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新编实验原创题赏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色分析及复习启示

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色分析及复习启示

③用橡 胶 帽将 漏 水 管封 堵 , 明容 器 中的 水 透
通过 瓶盖 下边 缘 又被 压 入 瓶 盖 内 , 至瓶 盖 内所 导
封存 的气体 体 积变小 , 压强 变大 , 瓶盖 顶部 下表 面
所受 到 向上 的压 力逐 渐变 大 。这样瓶 盖顶 部上 下 两个 表 面所存在 的压 力差 的方 向 由原 来 的 向下 逐 渐转 为 向上 , 随着压 人瓶盖 内的水量 的增 加 , 盖 瓶 自然又要 受 到浮力作 用而 浮起 。 全部 实验 过程用 时不 足一 分钟 。
( 收稿 E期 :0 2 0 -6 l 21- 0 ) 4
①将 塑 料透 明容 器 盛 上 一定 量 的水 , 一 个 把
轻、 、 薄 硬质 的瓶盖 口向下 自空 气压 至透 明容器 底
部 中央 , 压人 瓶盖 中 的水 封存 了一部 分 空气 , 部 这
分 空 气 排 开 了一 定 量 的水 , 手 后 , 盖 马 上 浮 松 瓶 起 , 明瓶盖 受到 浮力 作用 。 说
( ) 以上 分 离 操 作 后 , 溴 苯 中还 含 有 的 3经 粗 主要 杂 质 为 苯 , 进 一 步提 纯 。下 列操 作 中 要
必须 的是 C ( 入正 确选项 前 的字母 ) 填 。 D 萃取 . A 重结 晶 B 过 滤 c 蒸馏 . . .
质的 除杂 、 萃取与 分液 等实 验操作 为 素材 , 合 考 综
查 学生 对实 验操 作 的熟 悉程 度 和化学 实验基 本 原 理 的应 用能 力 , 旨在 提 醒 教 师 在化 学 实 验 复 习 过 程 中需 关 注学生 化 学 实 验操 作 的真 实性 , 视对 重 学生实 验操 作能 力 的培养 。

20lO年广东高考生物学实验题分析和反思

20lO年广东高考生物学实验题分析和反思
物组织 中的还原糖 、 肪和蛋 白质 ” 一实 验 的原理 , 脂 这
就 能准确作答 。为 了进 一步降 低难度 , 题还 列 出 了 试
蛋白质检测的机理着手: 两分子的脲( 尿素) 脱氨缩合 成双缩脲分子, 该分子因含有 一 O— H一 , C N 键 在碱性 条件下 ( 加 N O 溶液 ) 以与 C ( 加 C S 滴 aH 可 u 滴 uO 溶液) 成紫色络合物 , 形 由此把 N O a H和 C S 4 uO 溶液称 为双缩脲试剂 ; 白质 分子也 含有 一C 蛋 O—N 一 , H 键 所 以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 生紫色反应 。学生 知道 了 “ 双
的原 因, 教师在 指导学 生备考 的过 程 中应 采 取相应 的 策略 , 避免 出现 同样 的错误 。 2 2 1 知识 : .. 在理 解 的基 础上 记 忆 , 少使 用错 别 字 减 生物 学包含 大量 的事 实性知识 , 中就包 括教材 中 其
实验 的原理、 方法 和过程 等。对这 些生 物 学事 实 的准 确识记 是解答 好实 验题 的前提 。第 2 中考查 基 础 9题 实验 的部分就完全取 于教材 , 学生 只要记住 了“ 检测 生
纲对 实验和探究能 力 的考 查提 出 四点要 求 , 根结底 归 可以概括 为两个方 面 : 一是 掌握考 纲 所列 的基础 性实
验; 二是 能够运用 实验等 方法开展 拓展 性探究 。第 2 9
题 以“ 去某 饲料 研究 所进 行课 外 实践 活动 ” 为背 景设
变量 , 根据单一 变量 原则 , 不同组别中无 关变量 的取值
典型错 误
() 提供的试剂有: 1 ①碘液 , ②苏丹 U溶液。 l ③双缩脲 试剂, 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 ③ ; 蛋 双缩尿试剂/ 斐林试剂

六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目分析

六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目分析

六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目分析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题目。

一、水的沸腾温度水的沸腾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

通过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温度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下水的沸腾温度的变化。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分别在海拔较高和较低的地方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并记录下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对比两地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发现海拔高度对水的沸腾温度的影响。

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了解折射定律。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使用一个透明容器,将水注入其中,然后在容器内放置一个小物体,如一支铅笔。

