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624103611doc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目录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目录

《中国科学技术史》总目*第一卷导论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4年*第二卷科学思想史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6年*第三卷数学、天学和地学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9年*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物理学李约瑟著,王铃协助,罗宾逊(K. G. Robinson)部分特别贡献;1962年第二分册机械工程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65年第三分册土木工程和航海(包括水利工程)李约瑟著,王铃、鲁桂珍协作;1971年*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纸和印刷钱存训著;1985年第二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点金术和长生术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1974年第三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 从长生不老药到合成胰岛素的历史考察李约瑟著,何丙郁、鲁桂珍协作;1976年第四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器具、理论和中外比较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席文部分贡献;1978年第五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内丹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1983年第六分册军事技术: 投射器和攻守城技术叶山(Robin D.S. Yates)著,石施道(K. Gawlikowski)、麦克尤恩(E. McEwen)和王铃协作;1995年第七分册火药的史诗李约瑟著,何丙郁、鲁桂珍、王铃协作;1987年第八分册军事技术: 射击武器和骑兵第九分册纺织技术: 纺纱库恩(Dieter Kuhn)著;1987年第十分册纺织技术: 织布和织机第十一分册非铁金属冶炼术第十二分册冶铁和采矿第十三分册采矿Peter J. Golas著;1999年第十四分册盐业、墨、漆、颜料、染料和胶粘剂*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植物学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黄兴宗部分特别贡献;1986年第二分册农业白馥兰(Francesca Bray)著,1988年第三分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林业丹尼尔斯(C. A. Daniels)和孟席斯(N. K. Menzies)著;1996年第四分册园艺和植物技术(植物学续编)第五分册动物学第六分册营养学和发酵技术第七至十分册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和药学*第七卷社会背景第一分册初步的思考第二分册经济结构第三分册语言与逻辑(现已调整为第一分册)哈布斯迈耶(C. Harbsmeier)著;1998年第四分册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总的结论。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李约瑟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西欧人很自然地会从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回溯过去,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

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大量文献中看到希腊和罗马的思想家、数学家、工程师和自然界的观察者们所奠定的基础。

一些早期的著作,例如威廉·休厄尔1837年所著的《归纳法科学发展史》,全都不自觉地透露出,作者们甚至连其他民族在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历程中同样有所贡献这一事实也不知道。

以后,人们才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比较成熟的科学思想,曾经受惠于古代埃及人的开拓工作,受惠于肥沃的新月地带各民族,如苏美尔人、巴比伦人、、赫梯人等等的辛勤劳动,并对这些史实进行研究。

由于环境的关系,欧洲人从麦伽塞因斯时代到麦考来时代都一直和印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

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能对印度人的成就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还是很不够的),不过,在这里存在着许多年代学方面的困难问题,使人们仍然看不到一幅清晰的图景。

至于远东的文明、特别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直到今天还仍然为云翳所遮蔽,而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远东”这个名词本身,就说明了欧洲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连那些怀有良好意愿的欧洲人,也很难排除这种偏见。

