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多收了三五斗
《8.多收了三五斗》潘华伟
忠厚老实。船上对话片断反映了 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 争意识。两者之间不矛盾,黑暗的社 会现实使得这些忠厚老实的农民也产 生了抗争意识。
多收了三五斗
贱价粜米 谷贱伤农
街头购物 船头议论
三座大山压迫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农民命运悲惨
丰收成灾
小说主题的思考
提示: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 让学生试着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在紧缩预算后,还是买了一点东西。这是不 是说他们的计划实现了一部分呢?
明确:他们粜米的钱,用来缴租、还债、 都不够,根本没钱买日用品。所以丰收 之后,他们原来的计划全部落空,还要 借债购物。这里进一步具体地写了旧毡 帽朋友的失望。
在文章的结尾, ”旧毡帽的”们 的议论中找出了哪些出路呢?
抗租----抗债--------抢米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 几件事?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3件事:
粜米
购物
谈、饮
这三件 事也是三 幅场景!
课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旧毡
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来写 的,重点写了三个场景, 能说出是哪三个吗? (即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l一34段)写贱价粜米; 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 第三层:(第45—70段)写船上议论。
动作 语言 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 描写、__________ 描写、 神态 心理 __________ 描写、__________ 描写来塑造了一批群体形象. 叙述 、_______. 描写 使用了_______ 的表达方式
文章内容理解: 1 “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 地”,寥寥几笔就逼真地勾勒出江南小城 贫穷、落后、肮脏 请填上适当的形容词)的生活画面. ________________( 2”旧毡帽的”暗示了什么?这使用什么的修辞方法?有之 前课文的例子吗?
《多收了三五斗》
文章赏析“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齐般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这一句说明了环境肮脏,反衬出农民的地位低下。
第一交代了故事的发展环境,以及人物。
“糙米五块,谷三块”。
说明了粮食丰收成灾。
占卜:写出了他们希望与担心交织的矛盾心理。
几顶旧毡帽:结实了是苏南地区的农民的外貌,用了借代的手法。
农民感情的变化:希望——愤激——哀求——失望。
米行先生的语气变化:冷笑——厌烦——鄙夷不屑——威吓。
丰收成灾的原因:⑴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⑵投机商“同行公议”,互相勾结,意压价格,⑶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
⑷向地主家的地租。
⑸路路断绝。
其实对于小说中故事的描述,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说,谷物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也就是说,你价格高,我们每天吃的是那么多,你价格低,我们每天吃的还是那么多.当丰收的时候,谷物的供给比需求高很多自然价格会下降这个理论就是"谷贱伤农".在哪都避免不了的.所以现在我国对农产品才会有"支持价格",否则丰收年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是原文的节选,被删去的部分是在课文的后面。
那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杂文的笔调,描绘城市各界对“谷贱伤农。
这一事件的反应,刻画了地主、金融资本家、工业资本家等各种人物的嘴脸,并描写了农民破产后忍痛卖耕牛、借高利贷,或因抗租而被关押,或沉溺于赌博;或逃往上海等各种悲剧结局。
原文还表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农也得伤。
后面的一部分虽然被删去了,但节选部分本身就是一篇很完整的短篇小说。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地主感觉收租棘手,便开会,发通电,大意说:今年收成特丰,粮食过剩,粮价低落,农民不堪其苦,应请共筹救济的方案。
八多收了三五斗
四、文尾说“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 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 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 常的”,有什么深意?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帽子的故事 ①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 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 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 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 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 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 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 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 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 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 “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 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 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 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 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讨论:
1.如果不将米卖出去,农民还有别的出路吗?
路路断绝, 别无选择. 2.从粜米的部分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国 民政府税卡林立,农民已无路可走.
3.旧毡帽粜米前原先有很多计划,这些计划反映了他们 什么愿望?