学生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并通过测量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与折射的光线的角度,验证折射定律。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将一片绿叶放置在阳光下,用透明胶带将叶片的一部分遮挡住,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被遮挡的部分没有变色,而未遮挡的部分变为深绿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照下进行。

四、电路的开关电路的开关是电学中的基本元件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开关原理,并探究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使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电源、电灯和开关连接起来,学生可以观察到当开关打开时,电灯亮起;当开关关闭时,电灯熄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开关在电路中起到控制电流通断的作用。

五、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并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高考数学原创试题的命题方向及典型题分析

高考数学原创试题的命题方向及典型题分析

高考数学原创试题的命题方向及典型题分析从2004年开始,全国高考11个省市独立命题。

高考数学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地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高质量原创试题. 从某种角度看, 原创试题的新颖性对考生是一种难度,可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品质状况;而对命题者来说,更是命题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笔者在文[1]中已探讨了原创试题命题的七个方向,下面结合国内外课程标准,再提出原创试题的六个命题方向。

一、考查数学交流评价的试题在我国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中,数学交流已作为一项教学目标被明确提出.使用交流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力是数学交流的目标,但在我国高考数学中“数学交流”的试题现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以后会编制出不同种类的“数学交流”试题,让学生通过书面表述、图表、数学模式、数学图象、数学规律等方式进行数学交流,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典型题1 (韩国高考数学题改编)下面是学生甲和学生乙争论集合的部分内容:甲: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集合之全体的集合叫做S,那么(a)S将S自身作为元素所有,是吧?乙:那不成体统,哪有那样的事?甲:好,那么(b)不把自己本身作为元素的集合之全体的集合又怎么样呢?以数学方式表达上述争论中带有底线的(a),(b),哪一项最好?(A)S ∈S ,{A|A ∉A ,A 是集合};(B) S ∈S ,{A|A ⊄A ,A 是集合};(C) S ∈S ,{A|A ∉A ,A 是集合};(D) S ⊂S ,{A|A ⊂A ,A 是集合}.评注:此题通过两个学生的数学交流来表明他们对集合与集合、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让应试者参与讨论,并把一些观点与数学表达符号化.二、考查凸显数学文化的试题数学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06年高考理综化学实验命题评析与启示

06年高考理综化学实验命题评析与启示

06年高考理综化学实验命题评析与启示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的主要特征,因而化学实验成为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也就不容置疑,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学生考试的难点和失分点。

在理综试题的II卷四道大题中,至少有一道专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试题,其命题呈现出了一些特点和规律。

现针对06年全国理综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谈点体会及实验复习建议。

一、加强了对教材中实验的考察力度,凸现教材的权威性例1(全国理综二,26题)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②。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评析:这是典型的直接取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选修)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可以说此题是教材实验的直接引用。

第(1)小题考查的是液体混合问题,只要注意浓硫酸稀释时应慢慢注入其他液体中即可,第(2)小题则是考查液体加热防止暴沸问题,这两小题都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知识;第(3)(4)两小题则考查的是操作的“所以然”问题,知道试管a加热及试管b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第(5)小题是考查的观察及语言描述能力。

可以说此题的难度不大,只要我们做过或见过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那么此题的解答就会轻而易举。

参考答案为:(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3)①加快反应速率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启示:除上述题目之外,四川卷的26题是源自第一册化学教材中的选做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以及第三册化学教材P100第3题,重庆卷的26题是源自第三册化学教材《氯碱工业》第P57关于粗盐水精制过程的一段文字描述等,这都体现出了教材的权威性,同时也为了减轻了我们的学业负担。

小学科学化学实验题解析

小学科学化学实验题解析

小学科学化学实验题解析化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在小学化学实验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实验操作。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小学科学化学实验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题目:小明拿到实验室里一瓶盐酸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他想知道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反应,请你帮助小明解答。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盐酸是一种酸性物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

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会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盐酸 + 氢氧化钠→ 盐 + 水。

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题目:小明将一块铜板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他想知道会发生什么反应,请你帮助小明解答。

解析:铜是一种金属,稀硫酸是一种酸性物质。

当铜与稀硫酸接触时,会发生金属与酸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铜会与硫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铜 + 稀硫酸→ 二氧化硫 + 水。

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

实验三:水的沸腾题目: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一个关于水的实验,他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发现水开始沸腾,请你解释水的沸腾原理。

解析:水的沸腾是因为水中的分子在受热后开始蒸发。

当水受热到达其沸点时,水分子的动能增加,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的体积比液态水大很多,所以当水开始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水的沸点受环境压力的影响,通常在100摄氏度下发生。

