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克与千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秤、各种重量不同的物品(如水果、书本等)、PPT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轻重适中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新授(1)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1克和1千克的重量,然后讲解它们的定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称量实物,或者用PPT 展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3) 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物体,先估计它的重量,然后用秤来测量,最后将结果转换成另一个单位。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使用这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比如计算食物的重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优秀教师教案克的认识

优秀教师教案克的认识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浙江宁波海曙实验学校特级教师钱希有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知道 1克的实际质量
2、初步会用质量单位克估计较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比较物体的质量。

1、看一看,比一比老师和同学谁重。

2、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物体比什么物体重。

3、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大小的两个球谁重。

(引出下个环节,有些光看是不行的)
二、掂一掂,比较物体的质量
1、用手掂一掂比一比一样大的两个球谁重。

2、用手掂一掂比一比其它物体谁比谁重.
3、用手掂一掂比一比质量非常接近的两个物体的质量。

(掂不出,就想到称)
三、称一称,比较物体的质量
1、介绍秤——天平秤
2、用天平秤称质量非常接近的两个物体的质量。

3、要知道谁比谁重多少——称物体的质量。

4、质量单位:介绍常用的质量单位。

四、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
1、1克的实际质量。

2、常用物体1克的数量。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中大约1克。

4、掂一掂较小物体的质量
5、称出前面质量非常接近的两个物体的各自质量,比较谁比谁重多少。

五、课堂小结
小结:度量比较小的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单位:克。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

(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

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

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1.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关系和换算关系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明确的认知。
2.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设计富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如1千.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天平和电子秤,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单位的测量过程,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一些与质量单位相关的问题,如:“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哪些物品的质量是用克、千克、吨来衡量的?”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问题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思考等。
7.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认识克和克制的概念,理解克的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并理解克和克制的概念。

2.运用克和克制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材和教辅。

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等。

3.课前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备课。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2.设计导入新课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好奇心与探究心态。

2. 认识克和克制的概念
1.讲解克和克制的概念。

2.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克制的重要性以及克的含义。

3. 认识克的方式
1.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克的方式,并让其就克对生活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分组讨论,了解不同克的体现。

4. 实践演习
1.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能力,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

5. 总结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讲解深化认识物质积累形成规律的意义。

教学反思
1.通过合理引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设计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时进行个别辅助。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1本单元教育目标是: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一、认识千克和克(一)生活了解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

(展示)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

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

(指名回答)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二)称西瓜和苹果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

(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二、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克、千克的定义和换算
2.能够进行克、千克的换算
3.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克、千克的概念进行计量
教学重点:
1.克、千克的定义和换算
2.克、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克、千克之间的数值换算
2.生活中常见的克、千克应用情景的讲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克、千克概念,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该概念,并征求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展示一些常见的计量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习
1.告知学生克、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及其规律。

2.在黑板上展示相应的数值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字之间的换算。

3. 合作
1.同桌合作:两个人一组,互相检验对克、千克换算规律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相互提问解决困惑。

2.实践操作:放映相关的克、千克应用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提出自己的计量方案并展示互相交流。

4. 总结
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重点和难点,询问学生对该概念的掌握情况。

2.概括本节课所学克、千克概念及其作用,谈谈日常生活中克、千克应用的情景。

教学评估:
1.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的情况。

2.在实践环节中,评估学生对于克、千克的应用情景的理解,以及有无结合实际情景提出恰当的计量方案。

记忆单位——学习克和千克教学教案二2

记忆单位——学习克和千克教学教案二2

记忆单位——学习克和千克教学教案二2:学习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建立数学基础的核心知识点。

在这个教学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教学生记忆单位,特别是克和千克这两个常用的重量单位。

通过生动的实例与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两个单位的概念与具体用法。

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2.熟练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量的转化3.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并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教师指导:1.提前准备好各种重物,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量的概念。

