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保险业的宏观审慎监管

合集下载

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

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3 9 2 ( 2 0 1 5) 0 8 — 0 0 0 9 — 0 5
2 0 世纪 8 0 年代 , 为预防金融危机的爆发 , 以最 低 资本要 求 为基 础 的微观 审慎 监管 开始 被世 界各 国 所认 同 , 并逐 渐成 为金 融监 管 的支柱 。然而 , 愈演 愈 烈 的次 贷危 机 ,促使 人们 重新 审视 微观 审慎 监管 究 竟 能否 有效 防范 和化 解金 融风 险 。 2 0 0 8年美 国次 贷 危机所引起 的全球金融海啸 ,致使大量金融机构倒 闭, 各 国金 融业 蒙受 前所 未有 的损失 。 此 种局 面 的 出
的监 管方 式 。
潜伏并不断积累, 一旦发生外部因素的影响, 极易诱
发金 融危 机 。作 为 政府 金 融 主管 部 门 , 在进 行 宏 观 审慎监 管 时 , 应特 别关 注金 融系统 的逆 周期调 节 , 通 过调 整拔 备率 和资本标 准 , 防范 可能存 在 的风 险。
的参与者 , 包括金 其他 参 与者不 能履 约 或者 系统性 事 件 的冲击 引起 金 融市 场连 锁反 应 和金融 失衡诱 发金 融 危 机 的可能性 。综 上 所述 , 笔者 认为 , 宏 观审慎 监 管 是 指 金 融 主管 部 门 为 了维 护 金 融 系 统 的整 体 稳 定、 弥补 金 融 漏洞 , 针 对 不 可控 因素 , 从 宏 观 经济 高 度对跨 机 构 的系统 性金 融风 险所 作 出的监 管和 有效
异 我 国作 为正 处 于金 融体 制 改 革 阶段 的发 展 中 国家 , 同样 面 临金 融 体 系 系统 性 风 险 。 本 文借 鉴 英 美 欧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问题探讨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问题探讨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针对自身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反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强化了金融监管。

本文拟从回顾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入手,观察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的新动向,努力找出我国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金融监管;新动向;对策一、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各个国家想方设法加快本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努力抢夺金融制高点。

2007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进而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在保证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金融产品创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强化金融监管意识,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深入发展尤为重要。

(一)金融监管是应对外部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需要外部效应主要是指负外部效应。

相对于其他类型机构而言,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要更强一些,当银行的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风波的时候,由于银行的资产价值一般是大于清算价值,根据先到先得原则,金融机构更容易产生系统性问题。

同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杠杆率较高,金融机构倾向于短债长用,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金融市场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此次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继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金融机构较强的外部效应和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都要求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二)金融监管是应对市场不完善和市场失效的需要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出现市场失效。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以及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称,特别是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结果可能就是市场失效。

同时,现代社会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产品日益复杂化,消费者无法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状况,评价金融机构的稳健程度。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近年来,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深化金融改革和稳定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我国不断加强金融监管的角色和职责,以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并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并与国际接轨。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接受监管条例》,这是中国金融监管的开始。

2003年,教育部开始开展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震动了整个金融体系。

这次危机使得我国金融监管意识的觉醒,认识到金融风险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我国开始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在金融风险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个框架包括了宏观调控、风险监测、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二、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职责: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被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可控。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统领金融宏观审慎和金融综合管理工作,加强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

三、加强监管措施的力度:我国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

近年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风险控制和风险缓释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风险,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国际监管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交流,加强了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分享了金融监管经验和最佳实践。

同时,我国也尝试了一些在其他国家成功的金融监管措施,推动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的不断发展。

虽然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监管的难度也在增加。

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解决监管中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工作。

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作用

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作用

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作用近年来,宏观审慎政策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审慎监管、风险评估和监控、资本要求和限制等措施,以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

宏观审慎政策的出现是对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反思,旨在防范金融市场的崩盘和经济的衰退。

本文将探讨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作用。

一、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和实施方式宏观审慎政策是指国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的政策,其主要特征是以全局为视角,以预防为主要手段。

宏观审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汇政策等,以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通过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管理,控制金融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强制性资本要求,要求金融机构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风险并避免破产。

第二,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和评估模型,及时识别和预警金融系统内的风险。

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国际协调来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金融稳定委员会,建立独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和管理。

二、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如果其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市场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宏观审慎政策要求金融机构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以增强其稳健性。

一旦发生风险,金融机构能够承担风险并通过自身能力化解风险,降低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风险暴露。

2、防范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市场中,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个机构的破产能够引起其他机构违约或破产,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

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制定全局性风险防范和监管政策,识别和预警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审慎政策强化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合作,提升其管理和监管效力,减少风险和危机的发生。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制的转型及启示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制的转型及启示

《 东南学术} 2 0 1 3年第 3期
系 的重要 性 , 并 对 其 与微 观 审 慎 的差 异 作 了全 面 的 比较 和 分 析 。 然 遗 憾 的是 , 在2 0 0 0年 至
2 0 0 7年 间 , 各 国政 府 和学界 对宏 观 审慎 依 旧不 够 重视 , 对 其 如何 实施 亦 无 过多 探讨 , 研 究 进展 缓 慢 。直 至经过 2 0 0 8年 金融 危机 的锥 心之 痛 , 国际社 会才 注 意到微 观 审慎在 系统 性 风险 防 范 方面 的乏 力 与短板 , 故 而非 常迫 切需 要从 宏观 层 面 寻求 防 范 与应 对 系 统性 风 险 的 审慎 监 管 工 具。籍此共识 , “ 宏观审慎” 在全球应运而出 , 得到 了各 国政府 和学界史无前例 的关注和重视 , 跃成 为 各 国推行 金融监 管 改革 的首 要核 心议 题 。 宏 观 审慎 与微 观 审慎具 有 以下 三大差 异 : 其一 , 从监 管对 象 看 , 宏 观 审慎 关 注 的是 整个 金 融体 系及 其与 实体 经济 的关 联度 , 监 管 的重心 在 于整 个 金 融 市场 及 那 些 系统 重 要性 金 融 机构


