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1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 该理论侧重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 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这个周期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产品的开发研制阶段,一般多 发生在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产品的 生产和市场上具有垄断优势。
▪ 第二阶段为产品模仿阶段,一般需要大量 的资金投入,因此多发生在其他发达国家。
▪ 第三阶段,模仿国开始向第三国出口该产 品,由于成本低而最终取代了始创国在第 三国的市场。与此同时,由于该产品的比 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力成本,因此发展中国 家也开始生产制造该产品。
第章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含义
▪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 经济效果,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 的增加而递减。
▪ 机会成本变化有三种情况: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
成本
LRAC
0
CD E GI
qHA qM 2qHA
图3.9福利效应分析
MC
D(P) q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在《国 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的国际贸易》 一文中,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
▪ 理论内容:产品同生物一样是具有生命周 期的,都要经历初始、成长、成熟、衰退 的全过程;伴随着技术的传播,还有一个 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的过程。
(二)产业内贸易
▪ 所谓产业内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 是指同一个产业内部 差异甚至是非差异产 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 图5.5显示了可以在规 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 生产差异产品来进行 互利的贸易。
Y
B
D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动态的贸易理论第三节国家竞争优势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现代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脉络。

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教学难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教学时数:5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它有四大特征:(1)有大量的卖主与买主,从而厂商价格既定。

(2)投入要素在各行业自由流动。

(3)产品同质。

(4)信息充分。

立足于现实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来研究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动态的贸易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论。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产业内贸易原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异质、需求类似、市场结构等,有交叉关系。

在此只讲述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

一、规模经济模型主要研究者为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他认为国际分工与贸易出于两大原因:资源禀赋(包括技术)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一般指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量扩大而导致的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同行业内厂商数目增加而导致的行业平均成本下降。

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两者都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一个仅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并不具有优势,整个产业主要由中小规模的厂商组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1)静态的外部规模经济下,贸易模式难以确定D w代表某种产品G的世界需求曲线,该产品可以由A国或B国生产,平均成本曲线分别为AC1和AC2。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A国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但是出口产业的最初建成或扩大纯粹是偶然因素决定的。

第3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3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2.1绝对优势理论 2.1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背景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于1776年写出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简称《国富论》)。 在这部著作中,斯密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 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 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 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例如,由于气候条件,加拿大种小麦效率 高而种香蕉效率低 (因为必须用温室);另一方 面,尼加拉瓜种香蕉效率高而种小麦效率低。 这样,加拿大在小麦耕种方面比尼加拉瓜 具有绝对优势,而在香蕉生产方面处绝对劣势; 尼加拉瓜则相反。
二、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同时生产呢绒和酒, 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的不同,两国生 产同量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 生产一个单位呢绒和一个单位的酒,英国 各需100人劳动一年和120人劳动一年,而葡萄 牙各需110人劳动一年,80人劳动一年。
各国生产相同产品 的相对成本不同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H-O H
贸易
(四)主要结论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商品生产成本的比例不同 决定的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结论: 结论: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 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 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学(新编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教学课件3

