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效应
8个心理著名效应
1.霍桑效应就是所谓“宣泄效应”。
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有个名为霍桑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
后来通过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却无处发泄,而谈话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2.苏东坡效应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他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
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
”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
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3.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4.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以点概面光环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
例如: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认识人的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象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力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5.马太效应它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其中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36种心理效应
中小学班主任必读教育中的36种心理效应一、“苏东坡效应”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
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了。
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
”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
所以,鲁迅有一句人们都认可的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强调要了解学生,但却很少被要求要了解自己。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了解学生固然重要,了解自己也同样重要,因为只有既了解学生也了解自己,才能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更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
那么,教师要如何了解自己呢?首先,要跳出“自我”这个圈子,突破“自我”的局限,“以人为镜”,通过与别人行为及优缺点的比较,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其次,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消除认识“自我”的“盲区”。
一般地说,认识别人比认识“自我”容易,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就要求自己要能够广泛地收集来自上下左右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并通过认真分析和判断来认识“自我”。
第三,要掌握一些分析和判断的方法。
因为这与正确认识“自我”密切相关。
这些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主要有: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能既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又不会被别人操纵,遇事能够冷静理智,不会感情用事等等。
第四,多参加各种有益的、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有益的、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实践活动,可以检测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
二、“霍布森选择效应”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
78个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78个神奇的心理学定律成功心理学——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成功者的品质1、糖果效应:如果连一颗糖的诱惑都抵挡不住,还能成就什么2、贝尔效应:坚信自己能行,你就能成功3、杜根定律:自信并勤于实践,让你永远手握坐票4、杜利奧定理:失去什么都没有失去热忱可怕5、脱皮效应:蜕掉萎靡不振的皮盍,磴新振作超来6、布利斯定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苏东坡效应:若想驾奴人生,需先认淸自己>8、隧道视野效应:视野开阔,方能看得鬲远交际心理学——人脉像雪球,会滚才能越滚越大9、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交往需要热情10、瀑布心理效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I11、南风法則:温暖胜于严寒,柔弱可以克刚12、海格力斯效应:以恨换恨恨无涯.以爱换爱爱无边13、斯坦纳定理:说得愈少,才能听得愈多14、特里法則:有勇气承认错误,才会更受人欢迎)15、态度效应:你对别人笑,别人才会对你笑选择心理学——先选择好目标和方向,再努力才有效16. 手表定理:你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17、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爭情,就不值得做好18、卡贝定律:懂得放弃•才能更好的争取19、布里丹毛驴效应:两全其美,并不完美20、霍布森选择效应:没有余地的选择,没有任何意狡21、累积定律:选择决定命运,积累成就人生%22、重复定律:成功就是將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盲从心理学——如果不理智思考,会被牵看鼻子跑23、羊群效应:不用大脑去思考,只知跟着别人跑24、权威效应:追求心理安全,迷信权威人物25、晕轮效应:不要被别人头上的“光环”迷惑26、首因效应:以貌取人.容易犯下大错27、思维定势效应:如果思维受限,大脑将会斷电28、流言的心理效应:流言可畏,让人逃跑29、韦奇定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30、改宗效应: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 减压心理学——打开心的阀门,排泄烦恼和压力31、齐加尼克效应:适时休息,排解工作压力32、职场休克理论:你可以做到不“休克”33、避雷针效应:善疏则通,能导必安34、酸葡萄效应:可望不可及吋,请学会自我安慰35、替换定律:与其苦心消除,不如轻松替换36、鸟笼效应:无谓的烦恼,让人最难摆脱37、式器效应:烦恼有可能引发犯罪行为婚姻心理学——从恋爱到婚姻,幸福需要巧经营38、多看效应:制造偶遇机会,让双方产生吸引力A39、互补定律:优劣互补,白头偕老更靠谱40、过度理由效应:不要为了表面的利益而抱怨41、角色互换效应:将心比心,读懂爱人的心42、幸福递减定律:爱情从轰轰烈烈变为平平淡淡Y43、刺猾法則:若想给彼此温暖,需要保持恰当距离合作心理学------ 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44、跷跷板互惠原则:人生永远不是独角戏45、华感顿合作定律:怎样合作是一个问题%46、共生效应:独木不成林,也难以成材47、蚂蚁效应:人心齐,泰山移48、旁观者效应:责任不清,导致合作失灵49、木桶原理:永远不要让自己拖团队的“后腿”50、米格-25效应:优化组合,可使整体胜于局部之和竞争心理学——竞争既能激发动力,还能增强活力51、姪鱼效应:有了压力,才能有动力和活力52、犬藜效应:狭路相逢勇者胜53、马蝇效应:外界压力会驱使你勇往直前54、竞争优势效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55、瓦拉赫效应:找到自己的优势,方能如鱼得水56、零和游戏原理:你所赢的,正是别人所输的57、磨森效应:竞争实力重要,心理素质更重要管理心理学一一管理者不能当监工,而要当教练58、錄鱼效应:蛇无头不行,鸟无翼不飓59、罗森塔尔效应:信任和期望是最离明的激励60、奥卡姆剃刀效应:如无必要,无增实体61、洛伯定理:你没看见的,才是最关键的62、彼得原理:人往高处走,最终难胜任63、霍桑效应:关注并让员工尽情宣泄坏情绪)64、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65、苛希纳定律:在管理上,并不是人多就好推销心理学——若想产品大卖,先为顾客“把脉”66、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67、得寸进尺效应:循序渐进更容易让人接受68、250效应:基待一位顾客,获得更多顾客69、巴莱多定律:灵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70、禁果效应:若想传播推广,请先闭口不讲A71、凡勃伦效应:天价又如何,照样有人买连锁心理学——细节决定成败,连锁反应让人很无奈72、蝴蝶效应:细小的误差,会造成巨大的后果73、墨菲定律:如果有出错的可能,早晚会发生74、马太效应:最初的好与差,到后来差距越来越大75、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小的初始能量可能产生一连串的反应76、破窗理论:及吋修补.别让破窗成为一种常态77、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78、配套效应:如果好鞍必须配好马,配到最后会“被耍”。
