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2. 水墨画欣赏: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水墨画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水墨画作品、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谈论童年趣事,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课文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水墨画欣赏:展示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水墨画的魅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欣赏能力。
3. 教学重点: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2.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尝试用绘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对水墨画产生兴趣。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导语】童年是⼀幅画,画⾥有我们五彩的⽣活,童年是⼀个梦,梦⾥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童诗的特点,尝试写⼀⾸⼉童诗。
教学过程 ⼀、出⽰课题,朗读诗歌 1、出⽰课题《⼉童诗两⾸》,说说你知道那些⼉童诗。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两句。
2、朗读课⽂,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童诗,⽐较:这两⾸⼉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诗歌,《童年的⽔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标题;每⼀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朗读这两⾸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染、爽”等 12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 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1.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儿童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1.欣赏水墨画(播放几幅水墨画图片)。
2.感知水墨画,找学生读水墨画简介。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18. 《童年的水墨画》(学生书空与老师一起写).墨是一个生字,黑加土就是墨。
通过墨的写法猜测墨是由什么制成的?指导墨的书写,黑要写紧凑,四点底均匀铺开。
学生在写字本书写两个,老师相机指导。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预习反馈。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找学生读。
2. 出示学习提示 1(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习过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3.出示生字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找学生读,老师正音。
4.出示词语水墨画 染色 钓竿 破碎 拨动 浪花飞溅 斗笠 清爽 蘑菇 葫芦 扑腾 当作扇动 钻入(1)蘑菇葫芦扑腾 (轻声)(2)当作 扇动 钻入 (多音字)找学生个别读,齐读。
老师指导。
5. 带着生字词老师找三位同学读课文。
6. 课件出示,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习过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以往的儿童诗只有一个题目,而这首诗每一个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
分别是(板书:溪边江上林中)。
《童年的水墨画》 公开课教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1个生字。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一、视频导入师:视频里播放的是什么?生:视频里播放的是水墨画。
师: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水墨画板书: 童年的水墨画, 齐读课题师:猜猜童年的水墨画会画些什么?(生交流)那你们会干什么?师: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正音,梳理内容。
(一)了解组诗。
师:《童年的水墨画》一共有几幅画?生:三幅师:哪三幅呢?生:分别是《溪边》、《江上》和《林中》师:我们看这三首小诗虽然地点不同,但写的都是小朋友的童年生活。
那么像这样子主题相同的几首小诗放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叫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
(二)认读词语,正音。
师:生字词读准了吗?我们看第一组词,谁会读?(指名读)染绿钓竿扑腾碎了师:“扑腾"这个词,在这读第一声,连起来读一遍“扑腾一声”(全班齐读)。
指名读整首诗。
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当dànɡ作",我们一起来读。
我们汉语就有这个特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它的读音也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二组词语,谁来读?戏耍浪花你拨我溅水葫芦师:我们来看这个词“你拨我溅”,齐读。
这组词语当中也有一个读音发生变化的,发现了吗?请你说。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诗歌,掌握生字、词语,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童年的美好,珍惜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童年的水墨画》的朗读、理解和背诵。
2.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掌握。
3.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的了解。
4. 诗歌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的开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背诵,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诗歌欣赏、讨论、创作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 诗歌理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生字、词语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语,掌握读音、写法和意义。
5. 诗歌背诵:学生分组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7. 诗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8.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童年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童年的水墨画》的标题、作者、背景介绍。
2.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3.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掌握。
4. 诗歌欣赏、讨论、创作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2. 抄写生字、词语,并掌握其读音、写法和意义。
3. 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写一段欣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关爱自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来源。
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的分行、分段。
3. 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诗歌意境: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生活,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分享阅读心得。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诗歌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教育学生珍惜童年时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徐志摩3. 诗歌结构:分行、分段4. 诗歌内容:童年生活场景5. 诗歌意境:美好、纯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作文。
3. 收集其他诗人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公开课〕《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教学目标】:1.生疏染、笠等 13 个生字,学写染、碎等 10 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局部、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快;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像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得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表达儿童生活的欢快。
【教学重点】:1.生疏染、笠等 13 个生字,学写染、碎等 10 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局部、爽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表达儿童的欢快。
【教学预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共享欢快。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共享童年的欢快。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阅历动身,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乐观性。
