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别录》谈服药与康寿(二)
《名医别录一》
《名医别录一》名医别录作者:陶弘景朝代:魏晋年份:公元220-450年上品玉屑味甘,平,无毒.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生蓝田,采无时.(恶鹿角.)玉泉无毒.主利血脉,治妇人带下十二病,除气癃,明耳目.久服轻身长年.生蓝田,采时.(畏款冬花.)《本经》原文∶玉泉,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丹砂无毒.主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瓦斯、疥、诸疮.久服轻身神仙.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生符陵,采无时.(恶磁石,畏咸水.)《本经》原文∶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水银有毒.以敷男子阴,阴消无气.一名汞,生符陵,出于丹砂.(畏磁石.)《本经》原文∶水银,味辛,寒.主疥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空青味酸,大寒,无毒.主益肝气,治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破坚积.久服令人不忘,志高神仙.生益州及越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三月中旬采,亦无时.《本经》原文∶空青,味甘,寒.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久窍,通血脉,养精神.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生山谷.曾青无毒.主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治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生中及越,采无时.(畏菟丝子.)《本经》原文∶曾青,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白青味酸、咸,无毒.可消为铜剑,辟五兵.生豫章,采无时.《本经》原文∶白青,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扁青无毒.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生朱崖、武都、朱提,采无时.《本经》原文∶扁青,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瘳,破积聚,解毒瓦斯,利精神.久服轻身石胆味辛,有毒.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恶疮.一名墨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羌道、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薇.)《本经》原文∶石胆,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一名毕石.生山谷.云母无毒.下气坚肌,续绝补中,治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一名云珠,色多赤.一名云华,五色具.一名云英,色多青.一名云液,色多白.一名云沙,色青黄.一名磷石,色正白.生太山、齐庐山,及琅琊北定山石间,二月采.(泽泻为之使,畏鳝甲,反流水,恶徐长卿.)《本经》原文∶云母,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一名磷石.生山谷朴硝味辛,大寒,无毒.主治胃中食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炼之如银,能寒、能热、能滑、能涩,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岁不变,色青白者佳,黄者伤人,赤者杀人.一名硝石朴.生益州有咸水之阳,采无时.(畏麦句姜.)《本经》原文∶朴硝,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硝石味辛,大寒,无毒.主治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蚀疮.天地至神之物,能化成十二种石.生益州,及武都、陇西、西羌,采无时.(萤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本经》原文∶硝石,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矾石无毒.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歧生河西及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本经》原文∶涅石,旧作矾石,据郭璞注《山海经》引作涅石.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芒硝味辛、苦,大寒.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淡实结搏,通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硝.(石苇为之使.畏麦句姜.)滑石大寒,无毒.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一名液石,一名共石,一名脆石,一名番石.生赭阳、及太山之阴、或掖北白山、或卷山.采无时.(石苇为之使.恶曾青.)《本经》原文∶滑石,味甘,寒.主身热泄,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紫石英味辛,无毒.主治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生太山,采无时.(人参、芍药共治心中结气;得天雄、菖蒲共治霍乱.畏扁青、附子,不姜.)《本经》原文∶紫石英,味甘,温.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白石英味辛,无毒.主治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通日月光.久服耐寒热.生华阴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黄端白棱名黄石英,赤端名赤石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无时.《本经》原文∶白石英,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长青石脂味酸,平,无毒.主养肝胆气,明目,治黄胆,泄痢,肠,女子带下百病,及疽恶疮.久服补髓,益气,不饥,延年.生齐区山及海崖,采无时.赤石脂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下痢赤白,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延年.生济南、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恶大黄,畏芫花.)黄石脂味苦,平,无毒.主养脾气,安五脏,调中,大人小儿泄痢肠,下脓血,去白虫黄胆,痈疽虫.久服轻身延年.生嵩高山,色如莺,采无时.(曾青为之使,恶细辛,畏蜚蠊.白石脂味甘、酸,平,无毒.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治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下水,小肠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痈疽疮痔.久服安心,不饥,轻长年.生太山之阴,采无时.(得浓朴并米汁饮,止便脓.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苓味咸,平,无毒.主养肾气,强阴,治阴蚀疮,止肠泄痢,疗口疮、咽痛.久服不饥,延年.一名石涅.一名石墨.出川阳城,采无时.《本经》原文∶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黄胆,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五石脂各随五色,太一禹余粮无毒.主治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生太山,九月采.(杜仲为之使.畏贝铁落.)《本经》原文∶太一余粮,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禹余粮平,无毒.主治小腹痛结烦疼.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山岛中,或池《本经》原文∶禹余粮,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青玉味甘,平,无毒.主治妇人无子,轻身不老,长年.一名白玉髓味甘,平,无毒.主治妇人无子,不老延年.生蓝田玉石之间.璧玉味甘,无毒.主明目,益气,使人多精生子.合玉石味甘,无毒.主益气,消渴,轻身,辟谷.生常山中丘,如彘肪.陵石味甘,无毒.主益气,耐寒,轻身,长年.生华山,其形薄泽.碧石青味甘,无毒.主明目,益精,去白皮癣,延年.五羽石主轻身常年.一名金黄.生海水中蓬葭山上仓中,黄如金.味酸,无毒.主治泄,益肝气,明目,轻身长年.生武都山石间,青白色.石流赤味苦,无毒.主治妇人带下,止血,轻身长年.理如石,生山石间.六芝青芝生太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恒山;紫芝高夏.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薯蓣为之使,得发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人,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本经》原文∶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久食,轻身不久食,轻身强志意邪,益脾气主耳聋,利关节,保神谷.赤箭主消痈肿,下肢满疝,下血.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本经》原文∶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龙眼无毒.除虫去毒.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本经》原文∶龙眼,味甘,平.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明神.一名益智.猪苓味苦,无毒.生衡山及济阴、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本经》原文∶猪苓,味甘,平.主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茯苓无毒.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其有根者,名茯神.茯神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马间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治五脏.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本经》原文∶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虎魄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松脂味甘,无毒,主治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治恶风生太山,六月采.松实味苦,温,无毒.主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九月采,阴干.松叶味苦,温.主治风湿痹疮气,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松节温.主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松根白皮,主辟谷,不饥.《本经》原文∶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柏实无毒.主治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生太山.柏叶尤良.柏叶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利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风寒,去湿痹,止饥.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柏白皮主治火灼,烂疮,长毛发.(牡蛎、桂、瓜子为之使,恶菊花、羊蹄、诸石及面曲《本经》原文∶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天门冬味甘,大寒,无毒.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饥.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本经》原文∶天门冬,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麦门冬微寒,无毒.主治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秦名、羊齐名爱韭,楚名乌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瓠,畏苦参、青.)《本经》原文∶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术味甘,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一名山姜,一名山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防风、地榆为之使.)