宏观审慎的缺失 : 国际金融危机 的经验与教
所谓 “ 宏 观 审慎 ” , 是相对 于微 观 审慎 而 言 , 指 的是 金 融监 管 当局 为减 少 金 融危 机 或 经 济 波动 给金融 体 系带来 的损失 , 从金 融市 场整体 而 非单 一 机 构角 度 实施 的各种 制 度安 排 。其 最 早是 在 1 9 7 9年 6月 2 8日库 克 委员会 ( C o o k e C o m mi t t e e ) 召 开 的一 次会 议 上被 提 出, 用于 指 称 宏 观 经济与 发展 中 国家快速 增长 贷 款 之 间关 系 及 相关 处 理 政 策 。 直 至 1 9 8 6年 , 这 一 提 法 才 正式 见诸 于 国际清算银 行 ( B I S ) 的一 份 公 开研 究 报 告 中 。 ②1 9 9 7年 亚 洲金 融 危 机后 , “ 宏 观 审 慎” 一词开 始渐 为 国际社会所 使用 。特别 是 1 9 9 8年 1月 , 国际货 币基金组 织 ( I MF ) 在《 迈 向一 个健 全金融 体 系框架 》 的报告 中将 “ 宏 观审 慎 ” 明确用 于 系统 性 风 险 的防 范 , 使 之 开始 与 金 融 监管 相关联 o  ̄ 2 0 0 0年 1 0月 , B I S总裁 克鲁 克特 ( C r o c k e t t ) 再 次强 调 了“ 宏 观 审慎 ” 之 于金 融 体

探究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

探究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

探究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作者:郭兰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1期【摘要】后危机时代,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了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进行风险的监控以及满足各个国家监管制度改革的需要,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日渐成熟,成为了各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政策之一。

本文通过梳理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历程及包括的主要内容,比较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让读者了解宏观审慎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优势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国际清算银行(BIS)就认识到仅仅加强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以维护金融稳定,于是1986年宏观审慎一词正式出现在BIS的文件中。

亚洲金融危机后,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识到宏观审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金融稳定评估规划(FSAP),但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仍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关注。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发布的《强化合理监管,提高透明度》的报告指出,作为微观审慎监管和市场一体化监管的重要补充,各国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峰会同时宣布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负责评估全球不同金融体系的风险。

2010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将组建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负责识别和防范影响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二、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容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宏观层面的金融监管模式,它将系统性风险纳入到监管范畴,通过制定全面的金融稳定政策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避免金融系统的风险蔓延带,维护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持续、协调发展。

宏观审慎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宏观审慎将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宏观经济损失。

第二,宏观审慎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影响的机构和市场,并在监管资源配置上进行倾斜。

论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

论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
2003年巴塞尔协议ii所确立的三大支柱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很好地起到降低银协议iii在总结和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除了要求进一步加强微观审慎监管之外更加注重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设计相关监管思路和政策工具尤其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了后危机时代规范和监管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依据以及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参8
p in r c i p l e s c a n b e s u mma r i z e d a s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n c o u n t e r — c y c l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要: 国际 金 融 危 机 后 , 宏观 审 慎 监 管 的 完 善 和 实施 越 来越 受 到 重视 。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法 律 的 制 定 和 实
施 需要 遵行 一定的基 本原则 , 这 些具有普遍性指 导意义的基 本原 则反 映 了宏观 审慎监 管的本质和特征 , 与宏
观 审慎监 管的 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后危机 时代 国际和 国内实践 , 宏观 审慎 监管的基 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逆
Pr i n c i p l e s o f Ma c r o — Pr u d e n t i a l Su p e r v i s i o n
MA S h i — q i
(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w,W u h a n , H u b e i 4 3 0 0 7 2 , C h i n a )

强化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强化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管的监管理念 , 对建立在传统监 管理念 基础上的监管格局进 行 改 良, 同时采取 多种方 法相结合 强化 我 国宏观 审慎
监 管。
[ 关键 词] 宏观 审慎监管 ; 框架 ; 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82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5—3 1 (02 0 0 0 — 5 29 4 0 2 1 ) 1~ 1 1 0


宏观 审 慎监 管的 提 出及实 践
新 活 动 ( ee tIn vt n n It a o a B n — R cn n oai s i ne t nl a k o n r i
“ 观 审慎 ” 一 监 管 理 念 的 出 现 最 早 可 以追 宏 这
ig 》 BS 18 ) n ) ( I,96 的报告 中 。该 报 告 在 考 虑 金融 创 新 可 能增加 金 融系 统 风 险 的 背景 下 , 出宏 观 审 慎 提 政 策 旨在提 高金 融体 系 和支付 机制 的稳健 性 和安全
架 ( ia ca R fr A Fa e okfrFn n i t Fn n i eo l m: rm w r iaca Sa o l —
公 共视 野 当 中 , 但却 并未 受 到 重视 。“ 观 审 慎 ” 宏 第

bly 》 告 , 出 扩 大 金 融 监 管 的范 围 、 it) 报 i 提 应对 系 统
丝 皇笪理鲤
财政金融研究
强 化 我 国金 融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的思 考
杜朝运 林 航
3 10 ) 6 0 5
( 门大 学 金 融 系 , 建 厦 门 厦 福
[ 摘
要] 在金 融体 系中存在 着一个“ 成谬误” 问题, 即从微 观层面上 看是单个金 融机构 的合 理行为 , 但若