实验四:溶解度实验题目:小明将一些食盐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请你解释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在这个实验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高中物理自己原创新编题

高中物理自己原创新编题

我们生活的地球充满了各种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地球上如此之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若这些水一次性全部来自外太空一个巨大、且纯为冰的球撞击,忽略其它陨石撞击等导致地球上各物质质量的改变。

设撞击前的地球围绕太阳作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某天被该冰球迎面撞击并完全吸收该冰球,地球由于减速(但未反向)改作现在的椭圆轨道运动。

测得现在地球总质量为地m ,地球上水的总质量为水m ,地球在远日点速度大小为0v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太阳质量为M ;试求该冰球撞击地球前瞬间速度的大小。

某同学想利用家中常见的东西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先用两条光洁的铁丝做了两个“V”形的框架甲和乙,尖角向下悬空固定,在“V”形下尖角处抹少许润滑油,模拟两个光滑定滑轮;用两个农夫山泉瓶盖儿做成两个小桶A 和B ,并用一条跨过两“V”形框架的较长细线相连;再找来卷尺竖直立于小桶B 旁边。

整个装置侧视图如下。

他用小纸片一点点加入桶中,调节到AB 桶都能静止平衡为止,设此时每个桶(含纸片)质量都为M 。

再找到一瓶过期但完好的相同药片,在AB 桶中各放入5片药片,设每片药片质量为m 。

(1)从A 桶中拿出一片药片放入B 桶,控制小桶静止释放,用手机秒表功能测出B 桶下降高度h 所用时间为t 。

则小桶加速度a = ,若每个小桶质量M=km ,则k= 。

(都用h ,t ,g 表示)以后每次实验都在前一次实验的基础上,从A 桶中再拿一片药片放入B 桶,每次都让B 桶静止释放下降相同高度h ,测得每次时间为不同的t ,若这些 (填t 、2t 、3t )与 (填“从A 桶拿入B 桶药片数量”、“AB 两桶的总质量”)的乘积在误差范围内为定值,则得到结论: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2)将两桶中所有药片取出(纸片不取),再在B 桶中放入一片药片,将桶静止释放,测得下降高度h 所用时间为t 。

以后每次实验都在前一次实验基础上同时在两桶中各加入一片药片,每次都让B桶静止释放下降相同高度h ,测得每次时间为不同的t ,若这些(填t 、2t 、3t )与 (填“从A 桶拿入B 桶药片数量”、“AB 两桶的总质量”)的比值在误差范围内为定值,则得到结论:物体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详解与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详解与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详解与分析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实验案例题,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的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进行详解与分析。

案例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要求: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氢气。

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分析:这个实验是酸碱中和反应的经典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

在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氢气。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案例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实验要求:用不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盐酸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取几个不同的金属片,如铜片、锌片、铝片等,分别与盐酸进行反应,观察金属片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

实验结果:不同的金属与盐酸反应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

铜片与盐酸反应无明显变化,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伴有气泡的剧烈活动。

化学方程式:2HCl + Zn → ZnCl2 + H22Al + 6HCl → 2AlCl3 + 3H2分析:这个实验考察了金属与酸反应的特性。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

铜片与盐酸反应无明显变化,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伴有气泡的剧烈活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进一步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和酸的性质。

案例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实验要求: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锰溶液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021中考冲刺】(19)创新实验题【含答案解析】

