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景结情
诗歌复习补充——以景结情
参考答案: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这首诗尾联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 译文
•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 ,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 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 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结尾句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 什么好处?
白话译文:
• 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 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 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 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 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 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
2.考查构思立意技巧的试题,多从局部设题, 但回答时,决不能在局部徘徊,而应放眼全篇 ,包括前后语境、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答题规范
1.点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2.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3.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 达意上的作用。
诗歌构思技巧之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
“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 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 ”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 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 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 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
结句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
明确:结句是以景作结。诗歌前三句蓄势,于 叙事中抒情,“灯残”“诗尽”“眼痛”“暗坐” 凄苦的氛围已经渲染的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 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 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忍受的程度,此时突然传来 一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 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 无穷。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 用。诗中所谓的象征,就是诗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 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 助比喻来完成。
《忆住一师》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态度,但最 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 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慕怀念之情。
以景作结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 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 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大致有 三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 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 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 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 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 以烘托此类情绪。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 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 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作结”类诗歌的典型之 作,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 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 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 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 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 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 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 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 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浅谈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_以_沁园春_长沙_为例
12/2011浅谈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姚志爽(唐山市开滦一中)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而中国的优秀的古典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产物。
情、景是构成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想让他们走近古典诗歌,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就必须理清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沁园春·长沙》虽是一首新诗,但是集中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景和情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上的关系。
古典诗歌景和情《沁园春·长沙》“情者文之经。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
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任何千古流传的好的诗歌,不论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是先抒情后写景,或是边写景边抒情,都能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而且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也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点,从04年到11年各省份的高考卷中对诗歌中景与情关系的考查。
例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就考查到了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那么诗歌中的景与情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对于高一高二的基础年级来讲,在极有限的诗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单纯抛开文本进行抽象的理论讲解,而应该结合具体的课文,在对诗歌的赏析和解读中巧妙地化解这一诗歌教学的难点。
《沁园春·长沙》这是一篇高中语文第一课,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虽然属于新诗,但是这首词的景与情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古诗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以景结情
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
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
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
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
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最讲究韵味。“以景结情”是诗人们获取韵 味的一种方式。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பைடு நூலகம்或抒情的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 一种方法。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 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 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 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南宋沈义父在其词学理论专 著《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 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可见“以景结情”
• 边塞诗如岑参的《火山云歌送别》:“火 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
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