《本经》原文∶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葳蕤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烂泪出.一名荧,一名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及丘陵.立春后采,阴干.(畏卤咸.)《本经》原文∶案本条是名医附经为说,其经文为∶女葳,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干地黄味苦,无毒.主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地黄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一名,一名KT ,一名地脉.生咸阳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本经》原文∶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菖蒲无毒.主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不解,可作浴汤.久服聪耳明目,益心智,高志不老.生上洛及蜀郡严道.一寸九节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去节.)《本经》原文∶菖蒲,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远志无毒.主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隔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好色,延年.叶主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生太山及宛朐.四月采根、叶,阴干.(得茯苓、冬《本经》原文∶远志,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山谷.泽泻味咸,无毒.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焦停水.扁鹊云∶“多服病患眼.”一名及泻.生汝南.五月、六月、八月采根,阴干海蛤、文蛤.)叶味咸,无毒.主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久服轻身.五月采.实味甘,无毒.主治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久服面生光,令人无《本经》原文∶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池泽.薯蓣平,无毒.主治头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热,强阴.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生嵩高.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紫芝为之使甘遂.)《本经》原文∶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菊花味甘,无毒.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一名曰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本经》原文∶鞠华,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无毒.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一名蜜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术、干漆、苦参为之使,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本经》原文∶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人参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茯苓为之使,恶溲疏,藜芦.)《本经》原文∶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石斛无毒.主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定志,除惊.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生六安水傍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干.(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本经》原文∶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浓肠胃,轻身延年.石龙芮无毒.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久服令人皮肤光泽,有子.一名石熊名彭根,一名天豆.生太山石边.五月五日采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畏蛇蜕皮、吴茱萸.)又,水堇,主治毒肿痈疮、蛔虫、齿龋.(《唐本注》谓石龙芮俗名水堇)《本经》原文∶石龙芮,味苦,平.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一名微温,无毒.补内虚不足,治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杀鬼疰恶名龙珠,一名龙华,一名悬莞,一名草毒.九节多味者,良.生梁州湿地.五月、曝干.又,石龙一名方宾,主治蛔虫及不消食尔.《本经》原文∶石龙刍,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络石微寒,无毒.主喉舌不通,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服通神.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领石,一名悬石.生太山,或石山之阴,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正月采.(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贝母、菖蒲.)又,络石一名石龙藤.《本经》原文∶络石,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千岁汁味甘,平,无毒.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久服轻身不饥,通神明.一名芜.生太山川谷.木香温,无毒.治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行药之久服轻身致神仙.一名蜜香.生永昌.《本经》原文∶木香,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生山谷.龙胆大寒,无毒.主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蛊,益肝胆气,止惊惕生齐朐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本经》原文∶龙胆,味苦,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牛膝味酸,平,无毒.主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生河内及临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恶萤火、龟甲、陆英,畏白前.)《本经》原文∶牛膝,味苦.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卷柏味甘,平,微寒,无毒.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久服令人好容体.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时.生常山.五月、七月采,阴干.《本经》原文∶卷柏,味辛,温.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菌桂无毒.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本经》原文∶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牡桂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生南海.《本经》原文∶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桂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阳.二月、七八月、十月采皮,阴干.(得人参、麦门冬、甘草、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治吐逆.)杜仲味甘,温,无毒.主治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阴干.(畏蛇蜕皮、玄参.)《本经》原文∶杜仲,味辛,平.主要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干漆有毒.主治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汉中.夏采,干之.(半夏为之使,畏鸡子.)《本经》原文∶干漆,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细辛无毒.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鼻风痫,癫疾,下乳结,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生华阴.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曾青、桑白皮为之使,反藜芦、恶野狼毒、山茱萸、黄,畏滑石、硝石.)《本经》原文∶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独活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草.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生雍州,或陇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蠡实为之使.)《本经》原文∶独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升麻味苦,微寒,无毒.主解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轻身长年.生益州.二月、八月采根,晒干.《本经》原文∶升麻,味甘、平.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疾瘴邪毒蛊.久服不夭.一名周升麻.柴胡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治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本经》原文∶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防葵味甘、苦,无毒.主治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火者不可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本经》原文∶防葵,味辛,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蓍实味酸,无毒.生少室.八月、九月采实,晒干.《本经》原文∶蓍实,味苦,平.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楮实味甘,寒,无毒.主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室山.一名实,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实,晒干,四十日成.叶,味甘,无毒.主治儿身热,食不生肌,可作浴汤;又治恶疮,生肉.树皮,主逐水,利小便.茎主隐疹痒,煮洗浴.其皮间白汁疗癣.酸枣无毒.主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生河东.八月采实,阴干,卅日成.(恶防己.)《本经》原文∶酸枣,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川槐实味酸、咸,无毒.以七月七日取之,捣取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矢内窍中,三易乃愈.又堕胎.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枝,主洗疮及阴囊下湿痒.主烂疮.根,主喉痹寒热.生河南.可作神烛.(景天为之使.)又,八月断槐大枝,使生嫩孽,煮汁酿酒,治大风痿痹甚效.《本经》原文∶槐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创,妇人乳瘕,枸杞根大寒,子微寒,无毒.主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骨,强阴,利大小肠.久服耐寒暑.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常山及诸丘陵阪岸上.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本经》原文∶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苏合香味甘,温,无毒.主辟恶,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去三虫,除邪,不梦,,通神明.久服轻身长年.生中台川谷.子微温,无毒.主治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食仙.生雍州,亦生上党及道边.十月采实,阴干.(薏苡为之使.)《本经》原文∶ 子,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薏苡仁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一名屋,一名起实,生真定.八月采实,采根无时.《本经》原文∶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车前子味咸,无毒.主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治赤痛.下气,日《本经》原文∶车前子,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