】(1)生书空和教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翻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 3 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1)染,出示演化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屡次爆破最终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学问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稳固识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童年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4. 教学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4. 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1. 童年生活场景2. 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3.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3. 课下搜集关于童年的诗歌、故事等,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读准“折腾、水葫芦”等词语,指导书写“染、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在溪边看到的画面,尝试背诵《溪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童年生活快乐。
2.能说出在溪边看到的画面,尝试背诵《溪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歌唱《童年》,分享童年趣事。
出示童年游戏照片,回忆当时情况,突出“趣味”,引出课文题目。
2.板书课文题目。
(板书:童年的水墨画)(1)齐读课文题目。
(2)水墨画是我国独特的传统绘画形式。
(3)水墨画藏在哪里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和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寻找藏在诗中的画。
2.检查反馈,相机纠正。
(1)出示第一组词语:染绿、扑腾、钓竿、碎了。
①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指导“扑腾"tēnɡ的读音。
②把词语放到诗中指名读《溪边》。
注意“当作”dàng的读音。
③注意易错词后,齐读《溪边》。
(2)出示第二组词语:浪花、你拨我溅、水葫芦。
①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指导“水葫芦"húlu的读音。
②出示水葫芦图片,介绍水葫芦。
是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我们看它叶柄处圆圆的像个葫芦,所以人们叫它水葫芦。
③到了诗中水葫芦发生什么变化?指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发现的?④指名读。
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便知道指水性好的小孩。
(3)出示第三组词语:蘑菇、斗笠、清清爽爽。
①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②出示斗笠图片,介绍斗笠。
是戴在头上的,用竹子做成的帽子。
③斗笠指什么?找学生读诗句,通过上下文,结合实际生活理解。
指林中玩耍的小孩子。
3.交流汇报(1)找到藏在诗中的画了吗?①找学生说。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对水墨画的兴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3.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与纯真。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水墨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了解与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水墨画作品展示(可以是实物或多媒体展示)。
2. 诗歌《童年的水墨画》全文及作者介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简要介绍水墨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种特别的绘画形式——水墨画。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幅水墨画作品,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山水,还有飞翔的鸟。
感觉很宁静,很优美。
生2:我觉得水墨画很神奇,它不像我们平时画的那样颜色鲜艳,但是通过墨色的深浅和运笔的快慢,能表达出很多意境。
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感受也很深刻。
水墨画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用墨色来描绘万物,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快慢,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2. 提问:你们对童年有什么印象?童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对童年有什么印象呢?童年的生活是怎样的?生3:我觉得童年很快乐,每天都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
生4:我记得童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捉蜻蜓、抓鱼,那时候真的很开心。
师:是的,童年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它充满了欢笑和无忧无虑。
而水墨画,正是一种能够表达这种纯净、自然美的艺术形式。
那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用水墨画来描绘童年,会是一种怎样的画面呢?生5:我想,它可能会是一幅画中有许多孩子在玩耍的画面,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生6:我觉得可能会画一些童年的趣事,比如放风筝、捉迷藏,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现童年的快乐。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墨”字,正确认读“染、碎、溅”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之美,童年之美,体会诗歌之趣、童年之趣,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留恋和赞美。
3.运用“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读懂难懂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的乐趣和诗歌的美妙。
2.运用多种方法读懂难懂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学生一起背诵《溪边》。
2.今天,我们接着和作者一起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探究新知(一)读诗句,学习借鉴。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简要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板书:江上戏水,林中采菇)2.这两小节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画出来,与同桌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1)课件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两排银牙”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呢?“水葫芦”本义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伙伴;“两排银牙”指孩子们戏水时开心的样子,这里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孩子们戏水时快乐无忧的场景。
(2)课件出示: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小孩子戴着斗笠采蘑菇的样子,把他们融入了大自然。
(二)总结延伸。
1.自由朗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谈一谈你的感受。
(板书:快乐幸福)(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3.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儿童诗)。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三、课堂总结《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中的《溪边》《江上》《林中》分别描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要、林中捡蘑菇的情景,这些都是童年生活的写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讨论、想象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童年的水墨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点拨。
4. 朗读感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想象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童年水墨画”。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拓展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童年的水墨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点拨。
4. 朗读感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想象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童年水墨画”。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拓展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诗歌内容- 作者情感- 朗读感悟- 想象创作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
2. 选做题: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歌中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
2.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和环保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录音带。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和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3.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
5. 理解诗句: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感悟诗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佚名3.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和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并掌握。
2.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分享给同学。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水墨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介绍《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 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3. 文本分析: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
