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难点突破-鉴赏诗歌的无理而妙

合集下载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诗词赏析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诗词赏析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诗词赏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8分)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释]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

这里是“甘愿”。

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

(3分)(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分)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临高台谢朓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释:(1)这首诗写于荆州,当时诗人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侍从。

(2)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1)请简要分析“常”和“孤”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

(5分)(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的后六句。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自叙杜荀鹤①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注:①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

②奈值:奈何。

(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无理而妙,即表面说出来的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义两者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奥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在诗歌手法上的具体表现。

首先,请欣赏中唐诗人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出少妇的口吻和心声。

前两句在平实无华的叙述中谈出自己的人生悲苦。

后两句陡然翻,传神地表达出这位少妇的怨情:潮涨潮落尚然有信,后悔当初不如嫁给弄潮之人(即船夫)。

再看北宋词人张先《一丛花令》云: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高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思妇词,从登楼远望起笔,由回忆往事收拢到眼前的池沼画阁,最后抒发怨情:回顾自己这种孤寂凄凉的身世处境,还不如落英飘零的桃花杏花,在青春快要凋谢之际还懂得嫁给春风,有所归宿;而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百无聊赖地消耗着青春。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曰:“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皆无理而妙。

”贺裳认为: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一位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似乎都不合乎情理,但这些天真的怨恨语却曲折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闲愁哀怨,感情真挚而深刻,虽无理却奇妙。

五代词人韦庄有一首《思帝乡》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体现出女子追求爱情的狂热而大胆的精神以及义无返顾的坚定态度。

使人感受到她的心像一泓秋水,明澈见底;又觉得这位涉世未深的姑娘的天真与纯情。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当然与“理”是相悖的,但这种“情”的抒发在封建社会却是空谷足音,十分珍贵。

贺裳称这首诗是“作决绝语而妙者”。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诗歌被称为语言的艺术,是一种通过精妙的言辞和独特的语言思维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在诗歌的创作和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无法理解的“无理而妙”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是诗歌魅力的所在,也是诗歌语言思维中最具挑战性和深奥的部分。

一、诗歌的“无理”之美诗歌是一种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文学体裁,它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精致运用上。

在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貌似无理、错综复杂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些“无理”之美往往是通过对语言的运用进行超越和突破,使得诗歌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诗歌的语言结构方面,常常会出现一些句法结构松散、语序颠倒、甚至语法错误的现象。

例如在《庐山谣》中,“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句子中的“山无棱,天地合”是一种本应是语法错误的语言结构,但在诗歌中却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张力。

这种松散的语言结构给人以一种不拘泥于常理、自由奔放的感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诗歌的修辞手法方面,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貌似无理的措辞和比喻。

比如在《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明显是一种意象的叠加,但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这种无理的比喻和措辞,正是诗歌语言思维中常见的“无理而妙”之处,正是由于这种一种对语言的超越和突破,诗歌才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诗歌的“妙”在何处在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之中,更多的是“妙”之处,也即是那些超越了常规语言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

这种“妙”之处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上。

在诗歌的意象表达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超现实主义的视觉和想象。

比如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所呈现出的画面,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而形成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和意象。

这种超越现实的意象表达,正是诗歌语言思维中的“妙”之处,它使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微案2 Word版含答案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微案2 Word版含答案

微案2换一种方式复习古诗鉴赏微案引语古诗是美的。

但可能我们已做了很多很多题目,有些审美疲劳。

这回,我们也“客串”一把,做一回命题老师,当一次阅卷老师,在收获新鲜感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复习收获……一、我来出题1.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仿照高考题形式出两道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提示诗的首联、颔联可以从形象(意境)角度命题,颈联、尾联可以从情感角度命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参考命题及答案(1)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答案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

(2分)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人劳动的艰辛。

(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

描绘画面内容,首先要了解首联和颔联的大意,通过对诗句中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等描写的分析,可按照什么人干什么事的模式进行描述。

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采樵人深山采樵图。

结合第一问,第二问的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2)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案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2分)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

