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题

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题

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题1、(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2、(2020中山纪念中学高三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1)~(2)。

(9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唐)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

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

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

(2)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1)诗歌的首联“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
新霜缉缊袍”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 第一问理解句子的含意,一般应首先分析 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整体理解句子意思。 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要看诗句的具体位置, 诗歌开篇的作用往往是:统领下文、渲染 烘托、铺垫引出、确定全诗的情感基调等。 (1)含意:秋天来了,西风瑟瑟,到处萧条一 片;昨夜下了霜,人们已经开始做棉衣了。 作用:首联描写了萧瑟的环境,营造出一 种萧条冷落的意境,暗示了诗人悲凉的心 境,(内容上)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 (结构上 )
答案
(1)“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 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聚”字结上,“散”字启下,(3分) (2)“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 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 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 头。(3分)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三、尾句的结构作用: 1总结全诗 2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 结构严谨 3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 味无穷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作用1、内容上:点明时间地点,交
代整个环境。 2、结构上:引起全篇,为整首 诗营造了一个幽静、清新的氛围, 奠定了空灵澄净的基调。 3、情感上:于诗情画意之中寄 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

赴官寿安泛汴① 张 耒 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②。 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 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 尉,途经汴河之作。②缊袍:以乱麻为絮 的袍子。
古诗鉴赏 之诗句作用
诗句作用题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结构和情
感上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句或首联的用

古诗鉴赏之首句作用--高峰

古诗鉴赏之首句作用--高峰
诗歌鉴赏之
zxxkw
诗句作用
学科网
真题体验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 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 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题。(8) 青 玉 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 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5.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6分) 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阙,抒写 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玉华山刘崧[注] 翠巘千峰合,丹崖一径通。 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 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 [注]刘崧(1321~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江右诗派 的代表人物。 9.请结合诗意赏析“烟雨正冥蒙”一句。(6分) ①以景作结(以景结情),通过描写城郭笼罩于烟雨迷蒙 中的凄迷景象,以景衬情(寓情于景),表现自己的“伤 心”。②语意双关(答“虚实相生”“象征”“想象”也 可),“烟雨冥蒙”既可指自然之景,又可象征当时动荡 不定、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6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
南征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古诗词鉴赏的意义

古诗词鉴赏的意义

古诗词鉴赏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千百年灿烂文化中的精华,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

中国向来有“诗国”之称。

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

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一、想象力。

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

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

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

“春风又绿江南岸”为后人传唱,因为“绿”字的巧妙,“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到来。

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中华古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文学的源头。

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吧,因为那里既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与思考;既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磊落,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凛然正气;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静谧;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也有“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与胆识……。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诗词鉴赏知识归纳2、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3、哲理句归纳(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4、典故归纳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及其作用

一、意象
送别:杨柳、长亭、阳关、南浦、酒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思乡: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愁苦: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夕阳)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抒怀: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爱情: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闲适:五柳、东篱、三径、蝉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怀古:商女、后庭花
用于表达借古讽今之情
二、意象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点明背景、环境
③表情达意、借景抒情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三、意境术语
豪放:雄浑开阔、旷达洒脱、广袤高远
婉约:缠绵悱恻、委婉含蓄、朦胧飘渺
伤感:凄清冷寂、孤寂冷清、苍凉悲壮
超脱:超脱世俗、高雅脱俗、超凡脱尘
清幽:淡雅闲适、恬淡静谧、清新明丽
华美:富丽堂皇、华美绚丽、色彩斑斓
更多原创资料请关注作者。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
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
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特点①山河沦丧、归家无望,对国家、民族命
运的担忧;②忧国之痛,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③不畏挫折,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特点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青春易逝的
感伤;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哀 方法指导 考点一
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②赞扬乡民淳朴、好客,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③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
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特点①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②别后的
孤寂和思念;③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④借送别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抱负
考点一
特点①羁旅愁思,思亲念友;②边关思乡,闺
中怀人
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
01.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02.
知识点二:诗句赏析
考点二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知识速递
词性
作用
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传达作 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 营造一定的意境。
动词
巧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 Nhomakorabea 考点一
知识点二: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
• 一般答题格式
• (1)抒发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了作 者……的情感。
• (2)概括主旨:通过描绘……的景物,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的方法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的方法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的方法一、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

