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之我见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认识与思考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如何认识,怎样才能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有效开展好选修课,实现其真正的课程价值?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并付诸实践。
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一是,课程量大,课时不够。
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各选修模块教学都是36个学时,但就实际情况看,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开设一门选修课是不大切合实际的。
况且每一个选修模块都有其独立的课程内容。
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加以巩固消化。
二是,备课量大,教师负担比较重。
对于老师来说,选修课程的内容是全新的,不是抓住一本教参、两本资料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重新学习,熟悉教材,开发教材,积累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等。
总之,备课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
这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长期学习一门选修课,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问题。
选修课某种程度上,是把必修的一个专题章节的内容拓展开来,变成一门完整的课程。
于是教学中就不得不面对学生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带来的厌倦、懈怠和疲软。
山珍海味虽好,可是天天吃,也难免会倒胃口;《史记》很好,读一两篇学生兴味盎然,可作为课程来学就会遇到新的矛盾和困难。
四是,难易度的把握和怎样评价的问题。
教师最大的困惑是进入选修课后对学科难易度的感觉丧失了。
教浅了,怕学生吃不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科评价的风险增大;教深了,怕学生吃不了,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成本,最终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这种对学科教学难易的失控与未来这门选修课评价方式的不确定联系在一起,增加了教师对选修课教学的焦虑,导致教学中求深求难、逐点过关等应试倾向,从而背离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
选修课程的问题出在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变味”成必选课,加之许多老师在认识上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实际,导致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着思想上和做法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选修课就是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上要么采取大学选修课的模式,要么把选修课当成复习课,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陈昭平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学期一本语文书的大一统教学方式,对新课程选修内容、组织形式到评价方式都不太适应。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概念、原理,记住老师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探求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研究语言或文学文化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结合本人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以为,必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教师“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而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于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
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
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例如,在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精心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
教师通过必修课这些方面的讲解和分析可以为学生今后在选修课中自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获得均衡的发展。
在学习选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用以面代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同一诗人不同时代的诗歌等来重点突破对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如引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杜甫的《蜀相》以及陆游的《书愤》等诗歌,都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如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不应“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笔者认为,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教学目标和训练内容方面有重叠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即知识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选修课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理念。
一、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选修课的特点选修课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从现有的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来看,它就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修课的开设应遵循多样性原则,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差异性。
因而,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
它的灵活性在于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选修课,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能力,灵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
明确选修课的这些特点,对于上好选修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选修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文体”原则。
选修课程涉及的文体不同,学生的阅读目标就有了差异,教学方法自然有别。
中学生的文体意识不是很强,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首先要坚持“文体”原则。
如“诗歌与散文”的阅读重在品读意象和意境;“小说与戏剧”重在解读人物形象;“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则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
2.坚持“文本”原则。
语文选修文本是“纲”,是教学的“样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让文本“边缘化”。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教师一定要树立文本意识,不能把选修课上成“一朵飘在天上的云”。
脱离文本,语文选修课就会失去“语文味”,那它就不是语文教学。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主体意识 , 学 生根据各 自的特点和需要 , 自觉 调整学 习心态 和策 略, 探 寻适合 自己的学 习方 式和途径 , 特别 要重视 自主探究 的学 习方式 。 评价的方式转 变。评价要 面向全体学 生 , 提倡 评价主体 多元化 , 必修课和选修课 的评 价 要有 区别 , 可根据 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 同的 评价方式。 对于选修课 的评价 , 《 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 实验) 》 中有说明 : 1 、 诗歌与散文。学
名家名篇 , 使你 的语文应 用能 力、 审美能力和探 究能力都能得 到提 高……语 文学习的最终 目的是要 全面提 高语 文素养 。 如今我所带的高三学生 已经 奔赴在 号角即将吹响的“ 前线” , 回顾高二那年的选修课教 学 , 几多探 索 , 几多收 获, 难 以忘怀。 《 外 国小说欣 赏》 和《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教学印 象最 深, 仿佛 自己又回到 大学中文 系的课 堂之上。如今站在一个高中语 文教 师的角度来回望 , 那种 感悟和 思考 背后的 收获 更值得我 回味 。
闷, 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可以采 取多种灵活的教法 : 一、 电影 辅助教学 。 老师可 以精选一些 与所学 内容相关 的电影来辅 助教
种坐冷板凳的孤傲。 社会是轰轰烈烈的往前发展 , 科技 日 益进
步, 信息愈 见发达 , 人 心却忍不住 的浮躁 和漂 浮, 成年人 如此 , 学生有 这样 的心境看来 也是 无可避免的。 做学 问的事情历来都是艰苦 和孤
获, 也是不 可取 的。 教 师给学生 创设积极 开放 的语 文学 习环 境, 给学生 提供有关研究 资料 、 网站 、 书籍 等 ,
三、 选修课程 的教学 美在张扬个 性, “ 独” 领风骚。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一点看法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一点看法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了,笔者就选修模块的时间安排、选修课与必修课教材内容的衔接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我校把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安排在高一至高二第一学期前段完成,接着就是选修课程的学习。