保险行业的宏观经济影响与政策调控

保险行业的宏观经济影响与政策调控

保险行业的宏观经济影响与政策调控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保险行业的宏观经济影响以及政策调控对其的作用。

一、保险行业的经济贡献保险行业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宏观经济影响。

首先,保险业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帮助企业和个人在面临风险时获得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支持。

这有助于提高经济体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保险行业通过吸纳存款和投资来增加资金供给,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融资渠道,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保险行业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工作岗位,促进了就业增长。

总体而言,保险行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二、保险行业的风险控制与金融稳定保险行业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保险行业通过接受保费,承担一定的风险并提供赔付,帮助企业和个人分摊和转移风险,防止单一风险对经济体造成过大冲击。

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和监管来保证保险行业的稳健运行,防范系统性风险。

例如,要加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并确保其资本充足以应对风险。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紧密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提高行业的风险抵御力,维护金融稳定。

三、政策调控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政策调控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和稳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引导保险行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对于具有社会意义的险种,可以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保险公司增加相关产品的供给。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保险市场的竞争秩序,避免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支持研发和创新,提高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措施,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总结保险行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风险控制和金融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保险)后危机时期国际组织金融监管改革评析及启示

(金融保险)后危机时期国际组织金融监管改革评析及启示

(金融保险)后危机时期国际组织金融监管改革评析及启示后危机时期国际组织金融监管改革评析及启示汤柳,王旭祥2010-09-28摘要:文章回顾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行动,归纳了国际组织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其实施障碍。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及加快中国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国际组织,金融监管,监管改革一、国际组织金融监管改革行动概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稳定与发展需要深层次的协调与合作。

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各国共商全球经济金融、促进共同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世界级平台。

就监管而言,G20、IMF.BIS等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负有维护金融稳定这一重要职责。

为了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的巨大冲击,自2007年以来,各国际组织在各自相关领域内,就洞察危机根源、重塑监管理念以及改革监管体系等各个方面均提出相关指导方针及政策建议,其监管改革措施之密集、涉及范围之广泛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说宏观审慎监管的推行开启了法规管制新时代,那么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相关监管理念的重塑、监管体系的重构,以及加强全球监管合作和监管法规统一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各国最高层次的会晤,G20在国际组织针对金融监管的改革中发挥着统领、监督和协调的作用。

客观而言,自危机发生以来连续召开的四次峰会中,伦敦峰会正式提出的审慎监管的国际架构以及加强监管的若干建议对于未来监管体系的变革明确了方向,成为四次峰会中最具有实质成效的会议。

伦敦峰会时期是全球危机最为严峻的时期,也许唯有共同的“切肤之痛”方能让争论不休的美国、欧盟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达成共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F)、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以及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监管改革行动主要集中在加强对发达国家的监督、加强系统性风险和逆周期监管研究以及启动早期预警机制的相互合作等方面。

