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常考原理精编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定义、重要观点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定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重要观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其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包括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

而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生活和发展的方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来自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一定生产关系下所创造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总和,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味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社会制度都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3. 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分配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等。

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不同的经济地位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法律等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是不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进步。

即是说,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概括总结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空想的历史观,而是实证历史研究的精神产物;不是书斋里的思辨,而是全面观察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不靠个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是派大量的社会实际调查询问、编制和综合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和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基本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人的生活第一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生产中,劳动是一切的最终的和永久的根源;劳动是一切的财富创造者。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基本原理1.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根本的,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保证,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佳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

自考马原理知识点梳理

自考马原理知识点梳理

自考马原理知识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和辩证法相统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发展的源泉是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是量变和质变。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3.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立面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性质的改变是通过量变引起的,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是事物发展的飞跃。

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否定和扬弃,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二、历史唯物主义1.劳动与物质生活: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2.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发展是一个曲折的、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3.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是指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制度是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

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历史条件下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和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为主体、人民民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的。

马原知识点整理范文

马原知识点整理范文

马原知识点整理范文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中国共产党官方的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材之一,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指导书。

《马原》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留下的关于哲学的重要论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面是对《马原》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运动第一”、“整体和矛盾统一“、”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等核心原理。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

4.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两个方面和内部矛盾,矛盾的存在使事物运动发展,推动事物由量变到质变。

5.可能性、必然性和自由性的辩证统一:承认世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保留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抗力和创造力,主张人的自由是与人的本质的发展相一致的。

6.观念的能动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历史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的觉悟和行动对社会历史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运动、时空、度和质量的概念。

2.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则、否定之否定原则等。

3.矛盾和矛盾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规律包括矛盾的普遍性、互相依存性、斗争性、发展性等。

4.质变和量变关系: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质变,质变又催生新的量变,二者互相依存、相互交替。

5.主观能动性原理:主张人的认识和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是能主动控制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创造者。

三、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1.意识形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是社会各阶级之间思想、意识、观念等的统称,反映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历史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社会变革的理论。

这是一种对社会历史变迁的解释方式,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来体现。

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 社会形态的演进社会形态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并驱使着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3. 社会变革的原因社会变革是由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积累推动的,特别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引发。

社会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证明。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某个理论是否正确。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观察和分析,通过矛盾的积极斗争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3. 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性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它既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也是指导社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1. 革命道路选择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阶级斗争为基本动力的革命思想,为革命者提供了科学、正确的道路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改造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原理等。

1.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历史的客观规律包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2.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它反对唯意志论,不把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看成是单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体和发展水平,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

3.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第二、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三、矛盾有普遍与特殊是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马原重点必背

马原重点必背

马原重点必背一、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中蕴含的矛盾和内部矛盾斗争的动力。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整体,在发展中不断实现着否定、肯定、超越的过程,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基础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社会历史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运动。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提出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和他们自身维持生存所需价值之间的差额,也是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占有。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特有的资本-劳动关系密切相关。

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基本概念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现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将剩余价值再投资扩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和生产商品的过程。

资本积累的规律资本积累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也在产生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危机。

第二,剥削程度的增加和人口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剥削程度的加深,同时也会引发人口问题。

第三,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会逐渐集中和垄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是指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和各尽所能分配的结合;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全面共产主义制度的理想社会。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框架一、唯物主义世界观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相互关系2. 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3.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4.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二、历史唯物主义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的发展3.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4. 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三、辩证唯物主义1. 对立统一规律2. 质量互变规律3. 异同结合规律4. 运动规律四、哲学方法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3. 实践决定认识的发展和深化4.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五、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认识的来源和发展2. 认识的能动性和客观性3.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4. 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条件六、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1.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2. 意识形态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3. 阶级斗争对意识形态的影响4. 科学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七、历史唯心主义和唯物史观1. 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2.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3. 唯物史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八、价值和价值规律1. 价值是商品的经济衡量2.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作用3. 价值规律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九、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1. 劳动价值论是价值规律的理论基础2.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影响3. 价值规律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限制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2.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十一、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革命的推动作用3.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规律十二、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1. 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 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3. 社会历史的阶段性和透视性以上是马克思主义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框架,涵盖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历史唯心主义和唯物史观、价值和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马原》知识点整理