【2021中考冲刺】(19)创新实验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考前冲刺创新实验题专项训练(十九)类型1声学创新实验1.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选填“相同”或“不同”).(2)比较图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类型2光学创新实验2.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4mm的细铁丝圆环在清水1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张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更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裂,为研究液膜的增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选用细铁丝、细塑料片、细铝条制成的圆环,改变圆环直径后,分别浸入水中获取液膜,测量出液膜破裂时的最大直径.实验前,他应该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和相同.(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张找来比水黏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于是小张就得出结论:液体越黏稠,液膜的最大直径越大.液体色拉油胶水圆环的最大直径/mm9 10;②.(3)实验中,将大小相同的胶水膜和水膜,放在书本前相同距离处,发现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一些,原因是:.类型3热学创新实验3.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1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网友跟帖:热水也比冷水结冰快.后来,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4.小梦同学发现用黑板擦擦黑板时会出现较多的灰尘,于是改成用湿抹布擦黑板,擦完后发现黑板很快变干了.她思考: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下来她利用湿巾做了如下几个小实验.(1)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展开、另一张折叠后平放在桌子上,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的关系;(2)她再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平放在窗口通风处,一张平放在窗口风吹不到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的关系;(3)她又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将其中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阴凉处,另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的关系;(4)小梦在取出湿巾时闻到了湿巾发出的淡淡清香,说明了.类型4力学创新实验5.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11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 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 . (4)探究猜想C时,小明换用了几根长度不同的塑料管,用同一个弹头形弹丸、抽出等量空气后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长度小于3m的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总是逐渐变大;长度大于3m的塑料管,弹丸运动的速度却先变大后变小,你认为弹丸在较长管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是. 6.在炎热的天气里,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为了预防溺水事故,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警示片.小罗同学边看边思考,人在水中浮沉的原因是什么?于是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人在水中浮沉可能跟人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有关;猜想二:人在水中浮沉可能跟人对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罗同学从网上购买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小电动机、电源、小扇叶,并从家里找来了质量忽略不计的泡沫、双面胶等器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个模拟人游泳的模型,并对模型做了防水处理.(1)将模型断电后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模型沉入水底,此时模型受到的浮力为(2)F1,受到的重力为G,则F1G,将模型捞出来擦干后,用双面胶粘上泡沫,如图乙所示,模型和泡沫处于漂浮状态,泡沫的作用相当于人游泳时的救生衣或救生圈等保护装置,此时模型和泡沫受到的总浮力为F2,则F2G.(以上两空均选填“>”“=”或“<”)(2)小罗先用电压较小的电池,通电后扇叶转动较慢,放入水中如图丙所示,模型沉入水底,于是更换了质量相同电压较大的电池,通电后扇叶转动较快,放入水中如图丁所示,模型不但不会下沉,还会在水面前进.该实验说明扇叶转动得越快,水对模型的作用力越.(3)该探究实验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写出其中的一种).(4)请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见:.小罗同学的实验告诉我们,游泳时如果没有保护措施.一旦遇到手脚抽筋或体力不支时,可能会发生溺水事故,希望同学们珍爱生命,远离溺水.7.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11 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1.9 10 90 81.9 2.20 21.910 135 71.1 1.84 31.9 5 90 81.9 2.20(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选填“A”或“B”).(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4号纸锥先到地面B.5号纸锥先到地面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4)如果纸锥到达地面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4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1 ,5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2,则f1 f2(选填“>”“<”或“=”). 8.几个同学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以下猜想.小敏: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1小颖:可能与人和秋千坐垫的总质量有关;小青:可能与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最低点的最大距离)有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模拟秋千的运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天平、、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 有关; (3)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3) 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9.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甲图所示.(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小钢球初始位置ABC距压力传感器高度/米0.5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牛1.901.781.66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②.(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1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实验探究……10.某同学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时,猜测弹性势能可能与形变量x成正比,也可能与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将弹簧套在光滑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刻度尺与杆平行,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读出其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h0;②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铁块,读出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③释放小铁块,当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读出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重复步骤②③,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Δh.(1)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x=(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来间接反映的;A.h1B.h2C.h2-h0D.h2-h1(3)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作出Δh-x和Δh-x2图像,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弹簧弹性1势能的大小与成正比.11.(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现象:现象一: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鸡蛋先后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鸡蛋甲落到地板上,摔烂了;而鸡蛋乙落到一块海绵上,完好无损.此现象说明鸡蛋受到的撞击力较小(选填“甲”或“乙”).现象二:如图乙中a所示,一根细线拴着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重物可以把细线拉断;如图b,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该重物,细线就不会被拉断.此现象说明细线中的拉力是图中的较小.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或“缓冲”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①现象一中,鸡蛋甲从接触地板到摔烂的时间为t1,鸡蛋乙从接触海绵到抵达最低点的时间为t2,则t1t2(选填“<”“=”或“>”);②现象二:图a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它断开的时间为t3;图b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物体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为t4,则t3t4(选填“<”“=”或“>”).(2)综上分析,导致上述现象中两个力变小的可能原因是;(3)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先后三次让同一个同学骑同一辆自行车,从斜坡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每次到达坡底进入同一水平路面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刹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捏刹车的用力情况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1 较小的力40s11 2较大的力 17s 3 更大的力 4s越长,作用力越 .(4)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人从高处跳到地面上时,膝盖会无意识的弯一下,这是通过 而 地面对人的冲击力.(5)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缓冲知识的是 . A.自行车坐垫上装减震弹簧 B.运动员跳远时跳到沙坑里C.装修时用橡胶锤敲打地砖而不用铁锤 D.用撬棒撬石头类型5 电(磁)学创新实验 12.