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人文地理)——2014年高考文综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人文地理)——2014年高考文综复习总结

中国地理(人文地理)——2014年高考文综复习总结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2014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复习资料-地理

2014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复习资料-地理

高考地理答题思路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㈡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㈠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2014届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14届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14届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魏晋升一、自然地理知识大盘点1.中时区既不属于东时区,也不属于西时区,它是东时区与西时区的分界。

2.由于180度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且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属于同一时区,所以,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始终早一天。

3.各时区中央经线度数的计算公式:15°n(其中n表示时区数,如东一区、西一区的时区数均为1)。

4.在进行时间计算时,如果结果大于24或小于0,日期应分别加或减一天,时间应分别减或加24。

但需注意,一年中1、3、5、7、8、10、12月有31日,4、6、9、11月有30日,2月一般只有28日,闰年时才有29日。

5.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不要混淆!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则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上,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将不会移动,因此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将不存在。

7.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纬度数,并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即两者之和为90°。

因此,假如黄赤交角增加1°,则回归线的纬度数增加1°,热带的范围增加2°,南、北寒带范围各增加1°,南、北温带范围各减少2°。

8.为避免在使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时计算绝对值出错或者混淆了各符号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简化此公式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或者叫纬度间隔)。

9.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

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请阅读以下内容:一、地理概述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边界总长达到了2.3万多公里。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二、中国的东、南、中、北四大地理区域1. 东部地理区域: 位于中国大陆的东海岸,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

这一地理区域的特点是地形较为平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沿海港口。

2. 南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着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该地区气候湿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 中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中、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4. 北部地理区域: 包括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寒冷干燥,盛产农作物。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其中高山和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有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丘陵、盆地和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中国境内的地势递变较大,从西南到东北,高度逐渐下降。

四、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

其中,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干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大。

五、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80千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

中国还有一些重要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青海湖等。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全球渔业大国。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人文地理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它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丰富和广泛。

在备考的时候,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可以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

下面就介绍一下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经济地理1.世界工业分布及特点:工业在各国之间是不均衡的,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业进入发达国家时期。

而工业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经济增长。

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2.世界贸易及贸易壁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的越来越迅速。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各国之间会存在着很多的贸易壁垒,这些壁垒会直接影响到贸易的规模和贸易的稳定性。

3.世界农业分布及特点: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由于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不同,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也不同。

4.世界人口分布及人口问题:人口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世界上的人口分布却非常不均衡。

发达国家的人口普遍老龄化和少子化,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5.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们向城市集中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城市的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二、文化地理1.文化的定义和类型: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全部社会传统、信仰、价值观念、语言、技术等,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

文化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等。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一体化: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的不同,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越来越有交流和融合的趋势。

3.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保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传承方式可以通过口头传统、文化遗产、文艺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4.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指的是由于某种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景观,如博物馆、古迹、石窟等。

2014年最新高考文综地理大题分析要点精华版

2014年最新高考文综地理大题分析要点精华版

最新高考文综地理大题分析要点精华版一、地理特征的描述(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河流、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入手。

举例: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红壤为主;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夏季易发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产生水土流失。

2、对地理位置(区位)特征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四套定位)、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一套定位)、政治区位(邻国)、经济区位及交通区位(以海南岛为例,见选修二第104页)。

举例:描述拉萨市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答:地处300N,纬度位置低;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海拔地势加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海岸曲直做候补”举例:描述我国青藏高原区的地形特征?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高原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和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有时考虑光照)入手。

举例:描述伦敦的气候特征?答: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光照条件较差5、对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干流长短,流域大小,河网密度,弯曲河道,水系形态,支流多少,宽窄深浅,湖泊有否,起止流向,有时提到举例:描述尼罗河的水系特征?答: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向北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为外流河。

6、对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补给水位和水量,季变年变后两项,水能系列加航运,冰期汛期含沙量。