宏观审慎监管:一个文献综述

宏观审慎监管:一个文献综述



倩 ,女 ,湖北裹 樊人 ,中南财经政 法大 学。
8 — 4
《 区域金 融研 究》0 1第 5期 2l
的领 域 ,导 致 金 融 失衡 不 断 扩 大 、系 统 性 风 险 不 断 增加 ( 李文 泓 ,2 0 ) 0 9 。这 表 明 ,仅 仅实 施 微观 审慎
监 管 而忽 视 对 宏 观 系统 性 风 险 的关 注 . 已经 远 远不
对 羊 群效 应 等 市场 失 效 现象 ,使 整 个 金 融市 场 更 加 稳健 金 融 市场 参 与者 更 加谨 慎 ;第 三是 全 球 化 下 金 融市 场 迅 速发 展 、金 融 产 品和 交 易 日趋 复 杂 ,需
要制定 和实施 更广 泛的 国际标准 。 目前 .关 于宏 观 审 慎 监管 文 献 的 焦点 主 要 集 中
开 始 使 用 “ 观 审 慎 ( co pu e t 1” 的概 念 。 宏 Mar- rdni ) a
18 9 6年 BS发 布 的报告 中也 涉及 到 了 “ 观 审慎 监 I 宏
管” 。但是 一 直 以来 ,这方 面 的文献并 不 丰富 ,直 至 金 融 危 机 的爆 发 ,使 得 人 们又 重 新 审视 对 金 融业 的
次危 机 ,基本 都 源 于在 信贷 和 资产 价格 高增 长 的背
景 下 ,金 融机 构 的 风险暴 露 高 度相 似并 集 中于相 同
收稿 日期 :2 1— 3 0 0 10 —3
作 者 简 介 :谢 海 林 , 男 , 福 建 宁德 人 ,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 。 邝 健 坤 , 男 , 广 东广 州 人 ,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
谢 海林 邝健 坤 李 倩
武汉 4 07 ) 3 0 3 ( 中南财经 政法大 学金融学 院 ,湖北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金融观察Һ㊀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储㊀钰(广州应用科技学院ꎬ广东广州511370)摘㊀要:近年来国外金融危机频发ꎬ对我国新兴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ꎮ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ꎬ但在金融危机面前ꎬ其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存在一些不足ꎮ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深化ꎬ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ꎬ不难发现ꎬ中国银行业存在诸多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ꎮ这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ꎮ为此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科学归纳的方法ꎬ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ꎬ揭示了审慎监管的内涵和特点ꎬ并结合当前的政策背景ꎬ提出了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对策ꎮ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ꎻ系统性风险ꎻ银行业中图分类号:F8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25-0151-03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ofsystemicriskpreventionandcontrolinbankingindustrybasedontheperspective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ChuYu(GuangzhouCollege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ꎬGuangdongꎬ511370)Abstract:Inrecentyearsꎬtheforeignfinancialcrisisfrequentlyꎬalsohascertaininfluencetoourcountryemergingfinancialmarket.Ban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arethemainbodyofChina sfinancialmarketꎬbutinthefaceofthefinancialcrisisꎬitsabilitytoresistsys ̄temicriskexistssomedeficiencies.Onthedeepeningofbankingsupervisionꎬcombinedwiththeframework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ꎬitisnotdifficulttofindthatChina sbankingindustryispronetomanysystemicrisks.Thishascreatedsomeobstacl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 sbankingindustry.ThereforeꎬthroughthemethodofliteratureanalysisandscientificinductionꎬthispaperanalyzesthesystemicrisksexistinginChina sbankingindustryꎬreveal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prudentialregulationꎬandcombinesthecurrentpolicybackgroundꎬthispaper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preventingthesystematicriskofbanking.Keywords:macroprudentialregulationꎻsystemicriskꎻbanking一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理论概述(一)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与来源1.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概述在金融领域ꎬ系统性风险是指国家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ꎬ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金融系统参与者恐慌性出逃(抛售)ꎬ造成全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的现象ꎮ纵观我国整体金融体系布局ꎬ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ꎬ牵一发而动全身ꎬ起着不可替代的效果ꎮ同时ꎬ金融业监管当局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诸如货币当局等金融机构联系较为密切ꎬ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ꎮ于是ꎬ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造力与企业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ꎮ这就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体系中ꎬ并将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ꎬ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发展为银行业危机ꎮ换句话说ꎬ银行业危机最终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增长ꎮ2.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途径研究表明ꎬ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一般通过资本流动性渠道和信息传导渠道两个方面进行风险传导ꎮ首先ꎬ当商业银行缺少资金时一般会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去获得资金ꎮ这是因为如果银行无法偿还债务资金ꎬ出现资不抵债ꎬ将对自身的经营保障和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ꎮ资金的流动性将导致风险从一家银行转移到其他银行ꎮ其次ꎬ随着银行间支付结算机制的不断发展ꎬ跨行金融交易和商品的深入推进ꎬ资金传导网络日益多元化ꎬ为银行转嫁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可能ꎮ商业银行的这种主要的传导途径具有流动性效应ꎬ很容易将风险在银行系统间进行转移ꎬ以至于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ꎮ最后ꎬ在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初期ꎬ个别行业的小型风险开始显露ꎬ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ꎬ主要关注自身的风险状况ꎮ当一家商业银行因受负面因素影响而资不抵债的消息传出时ꎬ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ꎬ参与者会尽快从中取出资金ꎬ以减少损失ꎮ由于信息收集具有较高的成151作者简介:储钰ꎬ男ꎬ汉族ꎬ安徽阜阳人ꎬ本科在读ꎬ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学生ꎬ研究方向:历史教学㊁金融学ꎮ本ꎬ且市场成员存在从众心理和羊群行为ꎬ随着这种负面消息在金融体系中的进一步传播ꎬ他们会对贷款资金采取同样的行动ꎬ导致风险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给其他银行ꎬ从而影响整个金融渠道的运行ꎮ(二)宏观审慎监管的界定与特点1.宏观审慎监管概述在国际上ꎬ宏观审慎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ꎮ1986年ꎬ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公开文件中正式引用了 宏观审慎 一词ꎬ以支持 整个金融体系和支付机制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ꎮ2000年ꎬ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克罗克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将金融稳定划分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层面ꎬ同时分别对应实施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稳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和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ꎮ此后ꎬ宏观审慎监管被纳入理论研究的视野ꎬ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相关研究和政策报告中ꎮ近年来ꎬ全球金融危机频发ꎬ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ꎮ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把重点放在了维护金融体系完整性方面ꎬ而宏观审慎监管在公众看来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工具ꎮ不仅是金融市场ꎬ信贷市场㊁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体系都体现在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上ꎮ截至目前ꎬ现有研究主要从传统宏观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ꎬ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信贷层面对供给影响的差异ꎬ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ꎬ当前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㊁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㊁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仍需深入ꎮ2.宏观审慎监管特点(1)系统性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旨在缓解系统性风险ꎮ与单一混合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相比ꎬ宏观审慎监管强调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ꎮ同时ꎬ要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的金融不稳定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ꎬ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ꎮ(2)宏观范围性宏观审慎监管的范畴是整个金融业ꎬ主要的监管对象是银行业和金融机构ꎮ与微观审慎监管不同ꎬ微观审慎监管体系是针对每一种监管类型而建立的ꎬ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则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和其他宏观层面要素的监管而建立的ꎮ(3)监管传导性宏观审慎监管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导性的监管模式ꎬ对不同经济周期的各类金融机构制定监管要求ꎬ在整体调控意义上对不同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ꎮ宏观审慎监管是建立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历史数据和数据解释绩效基础之上的ꎮ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是通过对单个实体的微观审慎监管建立起来的ꎮ(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内容通过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分析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ꎮ一是宏观审慎研究ꎬ即结构性风险识别和评估ꎻ二是宏观审慎监管ꎬ即政策框架和监管维度ꎻ三是宏观审慎监管运行结构ꎬ即治理政策和治理结构ꎮ1.