国际贸易学(新编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教学课件3

(5)两者的发展趋向不同。
产业内贸易由于并不是建立在现实 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因而无法对产业 内贸易进行预测;
而产业间贸易由于是建立在现实的 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因而在一定程度 上是可以预测的。
(二)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 易的联系
虽然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存在 上述区别,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 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的
核心思
净 出
想是制 口
成品贸 易是由
t0
t1
其产品
净 进
的生命 口
周期决
定的。
如图3-
3所示。
发展中国家
t2 创新阶段
t3 t4
t5
发达国家 时间
创新国
成熟阶段
标准化阶段
图3-3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是从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和不完全竞争来解释产业内贸 易的成因和贸易模式,是目前最具有代 表性和影响力的“新贸易理论”。 这里 先从规模经济视角来分析产业内贸易。
因为高收入群体会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从而表现出对异质产品的旺盛需求。
另一方面,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和需求 偏好,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两国间的 需求结构也会有很大的相似性。
这样就会导致两国对对方的产品形成广泛 的相互需求,从而产生大量的产业内贸易,这 也就是产业内贸易大量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 原因之一。
**后H-O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典型的产业内贸易理 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大理论体系和流派。
后H-O贸易理论是在H-O贸易理论基 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比较有代表性 的理论包括新生产要素理论、偏好相似 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3、知识外溢
马歇尔在其论著中曾写道:当同行业中 的许多公司集中在一个地区时,“业务 中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会在人群中流 传„„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机器、生产流程,以及业务组织上的 发明与改进也能够得以迅速论证——如 果某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想,它将被其 他人采纳并揉入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新 构思的源泉。”
第三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经营者在从材料的流进流出到生产本身的组 织方面学会了如何将生产过程安排得更有效率。 第三,原先对产品设计十分谨慎的工程师们也掌握 了能够估计设计中不增加缺陷而节省成本的经验 。更好的和更专业化的工具以及工厂组织也能降 低成本。 第四,材料供应者可能学会如何处理企业所需的原 料,并且可能将此优势以较低的材料成本的方式 传递给该企业。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产业内贸易指数 公式:
A
美国计算机出口价值450亿,进口550亿,计算产业内贸易 指数。
当X=M时,A取极大值,A=1,表明全部贸易 都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工最高。 当只有X,M=0时,则A=0,表明完全出口专 业化 当只有M,X=0时,则A=0,表明完全进口专 业化 完全的出口专业化和完全的进口专业化表示水 平分工最低,垂直分工最高,进行产业间的贸 易。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 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 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 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 (D.Greenaway)、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 (Lloyd)、迪克西特(A.Dixit)和克鲁格曼 (P.Krugman)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到70年代,意大利的瓷砖工业日渐成熟。二 战之后形成的国内需求旺盛期逐渐过去,大 量的瓷砖公司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于 是转而开始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与西班牙和德国的竞争对手 们相比,萨索罗地区的产品更就竞争力,这 种优势源于高生产率、低成本、优良设计和 意大利在流行式样方面的声誉。结果,到90 年代初,意大利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 是其竞争对手西班牙的两倍。
第二节 相互倾销国际贸易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市场定价
垄断竞争 价格 AC Pm MC MR Qm D
、倾销与对外贸易
• 倾销的概念:
不完全竞争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 额以后,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 销售商品。
• 倾销的基本条件:
该行业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 市场必须是分割的,无出口返内销的产品; 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 不同。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技术与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一)规模经济 1.概念: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要素投入量所耗 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 益少。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 2.类型:
• 意大利瓷砖生产的成本也较低。在萨索罗 地区,瓷砖制造商必须为争取到零售渠道, 不断地在技术、设计和分销渠道方面展开 激烈地竞争。往往在几周之内即会出现一 些创新,而这些创新又很快被竞争对手所 模仿。所以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 地努力改进。 • 随着瓷砖工业在萨索洛地区的发展,当地 瓷砖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开始离开原公司、 开办自己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示证明: 图中资本增加 后要素禀赋点由E 变为E′,在商品相 对价格不变的条件 下,X、Y两个部 门的要素使用比例 仍保持原来水平不 变。由图可知,X 部门产出增加了, 而Y部门的产出则 减少了。
图 3-9
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大国情形(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
Y
图中,通过Q 与Q′两生产均 T’ 衡点的直线R T R 称为罗伯津斯 基线。 资本增加后资 本密集型产品 的相对价格下 降。
需要强调的是: 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 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 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 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 以实现。 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 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czynski Theorem)
结论: 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珀 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萨缪尔森定理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 )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 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四个定理
斯波尔托-萨缪尔森Stopler Samuelson定理 Stopler斯波尔托-萨缪尔森Stopler-Samuelson定理:商 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若劳动 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提高劳动力的实际 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报酬率, 报酬率,而减少资本的实际报酬 罗布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 罗布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出 Rybczynski 的影响。若商品价格不变,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 的影响。若商品价格不变,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 将增加更大比例的该要素密集型商品的产出, 将增加更大比例的该要素密集型商品的产出,而减 少另一商品的产出。 少另一商品的产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篇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第一章总论【本章结构图】【学习目标】●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掌握管理会计定义。

●掌握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掌握管理会计的特点。

●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重点难点提示】●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管理会计的特点。

【案例引导】·2·管理会计朱俊为是德国大众合资汽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面对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日系轿车的竞争,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确保并稳定大众汽车在国内原有的市场地位。

为此,他组织企业的管理层就大众汽车的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生产系列、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

