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现象规范与引导
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1.05合”。
4.缺少新闻道德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记者本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但当媒体连篇累牍、日复一日地将明星的私生活这类八卦新闻提供给受众时,会让受众接到错误的信息提示,影响价值观的建立。
娱乐记者一旦放弃了对职业道德底线的坚守,就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四、如何规范娱乐新闻1.注重娱乐新闻的品质与品格娱乐新闻要有文化品位,坚守娱乐底线,做到娱乐新闻不肤浅、不庸俗、有深度、有高度。
新闻记者有责任为人们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新闻,倡导精神文明。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娱乐新闻的思想性,发掘出其深刻的内涵意义,娱乐记者要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受众。
3.加强娱乐新闻的评论作用娱乐新闻记者应通过评论来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针砭时弊,体现现实针对性,帮助受众理清思路,引导受众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受众形成自己的判断。
4.建立行业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娱乐新闻也要有自己的规则。
记者在报道娱乐新闻时,要对线索进行全面核实了解,不要弄虚作假。
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对策,起到监督作用,针对行业存在的违规问题,划出行业“红线”,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内容把关。
五、结语综上所述,对娱乐新闻,不能一棒子打死,其实还是有好的娱乐新闻存在,本文只是针对那些缺少职业操守的记者写出来的娱乐新闻加以批评,希望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等原则,做负责任的媒体人。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要被狭隘的认识所束缚,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
为了推动娱乐新闻的发展,希望从业者做好自律,恪守传播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加强文化娱乐行业内容建设,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现优秀文化、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质娱乐新闻产品。
■(作者单位:锦州新闻媒体集团)一、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不良倾向产生的原因1.新媒体新闻报道过于商业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使得我国传统的新闻报道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法制新闻标题娱乐化现象分析
法 制新 闻标 题 的 撰 写 上 .更 多 地 集 中在 新 闻 的娱 乐 化 角 度 做 不 到 表达 准确 。有 时标 题 过 于 简 洁 了 。 但 提炼不精 . 缺 乏 基 本 上. 为 了吸 引 受众 。 新 闻 标 题 在 对 事件 本 身 的 概 述 中 , 增 添 了 很 的概 括 性 . 也 不 能 准 确 地 表 达新 闻 的 中心 思 想 多 的 娱 乐 因 素 。严 肃 的 法 制 案 例 , 悄然演 变为带有低俗化 、 娱 乐 化 倾 向的 炒 作 .本 应 沉 重 的 社 会 案 件 变 身 百 姓 茶余 饭 后 的 娱 乐 第四, 专 业 性 法 制 新 闻报 道 的专 业性 比较 强 . 对 于记 者 和 编辑来说 . 既 要 有 扎 实 的新 闻传 播 专 业 知 识 . 同 时还 应 当 有 比较
法 制 新 闻标 题 娱 乐 化 的报 道 原 则 下 .媒 体 在 对 一 些 法 制 案 因此 标 题 一 定 要 是 从 文 章 中提 炼 出来 的 兴 奋 点 .是 最 吸 引 人 眼 件、 法 律 行 为 的报 道 中 开 始 使 用 软 新 闻 的报 道 方 式 , 将 本 应 该 以 球 、 最核 心 的那 部 分 硬 新 闻形 式 出 现 的关 于法 律 常 识 、 法律政策 、 政 府 行 政 行 为 等 信 第二 , 简 洁 而不 简 单 。 读 题 时 代 的新 闻写 作 , 要 想 瞬 间抓 住 息居于次要位置 . 更 多 地 在 标 题 中突 出案 件 当 事人 的 隐 私 、 日常 读 者 的 眼球 . 标题就必须简洁生动 , 但 是 简 洁 不 等 同 于简 单 。娱 事件及带煽 情性 、 刺 激 性 的犯 罪 过 程 、 暴力因素 、 当 事 人 的桃 色 乐 化 的 新 闻标 题 , 往往会较为 复杂 、 生动, 但 是 太 过 于 冗 长 便 不
娱乐新闻"低俗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
2 1年第 1 02 期
媒介 批评
娱 乐新 闻 低俗 化 象的成 因及 应对 现
任
( 州大学 新 闻与传媒 学院,江 苏 扬州 2 5 0 ) 扬 2 0 0
摘 要:娱乐新闻的恶意炒作、无 中生有 、享乐主义 、金钱 至上、不择 手段追逐成名 等低俗 化现象, 已与有偿 新闻、虚假报 道 、不 良广告一道 ,被公众 列为中国传媒 业的“ 四大公 害” 。当前 ,娱乐新 闻“ 低俗化” 日渐蔓延,成为娱乐新闻常态的发展趋 有 势,引起 了 国 自上而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抨击。但是 舆论谴责和道德呼吁并不会在根本上 改变现状 ,只有首先仔细深入地对 全
闻等已经成为娱乐新闻的重点[。尽 管中宣部、新 闻出版 总 的 愈 演 愈 烈 ,如 “ 照 门” 兽 兽 门” 以不 雅 照 或 视 频 而 名 I J 艳 、“ 均 署 、广 电总局等 多次下 发文件 ,把抵制低俗之风 的工作作 为 声 大 噪 。 宣传管理 的重要 内容 ,制定治理方案 ,采取相应措施 ,强化
( )低 级趣味 , 内容 恶俗 一
各个领 域, 社会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念与生活理想发生 了巨大
时下 的娱 乐新闻,多以影视 明星 的的嗜好 、绯 闻等隐私 转变 :由传统的重义轻利转变为实用主义 、物质改善主义甚 和 情 事 为主 ,用 低 级 的噱 头 和 耸 人 听 闻 、甚 至 丧 失 道 德 底 线 至 消费主义 、享乐主义 。当人们用实用主义的观念与尺度评 的所谓“ 点” 卖 吸引眼球 。 一些报道 通过暴力色情、 陈腐 迷信、 八卦奇 闻来 促销牟利 。“ 明星 取代模范 ,美女挤走 学者 ,绯 闻顶替事 实,娱乐覆盖文化 ,低俗代替端庄” 的现 象在娱乐 新 闻中比比皆是【。 2 正如 纽约 时报专栏 作家安东尼・ 】 刘易斯所 价传统 的道 德、价值观和人文审美理想 时,务虚的人文理想 自然 敌 不 过 务 实 的 实 用 主 义 【。 4 】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随着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
