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合集下载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加。

与此一种被称为“中式英语”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些语言特点和错误,这些特点和错误往往源自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

中式英语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沟通能力,也给大学英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那么,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呢?对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汉语完全不同。

中国学生通常在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按照汉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来使用英语,导致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语境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语言环境。

中国学生通常只能在课堂上接触到英语,而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很少有机会真正运用英语,这导致他们缺乏实际语言环境的锻炼和提升,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

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也是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之一。

中国的英语教育往往注重对语法和词汇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境。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真正的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导致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母语思维的影响、语言环境的缺乏以及教育教学的不足。

鉴于这些成因,我们有必要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大学英语专业应当更加重视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专业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多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英语专业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母语思维的纠正和英汉语言对比的训练。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应当主动去思考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从而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团队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中式英语是指由中国人员说的不够地道和符合英语语法的英语。

中式英语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缺乏语境和文化背景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

这些原因也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提出了一定的启示。

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难以摆脱母语的语法结构、发音和思维模式。

在汉语中,动词时态、语序、动词变位等语法结构与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异,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结构,导致对英语语法的掌握不深。

学生需要在学习英语时尽可能地摆脱母语的影响,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培养英语语法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

缺乏语境和文化背景也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语境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语境的了解,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容易产生歧义或不够地道,导致说话和写作不够自然和流畅。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境的了解,积极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对英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自然度和流畅度。

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影响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仅将英语视为一门必修课程,而非一种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急功近利,只注重应试技巧,忽视了在平时的口语、写作和阅读的深入练习和积累。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多参与英语俱乐部、讨论会等活动,勤于使用英语交流,注重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针对以上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应该有以下启示:加强对英语语法的系统性学习。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对英语语法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尤其是对时态、语态、语气、虚拟语气等语法结构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系统学习和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法意识和表达能力。

中国式英语的文化学成因探析2010

中国式英语的文化学成因探析2010

中国式英语的文化学成因探析2010-09-27 10:35:35 Tag:英语阅读英语学习工具能飞英语网我要评论(0)中国式英语的文化学成因探析:中国式英语是在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介语形式。

人们在学习外语时,除了直接的语言迁移之外,还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文化的迁移。

文化差异与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文化差异是中国式英语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式英语是在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介语形式。

人们在学习外语时,除了直接的语言迁移之外,还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文化的迁移。

例如,一名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常常称呼他的美国老师(假定其名为J0hn Smith)为“TeacherSmith”.以为这是在尊敬老师。

美国老师表示称呼他Johnl~P可。

但中国学生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并不敢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以至于此后一段时间该学生不敢主动与他的老师打招呼,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称呼老师才得体。

这个例子中的学生将汉语文化迁移到英语中。

结果造就了一个中国式的英语称谓词“TeacherSmitll”.但这不符合英美文化,导致最后出现交际障碍。

由此可见,文化差异与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文化差异是中国式英语形成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从中国式英语的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详细探究其形成的文化学原因。

1.语义平面用中国式英语形容一个人很受欢迎.常会这样讲:She is apop stager.She is nOW bright red and purple。

本来这句话要表达的是“这位女歌手现在大红大紫.很受欢迎”。

可是英美人看了这句话以后会觉得不知所云,甚至会误以为这位歌手是极端左派分子(在西方人心目中,“极左派”常被与暴力、流血事件联系在一起)。

这种误解是由“红色”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含义所导致的。

“红”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成功和兴旺发达的象征。

所以汉语中“红火”表旺盛之意,“红运”是好运,特别受欢迎被称作“大红大紫”。

试论中式英语的成因

试论中式英语的成因

试论中式英语的成因1.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本原因语言与思维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两大重要元素,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密切联系的,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它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 思维是语言的灵魂, 引导与支配语言的运用, 构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模式。

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了解与掌握的过程, 又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形成过程, 尤其是外语学习。