2.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克和千克的转换过程。

3.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运用这两个单位。

授课步骤:第一步:重量的概念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重量都是通过“克”(g)或者“千克”(kg)来衡量的。

例如,一只苹果的重量可以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提出重量的概念是什么。

简单来说,重量是物体所表现的“重力”,它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我们每天都会进行若干物品称重的行为。

那么如何能够准确的确定一个物品的重量呢?通过使用单位克或者千克来转换。

第二步:转化重量的单位接下来,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重量的转化。

我们首先把1千克表示为1000克,然后以以下实例作为开始:如果我们给你一个物品,它的重量是2千克,那么它的重量就是2000克。

学生可以把这个2千克的物品拿到场地上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重量的概念。

并进一步做这个2千克物品和其他物品的比较和区别。

接下来,我们给学生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进行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

例如:1.2400克是多少千克?2.12.5千克是多少克?3.425克乘9等于多少克?第三步:比较物体的重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量单位的转换,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小实验:准备若干物品,其中一个物品的重量为分别为100g, 200g, 300g, 400g, 500g…1000g。

把这些物品都放在同一个地方,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挑选这些物品,拿到手中感受重量。

克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2.通过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3.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各称:李小明身高1()48(),体重45()问:在米,厘米,千克三个单位中,哪一个是计量物体重量的除千克之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是什么吗揭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两个重量:克和吨.首先,我们来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1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克的认识(1)克用符号"g"表示,指导书写.(2)介绍天平.①教师用实物逐一介绍天平的各部分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及使用方法.②天平可以比较出物品的轻重.教师演示;(天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入两个重量不等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得出天平的指针向哪边倾斜,哪边物品就重).(3)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师导入:天平除可比较物品轻重外,最主要的作用是称量物品的重量.怎样用天平称量物品我们称几种物品来看.(事先选定的)①师演示(天平左边放一枚2分硬币,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指导观察: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说明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多少(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②师把天平的右边托盘中2分硬币取下,换一粒花生米,使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指导观察天平后提问:一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一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约是1克.)③请你猜一猜.老师手拿一张32开白纸:谁知道,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几克(指生猜出不同的重量).用天平验证: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1克.老师手托一把黄豆:谁再猜一猜,这样的黄豆,几粒大约重1克(生说答案不一)用天平验证:4粒黄豆的重量大约是1克.④我们用天平称量了几种物品谁的重量是1克让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亲自掂一掂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一张32开纸,四粒黄豆.指导比较:请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掂一掂.左手掂一枚2分硬币,右手掂一张纸.问:这两种物品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了解两者重量一样,大小不一样.)左手掂4粒黄豆.右手掂一粒花生米.问:你发现什么了(引导学生得出两种物品重量相等,数量不相等.)判断题: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②个数少的物品一定比个数多的轻.()师小结:我们通过用天平称量,知道了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又亲手掂出了1克到底是多重.下面我们再认识几种称量工具.2.介绍盘秤(1)(拿实物)你认识这是什么秤你在哪见过这样的秤(2)介绍盘秤使用方法.3.用弹簧秤感知操作:(1)(投影)这是什么秤指名分别指出100克,300克,500克的位置.