(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全诗描写了一个采樵人深山采樵劳动的全过程。

前四句着重描写采樵人劳动的艰辛,后四句着重展现采樵人劳动之后的愉快心情。

通过分析“山风拂萝衣”“长歌”和“望烟归”等诗句,可以想见采樵人吹着山风,唱着歌曲,满载而归的情形。

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

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这种方法多指咏物诗的整 体表现手法,有时,非咏物诗也用此法。在实际学习过程 中,考生会把它与借景抒情弄混。其实,它们有明显的不 同,同是抒情,一个是借物,一个是借景。一个所借之物 是物品,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一个所借之景 是自然风景;一个所借之物,是主体式、单独的;一个所 借之景,是众多的,无主体的。
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问题反思 1.古诗的抒情方法有哪些? 答: 2.高考考查古诗的抒情方法在问 题设置上有什么特点?常考的抒情方 法有哪些? 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1分:借代+错误 分析 本题问的是“如何 表达情感”,答案 应包含能表达情感 的方法。该答案答 的是借代,与表达 情感关联不大,勉 强可得1分。至于 对手法的分析及要 表达的情感,均是 错的。 2分:对比+部分 情感 该答案手法答得准 确,部分情感(指 “对……不满”) 表述准确,但对 “对比”手法分析 不准,还有一重情 感未答出。 3分:对比+两种 情感+偏义分析
赏析 诗中的“金仆姑”指箭,“死绥”指贪生怕死者, “青史”“争点笔”是赞颂死者以英勇战死名垂青史,而 “朱门”“笑捐躯”则是谴责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只顾寻 欢作乐,甚至讪笑为国捐躯者的人。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 自己也是性情中人,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恨只 恨没有手执武器上阵杀敌的机会。此处的“殳”(音 “书”)就是做兵器的长杖。
三峡吟 赏析 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 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 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 说理。徐熙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 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 “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 人心”的蕴意。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 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 植被怎样。虽然可能用到《楚辞· 招魂》里“湛湛江水兮 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字句,但彼此关联并不密 切。 这首诗以猿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 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无理而妙诗歌

无理而妙诗歌

• 二、语词上的“无理而妙” 指描写事物时用词 不合常意,却颇有意蕴。 • 张先《一丛花会》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 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有。 •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 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花何能“弄”影?当是花动而影随,此正暗示有 风。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 花影晃动之态。
此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登岳阳楼》)、“烟笼寒水月笼纱,夜 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王安国 《减字花兰》)、“一声白雁寒,几点青 山小”(张可久《[普天乐]别怀》)、“潮 平远水寒,天阔孤帆瘦”(鲜于必仁《[中 吕· 普天乐]平沙落雁》)、“明月如茧素, 裹我江上舟”(清 陈三立《十一月十四夜 发南昌月江舟行》)等,无不着一词无理, 却含意趣无尽。
• • • • • • • • • • • •
附:勾出下列词中“无理”的诗句或词语,品其奇趣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此诗是诗人自贬所泷州逃归途中所作)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金陵图》 4、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 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 留晚照。 • 宋祁《玉楼春》
• • • • •
(2)从物的角度道其“无理”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意,不遣柳条青。 “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 否发青。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 柳条发青,是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 而道出人的普遍情感:别离之哀。

古典诗词教学: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古典诗词教学: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古典诗词教学: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无理而妙,即表面说出来的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义两者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奥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在诗歌手法上的具体表现。

首先,请欣赏中唐诗人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出少妇的口吻和心声。

前两句在平实无华的叙述中谈出自己的人生悲苦。

后两句陡然翻,传神地表达出这位少妇的怨情:潮涨潮落尚然有信,后悔当初不如嫁给弄潮之人(即船夫)。

再看北宋词人张先《一丛花令》云: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高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思妇词,从登楼远望起笔,由回忆往事收拢到眼前的池沼画阁,最后抒发怨情:回顾自己这种孤寂凄凉的身世处境,还不如落英飘零的桃花杏花,在青春快要凋谢之际还懂得嫁给春风,有所归宿;而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百无聊赖地消耗着青春。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曰: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皆无理而妙。

贺裳认为: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一位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似乎都不合乎情理,但这些天真的怨恨语却曲折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闲愁哀怨,感情真挚而深刻,虽无理却奇妙。