(汛期:春汛、夏讯、冬汛、凌讯)举例: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答:松花江纬度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且在流向高纬的河段有凌汛现象;降水集中夏季,有明显的夏汛;流经地区林木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较充足,汇入的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上游坡度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流速平稳,航运条件较好。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2. 经纬度与地球坐标
3.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5.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
6. 中国地形地貌
二、人口与城市
1. 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
2. 城市与城市化
- 城市体系与等级结构
- 城市规模与城市扩张
- 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与农村
1.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位
2. 中国的农业区域分异
3. 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
4. 农业与农民问题
- 农村人口与农民收入
- 农村发展与农村改革
四、工业与能源
1. 工业区位与分布
2.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
3. 工业化进程与产业转移
4. 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
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五、交通与通信
1. 陆地交通与水路交通
2. 空中交通与管道交通
3. 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
4. 信息通信技术与全球化
六、商贸与服务业
1. 商贸流通与商贸区位
2. 商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3. 旅游业与旅游资源
4. 中国的商贸与服务业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 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八、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地理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 全球化与地区差异
3.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对外战略
4.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参与
以上是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文科综合知识点

高考地理文科综合知识点

高考地理文科综合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领域。

在高考地理文科综合考试中,考察的知识点涉及到地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经济地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详细介绍高考地理文科综合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

高考中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点包括:1.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并且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等运动规律。

2.地理气候与气候带。

了解气候的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带的划分与特征。

3.地理生态与环境。

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还要掌握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相关概念与措施。

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另一大分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考中常考的人文地理知识点包括:1.人口与城市。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增长与迁徙的原因,掌握人口统计指标与人口政策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的内容。

2.交通与通讯。

复习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与特点,了解交通网络布局与发展,还要掌握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经济地理。

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学习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与发展模式,还要了解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地理资源地理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高考中会考察不同类型的地理资源与其利用。

常见的地理资源包括:1.能源资源。

复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产地与分布情况,还要了解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2.水资源。

了解地下水、江河湖泊和冰川等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掌握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3.土地资源。

学习土地利用的原则与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状况,掌握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四、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域特征和相互联系的学科。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与发展问题,掌握一定的区域分析能力。

1.中国地理。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与地域划分,掌握中国境内主要山脉和水系、地形地貌等基本概念,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等。

2014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经典总结-高考地理(打印)

2014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经典总结-高考地理(打印)

2014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经典总结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一)中国地理记忆口诀、地理界线和综合地理界线一、中国地理记忆口诀■我国省级行政区区域记忆口诀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渝藏西南西北陕甘宁青新晋豫皖和湘鄂赣中部六省正崛起中原大省河南省大别山界鄂豫皖太行山东冀鲁豫陕甘宁边区延河唱---■我国地理之最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我国七大古都: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主要铁矿分布: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分布: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中国有色金属矿分布: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山桂林水,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中国地形区特点: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a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
b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高考地理考试的核心能力
c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得分能力
d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基础能力 2,高考命题特点:
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高三地理备课组
我们的目标:
1训练选择题的判断方法和技巧,将客观题错误律降低到最低程度
2训练综合题的思维模式和表述公式,将主观题的得分率提高到最高限度 3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练强度,强化规范答题,拒绝因低级错误而丢失宝贵的分数
1.高考四个能力要求:
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 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
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3高考解题建模: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
读信息(文字、图、表、图例、注记等显性和隐性信息)
1