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__________B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①其他条件不变,只将A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②其他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放入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3)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写出一种应用).13.小明乘电梯时,发现电梯超载会自动报警.于是喜好钻研的他对电梯的电路图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0为定值电阻.用杯中水量调节压敏电阻受到压力的大小,压敏电阻的电流与受到压力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R0的作用是;(2)分析图乙I-F图像可知:压敏电阻Rx受到的压力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Rx的阻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触点K与接触,电铃响,实现自动报警;(3)某电梯超载报警的Rx-F图像如图丙所示,空载时电梯厢对Rx的压力F1等于电梯厢的重力,当压力F2=1×104N时,电梯报警,则此电梯载人;(设每人质量约为50kg)(4)下列与此实验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控制导体电阻不变B.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C.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表示它的磁性强弱D.2个5Ω的电阻串联,相当于1个10Ω的电阻14.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碳)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如图甲),连接1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铅笔芯发出黄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变细.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11(1)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安.(2)请在图丙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3)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 作用.(4)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 . 15.实验室购买了一卷标有长度为100m的铜芯漆包线,小科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他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S为1mm2,查阅资料得知现温度下这种导线每米的电阻值为0.017Ω.(1)利用图甲所示的实物图测出铜导线的电阻.①实验中,小科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最 端.(选填“左”或“右”) ②小科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像如图乙,据此可以判定这卷导线的实际长度 100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小思认为用电子秤测出这卷导线的质量m,利用铜的密度ρ也可以算出实际长度.请你写出这卷导线实际长度l的计算式:l= (用字母表示).16.爱动脑筋的小华对如图所示的闹钟进行了如下探究:(1)当要设定响铃时间时,先将闹铃开关闭合,再将定时指针调到指定时间,只有当时针转至与定时指针重叠时,定时开关也闭合,此时电动机工作,带动铃锤敲击铃碗,闹铃才能发声.下列A、B、C三个电路图,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是;(2)图乙是闹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凸轮是一种具有凸起的呈曲面状的零件,弹性金属片上端连接铃锤,下端固定在∩形塑料架的顶端.如图丙所示,目前凸轮安装在N位置,为了达到不同的响度效果,凸轮的转轴还可以调换到M、P两个不同的位置.图丁是凸轮转动一周过程中四个位置的工作示意图.电动机工作带动凸轮连续转动,凸轮反复交替推动∩形架的A、B两柱,使得∩形架绕O轴左右摆动,通过弹性片带动铃锤交替敲击两个铃碗,实现铃碗振动发声.F为凸轮对A柱的作用力,请你在图丁的④中,画出此时F的力臂L;(3)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能.根据图丁反映的工作原理,在凸轮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铃锤共敲击铃碗次;(4)小华发现闹钟铃声过大,会影响到他人休息.她应该怎样调节凸轮的位置,使铃声的响度减小?答:.这属于在处减弱噪声.1参考答案1.(1)振动相同(2)变大会聚凸发散(3)超【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发出声音;在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2)对比图甲和图乙可知,因为图乙中振幅比图甲中振幅大,所以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比图丁与图甲可知,图丁中振幅比图甲中振幅小,所以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发散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3)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12.(1)粗细形状(2)①只用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较大的偶然性②数据相差太小,可能有误差(3)胶水膜的焦距更小【解析】(1)为了验证液膜的增大与材料的关系,应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粗细和形状相同;(2)存在问题:①只用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较大的偶然性;②数据相差太小,可能有误差;(3)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一些,原因是:胶水膜的焦距更小.3.(1)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2)①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②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③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3)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4.(1)液体的表面积大小(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液体的温度高低(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1)压力差(或压强差)(2)弹头形(3)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减小,导致弹丸所受合力迅速减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4)速度变大的原因:打开挡板1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速度减小的原因: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挡板2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其他答案合理即可)6.(1)<=(2)大(3)控制变量法(4)该实验是在水静止时做的,可在水流动时做该实验1【解析】(1)模型沉底说明模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粘上泡沫以后,模型漂浮在水面,由于泡沫质量忽略不计,则浮力等于模型的重力;(2)扇叶转动速度加快,模型上浮到水面说明水对模型的的作用力增大;(3)在探究过程中,控制电池质量不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4)该实验是在静水环境中进行的,可增加在水流动的环境中的实验.7.(1)A(2)纸锥下落的快慢与半径无关,与锥角有关,锥角越小,下落越快(3)B(4)=【解析】(1)以锥角碰地为计时截止,故释放时锥角要在同一高度,故选A;(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纸锥下落的快慢与扇形半径无关,与锥角有关,锥角越小,下落越快;(3)根据(2)的结论可以判断选B;(4)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因此两个纸锥的重力相等,如果纸锥在到达地面前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不管4号纸锥还是5号纸锥,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阻力都等于重力,而它们的重力相等,因此阻力也相等.8.(1)刻度尺停表(2)绳长(3)机械能有损耗(受到摩擦,受到空气阻力等)(4)短【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还需要测量时间和长度,故要用到停表和刻度尺;(2)由表格数据可知,只要单摆的绳长不变,无论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如何变化,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都不变;只有摆长变化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才会变化,因此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绳长决定;(3)小球在摆动的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小球克服摩擦做功,将它的机械能转1化为内能散失,造成小球停下来;(4)由表中数据可知,摆长越短,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故某一摆钟变慢了,如果要变快,那么就得让摆动时间变短,由实验可知,需要把摆长调短.9.(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其他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①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钢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10.(1)h0-h1(2)D(3)形变量的平方(或x2)【解析】(1)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其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0,将小铁块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压铁块后,弹簧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1,则弹簧的形变量为h0-h1;(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释放小铁块时,小铁块上升的最大高度反映出来的,上升的高度为h2-h1;(3)题图乙中小铁块上升的高度与弹簧的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的平方(或x2)成正比.11.(1)乙b①<②<(2)时间变长(3)时间小(4)增大时间减小(5)D【解析】(1)现象一:相同的鸡蛋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破了的鸡蛋受到的力大;现象二:a的细线被拉断,说明a受到的拉力大,b受到的拉力小;现象一中鸡蛋碰到海绵,由于海绵的缓冲作用,鸡蛋到达最低点的时间比鸡蛋碰到地板到破裂的时间要长;现象二中,a中细线刚好拉直受力到断裂的时间比b图中细线刚好拉直到最低点的时间要短;(2)上面现象中鸡蛋和细线受力小的,力作1。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二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二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习题二2-1.两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水平力F 作用在物体m 上,使两物体一起向右运动,如题图2-1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若水平力F 作用在M 上,使两物体一起向左运动,则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分析:用隔离体法,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解:以m 、M 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 m M a =+…①以m 为研究对象,如图2-1(a ),有M m F F ma +=…② 由①、②,有相互作用力大小M m M F F m M =+若F 作用在M 上,以m 为研究对象,如图2-1(b )有M m F m a =…………③ 由①、③,有相互作用力大小M m m F F m M=+,发生变化。