4. 水墨画欣赏:欣赏与《童年的水墨画》相关的水墨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者介绍、文本内容及相关水墨画作品。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及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介绍《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3. 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4. 文本分析: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
5. 水墨画欣赏:欣赏与《童年的水墨画》相关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及水墨画的理解和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介绍:作者姓名、背景等3. 文本内容:关键词、句子等4. 水墨画欣赏:相关水墨画作品名称、作者等作业设计2. 搜集一幅自己喜欢的水墨画作品,并简要介绍其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2. 在文本分析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述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培养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2.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3. 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写作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难点1. 对课文深层意义的理解。
2. 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童年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 写作手法的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
2.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3.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重点内容:课文朗读、理解,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写一段小作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当下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写作手法的学习上,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对课文深层意义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202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202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水墨画,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为《童年的水墨画》,通过对水墨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 生字词: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修辞手法: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2. 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水墨画图片,课文录音。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墨画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朗读、复述、写作等。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童年的水墨画》2. 内容:课文主要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
作业设计1. 朗读:学生回家后,大声朗读课文,巩固所学。
2. 写作: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以上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18.儿童水墨画【课时目标】 .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18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然后出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童年的水墨画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视朗读训练。
2.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儿童水墨画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童年的水墨画)2.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3. 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 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课件出示2)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3)生字,读生字。
mò rǎn ɡān suì lànɡ hú shuǎnɡ móɡu téng bō墨染竿碎浪葫爽蘑菇腾拨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前鼻音“竿”,后鼻音“腾浪”等。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2)(课件出示4)词语,读词语。
水墨.画染.绿浪.花溅.起清爽.打碎.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注意读准:前鼻音“溅”,后鼻音“爽”。
(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进入诗歌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指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
(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5.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篇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5)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梳妆:梳洗打扮。
玉带: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6生字田字格)会写字:墨染竿碎浪葫爽蘑菇腾拨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识字:竿浪葫蘑菇碎腾(2)熟字比较。
如:黑一墨醉一碎(3)猜谜语:“飞刀投向人靶子:夺夺夺夺!”谜底是“爽”力。
】【设计意图:“八点九点十点”谜底是“染”。
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墨染竿葫蘑菇”是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除了“墨”是上宽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宽的字。
“碎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爽蘑”:“爽”的笔顺是:先写“大”,再写左边两个“×”,最后写右边的两个“×”。
“蘑”注意字要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④学生再次练写。
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评价。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 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会写字先读后记,再书写,保证足够的时间书写,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18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然后出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8)水墨画染绿浪花溅起清爽竹竿打碎葫芦蘑菇松针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赏析诗句(课件出示9:问题)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板书: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3)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不知这【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诗句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
】些画给你怎样的感觉?(课件出示10:《溪边》图文)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课件出示11:《江上》图文)生3: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
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
(板书:鸭子、孩子戏水)(课件出示12:《林中》图文)生4:这是一幅快乐的《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点点,人影绰绰。
(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小结: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三、鉴赏写法,仿写诗歌1.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2.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注重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
】【设计意图:分析诗歌的表达特点,模仿诗歌特点,练习写话,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板书设计】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童年的水墨画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视朗读训练。
2.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蘑菇。
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地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
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作者介绍】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文学创作一级职称,中国党员。
解放前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
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
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
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有20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