刘必庆先生在谈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时说: “语言差异不仅仅是一个表层结构问题, 它牵涉到我们文化所衍生的喜闻乐见的表现法,更牵涉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观所衍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

”而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模式, 供它又与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因此, 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 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掌握了语法, 可绝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聋哑英语”状态, 并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

这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

在交际中, 如果用汉语思维习惯进行英语交流, 必然会影响交际速度和准确度。

而这样说出的英语也自然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的特色, 是一种洋泾浜语言, 也叫中式英语, 在英语被称为“Chinglish”, 是一个把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

基于此,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 微观上增强处理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中西思维差异是如何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1.1 汉语是整体思维, 英语是个体思维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和西方人的“天人相分”思想导致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 即中国思维方式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 而西方( 英语) 思维方式体现出个体性文化特征。

这种差异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汉语较笼统、模糊, 英语较精确、明晰; 例如, 在汉语里面, 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们都可以问别人“你吃饭了吗? ”。

简单的一个“饭”字在汉语里面是相当笼统的, 它包括早饭, 午饭, 晚饭。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2、语法层面
中式英语的语法层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使用者往往采用中文的语法结构,同 时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例如,中文习惯在句末使用动词,而在英语中则 是动词在句首,这种语序的差异导致了中式英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此外,中式英 语还倾向于使用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语义层面
感谢观看Biblioteka 然而,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发 展。它不仅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表达 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语言现象,其演变过程受到历史、 文化和语言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式英语在语法、词汇和语义方面存在 一些不规范之处,但它也反映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 深入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式英语可能会逐渐演化并融入全球文化之中。然而, 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值得我们去和学习,它不仅是中英交 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在语义方面,中式英语也有其特色。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具有中文特色的表 达方式,以形象化的方式传达意义。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在英语中译为“One monk fetching water to drink, two monks sharing the task”,这种以形补形的表达方式使得语义更加直观易懂。此外,中式英语 在表达上更注重意境的传达,而非单纯的语言规范。
一、中式英语的特点
1、词汇层面
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常用的英 语词汇,然而在组合和表达上却呈现出中文的习惯。例如,将“好好学习,天天 向上”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虽然这种表达在英语中并不规 范,但却生动地传达了原意。其次,中式英语的创新表达方式也是其特点之一, 如将“好久不见”译成“long time no see”,这类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英语 中并不常见,但却很好地传达了中文的含义。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有语言现象,其成因包括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倾向以及缺乏英语真实环境等因素。

在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学习英语的问题所在,提倡英语沟通技能的培养与重视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

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成因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应试教育、英语真实环境、英语沟通技能、英语背景知识。

1. 引言1.1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将中文语法、习惯、逻辑等翻译到英语中,导致表达不准确、生硬、不通顺的现象。

这种英语表达方式虽然能够传递基本信息,但却严重影响了沟通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式英语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难以完全融入英语语境中。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注重单词记忆和语法规则的灌输,而忽视了真正的语言交流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他们在表达时容易出现思维跳跃、语法错误和语言不通顺等问题。

中式英语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也给他们在国际交流中造成了不便。

纠正中式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系统地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沟通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1.2 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English in university cannot be understated.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English has become the lingua franca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 and academia. Proficiency in English is a valuable asset that can open up countless opportunities for career advancement and personal growth.2. 正文2.1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倾向和缺乏英语真实环境等方面。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或中国英语,是指由中国人使用的英语,其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往往受到中国汉语的影响。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式英语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外语学习任务。

由于中国汉语和英语在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常会出现语言干扰现象。

一些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表达时出现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习惯。

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就是中式英语的一种体现。

其次,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人表达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会借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中式英语。

例如,在汉语中,修辞手法和比喻的使用非常普遍,而英语在这方面的表达习惯与汉语有所不同。

中国人在英语中常常使用汉语的修辞习惯和比喻,使得表达显得有中国特色,从而形成了中式英语的现象。

此外,中国国内一些主流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也对中式英语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过去的英语教育中,注重的是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忽视了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表达时,为了追求语法准确性而牺牲了真实的表达和口语流利度。