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
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
孤云随马去。”诗的最后两句写友人已经 远去,诗人还在伫立远望着眼前向东悠悠
飘去的、一朵孤零零的火山云。此处便是
•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
•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
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
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
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
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 “以景结情”在各类诗歌中都有运用。
诗歌鉴赏 -以景作结
需注意的是,诗词结尾的景不尽是 眼前之景,也有虚景。 一是把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放在诗尾, 来为现时的情感服务。如李白《夜泊牛 渚怀古》结句“明朝挂冠去,枫叶落纷 纷”,就是借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来烘托 自己现在“将军已去、大树飘零”的无 人赏识之感,可谓意在言外。杨凝的 “明朝骑马扬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送客入蜀》),也是这种用法。
另外,描写音乐的诗歌结尾的 景,除渲染气氛的作用外,又是用 视觉的形象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 们是诗人经过美妙音乐的感染后, 得到净化的心灵的投影。诗人出神 入化,说明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处:“曲终 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在一段精彩的音 乐演奏之后,诗人及在场的其他人都与音乐产 生了共鸣,可以说,琵琶演奏之时,诗人的心 弦也在颤动演奏。当琵琶声戛然而止,诗人没 有多说自己内心多么激荡起伏,却只说“唯见 江心秋月白”,这么静谧空灵的景色,过于宁 静,我们从中听到了诗人的心弦继续在演奏, 它未能同琵琶一起停止颤动。这里的景物描写 为诗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一个突出的舞台,在 “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舞台上,诗人的情感仿 佛在聚焦灯下跳着独舞。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 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 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 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 兼有其他作用。诗中所谓的象征,就是诗 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 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助比喻 来完成。如李商隐的《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 态度,但最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 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人 的敬慕怀念之情。
诗歌以景结情的例子
诗歌以景结情的例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落日熔金,秋风拂柳笛声残。
这是最熟悉的一首诗,其中含有四季变迁,对时光荏苒沧桑的追求。
它把一切景色都将在风里飘荡,不可抗拒的旅程将持续,唯有宁静的思绪依旧如影随形。
诗歌中广袤的背景,它把一个平凡的景象浓缩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框架,在诗歌中,许多不同的景物分割成一段段,句子句子。
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景致就会充满生机:黄鹤楼当月夜里的静谧,扬州芦花湖的汩汩流水,落日的熔金,秋风的拂柳;这些细节,每一种变化都为诗歌引入了情感,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深的感伤与沉思。
所谓的诗歌以景结情,即是将景色的变换与人的心情的变化联系起来,把诗歌中出现的一个个景象,作为心灵的绿洲,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更多更多缤纷的想象,穿越沧海桑田,寻觅更多更新的思考。
唐诗宋词,流淌在千古,深刻的文字,把当时的景物描绘的如画似活,让历史的回响,随着文学潮流,荡漾在世界之中。
心中的柔情,源自诗歌,景象中的内涵,源于人文,真情实感,彰显沧桑,让缤纷与空灵,融入万物;细密的语言,描绘出一段段错落有致地描述,让心灵充满深切的感动。
在久远的历史沧桑中,诗歌以景结情,不断地丰富着自然与文化,让记忆延续至今;在这句话里,细节与意象缠绕在一起,不断地闪烁着激情,让情与景永远的相伴,一路走到归期的彼岸。
不仅如此,万物一体的观点,也是诗歌以景结情的一个重要部分,把一个诗句中所有的内容,纳入到自然的宽容之中,从中可以发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让整个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诗歌给予我们的,不只是景中的情,更有自然与文化之美,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份安宁,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可以在时光里,流连忘返;让我们久久不能忘却,诗中的景结情,让我们永远怀抱着一颗宁静而又不息变化的心。
高三诗歌鉴赏之以景结情ppt课件
01
02
03
山川草木
诗人常借助壮丽的山川、 茂盛的草木等自然元素来 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或离 愁别绪。
风霜雨雪
这些自然元素既营造了诗 歌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 内心的喜怒哀乐。
时令节气
诗人通过对春夏秋冬、晨 昏昼夜等时令节气的描绘 ,表现出时光流逝和人生 无常的感慨。
人文景观
城乡建筑
城市中的楼阁亭台、乡村 里的茅屋草舍等建筑景观 ,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 的载体。
艺术手法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 人心弦。采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使全诗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春望》赏析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 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 于次年三月。
境的感受。
抒发情感
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将自己 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 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增强艺术感染力
以景结情的诗歌往往具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
鸣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以景结情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作
诗歌内容
首联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惨象,颔联借花鸟表达诗人悲伤的情感,颈联描绘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悲凉景象, 尾联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艺术手法
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通过描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采用对比、拟 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了解“以景结情” 的内涵以及“以景结情”的手法,借助诗歌来分析这种手法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标签:以景结情含蓄效果诗歌会有一定章法,这种章法指的就是诗歌的谋篇布局、形式结构。
通常诗歌都会按照这个章法来写,先写景叙事,最后抒发感情,最后卒章显志。
但也有些诗歌突破了这种方式,在结尾处进行景色描写,将要抒发的情感融于景色的描写之中,显得含蓄蕴藉。
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正常是应该写作者“惊”的具体内涵。
但是作者却偏偏没有,而是转而写景:“暗雨吹风入寒窗”。
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物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作者对白居易被贬一事究竟什么感情,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一、诗歌最讲究韵味含蓄。
“以景结情”是诗人们获取含蓄韵味的一种方式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以景结情,顾名思义,就是在诗歌的结尾情感的抒发或议论等戛然而止,转而写景,收束全诗。
与西方诗人不同,中国古代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更多的追求含蓄美,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明末诗人夏完淳的《即事三首》其一的尾联两句话“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夹杂在一起,浩然荡然。
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全是就乐声抒情而言,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尾联,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转为写景。