2014文综地理总结

2014文综地理总结

(二)总体评价
4、偏重于考查灾害。在题量有限的情况下,试 题中多处涉及到了灾害。例如,第36题对青藏铁路在 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 治措施的考查共计24分,实际上考查的是气象灾害。 选考题10分,其中第43题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次生地 质灾害的考查,第44题对切沟危害及防止措施的考查, 都让我们有一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感觉。
三、地理教学建议
2、建立心理地图。学习地理时,促使学生产生相关知 识的空间知觉形象,是掌握区域地理知识最有效的途 径和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地理事 实,还能从剖析地理事项的空间组合与联系上,来提 高分析问题、解读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地理学科所 独有的空间综合分析法。因此,要指导学生动手、动 脑,逐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区域地图表象。
(3) 能力盲区 ①地理思维能力不强。例如,第36题(1)“分析错那湖东北 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许多考生答“气候干 旱”、“植被稀少”,却没有进一步推及“泥沙裸露”,出现 半截子答案,痛失得分点;第36题(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 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有考生答“防风固沙”,须不知 “防风固沙”是目的,要把“防风固沙”的手段答出来才行。 ②地理表达能力不强。用词不准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例如, 第37题(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 势条件”,答案包括“磷酸盐矿丰富”、“油气资源丰富”, 考生却笼统地回答“原料丰富”。还有的考生干脆抄材料,例 如,第36题(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有考 生将材料中的整段话“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 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抄下来,没 有任何归纳总结。③错别字多。如地形“陡峻”写成“徒峻”, 地壳“断裂”写成“分裂”,这些常识性错误让阅卷老师扼腕 叹息。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基础篇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基础篇

基础篇专题一《地球和地球运动》【专题要点】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2、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3、把握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间的关系。

4、认准三条线:晨昏线;日界线;0时经线。

5、掌握两种计算: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

6、运用四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经线的交点、与某纬线的切点。

【考纲要求】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知识网络】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位置地球的内部结构:(自己绘图)公转周期规律划分依据、软流层位置地球公转概况:方向公转自转方向地球上有生命的原因周期、速度、近远日点太阳系太阳地球地球运动太阳活动:在太阳外部的位置地球自转(自己绘图)、周期、影响①概况:方向、周期、速度②意义:昼夜更替-晨昏线的知识、作用地方时--计算方法地转偏向力①时、空变化规律②昼长的几种计算方法③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基本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会绘图会绘图①时、空变化规律如何划分?②计算公式及其用途③等太阳高度图的判读【真题回放】 【例1】(2008年上海卷)17、“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9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 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是____。

(单项选择)A .甲地最大B .乙地最大C .丙地最大D .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 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日__点。

文科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科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科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文科地理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总结文科地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理位置及特点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地跨北半球与东半球。

其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2. 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气候较为复杂,可以划分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亚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干旱气候、西南季雨气候、青藏高原气候等几个主要类型。

3. 中国的重要自然地理景观中国拥有诸多著名的自然地理景观,如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以及长城、故宫、九寨沟等著名景点。

4. 中国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同时,中国还拥有一些火山,如长白山、张掖丹霞等。

5. 中国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同时,中国还面临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政策调整。

2. 中国的经济区划中国根据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经济区域。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正在加速发展。

3. 中国的交通和通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交通和通信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工具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各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城市快速发展壮大。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但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5.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落后。

此外,中国还存在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14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复习资料(可编辑)

2014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复习资料(可编辑)

2014高考文综高分密码史地政高考地理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二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一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二举例例1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②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②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③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④技术力量信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1地形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⑵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⑴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⑵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⑶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⑷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⑴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⑵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⑶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⑷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⑸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⑹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⑺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⑴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⑵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⑶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十九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⑴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⑵筑港条件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⑶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⑷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⑸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⑴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⑵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⑶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二十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⑴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⑵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⑶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⑷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铁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⑴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⑵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自然条件」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3市场4科技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6国家政策第二版块应用案例模板区位选择类问题☆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坦开阔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3气候少云雾「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原因分析类问题☆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意义影响类问题☆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价值作用类问题☆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水库的作用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5具有发电价值6具有灌溉功能7提高航运价值☆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1调节气候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3保持水土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7稳定大气成分8吸烟除尘方法措施类问题☆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提示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历史分析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国土面积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同时也是东亚最大的国家。

中国国土分布东西宽度约约5500千米,南北长度约5000千米。

具体而言,中国东部是广大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中部是高原和盆地,西部为高山和高原地形。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