谈谈苏东坡效应~(绝对原创)
谈谈苏东坡效应~(绝对原创)什么是“苏东坡效应”呢?70年代末,语言学教授孙汝建提出汉语研究中存在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他称这种现象为“苏东坡效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
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
这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几乎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这个意思。
“苏东坡效应”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未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的。
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
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主观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
“苏东坡效应”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遇到别有用心的人还有可能被心理暗示,造成损失~ “苏东坡效应”对人来说无疑是有害的,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它或者减轻它的影响呢?我大致找了找好象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措施,我给大家几点建议,虽然不能消除它,减轻一些还是可以的~ 一、遇到事情把心放宽,这没有过不去的坎,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着急,且等事情发展一下再说,如果自己确实是个急性子,控制不了不着急,就要有意识的压制,或者可以使用想象转移法,注意转移法,深呼吸放松法等~(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我过几天再仔细讲)二、遇到事情换个角度看看,大家都知道苏东坡的那首诗还有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初一看很大的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根本就是小事,从一方面看是坏事,从另一方面看就是好事,有时实在换不了角度可以让时间帮你,先放下不说它,过几天再看。
人最难认识的是自我
龙源期刊网
人最难认识的是自我
作者:林烨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8年第05期
宋代诗人苏东坡有句名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往往要更为困难。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这种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心理学家从苏东坡效应中总结出3大启示:
1. 一个人最大的劣势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唯有客观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才能激发进取的信心,从而不断改变不良的现状。
2. 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有时候借助别人来认识自己,往往更为客观、公正。
3. 最好的听众是自己。
想要认识自己,就要与自己良好地“对话”。
最著名的54个效应高考作文素材
最著名的54个效应,你知道几个?1【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五千、二千和一千。
那个领五千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五千;领二千的也赚了二千,唯独那个领一千的把银子埋到地里。
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
这就是《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的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2【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Lorenz)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即所谓“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
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一份小小的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表现的书面鉴定,更是对师生相处、相亲、相知程度的检查,也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展示。
苏东坡所写的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苏东坡诗词中蕴含数学知识的诗词分析
苏东坡的诗词中确实蕴含了一些数学知识。
以下是对其中几首诗的分析:
1. 《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蕴含了观察者效应,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这种现象在数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解析几何和线性代数中,观察角度或者基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结论。
2. 《赠刘景文》:苏东坡用一年四季的变换来形容一个数学概念,那就是“年周期”。
他通过描绘春夏秋冬的循环,表达出年周期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周期性来理解和建模各种现象。
除此之外,《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其他诗词中也有数学知识的体现,但上述两首是比较明显的。
总的来说,苏东坡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诗词的另一个角度。
心理学常识
一、情绪心理1、天气定律:心情随天气的改变而不同秋高气爽适合创作(15-1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霍桑效应: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1)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2)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
“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
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3.情绪效应:情绪效应又称情感效应(Emotiona lEffects)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
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注意:自信、自然、真诚、看场合、程度、对象调节情绪:1.找出情绪不好的原因,努力排除它2.学会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调节情绪3.用具体的行动转移调节,使自己忙碌起来4.用适当的方式来宣泄(倾诉、唱歌、大喊)5.学会幽默保证心情: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经常运动4.齐氏效应:是指人们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齐加尼克找来一批被试者,并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然后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去完成20项工作。
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因被打扰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齐加尼克则毫不干预,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实验结果是,虽然这两组被试者在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是,那些顺利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逐渐消失了;而那些未能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依然被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困扰着。
50 条经典心理定律,教你辨识人心!