诗歌鉴赏之以景结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是以景结情。前三句写军中乐舞,透出浓浓的 复杂愁绪。结尾一句以景作结。 (2)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 阔而悲凉。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的愁绪与 凄清的秋夜月光、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创造 意境,含蓄蕴藉。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 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 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末句。 末句以景结情(以景作结)。“西楼望月”, 望月怀人,借月光来传递相互关照之情,盼望对 方来访;“几回”,说明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 “几回圆”,用月轮的缺而复圆寄托盼望朋友团 圆的拳拳之心。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 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 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谈谈尾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思的? ①想象(虚写)。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 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 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 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②以景结情,两句诗描写了一路景色,造成一种悠 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以景结情
诗歌专题训练----以景结情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炀帝行宫【唐】刘沧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1、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
”结合全诗,请分析本诗结尾是如何“以景语结情”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2、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①【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宋】黄庭坚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黄几复,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两人是同乡同窗又是同科出身。
②三折肱:三次折断手臂,比喻多次失败。
后用“三折肱”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③作个:这个。
3、两首诗的结句都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但所抒发的情感却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①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①新城:杭州属县之一,在杭州西南。
此诗为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时所作。
②钲:古代乐器,古代打击乐器,形如盘子。
③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4、宋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指出“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诗歌鉴赏】以景结情课件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
果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第二联描绘了人景相融的宁静 画面。②断桥那边夕阳西下,树 影涵映水中,归鸟在枝头相互依 偎,诗人独自站立在夕阳余晖里, 欣赏体味这静谧的景象。
问题:1、本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的情感? 2、末句是如何表达的?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 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 以及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 手法。(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 ,只见长空惨淡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 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境,(1分)表达了 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首以待后的 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分) 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例题展示: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 注释:⑴阑:残,尽。老:声音不再清脆。 ⑵红英: 红花。 ⑶屏山:屏风。 ⑷杳杳:深远无边际。 ⑸菱花:镜子。⑹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注释:(1)新声:新的歌曲。(2)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 别”。(3)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 :一作“弹不尽”。
问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 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高考解题技巧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高考解题技巧“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
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如20**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高考辅导《“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类诗歌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第一步先分析诗歌前几联的内容,可以从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上考虑,答题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此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什么。
第二步答表现手法,因为这类诗歌的特殊*——以景结句,往往可以直接答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比如融情于景,情含景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等。
古典诗词中“以景结情”手法
古典诗词中“以景结情”手法古典诗词中“以景结情”手法诗文的妙处在于含蓄,古代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多极力追求含蓄美。
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诗的结尾铺设以景,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诱人遐想和回味。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
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如2005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词鉴赏中以景作结的问法及解答
诗词鉴赏中以景作结的问法及解答“以景作结”是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在学生们的做题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本文将就这一种题型的问法和解答技巧作一说明。
这种题的常见提问方式有三种:(一)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
(二)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有何作用?(三)结尾句有何妙处?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
答案:诗的最后一句借自己老家芳草萋萋的怡人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诸弟的想念,是景中见情,寓情于景,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有何作用?答案:前三句是叙述,最后一句是写景,寓情于景,写出了战士浓浓的思乡之情。
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无据。
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问题: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作为结尾,有何妙处?答案: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中,“寒蝉”、“斜阳暮”这些意象更加形象具体地表达出当时恋恋不舍之情,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解答技巧:这种题型的解答分为两个步骤:明手法,说效果。
具体地说,(一)寓情于景(手法),将什么样的感情(要具体到什么事引发的什么情绪)融入什么样(概括景物特征)的景物描写中,含蓄深沉(效果)。
(二)以景作结(手法),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或含蓄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景结情
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一种以景结情的手法。
议论或抒情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下面,再来看一个运用以景结情手法的例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提问:试鉴赏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
寨主点拨:
诗的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那么,听不尽的边愁,就变成了看不完的壮阔秋夜塞外之景了。
这样的结尾,韵味无穷,令人回味。
参考答案:最后一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描写了秋月照长城的壮阔景象,呼应了前文的“边愁”,营造了壮阔悲凉的气氛,拓展了全诗的意境,韵味无穷,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