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第18讲_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_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6一、选择题1.(2020·天津南开区二模)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道:“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农耕经济C.生产技术D.统治政策解析:据材料“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可知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中国人的繁荣安定观念和田园诗风,故选B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因此地理位置很少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排除A项;生产技术属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可能会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
答案:B2.(2020·天一大联考)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
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提高,促进了荒地的开垦与水利工程建设,与材料中“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边陲之地的诸侯国”不一定是南方,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建立,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不符,排除C项;“水利工程开始兴建”不等于经济实力较为强大,排除D项。
答案:A3.(2020·四川德阳二模)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C.重农政策的源远流长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解析:根据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反映的信息可知,我国封建时代的耕作方式一直是铁犁牛耕,农耕技术没有明显的革新,发展缓慢,故选D项;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图片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耕技术,与民本思想的传承无关,排除B项;牛耕图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传承,不能说明农业政策源远流长,排除C 项。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的经济政策
1.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
”这主要反映出()A. 清政府禁止对外贸易B. 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C.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2.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一现象说明()A. 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完全消失B. 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C. “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 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3.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A. 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B. 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C. 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D. 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4.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我国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A. 工商皆本B. 重本抑末C. 重商主义D. 工业至上5.《明史·與服志》记载:“(洪武) 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该措施从本质上体现出()A. 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 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C. 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D. 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变异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7.明朝中叶,中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始终未发生突破的原因有()①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②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③重农抑商的政策的阻碍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1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1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房客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房客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房客编入国度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必须交纳丁税和包袱摇役。
据此可知,古代房客(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身分不断地有所改善 D.对地主的依附干系明显增强2、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以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抗议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以为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解基本一致 B.都站在抗议国度干预经济的立场C.是古代经济成长迟滞的主要原因 D.展现了“本末”看法的长期存在3、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
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干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干系到交换。
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在农业国度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汗青始终。
质料旨在说明()A. 农业生产对社会成长起决定作用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 生产谋划方法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4、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送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无根”的条文。
隋朝均田令也准则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扶养老之具”。
据此可知( )A. 农民的包袱逐渐减轻B. 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成长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 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5、“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市侩,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
”据此推测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A. 有效贯彻海禁政策B. 打击边疆走私活动C. 增加政府外贸收入D. 实行对外绽放政策6、唐初,各州遍置常平仓,以国有钱本贱时收桑、贵时出粜,平抑粮价。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教案.doc
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教材补充『历史概念』 租庸调制隋唐时期推行的一种赋役制度。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史论观点』宋朝的土地政策宋朝从立国之初就开始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较前代比较彻底地释放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强大生产力,促使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的制度原因。
——《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考点二“重农抑商”政策考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教材补充『历史概念』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
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史论观点』盐铁官营政策公元前118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
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巧学妙用]【图解历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漫画解史】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得小农破产,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社会动荡不安,这是统治者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
【图解历史】“海禁”“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图解历史】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政策因素【概念辨析】“海禁”≠“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 第20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考向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
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答案 D考向二重农抑商2.(2016·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统考)《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解析据材料“则边境安,主位尊”说明其目的是为了统治安定,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农业发展,但不是“主要为了”,故B项错误;“民农则朴,朴则易用”,风气只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为了”,故C项错误;“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是从便于统治的角度讲农民安土重迁的好处,不是“主要为了”,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江苏淮安质检)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
”这一措施()A.旨在推行郡国并行B.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C.抑制地方经济独立D.限制官营手工业发展解析汉武帝在郡国设置均输盐铁官,表明对地方经济的管控,不是为了推行郡国并行制,更不是为了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故A、B项错误;材料表明皇帝在控制地方经济,防止地方经济强大,对中央集权不利,故C项正确;皇帝派官员管理地方经济,不是限制官营手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 16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16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一、选择题1.乾隆认为:“关口征纳米税,虽每石所收无几,商人藉口额课,势必高抬价值”。
于是下旨:“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
这一措施( )A.使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有利于粮食作物的流通C.彻底解决了粮价上涨问题D.强化对海关的监管与控制2.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3.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4.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这说明(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5.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
”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