我自己在前面也自然而然地使用了“远东”这个名词,但是以后在这部书中,我将不再使用它。

本书的主题就是要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虽然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的大熔炉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脉络,掌握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文明中的科技成就、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
2. 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世纪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中世纪的科学思想;
3.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近代科学家和技
术发明;
4.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介绍科学技术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
地呈现科学技术史的发展;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实验室等,让学生亲
身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四、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的小测验;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建议,当然具体的大纲内容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
火药 发明于隋唐时期,应用于 军事领域,对冷兵器时代 产生颠覆性影响。
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突出成果
数章算术》等经典著作展示了古代中国数学的辉煌成就。
天文学 古代中国天文学注重观测和记录,编制了精确的星历表,对日 月食等天文现象有深入研究,同时发展了独特的宇宙理论。
科技自身特点: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缺乏系统理 论和科学实验方法。
外部因素:欧洲地理大发现、国家竞争等促进了科 技交流与创新,而中国相对封闭。
李约瑟研究方法与贡献
李约瑟具有全球化的眼光,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 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系统梳理 和肯定,还在于打破了西方学术界的偏见,让世界重新 认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 )
中国古代科技——司南
中国古代科技——活字印刷
中国古代科技——地动仪
01
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著名科学家、历史学家,撰 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被誉为 “20 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 人物”。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的 主题——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阐述《中国科学技术史》所 要讨论的部分问题,是对著作内容的部分介绍。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阐释《中国科学技术史》 这部著作的宗旨——应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的科学技术, 同时指出,应正视中国人民的才智禀赋,对待其他民族的 成就应在了解的基础上给予赞赏。
03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举例
四大发明简介与影响
造纸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逐渐普 及并改进,对文化传播和 知识积累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4.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冶金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上):中国炼丹术的历史( 3学时 )
一、内容
1.从巫术,悟道到寻仙求药的发展过程。
2.丹鼎派炼丹术的出现与发展壮大。
3.陶弘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与发展。
4.中国炼丹术从唐朝的鼎盛时期走向宋朝的衰退。
5.明代金丹术的回光返照。

物理化学
(教研组)
郭景康(签名)
2000 年10 月 18 日

审核
意见
化学系
(系)
吕敬慈(签名)
2001 年 07 月 06 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4.古代的醋与酱、豆腐的源起与豆腐酿制品的酿造工艺。
5.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二、要求
1.了解有关古代酿造的起源的各种学说。
2.掌握各类曲药的种类、特色和制作工艺。
3.理解各种曲药在酿造工艺中发挥发酵作用的生物化学机理。
4.掌握古代酿造原汁酒、蒸馏酒、葡萄酒,蜜酒和滋补酒的方法及其来源。
5.了解酿造酒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2.理解制造“还丹”与“金液”的化学本质;掌握中国炼丹术中的汞化学、铅化学和砷化学的反应机理以及它们的药用机理;掌握黄白术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铜砷合金、铜锌合金、汞齐药银、铅锡合金、彩色金、丹砂金的化学本质。
3.了解中国发明火药的时期和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国将火药用于军事目的的历史;掌握中国历代火药中化学成分的变迁和不同成分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了解明代火药概况;掌握中国明代的火药理论。
3.了解收集考古资料的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成就
四康熙帝和清初全 国地图的测绘
六其他科技成就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九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十自然观和宇宙论方 面的论争
本章小结
一经济和科技文化繁 荣的大帝国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 高
三冶金和纺织技术
四都市建设和桥梁工 程
五地理学的成 1
就和大运河的 开凿
2
六算经的注释 和数学的发展
3 七天文学和杰
出的天文学家 一行
4 八雕版印刷术
的发明和造纸 技术
5
九炼丹术和化 学的发展
自然观和学术 争鸣
5
本章小结
01
一封建制度 的巩固与科 学技术
02
二农业科学 技术和水利 工程
04
四天文学体 系的形成和 杰出的科学 家张衡
06
六地图测绘 技术与疆域 地理志
03
三生产工具、 兵器的铁器 化和冶铁术 的成熟
05
五数学体系 的形成
01
七医药学体 系的充实与 提高
02
八造纸术与 漆器工艺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传统
数学
普及读物
知识
技术
天文学
修订版
教材
书 发展
自然观
中国科学 技术史稿
体系
成就
科学
科学家
小结
农业
内容摘要