娱乐化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将传统新闻叙事方式中严谨的信息传递与生动的娱乐元素相结合。
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削弱新闻传媒的职能和社会责任,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分析。
首先,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崛起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单调和枯燥感逐渐增强。
娱乐化新闻节目添加了娱乐元素,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富有科技感和娱乐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还能够满足观众的消遣需求,提高观众的收视率,提升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然而,娱乐化新闻节目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过度娱乐化会导致新闻价值的丧失,只关注猎奇、八卦等娱乐元素,忽视了新闻传媒的宗旨和义务,有可能误导观众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
其次,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娱乐化新闻节目也使得新闻报道的时间紧迫和表达简洁化,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深度。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的“炒作”和“造神”现象也让新闻传媒失去了合理的公正和客观性,这对于新闻传媒的信誉和形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娱乐化新闻节目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闻报道应当以新闻价值为主导,尽量避免把娱乐元素过分强调。
其次,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定位和价值导向,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严谨客观、全面准确,以满足观众对新闻的真实需求。
最后,需要加强新闻自律制度建设,完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监管机制,维护新闻传媒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娱乐化正在改变我们的新闻生态环境和传媒体系,我们必须逐步探索和引导其发展方向,让娱乐化新闻节目真正成为满足观众需求、传递正能量的有益力量。
常见新闻现象分析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分析与对策建议新闻娱乐化作为一种以受众的兴趣、观点以及利益需求为前提的新型新闻信息传播方式,颠覆了以往传统说教式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给“冰冷的新闻信息”穿上了一件“亲和”受众的外衣。
因此,在新闻市场上一被应用,就受到了受众群体地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新闻娱乐化的发展的泛滥,使得传媒庸俗化、传媒道德滑坡、传媒社会责任弱化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
如何正确对待娱乐,摆正娱乐在传媒中的位置,从而引导大众传媒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是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具体表现(一)数量繁荣目前,以都市报的兴起、电视娱乐节目的兴起为标志,中国娱乐化新闻媒体越来越多。
报纸先是把“娱乐新闻”从文化新闻中独立出来,每日设娱乐新闻版,一些报社后来还把娱乐新闻和报纸的娱乐内容独立成报,出现了全国性和地方性专业娱乐报,。
各地综合台更是纷纷细分成音乐台、交通台、文艺台、经济台等,主要提供音乐欣赏、歌唱曲艺、游戏娱乐,瞄准的是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
(二)主题明星化目前,我国电视娱乐新闻内容中明星占了很大的比重,明星的一些生活片段,一点隐私,一张照片,甚至是一个动作或一句话,都可以带来不菲的报酬或收视率,因为公众对明星的私生活都有一种想了解的渴望,甚至是窥视的欲望。
二、我国新闻娱乐化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探讨(一)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偏离媒体对娱乐化的过度追求将会损害到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为了追求利润,媒体只把受众看作市场的消费者,而忽视了受众应该是作为权力主体存在的;娱乐化新闻一方面弱化了社会的健康因素和积极力量,使受众对社会环境做出错误判断,另一方面也污染了公众舆论氛围,助长了社会转型期受众本身潜藏的心理阴影,弱化了受众对社会规范的自我约束力和认同感。
不仅造成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传媒资源的浪费,造成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污浊,更使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功能丧失殆尽。
尽管读者的新闻需求既有高尚合理的,也有消极庸俗的,但读者是上帝的市场原则丝毫不意味着排斥报纸的教育与指导功能,毫无原则地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伴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形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一、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一个是内容上,其特征在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日常事件、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中的重点;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新闻工作者竭力从硬新闻中“提炼”娱乐价值。