(指导读数)看弹簧秤上0—100克之间分成几个小格每一格表示多少克师抽拉片,指导学生读出60克,270克,430克的重量.(2)操作实践(看谁称得快)①让每人称一称自己的文具盒,数学书,钢笔的重量,再掂一掂它们的重量.②每两人一组,用老师发的塑料袋,称出100克的沙子.老师巡视,指导.③100克,100克地称出10袋沙子.④推理:1袋沙子重100克,这样的2袋重多少克3袋重多少克5袋呢10袋呢用弹簧秤验证:3个100克是300克,5个100克是500克.4.克和千克的关系问:①10袋100克的沙子是多重(板书:1000克)引导1000克是几千克呢用盘秤称10袋沙子,指名读数,(1千克)掂一掂1千克的重量.1000克是几千克(板:1千克)1千克是多少克(1千克=1000克)千克和克谁大谁小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量较轻的物品就用克作单位,称量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投影)舒肤佳香皂400()钢笔20()小鸟2()2.填空:(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克,是()千克.3.判断:(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3)1千克棉花比1000克铁轻.()4.小游戏:(请你称一称)王明要用500克的弹簧秤,称出1千克的瓜子,他要怎样称称几次请你帮帮他.(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称后)问:怎样称的最快.(称2个500克.)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克的认识(二稿)教学目标:体验一克很轻,所占的体积一般很少,不过不同密度的物质,体积也是不一样的.学会看秤,并了解生活中克的一些应用.教学过程: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称了一些巧克力,你们想吃吗不过,我想请你猜一猜,这里一共有多重(秤称一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到一千克)那我们还能说是几千克吗那该用什么单位呢这么多巧克力又到底是多少克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克有多重.有谁已经知道1克了吗你觉得一克怎么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1体验一克(1)师:一个两分的硬币,大约正好是1克.(2)老师用天平称出了1克黄豆,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然后就把那五六粒黄豆放在手心掂一掂.(3)这一块巧克力一共是5克,你能掰下一克吗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尝一尝,这一克的巧克力有什么感觉(你觉得一克的东西怎么样(很少,很轻,感觉不到)把剩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谁多咬了请你再咬几口,让手上只剩下一克,会吗(4)这是一个喝药的量杯,上面有一些克度,一般写着几就是几克.找到5那条刻度线,装上水就是5克,所以一克水怎么样(5)这是一个我们平时喝的可乐瓶,里头好像什么也没有,但是却有什么(空气)这瓶里的空气就正好是一克.你们觉得一克空气怎么样(克虽然很轻,但一克空气却有很多.)(6)生活中你还能找到比一克经的东西吗3会看秤(1)比一克轻的东西很少,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比一克重,有的是几十克,有的是几百克,还有的是几千克.瞧一瞧,你们带来的好吃的,给大家猜一猜它是多少克(2)这些包装袋上的多少克是怎么称出来的呢我们还是要来学习一下看秤.(3)瞧这个桔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秤的一圈是勤克,每一大格是100克,指针指着几就是几百克.)(4)我们再来看这些饼干,这包是克,这包是克,它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克你算一算呢我们再来称一称,是不是一样.4进率我们来看一包盐是多少克500克.两包盐就是多少克谁能来写一写(1000)克.我们称一下,你发现指针指着多少这个一千克,你会写下来吗1千克所以我们得到克和千克的关系是1000克=1千克(2)下面把书打开,你会解答书上练习吗(2千克=克)5你知道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使用克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好吗(1)一个成人每天吃盐的总质量不能超过6克.(2)1只蜜蜂采200万朵花才500克蜜(3)中国刑法规定,贩卖毒品50克以上即被叛除死刑.(4)上个星期六陈老师去味千拉面吃面,非常生气,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5)除了称一些食品会用到克,一些日用品中也会用到克.大家看一下这个三星手机广告纸.你能找到里头说明手机重量的数据吗(6)还有一种情况不知道在家有没有发现.请看下面一张超市的广告纸.你能看的懂上面的介绍吗为什么它们都是写的500克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过菜他们一般问卖菜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这东西是多少钱一斤这一斤就是我们这里说的500克.但是斤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质量单位,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很不方便,所以大概二十几年前在一些超市或商场中取消了斤的用法.一般只在菜场上使用.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一斤"作单位,所以我们在超市里总是看到一些菜的价格还是使用了"一斤"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500克".(7)那么现在买大粟,都说买一斤送半斤.也就是你买一斤的话,电子秤上要显示多少克0.750千克(8)老师也有一个不太明白的地方,一直都没有时间去了解,就是有一些不同型号的a4纸,如果你不是在超市里买,而是去一些小店里买的话,老板会问你,你是要70克的,还是要80克这里的70克,80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兴趣的同学能帮老师去了解一下吗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1. 对于质量单位的实际感知。