会议纪要表明,与日系汽车相比,大众汽车的生产成本、内部设计以及市场定价等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大众汽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问世以来,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及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管理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

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的有机结合,它将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应用于会计学科,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其产生时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产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和自由竞争日益激烈,原来那种单凭经验和主观臆断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罗提出一套科学学说。

他把秒表带进车间,研究车间工人的操作,通过对动作与时间的研究,他认为可以在动作和时间方面求得高度的标准化,以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

他把每一个动作尽可能分解为许多基本动作,然后通过观察最熟练工人的操作,从中找出最快与最好的操作方法,再加上一些额外时间(必要的休息和耽搁),作为额定时间,在此基础上定出一天的额定工作量,并根据每天完成的好坏,给予高低不同的工资,这种做法被称为“高工资低人工成本”,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现代 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 国际贸易理论

该图说明了国际贸易对一个具有高度 规模经济的产业的重要性。国际贸易使厂 商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保证高额的研究 和开发费用投入得到回报。
2.林德理论
林德理论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他们的收入水平;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 定的偏好模式。该国“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的偏好会 转而生产对产品的需求,这些需求又会导致该国厂商 的生产行为。因此,一国生产的各种商品都反映着该 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一系列的特定商品就形成了一 国出口的基础。
4.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以新的贸易理论解释这一国际贸易新现象。
二.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间贸易:贸易各国交易的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产业内贸易: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现象。
克鲁格曼于1983年与麻省理工 学院的访问者赫尔普曼合著出版了 《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该书比 较完整的体现了克鲁格曼的国际贸 易新理论,被理论界普遍认为是产 业组织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序曲, 他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学 家——其因新锐的学术观点,流畅 犀利的散文以及对1997年亚洲金融 危机的准确预言在学术界与社会建 立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ACs:瑞士 ACt:泰国
从瑞士和泰国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在历史因素决定一国的 生产模式中,外部规模经济使一些已经形成的专业化模式继续 下去,即使这些国家已不再拥有比较优势。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与封闭的国内市场相比,世界市场可以 容纳更多的厂商存在,同时单个厂商的规模 也扩大,从而解决了规模经济和竞争性之间 的矛盾。
1.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2.主张实行贸易保护制度 3.提出了超贸易保护理论
(二)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
1.利润转移型战略理论 2.外部经济型战略理论

现代贸易理论

现代贸易理论
现在世界1/4的贸易是由产业内贸易构成的。
11
a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与同质性
同类产品是指在国际贸易商品分类表中同属 一个类别的产品。
① 同类异质品---同一类产品在实物形态或无 形品质的差异。以不能完全替代为判断标 准。
② 同类同质品---指可以完全替代的产品。
12
a
(1)同类异质性产品贸易产生的原因
特色优势:
若把产品实物形态上的差异也看作是一种比较优势的话那 么就可以用比较利益理论来解释其贸易发生的原因了。
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需求偏好相似(需求偏好相 似理论或需求重叠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国民 收入越接近,需求越相似,同类异质性产品贸易产生的可 能性越大。
规模经济:
两国同一产业均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两国可通过协 议分工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双方均能获得利益。
额为0时,为0。 各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上升;发达国
家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发展中国家。
15
a
案例分析:美、加汽车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对比
1965年之前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基本自给自足,但劳 动生产率比美国低30%,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 1/10。1964年建立了美、加汽车自由贸易区。
加拿大 汽车产品出口情况如下:
出口
进口
1962年 1600万美元 5.19亿美元
1968年 24亿美元
29亿美元
70年代初,加拿大汽车工业生产率已与美国
相同了。
16
a
第4节 部分市场理论
理论内容:特殊商品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出 售才能有利可图。(为什么?)发达国家 之间特殊商品的贸易量很大。特殊商品贸 易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内贸易。