在硬新闻方面尽量使其内容和形式被软化,从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在报纸和新闻期刊上进行加强标题、图片和版面;到“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各种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
另一个是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从1998年改版后栏目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
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
把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让观众了解到“新闻也可以这样报道”。
凤凰卫视是一个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境外媒体,新闻节目也做成轻松的、愉快的形式,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内地电视人的思索。
凤凰卫视突出体现了新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新闻娱乐化对受众有极强的适应性。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首先必然对受众有一个理念上的定位。
任何的报道都是以受众为基础的,无疑会对传媒造成很大影响的就是受众的观念。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媒体要生存,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得到效益。
新闻娱乐化正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因此实现了发展。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摘要】当前社会中,新闻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给人们获取信息和思考的过程带来挑战和影响。
为应对新闻娱乐化,人们需要加强新闻素养,提高对新闻真实性的辨别能力,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并培养批判思维和倡导公共理性。
加强新闻伦理建设,拓展传播渠道,加强新闻监督也是关键。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新闻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新闻传播的纯粹性和客观性,确保公众能够从新闻中获取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影响、挑战、新闻素养、新闻真实性、新闻质量、批判思维、公共理性、新闻伦理建设、传播渠道、新闻监督1. 引言1.1 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内容倾向于以娱乐性和娱乐化形式呈现的现象。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娱乐化程度的提高,新闻娱乐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包括消息消费的娱乐性增强、新闻语言的俚俗化、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降低等。
新闻娱乐化对于传媒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娱乐化的新闻内容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升传播效果,但也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忽视以及新闻价值观念的扭曲。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成为了当今传媒行业和新闻从业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面对新闻娱乐化的挑战时,我们需要加强新闻素养,推动新闻真实性,提升新闻质量,培养批判思维,倡导公共理性,以期更好地适应和引导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
1.2 影响与挑战新闻娱乐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新闻娱乐化使得公众对于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产生麻木和漠视的心态,因为在娱乐化的包装下,新闻往往只呈现表面的信息和轻浮的角度,导致公众对于事件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
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浮躁和愚昧氛围,让人们逐渐失去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望和追求。
新闻娱乐化也给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在满足观众对于轻松愉快的消费需求的一些媒体会故意夸大或歪曲事实真相,制造出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和点击率。
浅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及影响
本 身 关 键 要 素报 道 的缺 失 。 比如 对 一个 新 闻人 物 进 行 采 访 之 后 , 对 其 访 问 内 容 进 行 删 减 从 而 进 行 稿件 的 写 作 , 时 要 这 很 多 记 者 会 依据 自 己 的主 观 价 值 判 断 , 选 出 能 刺 激读 者 、 挑 提 高 发 行 量 的 内 容和 语 言 , 追 求 新 闻 娱 乐 化 的 效 果 , 样 以 这
业 务 研 究
浅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及影响
口常 晓 王 晶
纵 观 央 视 及 各 省 卫 视 的 《 报 》 栏 目 , 取 主 持 人 明 读 类 采
星化 以 及 嘉 宾 观 众 面 对 面 的形 式 , 新 闻 , 说 侃新 闻 , 松 、 轻 随
可 读 性 和贴 近 性 ,提 升 公 众对 于社 会 公 共 事 务 的参 与 热 情
媒 体 生 产新 闻 的 主要 功 能 是报 道 事 实 、 供 信 息 , 提 为公 众 守 望 或 监督 环 境 , 而 影 响 社 会 进 程 、 会 决 策 、 场 消 从 社 市
新 闻 报 道 的 生命 在 于 真 实性 .而 激 烈 的媒 体 竞 争 往 往
使 得 一 些 新 闻从 业人 员 为 了迎 合 受 众 .一味 追 求 新 闻 报 道 的 娱 乐化 , 到 “ 看 头 ” 精 彩 新 闻 就 忽 略 了对 其 真 实 性 看 有 的
的严 格 把 关 , 些事 实还 没 有 调查 清楚 就 因其 兴 奋 点 而 发 有
1新 闻报 道 娱 乐化 导 致 新 闻 真 实性 和 准确 性 的 缺 乏 .