《马原》知识点整理

《马原》知识点整理《马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著作,《马原》总结了马克思的政治理论,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马原》的知识点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进步的原因与动力;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3.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以及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4.社会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和目标;5.阶级斗争理论:阶级的基础和形成,阶级斗争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二、经济学基本原理1.价值论:价值的本质、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商品的属性和交换原则;3.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4.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5.劳动力价值论: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因素和价值实现方式。

三、哲学基本原理2.历史观: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3.唯物辩证法: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4.空间和时间观: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相对性;5.意识形态: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和作用。

四、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条件和基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和危机;2.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和方向;4.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5.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问题;2.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战略任务;3.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和策略;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组织。

六、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1.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2.党和群众关系的原则和方法;3.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民主;4.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工作方法;5.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03709马原知识点总结

03709马原知识点总结

03709马原知识点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

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1.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矛盾、否定、否定之否定。

(1)矛盾。

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有对立统一的特点,有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之分,有绝对的矛盾和相对的矛盾之别。

(2)否定。

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式之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之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它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否定不断地进行,并从否定中产生新的肯定。

2.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两大派别:一个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辩证法,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一个是苏格拉底以后的形而上学,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7世纪以来,欧洲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唯物辩证法的四项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四项基本原理是物质辩证法、运动辩证法、无限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

(1)物质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元对立规律。

(2)运动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质量互变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3)无限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无限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无限性规律和对立性规律。

(4)实践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实践基础规律和实践决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方面,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生产力为基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统一为核心,以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为动力,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支配,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原历史唯物主义简略内容汇总

马原历史唯物主义简略内容汇总

(四)历史唯物论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马原理笔记整理

马原理笔记整理

马原理笔记整理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思想理论课程,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整理马原课程的核心概念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

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人的意志无关。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哲学等。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表现。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物质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3.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存在不同阶级的存在与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社会形态经历历史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进行探索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唯物的。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等基本概念。

3.实践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人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它代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实现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

历年马原唯物论和辩证法常考八大原理总结归纳

历年马原唯物论和辩证法常考八大原理总结归纳

历年马原唯物论和辩证法常考八大原理总结归纳2020-09-10历年马原唯物论和辩证法常考八大原理总结归纳在考研马原中,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历年常考区。

主客观题型在此考查内容较多,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对这一章节的历年真题和常考原理有一清楚全面的认识,我们为大家总结如下:近四年真题单选考点多选考点材料分析考点2013 运动和静止的关(第1题)原因和结果(第2题)2012 动物的感觉与人的意识(第1题)质量互变(第2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第17题)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规律(第34题第1问)2011 适度原则(第1题)正确的实践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第34题第1问)、对立统一规律(第34题第2问)2010 质量互变(第2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第17题)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第20题)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的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都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和实现。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四、发展的过程性原理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坚持发展的过程性,反对新而上学的不变论和“激变论“。

(2)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变革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历史的决定力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由于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变化引起的,强调思想、观念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释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发展变化的。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每一种社会形态包含着自己的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连续的,即从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平稳的和连续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而社会革命的动力则来自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激化,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认识和把握,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还提出了五对基本范畴,即量与质、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因果与目的、运动与静止,这些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
1.马列主义的世界观:马原强调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世界观,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
等基本原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原中强调了中国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和
资产阶级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独特性。

4.战略防御:马原认为,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应采取战略防御的方针,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积蓄力量,以待一个有利机会。

5.十大战略原则:马原总结了十大战略原则,包括:以军事原则推动
政治,以军事原则指导外交,以军事原则改造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全心全意拥护党的政策,做到虚心学习实事求是,做到人人都是
军事家,做到以战养战,发展壮大人民战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根据地战争的光辉战例:马原通过总结根据地战争的经验,指出了
根据地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根据地战争中保持根据地和军队的生机
与活力。

