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在促进农村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并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社会保障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保障指的是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为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服务而进行的各种行动和措施。
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广大农民的劳动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农民在经济困难时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 促进农村消费需求释放。
社会保障可以为农民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缓解农民对基本生活所需的压力,从而促进他们的消费需求释放。
农民增加的消费支出将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形成良性循环。
3. 创造社会公平与稳定环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减少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为社会创造公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
通过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少贫困现象的发生,并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社会保障在农村的现状分析尽管社会保障在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覆盖范围不广。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相对较窄。
许多农民在医疗、养老、失业等领域依然缺乏有效保障,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更是面临着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困境。
2.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一般较低,福利待遇相对不足。
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缺乏对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的重视和及时响应。
3. 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和政策支持。
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以及加大经费投入,都是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改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和建议为了实现社会保障在农村发展中的更大贡献,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调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覆盖面不广、待遇偏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状况。
一、现状问题分析1. 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大部分农村居民依然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状态。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仅有不到30%的居民参与了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参保人员中大部分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有限。
2. 待遇偏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偏低。
农村居民的退休金、医疗保障、失业保障等各项待遇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较差,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3. 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仍然不够完善,存在着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村级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存在滥用、挪用等问题,给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上种种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应该加大政府投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对于那些尚未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农村居民,可以采取补贴政策,鼓励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以确保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应该与城镇居民持平,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项目的经济补贴力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缩小城乡差距。
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应当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简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现状
简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现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保障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安排。
该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完善。
下面将从制度历史、制度现状和问题存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制度历史1.基本保障措施(1950-198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以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小额保险和特惠干部待遇为主。
这些措施对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在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3.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1990年代至今):随着农村经济转型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
此后相继出台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二、制度现状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普遍较高,但报销范围有限,对大病的保障作用有待提高。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发展不平衡,覆盖和参保率相对较低,待遇水平也不高。
3.农村救助体系:农村救助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覆盖范围窄,救助标准相对较低,存在地区差异。
4.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覆盖率不高,救助标准偏低。
三、问题存在1.制度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滞后,覆盖范围窄,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2.基金缺口:农村养老保险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撑,基金缺口问题比较严重,无法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
3.资金安全: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滥用、挪用和浪费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
4.城乡差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制度存在差距,农民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社会保障差距明显。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国家的基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困难和不安全感。
本文将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展开回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其次,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不够,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再者,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不足。
农村地区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服务远不及城市居民。
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密度较小,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很难实现全面覆盖。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农民难以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导致保障制度难以落地。
此外,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也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
三、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带来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农民在养老、医疗和失业等方面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转移和保障,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其次,农民的入户政策面临一系列限制,使得农民在移动和谋求更好的生活方面面临困难。
再者,农村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思路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村社会保障资金。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确保资金供给充足。
其次,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面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业保险等。
再者,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缺乏全面覆盖、财政支持不足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府支持和投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以及促进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有效地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福祉。
加强政府支持和投入,是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能够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公平性。
