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领域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相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成熟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走过场,无实效。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经历了从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等艰辛的历程。

这些研究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课程实施的主体还是学生,没有成熟评价体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像是一份没有正确批改的试卷,老师稀里糊涂,学生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误导学生。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研究工程。

2.很多老师只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成果。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特点之一。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绑缚在数学综合实践上的培养责任非常多。

但是,现实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展后并没有实际性的收效,很多老师还是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何种方式真正转变老师的这种评价观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在课程研究中,应当拥有足够的关注: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把素质报告逐渐提升为包含学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3.课程理念的落实,学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本学期我们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和课题实施方案,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15年3月开始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半年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制定了2015年(上)半年研究计划,向课题组成员布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意义,并让每位课题组的教师撰写一篇理论研究心得体会。

2、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部分成员于3月份和5月份深入___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每到一所学校进行师生访谈、问卷、听课、评课、讨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3、本学期共召开了3次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先进经验,并邀请___教学课堂教学“能手”一起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4、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即认真备课、用心做课、及时反思、查漏补缺。

备课体现新理念,做课重视师生互动;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参与。

5、采用了集体研究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记录,保证了研究实验的规范性。

二、课堂问诊,促进反思性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1、何为“名师”?“优课”的特点是什么?2、是否在课堂中有效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3、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4、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5、是否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和研究,课题组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

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1、部分教师对新课标解读不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教学重点不突出。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文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主要从“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措施”“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效”、“课题研究后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后师生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做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最后附上教师案例和学生材料加以补充说明。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某些弊端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

同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充实小学数学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

2000年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提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关键字】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上传: 喻安逸更新时间:XX-1-6 20:30:20《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

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

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1.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2.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4.如何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组织了教师小组讨论、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验等活动,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四)用科学的管理规范研究研究需要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流程,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标准化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样的规范化管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和科学。

(五)用评价激励研究评价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的动力源泉。

我们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我们还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科学、实践性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和反思,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升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效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积极推行教学研讨和网络教研活动。

我们学校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观摩研讨、小组讨论、案例分享等。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行网络教研活动,建立了QQ群和教师博客,通过网站发布研讨话题,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和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们相互研究和交流经验,还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课程的创新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基础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要求。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和应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数学课偏离了教学目标,使得数学教学并没有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有效教学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下,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发展的教学行为。

这是对教育价值的深层发展和探索,也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认真理解新课标要求和掌握教材要领分析教材、渗透教材、领悟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把握。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找到恰当合适的方法教授学生,并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理念教给学生,使其从新的角度去掌握数学。

2.创新和灵活应用教材基于教材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要求和教材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补充和开发,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另外,根据教材的内容,大胆进行创新,使教材更加适用于学生和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

3.切合实际,合理构建课程教学安排践行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

教师应当客观地、严谨地审视教材,不应过于强调创新的重要而忽视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其中的限度和要求,既要实现教学内容,又要实现创新,安排好课程,规划好学生学习的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要使有效的数学教学顺利进行,首先要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教师要把握每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际,比如语言的支持、一些小的奖励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适当安排学生在上课时、下课时进行一些兴趣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如趣味数学、有奖答题、兴趣小组等。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精品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精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

但由于我们的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很好的运用教学新策略,致使目前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更多的只是因为要体现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国内外综述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内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发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视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数学基础知识来教数学,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形成一批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

通过研究,尝试依据课程标准理念,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屡见不鲜。

2004年PISA评价研究表明,教育水平最高的是芬兰,其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之五点多;而当年美国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之七点多,其教育水平排名在20多名。

由此可见,教育投入的多少与教育质量高低并不一定正相关。

我们以前总是用教育投入的多少来说明教育水平的提高,西部的教育已经投入一个多亿,但现在来看,投入并不能代表效果。

2004年9月,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辅优补差等方面的投入是大量的,但大量的投入与教育效果之间并不是正相关,在教育时间上的投入与教育效果间有的教师还出现了负相关。

可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那种猛补、猛练的教育高投入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正在推开的基础教育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它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将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次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这一理念,但仍然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前一阶段,我们的研究力图从某一教学环节入手,寻找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总觉得研究的视界不够宽泛,对教学现状的改进尚欠系统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申报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使学校数学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1、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既有古代东方数学重视算法的优势,又有近代教育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践经验。

但是,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

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

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现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

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

在这里,就学生问卷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分析,作出思考。

结论分析(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

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

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

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

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

遇难而退——思维惰性。

学习有挑战性的学生较少,只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练习,缺少主动性,一遇难就知退。

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包括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手段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学习的难点: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技能较为抽象,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教学评价的不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六、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元化评价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小学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主张,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限制。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讲解、练等循环往复;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研究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研究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课堂教学往往效率低下或无效,导致课程只表面完成,产生高分低能的“人才”。

有效的教学可以唤醒潜能、激活记忆、开拓思维、释放情感。

因此,如何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在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领域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衢州市柯城区黄家小学负责人刘水芳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背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内容领域。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数学课堂,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

“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学科的具体集中表现。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是对《课标》其他三大板块的应用与升华。

纵观我们的五年级数学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

可正因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较少,也就成了课程实施的难点。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现状很不乐观,主要表现:1、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往往认为“实践活动”课就是在“玩”,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的“游戏”,而准备的学具则成了他们的“玩具”,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2、教师教学随意性大。

“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并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课上一方面要组织好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这些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由于教师的准备不充分及自身素质欠缺,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

3部分教师只上一部分实践活动课,有的老师干脆不上,认为反正不是考试或考查的内容。

4、认识不足,理解偏颇。

部分教师将实践活动课理解为简单游戏活动课、手工劳动课,甚至是说话训练课、单元复习课。

基于“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不易操作性,所以我把“小学五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1、实践与综合活动定义: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是主体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发展的结果,是探究式学习(也称研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2、有效性策略:指在活动过程中对内容、形式、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利于指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以北大版小学数学五、六年级教材为载体,调查柯城区南片农村学校小学高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实施现状,探索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策略。