根据选修课程模块性质、学习目标,高中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第一轮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把“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两个实用类、应用性系列与必修同步开设,并把内容化整为零,与必修课程相关内容相联;也可把“先秦诸子散文”中与必修中有联系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使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和选修课程的提升性,必修课程的均衡性和选修课程的拓展性相伴相生,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文字应用》模块教材内容共有6课23节,内容包括“认识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言艺术”等专题。
教材内容都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
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又是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没必要在学完必修后才集中学。
实践证明,集中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化整为零,与必修课程内容相联,就可避免这一点。
《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三课“神奇的汉字”,内容涉及汉字的注音、同音字和同音词、“误读”和“异读”、押韵和平仄,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汉字的结构、消灭错别字。
这些内容都可以和必修中的每篇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梳理、积累、思考、应用。
必修1至必修5“表达交流”安排的内容有:朗诵、演讲、讨论、辩论、访谈。
这些内容都可以和《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字音、词义、言之有“理”、语言的艺术等内容进行整合与提高。
必修1至必修5“梳理探究”安排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应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
这些专题和《语言文字应用》中神奇的汉字、词语万花筒、言之有“理”、语言的艺术等内容联系紧密,是相整合的极好材料。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之我见【摘要】正确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整体性与个别性统一,面与点的结合;课堂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1.正确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关系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前提与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巩固,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而是选修课程的教学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拓展性。
当然,又因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选修课存在着内容侧重点与培养目标等的不同,因而选修课也有着必修课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路。
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二单元有杜甫的三首诗《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这是很能代表杜甫“沉郁顿挫”之风的作品,在单元学习提要中,明确了学习和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诗境、感受古人丰富情感、提升诗歌阅读能力。
而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本中又有杜甫的四首诗《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抛离必修的那套教法,因为对诗意、诗情、诗境、读诗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是共通的,但选修有着新的目标和侧重点,如果仅停留在必修教学中的水平,这是重复机械的叠加,而无新的质变,显然与选修的初衷相悖。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将这两部分再加上《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冯至的《杜甫传》“‘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整合成一个专题,即《杜甫和他的诗歌》,利用专题的优势,把握好详与略、课内与课外、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即难度大的放在课内、难度一般的编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外边学边练)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重介绍、重欣赏、重品味、重拓展,让学生有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认识。
2.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每一个模块因材料不同,阅读方法也就不同,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里的作品,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让学生自由确定几篇精读篇目,其他则略读、浏览、速读,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可选择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写作技巧的培养等。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与思考,下面就是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
学生选修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是为了迎合升学的需求?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选修这门课的动机可能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对文学感兴趣,或是想通过选修这门课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而有的学生可能则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课外活动,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申请大学而选修这门课。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选修课这门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真正受益于这门选修课。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匹配?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解析,并课后进行讨论和写作。
对于一些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或是对写作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可能并不适合他们。
我们应该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选修课的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于一些在写作方面不擅长或是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方式可能并不公平。
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不仅需要对文学作品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益于这门选修课,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之我见
学校 实际 情 况 和 学 生 的 意 愿 允 许存 异 。
允 许存 在 的 。对 那 些 语 文 基 础 好 、探
目前 ,为 学 生 提 供 的 语文 选 修 课 程 还 比 能 力 强 、写 作水 平 高 的学 生 ,教 师 要
意 多 引 导 , 高标 准严 要 求 ,使 之 某 方 面 文 课 程 的 整 体 ,二 者 都 是 为 了 使 高 中 学
以及 具体 的选 修 课 程 上 ,学 校 和 语 文 教 修 课 学 习 的 深 度 和 探 究 的 结 果 也会 囱 师 不 必 强求 整 齐 划 一 、 干 篇 一律 , 地 区 不 同 。这 也 i 差 异 性 的 具 体 体现 。 E是
之 间 、学 校 之 间 必 盲 目求 同 ,要 根 据 据 语 文 课程 标准 的精 神 ,这 种 差 异 性
开设高中 之 我见
新 一 轮 高 中 课 程 改 革 己在我 省
两年 ,本 次新 课 改 的一 大 亮 点 就 是
科 任 设置 了必 修 课 程 的 基 础 一 设 L开
课 。其 中 , 高 中语 文 选 修 课程 设
五 个 系 列 , 即 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 敞 文 、 小 说
剧 、新 闻与 传 记 、 语 言 文字 应 用 以
榷。
学习。
首 先 ,要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的 自由选 择
权 ,体 现 选 修 课之 “ ” 的特 点 ,让 学 选
其 次 , 对 不 同的 学 生 要 因材 施 教
区 别对 待 ,避 免 “ 一视 同仁 ” 学生 。
生 的 多样 化 需 求得 到释 放 。 在 选 修 系 列 础 不 同 ,兴 趣 爱 好 不 同, 因 此 对 语 文
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之我见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之“难”:理解难,讲解难,按时教完难。
确实难,至今还没有哪一位著名专家或著名教师告诉说,选修教材应该这样使用、不应该那样使用。
大家都在黑暗中或微明中摸索,不知不覺又走到了使用必修教材的老路上,结果选修课与必修课无甚区别。
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老师不仅不能积极规划选修课的教学,不能慎重对待,新瓶装旧酒的情况还屡见不鲜。
一、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学的误区1.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很多老师可能会感慨,必修教材中的文章虽然不错,但以前教材中许多经典篇目都被删除了,幸亏选修教材把那些好作品补充近来;补充原本没错,但有的老师可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依然篇篇精读,篇篇精练,古诗词鉴赏题排山倒海式地涌向学生,其实这是违背新课程的理念的作法。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我们老师心里无法舍弃的应试情结有关,广大教师依然深信题海战术的威力,而无法接受新课程的一些科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问题,提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我认为具有这种阅读能力的学生,考试成绩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2.将选修课上成习题课或知识归纳课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应考的复习辅导课。