主要的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中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还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等。

三、气候与水文中国有着丰富的气候与水文资源。

根据气候类型,中国可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等几种类型。

中国境内有众多的内陆湖泊和河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内蒙古额尔齐斯河等。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

四、资源与环境中国资源十分丰富,涉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方面。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西南地区。

中国在能源方面主要依靠煤炭和油气资源。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五、经济与人口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电子通信、金融服务、房地产和旅游业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14亿人。

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高考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高考文综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综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综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必考学问点一、气压带性质和风带风向与气候特点低气压带负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潮湿。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掌握,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1、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第一,纬度因素。

纬度不同,年平均中午太阳高度不同,其次,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状况不同,汲取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第三,气象因素。

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2、热力环流原理形成缘由。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再间接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变化,从而引发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三、水循环的主要类型、主要环节、地理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4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重力能。

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3种主要环节有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而径流分为地表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第1个是是联系四大圈层在他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其次是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第三更新陆地水资源。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外形和长度:相互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外形和长度:全部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推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文综考试是考生向大学进军的一道重要关卡,既考验学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掌握程度,也考察他们对于综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各个学科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别对高考文综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夏商周时期:夏朝的时代特征,禅让制度的确立,商朝的兴起和灭亡,周朝的封建制度。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汉武帝的开辟丝绸之路。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及其政治治理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

- 唐宋时期: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宋朝的科技发明和经济繁荣,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农业和商业发展。

2. 世界史知识点-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的兴起,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古罗马帝国的宏伟建筑和法律制度。

- 近代欧洲史:十字军东征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 美洲大发现及殖民地化:哥伦布航海和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地化对原住民的影响,英国殖民主义在北美的发展。

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自然地理知识点- 大洲和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地理特点。

- 地球的气候带: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

- 地球的地形特征: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流特征。

2.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口与城市:人口变化和迁移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经济地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全球和国内的分布特点。

- 地理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城市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1.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点,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范文(2篇)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范文(2篇)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平均半径约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千米。

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o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o。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

④东西半球划分:20oW和160o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oW向东到160oE为东半球、20oW向西到160o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o。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

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

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o和60o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____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

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减____天,向西过日界线加____天。

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o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o经线为昨天。

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

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

高考总结l

高考总结l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及得失总结李素敏2014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试题具有“稳、变、新”的特点,无偏题怪题,无“超纲”内容。

试题结构较好,世界与中国,自然与人文,难与易,分值分配较合理。

,1、重视对地理学科中学生必备的地理主干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如太阳能资源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建设太阳能电站后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计算;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城镇分布的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植被要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工业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四川地震后产生的次生灾害成因分析;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及防治措施等。

2、突出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诸多试题将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考察了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如选择2题,要求学生正确回答出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后对当地气候、农业、交通、生物等影响。

再如选择4、5、6三题,结合新疆吐鲁番盆地干旱的环境特点,综合考察了铁路建设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关系。

第36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考察了青藏铁路建设所遇到的风沙危害,要求学生回答出风沙的沙源、风沙的成因、风沙的危害及治理措施,选择7、8、9题组,试题通过文字与图表,给出了人类活动使氮的沉降物增多,使地表植物的生长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分析、总结和归纳出正确的结果,学生如果没有严格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将很难作答成功。

3、试卷难度略有上升:近三年没有考的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计算重新回到试题当中,这对不少老师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震动,对今后的地理教学和辅导,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试卷的简单分析认真反思了一年教学中的得与失。

得之所在:第一阶段复习:以教材为复习线索,把高一、高二所学习的知识地毯式的复习一遍,使学生回忆、巩固已有的知识,形成对高中知识的整体印象,奠定知识基础,为提高能力创造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

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看”政策。

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意]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看地图、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人口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④人口老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

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城市化发展较快。

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④老龄化进程加快。

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第三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中国的农业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⑴种植业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C.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

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林业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例如: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