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

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意境诗歌的意境,指的是诗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含蓄、幽深、丰富的情感的自然或者生活图景以及能够引发读者体会、品味和想象的艺术画面。

它由情感组合而成,在情感的不同作用下,构成不同特征的形与神、情与理相统一的意象系统,从而形成了可以让读者自由品味和感悟的想象空间。

换句话说,诗歌的意境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自然、静谧恬美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幅画面之中。

这种包含着诗人情感的图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意境一般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指的是侧重于对主观情感的流露,将情感直接转移到景物上去,表达情感比较强烈、具体、确定的意境。

比如欧阳修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有我之境”的名句。

“无我之境”则是指较为客观的描绘景物,渲染描绘出来某种独特的情感氛围或者景物环境,以体现诗人隐约、深刻甚至可能有些模糊的情感的意境。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就是“无我之境”的佳作。

创造意境主要有三种方式: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和形神兼备。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情绪、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的呢: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

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唐惠忠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

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登岘山凭吊羊祜,抒发了自己的郁积和愤慨。

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心情一直很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联想到自身处境——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湮灭无闻”正是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

全诗借古抒怀,把深沉的感慨隐含在看似平淡的描绘之中。

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则是侧面描写。

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当典型: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诗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

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宕,不直接写罗敷本人,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比与兴“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其作用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形容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

比如秦韬玉的《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写一个“贫女”的自白,她毫不掩饰地倾诉衷曲,自伤自叹,自矜自持,令读者既同情其遭遇又钦佩她的人格。

5古诗鉴赏之关键词、关键句(用)解析

5古诗鉴赏之关键词、关键句(用)解析
[解析] 本诗共有八句。第一联写远景及高处的 景色,用环境衬“悲”;第二联写近景及低处的 景色,也是用环境衬悲;第三联写自身的状况, 本身就含“悲”;第四联用“苦恨”等正面写悲。
[自组答案] 同意。“悲”字是点睛之笔,四 句分别写眼前景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 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苦,国破家亡的悲愁。 (3分)(步骤一)四句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 悲痛心情。(1分)(步骤二)可见“悲”是全诗 的关键。
送检
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与“折柳”相对应,因此
样卷
“折柳”为“关键”。
得分:2分
失误类型:没有从全诗的角度分析 专家
失分探因:本答案只答出了“留恋”之情,得2分; 评卷
还要联系第一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考生乙] “折柳”的“柳”与“留”谐音,表示留恋之
送检 意。这是作者送别时的动作,诗人与朋友是边听曲
1.关键词、关键句
有时是一个精练传神的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 关键词
关键词。 一是主旨句,它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的,其位置
关键句 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二是技巧句,它往往是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语句。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关键词
①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 ②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③某词统领全诗(词)的理由是什么? ④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 明理由。
(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3个关键点:全诗的关键 寓意 是否同意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诗眼就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
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第一、 二句写的是眼前之景,第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 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 关键。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答出寓意得2分,答出原因得2分。(当然,本题第2

古诗鉴赏之首句特点、作用及赏析题

古诗鉴赏之首句特点、作用及赏析题
首句“长忆西湖”作用 分析 • ①表明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 作者念念不忘。 • ②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 ③“忆”字提示下文,从现实 转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末尾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 答: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眷恋之 情和归隐湖上的闲情逸致。“别来”二字 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 照应上阕“钓鱼舟”,并且以收拾鱼竿奔 赴西湖垂钓的急切来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 忍耐、急想归隐湖上的心情;结尾又想到 一湖寒水映照云彩那苍茫寥廓的美丽景象, 寓情于景。
• 出塞 纳兰性德 •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 去。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 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 注:本现手法。 • 答:①设问。以情相问, 以景作答。 • ②比喻。化抽象之情为形 象之景,用“深山夕照” 喻情之深长,用“深秋雨” 喻情之缠绵。 • ③借景抒情(以哀景衬哀 情)。用“深山”“夕 照”“深秋雨”三个意象 构成两幅萧瑟景象,寄寓 了词人内心的幽怨惆怅之
古诗开头作用、特点之赏析
• 出塞 纳兰性德 •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 去。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 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 注:本词是作者跟随 皇上出巡边关时所作
• (1)这首词开篇有 何特点? • 答:①议论开篇, 立意独到; • ②总领全词,点明 主旨; • ③奠定了全词的感 情基调。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句作用题指导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句作用题指导