续命汤——精选推荐
续命汤续命汤⿇黄10~30g、杏仁10~20g、桂枝10~30g、⽢草5~15g、⽯膏40~200g、⼈参10~30g、当归10~30g、⼲姜10~20g、川芎10~20g。
⽔煎分⼆次温服,待微汗出为度。
不汗,盖被助汗。
若不汗,更服。
总以汗出为度,但不可见风。
[⽅证]1.⼤青龙汤证咳⽽多涎唾,或⼼下痞虚,或头痛、腹痛者。
2.体格⿊胖病⼈,咳逆上⽓,⾯⽬浮肿,但伏不得卧,⼝⼲烦渴者。
3.肢体不遂、⾔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拘急不能转侧,属表邪兼内虚者。
[现代应⽤]1.以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栓后遗症、⼤脑软化症、颈椎病、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炎、颅内压增⾼综合征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管哮喘、喘息性⽀⽓管炎、慢性⽀⽓管炎、肺炎、肺⼼病、慢性阻塞性肺⽓肿、百⽇咳、妊娠咳嗽等也有应⽤的机会。
3.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浆液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病、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风湿热、⾼⾎压病、⾯神经炎、⾎管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动脉硬化、颈椎基底动脉供⾎不⾜、⽪炎等。
[经验参考]《古今录验》载续命汤疗⼤痹,⼀⾝不遂,或半⾝⼀⼿⼀臂,⼝不能⾔,习习不知⼈,不觉痛痒(即本⽅去⼈参、⼲姜,加⼲地黄、防风、黄芩)。
服后当汗出,⽓下⾃复。
当慎护风寒,不可见风。
并疔上⽓咳逆,⾯⽬⼤肿,但得伏不得卧更善。
忌海藻、菘菜、⽣葱、芜荑。
从经⽂来看,本⽅所主的“中风痱”很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脊髓炎,⽽且病变的部位⽐较⾼。
四川乐⼭名医江尔逊先⽣以本⽅治疗急性脊髓炎、脑⼲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氯化钡中毒所致的相同症状(赵典联,江尔逊学术思想述略,四川中医,1993;11(9):1)。
⽬前,经⽅家们对本⽅的应⽤已经扩展到脑⾎管疾病的领域。
如王占玺治⼀脑⾎管病⼈,晨起突然说话不利,语⾔混滞,右侧肢体运动不灵。
⾆质稍红,苔薄黄,脉象左细右弦滑。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一、《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
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
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
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
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
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
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
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唐·甄权著。
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
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篡。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此时期出现了不少新药、外来药。
《名医类案》注解第二篇
《名医类案》注解第二篇元·罗谦甫治太尉忠武史公,年近七十【道人按:古语‘人到七十古来希!’,古人七十岁,已经相当于现在人九十岁矣,身体已经很虚衰了】,于至元戊辰十月初,侍国师于圣安寺。
丈室中,煤炭火一炉,在左侧边,遂觉面热,左颊微有汗,师及左右诸人皆出,因左颊疏缓(伤热故也)【热性疏散,汗出而皮毛开张,卫气虚耗,是以出而当风立即被风客居之,风又主散,故肌肤弛缓而面歪,今人风吹稻田而倒伏,树木根浅受大风易歪斜,其理一也】,被风寒客之,右颊急【左侧缓,则右侧急,其急非疾,疾在左也】,口(歪)于右,脉得浮紧,按之洪缓。
罗举医学提举忽君吉甫,专科针灸。
先于左颊上灸地仓穴(胃穴)一七壮,次灸颊车穴(胃穴)二七壮,后于右颊上热手炭之,议以升麻汤加防风,秦艽,白芷,桂枝。
发散风寒,数服而愈。
(琇按:非真中风,故但升敢火邪自愈。
)【此处非真中风,就是不属于现在的脑梗塞或者脑血栓病】曰:世医多治以续命等汤,今用升麻汤加四味【升麻汤,《圣济总录》有二,《千金汤》有一,各不相同,我查了一下,觉得应该是《千金方》里面的为是:升麻汤-《千金》卷五;药物组成:升麻半两,白薇半两,麻黄半两,葳蕤半两,柴胡半两,甘草半两,黄芩1两,朴消6铢,大黄6铢,钩藤6铢。
处方来源:《千金》卷五。
方剂主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
】,其理安在?曰:足阳明经(胃),起于鼻交安如泰山頞中,循鼻外,入上齿中,手阳明经(大肠),亦贯于下齿中,况两颊皆属阳明,升麻汤,乃阳明经药,香白芷又行手阳明之经【白芷引药走面和颈】,秦艽治口噤【秦艽亦是风药,和羌活类似,但是秦艽有一定收紧之力,走肌肉之力更多于羌活和独活】防风散风邪,桂枝实表而固荣卫,使邪不能伤【单独桂枝固荣卫之力微矣,如此何不用黄芪?此处固荣卫主要在于艾灸,否则单服此药,效果不会如此之速。
顾金寿生平著述考
著 作 。故《四库 及 续 修 四库 医 书 总 目》 其 为 “ 称 校 官” 。包 括重 订《 医经秘 旨》、 点 《 评 肯堂 医论》 重订 、
近代名 老 中医徐 荣 斋认 为 此 书实 用 价 值 极 高 , 床 临
医师可 以资为参 考 , 年学 者 可 以作 为 范 本 。该 著 青
先 生 为江 苏 如 皋 人 士 , 晚 年 秉 铎 南 下 , 居 其 侨
于吴 门 ( 苏州 ) 今 。先 生 早 年业 儒 , 专攻 举 业 。重 订 《 医经秘 旨》 要 日其 为 如 皋县 举 人 。先 生 读 书 少 提
医事也 津 津 乐 道 。遇 家 人 有 小 疾 , 不 指 到 春 回 , 无
门治验 录》 学术 价 值较 高 的著 作 民 国 以来 并未 刊 等
行, 近代 学者 相关 研 究 较 少 。本 文 以文 献 学研 究方 法 , 其 生平著 述 考述 如下 , 将 以便 各位 同仁 查 阅 。
录 , 中医人 物辞 典 》2《 国 医籍 通 考 》 等 从 之 , 《 E 中 ] 但 《 庐 医话 》 《中医 病 案 学 》5均 作 “ 澜 ” 或 冷 _ 小 ,
因“ ” “ 同音 而异 书 。《 小 与 晓” 四库及续 修 四库 医 书 总 目》 。云其 “ 。 字晓 渊 ” 疑 因 “ ” “ ” 似 而致 , 渊 与 澜 形
名场 , 铎 南 下 。 而 同 年 潘 奕 隽 在 序 中亦 记 载 : 秉 先 生 年 四十 , 以名经秉 铎 。按 1 9 7 9年 向前 推 4 0年 , 当
9.医话四则
吾~(我们这些人)。
【原文】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 原文】尝见一医方开小草, 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又有 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常山之苗, 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 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 而另加干漆者。 而另加干漆者。
远志:《本草纲目》释名:“此草服之能 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蜀漆:《本草纲目》释名:“蜀漆乃常山 苗,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同。”
若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 若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 保无误事? 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 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 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 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 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 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 期共晓? 期共晓?
【原文】一在于浅尝。畧观书之大意,自负 原文】一在于浅尝。畧观书之大意, 明理,不知医道至微至奥。前贤之书, 明理,不知医道至微至奥。前贤之书,阐明 其理,博大精深,不独义非肤廓 肤廓, 其理,博大精深,不独义非肤廓,即其辞亦 古茂。若草率以观,既不能识其精妙, 古茂。若草率以观,既不能识其精妙,且误 记误会,遂有毫厘千里之失:其病二也。 记误会,遂有毫厘千里之失:其病二也。 负:恃。 肤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 古茂:古雅美盛。
【原文】然读医书者,每有四病:一在于畏 原文】然读医书者,每有四病: 经为医书之祖, 难。《内》、《难》经为医书之祖,而 经之理,精妙入神 入神, 《内》、《难》经之理,精妙入神,则舍去 而览易解之方书,以求速于自见 即读《 而览易解之方书,以求速于自见。即读《内 或取删节之本,文义不贯, 经》,或取删节之本,文义不贯,或守一家 之说,至道难明:其病一也。 之说,至道难明:其病一也。
《续名医类案》
《续名医类案》瘰薛立斋治一男子,患瘰肿痛,发热,大便秘结。
以射干连翘散,服六帖,热退大半。
以仙方活命饮四帖而消。
一男子患此症,肿硬不作脓,脉弦而数,以小柴胡汤兼神效栝蒌散,各数剂,及隔蒜灸数次,月余而消。
一妇人颈肿不消,与神效栝蒌散,六剂少退。
更以小柴胡汤加青皮、枳壳、贝母,数剂消大半。
再以四物对小柴胡,数剂而平。
一男子因怒,项下结核,肿痛痞闷,兼发热。
用方脉流气二帖,胸膈利。
以荆防败毒散,二帖而热退。
肝脉尚弦涩,以小柴胡加芎、归、白芍,四剂,脉症顿退。
以散肿溃坚丸,一料将平。
唯一核不消,乃服遇仙无比丸,二两而痊。
薛立斋治一妇人,久郁,患瘰不溃,既溃不敛,发热口干,月水短少,饮食无味,日晡尤倦。
以益气养荣汤,二十余帖少健。
谓须服百帖,庶保无虞。
彼欲求速效,反服斑猫之剂,及数用追蚀毒药,去而复结,致不能收敛,出水不止,遂不救。
此症属虚劳气郁所致,宜补形气,调经脉。
未成者自消,已成自溃。
若投悍之剂,则气血愈虚,多变为瘵症。
然坚而不溃,溃而不合,气血不足明矣。
况二经之血,原自不足,不可不察。
一男子瘰溃久不敛,神思困倦,脉虚。
欲投以托里,彼以为迂,乃服散肿溃坚汤。
半月余,果发热,饮食愈少。
复求治,投益气养荣汤三月,喜其谨守,得以收效。
齐氏云∶结核无脓,外症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早成;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
大抵托里之法,使疮无变坏之症。
(所以宜用也。
)一男子瘰久不敛,脓出更清,面黄羸瘦,每清晨作利泻,与二神丸,数服泻止。
更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月余肌体渐复。
灸以豆豉饼,及用补剂作膏药贴之,三月余而愈。
一妇人患此症,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三十余剂,更敷针头散腐之,再与前汤三十余剂而敛。
一男子瘰未溃,倦怠发热,以补中益气汤治之少愈。
以益气养荣汤,月余而溃,又一月而痊。
一妇人肝经积热,患瘰作痛,脉沉数。
以射干连翘汤,四帖少愈。
更用散肿溃坚丸,月余而消。
丹溪云∶瘰必起于足少阳一经,不守禁忌,延及足阳明经,食味之浓,郁气之久,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二端。
三家医案合刻
<篇名>三家医案合刻书名:三家医案合刻作者:吴金寿朝代:清年份:公元1831年<目录><篇名>陆序属性:三家医案者,叶天士布衣,薛生白征君、缪宜亭进士之所作也。
青囊一肩,紫书三卷,壶公待用无遗;牛溲马勃,收藏不弃。
盛以竹节,量以刀圭。
赤箭于云根,红盐拂于灶上。
明珠耻其价,金镜惭其形。
杏林之树,以董奉而益珍;橘井之泉,非苏耽其谁凿。
游刃恢乎,奏刀然,无枝经肯綮之忧,得批却导之要。
今虽扁卢已杳,和缓云遥,郭玉之针靡传,淳意之经失授,而问秘书于金匮,鼠迹犹存,抄禁方于龙宫,蠹蚀未尽,傥不搜之石室,镌以玉版,则桃胶莫问,金浆遂漓,安能唤三折之肱,起一肱之土,续已断之琴弦,补久亡之笙诗乎。
此莺湖吴子音先生,所以有合刻之选也。
先生以民胞为怀,婆心救世,赤饼胸纳,青芝手采,五行精理,六气辨淫,心源接俞跗之传意,学探允宗之妙,岁活人以万计,日扪心无一疵。
固已严州道上,争颂桐君。
成都市中,惟寻韩伯矣。
乃当夫春雨初过,药苗微香,花拂帘垂,茗熟炉沸,茶烟袅于帐后,砚云起于池中。
簟滑瓯甘,窗疏几净。
爰翻玉轴,细检牙签。
考阴阳之和,按升沉之度,攻必腠理,位必君臣,总思邈之《千金》,资葛洪之万卷,莫不明折虫翼,细察蚊睫,着解颅理脑之效,显涤胃湔肠之能,洵可以寿诸枣梨,观其草木焉。
今天秘术不宣者,庸医之窄量也;着书行世者,良医之苦心也。
设或箧藏内典,枕贮《灵枢》,窃巫彭之制,而号为己能,抱岐伯之书,而矜为独得,则春风已歇,兰草孤芳,抱朴虚传,简文空劝。