我 国 的新 闻 娱 乐 化 现 象 ,明 显 带 有 了社 会 转 型 期 的 特 征 。 市 场 经 济 的体 制 下 具 有 双 重 属 性 的 新 闻媒 体 , 经 济 在 其 实 体 的属 性 大 大 强 化 ,媒 体 被 推 向 市场 后在 扮 演 政 治 化 角 色 的 同时 ,还 必 须 在 激 烈 的竞 争 中保 持 市场 份 额 ,获 得 利 润 。 了抢 占 市场 和 使 企 业 利 润 最 大 化 , 体 不 得 不 对 发 行 为 媒 量 、 视 率 进 行疯 狂 追 逐 , 网 罗受 众 的 法 宝 就 是 娱 乐 。清 收 而 华 大学 李 希 光 教 授 说 :从 新 闻 无 法摆 脱 商 业 控 制 这 个 事 实 “ 来 看 … …越 来 越 多 的新 闻 已经 成 了 广 告 和 娱 乐 的 囚犯 。 ” 另 外 , 众 需 求成 为新 闻娱 乐化 的生 存 空 间 。 众 因 为 受 受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在当今社会,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现象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指的是将法律事件、司法案件等内容以更容易引起公众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这种趋势的出现,既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与媒体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和阅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枯燥、晦涩的法制新闻报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渴望能够通过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获取法制新闻资讯。
在这样的背景下,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就应运而生,以更轻松、更有趣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和司法信息。
媒体行业的发展也是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和传播渠道的扩大,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展现。
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的兴起,为法制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和呈现形式,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在这些平台上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从而更受欢迎。
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娱乐化的报道过分突出法制新闻的娱乐性质,会使人们对法律的严肃性产生误解,缺乏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一些娱乐化的报道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夸大事件的娱乐性质,甚至歪曲事实,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
部分娱乐化的报道偏离了法制新闻报道本身应有的职能和责任,忽视了对公众宣传和普法的重要性,导致法制新闻报道的失真和浅薄。
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引导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朝着更为积极、有益的方向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法制新闻报道的监管,促进媒体加强自律,规范报道行为,减少虚假、夸张的娱乐化报道。
公民应增强对法制新闻报道的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不盲目相信娱乐化的报道,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媒体从业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严守新闻伦理和道德规范,不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谋取个人或机构的经济利益。
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是社会发展和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它能够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
2 O世 纪 9 O年代 以来 , 闻娱乐 化倾 向就 开 始逐 步成 为 中国新 闻传播 业 的一 种潮 流 、 新 一种 趋 势 。主要 表 现 为 有关 名人 轶 事 、 育 、 体 犯罪 、 力 事 件 、 暴 灾难 事 件 等 内容 的软 新 闻增 多 , 体育 新 闻 、 大案 要 案 、 突发 事 件 、
形 式 和 内容 两方 面来 加 以阐述 。
一
是 报 道的形 式五 花八 门 、 丰富多 彩 。
首先 , 电视 新 闻节 目媒体 总是 在努 力创 造一 些新 奇 的样式 , 给受 众提供 更 多 的新 鲜感 。比如 广 电新 闻由
原来 播 报 新 闻变 成 了说 新 闻 , 凰 卫 视 开创 了说 新 闻 的先 例 , 变 成现 在 普 遍 运 用 “ 新 闻” “ 新 闻” 凤 演 说 、聊 和
新 闻的一种 新 的叙述 方式 而 已 。
笔 者认 为 , 谓新 闻娱 乐化 , 的是 在进 行 新 闻报 道 时 , 闻工作 者 不仅 突 出报道 软 新 闻 , 所 指 新 而且 在 报 道 硬 新 闻时 , 将硬 新 闻软 化甚 至游 戏 化 , 求 新 闻报道 的趣 味性 乃至刺 激 性 。对 于新 闻娱乐 化 的特 点 , 以从 追 可
第2 7卷 20 0 8年第 6期
总第 13期 6 20 0 8年 1 2月 出 版
攀 登( 月刊) 双 A c n( mo tl s e tBi nh y)
V 17 o2 Ge ea.o13 n r1 , N 6 N .2 0 e e e.0 8 o6 0 8 D c mb r 0 . 2
化” 的定 义并 不统一 。有观 点认 为 ,传 媒 的娱乐 化 不单指 报纸 电台 电视 台娱 乐性 内容所 占的 比重 越来 越大 , “
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是指将新闻与娱乐元素相结合的一种趋势。
它
旨在通过增加娱乐性的元素,吸引更多的观众或读者,提
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包括:
1. 轻松有趣:新闻娱乐化往往通过增加幽默、娱乐和轻松
的元素来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使得新闻更加易于消化。
2. 观众互动:新闻娱乐化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
通过投票、评论等方式,观众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与
记者或其他观众进行互动。
3. 视听效果:新闻娱乐化注重视听效果的呈现,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增加新闻报道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力。
4. 八卦和兴趣点:新闻娱乐化倾向于突出八卦、兴趣点和
