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1高考非选择题五大题型突破题型3综合实验探究课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题型突破特训三化学实验综合题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题型突破特训三化学实验综合题

题型突破特训(三) 化学实验综合题1. (2023·河北唐山三模)NaDCC(结构简式为),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

常温下,NaDCC 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难溶于冰水,在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制取。

原理:(氰尿酸)+2NaClO ――→10 ℃+NaOH +H 2O实验装置:Ⅰ.制取NaDCC 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D 中加入10 mL 40%NaOH 溶液,水浴控温10 ℃左右,搅拌。

②A 中加入KMnO 4固体,B 中加入浓盐酸,混合使之反应,打开磁力搅拌器。

③D 中pH 降至8左右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氰尿酸,保持10 ℃左右,边搅拌边持续通入A 中产生的气体,至D 中有较多晶体析出,停止反应;④将D 中的混合物用冰水浴冷却,过滤,洗涤,低温晾干得到NaDCC 晶体。

Ⅱ.NaDCC 有效氯含量测定:⑤用250 mL 碘量瓶称取0.200 0 g NaDCC 晶体样品,加蒸馏水100 mL ,摇动至样品完全溶解,加适量的碘化钾和稀硫酸,避光放置 5 min 。

再用少量水冲洗碘量瓶瓶塞和瓶内壁。

⑥用滴定管快速滴入0.200 0 mol·L -1Na 2S 2O 3溶液至浅黄色时,加2滴指示剂后,继续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重复三次,平均消耗Na 2S 2O 3溶液16.76 mL 。

⑦完成一次空白试验,消耗Na 2S 2O 3溶液0.16 mL 。

已知:I 2+2Na 2S 2O 3===2NaI +Na 2S 4O 6样品有效氯=测定NaDCC 的物质的量×4×氯元素的摩尔质量样品质量×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 的名称是_恒压滴液漏斗__。

制备NaDCC 实验中使用仪器C 的目的是为了提高_NaOH__(填原料名称)的利用率。

(2)若步骤②中通入气体过快,仪器D 中反应热量未及时散失,可生成较多NaClO 3副产物,该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 2+6OH -=====△5Cl -+ClO -3+3H 2O 。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突破[题型分析]从2017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涉及了化学原理、概念、物质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和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即只要与中学化学实验相关的所有知识都能成为高考化学考查的考点内容。

实验题检测内容的特点:(1)源于课本从近5年高考化学卷实验试题以及近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

而且,有些试题所涉及的实验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这种命题方式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课本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高考命题原则(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所言:“教材是创设高考试题的丰富素材,教材人人都有,试题贴近教材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命题原则”)。

(2)突出基础随着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高考化学对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然而,不论试题要求怎样变化,基于中学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实验试题考查的内容仍将强调基础,突出基础性。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就可明确这一特征。

象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虽然试题具有形式比较新、反应装置新、化学反应新、设问角度新、题目立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但从答题内容看,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仍然属于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大都源于中学化学教材,很好地体现基础性。

体现在:a、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b、利用常见或常用的化学仪器或装置来完成题目规定的化学实验;c、根据考生所应掌握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关化学知识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或对给定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3)强调综合从近年试题走向可以看出,试题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即以实验为中心,将化学实验与其他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解读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解读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 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 等进行表达,并做出 合理的解释
化学学习的能力要求
目标 要求 Ⅰ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 实验的一般过程(例7: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10题)

2017: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 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例8:2015年全国Ⅰ卷26—设计实验证明草酸比碳 酸强,草酸是二元酸) 2016: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 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 合理的解释(例9:2016年全国Ⅰ卷26题—氨气与二 氧化氮反应实验现象以及解释+2017年全国Ⅰ卷 26—凯氏定氮法)
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 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的 基本方 法与技 能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 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 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反应制备氯气
(三)、考试范围和内容(即考查内容)
(四)、题型示例(即考查方向)
1、研究2018考纲及考试说明: (一)、 《考试说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接受、吸收、 整合化学信 息的能力 化学实验 与科学探 究能力
分析和解 答化学问 题的能力
能力要求
化学学习的能力要求
目标 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对知识 的要求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 信息呈 能融会贯通(例1:2016全国Ⅰ卷13题—s通常是难 溶于水的混合物+2017全国Ⅰ卷11题—高硅铸铁惰 现形式 性辅助阳极) 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 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 加工、吸收、有序存储。(例2 :2015年全国Ⅰ卷 信息处 13题—MOH和ROH稀释图像;28题—HI=H 2+I2的图 像+例3 :2017年全国Ⅰ卷13题—NaOH 滴定己二酸 理的要 图像) 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例4:例 4:1994年全国卷+2017年全国Ⅰ卷—36有机化学)