竟没飞仙之迹,难言妙道之公,乃先生则玉字亲编,金针暗度,潜消,广被太和,其心可不谓美哉!其利于是乎溥矣。
长春少有痼疾,长习微,药性粗谙,方书渐熟,命含毫而撰序,遂濡笔而成章。
嗟拙陋之无文,恐揄扬之未善,神君活我,医者原存割股之心,贤士知余,狂夫难疗看花之癖。
\x道光辛卯九月既望愚侄乌程陆长春瓣香氏谨撰\x<目录><篇名>姚序属性:余奉命视学江左,按临苏属,苏属人文渊薮,校士之暇,留心博访。
《名医别录》谈服药与康寿(四)
但 大 蒜 “有 毒 ”之 说 不 可 信 。
寒 湿 痹 ,产 后 淋 沥 ,久 痢 脓 血 ,痔 瘘 、臁 疮 等 。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大 蒜 是 一 种 天 然 《名 医 别 录 》所 记 鳝 鱼性 味 功 效 是 正 确 的 。
的 广 谱 抗 菌 药 ,能 抗 菌 、抗 病 毒 、抗 原 虫 。
汤 ,调 人 适 量 红 糖 ,晚 上 I临睡 前 一 次 服 用 。
4.将 鳝 鱼 煮 食 尚可 治 疗 内 痔 出 血 。
与凝 固型 酸奶 相 比 ,搅 拌 型 酸 奶 的 口味 更 好 ,营养 更 全 面 。不 过 ,有 些 增 稠 剂 是 淀粉 水 解 产 生 的 糊 精 ,这 类 增稠 剂 含糖 量 高 .会 导 致 血糖 升 高
介 绍 几 个 以 大 蒜 为 主 药 的 常 用 方 。
足 、体 倦 无 力 及 糖 尿 病 等 症 。
1.大 蒜 数 瓣 去 皮 ,捣 烂 成 泥 ,加 米 醋
2.黄 鳝 250克 ,冬 虫 夏 草 3克 ,共 同 煮
1杯 :徐 徐 服 用 ,每 日2次 。 可 治 急 性 肠 炎 。 汤 服 食 。可 治 虚 劳 咳 嗽 、身 体 消 瘦 。亦 适 宜
1.鳝 鱼 50o克 ,洗 净 去 肠 杂 物 切 丝 ,
胃肠 亦 不 利 ,凡 阴 虚 火 旺 、胃 及 十 二 指 肠 黄 芪 30克 (布 包 ),共 同 加 水 煮 熟 ,去 药 包
溃 疡 、眼 病 等 患 者 均 不 宜 食 生 大 蒜 。 下 面 而 调 味 食 之 ,可 佐 餐 食 用 。适 用 于 气 血 不
虫 。主 治 脘 腹 冷 痛 ,消 化 不 良 ,饮 食 不 洁 或 毒 。主 补 中 益 血 ,疗 沈 唇 。… … 干 鳝 鱼 头 ,
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原书的收药数目,应该在730种以上,因为这一数目是陶弘景在编录成二部独立的著作时筛选 出来的,当时可能摒弃了一部分主观上认为不用的药物。从药物的分类方法来看,仍然是《本草经》那种三品分 类法,即按药物的治疗作用粗分上、中、下三品,同时在每一品之下,又粗略地将植物、矿物、动物等类药大致 做了归类。对每一种药,本书都载有其正名、性味、主治、别名(或一名)、用法、用量、药物形态、产地采集 炮制法及七情畏恶等项目。这基本上与《本草经》是相同的。在《名医别录》中,个别药味之后己附有方剂,如 说”露蜂房,合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丁肿恶 脉诸毒皆差,”这是本草著作中最早附有方剂的体例,为后世本草附方开创一个良好的实用开端。
与陶弘景
与陶弘景
明李时珍将陶氏作陶弘景,故将《别录》与《本草经集注》内容相混。现一般认为此书原始内容非陶弘景所 撰,但现存此书条文经过陶弘景整理编纂。原书最初以“附经(《本经》)为说”的形式出现,不仅就《本经》药 物增补内容,还新增药物条文,即所谓“名医副品”,成为《本经》早期重要集注增补本。陶弘景将此增补本 “研括烦省”,编校厘正,确定“名医副品”365种,合《本经》共有药物730种。唐宋类书、本草又拾陶弘景研 括之遗余,故今实存《别录》新增品369味。各药内容书写次序同《本经》。先述性味良毒、主治功用、异名生 境,又补记大量产地名称,采集时月及加工方式等《本经》所缺内容。所增药效多切实际(如甘草止咳、半夏止吐 等),较少涉及神仙不老之说。新增品中近百味至今仍属常用药。首载百部、枇杷叶止咳,槟榔、榧子除虫等药效。 内容丰富,故后世亦视其为仅次于《本经》之经典本草。奈年代久远,亦有相当一部分《别录》药不明其品种。 《新唐书·于志宁传》谓此书“言华、叶形色,佐使相须”,然今存此书佚文恰少此类内容。陶弘景将此书编入 《本草经集注》中,用墨字书写,以与朱字《本经》内容相区别。隋唐间此书尚且流传,宋代书志虽已著录,却 未有人摘引。下此以往,未见此书存世。其内容则通过转录,存于《证类本草》中。
古人是怎样药食养生的
古人是怎样药食养生的古人药食养生趣谈四则:(1)乾隆与龟龄集清乾隆帝活到89岁高龄,与其常服龟龄集有一定的关系。
至于乾隆所服“龟龄集”,乃是传统医学中一种补肾填精。
壮阳培本的长寿药方,其中有补肾阳的鹿茸、肉苁蓉、补骨脂、锁阳、海马、淫羊藿,有滋肾阳、填肾精的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天冬等。
此方历史久远,功效显着,对中老年人肾气亏损更为适宜。
乾隆长期服用,觉得此药强身健体、抗衰益龄,所以十分关心龟龄集的制作、保管和使用情况,而且还把龟龄集赐给文武大臣,在众人面前时常盛赞龟龄集抗衰益寿的疗效。
(2)慈禧太后与茯苓饼慈禧太后活到74岁。
慈禧长寿与她长期食用药膳有直接的关系。
在已公布的13个慈禧补益方中,茯苓饼的使用频率最高。
原来,慈禧太后为了养生延年,采纳了太医的进言,命御膳房用精白面和茯苓粉制成“茯苓饼”进食,并常以此赏赐大臣。
因茯苓饼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功效,故成为清王朝宫廷里的名点。
茯苓之所以能得到医家的格外垂青,是有科学道理的。
据现代医学检测,茯苓还含有丰富的麦角甾醇、茯苓酸、卵磷酯等,茯苓多糖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3)王怀隐与枸杞王怀隐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专为皇家看病。
他受唐代刘禹锡枸杞诗的影响,开始研究枸杞的延龄作用。
他在《太平圣惠方》书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位使者去西河办事,路遇一“青年”妇女正责打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
使者深感气愤,问女子:“这老者是你何人?”女子说:“是我孙子。
”使者又问:“为何打他?”女子道:“我家有良药,他不肯服用,故而责打。
”使者问:“你家的药有几种,能否告诉我。
”女子答:“药有一种,春名天精,夏名长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
按四时采服之,可与天地同寿。
”王怀隐曾经亲自种枸杞树,用枸杞为百姓治病。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实为健身良药,滋补佳品。
(4)苏东坡与芡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时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他对养生很有研究,着有《东坡养生集》等书。
【《名医别录》梁陶弘景】卷二
【《名医别录》梁陶弘景】卷二卷第二金屑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采时.银屑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生永昌,无时.雄黄味甘,大温,有毒.主治疥虫,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饵服之,皆飞入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生武都、敦煌山之阳,采无时.《本经》原文∶雄黄,味苦,平、寒.主寒热鼠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雌黄味甘,大寒,有毒.蚀鼻中息肉,下部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久服令人脑满.生武都,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采无时《本经》原文∶雌黄,味辛,平.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石钟乳无毒.主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令人有子.不练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蛇床为之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草.)《本经》原文∶石钟乳,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殷孽无毒.主治脚冷疼弱.钟乳根也.生赵国,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恶术、防己.)《本经》原文∶殷孽,味辛,温.主烂伤瘀血,泄利寒热,鼠症瘕结气.一名姜石.生山孔公孽无毒.主治男子阴疮,女子阴蚀,及伤食病,恒欲眠睡.一名通石,殷孽根也,色.生梁山.(木兰为之使,恶细辛.)石脑味甘温,无毒.主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一名石饴饼.生名山土中,采无时.石硫黄大热,有毒.主治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下部疮,止血,杀疥虫.生东海牧羊中,及大山及河西山,矾石液也.《本经》原文∶石硫黄,味酸,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山谷.磁石味咸,无毒.主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练水饮之.亦令人有子.一名处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阴,有铁者则生其阳,采时.(柴胡为之使,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杀铁毒.)《本经》原文∶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除大热烦凝水石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止渴,水肿,少腹一名寒水石,一名凌水石,色如云母,可折者良,盐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解巴豆毒,畏地榆.)《本经》原文∶凝水石,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石膏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一名细石,细理白泽者者令人淋.生齐山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鸡子为之使,恶莽草、毒公.)《本经》原文∶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阳起石无毒.主治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桑螵蛸为之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本经》原文∶阳起石,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一名白石.生山谷.玄石味咸,温,无毒.主治大人小儿惊痫,女子绝孕,少腹寒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子.一名玄水石,一名处石.生太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玄者雄.(恶松脂、柏实菌桂.)理石味甘,大寒,无毒.主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及卢山.采无时.(滑石为之使,畏麻黄.)《本经》原文∶理石,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一名长石味苦,无毒.主治胃中结气,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及太山及临淄,采无时.《本经》原文∶长石,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KT ,下三虫绿青味酸,寒,无毒.主益气,治鼽鼻,止泄痢.生山之阴穴中,色青白.铁落味甘,无毒.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一名铁液,可以染皂.生牧羊平泽及枋城,或析城,采无时.生铁微寒,主治下部及脱肛.钢铁味甘,平,无毒.主治金创,烦满热中,胸膈气塞,食不化.一名跳铁.铁精微温,主治惊悸,定心气,小儿风痫,阴,脱肛.《本经》原文∶铁精,平.主明目,化铜.铁落,味辛,平.主风热恶疮,疡疽创痂,疥气铅丹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生蜀郡.一名铅华,生于铅.《本经》原文∶铅丹,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久玉英味甘,主治风,疗皮肤痒.一名石镜,明白可作镜.生山窍.十二月采.厉石华味甘,无毒.主益气,养神,止渴,除热,强阴.生江南,如石华,采无时.石肺味辛,无毒.主疠咳寒久痿,益气,明目.生水中,状如肺,黑泽有赤文,出水即干石肝味酸,无毒.主治身痒,令人色美.生常山,色如肝.石脾味甘,无毒.主治胃寒热,益气,痒瘀.令人有子.一名胃石,一名膏石,一名硝石.生隐蕃山谷石间,黑如大豆,有赤文,色微黄,而轻薄如棋子,采无时.石肾味咸,无毒.主治泄利.色如白珠.遂石味甘,无毒.主治消渴,伤中,益气.生太山阴,采无时.白肌石味辛,无毒.主强筋骨,止渴,不饥,阴热不足.一名肌石,一名洞石.生广焦山,青色润泽.龙石膏无毒.主治消渴,益寿.生杜陵,如铁脂中黄石味甘,无毒.主治咳逆气.生石间,色赤如铁脂,四月采.终石味辛,无毒.主治阴痿痹,小便难,益精气.生陵阴,采无时.当归味辛,大温,无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汗不出,湿痹,中恶,客虚冷,补五脏,生肌肉.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茹,畏菖蒲、海藻、牡《本经》原文∶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防风味辛,无毒.主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叶,主治中风热出.