宏观审慎分析在国内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ꎬ宏观审慎监管的初衷是防范系统性风险ꎬ评估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整体ꎮ在宏观审慎监管层面ꎬ通过数据收集㊁定性和定量分析㊁预警㊁宏观压力测试以及最终的跟踪和评估ꎬ建立和修正了金融体系中跨行业㊁跨市场的金融风险ꎮ2.宏观审慎监管对于调控政策ꎬ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政策工具ꎮ宏观审慎监管已被巴塞尔委员会纳入«巴塞尔协议Ⅲ»ꎮ协议明确指出ꎬ应对系统性风险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加强监管ꎬ政策工具应充分利用系统价值㊁逆周期资本㊁追加资本等宏观审慎监管机制ꎬ因此ꎬ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ꎮ3.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框架宏观审慎政策是与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独立和互补的ꎬ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增长ꎮ宏观审慎策略并不总是维护金融稳定和遏制系统性风险的政策ꎮ我们不仅需要审慎监管ꎬ还需要健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㊁强劲的宏观经济环境㊁健全的金融机构㊁健全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危机管理进程ꎬ以维持金融环境稳定ꎬ规避系统性风险ꎮ因此ꎬ宏观审慎政策只是维护金融稳定的行政安排和政策ꎮ二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政策缺乏远见和缓解措施当今的银行业金融监管实行顺周期的金融监管ꎬ包括资本监管㊁信用违约㊁存款准备金等监管措施ꎮ目前ꎬ银行业资本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ꎬ由于银行业的资本和风险资本相互适应㊁相互协调ꎬ银行业通常采取限制信贷供应的办法ꎬ通过降低成本来满足宏观资本监管的预期和条件ꎮ因此ꎬ它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可获得的社会信贷减少ꎬ而且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ꎮ在银行内部ꎬ系统性风险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顺周期的ꎬ那么ꎬ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ꎬ就会导致经济收缩ꎮ(二)银行业宏观管理主体运作效率低下目前国内的金融业监管主体是 一行一委两会 ꎬ但是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ꎬ会由于缺乏沟通而引起监管缺位ꎮ具体来说ꎬ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ꎬ权责不对应造成政策难以上行下效ꎮ在我国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下达政策ꎬ而各地央行的分行承担推行的责任ꎮ当分支行处理风险时ꎬ还需要层层上报得到总行的批准ꎬ这就会导致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ꎬ影响政策实施效果ꎬ政策制定的初衷无法实现ꎮ其次ꎬ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ꎬ单独监管会造成监管盲点ꎮ目前ꎬ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将有利于监管专业化和趋同ꎬ并将实现分块监管ꎮ随着中国人民银行㊁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出现交叉ꎬ比如多重监管或行政真空ꎮ最后ꎬ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缺失ꎮ目前ꎬ一些金融机构并不重视内部监管ꎬ取代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的央行负责监管ꎮ这将导致央行大量使用监管资本ꎬ并逐渐缺乏自我监管ꎮ(三)银行业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需要加强为了保证监管的公信力和准确性ꎬ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ꎮ当前ꎬ我国的事后风险监管机制亟待加强ꎬ特别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ꎬ从行政角度看ꎬ事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存在制度性缺失ꎮ目前ꎬ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ꎬ缺乏可接受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等级和类型划分管理方法ꎮ其次ꎬ从监管技术的角度看ꎬ我国对事后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有待提高ꎮ目前没有定期㊁完整的系统性事后风险评估审计ꎬ风险监督只停留在账户查询和凭证审计上ꎬ监督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ꎬ监督效果较差ꎮ251金融观察Һ㊀三㊁加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政策措施在 十三五 规划中ꎬ中国提出了宏观审慎管理结构的发展标准ꎬ要求建立符合当前金融环境的监管框架ꎮ通过财政政策㊁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与配合ꎬ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格局ꎬ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ꎬ关注由于监管不慎所产生的风险积累ꎮ因此ꎬ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加强前瞻性预期管理中国金融监管最关键的目标是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ꎬ优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流动性支持和财富增值效应ꎮ如何加强我国的预警能力ꎬ是新兴发展中大国高效预警体系的重要任务ꎮ开展短期㊁中期和长期风险预警ꎬ监管要与金融业务的监管指标相配套ꎮ因此ꎬ需要加强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及时监管ꎮ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严重程度ꎬ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确定相应的应对机制ꎬ并依法采取措施ꎬ增加信息报送频率ꎬ督促自查ꎬ要求充实风险管理力量ꎬ做好风险提示和通报ꎬ开展监管谈话㊁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㊁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㊁责令其停止新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ꎮ(二)夯实监管力度ꎬ促进银行业主动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首先ꎬ在风险转移过程中ꎬ国家应及时对系统性风险过大的银行进行分类ꎬ然后对风险溢出银行进行差别化管理ꎬ并在风险发生前㊁发生时和发生后采取系统的三级监管措施ꎬ进一步减少和遏制银行业产生系统性风险ꎮ二是从银行业自身来说ꎬ要加强自身建设ꎬ保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现行体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原则ꎬ增强风险承受能力ꎬ以减轻自身市场管理过程中极端负面外部冲击的影响ꎮ与此同时ꎬ商业银行应加强在受到外界影响之前对威胁的评估能力ꎬ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步骤ꎬ建立银行业分业经营程序ꎬ以规避和化解各种系统性风险ꎬ遏制其进一步蔓延ꎮ(三)银行业金融监管要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要不断加强与对外开放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流程和方式ꎬ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有序ꎮ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还包括金融监管从非审慎的数量约束向审慎的一致性方案的转变ꎮ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ꎬ必须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ꎮ与此同时ꎬ相关审慎监管可能会进一步加强ꎮ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ꎬ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经验ꎬ弥补监管框架的不足ꎬ加强资本监管㊁行为监管和实际监管ꎬ确保监管能力与对外准入程度相一致ꎮ四㊁结语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 心脏 ꎬ要不断防范和化解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ꎬ做到经济的安全增长ꎬ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ꎮ而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ꎬ各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往来更加密切ꎬ银行间动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ꎮ因此ꎬ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银行业自身都要利用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ꎬ提升对系统性风险管控的意识ꎬ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ꎬ最终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ꎮ参考文献:[1]高倩倩ꎬ范宏.中国银行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运筹与管理ꎬ2020ꎬ29(3):158-168.[2]黄邦根ꎬ夏鸣ꎬ张梦婷.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ꎬ2020ꎬ41(2):203-208. [3]侯璐.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银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经济师ꎬ2020(5):109-110.[4]何东.如何有效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J].新金融评论ꎬ2020(1):96-107.[5]李婧.金融稳定视角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制度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ꎬ2020(3):114-127. [6]赵梓盈.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简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ꎬ2020(4):166ꎬ158.[7]钟震.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ꎬ2012(7):49-55.[8]薛怀秀.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防范研究[J].市场周刊ꎬ2019(8):95-96.(上接第150页)的新领域新场景ꎬ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刺激更多金融领域的创新变革ꎮ(二)创新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㊁模式以及金融理论ꎬ极大地刺激了金融领域的蓬勃发展ꎬ使得金融研究在挑战中发展ꎮ基于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ꎬ大量行为数据由此产生ꎬ改善了以往无法获得数据的局面ꎬ通过建立模型等方式让以往难以预测的金融现象变得可以检测ꎮ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ꎬ行为金融科学性更强ꎬ其科学性在于意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ꎬ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是极易做出 非理性 行为的实际人ꎬ人的各项金融活动始终影响着市场ꎮ在新金融科技的风口下ꎬ行为金融学也应不断创新以此适应金融市场变化ꎮ参考文献:[1]魏谙书.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及相关建议[J].管理现代化ꎬ2019ꎬ39(5):1-3.[2]王靖一ꎬ黄益平.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ꎬ2018ꎬ17(4):1623-1650. [3]PETERSEꎬSLOVICP.Thespringsofaction:affectiveandanalyticalinformationprocessinginchoice[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ꎬ2000ꎬ26:1465-1475. [4]林树ꎬ俞乔.有限理性㊁动物精神及市场崩溃:对情绪波动与交易行为的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ꎬ2010ꎬ45(8):115-127. [5]张文勇.行为金融学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应用前景[J].焦作大学学报ꎬ2015ꎬ29(2):97-100.[6]王媛媛.保险科技如何重塑保险业发展[J/OL].金融经济学研究ꎬ2019(6):29-41[2020-02-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96.f.20200110.1107.006.html. [7]徐渊.金融科技重塑下的保险业与运营商的机遇[J].中国电信业ꎬ2018(12):78-80.[8]冯瑞琳.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ꎬ2019ꎬ40(30):120-121.[9]周治富.互联网金融的内生成长㊁基本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南方金融ꎬ2017(6):17-26.351。

