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讲

合集下载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历史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各种矛盾,德、日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3)现实原因 ①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德、日建立法西 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②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 爆发。 ③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能制止战 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形成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 胁。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
(2)形成过程 ①1939 年美国修改《中立法》 ,1941 年通过《租借法》 ,以租 借方式向受侵略国家提供援助。 ②1941 年 8 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美英加强 了对苏联的援助。 ③1942 年元旦 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国际反法 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总体上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虽然塞尔维亚和比 利时是为民族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 争的非正义性。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a.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b.大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 成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说考纲--分析考情与考向
SHUO KAO GANG
考纲 展示
考情解读
1.掌握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1.第一次 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世界大战 2.(1)把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史实,分 2.凡尔赛 析该体系的实质及其影响 —华盛顿 (2)掌握“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 体系下的 作用;归纳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 世界 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 3.分析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括二战的过 世界大战 程。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真 汲取其历史教训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
人民历史(选修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1.智者的选择——背景 (1)北魏建立: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 史上称北魏,北魏逐渐成为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政权。 (2)统一黄河流域: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余年十 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
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 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科举 改革
以经义策论取士
使王安石革新 思想得到广泛
改革学 改革太学,撰著教 传播,培养了 校制度 材 改革人才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 1.历史作用 (1)变法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 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历史教训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 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 (3)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 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典例剖析
[典例 1]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 „„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
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 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 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单元-第2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单元-第2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明清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表现在 政治上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上中止西学 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面临深重危机。
【典例1】
2015· 临沂模拟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
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 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④ D.②③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
(2)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 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 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 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广角元代行省的划分特点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 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任意将自然环境差 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 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失去了 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地方,从 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今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开端。
(4)元朝 ①措施:地方设 行中书省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制于 中央;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 ②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 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代: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 权重;汉武帝时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 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 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必修3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5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必修3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5讲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 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 前人的见解,其 哲学思辨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的理学体系 (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 (2)修养论:以 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 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朱熹 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2.理学的成熟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
人民历史(必修③)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
的思想活跃局面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 课标 期儒学的发展 要求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说基础
SHUO JI CHU
课前预习读教材
基/础/梳/理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思想主张 (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 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 人,他们应是平等的。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一家之
法”,建立“天下之法”。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 想武器。
说能力
SHUO NENG LI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必修3专题1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2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必修3专题1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2讲

说基础
SHUO JI CHU
课前预习读教材
基/础/梳/理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一、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叶的文学 1.时代背景 (1)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开展。 (2)欧洲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世界处于剧变之中。 2.文学风格:浪漫主义。
3.代表作品 (1)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 。 (2)法国作家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 。
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 成工业革命,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 锐。 2.文学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3.代表作品 (1)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 》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 (2)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 《双城记》等。 (3)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 》 、 《安娜· 卡列尼娜》 和《复活》 。
二、19 世纪中叶的民族乐派音乐 1.艺术风格:以民族题材为主题,带有民族特点。 2.代表作品: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 天鹅湖 》 《睡美人》 《胡桃夹子》 。 三、19 世纪末、20 世纪以来的音乐 1.19 世纪末的印象主义音乐: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牧神午 后》 、 《夜曲》 、 《月光》等。 2.摇滚乐:20 世纪后半期,世界流行音乐为摇滚乐 ,其代表 有美国的“猫王”和英国的甲壳虫乐队。
二、19 世纪中叶的美术——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绘画 1.现实主义绘画 (1)兴起:随着 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民主思想 的进步而掀起的一种艺术思潮。 (2)代表 ①库尔贝: 《石工》和《奥尔南的葬礼》 ,是欧洲第一个打出
现实主义旗号的画家,也是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
②米勒: 《拾穗者》 。 ③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44页 0102页 0177页 0221页 0300页 0384页 0459页 0514页 0516页 0596页 0637页 0694页 0735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二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三 大战的新阶段 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二 频繁的地区冲突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二 追求共同发展 学习与探究之二 我心目中的“战争与和平”——模仿战地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必修3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必修3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概览
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孔子创 立儒家学派。战国
汉代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确立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主流地位
宋、明时期 儒学吸收佛道 思想,发展为 “理学”, 更加 理论化和思辨 化, 使儒学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课标 要求 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 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说基础
SHUO JI CHU
课前预习读教材
基/础/梳/理

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 1.孔子的思想 (1)政治上: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 “克己复礼”,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 敬而远之的态度。 (2)教育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明末清初 思想家批 判发展儒 家思想, 使 中国传统 文化重新 焕发生机
主要 表现
时期孟子、荀子继 承发展了儒家思 想,与其他学派形 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
专题 主旨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 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 特色
第24讲
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整编文献: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2.孟子的思想 (1)发挥了孔子的“德治 ”思想,提倡“仁政”的学说;提出 道德规范有四种。 (2)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 3.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 (2)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3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3讲