答: ①强调好友之间的离愁别绪,同在京城,聚少 离多,匆匆往来。 ②承上启下,承接上句与友人 同在京城,启发下句云边孤雁各自翩飞,水上浮 萍远游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点明诗人思念友人的题旨,点染和升 华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②以景作结, 云烟淡漠,乔木繁茂,诗人与好友却被绵州分 隔两地,不得相见,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 味,意味深长。
答案: ①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2分) ②以 景作结,(1分)描写了乔木高耸、淡烟轻笼的 画面,营造了凄清迷茫的氛围(1分)表达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情韵悠长,余味无穷。(1分)
答: ①强调了自己与好友之间相聚短暂急促。 ② 该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词人由景及情, 由天边孤雁,水上浮萍联想到自己与友人分别, 表达了内心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兀兀奇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问。
【答案】 8.答: ①总起全诗,(1分)第一句交代了辞 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 (1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 ②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 (1分);③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 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 起”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三、尾联或尾句的结构作用: 1、点明题旨(卒章显志),升华情 感(点染——点明和渲染烘托)(情 感抒发上) 2、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 人回味无穷(情感抒发上)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 诗歌结构更紧凑。(结构上)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①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①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 北。 问: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复习参考】为您收集整理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

【复习参考】为您收集整理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

专题训练三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目标解说]句子是诗歌中的重要单位,围绕句子【真题回做】1.(201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用“细”字来形容竹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

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2.(2018·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案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

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

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2018·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 《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 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问内容上强调了什么,我们只需
尾联,即结尾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 睛,突出(深化)主旨的作用,这首 词也不例外。应从结构、内容、主旨 方面去考虑。
【答案】(2)总结上文,卒章显志,
(2分)表现作者对灾民的同情(1 分)对统治者的讽刺(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 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 好处?
小 村 (宋)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 籍。论:看待。 (2)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解析】考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旨。

赴官寿安泛汴① 张 耒 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②。 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 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 尉,途经汴河之作。②缊袍:以乱麻为絮 的袍子。

(1)诗歌的首联“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
新霜缉缊袍”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 第一问理解句子的含意,一般应首先分析 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整体理解句子意思。 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要看诗句的具体位置, 诗歌开篇的作用往往是:统领下文、渲染 烘托、铺垫引出、确定全诗的情感基调等。 (1)含意:秋天来了,西风瑟瑟,到处萧条一 片;昨夜下了霜,人们已经开始做棉衣了。 作用:首联描写了萧瑟的环境,营造出一 种萧条冷落的意境,暗示了诗人悲凉的心 境,(内容上)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 (结构上 )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作用1、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整个环
境。
2、引起全篇,为整首诗营造了 一个幽静、清新的氛围,奠定了空 灵澄净的基调。 3、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古诗鉴赏 之诗句作用
诗句作用题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
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句或首联的作用
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 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 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 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 发人深省的作用。
把诗句的内容梳理一下即可知。“聚散匆 匆”内容只“聚散”两字,配合“匆匆” 一词,可知说聚也匆匆,散也匆匆,极言 其短暂、仓促。问结构上的作用,我们看 句子在诗中的位置,考察上下句的内容, 就可得出结论。上句“同在京城”是写 “聚”;下句人如“孤雁”“浮萍”是写 散,显然中间的“聚散匆匆”是过渡句,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中间句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 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 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 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 “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 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答案
“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 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 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 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 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 的遗憾袭上心头。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三、尾句的结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 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 味无穷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寓情于 景。好处: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描绘了一幅月照长城的苍茫景象, 创造壮阔、悲凉和悠远的意境,言 有尽而意无穷,含蓄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