都是生活必需品,他们的要求是不高的.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 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 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 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 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 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 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 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 头上戴着帽子…… ⑥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 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 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 绩。 。
《多收了三五斗》(精选8篇)
《多收了三五斗》(精选8篇)《多收了三五斗》篇1学习目标1.能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说出“丰收成灾”的原因。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品味人物心理变化,说出本文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当代农村生活的见闻。
可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即使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农民们也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要愁眉苦脸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
自由谈谈当代农村的生活现状。
二感知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
写了他们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上议论三件事。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
三研读1.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组织学生围绕“米行粜米”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
2.请你将朗读时感受到的旧毡帽朋友的心理变化用词语表达出来。
先熟悉“米行粜米”这一部分内容,然后小组分角色朗读,最后由一两组在全班朗读。
学生相互评价。
概括并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四探究1.“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可总得粜出;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
米行里有的是洋钱,而破布袄的口袋里正需要洋钱。
”请从文中提供的信息,说说旧毡帽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2.从上面的讨论中,你能发现旧毡帽们丰收成灾的原因吗?3.小说为什么要塑造旧毡帽群像?如果只塑造几个有姓名的人物来展开故事,与原文写法比较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4.课文结尾句说:“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这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先独立阅读、思考,再交流明确。
五拓展今天上课时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见闻,新旧社会的农村的确有天壤之别。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多收了三五斗《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先生在1933年7月1日出版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
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
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八、多收了三五斗
八、多收了三五斗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双重剥削、压迫而日益凋敝的黑暗现实,通过“旧毡帽”朋友“希望——失望——愤懑——产生反抗”意识的心理刻画,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民真实而可感的独特形象。
作者反映这一独特的社会现实,是将其放在“多收”这一特定情景中去表现,这样小说的主题表达就更新颖,更深刻;作家塑造这一群性格鲜明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其群体对话和心理变化来表现,可谓匠心独运。
特别是小说中反复叙述的“另一批人又从船埠头跨上来”“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含蓄地说明故事反映社会的广泛性和典型性。
通过小说读懂人生,读懂作者,同时也读懂自己,这就是本文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学情分析:本文教学的起点,要从搜集相关资料,熟悉小说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开始。
根据文章本身文字障碍不大,故事情节生动,场景相对集中,矛盾冲突鲜明等特征,可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三幕话剧,并全班公演,将全班学生按自由组合原则分为三大组,每组分别承担一幕剧的创作、表演任务,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可通过写剧本、指导表演、演出等环节的推动使学生了解背景、熟悉课文、揣摩人物性格、抓准矛盾冲突的实质,从而把握小说主题,认识社会实质,也为下学期戏剧单元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品味人物心理变化,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八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1.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情景导入同学们见过这样一副对联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知道这对联的含义吗?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
我们的老百姓总是企求着老天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
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双手的粗糙,汗水的晶莹,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2.质疑自探(1)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况。
补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2)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
说说,这篇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1)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引导性问题①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②如果课文中不采用这种写法,而是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2.分组学习学生就自探内容及教师出示的引导性问题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1)学生就自探和分组交流的内容进行展示。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课件苏教版九上
• 3、既然收获不多,旧毡帽朋友为什么还要到街上 买东西?
• 4、社会环境描写小结:
揣摩小说的语言
• 仔细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 1、把“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一
句改为“第二天又有一批旧毡帽朋友来这里粜米” 好不好? • 2、“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一句中“表演” 改为“发生”会产生什么效果?“同样”的内容 是什么? • 3、“真是平常而又平常”和“真是很平常”比 较,在语气上,感情表达上,语言含义方面有什 么不同?