这说明( )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D.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6.明代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内蒙古等地都有燕国货币出土,这说明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①正确;“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说明了在这个地区,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同时并存、相互流通,②正确;货币的流通是基于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这一前提下的,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如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等,④错误。
综上所述,选A;BCD均含有④,排除。
2.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如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这反映了()A.商业发展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B.齐鲁之地已成为商业发展中心C.商人的社会地位获得明显提高D.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官府的严格控制,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提高,故排除B。
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
3.《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通过智慧和努力致富的人不可胜数,由此可证明当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内容并没有反映重农抑商政策,也没有体现政府对工商业者地位的态度,故排除AB项;地方豪强控制郡县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母题题源系列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母题题源系列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母题来源】xx年大纲卷第12题【母题原题】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答案】D【试题解析】由材料“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舆服’”可见此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仍受到限制,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施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休养生息政策,B项错误;材料中“假二千石舆服”说明商人社会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并没有与官员地位一致,C项错误;禁止商人“衣丝乘车”是汉初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后来一些商人……奢侈日甚”说明原先对商业的限制受到挑战,D项正确。
【命题意图】联系热点政策职能转变,对经济放手,考查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及影响,略有难度。
【考试方向】试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
【得分要点】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汉初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后来“奢侈日甚”,两者比对,体现了政府政策和实际发展之间的冲突。
1.(福建省xx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2.(广东省东莞市xx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学派(儒家一派)的代表人物叶适主张:“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假)使其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倘)若后世但夺之以自利,则何名为抑?”材料表明A.重本抑末思想存在弊端B.儒家崇尚工商业的传统C.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D.义利兼顾成为主流思想3.(陕西省宝鸡市xx届高三质量检测二)“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纲 1.商业癿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不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1.古代商业活动
时间 远古 商代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表 现
西周 春秋战国
交易活劢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劢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 2.读表 •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名称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时间 不 同 点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 朝进一步加强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 目的 统治基础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作用 权;但限制了中国与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世界的交流,导致中 发展起阻碍作用 国的落后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含义
沿革
影响
• 2.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出现 表现 特征 明代丝织业发达癿江南地区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癿发展 雇佣劳动 关系癿存在,地区性、丌平衡性突出 ①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癿手段压制工商业 雇佣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癿影响
缓慢原因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 •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 货币固定为金银。 •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
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_________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练习题
第18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沙模拟)《大雅·瞻卬(音仰yǎng)篇》指出,“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幽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已开始走向崩溃B.周王剥夺了土地所有权C.领主享有土地的所有权D.分封下的领主权力大增『解析』井田制已开始走向崩溃的主要标志是一方面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故A项错误;在井田制下一切土地的所有权都属于周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幽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可知当时分封之下的领主享有土地的所有权,周天子不该无故侵犯,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领主享有土地的所有权,没有涉及领主的其他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8·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押题)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
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租佃关系难以维持B.政府放任经济发展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小农经济趋于衰退『解析』“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不能体现租佃关系,故A项错误;“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与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可见当时土地兼并有一定影响,故C项正确;“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可以说明当时对兼并土地的一种规劝,封建社会兼并土地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说明小农经济衰退的必然性,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7·河南高考诊断)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解析』永佃制的产生使地主作为土地所有者只能收租不能干预土地生产,拥有永佃权的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说明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离,故A项正确;材料中佃农仅拥有租佃方面的自由,未体现其社会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供佃农向地主交租数额的多少,因而不能得出佃农地租负担减轻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征收地税的多少,因而不能得出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结论,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是最为成熟且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故C项错误;使用玉制器皿的 人群不只是低级官员,还有普通人家,且使用玉制器皿与奢靡风气没有直
接关系,故D项错误。 B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六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20讲
真题体验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第六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20讲
真题体验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5.(2018课标全国Ⅰ,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 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关闭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是长颈鹿,但明朝君臣却 认为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官员运用中国文化对 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进行解读 ,故B项正确。题中图画仍属于中国传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统绘画 ,故A项错误。明朝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第六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20讲
真题体验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4-
考向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9.(2018课标全国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 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 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 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关闭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主要的经济政策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就是重农抑商 ,故A项说法错误;从题干“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国家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故B项正确;材料
2020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一轮练习及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一轮练习及解析中国古代的经济一、选择题1、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度【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它以唐代后期的均田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本题是我认为最有智慧的一道题,本题学生这容易选择BC两项,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可能会产生定势思维的错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二是学生忽视了材料数据,不知道多少亩土地算是自耕农。
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水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水车”属于灌溉工具,能提高农田抗旱的能力,故B项正确;“水车”属于简易灌溉工具,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生产不可能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故D项错误。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十八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含解析)人民版