2018版高考化学大二轮总复习(经典版)课件9

2018版高考化学大二轮总复习(经典版)课件9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4
高考真题调研
主干知识梳理
高频考点探究
专题经典训练
大二轮·化学(经典版)
解 析 样 品 加 入 水 NaHCO3 溶 解 , 再 加 入 稀 盐 酸 Al(OH)3 溶解,HCl 与 NaHCO3 反应放出气体,但样品中加 入稀硫酸,不会出现固体,A 错误;样品加入水 NaHCO3 溶解,再加入稀盐酸 AgCl 不溶解,B 错误;样品加入水 Na2SO3 溶解,再加入稀盐酸 BaCO3 溶解,产生气体,而加 入稀硫酸产生 CO2 和 SO2 的混合气体,且生成 BaSO4 沉淀, C 正确;样品加入稀硫酸,不会出现固体,D 错误。
20 高考真题调研
主干知识梳理
·化学(经典版)
解析 (1)给出的物质中只有 Fe3O4 有磁性,二氧化硅 不溶于水和硫酸,硫酸钙属于微溶物,所以“浸渣”中还有
SiO2 和 CaSO4。 (2)能与 H2O2 反应的是 Fe2+,H2O2 把 Fe2+氧化成 Fe3+。
(1)用碳酸锂和__盐___酸___反应可制备氯化锂,工业上可由 电解 LiCl-KCl 的熔融混合物生产金属锂,阴极上的电极反 应式为___L__i+_+__e_-_=_=_=__L_i____。
(2)不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因金属锂引起的火灾, 其原因是_____金__属__锂__在___C_O__2_中__仍__可__燃__烧_______________。
D HF 与 SiO2 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 刻蚀标记
6
高考真题调研
主干知识梳理
高频考点探究
专题经典训练
大二轮·化学(经典版)
解析 Al2(SO4)3 与 NaHCO3 在溶液中能相互促进水解 反应,生成 Al(OH)3 沉淀和 CO2 气体,能灭火,A 正确。 2FeCl3+Cu===2FeCl2+CuCl2,只能说明还原性 Cu 强于 Fe2+,无法说明 Fe 与 Cu 的金属性强弱,B 错误。次氯酸 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织物,C 正确。氢氟酸与玻璃的 主要成分 SiO2 反应,生成 SiF4 气体和水,故氢氟酸可以刻 蚀玻璃,D 正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4实验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4实验

突破点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命题角度1 物质制备型实验设计与评价1.(命题角度:无机物制备) (2022·重庆选考)研究小组以无水甲苯为溶剂,PCl5(易水解)和NaN3为反应物制备纳米球状红磷。

该红磷可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

(1)甲苯干燥和收集的回流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以二苯甲酮为指示剂,无水时体系呈蓝色。

①存贮时,Na应保存在_煤油__中。

②冷凝水的进口是_b__(填“a”或“b”)。

③用Na干燥甲苯的原理是 2Na+2H2O===2NaOH+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回流过程中,除水时打开的活塞是_K1、K3__;体系变蓝后,改变开关状态收集甲苯。

(2)纳米球状红磷的制备装置如图2所示(搅拌和加热装置略)。

①在Ar气保护下,反应物在A装置中混匀后转入B装置,于280 ℃加热12小时,反应物完全反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PCl5+10NaN3===2P+15N2↑+10NaCl 。