个人化的故事,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新闻娱乐化也面临
一些潜在的问题。
由于追求轻松有趣的特点,部分新闻报
道可能会受到事实准确性和深度报道的影响。
,新闻娱乐
化也可能引导观众的消费取向,导致观众对于公共事务的
关注度降低。
,媒体在进行新闻娱乐化时,需要权衡娱乐
性和新闻价值的平衡,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观众也需要保持对新闻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追求娱乐,还
应关注新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新闻娱乐化现象评价与引导
求 , 量 制 作 、 出娱 乐 性 节 目 , 至 将 新 闻 也 用 大 播 甚 娱 乐 化 的手 段 来 制 作 就 成 为一 种 必 然 的 选 择 , 这
[ 收稿 1期 ]0 1 0 — 8 5 2 1— 3 1 t
切, 每个人随时都会有对与错 、 好与坏 、 真善 美与
[ 作者简 介 ] 阳(9 o , , 时 18 一)男 黑龙 江齐齐哈 尔人 , 闻中心采访部 副主任 , 事新闻理论研 究。 新 从
代 的稀 缺 到 2 世 纪 的过 剩 , 国 的 电视媒 介 已经 1 中 进人 一 个 拼 收视 率 、 影 响力 的 白热化 竞 争 时代 。 拼 省市 级 电视 台面 对 中 央 电视 台一 家 独 大 的强 大压 力, 面对 无 数 同级 频 道 的拼 命 挤 压 , 在 寻找 获 得 都
闻” 分别成为媒介报道题材中受众需求的热点。媒
体应 该从 这些 方 面选 择新 闻内容报 道 。 在处 理稿 件 时 ,除 了考 虑新 闻与 观 众 的相 关 性 、 近性 , 贴 以引起 观 众 的 收看 兴 趣 外 , 们 还 应 我
文 试 从 新 闻娱 乐化 的 综 述 评 价 与 正 面 引 导 角度 作 一 简略 分析 。
[ 关键词 ] 闻娱 乐化 ; 新 综述评价 ; 正面引导
[0t ̄类号 ] 2 0 [ 01 t G2 文献标志码 】 [ A 文章编号 ]0 2 2 4 (0 1 5 0 3 — 2 10 — 3 1 1 ) — 14 0 2 0
时 阳
( 大庆新 闻传媒 集团,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 1
[ 摘
要 ] 闻娱 乐化现 象产生于1世 纪3 年代 的美 国, .0 来, 闻娱 乐化 在 中国逐 渐步入兴盛 时期 , 新 9 O i2年  ̄ 新 尤其是 在
浅识新闻娱乐化
浅识新闻娱乐化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便士报”)产生之时就已出现,并在19世纪末黄色新闻泛滥时达到最高点,被称为新闻娱乐化的第一次高潮。
时至今日,其操作手法在新闻业界依然备受推崇,近二十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世界媒介市场化潮流引发下步向第二次高潮。
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由此可见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在我国新闻娱乐化尚无权威简明的定义,其外延所及宽泛,对这一现象的褒贬评价学术界也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前能看到的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定义仅停留于依据其表现形态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进行把握。
在内容上偏“软”,增加体育新闻、名人趣事、花边新闻,以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等内容的报道量。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试图将硬新闻报道进行软化处理。
一、当今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当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
例如,就连“伊拉克战争”等严肃新闻,美国有的媒体都能站在新闻娱乐化的角度进行报道。
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
近年来,国外新闻业的娱乐化现象已经波及中国,特别是都市报的兴起,使奇闻怪事的报道越来越多,名人绯闻、恶性犯罪也都成为其重要题材。
如今,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在都市报中盛行,在严肃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报道中也同样时有所见。
在一些电视的读报节目中,也出现了娱乐化的读报现象。
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解析
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解析【摘要】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娱乐化趋势的背景和原因入手,分析了反腐类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表现以及对反腐工作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加强反腐类新闻报道的规范性的建议,并探讨了应对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解决之道。
最后指出,应引导舆论关注反腐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促进社会对反腐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深入探讨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对于抑制滥用娱乐元素、提升舆论监督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解析、背景、原因、影响、现实意义、挑战、规范性、解决之道、舆论、严肃性、重要性1. 引言1.1 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解析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反腐类新闻报道更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增加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
娱乐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可能影响到反腐工作的效果和严肃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现象,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本文将从娱乐化趋势的背景和原因、反腐类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表现、娱乐化对反腐工作的影响、现实意义和挑战以及加强反腐类新闻报道的规范性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深入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的研究将有助于引导舆论关注反腐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推动反腐工作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
2. 正文2.1 娱乐化趋势的背景和原因娱乐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吸引观众、留住受众,媒体不得不将新闻内容进行包装、加工,使之更具有娱乐性和吸引力。