五代词人韦庄有一首《思帝乡》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体现出女子追求爱情的狂热而大胆的精神以及义无返顾的坚定态度。

使人感受到她的心像一泓秋水,明澈见底;又觉得这位涉世未深的姑娘的天真与纯情。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当然与理是相悖的,但这种情的抒发在封建社会却是空谷足音,十分珍贵。

贺裳称这首诗是作决绝语而妙者。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作者:王安卫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9年第11期王安卫王安卫,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以此为出发点,在诗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梳理探究,让他们总结这种诗歌语言的规律,学会应用它来赏析类似的诗歌,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梳理归纳,探寻规律人教版必修一诗歌单元的内容,语言思维体现得比较明显。

我在反复的吟诵中寻找备课灵感和教学目标,“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即使不敲锣鼓,人心理上还是有声音的;同理,即使不吹“笙箫”,我们的心理感受也是有声音和旋律的,然而作者为什么用无声的“悄悄”?这种表述是矛盾的,而矛盾的表述所蕴含的情感是独特的。

我把人教版教材通览了一遍,找到了规律。

如何让学生发现这个规律,我从背诵和朗诵入手,让他们在复习中去勘探、挖掘、冶炼。

让学生集体背诵《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一节,由“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提出上述疑问;引导学生通过《短歌行》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和郎士元《听邻家吹笙》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疑有碧桃千树花”等诗句,让学生总结出笙的音质特点是温暖、欢快、明丽的。

学生背诵苏轼《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一句,让学生明白箫的音质是苍凉幽远的。

不同的音质表达不同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笙箫的声音特点及情感韵味;语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通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种矛盾的表述,把思维聚焦统一到作者的情感指向上,学生体悟到那是作者心中的旋律,是对康桥的恋恋不舍和离开时淡淡的愁绪。

继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节,引导学生对“父母家里的新客”和“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进行质疑解读;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应为乐事,作者为什么反常地自称“新客”?这违背了人之常情;既然写出了“天伦叙乐”,怎么说自己不认得?这种表述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 弄” 字, 生 动 细致 地 写 出 晚 风吹 拂 时 花影 晃 动 之 态 。正 如 王 国维 在
《 人 间词话》 中说 的 : “ 作一 ‘ 弄’ 字, 境界全出。” 因为 , “ 词 以境界为
上” , 所以, 一个“ 弄” 字, 提高了词作的审美效果。
望而生情 , 生情而伤感 。
“ 春风” “ 红花” 以人的情感 。就前一句来说 , 所谓的不“ 嫁” 春风就是
为了更好地表 情达意 ,诗人往往会改变诗句 中词语排列的位 不与群芳为伍 , 孤芳 自赏 , 不 随波逐流 , 而终于落得“ 被秋 风误 ” 的 置, 使诗句不合语 法规范 , 这样不但造成语言 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 悲剧性结局。其实 , 这句暗含了一个怀才不遇 的封建士子的无 限感 而且引人思考 , 突出要表达的内容 。杜甫《 秋兴》 之一 : “ 香稻啄余 鹦 慨。后一句也是拟人手法 , 表面是说 , 花儿凋谢了 , 花儿 内心感受到
诗人在诗歌 中表情达意 , 往往是含蓄蕴藉 的 , 这主要表 现在物
欧阳修《 蝶恋花》 :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 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 , 门掩黄 昏, 无 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杨柳是不能“ 堆” 烟 的。词人借 “ 堆” 字, 表现了杨柳茂密 , 攒聚一起 , 似烟雾堆积。这恰 恰流露 出闺阁女子化不开 、 理还乱的愁绪。雨是不能“ 横” 下的。除 非狂风暴雨时 , 也许雨急而斜飘 , 看似“ 横” 飞之状 。可以说 , 词人借 助这样 的环境 , 不但 暗示 了思妇的处 境 , 也表现了“ 无计 留春住” 的
无奈之感。, 就是审美意象 , 即
包含着诗人情感 的物象 , 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 。对于“ 无理而妙” 来 说, 诗人所选择的物象来表达情感思想 , 有 自己独到的特』 。