十八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南通模拟)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选A。
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初年严格规定良贱不能通婚,到了明代中后期普遍变为不问门第只论钱财,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嫁倾向于经济利益,从而改变了社会习俗,故选A。
2.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解析】选D。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赋役”改为“田赋”“户役”改变为“户口”,体现出国家对人丁方面的赋役有所调整,说明清朝前期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D正确。
题干涉及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文化问题,A、C错误;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不能等同于重农抑商政策弱化,B错误。
3.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
”这说明明清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解析】选B。
材料中“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表明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表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1·南通模拟)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同时创立国家专营制度,专营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 )A.巩固了西汉中央政权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D.遏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一、选择题1.(2019·某某马某某二中高二期末)下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部分)。
A.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C.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D.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2.(2019·某某某某一中高二期末)明朝X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X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3.(2020·某某部分重中起点考)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
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
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
”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A.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B.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C.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D.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4.(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某某某某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
当时的某某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
”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D.财政困难得以解决5.(2019·某某某某二模)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某某开往某某某某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A.清朝加强防X中外交往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某某与某某贸易地位一致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6.(2020·某某某某摸底)明朝中后期,某某和某某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2020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Word版含解析
第18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洛阳模拟)《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7·广东深圳模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解析宗法制的传统没有被颠覆,与材料中“分配给每个儿子”不符,故A 项错误;小农经济有利于土地自由流转,与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相符,故B项正确;主要是农业而非工商业,与材料中“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发展而非瓦解,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贵州贵阳模拟)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均田制C.三长制D.方田均税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于抑制土地兼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中国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于北宋,最早称“千步方田法”,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洛阳模拟)《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7·广东深圳模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解析宗法制的传统没有被颠覆,与材料中“分配给每个儿子”不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有利于土地自由流转,与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相符,故B项正确;主要是农业而非工商业,与材料中“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不符,故C 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发展而非瓦解,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贵州贵阳模拟)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均田制C.三长制D.方田均税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于抑制土地兼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中国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于北宋,最早称“千步方田法”,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6·辽宁锦州期末)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解析由材料的关键信息“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判断,该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
答案 D5.(2017·广西玉林调研)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解析材料信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可见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故A项正确;抑商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 A6.(2017·山东菏泽模拟)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
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
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严密,故A项错误;材料与豪门世族地位的日益攀升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故C项错误;从六朝的诗歌中只涉及富商到唐代除了涉及到富商也涉及到中小商人,体现了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
7.(2017·广东珠海模拟)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这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答案 D8.(2016·四川德阳三模)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解析材料“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体现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故A 项错误;材料“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成为雇佣劳动力,从而客观上促进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题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9.(2016·福建福州模拟)有一位历史老师的板书设计了如下内容,据此判断,这位老师授课的主题是()动机:(1)防止反清势力勾结(2)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3)固守农本经济,不屑与西方往来,粉饰天朝威严A.文字狱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康熙收复台湾解析“闭关锁国”被清朝统治阶级严格执行,其意在防止反清势力的勾结,防范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达到粉饰天朝上国威严的目的,故B项正确。
10.(2017·甘肃兰州模拟)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觊觎中国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解析西方列强觊觎中国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外部原因,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政治因素,故C项错误;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思想因素,故D项错误。
答案 B11.(2017·湖南岳阳调研)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
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最主要是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对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在小范围地区进行,故A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后期,同时主导地位的变更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题干时间清前期不符,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保留了具有官方背景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故D项正确。
答案 D12.(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解析依据清朝道光年间的“官方文件”可知,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出现了为外商服务的“买办”或“经纪人”之类的职业,是正常、合理的事情,但是材料却将这些人斥之为“洋奸”“慕膻逐臭之徒”,可见当时实行“海禁”政策,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故A项正确;从材料“十三行”信息可知,该“官方文件”的背景应该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故B、C、D项错误。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6·湖北黄冈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8分)(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11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第(2)问,对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
第(3)问,阅读材料三得出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案(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有益之处: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
(3)闭关锁国政策。
评价: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14.(2016·河北唐山检测)(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12分)(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答案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