重点生字
• 埠头 船舷 糙米 作梗 短髭 粜米 白腻 沽酒 迸裂 谩骂 驳议 拗不过 踌躇
• 殷红 殷切 殷殷雷声 折扣 亏折 折跟头 写意 写字
根据课文填写表格
•情 节 • 序幕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尾声
地点
事件
课文分析
• 1、序幕部分哪些句子写旧毡帽朋友多 收了米?他们的心情如何?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Fra bibliotek叶圣陶简介
• 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 代表作有《稻草人》《古代英 雄石像》。
写作背景
• 20世纪30年代,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 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度经济侵 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 暹逻米(现在的泰国)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 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 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 能以谷食饶足,廪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 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 “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 “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 反而赔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 会现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多收了三五斗》课文解析 苏教版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课文解析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①小说开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段析】交代粜米的船多,暗示农民丰收例。
【品味】“横七竖八”形象地描摹出船只很多、停泊在埠头的状况。
一个“低”字使人仿佛见到了满载新米的沉重的船。
因为米多船重,所以河水中的菜叶和垃圾才齐舷,“一漾一漾”形象地写出了船在不稳、船动水漾的状态,开篇描绘米行的环境。
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
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
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
【段析】交代万盛米行及“旧毡帽”。
第一部分第一层(1~2):环境描写。
从那船身被压得很低的横七竖八的米船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旧毡帽朋友今年丰收了。
【品味】“旧毡帽”是戴在农民头上的,足见其生活的贫困。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品味】“气也不透一口”,写出农民朋友急于想知道米价的迫切心情。
“占卜”两个字写出了辛苦的农民们的命运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糙米五块,谷三块。
”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品味】“潮水一般涌来”形容米多,暗点题目“多收了三五斗”。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苏教版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目的:1.理解造成“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更加不幸的原因。
2.体会重点词语和中心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对话与景物的描写。
2.了解农民的不幸。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提问: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讨论: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
写了他们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发泄三件事。
三、学习“粜米”部分。
1.提问: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粜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讨论明确:他们满怀希望的心情。
因为今年丰收了,可以喘口气,不像往年那样苦。
2.文中还有写他们心情的词句,找出来。
明确:“那些戴旧毡帽的……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是写心情的,很急。
3.提问:旧毡帽朋友为什么急着“占卜”他们的命运?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把握,要是有把握,就会高兴了。
“占卜”这个词,写了他们既怀着希望,又提心吊胆,怕希望不能实现的心情。
这告诉我们,虽然丰收了,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米行老板手中。
4.到米行一占卜,旧毡帽朋友就失望了。
哪些语句写他们突然失望的心情?明确:“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大家都呆了”。
“刚才出力摇船……松懈下来了”。
“哪里知道……兆头”。
5.为什么旧毡帽朋友一到米行来希望就破灭了?米行先生的什么话使他们希望破灭了?明确:米价是决定旧毡帽朋友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
那么米价为什么忽高忽低呢?六月份市场上青黄不接,人们缺米吃的时候,他们就把米高价抛出来,十五元钱一担。
当农民种出的新米大量运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米,就把米价压到五元。
这一进一出之间,他们一担米就剥削了十元,他们操纵米价,而米价决定着旧毡帽朋友的命运。
6.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
请一位同学把这段对话读一读,注意体会旧毡帽朋友说话,先是什么语气,后来转成什么语气。
《多收了三五斗》课本剧
《多收了三五斗》课本剧学完了《多收了三五斗》这篇课文后,按照课后练习三的要求,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课本剧比赛,大家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下面就是我们的部分剧本,请大家多多指教。
《多收了五斗米》课本剧背景:去年收成不好亏了本,今年丰收但因为米价太过低亏得比去年还厉害。
粜完米后宽敞的敞口船上只载着一颗失落的心,他将回到家中将失落的感觉带给他的家人……旧:我,我回来了……弟:哥,怎么样?今年比往年多收了三五斗,应该粜得了不少钱吧?旧:唉!别提了,一提我就来气,今年比去年还糟,真离谱!弟:怎么了?不会有什么差错吧?旧:你说呢?也不知道那米行是怎么搞的,才五块,六月里卖过十五块呢,就算是去年的七块半也好呀,粜得太厉害了!弟:怎么会这样呢?这怎么可能嘛。
我本还以为今年丰收,可以粜多点钱出来改善一下生活。
待会爹就回来了,我们怎么跟他老人家说呀!旧:唉!而且明天你大嫂和娘就要从娘家回来了,又怎么跟她们交代?对了,今天地主还要来收租……(沉默了一会,儿子和老父亲回来了)儿:来,爷爷,您坐这儿。
爹,我和爷爷回来啦!礼物呢?我的礼物呢?旧:哦!爹忘了,改天一定给你买哦!儿:你怎么这样嘛。
我要礼物,我要礼物嘛……旧:去去去,去外边玩吧!让爹好好地静一静。
儿:咦?真奇怪,我不刚从外边玩回来吗?算了,我去玩咯!(又沉默了一阵……)老父亲:怎么样?孩子?还好吧?弟:别提了,爹,哥说比去年还糟,才五块。
老父亲:唉,怎么会这样呀!这世界可真黑暗,这可如何是好呀……(沉默……)“咚咚咚”一阵激烈的敲门声,边敲边有人喊。
大地主:喂!快点开门,我来收租了!旧:地主来了,弟,去开门。
(门开后)两个手下:快点缴租了!旧:多,多少钱?大地主:不多,一百块。
旧:什么?原来不是七十块吗?怎么又……大地主:你懂什么?现在地少,就这个价。
旧:不能少点么?两个手下:你吵什么吵,叫你交就交,再罗嗦的话小心揍你!旧:求求你了,少点吧!这太贵了。
大地主:快点拿来,要不往后你们别种了!老父亲:别,交,我们交……(旧毡帽把钱一张一张数给他们,大地主很快走了)一家人:……唉……幕落。
苏教版8多收了三五斗课件
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
第三层:(第45—70段)写船上喝酒、议论。
讲授新课
1.旧毡帽朋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打算去粜米的? 怀着美满的希望,因为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谁都以为 可以透气了!