50 条经典心理定律1. 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2. 近因效应: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3. 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4.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
5. 投射效应: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6. 自我暴露定律:适当暴露自己的小秘密或缺点,能快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7. 互惠定律:得到别人的好处后,会想要回报对方。
8. 换位思考定律: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9. 相似定律:人们通常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
10. 互补定律:性格或需求互补的人容易相互吸引。
11. 从众效应: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
12. 鲶鱼效应:通过引入外部的竞争者,激发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
13. 责任分散效应:对于某一件事,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14.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15. 习得性无助效应: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16. 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法则,温暖胜于严寒。
17. 泡菜效应: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
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
18. 手表定律: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19. 木桶定律: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苏东坡效应
尔・ 康维 尔的美 国牧 师 .以 “ 宝
石 的 土 地 ”为 题 在 美 国巡 回 演
苏 东 坡
口 文 /王梅
c鹏 ^
lg I  ̄ L R 6 f , &M l . T 札I3 1 2
维普资讯
嘎
那 么 .有 什么办 法可 以检查 出 自我 的成熟 程度或 自我 认识 的
l.你 能认真地 写信 给他人 2
吗?
了一辆奔驰 ¥ 0 。 60
后 来他 的 助 理 跑 到 他 家里 讨 教 成 功 的 经 验 , 他 告 诉 他 说 : “ 要 你
不安?
”说 着他从 牛皮纸 袋里 拿 出来一摞 l. 你 是 否 因 做 错 事 而 感 到 成功 的话 ,就给 自己贴 个梦 想板 。 3 纸 ,很 明显 ,纸在板子 上钉 过 ,上 面都 有洞 。他说 : “ 这些梦 想都 实 现 了! ”他从 那个牛皮纸袋 3中又拿 出 了一 个奔驰 ¥0 - " 6 0的照片 。他 接 着说 : “ 以前 不打算钉 ,一直觉得 实在是 太贵 了,不怎 么想 买,后来 ,
友和定下约会? 6 .你 对 自己 购买 的东 西 常 能 满意吗?