用Ar气赶走空气的目的是防止PCl5遇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水解。

②经冷却、离心分离和洗涤得到产品,洗涤时先后使用乙醇和水,依次洗去的物质是_甲苯__和_NaCl__。

③所得纳米球状红磷的平均半径R与B装置中气体产物的压强p的关系如图3所示。

欲控制合成R=125 nm的红磷,气体产物的压强为_104__kPa,需NaN3的物质的量为_0.027__mol(保留3位小数)。

已知:p =a ×n ,其中a =2.5×105kPa·mol -1,n 为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

【解析】 本实验要用无水甲苯作溶剂,故需要先制备无水甲苯,图1装置中Na 与水反应除去水,生成的H 2从K 2排出,待水反应完后,打开K 1收集无水甲苯;图2中将甲苯和NaN 3加入三颈瓶中,然后通入Ar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滴入PCl 5和甲苯,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反应釜中制备纳米球状红磷。

(1)①钠在空气中容易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理综化学二轮复习攻略 (共58张PPT)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理综化学二轮复习攻略 (共58张PPT)

作 8空(填空1、简答 7空(填空3、简 8空(填空3、简 10空(填空4、选 8空(填空3、选择 答 4,写方程1,计 答2,写方程式 答5) 择2、简答4) 3、简答2) 量 算2) 2) 仪器装置陌生度 仪器装置原理均现象描述判断;推 仪器名称;两次水 仪器名称; 碎瓷片 高。仪器和名称、 较熟悉。选制氨产物;仪器作用、 洗目的; 分液操 作用及补加操作; 作用,碎瓷片作 装置,仪器连接 连接顺序;判断 作步骤;反应物过 副产物结构简式; 用;倒吸、液封、 顺序,写方程; 物质;设计实验:证 量及加吸水剂目的; 分液漏斗检漏及倒 双层玻璃原因;写 NH3与NO2反应 明草酸酸性比碳 选蒸馏装置;计算 液操作;加吸水剂 离子方程,计算含 现象,及原因 酸强、二元酸 产率;分析产率偏 目的;选蒸馏仪器; 氮量和纯度 差及原因 计算产率
一、合理的复习目标
1、三轮分解、循序渐进
◆一轮章节复习: 所有知识点均复习到,所有题型均见识过;所有该记的均 记住;所有原理都理解;所有题目都改正。 考试能否得高分,某些题型是否有把握等并非首要! 梳理结构性知识、浓缩规律性辨识、建构方法性认识; ◆二轮专题复习: 构造知识网络、归纳考点规律、突破重要题型、形成应试 策略
一、合理的复习目标
4、习惯矫正、策略定型 书写四原则 清空桌面正襟坐 左手指着右手写 横平竖直不连笔 字不写满空三成 审题四步骤 审题逐字念 落笔圈关键 一点一判断 读完方法现 演算四要素 想到就写到 列式更重要 变换步步清 眼口手协调 应考四策略 以易克难 不要纠缠 分块限时 四次看表
考点策略:每个题型都分类总结、每个考点都有策略
◆三轮热点复习: 热点定向突破、高频模拟考试、全面阅读教材; 热点逐一过关、应试策略定型、细节查缺补漏。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 23 34 4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6.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 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答案】D7.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号5 5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A. AB. BC. CD. D【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精品解析课件(分步动画详解)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精品解析课件(分步动画详解)
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N,O,Na均是10电子,Cl是18电子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HNO2为弱酸
5.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 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 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
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共43分)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 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 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S,与氧气发生反应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P_bS_O_4_;氧化除杂工 序中ZnO的作用是_调__节_溶__液_的__p_H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 是_无_法__除_去__杂_质__F_e2_+ 。
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PbSO4; 要测定铁离子,需要调节溶液的pH,又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所 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节pH,即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调节 溶液的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所以若不 通入氧气,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Fe2+。
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 应的实验。

[配套K12]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项1 高考非选择题五大题型突破 题型3 综合实验探究学案

[配套K12]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项1 高考非选择题五大题型突破 题型3 综合实验探究学案