3.工人的政党 (1)1906 年, 劳工代表权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工党”。 1918 年, 工党进行改组,并制定了党纲。 (2)在 20 世纪的英国政治舞台上,工党发挥了重大作用,牢牢 地站稳了脚跟。
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 (1)背景:19 世纪中期,在斗争实践中,各国工人阶级日益认 识到,仅在一国建立全国性组织还不够,要打破资本家的奴役, 获得解放,各国无产阶级必须尽快联合起来共同斗争。 (2)成立 ①1864 年 9 月,“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 简称“第一国际”。 ②马克思具体负责起草成立宣言和拟订一个“共同章程”。
2.为争取政治权利而战 (1)1792 年, 工人阶级成立了第一个政治组织“伦敦通讯会”, 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 (2)资产阶级激进派科贝特创办了《政治纪事》 《黑矮人》等报 刊,提高了工人的觉悟。 (3)工人认识到贫困是由立法者造成的,在斗争中开始把要求 改革政治、实现普选与改善工人的贫困结合起来。 (4)1832 年 6 月,议会通过《议会改革法案》 ,并经国王批准生 效,实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人民历史(选修②)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3讲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英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 1.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卢德运动 (1)卢德派活动隐蔽,往往在深夜把黑心工厂主的 机器捣毁。 (2)卢德运动是卢德派进行经济斗争的一种手段, 是一场争取工作权利的斗争。 (3)由于觉悟和经验的限制,这种斗争还存在着很 大的局限性, 工人阶级尚没有认识到造成其苦难的根源 所在。
(3)活动 ①第一国际成立后,立即在各国组织联系工人,建立组织机 构,努力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工人阶级团结斗争的新局面。 ②第一国际成立后,其内部在无产阶级实现基本权利的手段 和目标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分歧与交锋。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3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3

新闻话题
历史回声 话题:老话题新关注,人才选拔,古今一理 【话题关注】 2015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依旧火爆:“千人争一岗位”已不是 新鲜事。
从现实的公务员制度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 制度,理解古代科举制等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对完善现代公务 员制度的借鉴意义,认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的重要 性,这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要热点之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隋唐
完善
北宋
加强
中央:隋朝继承魏晋三省体制,将其作为中央 政府的最高统治机构;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 三省六部制 地方: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唐 朝前期逐渐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实体;唐 朝后期因地方节度使权力增大而出现藩镇割据 局面 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 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增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 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地方: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文臣 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1)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监督和制 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 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机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 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地方行政 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宋明两代尤 为突出。 (2)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 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它们在征发徭 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 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 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袭制所取 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 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 治上的特权。 2.从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自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不断完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 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中国大一 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 创新的进步。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2)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2)

例 题 示 范 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例2 2015· 材料一 下表为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时间 事 件 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 2003年 1月22日 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003年 3月20日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 2003年 5月1日 主要战事结束 2003年 12月13日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 2004年 6月28日 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尔费尔称伊拉克没有 2004年 10月6日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 10月15日 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 2007年 2月21日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 2009年 2月27日 克撤离大部分美军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
第2 讲 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的战争与和平
单元概览 考纲 雅尔塔体 制下的 “冷战” 与和平
烽火连绵 的局部战 争 和平与发 展——当 今 世界的时 代主题
考点 ①美苏“冷战”的原因、特点和过程 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③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④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 ⑤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①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及其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②中东战争与中东问题 ③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及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 训 ④海湾战争及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③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 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 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 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 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 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 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 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高效整合课件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高效整合课件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表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有合作 的基础和共同利益,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不仅双方互有需要,而 且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共同肩负的责任。
【历史回声】 1.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 中美处于对抗 状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 球霸权政策,这期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入侵台湾海峡。
人民历史(必修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整合
时空坐标
纵向成线
专题归纳
知识整合
一、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 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 “一边倒”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坚定 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就使新中国在保障 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 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材料二
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
的增长示意图
到 1970 年, 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 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54 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同周 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 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 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坚持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复习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复习课件
•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 惑 ③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理解性默写
• ①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 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文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 从师而学的风气。其中“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 《师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回顾
• 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 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学习。上层士族子弟无论德、行、 学问如何,均能为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而且鄙视从师。这种风气到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有增无 减,渐趋恶劣。韩愈当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他对 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因此写下了《师说》这 篇著名的文章。
思考回顾: 第3、4段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典型事例;引述经典言论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本文 的写作缘由。
检查背诵
注释听写
实词积累·道
• “道”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 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是“导”的本字,表 示引路、领路。
• ①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②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理解性默写
• ①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传统,并由此得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这是对师生关系的概括。
• ②文中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掌握学识有早晚且各有所长的 师生观。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