第三章现代(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现代(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
• (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 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 (two way trade)或贸易重叠(over-lap trade)。 联 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 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 我们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同产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 类编码相同的产品。即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至少属于同章、 同类和同组的商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项目中。
二、产业内贸理论的前提
• 静态分析;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存 在规模经济;考虑需求状况。
三、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 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产业内贸易理论则认 为,工业产品不完全是同质的,同类产品可以有 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的区分。 • 1、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指性 质和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并且能够完全相互替代 的商品。这类产品的贸易类型属于产业间贸易。
1、完全竞争假设的失灵
• 完全竞争假设杂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中的作用是 通过下述逻辑表现出来的:由于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状 态下,产品的价格等于它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所以各 种商品价格比例和其成本比例是相同的。这样,价格比例 的差异就反映出了比较成本的差别,价格确实能够反映成 本,因此,比较成本就可以决定贸易的方向。由于生产要 素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特别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影响产 品的成本比例,那么。就可以从供给的角度,根据生产要 素的丰裕度和密集使用的程度,来推断两个国家之间商品 的比较成本差异,这样就可以确定两国各自在那些商品方 面有相对优势,在那些商品方面缺乏相对优势。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2012.3)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2012.3)

X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即资本劳动比SX = KX/LX,要素价格比 QA=WA/RA。
将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价格比代入上式,得:
PAX = LX· WA(1 + SX/QA)
同理:
PAY = LY· WA(1 + SY/QA) PBX = LX· WB(1 + SX/QB) PBY = LY· WB(1 + SY/QB)
基本结论
◆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以及既定的 最终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 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裕的国家 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 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了贸易基 础。 ◆ H-O理论:一国应出口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 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 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2.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要素密集度 逆转:一种 给定的商品 在劳动富裕 的国家是劳 动密集型产 品,在资本 富裕的国家 是资本密集 型产品。
e2
A
e1 E1 E2
B
图3-5 要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在两个行业间替代弹性差异非常大,要 素密集度可能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明哈斯Minhas: (1962) (1947-1951) 20个行业中的K/L从大到小排列,造船在美国 排15位,在日本第7位。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及其分析 里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政策贸易理论 贸易扭曲理论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H-O模型及其推论