第1讲 科技史及科学技术的起源

第1讲 科技史及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史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东松
E-mail:lids@ Tel:67392749
第一讲 科技史及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科学技术的起源
第一节 绪论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
什么是科学? 技术? 科学史?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学科性质 科学史的三种研究方法 科学技术史的分期问题 科学技术史的功能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参考书目
第二,思想史学派的概念分析方法。主张研究原 始文献,不是为了发现其中有多少成就,而是为 了研究这些文献的作者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重 视的是思想概念的发展和演化。 第三,社会学的方法。注重科学的社会、文化功 能。此种研究方法于20世纪出现。1931年,前苏 联学者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发表了论文 《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特有的科学史研究方法的出现。1939年贝 尔纳(J.D.Bernal)的《科学的社会功能》。默 顿(R.K.Merton)的名著《十七世纪英国的科 学、技术与社会》(1938年),是科学社会学方 面开创性的著作 。
注意:科学和技术是历史性的概念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随着历史阶段的不同而发展 科学知识本身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冥王 科学知识本身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例如: 星被逐出太阳系行星家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在2006年8月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 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大会通过的 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 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 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 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 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 行星” 。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系统性地记录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著作。

该书分为多卷,每一卷都以不同的主题和时期为重点,全面地呈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以下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的书目:
第一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概论》。

2. 《中国古代农学技术》。

3. 《中国古代医学技术》。

4.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

5.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6. 《中国古代造纸技术》。

第二卷,《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

1.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概论》。

2. 《中国近代农学技术》。

3. 《中国近代医学技术》。

4. 《中国近代冶金技术》。

5. 《中国近代机械制造技术》。

6. 《中国近代航海技术》。

第三卷,《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

1.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2. 《中国现代农学技术》。

3. 《中国现代医学技术》。

4. 《中国现代信息技术》。

5. 《中国现代航空航天技术》。

6. 《中国现代能源技术》。

以上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的书目,每一卷都涵盖了不同时期和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全面地展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丰富内涵。

希望这些书目能够为你提供所需的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吗?如果你看过《寻秦记》等历史穿越剧,你就应该对古代生活情况有所了解,那时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更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还有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高科技产品。

那么现在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呢,我们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的经历了那些阶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科学技术简史一般过程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可以把中国科学技术史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国科技、近现代中国科技、新中国科技。

1、古代中国科技鸦片战争之前,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有着辉煌的成就。

古代四大发明就是最好的佐证。

火药、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四项技术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

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

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

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

中国很早就有了地球仪,古代观象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也就是说古代天文科技一直优于西方国家。

我们还有最早监测地震的浑天仪等先进的设备。

所有这些都曾经让我们值得自豪。

2、近现代中国科技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获得迅速进展。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教学设计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教学设计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文章逻辑思路,把握作者立场和态度。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具体内容,把握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论述类文本严密准确,逻辑性强的语言,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怀。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史给后人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逻辑思路,把握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

教学难点:品读论述类文本严密准确,逻辑性强的语言,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怀。

三、教材简析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六卷第一分册,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植物学的萌芽、植物语言学、文献及内容、救荒食用植物的研究以及为人类服务的植物和昆虫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适于科学史工作者、生物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该书全部内容采用李约瑟博士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有关作品和资料。

李约瑟博士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此书以其独特风格,对我编著的、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精彩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爱国需要读史。

鲁迅先生说:“历史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研讨英国李约瑟院士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首百余年前世纪之交的甲午(1894年)之战,中国惨败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手下。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详细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系列著作,共分为多卷。

以下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的书目示例:
卷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1.《中国古代数学史》
2.《中国古代天文学史》
3.《中国古代医学史》
4.《中国古代农学史》
5.《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史》
卷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
1.《中国近代数学史》
2.《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3.《中国近代化学史》
4.《中国近代医学史》
5.《中国近代工程技术史》
卷三: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
1.《中国现代数学史》
2.《中国现代物理学史》
3.《中国现代化学史》
4.《中国现代生物学史》
5.《中国现代信息技术史》
卷四: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
1.《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古代)》
2.《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近代)》
3.《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现代)》
卷五: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
1.《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古代)》
2.《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近代)》
3.《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现代)》
以上仅为示例,实际《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各卷书目可能因版本和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课程编号:S211G004科学技术史学时:32 学分:2 开课时间:春秋授课单位:社外学院任课教师:李承宏一、课程内容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科学成果、人物、研究方法、意义、条件、原因等)的系统知识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16、17世纪的科学:科学经历了从“哥白尼革命”、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开普勒的科学贡献到牛顿的科学贡献;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化学元素概念的确立等。