加强央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央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建议和思考
加 强 央 行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职 能 的 建 议 和 思 考
陈秀红 任 全 民
1 3 4 0 0 0 ) ( 中 国人 民银 行 通 化 市 中心 支 行 ,吉 林 通 化
2 o o 8  ̄美 国 “ 次 贷 危 机 ” 发 生 后 , 西 方 国 家 在 反 思 危 机 发 生 原 因 的 同 时 ,对 原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框 架 进 行 了 重 构 、 对 原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法 律 、 法 规 进 行 了 修 订 ,在 这 一 系 列 改 革 中 , 西 方 各 国 都 有 一 个 共 同特 征 , 即 强 化 中央 银 行 的 监 管 职 能 , 给 中 央 银 行 在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金 融 稳 定 职 能赋 予 了更 多 的权 重 ,弥补 了 以往分 业监 管 “ 只 管 行 业 内部 、 不 管 行
二 央 行 在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职 能 中 承 担 主 要 角 色 和协 调角 色 的优势 所在
( 一 ) 央 行 角 色 的 传 统 定 位 决 定 了其 在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中应 该 承 担 主 要 工 作 。
中央 银 行 制 度 建 立 的 一个 很 重 要 原 因便 是 防
性 金 融 危 机 越 来 越 多 、 越 来 越 频 繁 已预 示 着 建 立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机  ̄l J : L O _ 切 性 日益 增 强 , 其 中世 界 初 在 美 国 出现最 后 蔓延 至全球 的 “ 次贷 危机 ”更 是 给全球 经 济 造 成 了极 大 冲 击 ,使 全 球 经 济 至 今 没 有 走 出 困 境 ,所 以 危 机 后 西 方 各 国 纷 纷 对 原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进 行 了 改 革 ,建 立 了 本 国 的宏 观 审 慎 监 管 框 架 , 加 强 对 系 统 性 风 险 的识 别 和 防控 , 为 本 国 经 济 平 稳 发展 保 驾护航 。