促进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从而实现全面覆盖。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全面、平等、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目标。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对策、政府支持、财政支持、管理机制、多元化、投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全面覆盖、农村、促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服务的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体经济的逐渐衰退,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改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农村居民在面对疾病、失业、养老等风险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困难。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全面覆盖,许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导致了他们在面对风险时缺乏有效的保障。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不足,导致了社会保障待遇的水平偏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农民群众获得基本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多农民依然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待遇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般偏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也导致了一些贫困农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3. 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不高,无法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 缺乏可持续性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
一旦政府财政面临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运行,从而影响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二、解决对策1. 扩大覆盖范围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的好处。
2. 提高待遇水平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3. 加强体制建设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组织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不广。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基础养老保障三大方面,但由于制度覆盖范围较窄,许多农村人口依然无法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不足。
相比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和农民缴费,但由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很多农民难以支付高额的社会保险费用,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缺口较大。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较晚,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
尤其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的差距较大,很多农民在生老病死等关键时刻无法得到适当的保障。
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
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和改革,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内,确保每个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民缴费补贴等,来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供给。
可以鼓励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缴费的能力。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
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改善医疗保障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确保农村居民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适当的保障。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与监督。
应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和落实。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面、资金来源和待遇水平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增加资金来源、提高待遇水平以及加强管理和监督等对策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服务和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日益凸显。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制度覆盖率不高,部分农村居民面临养老时的保障难题。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政策不一,导致农村居民享受保障的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地区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保障难度大;农村地区在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更多的政府引导和支持,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推动机制创新等,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和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居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城乡差距明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之一是城乡差距明显。
一方面,在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而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城乡差距在农村社会保障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居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和能力更强,而农村居民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水平较低等原因,参保意愿和能力较弱;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种形式,而农村地区部分地区仍存在社保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城市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高,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养老金水平低、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制度不完善、资金来源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现有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现状问题1. 制度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目前涉农相关政策和法规存在交叉重叠、职责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工作部门之间协作不力,难以形成合力。
2. 资金来源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和个人缴费,而这两方面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
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个人缴费意愿和能力较弱,政府财政拨款也难以满足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需求。
3. 服务水平不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涉及范围广泛,但是服务水平不高。
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农村居民面临着服务供给不足、医疗机构简陋、养老设施单一等问题,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村居民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4. 缺乏普遍性和公平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广,公平性不强。
某些地区和群体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导致部分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接地方实际需求不足。
二、对策建议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政策和制度有效衔接。
需要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投资、社会保障税收等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应当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和失业等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服务。
三、结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薄弱。
在农村,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很多农民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风险时缺乏相应的保障,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偏低导致的。
农村居民普遍从事农村种植和务农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风险时,无法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
3.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很多农民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工作的配套措施不足,制度覆盖范围较窄,导致一部分农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4. 监管和执行不到位在农村地区,由于监管不到位,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并不够规范,导致一些农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政策时遇到困难。
政策执行机构的不健全,造成了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滞后和不完善。
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确保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和保障。
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拓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
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知。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监管和执行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现状问题
1.低保标准低:我国农村低保标准低,无法满足农村困难家庭的生活需求。
2.养老保障待遇低:农村居民的退休金普遍较低,难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3.健康保障不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很多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只能通过自费或借债来支付医疗费用。
4.缺乏失业保障:农村居民的失业保障水平较低,很多人如果丢了工作,就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
5.教育保障不足:农村居民的教育保障水平较低,很多人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二、对策
1.提高低保标准:政府可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2.加强养老保障: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提高退休金水平。
3.推进健康保障:政府可以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4.建立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政府可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让失业者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