2、18世纪的科学技术:数学、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化学(氧化理论)等;“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成果、条件、社会意义等。

3、19世纪的科学:物理学(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化学(原子-分子论、化合价概念、有机化学理论)、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等)、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产生历史条件、主要成果、主要科学家、科学意义等。

4、20世纪的科学技术:物理学(19世纪的危机、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化学(元素周期率、价键理论、溶液理论、分子结构理论等)、生物学(蛋白质和核酸的理论、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天文学、地球科学等科学成就、主要科学理论、重要科学家、科学研究方法及其科学产生的历史过程等。

5、19、20世纪的技术:产生历史条件、表现形式、主要成果、技术与工业和经济的关系、组织形式或建制化。

6、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从“内部史”到“外部史”的范式转换或从学科史到通史的范式的变化;传记及集体传记、个案研究等;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等。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outline of teaching一.Introduce of content: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ystem knowledge and the study method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time, and will train the independence study ability of students.1.The science of 16,17 century: it main include “revolution of Copernicus”, Science achievement of Galileo, Science offer of Kapu, and the great contribute of Newton. Otherwise, there are the discovery of blood circle, the invention of microscope, the establish of the concept of chemistry elements, etc.2. The science of 18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biology, and chemistry. The “revolution of technology”’s background, main fruits, condition, and social meaning.3. The science of 19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condition, main fruits , important scientists, and science meaning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mathematics, astronomy, globosity in 19 century.4. The science of 20century: it includes the science achievements, main science theory, important scientists, study methods and the process of science produce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stronomy and globosity in 20 century.5. The technology of 19,20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condition, the shape of behave, main fruits, the relation of technology with industry and economy,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or organizational system.6.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ncludes the norm change from the “inside history ”to “exterior history”, biography and collectivity biography, the case study,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science, etc.二、先修课程三、教材1、《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室(集体编写),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关系》,W·C丹皮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四、重要参考书目及其文献1、[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3、萨顿:《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4、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5、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世界科学社,1982年版;6、克兰:《无形学院》,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7、刘君君:《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8、郭金彬,王渝生:《自然科学史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9、解恩泽:《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0、张光远:《近现代数学发展概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11、(美)克莱茵:《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12、钱时惕:《重大科学发现个例研究》,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13、解恩泽:《科学蒙难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14、解恩泽:《科学的蒙难》,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
16
•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 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 小棍子,,多用竹子制 成,也有用木头、兽骨 、象牙、金属等材料制 成的,大约270几枚为 一束。需要记数和计算 的时候,放在桌上、炕 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17
•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 行数字计算的一种简便 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 五大发明。
• 刘洪,东汉人,是我国 古代和数学家,珠算发 明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
28
元朝 王祯 《农书》
• 王祯《农书》它兼论中国北 方和南方农业技术。他在前 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 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 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 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 元朝留下了三部农学著作。 《农桑辑要》,王祯的《农 书》和《农桑衣食撮要》。
29
明朝 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著名科学家 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 巨著。《农政全书》包容了 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 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 术知识,等等,不仅是17 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 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 业知识。
8
•是书写材 料的一次 伟大革命 。
9
•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 了雕版印刷术。宋代 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 代。
• 11世纪,北宋平民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 印刷术,是印刷也的 一大革新。
10
• 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了火药。
•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军事。
•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 火枪、火箭、火炮等 。
• 宋朝上广泛使用火药 。
54
中国第一台 计算机“银河一号”
• 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 ,是1983年12月22 日我国第一台被命 名为"银河"的亿次巨 型电子计算机,由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研究所在长沙研 制成功。