保险行业宏观分析

保险行业宏观分析

保险行业宏观分析
保险行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保险行业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

首先,保险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有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经济萧条期间,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往往减少,因为他们可能会降低生活水平以应对经济困难。

其次,保险行业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在一个年龄结构偏老的社会,人们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风险保障的需求会增加。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保险行业的产品创新和销售策略。

第三,保险行业受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

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

此外,金融风险和投资风险也会对保险业务产生影响。

第四,政府政策对保险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在监管政策、税收政策和理赔政策等方面的调整都会对保险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对保险消费的鼓励政策和市场开放政策可以促进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五,科技与创新对保险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处理数据和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评估,从而促进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定价。

此外,科技的进步还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销售和服务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人口结构、金融市场、政府政策和科技创新密切相关。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宏观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和风险,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决策。

对于投资者
来说,宏观分析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保险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检讨与反思:分立与统一的视角

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检讨与反思:分立与统一的视角
场风 暴也 在 悄 然积 聚 。很久 以前 , 对 于真 理 , 约
金 融危机不仅 意 味着 经 济 的衰 退 , 而 且更 意味

着监 管理念 的变更 、 监管权 力 的重组 与监 管体 制 的
再造 。虽然 2 0 0 8年全球 化 的金融 危 机 以其 强 烈 的
翰 ・ 密尔 曾指 出 : “ 世界 上 没有 所 谓 的绝 对确 定 性 的东 西。真理难 以获得 , 真理在 谁 的手 中也 难 以确 定 。真理并 不 以赞 同人数 的 多少来 决定 , 它 既可 以 在多数人 手中 , 也可 以在 少数 人手 中。流行 的意 见 从来就不 是完全正确 的 , 更 不是 真理 的全部 。 ” …因
破坏力 展现 了其 恶 性 的 一 面 , 但 是 在另 一个 侧 面 ,
也展示 了其 “ 善” 的一 面 , 因为 在这 场 洗涤 中, 凯恩 斯 主义得 以进一 步巩 固 , 以宏 观审慎 监管 理念 为导
向的金融监 管 权力 成 功 地进 行 了收缩 与 集 中 。当
市 场 自由主义受 到打压 、 国家 干预理 论乘 势而 兴 以 及 因金融监 管体 制 的严 重 滞后 而 将宏 观 审 慎 监管 安排奉 为金融创新 的“ 绝对真理 ” 时, 激情 之下 的另

不 引起 关 注 与 重视 。
关键词 : 后 危机 时代 ; 金 融监 管体 制 ; 权力配置
中 图分 类 号 : D F 4 3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2 3 9 7 . 2 0 1 3 . 0 5 . 0 8
起来 的机构 是什 么 , 以及 其构 成部 分 是如 何发 生关 联 的。在 有效金融 监管 系统 的构架 中 , 金融 监 管体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体系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体系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体系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体系是指中国在经济管理中采取的一种经济政策框架,强调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该框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监管机构的设置、职责划分、协调机制等方面的规定,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并确保其稳定运行。

2.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评估等各种政策工具,用于调控经济的整体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3. 宏观审慎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等目标。

4. 宏观审慎政策的兼顾: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时,要兼顾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体系稳定之间的平衡,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范金融风险。

5. 宏观审慎政策的适度: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时,要根据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度的政策措施,避免过度干预。

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体系,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调控经济和金融风险,保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宏观审慎名词解释

宏观审慎名词解释

宏观审慎名词解释
宏观审慎是指监管机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它主要关注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及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健康状况。

宏观审慎政策的目的是监测和管理金融系统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压力,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它的关注点包括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管理、稳定的市场运作、金融良性循环等。

宏观审慎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资本充足率要求、风险缓冲资本、流动性要求、风险权重、贷款限制和激励措施。

通过这些工具,监管机构可以调整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以达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风险控制的目标。

总之,宏观审慎是一种管理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监管原则和政策,旨在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审慎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

宏观审慎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

宏观审慎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薛建波;刘兰设;刘长霞;李玉【摘要】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由来已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境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推进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发.【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银行监管;宏观审慎;系统性风险【作者】薛建波;刘兰设;刘长霞;李玉【作者单位】山东银监局,山东,济南,250001;山东银监局,山东,济南,250001;山东银监局,山东,济南,250001;山东银监局淄博分局,山东,淄博,255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宏观审慎监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国际清算银行就意识到仅加强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十世纪80年代,“宏观审慎监管”一词正式出现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公开文件中,之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09年4月,20国集团伦敦峰会《强化合理监管,提高透明度》的工作报告提出:作为微观审慎监管和市场一体化监管的重要补充,各国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一、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审慎原则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价值,但传统的监管理念体现为微观审慎,注重对特定金融机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而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的关注。

历次金融危机证明,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但微观审慎监管却不能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场外交易规模的增加和金融动荡的加剧,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逐步认识到,作为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一国的金融监管者应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后者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和及时解决金融系统中过度的流动性、杠杆率、承担风险等有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李岩松;杨素娟
【期刊名称】《财经理论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认可。