总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1 政策不够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
而在农村,由于农民的流动性较强,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也无法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
因此,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1.2 资金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筹资途径,导致资金紧张。
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支持下,需要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从而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1.3 服务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民的参与度。
由于农村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导致了农民无法及时、全面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服务。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的改善,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4 覆盖面不足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足,很多农村居民尚未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士、老年人等,他们的社会保障需求更加迫切,但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需要增加对农村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发展。
1.5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地方的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存在滥用、浪费等问题。
同时,一些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对政府主导政策的过度依赖,造成了监督不力的情况。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促进制度的规范运行。
二、对策提出2.1 完善政策体系我国应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
2.2 多渠道筹资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解决。
除了政府的直接投入外,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丰富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确保资金充足。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尽管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改善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会保障的状况,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农村社会保障现状1. 疾病医疗保障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大量农民难以享受到优质医疗保障。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医护人员匮乏,医疗设备失修。
加之农民缺乏医疗保险,就医费用问题依旧是农民面临的一大问题。
2. 养老保障中国老龄化问题严峻,你经常看到的“养老金零”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人口总数的14.9%。
而农村老年人更是养老问题的重灾区。
尤其是那些因为子女外出工作而空巢的老人,面临的是严峻的生活保障问题。
3. 失业保障农村地区的产业不够发达,工作岗位数量有限,很少有提供合法的社保和保险的企业。
这就意味着失业保障成为很多农民关注的问题。
而现行政策对农村地区的失业保障政策相对较少,农民面临的保障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1. 基础建设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都不够完善,使得农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上存在诸多障碍。
资源分配不合理、人员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
2. 保障待遇不够公平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存在差异,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许多农民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障,很难满足他们生活的需求。
这种保障待遇不够公平的现象,对农民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3. 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例如新农合、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其中,政策短浅、缺乏制度保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因素,亟需改善。
三、农村社会保障对策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这也使得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将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问题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覆盖率更低。
许多农村老年人没有任何养老保障,一旦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就会陷入困境。
2.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医疗保障范围狭窄、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繁琐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不少农村居民在生病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疗费用也成了他们的重大负担。
3.社会救助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的帮助不足。
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支持。
4.制度运行效率低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存在着审核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人员虚报冒领、资金浪费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力度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覆盖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等途径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力度。
2.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可以适当增加医疗保障报销比例、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简化报销程序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为了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可以加大对于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4.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可以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和管理,严格审核社会保障人员的资格,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瓶颈。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保障。
下面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现状1. 保障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但覆盖范围狭窄。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残疾人等面临较大的保障困难。
2. 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参保率较低,参保人群中也存在着水平不齐的状况,一些地区和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非常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3. 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单一,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
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等现象比较突出。
4. 资金缺乏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缺乏,财政支持不到位。
很多地方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都是“围着钱转”,资金缺乏成为了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建议1. 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全民覆盖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全民覆盖。
这就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保障。
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全面覆盖和动态管理,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提高保障水平,保障待遇合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医疗保障金额,确保其基本生活质量。
要建立健全医保、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相应的调节机制,保障待遇能够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和提升。
3. 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制约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完善等,为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加强法制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任务。
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权责、规范行为,规定福利水平和期限等,从法律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扩大制度覆盖面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尚不能涵盖所有农村人口。
因此,应采取措施拓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可以通过增加投保人数、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医保等途径来实现。
三、提高保障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可采取逐步提高保障比例、增加补贴金额、优化保障政策等措施,使农民能够真正感受到社会保障给予他们的实际帮助。
四、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建立健全各级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保障进一步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等,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
五、加强宣传教育农民群众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教育。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农民阐述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质和实际效果,增强他们的认识和信心。
总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各种措施的配合和协调。