题型3 综合实验探究(对应学生用书第103页)■题型特点解读·1. 综合实验探究题主要有物质的制备实验探究和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

以常见气体或有机物为载体,结合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

2.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3.主要考查方向:(1)给定实验情境或物质性质,要求设计实验方案;(2)提出实验问题,要求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3)结合给定的实验情境考查现象分析与结论得出。

■解题策略指导·1.制备型探究题的破题思路(1)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原理可从题目所给实验目的结合有关知识获取,综合考虑,促进制备主反应,消除、控制副反应。

(2)理清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根据方案中方法步骤,把握各步操作的要领、目的和原理,理清制备、除杂、提纯操作的先后关系与原理。

(3)弄懂各装置的特点和作用。

分析图中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分析装置作用,举一反三,分析缺少装置的可能后果,表格中信息如何控制运用落实。

(4)梳理总结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数据(现象)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分析现象(或数据),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必要的推导与计算。

2.探究型实验的破题思路(1)基本流程(2)整体思路①明确目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该题需要解决的最终目标。

②分析问题,根据目标,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解决该问题可能涉及的所学知识,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该问题。

③注意细节,在解决该类问题时,注意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是否突出明显。

■典例剖析示范·(2016·全国Ⅰ卷)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①。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2018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2018高考全国II卷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8高考全国II卷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试题(方义灿)(第I卷选择题共7x6=42分)一、选择题(共7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4.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电极材料,电池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7.下列实验过程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必考题(三个大题,共14+14+15=43分)8.【工业流程】(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题型突破特训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题型突破特训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②肯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g)和4 mol H2(g)制备CH3OCH3(g),初始压强为p0Pa,5 min达到平衡时CO(g)的转化率为70%,c(CH3OH)=2c(CH3OCH3),且c(H2)=0.9 mol·L-1。则0~5 min内,v(CO)=_0.14__mol·L-1·min-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用p0表示);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2 mol H2(g),重新达到平衡后,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_增大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反应Ⅲ: (g)+ (g) 2 (g) ΔH3
已知:选择性是指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在全部所消耗原料量中所占的比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Ⅲ的ΔH3=_+9.1__kJ· mol-1。
(2)为探讨上述平衡关系,在T℃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环戊二烯和4 mol H2,测得平衡时,容器中环戊二烯、环戊烯、环戊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则环戊烯的选择性为_80%__,反应Ⅰ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1为 。
题型突破特训(一)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1. (2024·河北秦皇岛三模)环戊烯( )常用于有机合成及树脂交联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通过环戊二烯( )选择性氧化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 (g)+H2(g) (g) ΔH1=-100.3 kJ·mol-1
反应Ⅱ: (g)+H2(g) (g) ΔH2=-109.4 kJ·mol-1
(2)CO催化加氢法合成CH3OH,进而制备CH3OCH3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Ⅰ:CO(g)+2H2(g)CH3OH(g) ΔH2
反应Ⅱ:2CH3OH(g)CH3OCH3(g)+H2O(g) ΔH1

2018年全品二轮高中化学全国版高考题型突破听课正文及答案

2018年全品二轮高中化学全国版高考题型突破听课正文及答案

2018年全品二轮高中化学全国版高考题型突破听课正文及答案高考题型突破题型一化学实验综合题题型特点本题型为每年的必考题型,以仪器的组装、实验的改进、评价和设计等为考查方向,考查考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创新等能力。

根据实验中是否计算,也可以将综合实验分为定量实验、定性实验两大类。

【重难考向剖析】突破点一综合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模板【解题策略】实验简答题答题模板(1)滴定终点的现象: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恰好由××(颜色①)变成××(颜色②),且半分钟内不恢复或不褪色。

(2)实验操作①气密性检查操作: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②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③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待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③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加××× (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3)易混淆的两种结晶方法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溶质转化为晶体的操作: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溶质转化为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简单实验的设计:操作[取样,加入×××]⇒现象 [如果有×××生成]⇒结论[说明×××的是×××]。

(5)熟悉常考仪器作用的叙述:图G1-2①中橡皮管的作用:平衡压强,使液体能顺利滴下;减小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测量的干扰。