古诗词中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作者:马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04期“无理而妙”的说法是清代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对唐代诗人李益和宋代词人张先的诗词作评论时概括出来的。

其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子野《一丛花令》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皆无理而妙。

李益的诗《江南曲》是一首闺怨诗。

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

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用语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

后两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则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

这位少妇因盼夫婿情切而突然异想天开,想到潮水有信,而怨夫婿还不如“潮有信”,进而还想到弄潮之人,后悔自己没早嫁给他,这闺阁之想,端的是“无理”之极。

其实,这正是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更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

从道理上讲,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少妇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

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是一首思妇词,写一位女子在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从相思到愁恨的心理变化。

词的结尾两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词人写少妇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首先,什么是“无理而妙”?“无理”是指诗歌语言使用的不合理、不符合日常语言规范的表达方式。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一句是“昨夜雨疏风骤”,这里“雨疏风骤”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但这个词组的意思却很清晰、生动。

“妙”则是指语言使用的创新、独特之处。

语言作为表达情感、意境的媒介,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人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唐代诗歌中,杜甫的《绝句·秋思》中就有一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里的“魂魄”非常独特,给人以新奇的感觉,而且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于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

“无理而妙”就是在使用不合理、非规范的表达方式中,同时具备独特、创新的风格,不仅具有语言特色,更能够表现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它可以挑战传统的语言思维方式,沉淀出全新的理解框架。

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的思维方式常常受到传统的语法、逻辑思维影响,因此不能完全展现我们内心的情感,也不能完全表现出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而在诗歌语言的使用中,无论是从字句、修辞还是语气上,都可以超出传统的语言思维方式,让我们真正地沉淀出一个全新的理解框架。

其次,它可以加强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方式。

在诗歌语言的使用中,如果仅仅只是遵循规范,那么诗歌的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

只有在“无理而妙”的表达方式中,才能够表现出诗歌最纯粹的艺术魅力。

比如,苏轼的《青玉案·元夕》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个“迢迢不断”就是对于情感的极度的表达,无需言尽于言。

最后,它可以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让读者通过语言通向内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艺术观念。

而一个好的诗歌,往往不仅仅是语言流畅,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读后深入地思考。

而“无理而妙”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思考和独到的感受。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中有一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无理而妙古典诗词篇性开掘的一种视角——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例

无理而妙古典诗词篇性开掘的一种视角——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例

2021/03•教I古诗I文-无理而妙:古典祷词爲性开据的一种视命——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例◎广东/上官文金摘要: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无理而妙”,李清照在“人与白昼”“人与时令”“人与菊花”等矛盾中,透露出在物理上和心理上双重空间的逼仄感。

与此同时,李清照在感受精神生命消瘦的过程中,又营造出了无道理却合情理的痴境。

关键词:无理而妙;篇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是李清照南渡前的怀人佳作,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在解读这首词时常借用西方文艺理论里的“陌生化”来辨析“卷”与“吹”“掀”“起”等字的异同,意在让学生感受“卷”字之美。

然而,细读之下不难发现:《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在表达愁绪上不是直抒胸臆,也不是简单的含蓄婉转,这不完全符合西方文论中所举范例。

实际上,这首词堪称清代词论家贺裳曾在《皱水轩词筌》中所提之“无理而妙”的典范。

一、理性与情感的三组矛盾(一)作者与白昼的矛盾“薄雾浓云愁永昼”,在写愁的诗词中,开篇直入,点明愁苦的也有许多,如丘逢甲的“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同样也是难以排解的愁苦,可是在表达上却大不相同,其关键还是在这种相似之愁的异曲营造。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愁”字之后紧跟着的是“永昼”,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永,长也。

”“昼,日之出入,与夜为界。

”昼多用于指白天,如昼夜不息、昼日昼夜等。

“永昼”在此即漫长的白天。

这首词作于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此时正值仲秋,北半球入秋后昼短夜长,词人还认为白昼很长,这种违背常理的写法词人当然是清晰的,可还要这样使用,实则是思念难熬,感知变异,把正在变短的白昼也写成无限漫长了。