”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教授一些选修课时,可能无视编者的良苦用心,干脆将课文拿来作为练习的材料,于是课堂成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各种特殊句式的大汇总。
高中语文选修课分设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文化论著研读。
每一种选修模块都有各自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教师只有在认真学习之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之我见发表时间:2013-08-21T11:07:07.9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4期(下)供稿作者:◇李思[导读] 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表示要和同学竞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素清(南部县黄金镇小学南部 637300)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推动力,也是所有积极学习情感中最为直接的因素。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
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很尊敬,很喜欢这个老师,这个老师上课时学生也肯定愿意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课后喜欢思考数学问题,不懂时,喜欢请教老师,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善于与学生交朋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充满快乐、贯穿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
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例如,在教学《翠鸟》—文时,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
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困惑和思考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教学困惑1.教学内容难度大高中语文选修课往往涉及到一些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和文学理论的学习,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导致学习难度加大,甚至出现放弃学习的情况。
2.教学资源匮乏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主干课程,语文选修课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少,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囿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填鸭式学习。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思考及对策1. 激发学生兴趣针对教学内容难度大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抽象的文学概念。
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避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借鉴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课堂互动等。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课外阅读、小组讨论、学生主体的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习策略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困惑和思考,但是只要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进行改进,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一、高中语文选修课选修哪些模块才是科学的?按照新课标的精神,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探索研究,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应该致力于促进学生各自特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一言以蔽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但是,就我省上学年高二语文开设的选修课而言,我觉得更像是“选修模块的必修课”,所开课程面向高考的功利色彩特别强,而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选修功能体现得极不充分。
就拿我市开设的选修课来说,上学期开设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章写作与修改》两门,下学期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两门,今年高三上学期将开设《语言文字应用》。
其中,文化经典、古代诗歌散文对应高考试卷中的“古诗文阅读”板块,现代诗歌散文对应“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对应“语言运用”板块,文章写作修改对应“写作”板块。
尽管说高考考查的能力点体现的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面,但若从学生未来个性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话,还是存在着一定漏洞的!比如: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五个选修模块中,第一、四模块各选修两种,第五模块选一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三两个模块则完全放弃。
很显然,不该集中的过于集中,不该舍弃的断然舍弃!这样一来,将来想在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领域有所建树的同学,在高中学段,不说能力,单是知识,就已形成了很大的缺陷;尤其令人郁闷的是,这样一来不说将来发展了,单是应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就已显得捉襟见肘。
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分必考(必做,对应必修)和选考(选做,对应选修),而选考部分又分“文学类”“实用类”两种文本的阅读。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特征是“虚”,而实用类作品特征是“实”。
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板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的教学一直是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焦点。
选修课涉及到广阔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既有文学经典的选读,又有课外阅读的推荐,还有写作技巧的训练和文本解读的实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首先,选修课的教材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材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仍然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阅读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合的教材;另一方面,要兼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可以展现出不同学科领域的教材。
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的标准来编写课程,可能会出现过于单一或缺乏深度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现在的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他们会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
因此,教师在选修课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挖掘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不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热点话题、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互动,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第三,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和多样化。
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讨论研究、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这些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要注意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选修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准则,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
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及教学设计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及教学设计之我见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的选修教材及教学设计中,应该力求做到“选”和“活”二字,即选材上体现“选”的务实性; 教学设计上,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通过寄良好的期望于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上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加强生的美感教育的手段真正把“选”“活”二字落到实处,这样也就达到了新课标对选修教材及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的创新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享语文殿堂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选修教材教学设计选活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部分,并明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教学内容设置“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要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也就是说:选修课上的好与坏,既要贴近新课标,更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