2. 质量单位的抽象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介绍克和千克。

(二) 新课讲解1. 概念介绍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来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

例如,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一袋大米约重10千克等。

2. 实际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拿一些物体,如100克的苹果,500克的书等,感受这些重量,以帮助他们对克和千克有更直观的理解。

3. 单位转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并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三) 练习巩固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和单位转换的练习。

2. 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家里的日常用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的问题。

七、教学建议:在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沪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沪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富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我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判断或选择正确的质量单位和换算方法。接着,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质量概念:
-使用天平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质量测量方法,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物体的轻重,引导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质量测量、换算和比较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分层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质量换算和比较的困难。
5.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将设置一些拓展题,如:“如果你有一千克糖果,你想怎么分配给同学们?”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特点及换算方法。
首先,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总结质量单位的应用场景。然后,我会进行点评,强调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生活应用能力:将质量知识应用于购物、烹饪等日常生活场景,提高生活质量。

《认识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克的概念;2.学会读写克的符号“千克”;3.能够用万、千、百、十、个等单位来描述克的数量;4.通过实际操作和情景模拟,认识不同质量的物品与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克的概念及符号;2.能够使用万、千、百、十、个等单位来描述克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实际比较和比较题,掌握克的数量大小关系;2.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前准备1.教师:教案、计量杯、食品、小球等物品;2.学生:克的概念及符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呢?(板书“克”字)请看这个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质量单位”、“重量”的意思)是的,克表示的是物体的重量或重量的单位。

请听一下它的发音、“千克”的发音是什么。

2. 讲解新知识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千克”这个词,它是由“千”和“克”两个字组成的,表达的意思是“一千克”。

请大家仔细看一下百分之一千克的材料,这就是千克的重量单位。

再看一下百分之一万克的物品和多少个一千克的物品相当。

3. 实践操作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践操作。

请大家看一下这个计量杯,里面有多少克的物品?请使用自己的手指在杯子上移动,直到杯子里有 500 克的物品,再倒入 500 克的物品。

请大家观察,现在我们一共有多少克的物品。

请问 1 克是多少?请问 100 克是多少?然后,教师将食品、小球等物品交给学生,让他们分别按照 100 克、200 克、300 克、400 克、500 克的重量计量。

4. 实际应用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应用。

假设你拿到了一袋苹果,要将它分给你的三个朋友。

请你将每个人得到的苹果数目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数量小明小红小南总计苹果数请大家注意,苹果的重量不一样,所以得到的苹果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你们都掌握了克的概念和符号,可以使用万、千、百、十、个等单位来描述克的数量,因此,你们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 用克量教案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 用克量教案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克用克量教案人教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克用克量教案(人教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克的定义、认识克的单位,并学会如何使用克量衡量物品的重量。

教学目标
- 了解克的定义和克的符号;
- 认识克的单位和克的换算;
- 掌握使用克量衡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 黑板、粉笔;
- 克量、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问:“你们看见过重量轻的物品吗?如何衡量物品的重量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

2. 认识克。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克量,让学生在帮助下称重不同物品。

引导学生认识克的单位。

3. 研究克的符号和换算。

教师向学生介绍“克”的符号和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

4. 实际操作。

教师提供多个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自行衡量物品的重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克量进行衡量。

5. 练相关题目。

教师让学生完成相关练,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克量的定义、克的单位、克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和如何使用克量衡量物品的重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克的定义、单位和换算,并学会如何使用克量衡量物品的重量。

同时,本节课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操作和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克和千克的含义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克和千克的认识,换算关系的掌握。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物(如水果、蔬菜等)3. 称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称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克和千克。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称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和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讲解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

2. 选择题:1千克等于______克。

A. 1000克B. 100克C. 10克3. 应用题:小明有200克的水果,他想知道这相当于多少千克?______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数学认识物体重量单位教案