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倾向于通过简单翻译和直译的方式来表达思想,从而产生了一种中式英语。

最后,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工具语言,用于实际应用和交流。

由于英语在中国不是母语,而是一种外语,在日常交流中,中国人常常将英语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忽视了一些文化背景和其他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

这使得一些中国人在英语表达中,更加倾向于使用简洁直接、逐字翻译的方式,形成了中式英语的特点。

总之,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干扰、文化差异、教育体制和应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它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语言习惯的特色。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中常常会出现。

这些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各异,大大削弱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些甚至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会出现许多错误。

1.历史原因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商人首次来华,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

那个时候,中国人讲的英语就是现在人们知道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蹩脚英语源于当地居民与英国商人们的交流。

它的形成具有历史意义。

洋泾浜英语交流起来十分吃力。

很容易产生误解。

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都比今天的中式英语(Chinglish)还要可怕的多。

以发音为例: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如此如此沙咸沙(so and so)。

十九世纪后期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教授标准英语。

洋泾浜英语的使用者大大减少,即便如此并不代表使用者的英语都是标准的。

由于对母语为英语的西方国家文化及表达方式的不了解。

学习方法的不正确使得中式英语(Chinglish)的问题显得犹为突出。

2.文化差异语言深植于文化,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为什么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气吉祥,而西方人则视其为血腥暴力?这就是双方文化差异所至。

同理,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明白英语语法,表达也符合规范,但就是不够地道?有的句子理解起来甚至还很困难?也是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

比如朋友带着礼物来家做客,中国人会礼貌性地说“你真是太客气了”但是表达出来却是“you are so polite”,变成了“你真是太有礼貌了”(回答的人会说“哪里哪里”即大家熟知的“where,where”但是现在人们注意到这个表达的不准确性,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邵阳学院外语系/李芳【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和干扰,用汉族的思维方式,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而形成的一种中介语言。

它的创造既包含有汉语的一些特征,又含有英语特征的一种语言系统。

在日常使用中它是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所以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使用的过程中中式英语也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 差异 文化一、中英文化背景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中英文化差异对于中式英语来说只是一个前提,并不足以致命。

由于文化的不同,习惯所导致的使用者使用的一些词语和句子不符合语法规则。

比如:中国人平时陈赞对方是会说:“你好漂亮啊﹗”,对方会回答说:“哪里哪里”,英文翻译过来就是—you are so beautiful ﹗—where.这就是由于中国人谦虚的文化习惯所造成的语言差异。

文化的差异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语言。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所以说文化观念不同,双方交流起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有我们的语言习惯,他们有他们的交流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这小小的表达引起大大的误会,双方都没有错,只是文化观念不同。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为了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或者被英语母语的人所理解,在学习和使用的同时会混入中国文化风格,会加入汉语的语法特点,这样就形成了中式英语。

二、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中比较注重抽象思维,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是英国人所擅长的。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中式英语也被看作中介语,即指二语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母语特征,又有目标诏特征的语言系统。

一、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如前所述,中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的一种中介语,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中国学生的中式英语错误主要归结于他们对英语词汇、语法以及语篇的误解和误用。

1词汇层面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事实上就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错误使用,主要有词汇冗余、搭配不当、词性误用、生搬硬套、褒贬误用,现分别举例如下:(1)词汇冗余比如,把书桌说成“writing desk”;书房写成“study room”;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译成“find a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类似的冗长中式英语非常普遍,而且不易被觉察,甚至屡见于某些官方的英文报刊杂志上。

(2)搭配不当词汇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受汉语的影响,中式英语中便出现大量的搭配错误。

例如“expensive price(昂贵的价格)”。

另外,有一些完全根据汉语习惯、逐字套用的中式英语,其结果更为可笑。

如把“吃药”说成“eat medicine”等等,这些情况需要极力避免。

(3)词性误用英语的抽象思维决定了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而少用动词,汉语的具体思维则使其多用动词。