2-2. 在一条跨过轻滑轮的细绳的两端各系一物体,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 ,在M 2上再放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如图所示,若M 1=M 2=4m ,求m 和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若M 1=5m ,M 2=3m ,则m 与M 2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发生变化?分析:由于轻滑轮质量不计,因此滑轮两边绳中的张力相等,用隔离体法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解:取向上为正,如图2-2,分别以M 1、M 2和m 为研究对象, 有: 111T M g M a -=222() ()M m g T M m a -++=-+2 M mmg ma F-=-又:T 1=T 2,则: 2M mF =1122M m g M M m++当M 1=M 2= 4m , 289M mm g F =当M 1=5m, M 2=3m, 2109M mm g F=,发生变化。

m(a )MFm(b )M F2-3.质量为M 的气球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突然一只质量为m 的小鸟飞到气球上,并停留在气球上。

若气球仍能匀加速向上,求气球的加速度减少了多少? 分析:用隔离体法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创新实验设计与分析

创新实验设计与分析

专题七创新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2003年江苏、广东高考题,3)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的气体,作下列处理(见图1-7-1),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图1-7-1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与物理的浮力结合在一起,学生必须明确光合作用的过程、浮力产生情况才能得分。

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参与。

无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也就不能产生气体,因而叶片不能上浮,故B和D被排除;A和C中,A中是煮沸的自来水,其中气体的含量少,相比之下C中气体含量多,光合作用进行得强烈,产生的O2多,氧气最先附着在叶片的表面,使叶片的浮力增大,所以C中叶片最先上浮。

答案:C2.为鉴定可溶性糖的存在,下列①~④中较理想的选材以及⑤~⑧中用于检验的试剂分别是①苹果或梨②花生种子③黄豆种子④玉米种子⑤苏丹Ⅲ溶液⑥双缩脲试剂⑦斐林试剂⑧龙胆紫溶液A.②⑤B.③⑥C.①⑦D.④⑧解析:该题考查实验材料及试剂,要求识记水平。

苹果或梨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玉米种子内含有淀粉,淀粉必须经水解产生麦芽糖、葡萄糖后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花生种子、黄豆种子则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苏丹Ⅲ溶液能鉴定脂肪的存在,双缩脲试剂则用来鉴定蛋白质,龙胆紫溶液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答案:C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都不能得到二倍体无籽黄瓜B.乙结的黄瓜染色体将加倍C.只有两组可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D.丙组和丁组结果将一样解析:本实验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我们知道,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以促进未授粉的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