只有依靠法制、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运行机制,以及加强教育宣传,形成起来的多维度的保障网络,才能真正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全文)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全文)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1.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相比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待遇明显较低。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这些保障制度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都远远不及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城市体系来说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的实施机制。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政府和个人都对社会保障缴费意愿不高,致使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即便有接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愿,也往往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无法实现。
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成因1. 农村经济水平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城市较低,很多农民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社会保障费用,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落实。
2.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覆盖范围较窄。
3. 农村社会保障信息不对称。
由于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缺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无法主动接入社会保障系统,导致覆盖面狭窄。
三、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1. 增加政府补贴。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确保其基本生活质量。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3.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其社会保障意识。
某村农村社 会保障情况调查汇报和对策建议
某村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汇报和对策建议一、引言农村社会保障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为了深入了解某村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对该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某村基本情况某村位于_____,共有_____户村民,人口总数为_____人。
村民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村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三、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一)养老保险1、参保情况大部分适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仍有少数村民因各种原因未参保。
2、保障水平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医疗保险1、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较高,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报销范围和比例报销范围和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部分大病和慢性病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三)最低生活保障1、保障对象村里的低保对象主要是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家庭。
2、保障标准保障标准较低,难以保障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四)其他社会保障1、农村五保供养符合条件的五保户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和供养。
2、优抚安置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保障措施基本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一)保障水平低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无法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生活压力较大。
(二)宣传不到位部分村民对社会保障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清楚参保的好处和流程,导致参保积极性不高。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存在漏洞,如信息更新不及时、审核不严格等。
(四)资金筹集困难村里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捐赠和个人缴费不足,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五、对策建议(一)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适时调整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的标准,提高保障待遇。
(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村民大会、广播等,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保积极性。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全面覆盖、多方筹资、社会化管理
详细描述
该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对农村居民的全覆盖,资金来源包括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化管理和运作,确保了资金的安 全和保值增值。
案例二:某市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总结词
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
详细描述
该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为原则,通过建立多层次 的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该制度包括大病保险、慢性病 管理、医疗救助等内容,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
0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 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 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保
险待遇水平。
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 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障范围
。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 障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
案例三:某县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结词
保障基本生活、应保尽保、分类施保
详细描述
该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为目标,通过“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原则,对不 同贫困程度的家庭给予相应的保障待遇。该制度不仅保障了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 展。
THANKS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大部分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保障水平较低
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农村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保障力度不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与创业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与创业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农村社会保障与创业支持则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创业支持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背景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源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和农民的低收入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不仅导致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还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低下,许多农民老年时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待遇。
2. 医疗保障: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3. 教育保障: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4. 就业保障: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年轻人常常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增多。
三、创业支持的重要性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创业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创业支持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1. 就业机会:创业支持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业,缓解农村人口外流问题。
2. 经济发展:创业支持有助于培育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3. 收入增加:创业支持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创业支持的形式创业支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提供创业机会和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1. 资金支持: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帮助他们开展创业活动。
2. 培训支持:组织创业培训班,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创业所需的技能。
3. 信息支持:建立农村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相关的政策和市场信息。
4. 市场支持: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帮助农民将产品销售到市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五、创业支持的实施策略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创业支持,需要注意以下策略:1. 区域特色: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和特色,制定相应的创业支持政策,避免盲目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内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因此,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然后对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泉州市从1996年在原鲤城区进行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成功探索,市委、市政府决定自1998年1月在全市范围内同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几年来,农村低保工作不断巩固发展,保障面逐年扩大,保障资金逐年增加。