把 梦 想 贴 出 来
口文 /单克锋
他 l 2岁随 亲 戚 到 美 国读 书 , 开 始 边 工 作 边 读 书 。 他 曾 经做 过 l 8
7 .你是否轻率地对人或事 下 定论 ? 8 .你从事的工作是否常有疏
自我 ,是 伴随 着个体 的社会
最 珍贵 的宝石 。康 维尔 引用这个 化产 生的 ,每 个个体 都有独 特 的 古代有 个笑话 .一位 解差 押 真实的故 事 ,并用 大量 的实例说 自我 在心理 学 中 .自我也 被划
浅谈中学生身上的“苏东坡效应”
无 论是 缺乏 理 性 自信 ,还 是过 于 自负 ,其原 因都是
不 能 正 确 地 认 识 自我 。 “ 东 坡 效 应 ” 无 疑 对 教 师 工 作 苏 和 学 生 学 习 敲 起 了警 钟 。 怎样 让 这样 的 同学 走上 正 常 的道 路 呢? 下 面笔 者就 重 点 以前 者 为 例 ,和 大 家 谈 谈 自 己 的 一 些 想 法 与 做 法 : 1 准 症 结 : 自信 心 丢 失 ,破 罐 破 摔 。 . 找 2分 析 病 理 :这 样 的 同 学 ,往 往 不 是 天 生 就 不 自 信 , . 他 们 对 自 己 没 有 完 全 否 定 ,绝 大 部 分 都 是 在 生 活 中 受 过
光” 。是 其 转 化 的关 键 。 ( )缺 点 “ 位 ” 1 异 :首 先 ,教 师 可 以 把 缺 点 在 他 的身 上移 一下 “ 置 ” 位 ,这 样 就 会 发 现 :某 些 “ 点 ” 能 够 发 缺 出绚 丽 的光 彩 。 比如 ,如果 学 生 经 常 在课 堂 上 乱 讲话 、 爱 逗 笑 ,就 让 他 在 舞 台 上 露 一 手 , 由 此 ,其 之 前 的 缺 点 就 变 成 了优 势 。并 闪 烁 出 光 芒 来 … … ( )优 点 “ 位 ” 2 移 :不 妨 把 眼 光 向 “ ” 移 一 移 。我 后 们 就 会 发 现 :他 们 以 前 也 曾 经 有 过 许 多 优 点 ,取 得 过 不
时发现少 了一 个人 ,大吃一惊 ,继 而一摸 光头 转惊 为喜 :
“ 而 和 尚还 在 。 可 随 之 又 困 惑 不 解 : “ 在 哪 里 呢 ? 幸 ” 我 ”
这 则 笑 话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印 证 了诗 人 苏 东 坡 的 两 句 诗 :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一、词语凯觎:jì yú。
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廊庙:朝廷。
乌台诗案: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一关就是103天。
这就是所谓的“乌台诗案”。
狱中,苏轼每天被逼要交代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才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坎壈kǎn lǎn ,困顿,不得志。
二、内容述评(一)苏轼独特的人格首先,苏轼一生都推崇、维护儒家思想,有着积极的入世之心和用世之志;对朝政弊端勇于进言,敢于直言。
虽然因此而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但在杭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时,毫不以个人得失萦怀于心,依然勤于政事,政绩卓著,造就了可爱的苏东坡。
其次,苏轼立足儒学思想,融会释、道两家,所以才能在坎坷的一生当中,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韧的意志,顽强的决心,平和的态度,超迈的境界,才能在屡遭贬谪的时候,依然保持着高涨的创作热情与旺盛的创作活动。
在黄州,他写下了753篇文学作品,其中诗约214首,词79首,文约457篇,赋3篇。
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也是这个时期在黄州书就的。
第三,苏东坡突出“文化群小”的重围后,谪居黄州,是黄州让他涤尽繁华与喧闹,让他沉静孤独,让他脱胎换骨、看清自己,从而变得可敬。
中国历史上文人可敬的多,可爱的不太多,可敬又可爱的很少,苏东坡是可敬又可爱的文人之一。
(二)“东坡居士”别号的诞生:苏东坡谪居黄州时,黄州当时还是个远离繁华、落后荒芜的小城镇,物质生活远比不上他以前生活过的都市。
然而,苏轼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他在城东开垦出十来亩田地,率领全家老少种麦子、蔬菜、桑麻,忙得不亦乐乎。
又因为白居易曾有一句“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的诗,苏轼便给自己起了一个“东坡居士”的别号,苏东坡就这样诞生了。
苏东坡效应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人确实容易拔高自己。他找来 25 个人, 他 们 相 互 之 间 都 是 老 熟 人 ,因 此 比 较 了 解 各 自 的 优 缺 点 。实 验 者 请 他 们 每 个 人 分 别 根 据 9 个标准即
庐山
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对所有包括自己在 内的人排名次。比如,根据文雅标准,谁最文雅排第一,其次为第二......以粗鲁为标 准,谁最粗鲁排第一,其次排第二......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其他 24 个 人进行评价,这样,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 24 个他人做出 的评价。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 25 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 倾向。例如,有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的文雅程度应该名列前茅,可是把其他 24 个人在 这方面给他评定的名次平均一下,他的“文雅”程度仅列第二十几名。还有一个人,对 自己“爱清洁”的品质的名次比他人给他的平均名次提前了 5 名,对“聪明”和“美丽”的程
简介
苏东坡效应可不是“天外来客”。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 论 专 家 创 立 模 糊 集 合 理 论 以 来 ,以 模 糊 集 合 论 为 核 心 的 模 糊 理 论 在 全 世 界 得 到 了 迅 速 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 当 小 鸡 未 啄 出 蛋 壳 之 时 ,总 不 能 说 它 仍 是 蛋 ,亦 不 可 称 之 为 鸡 。石 蜡 从 固 态 变 成 液 态 , 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的。
度的评价都提前了 6 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粗鲁”程度的评定却比别人评的低, 他定的名次比别人给他定的后退了 6 名。
墨菲定律苏东坡效应读后感
墨菲定律苏东坡效应读后感
读了墨菲定律里的苏东坡效应,可真是让我有不少想法呢。
先说这墨菲定律,就像个调皮的小恶魔,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冒出来。
而这个苏东坡效应啊,就像是墨菲定律在自我认知这个事儿上搞的一个小恶作剧。
你看啊,苏东坡先生那么聪明有才华的一个人,都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这就告诉我们,人要认清自己可真难。