在这种背景下,反腐类新闻报道也随之娱乐化的趋势。
娱乐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导致追求“眼球效应”,娱乐元素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广告商;人们对传统反腐类新闻报道逐渐产生审美疲劳,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呈现信息;社会对于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观众对新闻内容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
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大众传媒与娱乐有着天然联系。
关于大众传媒的娱乐性,西方学者有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1967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逊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游戏说”,提出应该把媒介看作一种玩具,人们参与媒介就是为了游戏,从中获得愉快,因此媒介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不以为然。
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第四大功能,即娱乐功能,作为对拉斯韦尔媒介功能说的补充。
媒介产业的娱乐属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娱乐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
在佛络依德看来,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人们习惯于在幻想中去求得精神的满足,而不愿意依靠理性去辨别真理,大众也并不是生来就具备纯正的趣味,那些被现实力量所压迫和束缚的心灵更倾向于从色情、暴力、凶杀之类的低级趣味中去求得精神上的放松与发泄。
现代媒介非常善于利用一般受众的这种心理特点,不遗余力地推销其“娱乐”产品,从中获取利润。
正是在这一点上,大众媒介与娱乐发生了天然和必然的联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新闻行业的娱乐化一直受到有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新闻报道中更是不允许出现娱乐性成分,但80年代以来,随着政策环境的日渐宽松,特别是对传媒性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情况也迅速发生了改变。
娱乐功能被视作新闻传媒产业的一部分,大量的娱乐报道、娱乐版面、娱乐栏目开始出现,新闻报道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娱乐化趋势,主要表现在:1.名人报道。
大量的有关名人访谈、名人追踪、名人视点类的报道开始出现,许多报刊栏目、电视栏目名为“人物”,实际上关注的是名人。
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电视追踪的热点。
这些所谓名人的趣闻、轶事、爱情、隐私成为媒介爆炒的热点,一些中外伟人也难以幸免。
政治名人、科学名人、工商名人都成为不太严肃的炒作对象。
2.影视名星。
这是一个被爆炒得几乎白热化了的领域。
大凡什么影视片开拍、什么片子得奖、何人搞同性恋、何人逃税、何人自杀、何当红明星殴打孕妇等之类,有些是被他人恶意炒作,有些是自炒以提高身价,有些甚至不怕自暴隐私或自编丑闻。
新闻娱乐化原因
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
在国外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下,中国的新闻业这种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但到底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者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定义。
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
其表现是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尽全力地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
那么,新闻娱乐化为什么会成为传媒界的时尚宠儿呢?首先是受众的需求。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人们不再只是需求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更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但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受众过多地追求物质利益,忽视文化修养,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从而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和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是媒体自身的利益决定的。
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而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
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
而娱乐化、大众化的新闻内容以及娱乐化的表现方式更受受众的欢迎,也更有市场。
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娱乐化。
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解析
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解析【摘要】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呈现娱乐化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娱乐化报道不仅在新闻界广泛存在,还受到公众追捧。
本文从娱乐化报道现象、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应对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娱乐化报道的原因主要包括媒体追求收视率、观众对于细节的好奇以及公众对反腐行动的关注等。
娱乐化报道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如降低公众对反腐行动的重视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对媒体的监管,规范报道内容,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反腐行动。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引起社会对于娱乐化报道现象的关注,促进舆论对于反腐行动的理性讨论和认识。
【关键词】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背景介绍,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应对措施,建议,总结,展望,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新闻报道中却出现了娱乐化现象。