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风,一名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及邯郸、琅、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得泽泻、本治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风,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杀附子毒.)又,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本经》原文∶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秦艽味辛,微温,无毒.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生飞乌.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蒲为之使.)《本经》原文∶秦艽,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黄?无毒.主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利,益气,利阴气.生白水者冷,补.其茎、叶,治渴及筋挛,痈肿,疽疮.一名戴椹,名独椹,一名KT 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恶龟甲.)《本经》原文∶黄,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补虚吴茱萸大热,有小毒.主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生上谷及宛九月九日采,阴干.(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本经》原文∶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黄芩大寒,无毒.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脓血.秭归及宛朐.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子.得黄、白蔹、赤小豆治鼠.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参、牡丹、藜芦.《本经》原文∶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胆,肠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黄连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肠,益胆,治口疮.生巫阳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菊花、芫花、玄参、白藓,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本经》原文∶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伤泣出,明目,肠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五味子无毒.主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及代郡.八月采阴干.(苁蓉为之使,恶葳蕤,胜乌头.)《本经》原文∶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决明子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唇口青.生龙门,石决明生豫章.十月十日采,阴干(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本经》原文∶决明子,味咸,平.主青盲,目氵㸒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生川泽.芍药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生中岳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本经》原文∶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桔梗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生嵩高及宛朐.二、八月采根干.(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治恚怒;得硝石、石膏治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本经》原文∶桔梗,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生山谷.无毒.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一名胡穷,一名香果.其叶名蘼芜.生武功、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曝干.(白芷为之使,恶黄连.)《本经》原文∶芎,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本味苦、微温、微寒,无毒.主辟雾露润泽,治风邪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风流四肢.一名微茎.生崇山.正月、二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恶茹.)《本经》原文∶本,味辛,温.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一名鬼麻黄微温,无毒.主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浓朴为之使,恶辛夷、石苇.)《本经》原文∶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葛根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本经》原文∶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前胡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无毒.主治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儿草,一名鹿列,一名韭逢,一名儿踵草,一名东根,一名水须,一名沈燔,一名.生河内.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本经》原文∶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母,一名母.生川谷.大青味苦,大寒,无毒.主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三月、四月采茎,阴干.贝母味苦,微寒,无毒.主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一名药实,一名苦华,一名苦菜,一名商草,一名勒母一名KT .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浓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椒、石、莽草《本经》原文∶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一名空草.栝蒌根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一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治胸痹,悦泽人面.茎叶,治中热伤暑.生洪山阴地,入土深者良,生卤地者有毒.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枸杞为之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本经》原文∶栝蒌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蒌.生川谷.丹参无毒.主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畏咸水,反藜芦.)《本经》原文∶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浓朴大温,无毒.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浓肠胃.一名浓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子名逐杨.治鼠,明目,益气.生交趾、宛朐.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干姜之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本经》原文∶浓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竹叶芹竹叶大寒,无毒.主除烦热,风,喉,呕逆.根,消毒.生益州.淡竹叶味辛,平、大寒.主治胸中淡热,咳逆上气.其沥,大寒,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其皮,微寒,主治呕,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苦竹叶及沥治口疮,目痛明目,通利九窍;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干笋,烧服,治五痔血.《本经》原文∶竹叶,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玄参味咸,无毒.主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脏.久服补虚,目,强阴,益精.一名玄台,一名鹿肠,一名正马,一名咸,一名端.生河间及宛朐.三四月采根,曝干.(恶黄、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本经》原文∶玄参,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生川沙参无毒.主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本经》原文∶沙参,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苦参无毒.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小便赤,治恶疮,下部慝,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一名茎,一名虎麻,一名岑茎,一名禄白,一名陵郎.生汝南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反藜芦.)《本经》原文∶苦参,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续断味辛,无毒.主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七月、八月采,阴干.(地黄为之使,恶雷丸.)《本经》原文∶续断,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一枳实味酸,微寒,无毒.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九月、十月采,阴干.《本经》原文∶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年.一名鸡足,一名思益,一名寇实.生汉中及琅琊、宛朐、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本经》原文∶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桑根白皮无毒.主去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创.采无时,出土上者杀人.(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叶汁解蜈蚣毒.)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治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本经》原文∶桑根白皮,味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子.五木耳名松萝味甘,无毒.主治淡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生熊耳山松树上.五月采,阴干《本经》原文∶松萝,味苦,平.主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一名女萝.生山谷.白棘无毒.主决刺结,治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一名棘刺.生雍州《本经》原文∶白棘,味辛,寒.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一名棘针.生川谷.棘刺花味苦,平,无毒.主治金创内漏,明目.冬至后百廿日采之.实,主明目,心腹痿除热,利小便.生道旁.四月采.一名菥,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治腰痛、喉痹不通.狗脊味甘,微温,无毒.主治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一名强膂,一名扶盖,一名扶筋.生常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萆为之使,恶败酱.)《本经》原文∶狗脊,味苦,平.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一名百枝.生川谷.萆?味甘,无毒.主治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一名赤节.