比如,要表达“由于他没有注意安全规章,所以导致了一场机械事故”时,地道的英文是“His failure to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to the machinery,”,但我们中国学生经常写成“As hedidn’t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he caused an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4)褒贬误用某些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在中国,中国式英语的概念是由葛传规老先生在他的著作《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中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四书》( four books) 、《五经》( five classics) 、《八股文》( eight -legged essay) 、《翰林院》( hanlinyuan) 等书名的英译不能叫做中国式英语, 而是中国英语。

葛老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些著作的英译是中国英语,那么这些翻译是可以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接受的,而如果被看作是中国式英语,那就说明这些著作的英译很拙劣,很失败。

那么,什么是中国英语,什么又是中国式英语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先看看中国英语的主要特点。

首先,它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通过音译,借译汉语词汇以及词意再生等途径使汉语的一些表述进入英语交际,是标准英语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相结合的产物,能更清楚地准确表达中国特色的文化。

因而在中国人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非常常见,也为英美人所接受。

而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应用英语时,由于受到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的干扰和影响,形成的不合乎英语语言规范的畸形英语。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用英语单词和短语死搬硬套汉语语法句式主观创造出来的不符合英语表述习惯或有悖英语国家语言文化习惯的病态英语。

第二,中国式英语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的结果。

第三,中国式英语是对规范英语的错误运用,因而不为英语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从而不能用于国际交流,不能被看作一种交际工具。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就是为了能够把它作为工具在国际上进行交流,所以我们要能够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搞清楚形成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一、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对于“中国式英语”这种语言现象的起因,我们主要可以从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学习环境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摘要】The phenomenon of Chinglish, or 中式英语,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Chi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引言,定义,现象,英语学习状况,教育体制原因,文化差异影响,语言习得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结论,应对策略,启示,培养方向1. 引言1.1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出现一些与英语语法、词汇、语境不符的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语法错误、词汇搭配不当、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中式英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母语汉语的干扰,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无法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中式英语也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英语表达方面显现出一些特定的倾向。

中式英语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对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积极探讨应对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中式英语的现象中式英语的现象是指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在语言使用和表达方式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语法错误、发音不准、词汇搭配不当、句子结构混乱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中式英语”,比如“你吃饭了吗?”、“我们去哪里玩?”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虽然能够传递基本的意思,但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式英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了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体制的影响、文化差异的影响、语言习得方式问题等。

中式英语产生的环境因素

中式英语产生的环境因素

中式英语产生的环境因素
中式英语的产生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环境因素影响的,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环境因素:
1. 历史因素:中国的英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规模化的英语教育。

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触相对较少,英语的使用和学习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2. 教育体制:中国的英语教育体系注重对语法规则和背诵的重视,而较少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际英语应用中缺乏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地道的语言运用,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3. 文化影响: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这些文化因素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会对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这也是中式英语中常出现的一些翻译错误和语言习惯的根源。

4. 英语环境的匮乏:相比于一些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国的英语环境相对较少。

这种缺乏真实的英语语境和与英语为母语者的交流机会,也给中式英语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总结起来,中式英语的产生是由于历史因素、教育体制、文化影响和英语环境的匮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CHINGLISH(中式英语)的出现原因和尽量避免其出现的研...

对CHINGLISH(中式英语)的出现原因和尽量避免其出现的研...