这是词人与客观事物产生的第一次矛盾。

(二)作者与时令的矛盾“佳节又重阳”,此句出现了两个节日,中秋和重阳,意在表明中秋佳节之后重阳节也来T,看似平平无奇,却隐藏着词人心中又一层民族责任感和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和社会。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表现在词语的组合上。

在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词语组合,甚至是一些新词的创作。

这些词语组合可能会打破语境的限制,不按常理出牌。

比如诗人顾城的《女神》中就出现了“烟波囧浪”、“裙裾飞扬”,这些词语组合看似不符合逻辑,但却展现出了诗人对女神的唯美和崇高的赞颂。

这种“无理而妙”的词语组合,不仅打破了常规的表达方式,同时也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独特的魅力。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还表现在意象的构建上。

在诗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荒诞或者超现实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已经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常规。

比如卞之琳的《自由》中,出现了“我像一匹迅猛的豹子,在森林里飞驰;我又像一只傲慢的孔雀,在阳光下舞蹈”,这些意象都不合乎真实生活,但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狂放与豪迈。

这种“无理而妙”的意象构建,不仅挑战了读者的想象力,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超越现实的魔力,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还表现在情感的表达上。

诗歌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因此在诗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无厘头的情感细节,甚至是一些矛盾的情感表达。

比如诗人海子的《墓园》中就出现了“我在深秋,举起了细碎的骨灰”,这样明显与常理不符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与情感的挣扎。

这种“无理而妙”的情感表达,不仅打破了情感的认知边界,同时也展现了诗歌中非凡的情感力量,引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是一种超越常规的诗意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表达方式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打破了常规的表达方式,超越了现实的限制,使诗歌成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这种表达方式笼罩下,诗歌的语言思维就如同一片神秘的迷雾,煽动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正是因为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使得诗歌拥有了神秘和深邃的品质。

在这种品质的加持下,诗歌成为了一种抽象而又意蕴丰富的语言形式,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摘要】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是指诗歌创作中所展现出的超越常理的美感与魅力。

本文从诗歌语言中的隐喻与象征、审美规律与逻辑、声音与韵律、情感表达以及意象与联想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诗歌语言中那种超越理性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具有的情感共鸣和无限可能性。

诗歌语言的无理而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诗歌带来的情感共鸣与启迪。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背后的奥秘,以及诗歌对人类情感和心灵的深刻触动。

【关键词】诗歌语言思维、无理而妙、隐喻、象征、审美规律、逻辑、声音、韵律、情感表达、意象、联想、独特魅力、情感共鸣、无限可能性1. 引言1.1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时常常是“无理而妙”的。

这种“无理而妙”并不意味着诗歌语言毫无逻辑可言,相反,诗歌语言往往是经过精心构思、琢磨后才得以呈现出来的。

诗歌语言中充满了隐喻与象征,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其中的深意。

审美规律与逻辑也是诗歌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往往注重节奏感与韵律美,通过对音韵的处理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诗歌语言中的情感表达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悟,让读者在情感共鸣中产生共鸣。

诗歌语言中的意象与联想也是其独特之处,诗人在构思诗歌时常常通过意象的堆叠和联想的发散来实现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富有生动性和表现力。

通过对诗歌语言思维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体味其中的情感共鸣,感受其中的无限可能性。

2. 正文2.1 诗歌语言中的隐喻与象征诗歌语言中的隐喻与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隐喻和象征的运用,诗人能够更加抽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隐喻是指用一个意义深远的词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含义。

高三二轮复习难点突破——鉴赏诗歌的无理而妙

高三二轮复习难点突破——鉴赏诗歌的无理而妙
课本模拟 生活逻辑
怎样读懂诗歌?
最权威 的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緣景明情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读懂诗歌之老生常谈
• 1、读标题,明内容 • 2、读注释,抓暗示信息 • 3、读作者,知人论世 • 4、读字眼,把握情感关键字 • 5、读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 6、读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我的启发
诗歌复习的方法之一:
穷究无理
无理而妙写法与女性行为心理特征之联系
统一复习思路
依法读诗,注重体悟 明确类别,举一反三
熟悉答案,求同析异
完善体系,胸有术语 四种意识,始终牢记
勤于积累,勤于思考,
我必辉煌!