生真定.月、八月采根,曝干.(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本经》原文∶萆,味苦,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生山谷.菝?味甘,平、温,无毒.主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生山野.二月、八采根,曝干.石苇味甘,无毒.主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一名石用之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治.生华阴,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本经》原文∶石苇,味苦,平.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生山谷石上.通草味甘,无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疮,恶疮,鼠,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阳.正月采阴干.《本经》原文∶通草,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瞿麦味辛,无毒.主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太山.立秋采实,阴干.(草、牡丹为之使,恶桑螵蛸.)《本经》原文∶瞿麦,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败酱味咸,微寒,无毒.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首,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本经》原文∶败酱,味苦,平.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秦皮大寒,无毒.主治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皮肤光泽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宛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恶吴茱萸.)《本经》原文∶秦皮,味苦,微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白芷无毒.主治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名白,一名,一名莞,一名苻蓠,一名泽芬.叶名蒿麻.可作浴汤.生河东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本经》原文∶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杜蘅味辛,温,无毒.主治风寒咳逆,香人衣体.生山谷.三月三日采根,熟洗,曝干.杜若无毒.主治眩倒、目KT KT ,止痛,除口臭气.久服令人不忘.一名杜莲,一名白连,柴胡《本经》原文∶杜若味辛,微温.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久服,益精明目轻身柏木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亦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根,名檀桓,治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生汉中及永昌.(恶干漆.)《本经》原文∶柏木,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一木兰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及山.十二月采皮,阴干.《本经》原文∶木兰,味苦,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酒渣,恶风癫疾,阴下痒湿,明耳目.一白薇味咸,大寒,无毒.主治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生平原.三月三日采根,阴干.(恶黄、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本经》原文∶白薇,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耳实味苦.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主治膝痛,溪毒.一名,一名常思.生安六安田野,实熟时采.《本经》原文∶耳实,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茅根无毒.主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一名地菅,一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田野.六月采根.《本经》原文∶茅根,味甘,寒.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百合无毒.主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肿,止涕泪.一名重一名重迈,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本经》原文∶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张,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川谷.酸浆寒,无毒.生荆楚及人家田园中.五月采,阴干.《本经》原文∶酸浆,味酸,平.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一名醋浆.生川泽氵㸒羊藿无毒.主坚筋骨,消瘰,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生山.(薯蓣为之使.)《本经》原文∶氵㸒羊藿,味辛,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生山谷.蠡实温,无毒.主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花叶治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一名荔实.生河东.五月采实,阴干.《本经》原文∶蠡实,味甘,平.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轻身.花、栀子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越桃,生阳.九月采实,曝干.《本经》原文∶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渣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生川槟榔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淡,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生南海.合欢无毒.生益州.《本经》原文∶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生山谷.卫矛无毒.主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令阴中解.生霍山.八月采,阴干《本经》原文∶卫矛,味苦,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注.一名鬼箭.生山谷.紫葳无毒.茎叶,味苦,无毒.治痿蹶,益气.一名陵苕,一名华,一名陵时生西海及阳.《本经》原文∶紫葳,味酸,微寒.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生川谷.芜荑平,无毒.逐寸白,散腹中温温喘息.生晋山.三月采实,阴干.《本经》原文∶芜荑,味辛.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氵㸒氵㸒温行毒,去三虫,化食.一名无姑,一名紫草无毒.主治腹肿胀满痛,以合膏,治小儿疮及面渣.生砀山及楚地.三月采根,阴干《本经》原文∶紫草,味苦,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一名紫丹,一名紫紫菀味辛,无毒.主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一名紫茜,一青苑.生房陵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款冬为之使;恶天雄、瞿麦、雷远志.畏茵陈蒿.)《本经》原文∶紫菀,味苦,温.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脏.生山谷.白藓味咸,无毒.主治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余痛.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本经》原文∶白藓,味苦,寒.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白兔藿无毒.主治风疰,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
【《名医珍言录》药物精解】
【《名医珍言录》药物精解】《名医珍言录》从上百部中医典籍中精选历代名医珍言300余条,并根据内容归为8类,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专业人士并爱好者阅读参考。
药物精解秦艽退黄极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黄疸的发病常因湿郁热蒸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疏泄,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见黄疸诸症,临床习用茵陈以退黄,而程氏盛赞秦艽退黄之功,可能得《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的启示,临床应用时可与茵陈、山栀等配伍以提高清热利湿之功。
秦艽味苦质润,故有“风家润药”之称,但无湿热时则需慎用,以防苦燥伤律之弊。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熟,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石膏善于清热泻火,但应用时常囿于“四大”为本品的适应证之说。
张氏遵《神农本草经》之旨,谓其性微寒,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总结出有此四方面功效。
之所以有此四者之效,均由于石膏善清肺、冒二经气分之实热。
其善清头面之热者,以头面为足阳明胃经所主,其善清咽喉之热者,以咽属胃,喉属肺;其善清瘟疹之热者,温病发疹时常在气血两燔之时,疹发则在肌肤之间,亦与肺、胃有关,故亦需用石膏配犀角、生地等凉血清热药物;其善清痰喘之热,亦必由肺热所致者,石膏善清肺热,肺热一清,则咳嗽痰喘自愈。
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所谓散血中之风是指能疏散血分中之风邪。
荆芥味辛性平,轻扬疏散,温而不燥,既散风寒,又疏风热,因其能入肝经血分,所以能散血中之风。
故凡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以及疮疡肿毒等症,皆需用荆芥,或配蝉蜕、薄荷,或配银花,连翘,均可疏散血中风热而透邪外出。
又如治妇女产后冒风,发痉口噤,常用的华陀愈风散即单用荆芥为末冲服,去风解痉功效颇佳。
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老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142010.2(上)医药常识按眼震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诱发性和自发性眼震。
目前的药品说明书,对人群的年龄划分只有两个层次,即儿童和成人。
比如在“剂量”一栏,都只标明了成人用量和儿童用量,没有专门标注老年人的使用剂量。
因此一般老年人也就按照成人的剂量用药。
但实际上,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肝肾功能以及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有所不同,用药剂量(特别是抗生素、强心剂、利尿剂等)、用药方式以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复查都和中青年人有很大区别,万不可完全照搬说明书。
老人用药的特殊性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与年轻时有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分解代谢。
比如,药物的生物化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重量其实也在不断地减轻,21~30岁时肝脏约重1300克,而60岁以后,降至1000克左右。
相应的肝血流量也会减少,65岁时仅为青年人的50%,到90岁时仅为30%。
这些生理变化直接导致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氨基比林、四环素等在体内的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
以安定为例,它在老年人体内的半衰期是青年人的4~5倍。
因此老年人服用安定常有醒后困倦、活动减少的现象。
此外,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有效肾单位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现肾萎缩、肾血流量降低。