就像我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超厉害,啥都能搞定,可实际上呢?往往是把事情搞砸了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牛。
我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就像去参加一个比赛,心里想着我肯定能轻松拿下,结果发现自己在赛场上像个无头苍蝇,这时候才意识到我对自己的认识太不客观了。
这效应还让我想到了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可朋友却觉得我有点太自我了。
其实啊,就是因为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待久了,没有好好审视自己。
不过呢,这个效应也不完全是坏事。
它就像一个警钟,每次我想要盲目自大的时候,就会想起苏东坡效应。
我就告诉自己:“你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好呢,还是谦虚点,好好审视审视自己吧。
”从那以后,我就会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眼睛里看看自己到底是个啥样。
这也让我觉得,人要是想要进步,就得不断地想办法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外面看看自己。
不能老是自己在那瞎琢磨,觉得自己完美无缺或者是一无可取。
就像照镜子,不但要照正面,还得照照侧面、背面,这样才能看清全貌。
总之呢,这个苏东坡效应让我在自我认知的道路上清醒了不少,不再那么糊里糊涂地活着啦。
关于豁达中庸的名人素材
关于豁达中庸的名人素材苏东坡的豁达中庸,久为人们所称道。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他的这种魔力就是我这鲁拙之笔所要尽力描写的,他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
”苏东坡世所罕见的豁达气度,确有魔力般的效应,他的诗词文章,读来令人豁目开襟,然而“豁达”并不等同于“笑”与“乐”,苏东坡也不是为了豁达而豁达。
在他豁达的襟怀与气度背后,有追求不舍的“执着”深藏在他的骨髓里。
他是为了执着而豁达的。
假如没有执着,他的豁达便如同水中的浮萍和天上的浮云一般,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在东坡的极富魅力的精神世界里,执着使他更加豁达于他所要豁达的;豁达则使他更加执着于他所要执着的。
第一,他执着于独立识见的表达,而豁达于仕途的进退——识不为仕所拘;第二,他执着于意趣的升华,而豁达于身外之物的得失——意不为物所缚;第三,他执着于志向的高远,而豁达于一时的荣辱——志不为量所束。
古代作家中,豁达如苏东坡,少有出其右者;执着如东坡,少有越其上者。
明诗人高启赞苏东坡:“或置诸銮坡玉堂,或放之朱崖黄冈。
众皆谓先生之憾,余则谓先生之常。
先生盖进而不淫,退而不伤,凌厉万古,麾斥八荒,而大肆其文章者也。
”说的是苏东坡一生几经沉浮,历经坎坷,曾身居高位,做过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也曾被贬至黄州做团练副使,被流放到海南“朱崖”,甚至曾因“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
不论是“新党”当政,还是“旧党”当政,不管是仕途顺达,还是逆境当即,他都始终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不因“进”而流于逸乐,也不因“退”而短其气节,阅尽人世沧桑而常态依然。
虽然他的情绪不可能不因处境的顺逆而发生起伏,但是他评古论今的见解却从没有因处境的顺逆而受到约束。
他精神探索的锋芒始终是锐利的,他的襟怀始终坦荡敞开。
苏东坡之所以执着于独立识见的表达,而豁达于仕途进退,自有其理性原则和处世逻辑相支撑。
墨菲定律之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人们都难以正确认识自我“苏东坡效应”源于苏东按的一句诗句:“不识庐山真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明就站在山中,却偏偏不认识这座山头。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明明就拥有“自我”,却偏偏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生话中有不少人就是对于“自我”这个就在自己手中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
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发出“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感慨。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很少能真正地去思考“我是谁”的问题。
的确,对于这么一个看似无聊又无用的疑问,每个人都那么忙,有这工夫还不如去唱会儿歌、玩圈儿麻将、逛个街、听会儿音乐呢,这类的思考就留给那些“哲人”吧。
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们苦苦寻找的,往往是自己所拥有的,但是人们并不自知。
“我”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虽然近似咫尺,看似熟悉,却常常令人疑惑。
“我”是特殊的,是独一无二的。
从心理学上而言,个体的自我有两个解释:广义而言,它是指一切个体能够叫作“我的”的总和。
比如,我的身体、心情、父母、朋友、工作等,通过“我的”的后缀,我们来确定对自己的存在的满足感;狭义的自我,就是指自己对心理活动的感知和控制脑的机能活动,是我们心理的特殊形式。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同这个现实的世界保持一致性及和谐性,都在物演着不同的角色。
比如,在父母面前我们扮演孩子和孩子面前我们又粉演父母,在领导面前我们扮演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又是领导,在好朋友面前我们扮演着知己,而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又仅仅是一个路人甲。
角色本身决定着扮演者的共同轮廓,但是由于“自我”的不同,同样一个角色也可能出现迥然不同的表现。
显然,角色扮演者对认识自己非常重要,这也是人们通常使用的方法。
另外,苏东坡的诗句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方法一-横看成龄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可以深入“此山中”探其幽微,也可跳出“此山中”一览全景。
也就是说,认识自己要将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方可全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各种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