课程教学大纲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3)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5)《中国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5)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1)《一元分析学》课程教学大纲 (3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7)《多元分析学》课程教学大纲 (37)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44)《应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44)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48)《应用复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8)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2)《代数与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52)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6)《大学英语读写(一)》课程教学大纲 (5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60)《大学英语读写(二)》课程教学大纲 (60)II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65)《大学英语视听说(一)》课程教学大纲 (65)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69)《大学英语视听说(二)》课程教学大纲 (69)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73)《口语交际与演讲》课程教学大纲 (73)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76)《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7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81)《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86)《大学物理(四)(上、下)》课程教学大纲 (8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91)《基础物理实验(一)》课程教学大纲 (9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95)《基础物理实验(二)》课程教学大纲 (95)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98)《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98)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00)《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00)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05)III《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05)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09)《工程制图(五)》课程教学大纲 (109)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16)《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1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20)《理论力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120)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23)《材料力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123)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26)《模拟电子技术(三)》课程教学大纲 (12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33)《机械原理(三)》课程教学大纲 (133)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37)《机械设计(三)》课程教学大纲 (137)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41)《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45)《工程控制实验(一)》课程教学大纲 (145)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4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7)IV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51)《工程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15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56)《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5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61)《工程热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16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64)《工程传热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16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67)《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67)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71)《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7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76)《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7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8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0)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84)《学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84)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86)《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8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91)V《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19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96)《综合测控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9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98)《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98)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课程教学大纲 (202)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7)《计算方法(二)》课程教学大纲 (207)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11)《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21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15)《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15)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18)《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18)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2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21)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27)《机械制造装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27)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30)《大型集中ProjectⅠ-形体与机构设计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230)VI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34)《大型集中ProjectⅡ-机械设计与制作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234)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36)《大型集中Project Ⅲ—机电测控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236)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39)《科技创新活动》课程教学大纲 (239)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41)《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241)VIIVIII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课程编码0301901三、学时与学分36学时/3学分四、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五、课程教学目标1.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人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史课程介绍

科学技术史课程介绍

本人将教学当成一个知识分享与探索过程,通过 该过程共同提高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 流能力。特别强调和鼓励团队学习、分享式学习。
本人将QQ群、微信朋友圈作为面对面交流外的重 要工具,将交流看成比讲授更重要的教学活动。
2016年上期期末试题
2016年上期期末试题
学习任务
每个学生都要求带着“导读问题”通读选定的教材。最 好能通读《科学的旅程》或《科学史》。
非特殊情况,不得缺课。特殊情况请假须 由学院出具证明,并在课前发QQ 邮件而且 在邮件中附上学院证明。
学习活动参与者不得将负能量带入课堂。 遇到学习困难,学习者有责任主动找老师 交流,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征求老师的建 议。
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任务 个人学习总结 平时考核 期末考试
附加课程贡献 小组负责人 指定书籍读后感分享/指定视频观后感分享
认真思考
这些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些论断对同学们的启示是什么? 这些论断之间的演进关系是怎样的呢?
• • • • 知识就是力量 ----弗兰西斯.培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 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 •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胡 锦涛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 制定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 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斯芬克司式的笑脸, 注视着好景不长的哲人和圣贤, 她耐心地等了一会儿---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 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第一次课目标
1.了解本课程要学习的内容; 2.了解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3.理解本课程最佳的学习方法; 4.知晓本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 5.知晓本课的考核方法; 6.知晓本课程获 Nhomakorabea高分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景康(签名)
2000年10月18日