因而我认为,必须从选好选修教材,进行精妙教学设计入手,为此既要突出一个“选”字,又要突出一个“活”字。
一、选材上体现“选”的务实性。
1、目前,在课改区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选修教材版本,如苏教版就有《现代散文选读》、《现代诗歌选读》、《〈红楼梦〉选读》等16种。
让师生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确实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事实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如此多的选本,师生一时有手足无措之感。
为此,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师生似有主动权,但还处于被动位置。
因为那些摆在面前的选修教材必竟还是别人编好的。
人常说:要想真正吃顿美餐,还得自己亲自动手为妙,使“选”的主动权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
那就得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针对各地,各校师生的具体情况,自己去“拿”,不要“送”来的,即明确选修模块后,针对实际,师生联手共同选编,共同创造研究。
这样编选出来的教材才能真正为我所用,老师教的有劲,学生学的有趣,学生兴趣起来了,还何愁什么学不到位呢?2、教材“选”定了,即研究对象明确了,但在具体研究上,我们还需进一步的务实的“选”,如:教材大的方向为“诗歌”系列、那具体的研究中,是以该文体时间先后发展顺序为线,还是以作家生平创作为线。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
“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
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
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 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格局,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选修课程的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基本的、较为清晰的操作模式,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创造和不断丰富。
本文就选修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个性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选修部分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五个系列。
应该说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对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自我人格、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通过教学实践,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也发现这套教材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特别是选修的内容,数量庞大,知识芜杂,学生兴趣不浓,不易接受。
相当一部分选修内容因为教师的教学条件不具备而成为点缀。
笔者认为,实施选修课程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与课程内容的优化等几个复杂的问题。
下面就选修课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
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
学生主体意识表现在选课的自主性方面,教师主体意识表现在参与课程开发方面。
学生由“去中心”转变为“课程中心”,课程由“防教师课程”转变为“教师自觉参与开发课程”。
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学生对话、与专家对话,加快了专业发展。
近来时兴的教学反思日记就是教师自主参与研究的表征。
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对话文化”“学习文化”正在逐步整合成“语文选修课程文化”。
2.更新教材内容,建构教材体系。
新课改引入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语文教材编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新教材都可分为两大类型:必修教材、选修教材。
选修教材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五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
从课程的角度看,这些已经融入了“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
从语文选修教材编排体系看,“文选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巩固系统”四维体系已被打破。
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建构学习目标体系、学习内容体系、学习评价体系、学习资料体系、学习方法体系、学习指导体系、实践活动体系,这些将共同构成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语文选修教材体系。
3.转变教学方法,重构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
它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旨在接受一定教学内容(教养内容、教材),师生所必
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
”中国的语文教育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探索。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朱熹的“有疑无疑法”,陶行知的“小先生教学法”,叶圣陶的“精读略读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无不凝聚着先贤们的智慧,至今仍有实践价值。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产生的困惑
1.语文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这类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教师。
“(它)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
”课程专家也指出,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因划分标准不同不能归为同类课程。
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对应的,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应的。
然而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究竟如何定位?这又成了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焦点问题。
2.虫口何克服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课标要求,学生可以在第一阶段的五个系列中任意选修4ai模块,这种限制性的选修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共性基础。
学生可以在第二个阶段的若干门课程中任选3门,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第二阶段的选修课将直接引发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课标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
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校文化资源。
学校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难以改变。
而最具活力的因素——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又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其次,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再次,经费短缺也将成为课程开发的障碍。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引发的反思
l.看文选修课程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何种空间。
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
”必修课要完成墙养共性的任务,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要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
“个性发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能力、机和价值的独特模式的确立,它使个体事先倾向于以独特方式,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人的个性发展受先天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要适当照顾高考对学生的有关要求。
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也只是一种尝试,而最终衡量教改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高考的结果,因为这是学生所关心的,也是家长和社会最为关注的。
所
以,在教学中教者要在选修课的内容和高考的考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
例如,《〈史记〉选读》的教学,可以联系高考的“文言文阅读”,使学生在感受《史记》文学与史学成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可以联系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使学生在感受古代诗歌持久永恒的魅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古诗鉴赏能力。
《语言规范与创新》的教学,可以和高考的“语言知识和运用”中的若干考点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培养他们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已经全面铺开,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我们就能稳步向成功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