本文通过分析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起源、发展,从政策的假设条件到执行工具的各个层面,研究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总结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政策工具。

通过构建封闭经济体、静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需要在产出、通货膨胀间进行权衡取舍。

从社会整体福利角度出发,宏观审慎政策的确能够避免金融失衡,特别是当经济陷入金融顺周期性时,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改善经济所处的失衡状态,提高社会福利。

【总页数】13页(P26-38)
【作者】李岩松;杨素娟
【作者单位】新疆理工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制的转型及启示
2.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及治理路径——基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资产优化的视角
3.宏观
审慎政策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4.保险业从微观审慎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综述5.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金融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我国保险业的宏观审慎监管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保险业也亟需推动宏观审慎监管。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保险业呈现出的新特点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提出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推动宏观审慎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宏观审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关注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无疑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管方式。

金融危机期间发现,传统保险业务虽不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但保险业通过产品、市场等渠道,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关联性日益增强,经营非传统、非保险业务的保险集团或以保险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易受金融市场影响.可能产生或扩大系统性风险。

以美国国际集团(AIG1为例,AIG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但公司为了追求混业经营,除了公司自身的保险业务之外,还涉及金融衍生品,导致其主营业务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得保险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行业风险和环境风险表现较为突出,而且风险极易在保险行业内传染,最终由于其在伦敦设立的一家只有377人的子公司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亏损将其拖垮。

因此,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推进,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的联系将越来越多,保险业风险的传染效应有可能扩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将逐渐扩大。

仅仅依靠保险业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足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保险业的宏观审慎监管已是大势所趋。

一、保险业与系统性风险
(一)保险业风险的新特点
截至2013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68 82886.95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保费收入17222.24亿元,同比增长11.2%;各项赔款给付6212.9亿元,同比增长31.73%。

然而,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使我国保险业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

一是保险业周期性的特点逐渐显现,导致存量风险日益突出。

二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保险产品创新脚步不断加快,从而产生了新的风险,如恶性竞争,其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财务稳定和偿付能力等。

当前保险业不但面临同行业间的竞争。

还面临证券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衍生品的竞争。

所以各大保险公司根据潜在保险客户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以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

三是资金运用渠道放宽引致新的投资风险。

随着保险资金的快速积聚。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不断加大,保险资产期限错配风险、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都值得关注。

四是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化。

当前我国保险监督管理的侧重点正由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转向偿付水平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竞争的手段,这无形中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化。

(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
一是被保险人。

如果保险公司出现资金短缺等问题无法赔付被保险人的保单。

给被保险人带来损失。

保险业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将受到影响。

尤其后危机时代我国保险业的宏观审慎监管对企业而言,其保单的无法赔付可能造成资金短缺、企业乃至社会的贷款意愿相对降低、原有的~些银行贷款无法归还等问题,继而给整个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资本市场。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保险业承保利润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

冲抵承保业务亏损,提升经营业绩,已经成为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选择。

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更多的保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如果这些保险公司由于偿付能力不足。

受到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评级单位的压力,不得已在价格下降时出卖资产。

再假如保险公司拥有众多此项资产,将会造成价格不断降低,很可能引起资本市场波动,进而影响金融稳定。

三是银行。

近年来,银保合作业务发展迅猛,已成为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务发展的第二大主渠道.风险传导不容忽视。

比如银保产品发生销售误导.也将可能给银行业信用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带来挤兑风险。

四是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已构成事实上的混业经营。

而混业经营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交叉性风险。

比如集团内部各个经营主体共用相同资本,或利用多头监督管理机制产生的监管真空实施监督管理套利,都将会造成部分风险超出监督管理的视线等。

二、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宏观审慎分析,以识别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政策选择以应对所识别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宏观审慎工具运用.以实现宏观审慎政
策目标。

(一)宏观审慎分析
宏观审慎分析是根据我国经济、金融的特点.确定分析指标,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对宏观经济周期的趋势和保险体系的整体风险状况作出判断。

具体可以从保险业稳健性状况、保险监管和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稳健性状况分析主要是通过保险业发展指标、市场结构指标等来综合分析保险业整体稳健性,以及分析宏观经济与保险业的相互影响.主要关注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利率和汇率的变化以及巨灾事件可能引发保险公司破产等。

监管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我国制定的有关法律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准则、政策是否有效、完备等,是否能够很好地防范保险业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主要是看保险业运行所处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会计准则等是否健全,是否有利于保险业健康发展。

(二)宏观审慎政策选择
宏观审慎政策选择是指针对潜在系统性风险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

宏观审慎政策选择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各类顺周期效应,采取逆周期行动。

保险业的顺周期效应主要表现为保险业务的顺周期效应和“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保险业务的顺周期效应又主要体
现在承保和投资业务的顺周期效应。

在经济繁荣和衰退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参数,使得模型和参数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

二是针对跨行业风险方面,考虑不同保险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确定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市场和工具的范围.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保险机构制定严格的规则,或收取系统性风险监管费以及额外费用。

由于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多地源于单个机构共同风险暴露,针对跨行业风险的规则可能是临时性的,并随时间调整,因此应对顺周期和跨行业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清楚区分。

三是针对保险体系的结构特点,研究限制风险承担和增强保险体系抗风险能力的措施。

包括:偿付能力要求,控制保险业规模、集中度、保险业务范围等监管标准,对保险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