第3章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第3章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二、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1. 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成本绝对差 决定的;成本绝对差是要素价格绝对 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 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 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的供 求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2. H-O模型的基本论点
(1)由于按资源禀赋进行生产和交换,国际贸 易可以提高一国的生产水平和结构,深化国际分 工;
(2)国际贸易还可以改变参与国的消费水平和 消费结构;
(3)国际贸易可以使消费与生产相分离,消费 品不一定需要自己生产,而可以通过交换获得。
四、对要素禀赋说(H-O模型)的评价
1.要素禀赋说与比较优势说的异同点 从基本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
(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 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 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 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 流动,即贸易关系;
(3)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 的要素报酬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雷布津斯基(Rybczynski Theorem)定理与斯托 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说(H-O模型)
一、要素禀赋说的基本命题 1.要素禀赋说(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的提
出与要解决的问题 比较优势学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于各国劳
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 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但对 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给以解释,而H-O 模型正是对此给予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技术差距理论
一、理论背景
要素禀赋理论在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时,假 定两个国家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同种产品 的生产函数相同。但在现实中各国使用的技术确 实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是动态变化的。 为了解释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起 因和贸易模式,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 出了技术差距原理率先给出了解释。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环境
垄断竞争:是竞争与垄断两种力量混合的市场 形态而且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市场形态。垄断竞 争的市场条件是: • 产品的差异性。产品差异能确保厂商对其特有的产 品拥有垄断地位;同一行业的差别产品是非常接近 的替代品,厂商必须面对本行业其他厂商的竞争。 • 厂商数目较多。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控 制力量,但因竞争存在又不能相互勾结来控制价格。 • 厂商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第五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雷蒙德· 弗农
雷蒙德· 弗农(Raymond Vernon) 1931出生,是美国二战以后国际经 济关系研究方面最多产的经济学家 之一。他有着二十年在政府部门任 职的经历,还在短期内从事过商业。 从1959年开始,他在哈佛大学任教, 是克拉维斯· 狄龙学院的国际问题讲 座教授。 雷蒙德· 弗农于1968年在他的《产品 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 出了产品周期理论,由此解释了国际 贸易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相关概念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增加,每 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第四节、技术差距理论
二、主要内容
由于对专利和商标的保护,新产品和新工艺使 得技术创新国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居于垄断地位,成 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等于新产品技术成熟并且 被进口国的生产者获取后,他们就会利用本国廉价 的劳动力进行模仿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甚至出口到 技术先进的发明国。 与此同时,最早的技术发明国也许已经开发了 更新的产品,采用了更新的工艺和技术。于是新一 轮的技术差距又产生了。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三、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 产品的流动具有双向性。产业间贸易对象的流动是 单向的; • 产业内贸易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这是由他们属于某一具体的产业部门的属性所决定 的。这一特点预示着,产业内贸易往往不是因为生 产能力和成本上的优劣,更主要的是出于产品差别、 规模经济的原因。
第四节、技术差距理论
三、深入分析
从创新国对新产品的开发,到模仿国对新产品 的消费和模仿,会存在一个时间上的滞后。这种滞 后可以分为消费者的需求滞后(Demanding Lag) 和生产者的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 •模仿滞后时间﹥需求滞后时间:先进口再自行生产 •需求滞后时间﹥模仿滞后时间:不会产生贸易
第五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主要内容
指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间的延续,该 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也在不同国家间交错进行和发展 着。这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虽然在美国结束了,但 在其他国家中还在继续着和发展着。产品创新首先 出现在技术水平最高的美国,然后被发展水平接近 的西欧国家所学习和模仿,继而又被更多的发展中 国家所学习和模仿。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就是这样一 波接一波地从创新国向其他国家扩散和转移,新产 品的消费也逐渐在更大的范围里被各国所接受。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相关概念
内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本身生产 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 中,使企业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易成本 下降。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逐渐完善;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 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四、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IIT)来衡量。
IIT 1
X M X M
IIT越接近1,表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IIT越接近0,表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孙 艳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 不断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
展。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遇到挑战,国际贸易中
的许多新现象无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
甚至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 。
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其 理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 禀赋理论,都是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为前 提的。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使这些理论对于当 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给予科学圆满的 解释,而且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一些假设条件, 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理论背景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 的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有些国家的优势表现在技 术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有些国家的优 势则表现在土地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人们在对现代国际贸易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中 发现,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在整个国际 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 一半以上。在这类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和进口同 一产业部门产品的情况比比皆是。
从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失的质疑开始,60 年代的林德和维农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 较优势的新的贸易基础。到70年代末,国际贸 易理论出现重大突破。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新 古典学派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贸易 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理论模型”,新 贸易理论则可称之为“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 模型”。
第四节、技术差距理论
四、理论意义
战后,日本引用“引进、模仿、创新”的技 术创新模式,较快地缩短了其与创新国的技术差 距(模仿时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因此,探讨技 术差距模型的内在机理,可以为落后国家发挥后 发优势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五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理论背景
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世界各国在对外贸易中 的状况与地位,这种影响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 相联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 的兴与衰,而不是指产品自然属性逐渐失效的过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 弗农在1966年提出 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 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了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投入 的生产要素比例各不相同,因此各国在生产该产品 时的比较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第五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图形分析
Q
出 口 t0 进 口
美国开始出口 西欧开始出口 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
发展中国家
美国
t1 t2 t3 t4
西欧
t5
T
第六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一、理论背景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发生贸易的原 因是比较优势的存在,比较优势是以相对生产成本 的差异为基础的,而后者又被要素价格所决定。按 这种理论,大量的国际贸易似乎应该发生在技术先 进、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与劳动力和矿产资源丰富 的发展中国家之间。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应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偏好 相似的论点解释了上述情况。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环境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提供某一行业的大部分 产品,这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占较大 的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寡头垄断是竞争与垄断混合的市场形态,与垄断竞 争不同的是:厂商数目更少,产品未必都是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中,价格并非由市场供求决定,但也不是 像完全垄断中由个别厂商独自定价,厂商的价格相互 依存,既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 反应。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环境 完全竞争:是指没有任何干扰和障碍的自由市 场竞争,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大量买者和卖者,他们不能够单独影响市场价格; • 许多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任何买者都不会对一个 卖者的产品产生偏好,从而排除了卖者垄断; • 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 完全垄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厂商 控制。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非价格的接受者。
现代贸易理论的产生渊源主要有两个: • 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传统贸 易理论已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许多重要的 国际贸易现象;
• 二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为新贸易理论的
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 首先,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 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 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 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 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 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数目有限,且每个厂 商的产品是有差异的,产品的差异是垄断厂商竞争 的重要方式。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进入受到 限制,垄断厂商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成 为价格的影响者或操纵者。 垄断厂商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内部规模 经济,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