数学认识物体重量单位教案

数学认识物体重量单位教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重量单位的认知与运用也在不断提高。

重量单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熟练掌握的物理量,特别是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中,重量单位是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之后最为重要的单位。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物体重量单位的认知,不仅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一、教学目标1.学习重量单位:千克、克、毫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物理量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重量单位的认知和应用;2.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师的教学策略1.通过课前讨论问答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兴趣;2.通过简单明了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重量单位的区别;3.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量单位,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物理量的应用能力;4.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创新。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对下面的问题进行问答:1)什么是重量单位?2)为什么要使用重量单位?3)如何正确地使用重量单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了解重量单位基本知识。

2. 演示: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重量单位的区别。

比如:1)使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能够比较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2)比较不同重量物品之间使用不同重量单位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3. 实际操作:教师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实操:1)同学们先准备一些重物,并将其称重;2)将不同重物使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进行换算,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上;3)通过表格上的数据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掌握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4. 讨论与总结:通过实操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主要讨论的问题有:1)对于那些物品来说,我们应该使用哪种重量单位?2)如何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地使用重量单位和进行重量的换算?3)如何发现和解决使用重量单位和进行重量的换算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量单位和应用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了解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能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天平、一些2分硬币、黄豆、花生米等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

多媒体课件、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些2分硬币,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质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出示图片。

图片信息: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图中的这3枚蛋分别是象鸟
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蜂鸟蛋给你的最直观
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蜂鸟蛋非常小或重量很轻等。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蜂鸟的蛋不到1克,那1克有多重呢?
师总结: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等单位来表示。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克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克是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板书:质量单位——克)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板书:g),指导书写。

2.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克“g”。

教师出示生活中学生喜爱的一些食品图片,让他们发现里面标有的克“g”。

(具体图片见课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㈠.体验1克有多重?
1.估计1克有多重?。

师:同学们,1克有多重?和身边的哪些物品差不多呢?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二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2.引出天平称量,并认识天平。

师质疑: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称称一称。

师介绍: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教师用实物展示砝码:1克、5克、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

(注意:展示砝码要用镊子)
3.操作体验“1克有多重”?
师:我们先来称一称几种物品来看。

(事先准备的)。

操作1.天平左边放一枚2分硬币,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置上?(经过观察,学生明确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操作2.把天平左边托盘中2分硬币取下,换二粒花生米,使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指导观察天平后提问:二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 (二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约是1克)。

操作3.老师手拿一张32开白纸:谁知道,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几克(指生猜出不同的重量)。

用天平验证: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1克。

操作4.老师手托一把黄豆:谁再猜一猜,这样的黄豆,几粒大约重1
克 (生说答案不一)用天平验证(由于黄豆的大小不一样,同学们称出
的数量也不相同)。

4.通过掂一掂获得亲身体验。

让学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亲自掂一掂2分硬币,二粒花生米,一张32开纸,大约6粒黄豆。

指导比较:请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掂一掂。

左手掂一枚2分硬币,右手掂一张纸。

问:这两种物品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了解两者重量一样,大小不一样)
左手掂6粒黄豆.右手掂二粒花生米.问:你发现什么了 (引导学生
得出两种物品重量相等,数量不相等。

)
判断题: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

( )
②个数少的物品一定比个数多的轻。

( )
师小结:我们通过用天平称量,知道了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又亲手
掂出了1克到底是多重。

4.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

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

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5.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

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

(学生掂量并感受,也可以用花生米代替硬币。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 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

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 2克内),算估对。

(3)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 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6.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

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

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重还是轻。

练习此题时,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不仅练习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学生又一次巩固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方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
(3)一个西瓜重30克。

()
(4)一包话梅重80克。

()
此题不仅训练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还进一步渗透了“千克”的相关知识。

3.自主练习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互相说一说。

此题不仅训练学生认识商品的质量数量,同时还巩固了托盘天平和电子秤的认识及如何读数。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课件)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

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师:看到这些内容,你想说点什么呢?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