截止2003年9月,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有20871户44773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0.8%,月人均补助46元,年需保障金2400多万元。
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人员:(1)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即“三无”人员);(2)无劳动能力或缺乏劳动能力致贫的对象;(3)家庭成员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对象;(4)有生产生活能力但生活水平低于保障标准的扶贫对象。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县、乡、村三级按比例共同负担(个别县(区)村级不负担),市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对贫困村进行调剂补助。
(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合作医疗。
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通过乡、村集体经济和每个成员共同出资来筹集医疗资金,不仅为农民提供一般的门诊服务,而且还承担着疾病预防和饮食、饮水卫生、爱国卫生工作等,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种种原因,合作医疗资金筹资困难,加之药品价格等因素,这项制度近乎名存实亡。
2.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
我市于2001年6月颁布了《泉州市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从当年7月份施行住院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由农民工所在单位按上年度全市社会平均工资总额的2.5%缴纳医保费用,个人不负担,对参保的农民工推行医疗保险。
目前,全市约有1700名农民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人均月缴纳25元。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我市的农民养老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状况基本相同,仍以家庭赡养和土地保障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实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其提供了制度基础。
1.五保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产生,它规定集体经济必须保障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扶)养义务人的吃、穿、住、医、葬(未成年人保教)。
目前,我市落实五保待遇的有4176人,其中有266人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平均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73元,年供养经费55万元;分散供养的有3910人,平均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07元,年供养经费500多万元。
我市五保户的保障水平要高于低保标准,其生活水准不低于当地农村的平均水平。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组织和管理,将农民在谋生能力较强时期的保险投入积累起来,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办法,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2年开始试点,至2003年9月底,全市参保农民23.9万人,2003年实际缴费人数2242人,收取保费(含利息)455万元,历年滚存基金节余11045万元,近年来,主要重点抓好村干部、义务兵、计生对象的参保及已保人员的续保工作,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在基金管理上,坚持“省级统一代管,市级监督指导,县级平衡核算”的管理模式。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低保资金筹集困难,配套措施不完善。
通过我们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村级兑现情况调查,经济欠发达山区有一半以上的村村级保障资金筹集困难,主要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税费改革后,缺口更大。
据2003年3、4月份,我市民政部门开展的农村特困家庭排查摸底,仍有11780户33968人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未纳入低保范围,今后若将他们全部纳入低保,按目前的补助标准,所需的保障资金达4200多万元。
另外其他优惠配套措施不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仅能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尚未建立,入学、住房等相关措施未能配套,出现了部分低保家庭拿到低保金就去治病或让子女就学,生活困难又到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的现象。
2.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尚处于探索阶段,试点工作还未开展;很多企业考虑成本因素,为农民工投保住院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3.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窄,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尚处于探索阶段。
养老保险,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推广,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自我保障意识缺乏,因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养老保险开展的初期,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提倡一次性缴纳,在农村各项负担偏重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把缴纳养老保险费看成是一种“乱收费”。
目前新的规范性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尚未出台,实际工作处于停顿或徘徊状态。
另外由于商业保险公司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对民办教师的保险,以及组织部门联合开展对村主干的保险。
计生部门联合开展对计生对象的保险,这些带有行政色彩的商业保险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从我市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分地区(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分项目(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分重点(先保障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再一般群众),分阶段(先试点,再推广)进行。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认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领导,根据《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低保为突破口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不断加以完善。
(一)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度。
我市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今后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1.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扩大保障面。
首先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资金筹集情况,逐步扩大保障面,最终达到对贫困人口的全员覆盖;其次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进一步制定工作目标,逐步推进;第三要抓住工作重点,认真研究落实资金筹集办法,把未解决温饱又未纳入低保的贫困群众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第四要稳步发展,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不断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首先应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落实好分级负担的筹资机制;其次要研究合理的负担比例,县、乡、村负担比例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困难的乡、村负担比例不宜过高,甚至可以考虑取消村级负担;第三应坚持多渠道筹资。
参照城市低保金补助的办法,省级将设立农村低保调剂金,市级要不断加大对农村低保金投入的力度,做到逐步增长。
(二)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体改办、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和卫生部制定的《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l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来吸引农民参加的具有社区互助性质的医疗保障形式。
农村合作医疗主要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基层政府的资助、集体公益金的补助和村民个人的投入。
对农村中的特困人员,由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应稳步推进,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另外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应与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农村合作医疗离不开县、乡、村的卫生机构,同样离不开医药管理体制,只有各项制度的关系理顺了,卫生机构的运转良性正常,才能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要。
2.大病统筹。
大病是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通过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可根据以往大病的发生率、费用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测出人均缴费水平。
凡参加大病费用统筹的人,发给大病治疗卡,病人可持卡到定点医院治疗,费用由个人负担一定比例,其余由社会保障机构与定点医院结算。
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应以县为单位统筹,县级统筹可以在全县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制度,增加农民就医的选择空间,也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依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差别分阶段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民养老保险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目前我市沿海发达地区是有条件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而山区欠发达地区则尚不具备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仍应以土地和家庭保障为主。
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不可超越客观条件而拔苗助长。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个人账户。
资金的筹措实行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予以扶持,缴费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可设计几个档次,由农民根据其经济能力选择。
从实际出发抓好发展工作,在组织实施中注意重点抓好乡镇企业职工、村干部、农村义务兵、农村计生对象、农村幼儿教师、乡镇招聘干部及城乡结合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有固定收入和稳定经济来源的农村各类人员参加养老保险。
养老金的领取从60周岁开始至去世,领取标准,根根个人全部积累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
在此基础上,对早逝者和长寿者进行适当调剂,体现互助性。
另外还应强化对基金的管理与保值增值工作,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审计监督等工作,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购买国债或金融债券等方式来实现资金的增值。
政府出台优惠措施,对投保人领取的养老金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基金和管理费用免征各种税费。
作者单位:泉州市财政局。