娱乐化报道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一种普遍现象,反腐败领域也不例外。
从股票行情到政治风云,从社会事件到反腐败行动,各类新闻都开始向娱乐化趋势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性观察和消化这些信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娱乐化报道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加入了大量的娱乐元素,比如夸张、煽情、故事化等手法,使得新闻更具吸引力和传播性。
在反腐败报道中,这种娱乐化现象可能会对公众舆论和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误导公众对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规范和引导娱乐化报道,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就娱乐化报道现象的原因、影响分析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1.2 问题提出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普遍存在娱乐化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娱乐化报道不仅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可能对反腐斗争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问题提出如下:1. 娱乐化报道是否会模糊了反腐斗争的严肃性和紧迫性?2. 娱乐化报道是否会影响公众对腐败问题的认识和态度?4. 娱乐化报道是否会让反腐斗争变成一种娱乐化的谈资而非社会问题的关注焦点?这些建议问题将在本文的后续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对当前我国反腐类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_硬新闻娱乐化_失误类型分析及对策
收稿日期:2004-12-13 修回日期:2005-03-08作者简介:薛支川(1980-),男,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研究。
“硬新闻娱乐化”失误类型分析及对策薛支川(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从“新闻娱乐化”现象中抽离出来,指出硬新闻娱乐化更容易带来社会问题;概括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四种失误类型;指出硬新闻娱乐化现象带来社会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关键词:硬新闻娱乐化;失误类型;失误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 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5)02-0112-03 新闻娱乐化,于上个世纪40年代首先出现于美国;电视新闻娱乐化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先出现于美国。
中国大陆的新闻娱乐化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苗头;90年代成为普遍趋势受到媒体工作者顶礼膜拜,随之影响几乎所有的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网络媒体。
新闻娱乐化首先出现于西方,主要是指将新闻信息和娱乐因素结合起来,这从词源就可看出:西方称“新闻娱乐化”为“in fortainment ”。
显然这个词是in formation (信息)和entertainment (娱乐)的合成词,这种结合使曾经清晰的新闻信息与娱乐信息的界限日渐模糊。
对于将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媒体从业人员一般持支持态度;院校批评人员则在好评中怀有担心。
在一些担心、批评中,多从笼统的“新闻娱乐化”、“媒体娱乐化”出发考虑问题,较少看到细分新闻娱乐化的类别,并加以不同对待的文章。
笔者认为,新闻娱乐化可分为两大类,对“硬新闻娱乐化”与“软新闻娱乐化”是应区别对待的。
“硬新闻娱乐化”容易引发不良社会问题,带来恶劣影响,应慎之又慎;而“软新闻娱乐化”则满足了观众的“快乐原则”且一般不会带来不良后果,是可以让媒体放手去做的。
因此,笔者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从“新闻娱乐化”现象中抽离出来,并探讨硬新闻娱乐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规范与引导
摘要:新闻娱乐化冲破传统的报道模式,打破了硬新闻为主导的格局,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呆板严肃形态,节奏变得轻松活泼,这对报道形式是一种创新;内容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能够形成更广泛的大众传播;同时也是对受众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
积极效果的背后,弊端也在逐渐的显现出来,过度的娱乐化倾向使得新闻媒体在社会责任和公信力方面受到损失,导致新闻媒体走向会偏离。
因此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利弊研究就变得格外的重要,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正视这种现象带来的利与弊,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调整新闻媒体的状态,使其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规范引导
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带来了一定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得媒体能够自主经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能够形成广泛的大众传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此同时,能够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打破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以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故事情节,引起受众的共鸣,缓解受众的心理压力。
但是这种新闻娱乐化现象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这必将会影响到新闻市场的秩序和良好发展,必将会导致新闻市场的混乱发展,也会导致新闻媒体走向低俗化、庸俗化,甚至还会舍弃新闻媒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导致媒体的社会角色定位错位和公信力下降,甚至是丧失。
所以深入地分析并且认识到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和负面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正确的处理好新闻和娱乐的关系,避免新闻的
过度娱乐化,这关系到新闻媒体的走向问题,关系到能否正确的引导新闻市场的发展。