7.三个阶段的战略:马原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战略,即战略决战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8.革命军队建设:马原中提出了革命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重点包括
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地位,军事训练的重要性,军队的传统和纪律,党对
军队的绝对领导等。

以上仅是《马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战略问题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 义历史唯物主 义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 义历史唯物主 义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历史进程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

政治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

考研马原核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马原核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马原核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部分简要概括为“三对概念、五大动力、两种作用”。

一、三对概念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②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二、五大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马原知识点总结大点

马原知识点总结大点

马原知识点总结大点一、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核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尼古拉·布哈林曾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个观点毕竟是简单易懂,一诏破千愚”。

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哲学的历史进程上的一大飞越,它使历史的科学性大大加强,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可以预见的。

人们在实践中探索,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可以指导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而无需盲目地按照偶然的、非必然的方式行事。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规律法则无从掩盖。

”这一观点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为人们认识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历史唯物主义同时指出,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的发展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

马克思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因此,俄国革命家列宁在分析俄国社会矛盾时,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地指出了社会发展的矛盾性,为社会的变革提出了理论依据。

4、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还引起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它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的观念是由物质领域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引起的。

这就反驳了那种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是由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的唯心主义观点,促使人们正视社会的实际情况,去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变革。

5、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社会的规定性和意识的规定性。

马克思曾指出:“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也就是说,社会的变革要靠人们的行动去推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准确把握社会的规律,积极主动地去推进社会的发展。

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

二、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常考原理精编考研政治 | 2013-12-13 来源:跨考教育初试报道考研流程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国家线考研调剂招生简章编辑推荐>>研友正在关注2014考研英语最后阶段:囫囵吞枣不如巧抓三个板块2014年考研英语十篇必背英语范文英语作文巧拿分:揭秘考研英语作文评分标准2014年考研政治冲刺复习:时政稳拿16分的四个技巧2014年考研政治冲刺复习:时政热点精编(国内部分)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2014年考研政治高分四步走2013考研政治大纲马原部分新增考点详解2014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中国进入4G新时代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百度推荐一、人类社会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二)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影响作用,但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独立发挥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2010年第3题单选)②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011年第2题单选)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从反映水平的高低层次,社会意识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理论化反映。

②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非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还包括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例如,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恩格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出第一钢琴曲。

"(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五)生产关系①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三要素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要素,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③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不能离开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孤立地、抽象地看待生产关系。

(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分为两部分: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是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思想表现形式。

③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

(七)社会形态①社会形态,亦被称为社会制度,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②社会形态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所以,经济基础是划分不同类型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志。

③社会形态,既包括经济基础(骨骼系统),又包括上层建筑(血肉系统),两者缺一不可。

(八)一个民族之所以作出这种或那种选择:①其直接动机是民族利益。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直接制约着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与中华民族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正确把握直接相关,这是在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所做出的最佳选择,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

③取决于交往,交往有助于处在转折点上的民族从处于先进社会形态的民族那里获得"历史的启示",实现社会跨越。

--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下,跨越典型的资本主义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既合乎世界历史一般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抉择。

(九)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可能会出现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

我们要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现象,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伟大真理。

二、人类社会怎么样:社会发展动力系统(2012年第18题多选)(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②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①阶级的本质: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②阶级斗争包括经济、政治、思想三种形式,其中,经济斗争是最根本形式,政治斗争是最高形式。

③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所以,既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保持安定团结,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对阶级斗争保持警惕,防止和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运用。

(三)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①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质变。

②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③革命的爆发既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又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如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等。

(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①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曾经采取过一定的改革措施。

②社会主义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改革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制度创新"与"一场革命"都是邓小平对我国改革的提法。

)(五)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

①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010年第18题多选)②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③"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技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④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第一,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第二,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第三,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第四,要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三、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

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二)人的本质①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人的类本质),二是人与人的区别(即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同一社会中的不同的人的本质)。

从人与动物相区分的层次看,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从人与人相区分的层次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所固有的抽象物,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条件下的人。

由于社会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凝固的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各种社会关系都体现着人的本质,其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三)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①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③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013年第18题多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五)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①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②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较大作用的人物称为历史人物,正面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杰出人物,也叫英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