【师说】2016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第1部分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

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 主要措施 颁布《解负令》 ,废除平民所欠 经 济 领 域 债务,取消债务奴隶;规定了土 (1)目的:消除社会 地占有的最高限额, 限制土地兼 矛盾,稳定社会秩 并 鼓励发展工商业, 扩大下层平民 的就业机会 序 基本特点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 (2)措施:很多措施都带 民按财产多寡来享受权 有“折中”色彩,对贵 政 治 领 域 利和履行义务 进行权力机构改革,创 设四百人会议,提高公 民大会的地位,组建民 众法庭 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 不倚”的中立立场 (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 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 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 性

商鞅变法
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1.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 2.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3.大变革 (1)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被 破坏,奴隶逃亡垦荒,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
(2)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 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 法。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 ——那些人来自平
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 梭伦 ) 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
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 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 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2)后期 ①废井田,开阡陌:准许民间买卖土地,承认土地私有权。 ②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把全国分为四十一县,后在新兼 并的地区设郡。 ③统一度量衡。 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私下里的请客行贿之风, 奖励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1)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1)

(三 )二战的性质及胜利的意义 1.性质: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 2.意义 (1)战后理性得到弘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取而代 之的是美苏争霸。 (3)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 解。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4)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5)客观上推动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
单元概览 考纲
基础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一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强 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2.直接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技术基础:19世纪下半期以来,科技的突破和生产力的极 大发展。 4.重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以德国最为严 重。 5.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6.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二 )国际联盟 1.背景 (1)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 (2)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成立国际联盟,支 配世界。 2.成立: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 3.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
4.评价 (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的第一个主 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3)积极作用 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 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4)消极方面:被英法等大国控制,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 具;纵容法西斯侵略放任二战爆发。
例 题 示 范识,分别说明图①、②两条界线形成 的主要原因。
解析 结合二战爆发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 的内容和二战初期苏、德两国分占波兰的史实回答。 答案 主要原因: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 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 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

(6)评价 ①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 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6.《非战公约》的签订 (1)时间:1928 年 8 月。 (2)创始国及签订:美、德、法等 15 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 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 (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评价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 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 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4)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 东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②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这就决定了这一和平体系的不 稳定性,不可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 3.华盛顿体系 (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 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打破了日本 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 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 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 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8.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
家之间的力量比照,世 区的霸权,矛盾锋利; 背景
2.经过
阶段
时间
第一阶段(重心在 西线)
191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攻克柏林:1945 年 5 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 争结束。 (2)日本投降: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 界大战最终结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与反思 1.意义 (1)为战后基本清除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势力, 扫除两国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使之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血腥的战争体验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随着“冷战”的 开始,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解放 运动蓬勃发展。
3.国际联盟的建立 (1)提出计划: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 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 (2)通过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 (3)正式成立:1920 年 1 月 10 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 联会址设在日内瓦。 美国最初提出组建国联, 但美国参议院于 1920 年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4.华盛顿会议 1921 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 《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5.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太 地区的矛盾,是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如战胜国与战 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护世 界和平。
3. 《非战公约》 1928 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 定了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 侵略者并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背景 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 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 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典例剖析
[典例 1] 2014· 课标Ⅱ【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
节败退。1942 年 2 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 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 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 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 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 占领。
②多边裁军:1927 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在日内瓦召开了一 次新的裁减海军军备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英、美、日三国, 会议最后不欢而散,一项协议也没有达成。 ③裁军的实质:帝国主义只是利用人民要求和平的善良愿望, 打出裁军的旗号,制造缓和的假象,实际上却是在欺骗世界舆论 和人民,肆无忌惮地进行着扩军备战的活动。
(3)在客观上诱导、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战争期间科学 技术的发展,为战后原子能技术、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引起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 变化。
2.反思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 争,它历时 6 年,波及 6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 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 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 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慕尼黑阴谋 表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气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 条约》 。 (3) 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 退”,德国占领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 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 空战。
人民历史(选修③)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
对比。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集团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 协调各种矛盾。
2.巴黎和会 (1)1919 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 (2)协约国帝国主义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 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控制在英法手中的国联是维护凡尔 赛体系的工具。
二、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1.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1)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国 主张促成法、德和解。 (2)《洛迦诺公约》 1925 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稳 定欧洲的局势。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 道路。
2.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 (1)军备竞赛 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 日益加强,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 (2)裁军问题 ①国联裁军:1925 年,行政院成立由各国官方代表组成的裁 军会议筹备委员会,并先后召开六次会议,但各国根本没有达成 协议的诚意,最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1)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1942~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 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2)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944 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