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年龄增高而延长,故老年人用药剂量或次数应酌情减少,避免药物蓄积而中毒。
吃药从小剂量开始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推荐量是以成人的半量或1/3作为起始剂量,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视情况再做剂量上的调整。
此外,老年人如果长期服药,最好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有些药物如调脂药容易损肝,有些抗生素会损害肾功能。
还有不少老年患者图方便,将中西药一起服用,这也是不妥当的。
在中西药都需服用时,中间最好间隔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减轻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此外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吸烟。
药解——精选推荐
药解药解⼈参之⽤甚多。
其⼤纲有四∶⼀参,⼆参麦,三参附,四参连。
临证变通,⽤之的当,其功未可尽述。
(《怡堂散记》)⼈参之⽤有三∶补⽓也;⽌渴也;⽣津也。
补⽓不必⾔,何为能⽣津⽌渴?盖脾⽓输于肺,肺⽓下降,津液乃⽣。
犹蒸物然,热⽓熏蒸,旋即成液。
故⽓不⾜则渴,补其⽓则津⽣,⽽渴⾃⽌矣。
(王宇泰)参者,参也。
与元⽓为参赞者也。
不特⽓虚宜⽤,即⾎虚亦宜⽤。
内伤宜⽤,外感亦宜⽤。
盖烦渴由乎⽕邪,得⼈参⽽阴津⾃长;肿胀本乎⽓壅,得⼈参⽽痞闷全消。
以⾄⾷不欲⼊,⾷⼊反胀,或胃反噎隔,泄利亡阴,洒淅恶寒,多汗漏风等证,⽆不赖⼈参之⼤⼒,作元⽓之藩篱。
⽽妄谓肺热伤肺,参能作饱。
不知肺虚之冤热,⾮参莫救;脾虚之中满,⾮参、术何由健运?此所以功冠群草也。
(赵⽻皇)⼈参得升⿇,补上焦泻肺⽕;得茯苓,补下焦泻肾⽕;得麦冬,泻⽕⽽⽣脉;得黄、⽢草,乃⽢温退⼤热。
○东垣理脾胃,泻阴⽕,交泰丸⽤⼈参、皂荚,是恶⽽不恶也;古⽅疗⽉闭,四物汤加⼈参、五灵脂,是畏⽽不畏也。
⼜疗痰在胸膈,⼈参、藜芦同⽤,⽽取其涌越,是激其怒性也,⾮洞奥达权者不能知。
(汪庵)参、、⽢草,泻⽕之圣药。
盖烦劳则虚⽽⽣热,得⽢温以补元⽓,⽽虚热⾃退。
故亦谓之泻。
(李东垣)⼈知参、能⽌汗,⽽不知其能发汗。
以在表药队中,则助表药⽽解散也。
东垣治虚⼈感冒,⽤补中益⽓汤,即同此意。
(陶节庵)补⽓药多,补⾎药亦从⽽朴⽓;补⾎药多,补⽓药亦从⽽补⾎。
益⽓汤虽加当归,因势寡被参、所据;补⾎汤黄数倍于当归,亦从当归所引⽽补⾎。
(汪庵)⽢令⼈满,有⽢草⽣⽤为泻者,以其能引诸药⾄于满所。
《经》云∶以⽢补之,以⽢泻之。
故仲景治痞满有⽢草泻⼼汤。
⼜⽢草得茯苓,则不资满⽽反泻满。
○古⽅⽤⽢草皆倚为君,必须重⽤⽅效。
时师每⽤不过⼆、三分⽽⽌,不知始⾃何⼈?相习成风,殊属可笑。
(汪庵)叶时可先⽣,⼀⽇观钓鱼⽽悟⽢草之⽤。
谓余⽈∶鱼竿在⼿,所⽤者丝与钩也。
投竿于⽔,丝浮钩沉。
腰间必系⼀泛⼦,留于⽔⾯,能使浮者不浮,沉者不沉,钓者之⼼,视为准则。
蕲艾的功效与作用及形态特征
蕲艾的功效与作用及形态特征蕲艾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
蕲艾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蕲艾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
蕲艾的功效与作用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
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
《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
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
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
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
其功亦大矣。
”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
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
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
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
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
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
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
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
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
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
《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
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艾草性味苦
之勘阻及广创作艾草性味苦、辛、温, 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 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亦经常使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 年夜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 《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重新》说:“艾叶苦辛, 生温, 熟热, 纯阳之性, 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 走三阴, 理气血, 逐寒湿, 暖子宫, ……以之灸火, 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资料, 有通经活络, 祛除阴寒, 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 艾叶挥发油含量多, 1.8-桉叶素(占50%以上), 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 脂肪2.59%, 卵白质 25.85%, 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 一般以越陈越好, 故有“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 又可炙百病, 为医家最经常使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 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当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所以, 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 一来用于避邪, 二来用于赶走蚊虫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份)使用过多, 对神经会有抑制.艾叶泡脚艾叶泡脚第一:祛寒、清除体内湿气、温养经络的作用实验告诉我们, 艾叶具有很强的祛寒作用, 食用艾叶泡脚能够有效的增进体内的血液循环, 令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艾叶能够疏通我们的十二经络, 调理身体中的阴阳平衡.体内的经络疏通了, 气血循环自然就变得顺畅起来.气血健康了, 体内的寒气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现代人由于缺少运动, 所以普遍都有寒气、湿气过重的情况, 艾叶则能够很好的治疗这种情况.第二:去虚火和寒火人体中患有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等等情况, 这些都是由于体内虚火旺盛或者寒火完胜招致的.只要将艾叶和水一起熬煮之后药液泡脚一会, 然后全身除微汗就可以了.然后喝一些温开水, 连续泡脚两单天, 而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 注意休息,那么这些疾病就能够获得很好的缓解.折叠艾叶泡脚的方法了解了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之后,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艾叶泡脚的方法.艾叶具有降火, 特别是降肝火的作用.可是如果是体虚的患者或者是气血缺乏的患者, 最好不要直接用艾叶泡脚, 而是应该在泡脚之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 这样能够有效的弥补体内的元气;阴虚的患者最好也少用艾叶泡脚, 如果呈现头晕的情况, 最好吃虾补一补, 这样能够有效的弥补精气神.具体方法如下:将一把艾叶放入干净的锅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 年夜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泡脚的时候一定不能够获得全身年夜汗, 而是应该在微汗的时候就停止.然后推拿涌泉穴年夜概一百下就可以睡觉了.折叠具体方法艾草三根, (端五节的那种, 也可以以艾叶取代, 量稍加点)放到高压锅里熬水, 年夜概15-20分钟, 然后用这些水泡脚, 先倒一小部份, 能浸到脚趾头就可以了, 坚决不能参冷水, 比及水慢慢凉, 凉到脚可以忍受的温度, 就到里面泡, 受不了又拿出来, 然后再放进去.水冷了, 再加艾水, 反复热水泡.注意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处所泡, 以免热气散失.泡的时候, 要跟平常穿的衣服一样多, 穿睡衣的话, 要加外套到身上.总之不要边冷还边泡.[2]泡的时候, 双膝盖开始不冷了, 然后是肚子有感觉热, 身上出微微的汗, 然后是喉咙有点感觉火, 然后就该头上冒汗了, 能头上出汗, 这是最好了.泡脚之前, 喝碗红枣桂圆羹, 就是一般红枣,一般桂圆, 弄成糊糊, 熬粥喝, 这样可以里应外合.也可以以一杯温蜜糖开水取代, 以防口干.这个法子, 是有火降火, 有寒驱寒.主要是疏通经络, 加快新陈代谢.这个过程, 普通人可能觉得有点繁, 就会放弃.可是, 如果你重感冒, 又是晚上, 没处所看医生的时候, 这个法子你就非用不成了, 这个时候, 要加上半个柚子皮一起熬水, 然后用柚子皮沾水擦背, 脚, 手, 肚子.对受寒引起的感冒, 有奇效.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 其毒性为全草含挥发油, 对皮肤有安慰, 可使局部发热、潮红, 皮肤吸收后则使肢体末稍神经麻痹;口服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安慰, 发生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 并有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谵妄、惊厥、甚至瘫痪.艾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 呈现黄疸型肝炎.艾油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年夜剂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小鼠灌胃LD50为2.47ml/kg, 腹腔注射LD50为1.12m1/kg[17].艾叶药用不得超越10g, 对人致死量为100g.艾叶可以用来医治妇科病霉菌性阴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 沸汤和渣盛在小桶里, 再小桶上放点坐的工具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时.要尽量把水煮沸, 窗户关牢, 人一定要出年夜汗才行.药效功能蕲艾, 味苦而辛, 无毒, 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 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 止吐血下痢, 下部匿疮, 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 辟风寒, 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 捣汁股, 止伤血, 杀蛔虫, 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 拓金疮, 止腹痛, 安胎.苦酒作煎, 治癣甚良, ……”.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 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 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年夜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 还具有异香, 枝叶熏烟能驱蚊蝇, 清瘴气,具有禳鸩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 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经常使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 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 可治吐血下痢, 衄血下血.捣汁服, 止伤血, 杀蛔虫, 治带下, 止霍乱转筋, 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 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 可防治皮肤病.