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为求公平,于是自己也就减少努 力。人们也可能认为个人的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或是团体成绩很少一部分 能归于个人,个人的努力难以衡量,与团体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故而 降低个人努力,或不能全力以赴。 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 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 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 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 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但当大家组成一 个团队,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就被扩大化了。大家都有这样的 思想:如果出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一个团队中每 一位成员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那么由集体做出的决定往往更为冒险,这 是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 管理者在将一项任务交给某个团队去完成时,一定要指定负责人,最后直接 与负责人交涉。在监督任务进展和评估任务完成结果时,直接向责任人问责。
毛毛虫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 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 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 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 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 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 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 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 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
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光头,然后逃走了。
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
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这个故事可不是杜撰的笑话了——本世纪初,有个叫拉赛尔·康维尔的美国牧师,以“宝石的土地”为题在美国巡回演讲。
他的演讲使整个美国卷入了激情的漩涡。
据说他举行了多达6000次的讲演,其内容如下;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弗德的富裕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时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穷困而死。
可是,此后就有人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康维尔引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并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人们向他所寻求的,恰恰是自己手中的东西。
在此,请你理解:自我,也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
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往往熟视无睹,似乎远在天边,神秘缥缈得很。
这是一个对“自我”的认识问题。
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
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
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
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
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应。
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
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个体的活动离不开自我,自我客观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中。
自我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因为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
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
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
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
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
“谁象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
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
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
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
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
对此,有人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
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
看画如此,看人亦然。
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
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
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
这就用得着苏东坡的一大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
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
这就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可不是“天外来客”。
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
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
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的。
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
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