对CHINGLISH(中式英语)的出现原因和尽量避免其出现的研究调查高一(14)班叶真琦王乐乐黄煜文俊熙指导老师陈瑜1.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走向世界,走向全球。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身为一个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我们的心中扎根,再熟悉不过;作为一名中学生,英语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第二语言,对我们将来的路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尤其是21世纪的青少年。

作为一门语言的新学者,受母语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许多障碍,而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CHINGLISH,CHINGLISH 已成为阻碍对外交流的重要因素;有否较高的英语水平,也成为能否跟上时代步伐的必要条件。

因此,怎么样提高英语水平,避免CHINGLISH的出现,成为了不少人关心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围绕这个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2.研究目的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学习英语,在交际过程中更好的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的情感,我们对CHINGLISH(中式英语)进表行了研究,分析出现CHINGLISH(中式英语)的原因,并研究讨论出克服中式英语的方法.3.研究方法和过程3.1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统计数据。

2)查找资料,综合整理。

3)分析资料,研究讨论。

3.2研究过程:3.2.1筛选并确定课题;3.2.2拟定并执行实施方案:1)在学校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处理﹑归纳﹑分析.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3)分析整理资料,研究讨论.4)总结归纳,得出研究结果.3.2.3攥写研究报告.4.研究成果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关于英语的笑话:有一个老师叫同学翻译“How are you?”,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怎么是你?”;老师又叫他翻译“How old are you?”,这位同学不假思索的回答“怎么老是你!”……而在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么一道翻译题:对不起,我把字典忘在家里了。

不少同学的初译是:Sorry, I forget my dictionary at home.而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应该是:Sorry, I left my dictionary at home.同学们的翻译是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来表达,但动词“forget”在表示“忘记带某物”时,不与地点状语连用.从同学们的翻译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英语学习者发现在交际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的感情,会说出闹不少笑话的chinglish(中式英语).于是我们对产生chinglish的原因及如何避免其出现进行了分析。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浅析[摘要]导致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汉语思维和表达惯式的影响,以及欠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从两种语言的语汇选用、句法结构两方面揭示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式英语形成原因词汇句法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 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 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而说出或写出的措辞不当,语法欠通的英语,被外国人冠以Chinglish 的名称。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汉式英语加以列举,并浅析原因。

一.语汇的错误1生搬硬套中式英语常常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英语的本意, 完全依赖中文字面意思,生硬地逐句进行机械的转换,于是就出现了照本直译的中式英语,给人累赘之感。

比如,中国学生会将办学校“run a school”说成“do a school”,将书房“study”说成“studyroom”。

2 缺乏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死记硬背单词意思,没有真正掌握英语词汇的内涵, 不会根据说话场合灵活选用适当的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留心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慢慢就会培养出灵活运用词汇的意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3 生造词语有的学生在汉英翻译时,对语言之间的差异根本不加思考,直接将马路“road”译成“horse road”, 将一大早“early in the morning”说成“a big morning”,从而出现非常荒唐、可笑的英语。

二。

句法的不当1 英汉语句成分的差异(1)名词使用的误区汉语动词普及,英语名词却占优势。

有些学生写的句子虽然在语法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动词过多,结构松散,表现乏力。

究其原因,学生们普遍轻视了名词的语用功能。

其实,在英语中若名词得以妙用,句子会显得生动、流畅、简洁,可谓是“名”正才能言顺,试比较例句中前后不同的表述:She was so jealous that she became mad.(cf. Jealousy drove her mad.)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改成名词后的句子显得更简练、地道,富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隐性表现力。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成因一、中式英语的涵义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以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

“中式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学术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随之而成为英语语言中一块特殊区域。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即中式英语中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所形成的。

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是在掌握母语后开始,这时已具备了母语的语法与表达方式,自然在学习英语时有母语语言思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1、产生的必然性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时常以母语来翻译学习。

在一部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照搬照套直译汉语为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使得中式英语出现。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而方言又是汉语中的一类,多种语言的差异本就影响语言的学习,而汉语思维又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加深对中国人的影响,这样,汉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面临的客观因素,干扰是必然的,自然中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从公式语看中式英语的成因【文献综述】

从公式语看中式英语的成因【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从公式语看中式英语的成因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随着中国越来越国际化,英语热潮随处可见,公式语也与时剧增,而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现象。