对产妇和婴儿, 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 称“艾绒”, 制成艾柱, 燃炙经穴, 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 滋润炙疮, 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 能散寒除湿, 温通气血, 通经活络, 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 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 为之“一壮”.蕲艾不单治疗多种疾病, 还具有异香, 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 具禳鸩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 端五插艾”, 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 入药治病疗效更好.[3]折叠艾草叶【拼音名】:ài Má Cǎo【别名】:铁秤铊、禾麻草【来源】: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 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 去茎叶, 洗净泥土晒干.【性味】:辛, 温.【功能主治】:祛风, 除湿, 调经.用于风湿关节痛, 皮肤瘙痒,月经不调.【用法用量】: 3~5钱泡酒或水煎服;外用适量, 煎水洗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折叠艾草与端五节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 端五插艾”.在端五节,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或虎形, 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美丽芬芳, 妇人争相佩戴, 用以驱瘴.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五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挂艾枝, 洒雄黄水, 饮雄黄酒, 激浊除腐, 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五节上山采药, 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端五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 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 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 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 叶片呈剑型, 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 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 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 割蓬作鞭, 副以桃梗蒜头, 悬于床户, 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 或剪彩为小虎, 帖以艾叶, 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 或作人形, 或肖剑状, 名为蒲剑, 以驱邪却鬼”.艾草代表招百福, 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 插在门口, 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 针灸里面的灸法, 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份,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 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 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 采艾似人形者, 揽而取之, 收以灸病, 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 悬于户上, 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 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五时贴“午时联”, 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 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 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 插艾较勇健”.也有处所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 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 榴花悬门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 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罕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 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 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年夜的孩子, 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 黄巢非常好奇, 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 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 杀了叔叔全家, 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 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 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 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年夜受感动, 而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 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张锡纯用药总结106条
张锡纯用药总结106条汉古经方今天导言:这是郭霭春先生对张锡纯用药配伍方法所做总结、归纳的一些具体内容,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
郭霭春总结的张锡纯用药经验作者/孙中堂、王玉兴、吴仕骥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人。
举业未达,转而攻医。
以济世活人为宏愿,遂广求方书,孜孜研究有年,自是临证几无虚日。
晚年悬壶于天津,术精验宏,极著盛誉。
张氏治学极为严谨,每以“学问之道,贵与年进”而自强不息。
临床家所凭借者,方药也。
故张氏“不惜脑力心血,以精研药性于居恒,更审机察变于临证”。
在药物学的认识和研究上多有独到见解,而且非常可贵的是,他对药物的性味和功效的认识,非常重视实践体察和实际经验,或取法于先哲,或博采于民间,或体验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如对甘遂、巴豆等药性峻猛之药,皆亲口尝验以试其毒性。
郭霭春教授认为,张氏在药物的配伍、应用方面确实具有独到的经验,其对前贤既定者,多能探奥索隐,而对古人所未发者,又多有增补创新。
故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总结、归纳出张氏的用药配伍方法百余则,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治疗,每每收到良好效果。
今节录于下,以资同道临证参考。
1 生石膏佐芍药,可解阳明之热。
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药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药更宜于治疗热痢。
2 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内热者。
3 石膏配蝉蜕,用于温病气分有热。
4 石膏、半夏、麦冬并用,能滋阴而不恋邪。
麦冬能滋阴,但又能导致留邪不散。
若与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则无此忌,诚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黄并用,治阑尾炎。
6 生石膏、龙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伤寒、温病之热实而脉虚、心中怔忡、精神躁扰者。
7 赭石与石膏并用,最善通热结之大便。
且又用治肝气、肝火相并上冲引起胃气上逆之呕吐。
盖用石膏能清阳明大热,用赭石善平上逆之冲气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
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佐以瓜蒌仁、白芍;其热而兼虚者,可佐以人参;有因凉者,一可佐以干姜、白芍(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肝胆);其凉而兼虚者,可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而上冲,胃气不降者,宜以山药、芡实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十 公公 似 少年 。
且 医学 著作 也 颇 丰 。
此 诗 是 《 氏 家 传 养 生 四 要 》 四 的 万 之
一
首 药 诗 ,谈 老 年 人 补 肾 所 用 的 “ 肾 煨
【 释】 注 ① 杜 仲 : 人 杜 仲 服 此 药 得 道 故 以命 古
- 睡
舞寰
该 书 白。 ‘ 覆 盆
经 。.
明 目
气 不 肾 虚
事 不
足所:
录》
的。
行 衍
( ) 炒 物组
治 肾
育 等
该 书
胃 . 卒
种 仁 脾 、
消 肿 清 稀
用 于
医 别
I: E
} } 义可
中国古代养生诗词赏析
止 , 随 食 随 吐 或 妊 娠 呕 吐 不 止 者 , 可 凡 均
服用此方。
燥 结 、 肿 诸 疮 等 。 名 医别 录 》 载 甘 蔗 , 痈 《 所 除 了 性 味 略 有 差 别 外 , 其 功 效 的 叙 述 则 对
很 正 确 。 面 介 绍 三 个 以 甘 蔗 为 主 药 的 常 下
腰 痛 之 疾 。 诗 中 所 列 各 药 , 杜 仲 、 蓉 如 苁 等 . 有 壮腰 健 肾功效 。 均 不 过 , 里 需 要说 明一 点 : 语 说 “ 这 古 是
药 三 分 毒 ” 诗 中 所 列 各 药 , 同 样 不 可 久 , 也
服 。 以 吃 一 阶 段 后 停 些 日子 , 服 , 扬 可 再 可
《 氏 传 生 要・ 肾 》 析 万 家 养 四 煨 散赏
文/ 文祥 李
雾 户 I 巳 蚕
【 诗】 原
杜 仲 苁 蓉 巴 戟 天 ①,
这 首 诗 的 作 者 为 明 代 名 医 万 全 , 我 是
国历 史 上 在 临证 医学 颇有 建 树 的 医生 , 并
茴香故 纸② 青 盐 。 及
虚 热 咳 嗽 , 适 宜 气 管 炎 与 肺 结 核 等 患 者 亦
服用。
2 .甘 蔗 汁 1 0 , 姜 汁 2 克 。将 两 0克 生 0 者 混 合 起 来 , 为 2 服 食 , 日 l 。 方 分 次 每 剂 本 能 和 中 益 脾 胃 .可 治 呕 吐 反 胃 或 干 呕 不
②茴 香: 茴香 , 散寒 、 气 、 胃 小 有 理 开
之 功 效 。 纸 : 胃 脂 , 统 医 学 认 为 有 补 故 补 传 肾壮 阳 、 火 清 阴 、 寒 湿 功效 。 益 化
【 析】 赏
长避 短 . 到壮 腰 健 肾 、 缓 衰 老之 功 效 。 起 延
引起 的面 色萎 黄 等症 。 甘 蔗亦 《 医别 录 》 始 载 之 药 物 。 名 所 该
成 汁饮 用是 不错 的选 择 。
1 .甘 蔗 汁 、 b汁 各 2 克 , 百 合 6 萝 0 野 0
克 。 将 百 合 加水 煮 烂 , 倒 入 两 汁拌 匀 , 先 再
书说 :甘 蔗 , 甘 、 , 毒 。 主下 气 , “ 味 平 无 和 每 晚 临 睡 前 服 食 。 本 方 能 润 肺 止 咳 , 治 可
中 , 脾气 , 大肠 。” 补 利 甘蔗 为禾本 科 植 物 甘 蔗 的茎 秆 。 微 性 寒而昧甘 , 肺 、 归 胃经 。功 能 清 热 生 津 , 润 燥 和 中 , 毒 。主治 热 病伤 津 、 烦 口渴 、 解 心 暑 热 大 汗 、 渴 尿 赤 、 悸 气 短 、 燥 咳 口 心 肺 嗽 、 喉 肿 痛 、 液 不 足 、 呕 反 胃 、 便 咽 阴 干 大
用 方
3 .甘 蔗 汁 3 克 , 米 8 克 。 先 将 小 米 0 小 0
煮 成 粥 , 加 入 甘 蔗 汁 拌 匀 , 腹 服 食 。可 再 空 治 老人 咳嗽 、 弱 、 虚 口舌 干 燥 、 唾 浓 黏 等 。 涕
山茼蒿含丰富维生索A, 可保护肝艟惰 助体内毒素排出。将山茼蒿和番茄 、 折萝 卜 柚子 、 、 苹果 等水果蔬菜一起打
名 。其 药有 补 中益气 、 筋 骨 、 肝 滋 肾 、 坚 润 健 身益 寿 之功 效 。 蓉 : 大 补 壮 阳 、 五 苁 有 润 脏 、 腰膝 之 功 效 。 巴戟 天 : 补 肾 阳 、 暖 有 强 筋 骨 、 风湿 功 能 。 祛 :腰 者 肾 之 府 , 人 身 之 大 关节 也 。 腰 痛 之病 , 属 肾虚 。 故 多 中 老年 人 肾气 始 衰 , 服 “ 肾 散 ” 几 可 免 宜 煨 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