甲、乙两组处理产生的果实仍是有籽果实,由于秋水仙素具有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丁组处理与形成无籽果实无关。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赏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赏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赏析在物理课程中,实验和科学探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探究能力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其实验能力。

”这不仅指明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也为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物理中考题,实验探究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探究内容在立足教材、注重学生双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选取几道题与大家分享。

一、立足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例1:(2011沈阳)炎热的夏天来啦!小明家买了一台电风扇。

站在电风扇旁,小明觉得凉爽,于是他大胆猜想是不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

为了验证猜想,他关上了门窗,并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这一现象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小明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

人体是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的,人在吹电风扇时,汗液比平时蒸发得更快,所以感到凉爽。

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汗液蒸发吸热的速度,小明又进行了实验,他只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

请你将下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分析:蒸发吸热是学生普遍掌握的基本知识,可本题却另辟蹊径,认为吹风扇凉爽可能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近几年,中考实验探究题侧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具体方向有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注意事项等。

答案:(1)分别放在靠近电风扇和远离电风扇的位置。

增加物质:水(酒精)。

补充步骤:将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同时蘸取适量的水(酒精)。

安徽省淮南市新高一下学期化学经典实验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新高一下学期化学经典实验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新高一下学期化学经典实验题本练习含答案有解析1.白醋是常见的烹调酸味辅料,白醋总酸度测定方法如下。

i. 量取20.00 mL白醋样品,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待测液。

ii. 将滴定管洗净、润洗,装入溶液,赶出尖嘴处气泡,调整液面至0刻度线。

iii. 取20.00 mL待测液于洁净的锥形瓶中,加3滴酚酞溶液,用0.1000 mol· L-1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iv. 重复滴定实验3次并记录数据。

ⅴ.计算醋酸总酸度。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i中量取20.00 mL白醋所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2)若实验ii中碱式滴定管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会造成测定结果比准确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iii中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4)实验数据如下表,则该白醋的总酸度为_______mol· L-1。

标准NaOH溶液待测液体积/mL滴定前读数/mL 滴定终点读数/mL第1次20.00 0 21.98第2次20.00 0 22.00第3次20.00 0 22.022.葡萄是一种常见水果,可以生食或制作葡萄干,除此之外,葡萄还可用于酿酒。

(1)检验葡萄汁含有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C6H12O6(葡萄糖)酶 2_________+ 2 C2H5OH(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会生成有香味的酯类,酯类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_______溶液。

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

④若要分离出试管b中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两道新编实验原创题赏析

两道新编实验原创题赏析

两道新编实验原创题赏析
陈仕功
【期刊名称】《中学理科:高考导航》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近年来实验题在高考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是多年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瓶颈,而且高考实验题几乎都是原创题,取材于化工生产、高校课本等,立意新、要求高.为更好地帮助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现新编制两道实验题,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陈仕功
【作者单位】江苏响水中学,224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2007年两道高考化学信息给予题赏析—兼谈信息给予题的解法
2.以硅材料为背景的两道原创题
3.两道原创中考实验探究题的编拟与思考
4.两道相似题一对姐妹花--200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第十题的赏析与反思
5.基于核心素养的两道物质结构原创题及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实验法案例

自然实验法案例

自然实验法案例
案例:
XX是某小学三年级英语老师,教了三甲班和三乙班的英语,最近参加了一个习题集的改编工作。

他想看一下新编的三年级英语习题集是否比老版的习题集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因而在自己教的两个班进行了实验。

实验前,他对三甲班和三乙班进行了英语测验,发现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大,然后他让三甲班做老习题集,三乙班做新习题集,两个班的同学都是上课的时间做,做完后他进行了批改。

另外,两个班的情况如早读、上课等形式均为一致。

一个学期下来,两个班的英语期末成绩有显著差异,三甲班的成绩明显低于三乙班。

于是他认为新的习题集更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

分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教育学习环境中,根据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心理活动表现的研究方法。

例如材料中老师为了研究新编习题是否比旧习题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在两个英语水平差不多的班级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采用新编习题的班级成绩明显优于采用旧习题的班级,如此便能说明新编习题更适合小学生学习。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1)它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更加接近教育实际情况,能比较好地反映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并解决其中的心理问题。

(2)同观察法相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较高的严密性。

虽然它是在尽量保持教育过程的实际情境下进行的,但它又通过控制和改变某些变量而给被试心理活动以必要的影响,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所以有利于研究者得到所需要的实验结果。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练习及剖析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练习及剖析