2.旧毡帽朋友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找出相应语句,分析 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和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示例: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死。李绅《悯农》 2.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5.离开米行,农民是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上街购物的?写街上的热 闹对表现农民的遭遇有怎样的作用? 失意和痛苦。 热闹的场面更加增加了悲剧色彩。
讲授新课
品析人物(一) 分角色朗读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体会他们 说话的语气是怎样变化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情?
旧:希望→愤激→哀求→失望 浑厚善良
米:冷漠→厌烦→鄙视→恐吓 骄横霸气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标注字音。
埠头 bù 斛子 hú 沽 gū
占卜 zhānxiā
停泊 bó
船舷 xián
不屑 xiè
粜 tiào 窠 kē XXX xiè 嗤笑 chī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课文是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来写的,重点写了三个场 景,能说出是哪三个吗? (即三个层次)
小说通过旧毡帽朋友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 具有普遍意义,反应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这就是小说在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
课堂小结
贱价粜米 街上购物 船头议论 (情节)
多收了三五斗 丰年成灾
帝国主义的侵犯
8.多收了三五斗
八多收了三五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小说中体现出的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2、今昔对比,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1.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这样一副对联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知道这对联的含义吗?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
我们的老百姓总是企求着老天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
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双手的粗糙,汗水的晶莹,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二、走进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检测预习1、字词复习①看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bù()头 tiào()米作gěng()不xiè()呷()窠()沽()拗()②抄写词语白腻糙米短髭廒间鄙夷褡裢橱窗啰唆2、学习小说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3、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集中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哪几个场景?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内容简介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简练而传神。
作家用极为精练的笔墨三次描写了故事的环境,寥寥几笔就勾描出江浙小镇的风情面貌,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多收了三五斗》内容分析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 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丰 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 “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 不幸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 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农民 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 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小 说 三 要 素
大环境:20世纪30年代初期 典型环境 国民党统治下的江南农村 小环境:万盛米行
旧毡帽朋友们 江浙一带贫苦农民 来自物形象 米行先生贱价卖米(米行) 故事情节 街头购物(街上) 船上议论(船头)
第一部分(第l一70段):写江南小城旧 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
第一层 (第l一34段):写米行粜米; 第二层 (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 第三层 (第45—70段):写船上议论。
第二部分 (第7l段):写同样的故事还会 到处发生,揭示其普遍性。
窥社会
洋米洋面倾销 地租剥削
高利贷盘剥 官 僚 资 本 主 义
帝 国 主 义 投机商勾结压价
封 建 主 义
税卡林立
路路断绝
多收了三五斗作者简介
《多收了三五斗》作者简介(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
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
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划线的字注音:
bù zhānbǔ gěng tiào
埠头
zī
占卜
hú áo
作梗
粜
dālian
短髭
chóu chú
斛子பைடு நூலகம்
gū
廒间
niù
褡裢
xiā
踌躇
沽
拗 不过
呷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 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售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度经济侵略 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 米(现在的泰国)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 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 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能以谷食饶足, 廪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 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 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 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用丰收反衬农民的不幸
4.故事最后一段这个尾声有什么深刻含 义?
说明“丰收成灾”“谷贱伤农”并非 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普遍的 社会现象!
艺术手法
提示 :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
理安排材料,试着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 其作用。
对比:粜米的场面中,农民的哀求,老 板的冷漠,农民粜米前后的喜悦和悲伤构成 了鲜明的对比,生动的体现了农民的希望与 失望。
本课总结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 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 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 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 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 的愤恨之情。
2 请你概括一下旧毡帽朋友们的性格特征, 并说一说与他们在船上的议论所表现出来 的性格侧面是否矛盾。 忠厚老实。船上对话片断反映了 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 争意识。两者之间不矛盾,黑暗的社 会现实使得这些忠厚老实的农民也产 生了抗争意识。
问题探究:
3. 故事写的是旧毡帽朋友的不幸,为什 么用《多收了三五斗》作题目?
自 学检测
1、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写的,请你按照该顺序
将文章分成两部分?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 件事?故事情节是在什么样的形式中展开的?
时间顺序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3件事:
第一层(第l一34段)写 贱价粜米; 第二层(第35—44段) 写街头购物; 第三层(第45—70段) 写船上议论。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
学习目标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
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 法; 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 意识。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 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 《夜》《倪焕之》《多收了 三五斗》《稻草人》。《稻 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悲剧每天重演(第71段)
多 收 了 三 五 斗
第 一 部 分
这三件 事也是 三幅场 景!
对 话
第 二 部 分
1.“旧毡帽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 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 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
一是洋米、洋面大量倾销。
二是米行同行公议。
三是到别处卖还要捐钱。 四是要交租、吃饭、种地。 五是路路断绝,逃荒、打工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