审核
意见
化学系(系)吕敬慈(签名)
2001年7月6日
学院审核意见
张金仓(签名)理学院(公章)
2001年7月10日
(四)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上):中国炼丹术的历史(3学时)
内容:从巫术,悟道到寻仙求药的发展过程;丹鼎派炼丹术的出现与发展壮大;陶弘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与发展;中国炼丹术从唐朝的鼎盛时期走向宋朝的衰退;明代金丹术的回光返照
要求:了解古人为什么要炼丹?炼丹术出现的历史条件;掌握古代丹药的化学组成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个派别丹药化学成分的变化,了解不同丹药的炼制工艺及其间包含的各种化学反应;理解社会环境对炼丹术发展和兴衰的影响;理解明朝金丹术的泛滥对汉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冶金化学(3学时)
内容:(1)冶铜的起源、发展、兴盛的发展史,冶铜工艺中的各种冶金化学过程,冶铜业鼎盛时期各种代表作品的介绍;(2)冶铁和炼钢技术的兴起与发展;(3)硫铜矿的冶炼及我国首创的“胆水炼铜”;锌黄铜与金属锌的冶炼;镍白铜、砷白铜的冶炼;金银的冶炼与分离;(4)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六)中国古代盐,硝,矾的化学(3学时)
内容:中国古代对食盐的认识及开采技术;中国古代的“消”及其化学工艺;中国古代的矾化学;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要求:掌握古代食盐的种类及其炼制方法;掌握古代硝的化学成份,性态及其资源状况;了解古代硝的鉴别及其提纯;了解中国古代矾的种类及其鉴定方法,掌握中国古代各种矾的制取工艺和人工合成,理解矾在古代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代盐硝矾化学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下):中国炼丹术的思想,方法与化学成就(3学时)
内容:(1)介绍中国炼丹术中的一些理论思考;考辩炼丹术所用各类药物名和炼丹术中一些玄奥物质的诠释与辨析;(2)中国炼丹术中的“还丹”与“金液”的由来;中国炼丹术中的设备建造与方法;中国炼丹术中的医药化学、中国古代黄白术中的合金化学;(3)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与发展;(4)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课程
内容