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英语,不规范,有时还晦涩难懂,公共场所中出现的中式英语从大到国家的形象角度小到地区的形象角度而言,都是应当尽量避免。

本文拟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公式语中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其中影响因素将从汉语负迁移和已经习得的有关英语方面知识的影响入手。

同时,本文也对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相关概念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又被称为“Sinicized English”或者“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知识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

《译学辞典》也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

Chinglish是由Chinese和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拼缀而成,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

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

与洋泾浜不同的是,中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

公式语公式语,也称公共标示语、标示语。

对于公示语,《汉英公示语词典》这样解释“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式语,是指街头路牌、商店招牌、宣传语、警示语、旅游简介等,被使用在特定场所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指示、解释、警告,是一种交际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该城市的风貌,其重要性自然不可小视。

(三)争论焦点中式英语这个话题自提出以来,争论焦点一直围绕着其与中国英语的区别和中式英语是不是一种错误的语言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成因一、中式英语的涵义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以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

“中式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学术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随之而成为英语语言中一块特殊区域。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即中式英语中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所形成的。

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是在掌握母语后开始,这时已具备了母语的语法与表达方式,自然在学习英语时有母语语言思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1、产生的必然性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时常以母语来翻译学习。

在一部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照搬照套直译汉语为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使得中式英语出现。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而方言又是汉语中的一类,多种语言的差异本就影响语言的学习,而汉语思维又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加深对中国人的影响,这样,汉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面临的客观因素,干扰是必然的,自然中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因此,中式英语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这一现象必将随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而出现,只能是寻找中式英语运用过程中的特点,缩短它的过渡时间,从而早日掌握地道的英语。

2、发展的过渡性中式英语是英语初学者在学习地道英语过程中受母语干扰所形成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学中称为中介语,是连接汉语与英语的中间语言。

如果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因素难以改变的话,那地道英语表达的掌握程度则是可以控制和改进的。

因此学习者应该在这个上面下足功夫。

这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错误的表达以及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

例如:中式英语的“watch newspaper”,“learn knowledge”,“I and sister went to see a movie.”。

这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应该改为“read newspaper”,“gain knowledge”。

“My sisiter and I went to see a movie.”就是一个中式英语的表达。

可见,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发展的过渡阶段,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对词汇与语法的掌握,中式英语的出现就会逐渐消失。

3、存在的顽固学习第二语言(英语)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母语(汉语)语言中语法、习惯用法等的影响,需要通过母语的辅助才能把第二语言学好。

但学习一门语言不是一蹴而就事情,它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中式英语有着其存在的顽固性。

如Everybody is strongly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actively.中式英语就说成是:Active participation is strongly encouraged二、中式英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中式英语对地道英语的误用,可以是语境,词汇,也可能是语法,源于都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表达的不完全掌握知识,因此,中式英语对英语学习者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不利于学习地道英语中式英语是英语与汉语的中间语,自然在英语知识中存在着许多语法错误。

自然是不利于地道英语的学习。

如:词语的误用:把work(工作)取代job,比如“I have a work as a tutor in my spare time.”如“She married with a very handsome young man.”这里“with”的错用可以归结于汉语母语的迁移,因为在汉语中“和谁结婚”中的“和”可以被译成“with”;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由于没有掌握“marry”一词的用法而导致的语用错误。

句子误用:希望你能来参加晚会。

中式英语:“Hope you can come join the evening party”.英语中:“We hope that you can come to the evenin g party.”可见,中式英语的出现不利于学习地道的英语,它毕竟存在一定的语法、词汇的误用,使英语国家的人难以听懂,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中西交流容易产生误会由于中式英语在英语与汉语中是两者的交叉区域,在英语中有不属于其语内的内容,在汉语是语言的直观表达。

因此,一些词在两者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

若是不了解其内涵,很容易为中西交流带来误会,如:有一位中国人要用英语“busy body”去赞扬一位日理万机英美人士,“大忙人”,但在英语中则是指“爱管闲事的人”,对于这位英美人士是批评,在汉语中是贬义词。