高考,人生重要阶段

名 人
,高考头等大事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9.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 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最后一句写“行客”“多愁”,言外之意,பைடு நூலகம்“猿 啼”所引发,故有“何必”之语,似在埋怨猿猴。 实际上,“行客”有愁,与外物何干?此为“无 理”;(3分)但符合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情,恰如其 分而又深刻浓郁,是为“而妙”。(3分)(意思对 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讲后专练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 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 作简要赏析。(6分)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教师文档:第二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6 含解析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教师文档:第二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6 含解析

学案6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

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人常常会运用一些看似无理的语言表达,但却能够产生“妙”的效果。

这种“无理而妙”的语言思维,正是诗歌所独特的魅力所在。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体现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上。

诗歌往往会采用比喻、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语言的变换和组合来营造出一种超越常规语言表达的意境。

这种“无理而妙”的表达方式,常常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借景抒怀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浓烈的离愁别绪,给人以深刻的心灵震撼。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还表现在其多重含义与丰富的联想之中。

诗歌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诗人巧妙地运用语言材料,创造出富有层次和深度的意象。

这种“无理而妙”的语言思维,让诗歌不仅成为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思维的展现和联想的激发。

比如骆宾王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简短的词句,构成了一个意境优美、情感深邃的诗篇,充分展现了骆宾王的诗意思维。

诗歌语言思维中的“无理而妙”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韵律和声音美之中。

诗歌的韵律和音韵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语音、语调的变奏和运用,诗歌能够产生一种意境优美、回味悠长的声音美。

这种“无理而妙”的语言思维,让诗歌成为一种音乐般的语言艺术,能够触动人的听觉感官,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朗朗上口的韵律和声音美,使诗歌犹如一首动听的乐曲,令人心驰神往。

无理而妙诗歌

无理而妙诗歌

• • • • •
(2)从物的角度道其“无理”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意,不遣柳条青。 “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 否发青。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 柳条发青,是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 而道出人的普遍情感:别离之哀。
• 贺铸《踏莎行》 •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 蝶慕幽香,红花脱尽芳心苦。 •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 肯嫁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词的结尾两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 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词人写少妇 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 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 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 消尽青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写出少 妇忽然无端对自然界的桃花和杏花羡慕起来,羡 慕她们晚春之时还知道把自己嫁给东风,自己却 自愧不如。其实,桃花和杏花只是在季节的晚风 中飘落,思妇怀着深深的怨恨,说“桃杏犹解”, 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 以致无所归宿。词句正是通过这种于理不通,与 常情相悖的写法,委婉而深致地写出了思妇相思 怨别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忧伤。
• 二、语词上的“无理而妙” 指描写事物时用词 不合常意,却颇有意蕴。 • 张先《一丛花会》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 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有。 •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 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花何能“弄”影?当是花动而影随,此正暗示有 风。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 花影晃动之态。

【考试技巧】明晰涵义,赏析诗句,是非在理

【考试技巧】明晰涵义,赏析诗句,是非在理

【考试技巧】明晰涵义,赏析诗句,是非在理诗论诠释题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

它往往列举一些古代诗论,或者援引前人关于本首诗歌片言只语的评述,然后要求考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诗论诠释题频频出现,2021年16份高考试卷中竟达6题之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地解答诗论诠释题呢?明确诗论涵义就是解题的前提。

题目中发生的诗论,可以就是前人关于诗歌的通常阐释,可以就是前人对本首诗歌所作的评论。

由于时代与心智的相同,学生对诗论的内涵就存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2021年全国卷:“古人评诗时常存有‘诗眼'的观点。

所谓‘诗眼'往往就是指一句诗中最细密传神的一个字。

你指出这首诗第三联及两句诗的‘诗眼'分别就是哪一个字?”“诗眼”就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具体地说,“诗眼”应集中体现诗歌的思想性,应具备诗意的情趣性,还应具备与全句以至全篇的关联性。

