中。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学了这首诗,你能用自 己的话谈谈感受吗?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 壕 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甫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 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老妪一

家的状况,如果你是那个官差,

你还会把老妪抓走吗?为什么?



如果把本诗改写为一篇记叙文。 想一想:
这表明了什么?
战争的残酷。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老妇哭啼的情景?
呼怒 啼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前: 上前
致词: 说话 戍: 防守
新: 最近 且: 姑且
3.诗人是怎样知道的?
听妇前致词
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呢? (用书中的话回答)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 析 2 :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一个“如”字点明了这里 所写的像是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 自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我们学过的古 诗中还有不少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请同学 们说出一两句).

①,应该保留哪些内容?
后 ②,应该加进哪些内容?
练 笔
③,应该重点写什么?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