(一)新闻工作人员应坚持职业操守
由于以娱乐化为指导,使得一些记者编辑在新闻报道和标题制作上挖空心思地寻找“娱乐性”,热衷于搜集道听途说的材料,放大事实,歪曲观察角度等等,把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丢弃到一边,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遵循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决定了新闻媒体的层次,只有提升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使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达到一个高度后才能使新闻媒体的内容不断提升。
西方一位新闻学者曾经说过:“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作是一艘航船的话,那么记者就是船头的哨兵。
他监视着水下的暗礁及复杂的气候情况。
”“媒体监督社会,可是谁来监督媒体?”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新闻把关人的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显得非常重要。
媒介责任主要包括:记者必须为新闻内容的真实负责,提供给受众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维护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全面地把受众应当知道的社会情况、政府的大政方针告诉他们,确认和尊重大众的社会信息主人的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随时监督社会、捍卫社会公共利益;成为公众的代言人,为大众发表重要的意见提供讲坛;教育和引导公众,以正确的理念、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指导公众对待社会问题和处理与己有关的事件。
媒介责任体现了记者应有的职业精神,记者只有充分承担这些责任,
新闻报道才有意义。
但在媒介商业化过程中,媒介责任被严重丢失,新闻的劣质娱乐化就是“丢失”的主要表现。
(二)健全和完善新闻法律法规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目前,我国有关新闻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也缺乏可以依据的合理的政策和规范。
虽然市场对媒体有一定“自然矫正”的功能,但仅仅依靠零星的新闻政策和一定的市场调节功能,还是不可能把新闻娱乐化限制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规范新闻媒体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媒体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有关的执法人员也要严格执法,保证有关规定能落实到位。
传媒必须把握适当的“度”。
大众媒体有娱乐性的功能,但不能颠倒主次,所以面对新闻娱乐化,传媒必须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即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但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因为娱乐化不等于低俗化。
总之,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值得我们正视,媒体在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前提下,不可丧失其严肃性和严谨性。
(三)适当的引导规范新闻市场
虽然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呈现了主体的趋势,并且在不断的扩大其影响范围,甚至影响到严肃的主流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将要取代传统的硬新闻模式,新闻娱乐化现象也终究是新闻传播的一个传播阶段,不能主导新闻市场。
面对着新闻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应该正视媒体的社会角色定位。
新闻终究不同于一般
的娱乐节目,其基本功能是报道事实、传播客观真实的信息,引导大众舆论。
因此,真实、客观、有效、公正的硬新闻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流,不会被娱乐性新闻所取代。
总之来说,传统硬新闻仍然是未来新闻市场的主导。
随着传媒走向市场,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发行量、收听率和收视率已成为传媒的生命线,这是决定一家媒体竞争力强弱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媒体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和研究,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这是一个好的转变,至少大多数媒体的受众观已从过去“传者中心”的观念转变成了“受众至上”,开始加强同受众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受众的意见能够很快地反馈到媒体并影响媒体的传播行为。
然而,在满足受众合理需求的同时,媒介更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认识舆论导向的内容,正确处理好舆论导向中的各种关系;更应当担负起把受众引导到正确方向的使命,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审美和鉴赏水平,创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一个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人,不是被动地接收媒介讯息,而是能理性地分析讯息,发现媒介讯息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发展出自主性选择的机制。
因此,受众应着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现实、不健康的信息。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电视娱乐化,否则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必将以受众排斥电视文化作出回应。
但我们也不能让电视无限制地娱乐下去,否则全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准都将大幅度下降。
我们应当给娱乐化设置底线,有限度地娱乐,最重要的是让娱乐与引导共生共谋。
总之,新闻娱乐化现象是目前新闻市场上的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引领着新闻传播的发展,但是这必将只是新闻传播的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能取代传统的硬新闻,硬新闻仍然会是新闻市场的主导。
我们应该正视媒体的社会地位与定位,新闻娱乐化应该掌握好一个度,适当的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趣味,但是不能一味地去迎合,不然必将导致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影响了新闻媒介的公信力。
作者简介:朱亚男(1973-)女,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