如此这般,方能够真正认知“一句诗中最细密传神”的内涵。

2021年北京卷,“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斜斜水清深,暗香浮动月黄昏',绝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存有怨何人见到,月苍风清欲堕时',绝非红莲诗。

此实乃写下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并无绿叶,辨杏存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讲出苏轼称赞写下梅花、白莲的诗而抨击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谢泽生具体分析。

&rdquo学习方法;直面苏轼的这段诗论,我们必须昔时想一想其中的“绝非桃李诗”、“绝非红莲诗”、“此实乃写下物之功”、“此村学中至陋语也”等词语。

“绝非”就是确实不是,还是确实不仅就是?看看两个“绝非”所旁述的诗歌,当然就是写下桃李、写下红莲;但再琢磨“写物之功”的意味,就是说道这两首诗歌彰显了刻画物态的功力与水准,于是我们不难做出推论,苏轼说道的就是“不仅就是”,说道的就是它们不仅细腻地刻画了物之形,而且生动地表达了物之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鸟无关,主人公迁怒于黄莺儿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
对丈夫的强烈思念。
精品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 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9.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 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最后一句写“行客”“多愁”,言外之意,是“猿 啼”所引发,故有“何必”之语,似在埋怨猿猴。 实际上,“行客”有愁,与外物何干?此为“无 理”;(3分)但符合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情,恰如其 分而又深刻浓郁,是为“而妙”。(3分)(意思对 即可)
① 《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怪不相识的春风
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怪得无理,但正是这对春风擅
入而发难的无理举动,看似无理,其实有情。相思之苦,相恋之
深,呼之欲出,令人叫绝;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
② 《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妇
打鸟是因为鸟儿惊扰了她的梦,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
精品
我的启发
诗歌复习的方法之一:
穷究无理
无理而妙写法与女性行为心理特征之联系
精品
统一复习思路
依法读诗,注重体悟 明确类别,举一反三
熟悉答案,求同析异
完善体系,胸有术语 四种意识,始终牢记
精品
勤于积累,勤于思考,
我必辉煌!
精品
回 顾 前 言则 名 人 名
高考,人生重要阶段
健脑,高考头等大事
精品
举一反三 精品
答题模式总结
无理而妙:
。。。。。。不说自己。。。。。。 却埋怨(责怪、迁怒于)。。。。。。,此为 “无理”;但却巧妙地表现了。。。。。之深 之浓之难于排遣(强烈地表现了),是为“而 妙”。
关键:无理在埋怨不解人情之外物,妙在抒发 感情之深刻曲折,充分表现了主人公之至情深 情痴情,看似“无理”,其实有“情”。
精品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类题巩固
长门怨(其二) 李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秋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古人评此诗“独照”二字“无理而妙”,试作具体 说明。
月本无情,清辉遍洒,但在宫女眼中一到寂寂长 门,便成独照,好像明月是有意相苦,此说显得 “无理”,但于此不难看出宫女愁怨之深:月亮 到此都成“独照”,那么人之孤独不言自明。不 言怨而怨自知,可见用语之妙。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讲后专练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 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 作简要赏析。(6分)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难点突破 ——鉴赏诗歌的“无理而妙”
精品
考纲要求
⑴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明确诗歌复习的基本要求
精品
贯彻四种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审题意识:看准 看懂 语境意识:上下文最关键 要点意识: 落实关键词 分点作答
先总后分 求准求全
迁移意识: 紧扣考点
精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 贾至
例题引路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
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此诗作于贬谪巴陵时(诗人曾任岳州司马)。
有人评价本诗后两句时,说它“无理而妙”,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后两句写自己的深愁苦恨,作者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 埋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他吹散愁云;不说自己愁闷无 聊,度日如年,却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把愁恨 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日头头上,毫无道理,但 却把自己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强烈地表现了愁苦之 深之浓之难于排遣,使诗意更为深刻曲折,构思更为新 奇巧妙,所以说是“无理而精妙品 ”。
课本模拟
精品
有迹可循 生活逻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緣景明情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精品
读懂诗歌之老生常谈
• 1、读标题,明内容 • 2、读注释,抓暗示信息 • 3、读作者,知人论世 • 4、读字眼,把握情感关键字 • 5、读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 6、读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