可见,对于一些词的用法的内涵总是得对其了解。

如“white”在外国是喜庆的颜色,“red”在英语中含有暴力或是流血之意;在汉语中两者则是相反的。

若是不了解而误用,则会引起误会。

再如:Put on your coat before going out. /His words made me crazy.(中式英语:Before going out, puts on coat./ His words drove me crazy.令人不解,使中西方交流带来误解。

(三)难于深入了解英语文化汉语与英语的所形成的文化背景总是与历史有关,所受的人文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自然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而中式英语所依赖的都是汉语文化,这就有碍于深入了解英语文化。

英语总是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这与汉语是无差别的。

因此,若是常使用中式英语,就难于深入了解英语文化。

如:中式英语:“what do you want?”英语:“what can I do for you?”两者的对比,若是常用前者,自然不会了解到后者与前者的差异,中式英语是直截了当地问你要什么(英语),在英美国家是不够礼貌的,属于不当的表达方式。

再如:中式英语中的“yellow”暗指了“淫秽”、“黄色书刊”等,而英语中的“yellow”无此含义,有的是“blue”,若把“yellow films”(黄色电影)在英语国家则不是,而是“blue films”。

可见,中式英语在一定程序上影响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文化。

三、当前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当前中式英语出现总是与汉语的环境、思维的构成有关,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需要靠母语的帮助,这在无形中就加入了汉语的语法规则、语用习惯,使得英语表达变得似是而非,在中国人听来是理所当然,但在英美人士听来,却不知所云。

从语言学角度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分支,而汉语属汉藏语系的一员,语言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和结构上。

对语言理解的不准确,甚至是对一个单词的误解都会造成中式英语。

其主要的原因有:(一)受汉语环境的干预中式英语的出现是英语学习者在中国总是缺少了地道英语的文化土壤。

学习英语的环境决定了中式英语的产生。

中国从小接受的是汉语的教育,受到的都是汉语文化的熏陶,没有英语交流的环境,自然使英语学习者套用自己熟悉的汉语习惯来学习英语。

而在英语学习中难免会受到原有汉语语言知识的影响,就会出现用汉语语法规则来表达不规范的英语,而形成了中式英语,外国人听此觉得不可理解,但中国人听则听得懂,长期下来,中式英语在汉语本土则可以成为交际语言;要也英语国家的人交流则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例如:A:Everyone without exception makes mistakes.(毫无例外每个人都会犯错误)B:Everyone makes mistakes without exception.(每个人都犯同样的错误)(二)汉语习惯用思维理解英语汉语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语言和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

“中式思维和英式思维不同主要体现在:中式思维以整体思维、直觉思维、螺旋思维和主观思维为主要特征;而英语思维以分析思维、抽象思维、直线思维和客观思维为主要特征。

”例如:地道英语:His leg was so painful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take his pants off.中式英语则是:The painful leg made it difficult to take off his pants.再如:“My tea cher asked me to meet her at 8:30 Sunday morning.”把较大的时间单位“Sunday”放在较小的时间单位“morning”前面,而英语中则是“My teacher asked me to meet her at 9:00 a.m. on Sunday.” 正如尤金·奈达曾指出:“中文和英文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意合和形合。

再者在英语从属关系是通过如if , although , because ,when , in order to , so 等连词来表示的,有些词在表达否定意义时需要将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当中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否定表达不当也是常见的中式英语之一。

例如“I think he will not agree with you.”这是典型的汉语表达。

标准的英文表达应该是“I don not think he will agree with you.”因此,中式英语的产生是英语学习者受到汉语语法与思维的影响必然存在的。

(三)受中英文化差异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化;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包含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思考。

由文化差异,习惯用法所导致的语用失误则常常则不为人所注意,如:主人送客到门口时,常说:请留步或请走好。

直译成英语就是:Stay here,please/. Please walk we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