学时
分配
课程
内容

学时
分配
(一)引论(3学时)
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化学史的总体轮廓,介绍中国古代化学史的研究方法,介绍中国古代化学史的有关资料及其检索方法。
要求:掌握中国自旧石器时代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划分;理解文物考证、模拟实验、科技考古等研究方法的概念;了解收集考古资料的方法
(二)中国古代的陶瓷化学及其工艺(6学时)
要求:(1)理解中国炼丹术中“假求外物以自坚固”的神丹观、阴阳五行说、“自然进化论”与“仿天地造化”、“易说”等理论的本质;掌握中国炼丹术中对汞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砷的化合物、铜,铜合金及其化合物、铁的化合物、铝的化合物、钾,钠,钙的化合物、石英与硅酸盐、硫磺,金,银及其他所用各类药物的称谓;了解中国炼丹术中一些玄奥物质的化学成分;(2)理解制造“还丹”与“金液”的化学本质;掌握中国炼丹术中的汞化学、铅化学和砷化学的反应机理以及它们的药用机理;掌握黄白术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铜砷合金、铜锌合金、汞齐药银、铅锡合金、彩色金、丹砂金的化学本质;(3)了解中国发明火药的时期和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国将火药用于军事目的的历史;掌握中国历代火药中化学成分的变迁和不同成分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了解明代火药概况;掌握中国明代的火药理论;(4)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炼丹术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要求:(1)掌握古陶瓷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理解研究古陶瓷起源的思路和考古手段;认识探索人类社会发源与探索人类未来的发展一样,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2)掌握古陶出现的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制陶术的工艺进步和技术成就,掌握陶器向原始瓷器过渡的工艺条件、社会因素及过渡方式;了解古陶研究在化学史中的意义;(3)掌握玻璃和古建筑陶和特色古陶发明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解它们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原因;了解它们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4)了解唐、宋陶瓷大发展的社会渊源,掌握唐代青瓷和白瓷演进的物理化学基础,了解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外貌特征、制作工艺过程及社会价值;了解宋代瓷业的发展全貌,掌握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的发展历史、技术进展、工艺特色和历史地位;掌握从化学组成区分各类名瓷的方法;(5)理解社会发展对古陶瓷历史的深刻影响,掌握明清各个时期瓷器的特征,了解明清青花瓷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6)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陶瓷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中国古代制糖工艺史(3学时)
内容:中国古代的饴糖、蔗糖、冰糖、甜菜糖的发展历史;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要求:了解中国制糖工艺的发生、发展;了解古今制糖工艺的联系与区别;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代制糖工艺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九)中国古代染色化学史(3学时)
内容:古代练染工艺的形成、发展、兴盛的历史进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0106X097
课程
名称
(中文)中国科学技术史
(英文)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学时:30(课内学时:30实验学时:)
2.课程性质:全校公共基础选修课
3.适用专业: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工程化学,无机化学
5.首选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卢嘉锡总主编,赵匡华、周嘉华著,科学出版社
二选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分册》李约瑟著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本:薮内清编科学出版社
6.考核形式:读书报告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了解先秦练染工艺、色染技术的形成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染色工艺;了解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染色工艺的大发展过程中染色品种的增加,色谱的扩展、印染技术的出现以及植物染料的加工及色染工艺的化学;掌握中国古代的洗涤剂的化学成分;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代练染工艺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配套
实践
环节
本课程以课堂讲座与课堂讨论、课外参考文献阅读相结合
(七)中国古代的酿造化学(3学时)
内容:古代酿造的起源;曲药的发明与发展历史;古代原汁酒、蒸馏酒、葡萄酒,蜜酒和滋补酒的酿造工艺;古代的醋与酱、豆腐的源起与豆腐酿制品的酿造工艺;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要求:了解有关古代酿造的起源的各种学说;掌握各类曲药的种类、特色和制作工艺;理解各种曲药在酿造工艺中发挥发酵作用的生物化学机理;掌握古代酿造原汁酒、蒸馏酒、葡萄酒,蜜酒和滋补酒的方法及其来源;了解酿造酒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理解古人如何利用化学知识酿制醋与酱、豆腐的源起与豆腐酿制品;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代酿造化学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要求:(1)理解冶铜起源的各种学说,掌握冶铜过程中各种冶金化学反应,了解冶铜工艺发展的历史,掌握“六齐规则”的来龙去脉及其化学本质,掌握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的方法;(2)从冶金化学角度认识冶铁与冶铜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掌握块炼铁与生铁的冶炼工艺的特征;掌握钢与铁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掌握各种炼钢工艺过程,了解冶铁、炼钢设备的发展过程;(3)掌握硫铜矿是如何冶炼的,什么是“胆水炼铜”,如何用胆水炼铜;了解锌黄铜、俞石金、倭铅、镍白铜、砷白铜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了解它们的冶炼工艺;了解金银的冶炼和分离工艺;(4)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冶金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科学遗产,它已经表明中国人在研究自然并用于造福人类方面,很早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就已雄居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当然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巨大源泉,而近三百年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自然是值得我们深省的重大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理性地认识这部兴盛与衰落、成功与失败、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引以为鉴,温故知新,既不陶醉于古代的辉煌,又不沉沦于近代的落伍,克服民族沙文主义和虚无主义,清醒地、满怀热情地弘扬我国优秀的科学技术传统,自觉地和主动地缩短同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的差距,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些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史教学的目的所在。
内容:(1)陶瓷的发明的及其历史意义:陶瓷的历史意义,陶瓷起源的探讨,陶瓷发源之考古证据;(2)古代陶器的起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及其内在的规律、形成的原因;原始瓷的出现及其在陶瓷发展史中的意义和作用;(3)中国传统玻璃的发明,古代各种玻璃的发明、发展过程及其中蕴涵的化学内容;建筑陶和低温铅釉陶的出现与发展及其重大的历史价值;紫砂陶的历史源源;(4)以”南青北白”为特色的唐代瓷艺和窑系林立\推陈出新的宋代瓷艺;(5)中国古瓷峰巅的明清瓷艺;(6)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