②的作用:干燥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③的作用: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④的作用:干燥气体或吸收气体;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

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解析2018全国Ⅰ卷化学解析2018全国Ⅱ卷化学解析2018全国Ⅲ卷化学解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解析版1.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 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1 1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4. W、X 、Y 和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 与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 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A5.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P—P 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L -1 FeCl3 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 2 mol SO2 和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 二次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非选择题五大题型突破
题型 3 综合实验探究
(对应学生用书第 103 页) ■题型特点解读· 1. 综合实验探究题主要有物质的制备实验探究和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以常见 气体或有机物为载体,结合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化学基本理论、元素 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
2.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 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3.主要考查方向:(1)给定实验情境或物质性质,要求设计实验方案;(2)提出实 验问题,要求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 案;(3)结合给定的实验情境考Y管中

解释原因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管中有少量水珠⑤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干内容“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 将 NOx 还原生成 催化剂 N2”,结合实验条件可知反应为 8NH3+6NO2 ===== 7N2+12H2O,NO2 为红 棕色气体,发生反应后变成无色气体,因此现象为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反 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的压强小于外压,因此产生倒吸现象。
①实验目的:探究 NH3 将 NOx 还原生成 N2;潜在信息,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②知识基础:源于教材。 ③考查装置:氨气制备装置是主体,要结合实验目的和相应试剂选装置。 ④关注细节:答题要规范。 ⑤信息提炼:NO2 是红棕色气体,反应生成水且室温下水为液态。 ⑥信息迁移:反应使气体体积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喷泉实验原理的迁移 和应用。
2.探究型实验的破题思路 (1)基本流程
(2)整体思路 ①明确目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该题需要解决的最终目标。 ②分析问题,根据目标,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解决该问题可能涉及的所 学知识,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该问题。 ③注意细节,在解决该类问题时,注意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 作是否安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是否突出明显。
【 答案 】 (1)①A △ 2NH4Cl + Ca(OH)2 ===== 2NH3↑+ CaCl2 + 2H2O( 或 B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②8NH3
△ NH3· H2O=====NH3↑+H2O) 催化剂 +6NO2 ===== 7N2+12H2O
③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Y中⑤加入少量催化剂, 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2 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打开 K1, 推动注射器活 塞, 使 X 中的气体缓慢 充入 Y 管中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 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 到室温 打开K2
【解析】
(1)①图中给出了两种气体制备装置,一种是固固加热制气装置,
一种是固液加热制气装置。如果选择 A 装置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如果选择 B 装置制取氨 △ 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H2O=====NH3↑+H2O。②欲收集一瓶干燥 的氨气,首先要除去杂质,制备氨气的杂质只有水蒸气,由于氨气溶于水显 碱性,因此要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干燥管的进出口方向为粗进细出,因此 先接 d 后接 c;其次要收集氨气,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要从短管进气, 因此先接 f 再接 e;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 选择水吸收尾气,还要注意防倒吸,所以接 i。
■解题策略指导· 1.制备型探究题的破题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可从题目所给实验目的结合有关知识获 取,综合考虑,促进制备主反应,消除、控制副反应。 (2)理清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根据方案中方法步骤,把握各步操作的要领、 目的和原理,理清制备、除杂、提纯操作的先后关系与原理。
(3)弄懂各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图中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 分析装置作用,举一反三,分析缺少装置的可能后果,表格中信息如何控制 运用落实。 (4)梳理总结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实验数据(现象)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 分析现象(或数据),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 必要的推导与计算。
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即时应用体验· 1.(2017· 山西四校联考)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 验步骤如下: Ⅰ.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Ⅱ.待产生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Ⅲ.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查阅文献: 检验微量 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 K4[Fe(CN)6] 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 淀,证明有 Cu2+。 【导学号:97184294】
■典例剖析示范· (2016· 全国Ⅰ卷)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 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①。某同学在实验室中 对 NH3 与 NO2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② (1)氨气的制备
① 氨 气 的 发 生 装 置 可 以 选 择 上 图 中 的 ________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