2.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终生活动能力。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课例集。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提高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领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研究内容:1. 小学高段数学实践活动课现状调查。

以目前北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制的“实践活动”内容的实施和应用为主体,开展对其课型、年段内容、形式、师生行为表现特征等方面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探索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

2、探寻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结合点,研究适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内和生活中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师生行为表现特征等规律。

重点分两方面研究:(1)课堂数学实践活动;(2)课外数学实践活动。

3. 有效开展小学五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策略的探索,开发数学实践活动资源,创编数学实践活动课例。

4、探索小学五年级数学实践式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一)完成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1、学生情况反馈:课题组经过对3~6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约有75%的学生较喜欢上数学实践活动课,15%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实践活动课,只有10%的学生不太喜欢上。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现状不容客观,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1)课程内容不能全部完成。

近51℅的学生反映教师只上一部分实践活动课,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课程内容,有20℅的学生反映教师实践活动课基本不上,致使学生有所不满。

(2)学生对实践活动课兴趣高,但教师课前准备不足。

近90℅的学生表示了对实践活动课的浓厚兴趣,但认为授课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不灵活,课前准备不足,这些也影响了实践活动课的效果。

(3)学生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

有近28℅的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才是数学知识,生活与数学是完全隔离的,毫不相干,动手实践、实地调查不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表明了部分学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

2、对我校高年级老师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板块的使用现状的调查通过对本校高年级所有数学教师对四、五、六年级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学现状的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年龄从24岁到52岁,教龄从一年到三十三年,调查的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从调查的范围来看,是比较广的,调查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80%的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表示认同,75%以上的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持肯定态度;52.5%的教师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有些内容过于超前,超过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经过调查能按要求上好每一节课的老师占44%,基本上按要求完成教学内容的老师占35%,大部分内容按要求完成的老师占21%。

表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统计表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1、教材中的编排存有缺陷。

(1)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有些与当地学生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孩子不熟悉活动的背景。

如北师大版的《走进网络》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从未上过网的他们并不清楚网络是怎么回事?等2)教材设计的活动受当地条件所限无法实施2、没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参考。

3教师开发实践活动的资源、自主设计实践活动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

4、有些周期较长,难以开展。

5、由于该领域的完成难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常常被教师有意识地忽视。

(二)教材内容的梳理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与目标定位1、梳理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并开展本土化内容的整合研究(有些内容不适应农村小学数学)发现:(1)高段以小实验、数学墙报特别是小课题研究等形式为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

(2)、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以及与其它领域知识(或其它学科)的关系设计实践活动。

如:六年级下内容有百分数(二);比例;圆柱、圆锥、球;简单的统计以及整理和复习等设计活动:《小小银行》、《做一做》、⏹《小调查(做决策)》⏹根据当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地方、校本特色的实践活动⏹如:〈校内大柱子的体积〉(比较高、比较粗的圆柱体)〈估算教学楼的建筑面积〉(3)随时根据生成的资源设计活动。

〈黄家乡的面积有多大〉(4)问题情景的创设是关键,必须设计有挑战性的、有趣的、现实性的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

(5)比较复杂的综合应用类的实践活动要控制数量,一般一学期1—2次即可,但简单的实践活动可以多设计一些,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三)确定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领域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1、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确定策略按周期长短分(1)短期实践活动:时间:1至3课时左右目标:知识的获取和整合。

⏹例如:小小商店;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模型;实验验证或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制作作息时间安排表等。

⏹案例《小小商店》(2)长期实践活动:时间:一周到一个月之间目标:扩展和提炼知识。

⏹如:《森林释放的氧气》《春游经费预算》⏹案例《春游经费预算》按复杂程度分(1)数学体验:适用时间:第一学段(1-3年级)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案例《估计一碗黄豆有多少粒》(2)综合应用:适用时间: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利用实践+综合⏹目标: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案例《利息和纳税》2、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确定课时及方式(1)有些内容,课内完成(2)有些内容、课内外完成(3)有些内容,课外完成3、根据本校学生实际选择综合实践内容,要求尽量本土化课题组成员应用教学策略指导教学研究时发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得到很好的抑制,但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却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个别学生在活动中存在有懒惰的行为;同时,我们还发现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教师如果妥善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挖掘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于是我们提出了:(1)挖掘教材素材,规范实践活动对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教材安排的主题活动进行《活动实践表》的设计,规范教师安排活动的随意性和学生的实践行为,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实践表中,收集到学生的实践情况。

(2)开发活动资源,拓展活动内容补充教材对“量与计量”内容的实践活动不足与学生生活经验较缺乏的空间;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开发设计了以数学小知识为主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教材上提供的兴趣题、思考题、开发设计了以启迪思维为主的实践活动;结合对学习内容的整理复习开展实践活动。

(3)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记“数学日记”和办“数学手抄报”的活动,为学生构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把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体验、研究成果,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活动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定期收集起来,并通过学生评选,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每月进行一次成果交流展示。

4、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小组人员的组成:自愿组合、片区组合5、根据内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形式、流程(1)先呈现素材——探索——交流——达成结论(2)先教师教学——汇报交流——师生评议、反馈——达成共识(四)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供学生活动的问题要合适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问题是关键。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应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下总结一些选择问题的原则供参考:1、所选择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同时,问题又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生要能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建立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2、问题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具有可实践性的特点。

应努力选择与学生的经验相关的问题,选择来源于自然、社会、其他学科和数学内部学生能够实践的活动,并减少对问题不必要的人为加工和刻意雕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