初中生物识图实验研究练习题1.(6分)科学研究: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可是有些雨水,却能腐化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败,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何呢?因为这样的雨水拥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批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而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拟定计划并实行: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日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日后,花盆中大豆幼苗所有死亡。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小宇同学拟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比较组?(4)假如需要,你以为以下哪一组可以做为其比较组(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好相同的大豆幼苗,每日喷洒清水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好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好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昏暗的环境中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好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依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6)有人以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原由。

2.(4分)我国营养学家将食品依据每日摄入量,形象地设计成五级“均衡饮食宝塔”,下表将宝塔中各级食品进行详尽分类并供应了较为科学的参照数据。

解析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在“饮食宝塔”中的位食品分类每日摄入量置V级油脂类小于25gIV级豆类和奶类100-150gIII级鱼、禽、肉、蛋125-200g类II级果蔬类400-750gI级谷类450-500g(1)我们每日都要吃较大比率的谷类食品,因为谷类食品中的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2)处在发育期间的青少年应多摄入表中III.IV级的食品,原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题 赏析 -. / -\ f  ̄
阿司匹林 (s in , 由水杨 酸 ( apr )是 i 邻羟基苯 甲酸 ) 乙 和
D 进行抽滤实 验 时 , . 应将 干燥 的圆形 滤 纸放 在
酸酐[C 。 O l ( H C )o 合成的. 阿司匹林直到 目前仍然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具有解热止痛, 治疗感冒的药物.
加 热方
(); 2a
做催化剂
式, 采用这种方式 需要 的玻璃仪 器有 :

...................一
() 3 将烧瓶放 在冰水 中或用冰水浴
() 4C
() 2 冷凝 管中水从
进入( 选填 “ ” “ ” , a 或 b )


0H
加入磷酸的作用是 :


() 5
n O H2
() 7取样 品少许 , 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 再加 入氯化铁溶液 , 若溶 液 变蓝紫 色 , 则说 明其 中混有 水
杨酸.
叁一 ⑨ 暑每 一 薯◆
应 的判 断 ; 问题( ) 验酚羟基通常用 氯化铁溶液 , 7检 该
反应在 较强的酸性条 件下不能进行 , 故必须先加 入碳
酸氢钠 溶液进行 中和. 参 考答 案 :1水浴加热 ; 烧杯 、 精灯 、 () 酒 温度计
试 回答下列 问题 : () 1要维 持 7 —8 5 O℃ , 采用 需
5L 瓶 考募 。锥 互 m形
② ③
-5 Z 二
加热 1 mn 5i
旋摇析出晶体
() 7 如何检验产 品中是否混 有水 杨酸? 解析 : 这是一道依据高校有机合 成实验 编制 的实

析 晶 完 出体全
抽 滤
验题, 该实验与真实化工生产非常接近, 涉及 的操作
较多, 是一道不可多得 的综合实验题. 问题( ) 1 涉及加
( 6), 2
+ CH3 X) C( H
oH
八 抽 滤是一种在减压条件 下分 离 晶体与母 液的
装置
R抽滤 与普 通过 滤装 置相 比具有 快速 、 分 的 充 优点 C 进行抽滤 实验 时 , . 应将 圆 形 滤纸 放在 布 氏漏 斗底部用水润湿 , 先抽 气再倒人悬浊液
B 实验装置
热方式和仪器的使用 ; 问题() 2 涉及冷凝管的正确使
用, 试剂 的作用 ; 问题 ( ) 3 是研究如何降低物质 的溶解 度 问题 , 通常改变溶解度的方式是改换溶剂和控 制温
抽滤
… … … ・
, 瓶 一 撇
抽滤装置
— —
度; 问题 ( ) () 5 、6 考查 的是有机方 程式 的 书写与 副反
实验步骤如下 :
布 氏漏斗底部先倒入悬 浊液再抽气 () 5 写出制取 阿司 匹林 的化 学方 程式 :

.... ..... ...._ ..... .... 一

() 6 本实验若温度超过 8 O℃会 有副反应 , 生成部
写 J 匀 分缩聚产物 , 出该反 应 的化学方 程式 : 、 J 混
\ /

+ ( cH 0 C
。 7 8 5 一 0 ℃
() 3第④要使 晶体析 出完全 , 采取 的措施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1
() 4 实验装置 的右 图是一种 抽 滤仪器 , 由布 氏 是 漏斗与抽滤瓶组 成的特殊 的过滤 装置 , 有关抽滤 的下 列说法 中不正确 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