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
鉴此,“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这当然不是要我们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向“自我”甘拜下风,只好让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
不,当然不能这样。
在“苏东坡效应”敲响的警钟声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召唤: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办法总是有的。
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
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在这个方面,国内外诸多社会心理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很可以给我们认识“自我”开开眼界的。
日本一位专家建议你,不妨把你的头脑比作是你的思想的广播电台。
这个广播电台用两种差不多功率的频道向你播送通讯。
一个是P频道,另一个是N频道,请你看一看这两个频道的工作情况吧。
比如说,今天,你的上级领导把你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和你一起检查了你的工作。
他基本上肯定了你的工作,同时也为改进工作提出了几项重要的忠告。
晚上你回到自己家里,自然要想起当天所发生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频道对到N,“播音员”大概就会用如下的腔调向你说:“要当心!他想要整你呢!”可是,如果你把频道对到P,“播音员”就会这样说:“他对你的忠告是正确的,照着去办,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他对你是一片好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听哪个频道的话,其心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请务必记住,如果长时间把频道对到P或者N,就会愈发被它吸引,改换频道就会愈发困难。
你头脑中存在的这两个“频道”,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主我"和“宾我”。
你与其他角色扮演者发生角色互动的同时,也需要自我的内向交流。
当“宾我”向“主我”发出行动的命令时,“主我”或是唯命是从,或是拒不执行,当“主我”向“宾我”就某事提出质疑时,“宾我”或是对答如流,或是闷声不响。
人们常说的思想矛盾、自我斗争,就是“主我”与“宾我”所产生的对立状态。
而这“主我”与“宾我”在开展“自我内向交流”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三种自我状态,即“长者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太”、“幼者自我状态”。
这种种自我状态,是指在相互关系中占优势的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某个人的实际年龄并无联系。
“长者”代表着社会的继承性,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父母的地位对待子女的状态,其姿态特征,表现于对人采取批评教育等行为,表现为“长辈”的训诫,还表现为向他人提供庇护,保卫和保护。
“成人”代表了现实的行为,这一自我状态的目标在于客观地收集来自外界的信息,支配着人有秩序地、理智地,与外界要求相适应地行动,并作出冷静的估计,对一切事物作出公允的评判。
这就是说,“成人自我状态”是指象成年人一样地理智地考虑和处理问题的状态,其特征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常用商量的口吻,决策时较能深思熟虑,办事合乎情理。
那么,什么叫“幼者自我状态”呢?“幼者”表示人的直率情感。
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小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表现为儿童特有的一切冲动性(轻信、娇气、异想天开以及任性调皮,气量狭小等等),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直率态度(相当天真),表现为幼稚行为(顽皮,浮躁等等)。
这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对你具有暂时的或长期的优势,并使你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思考与行动方式。
换言之,你本来处于年龄上的成人状态,但你有时也可能从幼者状态的观点出发,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并采取行动(典型的言语和思想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人人都该夸奖我”、“我是一个弱小的人,所以人家才欺负我”),或者以长者状态来看待世界(“应该帮助别人”、“任何人都不可轻信”)。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这个“长,成、幼”的三位一体。
就个人而言,最为理想的应该是让这三种状态处于正常化之中,就是说,要根据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要求,表现出你的哪一种自我状态。
于是,你的“自我”成熟与否也就在此显露端倪了。
一般说来,自我认识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对自我认识得愈清晰,其自我的成熟程度就愈高,反之则低。
那么,有什么自测的办法可以“考”出自己那三种自我状态是否处于正常化之中呢?也就是可以检查自我的成熟程度或曰自我认识的透明度呢?最近,国外有关专家设计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
如实回答这些“考题”,可使你对上述问题得出基本的结论,基本了解你自己是否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掌握你的“自我”及你对它认识的实际状况。
这些“考题”如下:1、你的情绪是否时常变动?2、你对别人的友情能持多久?3、你购买廉价或处理商品,是否常超出自己的需要?4、你守信用吗?5、你是否轻率的结识异性朋友和定下约会?6、你对自己购买的东西常能满意吗?7、你是否轻率的对人或事下定论?8、你从事的工作是否常有疏误?9、你是否有你已不再喜欢的老朋友?10、你的生活习惯正常吗?11、你是否常凭初次印象判断人?12、你能认真地写信给他人吗?13、你是否因做错事而感到不安?14、你平时遵守交通规则吗?15、你在阅读书刊或文件时,对注解常忽略过去而成为习惯吗?以上考题答案的计分规则是:1、3、5、7、9、11、13、15题,回答否定记1分;2、4、6、8、10、12、14题,回答肯定记1分。
结果分析:得分为11分以上者,说明“自我”是比较成熟的;得分在8-10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部分成熟的;得分在5-8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不够成熟的;得分在5分以下者,说明“自我”是相当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